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花生病虫害

花生病虫害

花生病虫害
花生病虫害

建议增加:1、花生茎腐病

2、花生叶斑病细分为网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等。还有疮痂病近年流行。

3、花生烂果

4、虫害增加金针虫、地老虎等。

5、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查找过程中再根据情况增加一些内容。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花生是黑山县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经济作物,因连年重迎茬种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棉铃虫等害虫,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花生病害

一、花生根腐病

1.症状: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但春播花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之前。出苗前受害,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烂易剥落,没侧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叶片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防治方法

(1)做好种子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播前翻晒种子,剔

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2)及时施药预防控制。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

二、花生叶斑病

1.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生规律:这两种病菌都以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的茎叶上越冬,次年春季遇适宜的条件,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花生植株上,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以后病菌不断生长发育,形成子座,重新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发展蔓延。花生生长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两种病害的发病高峰期均在花生收获前20-30天。

3.防治方法:

(1)种子灭菌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喷施用药发病初期喷洒: 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900-10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药时宜加人0.2%洗衣粉做展着剂,间隔15-20天一次,连防2-3次。

三、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

1.症状: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凡是花生能入土的部分(根、荚果等)都能受线虫为害,播种半个月后,花生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侵入主根尖端,使根尖膨大变成纺缍形或不规则的虫瘿,表面粗糙,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经过多次再侵染,形成“须根团”并有腥臭味。花生受害后,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机能受阻,且根瘤减少,茎叶变黄,开花推迟,结荚很少,到7~8月雨季来临时,病株由黄变绿,但仍较健株矮小,病株结果少而秕,此外在根颈、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虫瘿是识别此病的重要依据。

2.发病条件:1. 土温:土温11~12℃时卵开始孵化,15℃时幼虫破壳孵出。幼虫发育适温25~28℃。2. 土壤湿度:一般干旱年份病重,多雨年份病轻。幼虫侵入的最适土壤含水量是70%。线虫可因土壤湿度变化而上下移动。

3. 土质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沙壤土或沙土病重,尤其肥力低的山岗薄发病重。低洼、返碱和粘性土壤发病轻或不发病。

4. 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病轻。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抗病力。轮作倒茬,与不感病的禾本科作物玉米、谷子、小麦及薯类实行轮作,可大量减少土壤内虫口密度,深刨病根,进行晒根;收获时,将带有虫瘿的植株根部集中杀死虫瘿,减少扩散传播。(2)加强检疫。不从病区调种,必要调种时,可在原产地剥壳后再调种。

(3)药剂防治。每亩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3千克,60%的二溴乙烷乳剂4-5千克处理土壤。方法是春耕时顺犁沟均匀施入,并立即覆土,以免挥发,降低药效;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与播种同时穴施每亩3

千克左右;或用10%益舒宝颗粒剂和3%米乐尔颗粒每亩5千克左右,开沟条施;或用10%防线一号乳油每亩3千克左右加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施入穴内,覆土后播种。播种要分层播种,防止药害。

四、花生黄曲霉病

1.症状:栽培措施不当,为黄曲霉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发病症状在收获后的花生仁上可以明显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刚开始蔓延时,果

仁呈褐色或黄褐色,有隆起的斑块儿。在贮藏期,感染病菌的花生仁渐变为黄绿色,上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病菌。如果混杂在花生食品中,就成为直接的致癌菌。受病菌感染果仁如果作为种子播下后,容易造成烂种和缺苗的现象。

2.发病规律: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许多类型土壤以及农作物残体中,黄曲霉菌的感染开始发生在田间,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后期,如果遭遇干旱的天气,当土壤干旱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到30%时,代谢活动减弱,很容易受黄曲霉菌的感染。收获前,黄曲霉菌感染源来自土壤,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可以直接侵染花生的荚果。收获后,不及时晾晒,以及贮藏不当可以加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和毒素污染,引起荚果的霉变,加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如果荚果破损,黄曲霉菌易从伤口处侵染,在贮藏过程中迅速繁殖。如果花生收获过迟,感染黄曲霉病的机率增大。

3.防治方法:

(1)改善花生地灌溉条件,及时灌溉。特别在花生生育后期,花生荚果发育期间保障水分的供给,避免收获前干旱所造成的黄曲霉菌感染大量增加。

(2)除草不要伤害花生荚果。在花生的盛花期,中耕除草培土时,不要伤及幼小荚果,尽量避免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进行中耕除草,以免损伤荚果。

(3)防治地下害虫。在种植过程中,适时防治蛴螬和根腐病,把病虫害对荚果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适时收获。在花生成熟期,在遇干旱又缺少灌溉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前收获,试验表明,如果在正常成熟期前两周收获,可以大大减少了黄曲霉菌的污染。收获后及时晒干荚果,一定要将花生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种子感染环境中的黄曲霉菌。

五、花生病毒病

1.症状: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患有条纹病毒病的植株在顶部表现出来,顶部嫩叶颜色浓淡相间斑驳,沿着侧脉有绿色条纹,植株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花生矮化病毒病在植株顶端嫩叶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块儿,或者出现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变窄小。病株常中度矮化,荚果发育不良,形成小果和畸形果。花生芽枯病毒病导致顶叶和生长点坏死,不能生长,植株明显矮化矮化。

2.发病规律:如果播种的种子带有病毒源,那么主要靠蚜虫传播。一般花生苗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容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如果及时地预防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就比较轻。

3.防法方法:

(1)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种播覆土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驱除蚜虫的效果,覆膜地块在苗期诱惑集中蚜虫的比例,比裸露的地块儿减少90%。地膜覆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降低病毒病的危害。如果用这种通过药剂处理的粉色地膜,可以预防杂草的生长。还有驱避蚜虫的效果,应该大力提倡使用。

(2)清除感染源。病毒病在同一地块容易相互传播。因此,一旦发现病株,一定要急时拔除。清除周围的杂草及其他蚜虫寄生的植物,减少侵染来源。如果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3)药剂防治:防治花生病毒病应该从防蚜虫入手,在花生的苗期,蚜虫就飞到花生上,吸取汁液传染病毒。这时,我们用2.5%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或者用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花生园,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病毒病的蔓延。

六、花生果腐病

1.症状:轻的果壳内部发黑,果仁不明显,重的果壳内外发黑腐烂,果仁发污,失去光泽。

2.发生原因:有的是由生理性原因引起,有的是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原因有①虫蛀烂果:花生幼荚生长期,遭受蛴螬的危害,导致荚果腐烂。②鼠害烂果:荚果从膨大到成熟发育期间,遭受田鼠危害后,病菌侵入而导致烂果。③干旱烂果:花生饱果形成后,徒遇严重干旱,花生果柄逐渐老化,此后如遇到较大的降雨或灌水,病菌及水分乘虚侵入荚果,因果柄老化,荚果中的水分不能向上运输,致使饱果发生霉烂。④涝害烂果:尤其是地膜覆盖花生,在荚果将要成熟时,徒遇大雨或灌水,未及时破膜,散墒不及时,而导致烂果。⑤病菌侵染烂果:镰刀菌、子囊菌、腐霉菌、丝核菌,各种病菌的多次侵染是形成果腐病严重的主要原因。⑥缺钙烂果:花生缺钙后,果壳薄、组织疏松,病菌和水分易侵入,造成烂果。应合理配方施肥,因氮、钾对钙有拮抗作用,适量施硼、锌,促进钙素吸收,也就是说,偏施氮肥、

过量施钾肥,而硼锌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

3.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2)药剂拌种。(3)防治地下害虫。(4)平衡施肥,培育壮苗,增强花生抗病力。(5)起垄种植,便于排灌。(6)推广使用硼肥。不仅可以减少秘果,增加双果,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钙素的吸收。对于缺钙地块,在施肥时,注意用过磷酸钙,不用磷酸二铵。(7)合理灌排。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要及时浇水,浇水以沟灌为宜,喷灌效果更好。阴雨连绵时,要进行排水,保持田内无明水,增强植株和荚果的抗逆性能,降低烂果率。

药剂处理花生种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药土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成药0.15-0.25公斤(按有效成分计算为0.075-0.125公斤),将药粉与细干土2.5-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花生种子先用水淘洗潮湿,然后再分层与药土拌和,要使每粒花生种子都均匀沾上药土,拌药土后可立即播种。

二、药液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花生种子用成药0.15-0.25公斤,加清水2公斤配成药液,用喷雾器分别喷洒在花生种子上,使每粒花生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液,晾干后即可播种。

三、药液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成药

0.15-0.25公斤,加清水30公斤配成药液,浸泡花生种子50公斤,冷浸24小时,中间翻动2-3次,浸泡后即可播种。

以上方法对防治茎腐病、立枯病、根腐病的效果都在90%以上,拌种和浸种的防病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考虑到拌种方法简便易行,还是以拌种为好。药剂处理的花生叶片深绿,生长健壮,平均增产30%左右,有的增产50%,甚至一倍以上,最少的也增产10%左右,饱果率增加10-20%,增产的多少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种子的1%时有药害,影响出苗。

花生虫害

一、蛴螬

蛴螬俗称白地蚕,是一种最常见的地下害虫,幼虫能直接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枯死苗,成虫通称金龟子,主要取食叶片,在傍晚飞出取食、交尾,黎明前又钻入土中,在土中产卵,有假死性和较强趋光性,对黑光灯的趋性更强,对未腐熟的厩肥有较强的趋性。暗黑鳃金龟在辽宁省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以成虫越冬的,越冬成虫于翌年5月出土,成为春季为害的有效虫源。越冬幼虫一般春季不为害,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初至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为卵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即可为害,8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在辽宁,幼虫在春(5月)、秋(8月~10月)两季为害。

图2-21 蛴螬为害幼苗根部

图2-22 蛴螬为害花生幼苗根部和果荚

防治方法:目前人们往往重视蛴螬的防治,而忽略了成虫金龟子的防治。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成虫、幼虫都防治。

(1)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1.0千克,兑水20升,拌种500千克,或用40%乐果乳剂1.0升,兑水30升,拌种300千克,堆闷3~4小时后即可播种,能同时防治蛴螬、蝼蛄和金针虫。(2)药剂处理土壤: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667平方米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呋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 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3)生物防治:金龟子喜食蓖麻叶,蓖麻叶中含有可导致金龟子死亡的蓖麻毒素。种植诱杀带诱杀成虫田边、沟边等零散空地种点蓖麻,

毒杀取食的金龟甲,降低成虫密度。

(4)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直接诱杀,有效降低虫源基数。

(5)药剂诱杀在成虫发生盛期,将鲜榆枝用40%氧化乐果或90%晶体敌百虫处理后,扎把插入花生田内,每亩4-5把,诱杀成虫。 3.3.4药物毒杀在金龟甲发生盛期,在其喜食的果树、苗木和农作物上喷洒毒死裨、吡虫啉、氧化乐果等药剂,可有效防治成虫。

二、花生蚜虫

花生蚜虫为苜蓿蚜,俗称“蜜虫”,也叫“腻虫”,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害虫。

危害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出苗后,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始花后,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为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50%~60%,甚至绝产。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为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生活习性花生蚜虫1年发生20~30代。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和地丁等豆科杂草或冬豌豆上越冬,有少量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在越冬寄主上繁殖,4月中下旬平均地温回升到14℃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先后向荠菜或刺槐、紫穗槐和国槐的嫩梢及春豌豆等寄主植物上迁飞,形成

第一次迁飞高峰。5月中下旬花生出土后,田间的荠菜等寄主植物陆续老熟枯萎,又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花生田迁飞,形成第二次迁飞高峰,因此造成6月上旬始花的花生田蚜虫点片为害。进入6月中旬,由于气温升高及天气干燥,有利蚜虫繁殖,再次产生大量有翅蚜在花生田内外蔓延,形成第三次迁飞高峰。这时正是花生开花期,如果条件适宜(干旱、少雨、高温),蚜虫则繁殖很快,一般4~7天就能完成一代,田间虫口密度剧增。这是蚜虫对花生猖獗危害的时期,也是花生病毒病发生的高峰期。7~8月份,雨季来临,湿度大,天敌多,蚜虫密度锐减,加之天气炎热,部分蚜虫向阴凉的场所转移。9~10月份气温降低,花生收获后,有翅蚜又从花生落粒自生苗和菜豆上移向荠菜、地丁等寄主危害和越冬。

防治方法

1、施用内吸杀虫剂。结合花生开穴播种,在覆土前向种子上撒施辛拌磷(812)0.5千克。花生种子吸收了这些内吸杀虫剂,出苗后蚜虫迁飞危害时,即可致死。药剂的持效期达60多天,还可以兼治蛴螬、金针虫、蓟马等其他害虫。

2、始花前喷施药液。未施盖种农药的花生幼苗,要喷施杀虫药液每亩30~40升。常用农药有:40%乐果乳剂1500倍液;50%的辛硫磷l500~2000倍液;50%的马拉硫磷1000倍液,任择一种。喷药时喷头朝上,喷叶子的背面,并注意喷匀。

3.开花下针期农药熏蒸。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发现蚜虫危害时,每亩用80%敌敌畏75~100克,加细土25千克或麦糠7.5千克,加水

2.5升拌均匀,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棵,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以上。

三、棉铃虫

棉铃虫危害期为6~8月,在干旱年份发生较重。花生田以第二代和第三代危害为主。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三代发生在7月中旬。

防治方法:当二、三代棉铃虫百穴花生累计卵量20粒或有幼虫3头时,选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的功夫2000~3000倍液、25%的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5%的卡死克乳油、10%的除尽悬浮剂1500~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00~3000倍液、含孢子量每克100亿以上Bt制剂稀释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代棉铃虫应防治2~3次。以上药剂还可兼治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和其他夜蛾科幼虫。

花生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

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发生普遍,在花生生产过程中与花生争光、争肥、争水,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杂草还是病虫害的寄主,可以助长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花生田杂草共有26科70余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5%以上,菊科杂草占15%左右,另外还有苋科、蓼科、藜科、茄科等。马唐、莎草、铁苋菜、马齿苋、牛筋草、画眉草、苋菜、刺儿菜等田间密度最大,马唐出现的频率为95.3%,是花生田的主要杂草。

一、选择运用除草剂防效最好的为禾耐斯+施田补或者乙草胺+施田补,而且比较安全。在芽后除草剂中,防效最好的为盖草能,从禾本科杂草的三叶期直至成熟均能杀死。其次为禾草克和阔叶枯。

使用除草剂时要因地而异。(1)根据除草剂的性质确定用药适期,如乙草胺在花生播种后当天喷比播后7天用药除草效果提高12.7%,用药的适期为花生播后3天以内,芽后除草剂则在杂草3~5叶期用药效果最好。(2)根据栽培方式、土壤的温湿度确定用药量的大小。覆膜栽培花生比露栽的用药量少。在墒情适应的情况下,覆膜亩用乙草胺40毫升即可达到100%的效果。在通常年份,乙草胺亩用量露栽花生以60~90毫升为宜,覆膜花生以40~60毫升为宜,低温多雨的季节适当增加用量。(3)根据气候确定兑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兑水量的增加,除草效果提高。在土壤干旱时,亩兑水60~75公斤为宜,湿度适宜时,兑水35~45公斤即可。(4)除草剂混合与交替使用,可防止杂草产生抗性,又能防止潜在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

二、除草药膜是含除草剂的塑料透光药膜,是将除草剂按一定的有效成分溶解后均匀涂压或者喷涂至塑料薄膜的一面。有色膜是不含除草剂、基本不透光、具有颜色(黑、灰、绿等)的地膜。两者都是在花生播种后,覆盖土壤表面封闭播种行,然后打孔点播或者破孔出苗,药膜上的药剂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与水滴一起转移到土壤表面或者下渗至一定深度形成药层,发挥除草作用。无药有色膜是利用基本不透光的特点,使部分杂草种子不能发芽出土,部分能发芽出土的,不见阳光也不能生长。两种膜在覆盖时,花生垄必须耙平耙细,膜要与土贴紧。注意不要用力拉膜,以防影响除草效果。用于花生田的除草药膜种类不断增加,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

(1)甲草胺除草膜:每100 m2含药7.2 g,除草剂单面析出率80%以上。经各地使用,对马唐、稗草、狗尾草、画眉草、莎草、藜、苋等的防除效果在90%左右。

(2)扑草净除草膜:每100 m2中含药8.O g,除草剂单面析出率70%~80%。适于防除花生田和马铃薯、胡萝卜、番茄、大蒜等蔬菜田主要杂草,防除一年生杂草效果很好。

(3)异丙甲草胺除草膜:有单面有药和双面有药两种。单面有药注意用时药面朝下。对防除花生田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效果很好,防除效果在90%以上。

(4)乙草胺除草膜:杀草谱广,对花生田的马唐、牛筋草、铁苋菜、苋菜、马齿苋、莎草、刺儿菜、藜等,防效高达100%,是花生田除草较理想的除草药膜。

由于有色膜无化学除草剂,所以无毒、无残留,适宜于生产无公害花生、绿色食品花生和有机食品花生,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理想产品。

花生常见病虫害

1 常见病害 1.1 花生青枯病 1.1.1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 ~ 2 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1.1.2 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 m1兑水15 kg喷雾,每间隔7 ~ 10 d防治1次。 1.2 茎腐病 1.2.1 症状。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1.2.2 防治方法。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1.3 根腐病 1.3.1 症状。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1.3.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 1.4 叶斑病 1.4.1 症状。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

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1.4.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 d 喷药1次,共喷2 ~ 3次。 1.5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1.5.1 缺氮。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1.5.2 缺磷。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 25 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1.5.3 缺钾。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1.5.4 缺铁。缺铁时叶肉失绿,严重者叶脉也褪绿。防治措施:施用易溶性的硫酸亚铁作基肥,最好和有机肥混施;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 h;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

花生常见病虫害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2、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3、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代森锰锌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目前,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锰、锌微量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通过十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

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 主要防治对象: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疫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颈腐病、斑点落叶病等。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花生病虫害

建议增加:1、花生茎腐病 2、花生叶斑病细分为网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等。还有疮痂病近年流行。 3、花生烂果 4、虫害增加金针虫、地老虎等。 5、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查找过程中再根据情况增加一些内容。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花生是黑山县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经济作物,因连年重迎茬种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棉铃虫等害虫,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花生病害 一、花生根腐病

1.症状: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但春播花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之前。出苗前受害,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烂易剥落,没侧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叶片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防治方法 (1)做好种子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播前翻晒种子,剔

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2)及时施药预防控制。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 二、花生叶斑病 1.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花生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防治 为害花生的病害,现已查明有二十多种,其中为害严重或较严重的有花生根结线虫病、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焦斑病、黑霉病、病毒病(丛 枝、花叶、矮缩)、大菌核病、小菌核病、纹枯病、叶腐病、炭疽病、立枯病、灰霉病等;为害花生病虫害也较多,现已查明为害花生的虫害有近百种,另外还有鸟害和兽害十多种,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不同,发生的种类也不同。就全国范围来看,害虫分布最广和为害最重的有蛴螬、花生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鸟兽有田鼠、喜鹊等。 第一部分花生病害 1、花生根腐性病害 1.1花生根腐病 症状: 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颈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刀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3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F.oxysporumSchlecht.称尖孢镰孢,F.roseum(Lik)S.etH.称粉红镰孢,F.tricinctum(Corde)Sacc.称三线镰孢,F.mo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等5种镰刀菌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栽培管理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技术 1. 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上。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翻后镇压1-2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2.栽培品种 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适合本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种与吉扶系列品种(俗称四粒红)。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在剥壳前要晾晒1-3天,剥壳后进一步粒选,选择粒色纯正、形状整齐的籽粒作种。 3.科学施肥 花生比较耐瘠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30吨;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入300-400 斤磷酸二铵。瘠薄地种花生,每公顷增施200-300 斤尿素。 分层施肥:播种前所施肥料应分基肥与种肥分两层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应采用基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分次施肥技术。速效性氮素肥料应以基肥与种肥为主,在生长过程中如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追施一定数量的尿 素或其它肥料。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种下8-10厘米、种肥要施到种下3-5厘米、追肥深度要达到10厘米以上。 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建议应用质量合格的花生专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施用。如自己配肥,每公顷可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铵300-400斤、硫酸钾100-150斤。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本区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具体播期看天气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只要表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每埯3-4粒,覆土厚度3-5厘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种点播。若底墒不足,必须采用坐水方法种植。采用坐水种时,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渗后再进行施肥、播种、覆土等环节。 花生播前要浸种催芽,用温水(二凉对一开)浸泡3-4小时,保湿,放在20-25℃的地方进行闷种催芽,经一昼夜即可冒芽,播种时将种子播在湿土上,以免芽干。催芽的种子应随时播种,不应过夜,以免芽子过长,损坏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区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每块地的适宜播种密度应根据地力与品种的耐密性而定。

花生主要病害、虫害及防治

A 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 病害 名称 症状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1 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播种后,当胚根突破种皮向 土壤深处生长时,浸染期幼虫既 能从根端浸入,使根端逐渐形成 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的虫瘿,初程 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荚壳上的 虫瘿呈褐色疮荚状的突起,幼果 上的虫瘿乳白色略带透明,根茎 部及果柄上的虫瘿往往形成葡萄 状的虫瘿簇。植株的叶片黄化瘦 小,叶缘焦灼,直至盛花期萎黄 不长。 幼虫侵入寄主作物花生根系土 壤温度为11.3℃~34℃,昀适 温度20℃~26℃,地温在 12℃~19℃,地温高于34℃时, 不能侵入。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昀 大持水量的70%左右是根结线 虫侵入根组织的昀适宜湿度。在 疏松的沙土地内发病重。沿河两 岸的薄砂地亦利于发病。 1.农业防治:2Y~4Y轮作、 增肥改土、清除根结病残 体。2.药剂防治:益舒宝 3750g/ha~4500g/ha加土 600~750kg/ha拌匀,种 衣剂4号37.5kg/ha拌 种。播种时,开沟施入, 沟深12cm左右。 2 花生茎腐病幼苗期病菌首先侵染子叶,使两 片子叶发生黑褐色腐烂,然后侵 染接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地下的根 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浸状的病斑。 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淡,后期, 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天气 干旱时变黄褐色枯死,病部表皮 呈琥珀色凹陷,紧贴茎上,髓呈 褐色干腐中空现象。阴雨天,病 株腐烂变黑褐色,并在病部及侧 枝上产生很多黑色的小突起。 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发病严 重与否的关建因素。种用花生发 生“垛捂”或“堆捂时”,则第 二年能造成病害大发生。花生苗 期降雨较多,土壤湿度大,病害 发生就比较严重。栽培在轮作年 限长的地上,此病发生重。 1.防止种子霉捂。作种用 的花生要做到适时收获, 充分晒干,安全储藏。2. 合理轮作。3.施用腐熟的 肥料。4.及时防蚜虫。5、 用50%多菌灵按种子的 0.2%~0.3%拌种或25%多 菌灵1%种子量浸种。 3 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主要自花 生根茎部开始发生。感病初期是 茎顶稍叶片失水萎蔫,早上开叶 晚,午后提早合叶,但夜间仍能 恢复。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 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 枯死亡。拔起病株,主根尖端变 褐湿腐,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 黑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有白 色的细菌液流出。 1、土壤条件:主要发生在保水 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通 气条件好的沙性土壤地带,其 次是砂壤土,粘土地很少发生。 2、品种的抗病性:花生不同品 种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3、温度对发病的影响:当旬平 均温度稳定通过20℃时开始 发病,25℃以上时进入发病盛 期,7月份平均气温在28℃~ 30℃时达发病高峰。4、降水对 发病的影响:久旱骤雨、或久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花 育36号、鲁花11号等。 2.轮作换茬:可选用青枯 病免疫作物轮作,如小麦、 玉米、西瓜、大豆等。3. 加强栽培管理:多施腐熟 的不带菌的有机肥,提高 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对零 星发病的田块,为防止蔓 延,要及早拔除病株,集 中烧毁或深埋。4.化学防

花生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1】立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是字根颈和茎基部发病,发病后呈黄褐色凹陷斑,当绕颈一周后引起植株死亡。拔除受害植株后有白色菌丝。果病染病后呈黑色腐烂。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乙蒜素、恶霉灵、咪鲜胺、多抗霉素等进行淋根处理。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青枯病症状: 青枯病主要侵染根部,导致根尖变色并软腐,用手捏时容易有浑浊的白色菌脓。发病初期,早上和晚上恢复正常,中午萎蔫,如此反复几天之后呈萎蔫状,失水但叶片呈青绿色。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或用乙蒜素1500倍复配复硝酚钠进行淋根处理。 网斑病症状: 该病害多在花生开花期侵染,常造成花生叶片主脉发生圆形和不规则的黑褐色小斑,病斑有褪绿晕圈,以后叶片的正面边缘呈现网纹状褐色斑,网斑病也由此得名。在干燥情况下,病斑破裂,并容易与黑斑病、褐斑病混合发生,造成落叶。防治方法: 花病初期,l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50%咪鲜胺1000液,均匀喷雾,间隔7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冠腐病症状: 在高温高湿或者湿旱交替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当排水不良的,管理粗放的时候,发病比较严重。该病在茎基部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凹陷黄褐色斑,边缘为褐色,扩大后出现纵列,呈现干腐状,最后失水并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花生出苗整齐后,与花生开花之前,是防治冠腐病的关键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苯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并配合恶霉灵进行灌根处理。 根腐病症状: 该病从幼苗即可危害,幼苗发病后,主根变褐色,植株出现枯萎。当长成成株后,主根上会出现长条凹陷斑。严重时,根部皮层容易脱落,拔出之后如同老鼠尾巴,没有侧根。得了此病植株矮小,结果少,秕果多。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和三唑酮进行喷淋,10天左右一次,连续2次。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一、常见病害防治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白绢病等】 1、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种子先用清水浸种24小时后,捞出稍晾干,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加适量细土配成的药土,将种子与药土拌匀后播种。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用3%广枯灵800倍液,或65%多克菌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1 500倍液。 2、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拌种。用80%多菌灵30克加水6千克配制药液,浸种,浸泡24小时,中间翻动2~3次,使种子均匀将药液吸干后播种,苗期发病初期用50%络氨铜50克,加水50千克喷。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3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3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400~6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拔除病株后,在发病株穴中撒施石灰,避免对附近健株的传染和蔓延。 3、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80%多菌灵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7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美雨(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后期可喷洒美雨(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收获前一个月加喷1~2次即可。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花期发病株率达15%~30%或近地面1~2叶有2~3个病斑时,喷25%三唑酮30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1000~1500倍液,或95%敌锈钠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15%三唑醇10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喷药时加入0.2%展着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 5、花生白绢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病部变褐软腐,其上出现波纹状病斑。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状丝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杆,并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土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上也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在菌丝体中形成很多球状菌核。受害茎基部组织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状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受侵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常见病害 1.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2.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3.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二、花生常见虫害 花生常见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等。 (一)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2)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包衣:播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的防止鼠害。 (2)*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颗粒剂呋喃丹22.5—30公斤或3%甲拌磷颗粒剂22.5—30公斤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或将呋喃丹、甲拌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使用。 (3)防治幼虫: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公斤加细*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花生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花生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花生的主要病害 花生的种植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原生病害有茎腐病、叶斑病和根腐病。茎腐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呈黑褐色,并逐渐变为干腐状,直至蔓延到茎部变黑腐烂,最后花生会因为不能吸取养分枯竭而亡;叶斑病又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其主要症状为病斑呈圆形、暗褐色或黑褐色,褐斑病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害后期有灰色霉状物;根腐病主要症状为感病植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 2、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对于茎腐病,主要由雨水或灌溉水从茎的表皮入侵,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多菌灵拌种,或是在幼苗开花前进行药剂喷洒;针对叶斑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防治方法是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使病菌找不到寄主,及时清理田间病叶以减少病菌传染,也可以在花生盛花期每10天用百菌清进行一次喷洒;根腐病发生于花生成长的整个时期,主要通过田间雨水传播,主要防治方法有采用多菌灵拌种,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在全田喷洒。 3、花生的主要虫害 虫害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花生的常见虫害有蚜虫、切根虫、蛴螬、菜蛾等,这些虫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干旱少雨年份,蚜虫等易爆发,花生虫害就会广发和重发。所以对于花生虫害的防治不可掉以轻心。蚜虫是花生最易发生的虫害,它们喜欢吸食植物汁液,间接传播病毒,严重时会导致花生幼苗枯竭而亡,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切根虫、蛴螬多活动于地下,尤其在7、8月份最为活跃,平时在田间管理时很难发现它们。如果不能做好前期的防治工作,将会给花生的种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花生虫害的防治应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方法: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农业防治,是符合当今绿色生态的环保主题。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的花生品种能从源头减轻虫害危害。其次,针对花生虫害的生活习性,将准备种植花生的土地进行深翻,改变土壤环境,阻断虫害繁殖,进而减少虫害。同时,根据花生的种植特性,坚持土地轮流耕作,改变虫害的寄生环境,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药物防治,是现阶段花生种植必不可少的防治方法。在进行农业防治技术的基础上,仍发生花生虫害时,要及时喷洒农药。同时可以在播种前,使用药物进行拌种,能大大减少虫害在花生发芽时期的破坏;也可以在整地时用适量的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破坏虫害生存环境,能有效减少虫害发生。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花生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褐斑病 发病条件: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病菌随风雨直接进入叶片细胞的间隙,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2)黑斑病褐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病菌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从而引发病害。 黑斑病 (3)网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穿透表皮侵入,在表皮下呈网状蔓延,毒害邻近细胞,引起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连阴雨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叶斑病发病部位在花生叶片,也可以称作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叶片脱落,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2-3桶水,能达

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 推荐药剂: 1)用5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5克兑水30斤加丝润展着剂进行喷雾; 2)在花生初花期前用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盛花期1000-1500倍液喷雾。 3)用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2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4)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指花生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上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发病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锈病发生的原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 多,生长过嫩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有害菌群或肥料中混有禾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温差大易发病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7)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

花生病害大全 (高清)

花生褐斑病 图片:花生褐斑病.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1.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2.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3.jpg 简介 英文名peanut brown spot 异名花生早斑病。 病原病菌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Jenk,但在我国尚未发现。 寄主花生。 危害世界性花生病害。受害田块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以上。 分布普遍发生,分布广泛。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柄、叶托、茎杆也可受害。 (1)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状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0毫米。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顶部3~5 个幼嫩叶片。 (2)茎杆、叶柄、叶托: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中间稍凹陷。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黄褐色,大小(10~100)微米×(3~6)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顶生,无色或淡褐色,有隔膜3~12个,大小(35~110)微米×(2~6)微米。子囊壳卵圆形,大小(47.6~84)微米×(44.4~74)微米。子囊圆柱形或棒状,大小(27.0~3 7.8)微米×(7.0~8.4)微米。子囊孢子无色,双胞,大小(7.0~15.4)微米×(3~4)微米。 (2)特性:生育最适温度范围25~28℃。分生孢子在22℃下,经2~4小时即可萌发。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块在病残体上及花生堆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2)传播: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在花生叶片表面,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组织内部进行初侵染。病菌的菌丝在细胞间蔓延,产生分枝形吸器侵入栅栏和海绵组织的叶肉内吸取营养造成为害。新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重复侵染。 分生孢子扩散高峰在清晨叶面上露水刚消失时和下雨之前。在合适温湿度条件下,分生孢子重复再侵染促进病情发展,至收获前造成几乎所有叶片脱落。在南方产区,春花生收获后病残株上病菌又成为秋花生的初次侵染源。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蔓生型品种或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发病;花生生育前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发病多而重;晚熟品种往往发病重。 (2)环境:降雨及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 (3)栽培: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应注意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实行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防止因品种单一化和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而造成品种抗病性退化或丧失。 ②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③在栽培管理上,应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整治排灌系统,雨后清沟排渍降湿。④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深耕。病残体要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2∶150倍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WP 400倍液,或8

花生病虫害

花生白绢病 (1) 花生根结线虫病 (2) 花生冠腐病 (4)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6) 花生枯斑病 (8) 花生立枯病 (10) 花生炭疽病 (12) 甜菜夜蛾 (13) 花生网斑病 (15) 花生锈病 (17) 银纹夜蛾 (18) 花生白绢病 全国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由罗耳伏革菌[Corticium rolfsii Sacc.(Curai.)]真菌所引起。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烟草、棉花、大豆、芝麻、小麦等200余种植物。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植株茎基部,也为害果柄和荚果。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茎组织软腐,表皮脱落,叶片枯黄,以后植株萎蔫死亡,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继而形成白色菌核,再变黄变褐,形似“油菜籽”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种子带病率高,来年苗期发病重。 1.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沤熟的有机肥,并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无伤无病种子,或l00千克种子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水60千克,药液浸泡种子24小时后播种。3.药剂防治在花生开花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花生白绢病病叶病茎及地面菌丝层 花生白绢病病菌 1.小菌核 2.菌核剖面 花生白绢病病荚果上小菌核 花生根结线虫病 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北京、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生,以山东、河北、河南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本病是由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Neal)

Chitwood]寄生为害伤引起。受害值株矮小发黄,地下不结荚果,或只结少数几个秕荚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两种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很广泛,已知有330-550种。出苗后,主根尖端即可被线虫侵害,膨大呈纺锤形,以后侧根也被侵害,形成米粒大小至豆粒大小的虫瘿。虫瘿上生出许多小须根,小须根又被侵害,如此多次重复侵害,使整个根系形成一团乱须根,正常根瘤很少。地上部底叶变黄,生育缓慢,开花前整株萎黄。幼荚果上也生乳白色略带透明的突起小虫应。成熟荚果形成褐色突起虫便,很像疮痂。病原线虫以卵囊内的卵及幼虫在根结内,并随病根及病果壳在土壤内或土粪内越冬。来年卵在卵囊内发育成1龄幼虫,蜕皮1次,破卵而出,成为2龄幼虫,侵入奇主幼根组织内,营寄生生活。由于线虫寄生,使寄主根的细胞在数量和大小上均不正常增长,而形成虫瘿。线虫在虫瘿内再蜕皮二次,发育成成虫。雌成虫成熟后产卵在卵囊中。卵囊一般露出根结外,借土壤和流水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以病荚果为主。 1.农业措施加强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2-3年;深翻土地,施足底肥。 2.药剂防治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3-4千克,或用5%克线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10-15干克,或5%铁灭克颗粒剂每667平方米0.9-l.1千克,或20%益收宝每667平方米1.5千克,开沟施入,沟深12厘米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