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 常见病害

1.1 花生青枯病

1.1.1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 ~ 2 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1.1.2 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 m1兑水15 kg喷雾,每间隔7 ~ 10 d防治1次。

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细菌性病害,在坡地发病较多,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生严重,病株在田块中呈点状分布。识别青枯病主要从植株外观和维管束病变着手,其重要特征:在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萎蔫,叶色略变淡,但仍呈绿色,故称“青枯”;剖开根茎部,可发现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流出。

青枯病由青枯假单胞杆菌细菌侵染所致,在花生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以初花期开始发病较为常见,植株一旦发病,基本很难控制,俗称“花生癌症”,发病至枯死一般7~15 d,严重时2~3 d可全株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青枯病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病残体、粪肥、田间流水传染,其次是通过人畜、农具及昆虫传染。病菌由植株伤口或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病菌迅速繁殖后堵塞导管,分泌毒素,使病株丧失吸水能力而凋萎。

1.2 茎腐病

1.2.1 症状。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1.2.2 防治方法。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茎腐病在土壤潮湿的洼地或多雨年份发生较重,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成株期发病部位一般在花生茎杆基部子叶节附近,病菌造成茎杆基部腐烂,用手拔病株,常从茎基部断裂,不能连根拔起,俗称“卡脖病”,这是识别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特征。

花生出苗至成熟期均可发生茎腐病,发病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成株感病后,约10~30 d全株枯死。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棉色二孢菌,主要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来源,田间借水流、大风或农事操作传播,从表皮或伤口侵入致病。

1.3 根腐病

1.3.1 症状。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1.3.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

根腐病在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等条件下发生较重。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腐烂,易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根部湿腐呈鼠尾状是根腐病的典型特征。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

1.4 叶斑病

1.4.1 症状。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1.4.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 d喷药1次,共喷2 ~ 3次。

花生叶斑病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2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在花生产区普遍发生,是花

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托叶,严重时也危害到茎杆。花生发病后,叶片布满病斑,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叶片提早脱落,植株早衰,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产量和品

质下降。

区别褐斑病与黑斑病主要看发病早晚、危害部位、病斑大小、色泽等。褐斑病发病较早,初花期可出现,危害下部叶片较多,病斑较大,多呈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较明显的黄色晕圈,老病斑上可发现灰白色的霉状物;黑斑病发病较迟,在下针期后出现,危害上部叶片较多,病斑小而圆,多呈黑褐色,病斑边缘整齐,无黄色晕圈。

花生褐斑病与黑斑病可混合发生,在同一叶片上,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造成整株叶片干枯脱落,仅剩顶部新生的叶子,病斑危害到茎杆和叶柄,造成茎杆变黑枯死。

褐斑病和黑斑病病菌都以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的茎叶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施肥传播到花生植株上,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以后病菌不断繁殖,重新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使病

害发展蔓延。

1.5白绢病

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高温高湿以及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时发生严重。主要危害茎基部,其次为果柄及荚果。茎基部受到侵害后,变软腐,表皮脱落,病情严重后,整株枯萎死亡,荚果腐烂。白绢病的重要特征是病部以及地面常被白色菌丝覆盖,根茎部组织逐渐呈纤维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一般分布于1~2 cm表土层中,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来年菌丝或菌核萌发,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伤口侵入,主要靠流水传播。

1.6锈病

花生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差的情况下发病重,在花生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结荚以后发病较多。主要危害花生叶片,亦可危害叶柄、托叶、茎杆、果柄和荚果,主要特征是感病叶片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物,状似铁锈。病株矮小,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全株枯死。植株成片枯死时,远望如火烧状,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花生锈病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在四季花生种植区辗转为害,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1.7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花生缺素症是指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足或比例失衡,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进程受阻,外部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如叶片畸形、失绿等。据此诊断花生养分的欠缺,对于指导花生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7.1 缺氮。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1.7.2 缺磷。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 25 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1.7.3 缺钾。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1.7.4 缺铁。缺铁时叶肉失绿,严重者叶脉也褪绿。防治措施:施用易溶性的硫酸亚铁作基肥,最好和有机肥混施;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 h;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 ~ 6 d喷1次,连喷2 ~ 3次。

1.7.5 缺钙。缺钙时表现为荚果籽仁发育差,形成空果。缺钙时常形成“黑胚芽”,花生果壳发育不良,易烂果。苗期缺钙严重时,叶片失绿,叶柄断落或生长点萎蔫死亡,根不分化。防治措施:生长中期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5 ~ 20 kg。

1.为害症状

(1)缺氮叶片浅黄,叶片小,茎部发红,根瘤少,植株生长不良。

(2)缺磷叶色暗绿,茎杆细瘦,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

(3)缺钾叶色变暗,叶尖出现黄斑,后叶缘组织焦枯,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易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

(4)缺铁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64克铁。缺铁时,植株矮小,分枝少,开花迟,花量少,根瘤少,根系发育差,心叶以下的1~3片复叶叶肉部分明显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黄化,上部叶片呈黄白色,久之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直至叶片枯死

(5)缺锰,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39克锰。缺锰时,叶片的脉间部分黄化,而叶脉仍趋向于保持绿色。早期叶脉间呈灰黄色,到生长后期时,缺绿部分即呈青铜色,叶脉仍然保持绿色。

(6)缺钙苗期缺钙严重时,造成叶面失绿,叶柄断落或生长点萎蔫死亡,根不分化等。成株缺钙,荚果发育差,常形成“黑胚芽”和空果。

(7)缺镁顶部叶片叶脉间失绿,茎杆矮化,严重缺镁会造成植株死亡。

(8)缺硫症状与缺氮类似,但一般顶部叶片先黄化。

(9)缺硼。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44克硼。缺硼时,植株矮小,分枝多,呈丛生状,展开的心叶叶脉颜色浅,其余部分色深,浅绿相间,叶片小而皱缩,叶尖发黄,逐渐向外扩大,叶缘干枯,叶枕有褐色痕,使叶柄不能挺立,甚至下垂,老叶颜色灰暗,植株开花少甚至无花,根容易老化,扩杈能力弱,须根很少,根尖端有黑点,易坏死,果仁发育不良,易形成有壳无仁的空心果。

(10)锌肥。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9克锌。缺锌时,叶片发生条带式失绿,条带通常在最接近叶柄的叶片上,严重时,则整个小叶失绿。预防及补救措施:在花生花针期,用1%~2%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11)钼肥。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1.32克钼。缺钼时,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受阻,因而通常表现为典型的缺氮症状;另据国外研究,即使在完全无钼的情况下,花生也能继续开花结果,只是生长受到抑制。预防及补救措施:在花生苗期和花期,用0.1%~0.2%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

2.发病原因

(1)缺氮花生对氮肥不大敏感,但前作施入有机肥少,或土壤含氮量低,容易缺氮。砂土、砂壤土较壤土易缺氮。

(2)缺磷施用有机肥不足,或地温低影响磷的吸收。

(3)缺钾土壤含钾量很低。

(4)缺铁土壤呈弱碱性时,使铁呈难溶的氢氧化铁而沉淀,不利于吸收。

(5)缺锰石灰性土壤中容易缺锰。

(6)缺钙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钙的吸收和利用。

(7)缺镁土壤中镁含量低或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钾过量影响了花生对镁的吸收。

(8)缺硫土壤缺硫。

(9)缺硼土壤酸化,硼被大量淋失,或施用过量石灰都易引起硼缺乏。土壤干旱,有机肥施用少,也容易导致缺硼。

3.防治方法

(1)防治缺氮施足有机肥,始花前10天每亩施用硫酸铵5~10千克,最好与有机肥沤15~20天后施用。

(2)防止缺磷每亩用过磷酸钙15~25千克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20天作基肥或种肥集中沟施。

(3)防止缺钾增施草木灰或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必要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

(4)防止缺铁一是基施易溶性的硫酸亚铁(又称黑矾),其含铁量19%~20%,每亩施入0.2~0.4千克,最好与有机肥或赤磷酸钙混施。二是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小时。三是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6天1次,连续喷叶2~3次。

(5)防止缺锰最好用23%~24%易溶的硫酸锰每亩1~2千克作基肥,必要时可用0.05%~0.1%硫酸锰溶液浸种或叶面喷施,隔7~10天再喷1次。

(6)防止缺钙酸性土施入适量石灰、石灰性土壤施入适量石膏,施用量每亩50~100千克,也可在花期追施,每亩25千克左右,必要时用0.5%硝酸钙叶面喷施。

(7)防止缺镁必要时喷施0.5硫酸镁溶液。

(8)防止缺硫适当施入硫酸铵或含硫的过磷酸钙。

(9) 防止缺硼硼酸单独用或同其他杀菌剂或肥料一起施用都可;每亩施硼酸300g即可,施用量大易造成花生中毒。

2 常见虫害

2.1 蚜虫。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2.2 红蜘蛛。花生田红蜘蛛主要以成、若螨聚集在花生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最初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

脱落。防治方法:亩用15%扫螨净乳油1 500 ~ 2 000倍液或亩用净螨3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

2.3 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

2.3.1 为害症状。以幼虫从叶边咬食花生叶,花成缺刻,受害严重的花生田叶片被吃光,形成光秆,严重影响花生光合作用、授粉和果针入土,可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

2.3.2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深耕冬灌,减少虫源,消灭越冬蛹。

②药剂防治。当百墩幼虫(卵)30头以上,且30%卵变为米黄色,部分卵出现紫光圈,个别已孵化,幼虫3龄前为防治适期,应及时用药。可用苏云金杆菌喷洒叶面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 3 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喷雾;70%硫丹乳油1 000 ~ 1 5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乳油1 000 ~

1 500倍液喷雾。

③生物防治。在棉铃虫产卵初盛期,释放赤眼蜂2 ~ 3次,每次1.5万头。

④诱杀成虫。取60 cm左右长的杨树枝,每7 ~ 8枝捆成1把,于黄昏时每公顷均匀插150把。清晨捉虫,集中杀死,5 ~ 6 d更换1次,也可用黑光灯诱杀。

2.4 地老虎蛴螬

2.4.1 症状。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为害期长而且为害严重。常造成花生缺苗断垄现象,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害虫。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

2.4.2 防治方法。

①合理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两年以上,以有效破坏地老虎、蛴螬的生存环境,减轻为害。花生良好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②秋后深耕晒垡。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暴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可减少越冬虫源。

③施用腐熟有机肥。按照每方粪肥加入25 kg碳铵的比例,将粪肥与化肥充分混合后密闭腐熟,播种前再将处理过的腐熟粪肥施入田间,可有效减轻蛴螬的迁入为害。

④拌种。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0 m1加水10 ~ 50 kg,拌种400 ~ 500 kg,此法还能有效防治鼠害。

⑤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前,顺花生垄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5 ~ 6 kg,在雨前撒施或撒后浇水效果更好。

⑥药剂灌根法。亩用30%毒? 辛乳油600 m1或48%毒死蜱乳油350 ~ 400 m1或22%吡虫? 辛硫磷乳油450 m1,雨前顺垄灌根或灌根后浇水。也可浇地时顺水冲施,用药量比灌根要增加1 ~ 2倍。

⑦防治幼虫。6月下旬~ 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5%辛硫磷颗粒剂35 ~ 45 kg 加细土250 ~ 300 kg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灌根。

⑧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时可用黑光灯诱杀。在黑绒金龟甲盛发区可用30 ~ 40 cm长的新鲜榆、杨树枝浸入40%氧化乐果30 ~ 40倍液中,傍晚取出插入花生田,每亩10 ~ 20枝诱杀成虫。另外,也可在秋季收获时,边犁地边人工捕杀蛴螬,或放鸭、鸡、鹅等捕食。

化学防治法。蛴螬孵化旺盛期的7月中下旬,和低龄幼虫期的8月初,是用药进行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按照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250~400毫升拌细沙20~25千克,点施在花生植株的四周。或者用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去掉喷头,喷灌植株根部周围。施药的时机可以选择在下雨前,或者将药液兑对水40千克喷淋根部。施药后立即浇水。能有效控制蛴螬的为害。

3 措施

3.1合理轮作换茬

花生的几种主要病害在连作地特别是多年连作地发生尤为严重,主要是因为连作使病菌在土壤中逐年累积。合理轮作可有效降低病菌数量[2]。提倡花生与禾谷类、薯类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以2年以上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对减少花生病害的发生更加有效。

3.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我国花生育种经过多年发展,有了长足成效,一些抗病品种相继推出,如中花4号、中花6号、豫花14号、丰花3号、远杂9102等抗病性较强,特别是远杂9102对青枯病有较强的抗性。

3.3精选种子,药剂拌种

选择饱满、成熟度好的种子,去除发霉、残破种子,晒种杀菌。选晴好天气将花生果晒1~2 d,杀死果壳上病菌,提高种子出苗率;播种前1~2 d去掉种壳,不要太早去壳,以免影响种子活力,使发芽缓慢,利于病菌入侵;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5%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一些真菌性病害[3]。

3.4及时清理病株残体,避免病菌重复感染

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耕30 cm以上,将表土病菌翻入土壤底层,使其失去侵染能力。同时,还要在花生播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深埋沤肥或作牲畜饲料),以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4]。

3.5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配方施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遵循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以利于形成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一般施有机肥75 t/hm2、碳铵6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150 kg/hm2,开花下针期用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2~3次,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施用完全腐熟的土杂肥,避免病株残体上的病菌再次侵染。

3.6合理密植

防止密度过大,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花生播种密度视土壤肥力水平及品种而定,土壤肥力水平高的地块比肥力水平低的田块密度可适当低一些;早熟品种密度比晚熟品种密度高一些;一般密度在15万穴

/hm2(30万株/hm2)左右。

3.7加强田间管理

深沟窄畦,做好排灌系统,保证沟路畅通,能排能灌;雨后及时破壳松土,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及时清除田

间杂草,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3.8化学防治

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在齐苗期和初花期各喷1次,可防治茎腐病、根腐病等;细菌性的青枯病于田间初见病叶或病株时用药,用20%龙克菌(噻菌铜)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灌植株根部。

花生常见病虫害

1 常见病害 1.1 花生青枯病 1.1.1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 ~ 2 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1.1.2 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 m1兑水15 kg喷雾,每间隔7 ~ 10 d防治1次。 1.2 茎腐病 1.2.1 症状。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1.2.2 防治方法。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1.3 根腐病 1.3.1 症状。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1.3.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 1.4 叶斑病 1.4.1 症状。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

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1.4.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 d 喷药1次,共喷2 ~ 3次。 1.5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1.5.1 缺氮。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1.5.2 缺磷。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 25 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1.5.3 缺钾。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1.5.4 缺铁。缺铁时叶肉失绿,严重者叶脉也褪绿。防治措施:施用易溶性的硫酸亚铁作基肥,最好和有机肥混施;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 h;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

花生常见病虫害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2、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3、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代森锰锌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目前,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锰、锌微量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通过十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

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 主要防治对象: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疫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颈腐病、斑点落叶病等。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花生病虫害

建议增加:1、花生茎腐病 2、花生叶斑病细分为网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等。还有疮痂病近年流行。 3、花生烂果 4、虫害增加金针虫、地老虎等。 5、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查找过程中再根据情况增加一些内容。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花生是黑山县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经济作物,因连年重迎茬种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棉铃虫等害虫,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花生病害 一、花生根腐病

1.症状: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但春播花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之前。出苗前受害,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烂易剥落,没侧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叶片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防治方法 (1)做好种子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播前翻晒种子,剔

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2)及时施药预防控制。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 二、花生叶斑病 1.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花生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防治 为害花生的病害,现已查明有二十多种,其中为害严重或较严重的有花生根结线虫病、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焦斑病、黑霉病、病毒病(丛 枝、花叶、矮缩)、大菌核病、小菌核病、纹枯病、叶腐病、炭疽病、立枯病、灰霉病等;为害花生病虫害也较多,现已查明为害花生的虫害有近百种,另外还有鸟害和兽害十多种,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不同,发生的种类也不同。就全国范围来看,害虫分布最广和为害最重的有蛴螬、花生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鸟兽有田鼠、喜鹊等。 第一部分花生病害 1、花生根腐性病害 1.1花生根腐病 症状: 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颈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刀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3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F.oxysporumSchlecht.称尖孢镰孢,F.roseum(Lik)S.etH.称粉红镰孢,F.tricinctum(Corde)Sacc.称三线镰孢,F.mo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等5种镰刀菌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栽培管理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技术 1. 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上。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翻后镇压1-2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2.栽培品种 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适合本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种与吉扶系列品种(俗称四粒红)。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在剥壳前要晾晒1-3天,剥壳后进一步粒选,选择粒色纯正、形状整齐的籽粒作种。 3.科学施肥 花生比较耐瘠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30吨;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入300-400 斤磷酸二铵。瘠薄地种花生,每公顷增施200-300 斤尿素。 分层施肥:播种前所施肥料应分基肥与种肥分两层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应采用基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分次施肥技术。速效性氮素肥料应以基肥与种肥为主,在生长过程中如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追施一定数量的尿 素或其它肥料。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种下8-10厘米、种肥要施到种下3-5厘米、追肥深度要达到10厘米以上。 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建议应用质量合格的花生专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施用。如自己配肥,每公顷可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铵300-400斤、硫酸钾100-150斤。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本区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具体播期看天气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只要表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每埯3-4粒,覆土厚度3-5厘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种点播。若底墒不足,必须采用坐水方法种植。采用坐水种时,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渗后再进行施肥、播种、覆土等环节。 花生播前要浸种催芽,用温水(二凉对一开)浸泡3-4小时,保湿,放在20-25℃的地方进行闷种催芽,经一昼夜即可冒芽,播种时将种子播在湿土上,以免芽干。催芽的种子应随时播种,不应过夜,以免芽子过长,损坏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区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每块地的适宜播种密度应根据地力与品种的耐密性而定。

花生主要病害、虫害及防治

A 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 病害 名称 症状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1 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播种后,当胚根突破种皮向 土壤深处生长时,浸染期幼虫既 能从根端浸入,使根端逐渐形成 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的虫瘿,初程 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荚壳上的 虫瘿呈褐色疮荚状的突起,幼果 上的虫瘿乳白色略带透明,根茎 部及果柄上的虫瘿往往形成葡萄 状的虫瘿簇。植株的叶片黄化瘦 小,叶缘焦灼,直至盛花期萎黄 不长。 幼虫侵入寄主作物花生根系土 壤温度为11.3℃~34℃,昀适 温度20℃~26℃,地温在 12℃~19℃,地温高于34℃时, 不能侵入。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昀 大持水量的70%左右是根结线 虫侵入根组织的昀适宜湿度。在 疏松的沙土地内发病重。沿河两 岸的薄砂地亦利于发病。 1.农业防治:2Y~4Y轮作、 增肥改土、清除根结病残 体。2.药剂防治:益舒宝 3750g/ha~4500g/ha加土 600~750kg/ha拌匀,种 衣剂4号37.5kg/ha拌 种。播种时,开沟施入, 沟深12cm左右。 2 花生茎腐病幼苗期病菌首先侵染子叶,使两 片子叶发生黑褐色腐烂,然后侵 染接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地下的根 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浸状的病斑。 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淡,后期, 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天气 干旱时变黄褐色枯死,病部表皮 呈琥珀色凹陷,紧贴茎上,髓呈 褐色干腐中空现象。阴雨天,病 株腐烂变黑褐色,并在病部及侧 枝上产生很多黑色的小突起。 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发病严 重与否的关建因素。种用花生发 生“垛捂”或“堆捂时”,则第 二年能造成病害大发生。花生苗 期降雨较多,土壤湿度大,病害 发生就比较严重。栽培在轮作年 限长的地上,此病发生重。 1.防止种子霉捂。作种用 的花生要做到适时收获, 充分晒干,安全储藏。2. 合理轮作。3.施用腐熟的 肥料。4.及时防蚜虫。5、 用50%多菌灵按种子的 0.2%~0.3%拌种或25%多 菌灵1%种子量浸种。 3 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主要自花 生根茎部开始发生。感病初期是 茎顶稍叶片失水萎蔫,早上开叶 晚,午后提早合叶,但夜间仍能 恢复。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 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 枯死亡。拔起病株,主根尖端变 褐湿腐,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 黑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有白 色的细菌液流出。 1、土壤条件:主要发生在保水 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通 气条件好的沙性土壤地带,其 次是砂壤土,粘土地很少发生。 2、品种的抗病性:花生不同品 种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3、温度对发病的影响:当旬平 均温度稳定通过20℃时开始 发病,25℃以上时进入发病盛 期,7月份平均气温在28℃~ 30℃时达发病高峰。4、降水对 发病的影响:久旱骤雨、或久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花 育36号、鲁花11号等。 2.轮作换茬:可选用青枯 病免疫作物轮作,如小麦、 玉米、西瓜、大豆等。3. 加强栽培管理:多施腐熟 的不带菌的有机肥,提高 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对零 星发病的田块,为防止蔓 延,要及早拔除病株,集 中烧毁或深埋。4.化学防

花生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1】立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是字根颈和茎基部发病,发病后呈黄褐色凹陷斑,当绕颈一周后引起植株死亡。拔除受害植株后有白色菌丝。果病染病后呈黑色腐烂。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乙蒜素、恶霉灵、咪鲜胺、多抗霉素等进行淋根处理。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青枯病症状: 青枯病主要侵染根部,导致根尖变色并软腐,用手捏时容易有浑浊的白色菌脓。发病初期,早上和晚上恢复正常,中午萎蔫,如此反复几天之后呈萎蔫状,失水但叶片呈青绿色。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或用乙蒜素1500倍复配复硝酚钠进行淋根处理。 网斑病症状: 该病害多在花生开花期侵染,常造成花生叶片主脉发生圆形和不规则的黑褐色小斑,病斑有褪绿晕圈,以后叶片的正面边缘呈现网纹状褐色斑,网斑病也由此得名。在干燥情况下,病斑破裂,并容易与黑斑病、褐斑病混合发生,造成落叶。防治方法: 花病初期,l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50%咪鲜胺1000液,均匀喷雾,间隔7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冠腐病症状: 在高温高湿或者湿旱交替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当排水不良的,管理粗放的时候,发病比较严重。该病在茎基部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凹陷黄褐色斑,边缘为褐色,扩大后出现纵列,呈现干腐状,最后失水并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花生出苗整齐后,与花生开花之前,是防治冠腐病的关键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苯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并配合恶霉灵进行灌根处理。 根腐病症状: 该病从幼苗即可危害,幼苗发病后,主根变褐色,植株出现枯萎。当长成成株后,主根上会出现长条凹陷斑。严重时,根部皮层容易脱落,拔出之后如同老鼠尾巴,没有侧根。得了此病植株矮小,结果少,秕果多。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和三唑酮进行喷淋,10天左右一次,连续2次。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一、常见病害防治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白绢病等】 1、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种子先用清水浸种24小时后,捞出稍晾干,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加适量细土配成的药土,将种子与药土拌匀后播种。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用3%广枯灵800倍液,或65%多克菌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1 500倍液。 2、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拌种。用80%多菌灵30克加水6千克配制药液,浸种,浸泡24小时,中间翻动2~3次,使种子均匀将药液吸干后播种,苗期发病初期用50%络氨铜50克,加水50千克喷。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3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3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400~6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拔除病株后,在发病株穴中撒施石灰,避免对附近健株的传染和蔓延。 3、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80%多菌灵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7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美雨(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后期可喷洒美雨(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收获前一个月加喷1~2次即可。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花期发病株率达15%~30%或近地面1~2叶有2~3个病斑时,喷25%三唑酮30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1000~1500倍液,或95%敌锈钠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15%三唑醇10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喷药时加入0.2%展着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 5、花生白绢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病部变褐软腐,其上出现波纹状病斑。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状丝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杆,并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土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上也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在菌丝体中形成很多球状菌核。受害茎基部组织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状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受侵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

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以有益生物极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一些病虫害具有长期抑制的作用。缺点是作用慢,成本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根据生活习性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1)捕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有蜻蜓、螳螂、瓢虫、猎蝽、草蛉、食蚜蝇、等这些昆虫生长发育 2)寄生性天敌昆虫。 (2)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生产上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3)利用蜘蛛、益鸟、蛙类防治害虫。在自然界,除了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外,还可用许多有益动物有效控制害虫。 (4)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 2.物理机械法对汰选法是怎样规定的? 利用害虫体形、体重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差异,通过机械或液体等办法,剔出带病种子、害虫杂草种子等方法。常用方法有首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等。如剔出大豆菟丝子和杂草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出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剔出混杂在种子中的植物病残体、病瘪粒和虫卵,可采用机械选种、风选或用盐水选种法。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有毒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优点是:防治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并引起次要害虫再度猖獗,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产生抗药性。(1)农药的分类。(2)农药的剂型。 2.按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杀虫剂,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生及仓库等害虫或其他有害节肢动物。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 2)杀菌剂,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能抑制病害发生与危害的农药,如百菌清、福美双、百菌通等。 3)杀螨剂,防治螨类的农药。如扫螨净溴螨酯等。 4)杀线虫药剂,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药剂。 5)杀鼠剂,专门杀灭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大部分杀鼠剂是胃毒剂,用于配制毒饵, 如威百亩等 6)除草剂,能杀灭农田杂草的农药,如甲草胺、禾草丹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如矮壮素、三十烷醇等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毒性? 一、农药的毒性 1、农药毒性的定义 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制剂。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具有使人和动物中毒的性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农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畜、鱼、禽和其他动物都是有毒害的,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购买农药时,要了解毒性大小,按说明使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农药从广义上讲,包括三方面含义: 1)对人、畜的毒性。农药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对生理机制或 器官的正常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使人或动物中毒致死亡。 2)对病虫杂草的毒性。施用后使有害生物受到抑制或致死。 3)对植物的药害。农药施用不当会对栽培作物产生毒害,影响产量。 影响农药毒性的物理因素有农药的挥发性、水溶性、脂溶性等;化学因素有农药的化学结构、水解程度、光化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人体体内某些成分的化学反应等。 2、农药毒性划分标准?。 衡量农药毒性的大小,通常以致死量或致死浓度作为指标,致死量指人畜吸入后刚好中毒死亡的数量,一般以每千克体重所吸收农药的毫克数来计算。 表示毒性程度的指标,是以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来表示。致死中量也叫半数致死量,符号LD50 ,一般以小白鼠或大白鼠做实验来确定致死中量,即:使一半白鼠死亡的农药数量,用毫克/每千克或毫克/升表示。毫克是农药剂量单位,千克是动物体重。 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质量检查? 选择和购买农药是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购买时,不能购买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不能购买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常见病害 1.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2.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3.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二、花生常见虫害 花生常见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等。 (一)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2)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包衣:播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的防止鼠害。 (2)*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颗粒剂呋喃丹22.5—30公斤或3%甲拌磷颗粒剂22.5—30公斤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或将呋喃丹、甲拌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使用。 (3)防治幼虫: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公斤加细*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花生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花生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花生的主要病害 花生的种植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原生病害有茎腐病、叶斑病和根腐病。茎腐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呈黑褐色,并逐渐变为干腐状,直至蔓延到茎部变黑腐烂,最后花生会因为不能吸取养分枯竭而亡;叶斑病又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其主要症状为病斑呈圆形、暗褐色或黑褐色,褐斑病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害后期有灰色霉状物;根腐病主要症状为感病植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 2、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对于茎腐病,主要由雨水或灌溉水从茎的表皮入侵,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多菌灵拌种,或是在幼苗开花前进行药剂喷洒;针对叶斑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防治方法是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使病菌找不到寄主,及时清理田间病叶以减少病菌传染,也可以在花生盛花期每10天用百菌清进行一次喷洒;根腐病发生于花生成长的整个时期,主要通过田间雨水传播,主要防治方法有采用多菌灵拌种,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在全田喷洒。 3、花生的主要虫害 虫害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花生的常见虫害有蚜虫、切根虫、蛴螬、菜蛾等,这些虫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干旱少雨年份,蚜虫等易爆发,花生虫害就会广发和重发。所以对于花生虫害的防治不可掉以轻心。蚜虫是花生最易发生的虫害,它们喜欢吸食植物汁液,间接传播病毒,严重时会导致花生幼苗枯竭而亡,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切根虫、蛴螬多活动于地下,尤其在7、8月份最为活跃,平时在田间管理时很难发现它们。如果不能做好前期的防治工作,将会给花生的种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花生虫害的防治应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方法: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农业防治,是符合当今绿色生态的环保主题。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的花生品种能从源头减轻虫害危害。其次,针对花生虫害的生活习性,将准备种植花生的土地进行深翻,改变土壤环境,阻断虫害繁殖,进而减少虫害。同时,根据花生的种植特性,坚持土地轮流耕作,改变虫害的寄生环境,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药物防治,是现阶段花生种植必不可少的防治方法。在进行农业防治技术的基础上,仍发生花生虫害时,要及时喷洒农药。同时可以在播种前,使用药物进行拌种,能大大减少虫害在花生发芽时期的破坏;也可以在整地时用适量的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破坏虫害生存环境,能有效减少虫害发生。

花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花生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褐斑病 发病条件: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病菌随风雨直接进入叶片细胞的间隙,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2)黑斑病褐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病菌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从而引发病害。 黑斑病 (3)网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穿透表皮侵入,在表皮下呈网状蔓延,毒害邻近细胞,引起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连阴雨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叶斑病发病部位在花生叶片,也可以称作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叶片脱落,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2-3桶水,能达

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 推荐药剂: 1)用5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5克兑水30斤加丝润展着剂进行喷雾; 2)在花生初花期前用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盛花期1000-1500倍液喷雾。 3)用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2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4)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指花生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上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发病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锈病发生的原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 多,生长过嫩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有害菌群或肥料中混有禾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温差大易发病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7)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

花生病害大全 (高清)

花生褐斑病 图片:花生褐斑病.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1.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2.jpg

图片:花生褐斑病3.jpg 简介 英文名peanut brown spot 异名花生早斑病。 病原病菌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Jenk,但在我国尚未发现。 寄主花生。 危害世界性花生病害。受害田块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以上。 分布普遍发生,分布广泛。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柄、叶托、茎杆也可受害。 (1)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状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0毫米。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顶部3~5 个幼嫩叶片。 (2)茎杆、叶柄、叶托: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中间稍凹陷。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黄褐色,大小(10~100)微米×(3~6)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顶生,无色或淡褐色,有隔膜3~12个,大小(35~110)微米×(2~6)微米。子囊壳卵圆形,大小(47.6~84)微米×(44.4~74)微米。子囊圆柱形或棒状,大小(27.0~3 7.8)微米×(7.0~8.4)微米。子囊孢子无色,双胞,大小(7.0~15.4)微米×(3~4)微米。 (2)特性:生育最适温度范围25~28℃。分生孢子在22℃下,经2~4小时即可萌发。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块在病残体上及花生堆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2)传播: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在花生叶片表面,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组织内部进行初侵染。病菌的菌丝在细胞间蔓延,产生分枝形吸器侵入栅栏和海绵组织的叶肉内吸取营养造成为害。新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重复侵染。 分生孢子扩散高峰在清晨叶面上露水刚消失时和下雨之前。在合适温湿度条件下,分生孢子重复再侵染促进病情发展,至收获前造成几乎所有叶片脱落。在南方产区,春花生收获后病残株上病菌又成为秋花生的初次侵染源。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蔓生型品种或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发病;花生生育前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发病多而重;晚熟品种往往发病重。 (2)环境:降雨及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 (3)栽培: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应注意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实行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防止因品种单一化和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而造成品种抗病性退化或丧失。 ②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③在栽培管理上,应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整治排灌系统,雨后清沟排渍降湿。④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深耕。病残体要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2∶150倍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WP 400倍液,或8

玉米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一、病害及其防治 1、大、小斑病 (1)症状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均可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上,但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①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长5-20厘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沿叶脉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的菱形大斑;天气潮湿时,病斑的两面长黑褐色霉层。②小病斑的病斑多而小,长约1厘米,一叶片上有几十到上百个病斑。常见的病斑有椭圆形、近长方形和纺锤形。 (2)发病条件在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适合发病。山区的玉米叶面上的露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的入侵。在过于密植阴蔽、低洼渍水、连作地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良种;②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③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60-75公斤喷雾。 2、纹枯病 (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可扩展到苞叶。病斑最先在近地面的叶鞘发生,并逐渐向上部叶鞘和叶片蔓延。初期病斑呈椭圆形,后扩展呈云纹状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央草绿或草黄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白色菌丝体。 (2)发病条件阴雨潮湿天气,发病严重;在低洼、排水不良及过度密植、偏施氮肥等条件下,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3)防治措施①注意开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和过度密植;②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③用50%纹枯利乳剂50倍液喷施;④50%退菌特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3、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 (1)症状①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苗期感染,多在后期表现症状的系统性病害。雄穗受害,部分或全部花期变形,颖片增多,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其内充满黑粉;果穗发病,除苞叶外,全部被病菌破坏,变成一大团黑色干粉。②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被害部分因病菌的刺激而肿大成瘤状,故又称瘤黑粉病。病瘤表面包有白色或淡红色的薄膜,后期薄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的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病瘤较小,产生的黑粉也很小,而茎节和穗上的的病瘤较大,产生的黑粉也较多。 (2)发病条件①丝黑穗病春玉米播种后遇上低温干旱天气,发芽出苗慢,病菌侵染的机会多,往往发病严重;此外,整地粗放,播种过深,出苗慢,易感染,且发病率高;②黑粉病为喜高温多湿的病害,高温多湿有利于越冬孢子萌发。山区多云雾湿度大,发病率较平原地区高。 (3)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晒种、选种;②适时早播,促使种子早发芽出苗;③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掉病株,并实行轮作;④用15%羟绣灵0.15公斤拌种50公斤或用50%萎绣宁,或拌种子量0.5%的多菌灵拌种消毒;⑤发病初期用20%萎绣宁0.15-0.2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 4、病毒病 我省常见的玉米病毒病有花叶条纹病、矮缩病和红叶病三种,其中红叶病发

花生病虫害

花生白绢病 (1) 花生根结线虫病 (2) 花生冠腐病 (4)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6) 花生枯斑病 (8) 花生立枯病 (10) 花生炭疽病 (12) 甜菜夜蛾 (13) 花生网斑病 (15) 花生锈病 (17) 银纹夜蛾 (18) 花生白绢病 全国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由罗耳伏革菌[Corticium rolfsii Sacc.(Curai.)]真菌所引起。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烟草、棉花、大豆、芝麻、小麦等200余种植物。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植株茎基部,也为害果柄和荚果。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茎组织软腐,表皮脱落,叶片枯黄,以后植株萎蔫死亡,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继而形成白色菌核,再变黄变褐,形似“油菜籽”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种子带病率高,来年苗期发病重。 1.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沤熟的有机肥,并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无伤无病种子,或l00千克种子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水60千克,药液浸泡种子24小时后播种。3.药剂防治在花生开花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花生白绢病病叶病茎及地面菌丝层 花生白绢病病菌 1.小菌核 2.菌核剖面 花生白绢病病荚果上小菌核 花生根结线虫病 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北京、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生,以山东、河北、河南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本病是由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Neal)

Chitwood]寄生为害伤引起。受害值株矮小发黄,地下不结荚果,或只结少数几个秕荚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两种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很广泛,已知有330-550种。出苗后,主根尖端即可被线虫侵害,膨大呈纺锤形,以后侧根也被侵害,形成米粒大小至豆粒大小的虫瘿。虫瘿上生出许多小须根,小须根又被侵害,如此多次重复侵害,使整个根系形成一团乱须根,正常根瘤很少。地上部底叶变黄,生育缓慢,开花前整株萎黄。幼荚果上也生乳白色略带透明的突起小虫应。成熟荚果形成褐色突起虫便,很像疮痂。病原线虫以卵囊内的卵及幼虫在根结内,并随病根及病果壳在土壤内或土粪内越冬。来年卵在卵囊内发育成1龄幼虫,蜕皮1次,破卵而出,成为2龄幼虫,侵入奇主幼根组织内,营寄生生活。由于线虫寄生,使寄主根的细胞在数量和大小上均不正常增长,而形成虫瘿。线虫在虫瘿内再蜕皮二次,发育成成虫。雌成虫成熟后产卵在卵囊中。卵囊一般露出根结外,借土壤和流水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以病荚果为主。 1.农业措施加强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2-3年;深翻土地,施足底肥。 2.药剂防治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3-4千克,或用5%克线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10-15干克,或5%铁灭克颗粒剂每667平方米0.9-l.1千克,或20%益收宝每667平方米1.5千克,开沟施入,沟深12厘米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