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前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振兴包括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历法在内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一、传统技艺概述

传统技艺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充分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艺术水平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与技能。

二、传统技艺的范围

1、传统陶瓷制作技艺

传统陶瓷制作技艺,是指人类将泥土塑形并烧制成陶器或瓷器的传统手工技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陶的国家(距今10000年多年前);商代已经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唐代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瓷系;宋元时期是瓷器制造的辉煌期;宋代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18世纪,欧洲才大量制造瓷器。

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等。

2、传统织染技艺

传统织染技艺,是指人类在织造和印染领域所采用并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手工技艺。包括:蚕丝织造工艺、棉纺织工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扎染技艺、蜡染技艺等。

如:南京云锦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壮锦织造技艺、侗锦织造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等。

3、传统金属制作技艺

传统金属制作技艺,是指以金属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包括:金属饰品制作工艺、金属器物制作工艺。

如: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浙江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苗族和彝族银饰制作技艺、藏刀锻制技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

4、传统髤饰技艺

传统髤饰技艺,是指将漆料有规则地涂抹在器物上以美化或固化器物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髤,即以漆漆物(刷漆)。

中国是髤漆工艺使用较早的国家。早在距今6000—7000年前就已发明了髹漆工艺。唐代是髹漆工艺的一个高峰期。元代是髹漆工艺发展的巅峰时期。明代是髹漆工艺的又一个高潮期。

如:北京雕漆技艺、成都漆艺、彝族漆器髤饰技艺。

5、传统造纸技艺

如:安徽宣纸制作技艺、贵州皮纸制作技艺、傣族和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藏族造纸技艺、维吾尔桑皮纸制作技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等。

6、传统印刷技艺

如:木活字印刷技术、印泥制作技艺等。

7、传统造船技艺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龙舟制作技艺等。

8、传统酿酒技艺

包括蒸馏酒(如:茅台、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绍兴黄酒)、酿造酒、配制酒(如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9、传统制茶技艺

如:大红袍制作技艺、花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等。

10、传统制盐技艺

如: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井盐晒制技艺。

11、传统食品加工技艺

如:酱油酿造技艺、老陈醋酿制技艺、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豆豉酿制技艺、酱菜制作技艺、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茶点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烤鸭制作技艺等。

12、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如: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各种传统民居(徽派、闽南)营造技艺、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龙岩)、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窑洞营造技艺、蒙古包营造技艺以及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石桥营造技艺等。

三、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

传统技艺类(6项):

1、中国蚕桑丝织技艺(2009年)

2、南京云锦(2009年)

3、浙江龙泉青瓷(2009年)

4、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年)

5、安徽宣纸(2009年)

6、雕版印刷(2009年)

四、传统技艺的濒危现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统工艺处于乏人过问、任其泯灭的自流状态,导致许多珍贵技艺在工业化冲击下沦于濒危境地,有些技艺已湮没失传。如失蜡法(失蜡法为我国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被誉为商周青铜器精品中的精品的曾侯乙尊盘即其早期代表作品。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们经多方查访,从北京微电机厂找到已改行当勤杂工的老艺人门殿曾师傅,由他用传统失蜡法制作了自在观音铜像。80年代初,我们又在广东佛山找到年逾八旬的老艺人唐煊。在他主持下,成功地铸造了一件曾侯乙下层大甬钟。门、唐两位师傅相继去世后,这一技艺在北京地区已无传人,在佛山地区也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

阳城犁镜的铁范铸造(铁范铸造为我国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对战国和汉魏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阳城犁镜曾是山西的名牌产品,也是弥足珍贵的铁范铸造硕果仅存的活化石。上世纪80年代后期,阳城的桑林、马甲、横店等地尚存十余家犁炉社,年产犁镜数万片,现已全部停产。如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艺人、模具和设备势必流失,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宋锦(宋锦与云锦、蜀锦齐名,为我国古代三大锦之一,产地集中于苏州地区。近年来,手工生产的宋锦作坊相继停业,民间机织的宋锦,其技艺与纹样已无复旧观。苏州丝绸博物馆现正采取措施,对艺人、织机、纹样做抢救性保护。但该馆人力、财力有限,亟待有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支持方可有所成果。

五、案例——蜀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1、蜀锦简介

成都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手工织锦技艺在这片土地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所谓蜀锦即是指四川成都地区制造的花锦。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了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其中,蜀锦堪称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以纹样细腻、精致、色彩变化丰富著称。

关于蜀锦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蜀锦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近代再次陷入危机。蜀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成都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岷江环绕成都,蜀锦濯于江水,故岷江又称“锦江”。蜀锦植根于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秦汉三国时期,蜀锦已走出四川,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它在举世闻名的南北“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锦曾一度辉煌,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手工织机逐渐被现代织机所取代,呈现出萎缩和衰退的趋势。

2、蜀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们被安排进了国营成都蜀锦厂。70年代末,中央领导重视传统技艺,在政府扶持下,成都蜀锦厂与成都百货公司签订包销合同,再次打开局面,恢复生产。

1982年,作为传统工艺人的叶永洲、曹福生被挑选进中央政府组建的“传统技术展览团”,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展示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国际友人也开始逐渐认识、了解蜀锦,并形成了一股来中国成都寻找精美锦缎的“蜀锦热”。

2002年,成都蜀江锦院作为成都市政府重点打造工程,落户曾经的成都蜀锦厂厂址,六位蜀锦老艺人被聘请到此,教授技艺。

2006年8月蜀锦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取得成功。

2007年6月,蜀江锦院作为“蜀锦织造技艺”唯一的传承单位,被国务院正式授牌。

2009年12月蜀锦织绣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成都知名的民办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蜀锦、蜀绣展示、保护、研究中心,也是蜀锦、蜀绣文化的宣传窗口。

2010年8月19日,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申报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晨曦、叶永洲两位老人被国家授予“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作为国务院授牌的惟一“蜀锦织造技艺”单位,蜀江锦院是目前成都主要生产和展示古代织锦的最佳场所。锦院包括锦画展示厅、民族锦缎展示厅、蜀锦手工织造演示厅等。

在手工织造演示厅内摆放着5台清代蜀锦木质机,机长6米,高5米,宽1.5米。织锦时,需要两人操作。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提升经线拉花,织手坐机下投梭织纬。上下配合默契,才能出现“方圆绮错,极妙其穷”的花纹图案。

近年来,蜀江锦院作为西南地区生产蜀锦唯一的专业机构,对蜀锦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拯救工作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开发出系列蜀锦产品,包括实用品和文化产品,让蜀锦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传统技艺

前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振兴包括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历法在内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一、传统技艺概述 传统技艺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充分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艺术水平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与技能。 二、传统技艺的范围 1、传统陶瓷制作技艺 传统陶瓷制作技艺,是指人类将泥土塑形并烧制成陶器或瓷器的传统手工技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陶的国家(距今10000年多年前);商代已经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唐代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瓷系;宋元时期是瓷器制造的辉煌期;宋代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18世纪,欧洲才大量制造瓷器。 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等。 2、传统织染技艺 传统织染技艺,是指人类在织造和印染领域所采用并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手工技艺。包括:蚕丝织造工艺、棉纺织工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扎染技艺、蜡染技艺等。 如:南京云锦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壮锦织造技艺、侗锦织造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等。 3、传统金属制作技艺 传统金属制作技艺,是指以金属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包括:金属饰品制作工艺、金属器物制作工艺。 如: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浙江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苗族和彝族银饰制作技艺、藏刀锻制技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 4、传统髤饰技艺 传统髤饰技艺,是指将漆料有规则地涂抹在器物上以美化或固化器物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髤,即以漆漆物(刷漆)。 中国是髤漆工艺使用较早的国家。早在距今6000—7000年前就已发明了髹漆工艺。唐代是髹漆工艺的一个高峰期。元代是髹漆工艺发展的巅峰时期。明代是髹漆工艺的又一个高潮期。 如:北京雕漆技艺、成都漆艺、彝族漆器髤饰技艺。 5、传统造纸技艺 如:安徽宣纸制作技艺、贵州皮纸制作技艺、傣族和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藏族造纸技艺、维吾尔桑皮纸制作技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等。 6、传统印刷技艺 如:木活字印刷技术、印泥制作技艺等。 7、传统造船技艺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龙舟制作技艺等。 8、传统酿酒技艺 包括蒸馏酒(如:茅台、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绍兴黄酒)、酿造酒、配制酒(如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贵州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贵州民间工艺长期处于自发封闭的生产状态,一直不被人重视。改革开放后,民间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身价日益提高,尤以年代久远的民族服饰最为商家青睐,被大量收藏或收购。正当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已经有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贵州,收购了大量的民族服饰,精美的手工艺品。这种并不正常的商业行为使得大量优秀的民间工艺品散落于境内外,其中以民族服饰及刺绣、染绘工艺类的流失最为严重,而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关键词】地域性;异化倾向;蜕变与保护 蜡染、银饰、刺绣、挑花、织锦、牙舟陶瓷、萧笛无疑是贵州民间艺术价值最高、表现力最强的作品,同时也是贵州民间艺术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艺术精品。然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进程严重的冲击着这些民间工艺品。经济社会中,民间工艺的商品属性进一步增强。在城市的工艺品店,离开乡土的工艺品被肢解成无数碎片,也背离原初的文化意义,仅仅成为一个可观赏的饰物。最为典型的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本与服装浑然一体的银饰、刺绣、编织等已脱离了服装本生,被化整为零,分割成无数的片段,装进镜框,挂在墙上。贵州地处西部,尽管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传统文化所遭受的冲击相对较弱,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形式

不容乐观。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民间艺术,认识其价值和地位,对贵州民间工艺的现状和走向,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寻求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使之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正是当前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贵州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 稚拙、质朴并充满夸张相像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 质朴在某种意义上隐含着粗糙的意思。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具等条件的制约,确实存在着材料的粗糙和手工制作的粗糙,这恰好也是民间工艺的特征之一,粗糙只是表象特征,质朴才是内心感受。贵州平塘牙舟陶就其制作工艺来讲难免粗放和简单,从制作过程来看,在塑造形象时,确实不够精致准确,线条也不那么流畅,釉色斑驳,成品上常沾有泥土甚至手指的印痕。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粗糙的工艺,恰好体现了手工制作的温暖,表现出生活本色,甚至成为一种风格。质朴也意味着简洁,简洁就是一种概括,省去不必要的细节,突出重点,注重特征。贵州土陶一般造型简略,注重形体,少装饰纹样,非常单纯,而造型本身也很简洁,同样给人也美感! 想象与夸张,把平凡的事物加以渲染强调,赋予美好的愿望以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这正是贵州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质。

现代造纸工艺流程知识讲解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1.制浆的过程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2.调制过程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a. 散浆b.打浆c.加胶与充填 3.抄造过程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a.纸料的筛选 b.网部 c.压榨部 d.压光 e.卷纸g.裁切、选别包装 打浆与配浆 经过蒸煮或机械磨解、洗涤、筛选和漂白以后的纸浆,还不能直接用来抄纸。因为纸浆中的纤维缺乏必要的柔曲性,纤维与纤维间的连接性能欠佳,如果用它抄纸,纸张会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强度低,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打浆就是利用机械方法处理纸浆中的纤维使其帚化和适度切断,可增加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氢键结合,更重要的是纤维在打浆时吸水润胀,使之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塑性,满足造纸机生产的要求,以使生产的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指标。

纸页抄造时,为了改善纸页的某些特性、满足造纸机抄造性能或节省优质纤维原料的需要,常常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纸浆以及抄造过程中产生的损纸调配起来使用的过程称为配浆。配浆或混合的方法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纸料的筛选与净化 为了提高生产出的纸品的质量、抄造效率以及成纸的使用和后加工性能,需要进一步(大家还记得在制浆的工艺流程中也有筛选和净化的工序吧)除去纸料中残余的杂质,在纸料上网前对其进行净化和筛选是最后一道的把关。纸料中的杂质主要分为纤维性杂质和非纤维性杂质两大类,非纤维性杂质可分为金属性杂质和非金属性杂质两类。纤维性杂质主要来自于损纸(所谓损纸,就是抄造过程中由于生产或质量原因而需要重新抄造不合格的半成品或成品纸)处理系统的碎片、浆团和其他杂质;金属性杂质则主要来源于设备管道的腐蚀磨耗和生产过程中混入的金属碎屑和微粒;非金属杂质主要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沙粒、尘土和各种胶黏性物质(如粘结物、热熔物和胶料等)。 纸料的净化用的是涡旋除渣器,涡旋除渣器大部分结构形式为锥形除渣器,锥形除渣器又可分为重质(多用来除去密度比纤维重的杂质如沙粒、金属屑等)除渣器,轻质(多用来除去密度比纤维轻的杂质,如塑料片等)除渣器。其工作原理为:纸料从柱体上部以切线方向进入除渣器内旋着向下运动,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器壁,纸料向下旋至锥体下端后改变旋转方向良浆(也就是抛出杂质后的浆)

传统中药制作技艺:“非遗”中的瑰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3277144.html, 传统中药制作技艺:“非遗”中的瑰宝 作者:郗效 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04期 2006年5月,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组织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国家第一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后又有第二批、第三批各种传统中医项目入选,其中江苏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山西省太谷县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都在名录之中;他们的传承人李英杰、杨巨奎、区欲想、卢其福等都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榜上有名。 雷允上“六神丸”:配方秘不示人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依旧完好地保存了中华医药的元气与根脉——那就是有着吴门医派的文明的姑苏古城苏州。在那里,到处都可看到昔日留下的医药遗迹。 相比其他城市来说,苏州的药店要多一些。“先有诵芬堂,后有雷允上”,这句著名的俗语,可以说在苏州是家喻户晓的。这句前面是堂号,后面是人名,说的可是一家药店,因为人的名气大了,也就取代了堂号。 雷允上的创始人叫雷大升,字允上。早年熟读经书,但两次应试不第。后弃儒从医,拜苏州名医王晋三门下。雍正十二年(1734年),雷允上在苏州阊门内内穿珠巷天库前周王庙弄 口设立“雷诵芬堂”中药铺。销售自产成药,并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内挂牌坐堂行医。他在自家的诊所悬壶设诊,因下方准确,待人热情,用药考究,疗效很高,一时成为当地颇为有名的坐堂医生;更为独到的是,他还自己能亲司炉台,炼合丹药,创制出一套丸散膏丹的修合技术。1860年,因太平军进驻苏州,雷氏子孙为了避难,来到了上海,为了生计,其后裔雷纯 一经人帮助,在上海重新开张了雷允上中药店。 同治年间,名医雷允上后裔雷滋蕃结识了一位顾姓老人,随着两人交往日深,非常投缘,老人就赠送他一张六味药组成的秘方。雷滋蕃得此秘方后,在苏州通和坊加工制成丸,将它定名为“雷滋蕃牌六神丸”,雷滋蕃用手写药物小仿单发送出去,引来了不少买家上门,其中也有日本人,从而打开了销路。 光绪二十八年,雷氏家族拿钱一次性买断了六神丸的生产经营权,“雷滋蕃牌六神丸”随即取消,从此六神丸成了雷允上诵芬堂的专利产品。 1922年,雷允上六神丸以“九芝图牌”注册商标,成为中国商标业界最早的注册商标之一。两年后,有个日本商人名叫矢渡平兵卫的,看到六神丸在日本有很大的市场,就以雷允号和雷允作为商标,企图用李鬼来蒙骗过关。雷允上发现后,通过呈报官署和交涉,才制止了对方的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我国传统手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三大传统手工艺 陶瓷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我国陶瓷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釉色、饰纹、造型均具高度的艺术价值,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绛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雕艺术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琉璃艺术 中国琉璃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已有千年的文化,是从两河流域经中亚传入甘肃的,在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中国的琉璃每一件作品都是巧匠的杰作,技术的结晶以延续中国琉璃精美的风格;透过层层细腻的手工技艺,传达中国深遂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使琉璃艺术获得更加本质的语言,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求。 竹编艺术 中国竹编艺术的根源在中国大西南的青神,青神的主编艺术经几代编制大师的研究、发展与创新,赋予了新的生命,与艺术、文化、品牌相结合,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百子图》、《百帝图》、《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颂伟人》等等,都是旷世杰作,一幅精细竹编徐悲鸿《八骏图》挂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厅、“艺术中的艺术”、“竹编史上的奇迹”、“了不起的艺术”… 中国结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结盟、团结、结合、结亲、结发、结婚、结果、结局,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布艺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等)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布艺多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禄、寿”题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儿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图案,以取避邪镇恶。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系列活动 一、宗旨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展现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独特魅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传统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扩大内需,并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气氛,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拟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元宵节期间,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3)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4)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5)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 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 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 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 协办单位:中国烹饪协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

第一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时间: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月23日(正月二十九) 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3000平方米) 展览由“序”厅和“剪刻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9个单元构成。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技艺操作表演为主,以相关的实物陈列和图文并茂的展版为辅。 开幕式定于正月十五元宵节(2月9日)下午举行。届时举行以海城高跷、中幡、太平鼓、安徽花鼓灯、福建线狮、顺义龙灯等民俗节目为主的演出活动,时长约40分钟。演出还于2月9、10日晚7:00展览专场分别进行。 项目负责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保护与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前中厅)引言中国传统技艺灿烂辉煌、弥足珍贵 中国有着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手工制作涉及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木作、雕琢、烧造、冶炼、铸造、錾锻、纺织、印染、缝纫、刺绣、编结、彩扎、髹饰、装潢、制笔、造纸、印刷、制革、酿造、榨取、烹饪、炮制等难以尽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和知识。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是蕴涵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彰显中华

造纸的绿色工艺

泉林纸业:清洁生产-倒逼机制下的成果 秸秆综合利用,黄腐酸肥料 泉林模式 八大系统的200 构建并不断完善了秸秆生产本色浆及本色浆 制品、制浆中段水综合治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和回用于生产等四条主要的循环经济生产链,被誉为“泉林模式”。 氨法脱硫: 利用氨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氢)铵,并在富氧条件下将亚硫酸(氢)铵氧化成硫酸铵,再利用烟气热量浓缩、过饱和结晶析出(NH4)2SO4固体,过滤干燥后得到化肥产品。总的化学反应:NH3+SO2+H2O+O2→ (NH4)2SO4 1.Introduction 在世界范围内,超过90%的造纸生产纤维产量来自木材,对清洁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非木质纤维的丰度可能被认为是造纸工业中最好和更有利可图的替代品研究表明,甘蔗渣,大麻,竹子,亚麻,,小麦秸秆,草,大芦苇,烟草,油菜秸秆, 维。 举个例子,南非每年258 ×106 kg有的鸡毛产生。有一部分被制成化肥和羽毛粉。剩下的废物通过焚烧或掩埋在受控的垃圾填埋场,被处理掉了。这些生物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对环境造成了影响疾病的损害和传播。有更好的方法来改善这些废物吗? 研究表明,废鸡羽毛可以应用以下方面:纺织品中; 复合建筑应用; 生物基塑料树脂; 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 纤维和纤维产品。然而,在造纸业部分或全部取代木纤维的废鸡毛羽选矿工作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唯一已知的报告是Gassner的专利,纤维和纤维产品由鸡毛制成,用作纸制品中的粘合剂或填充剂。还没有其他报道在造纸行业中应用羽毛。 本文讨论了废纸鸡羽毛在纸张生产中的潜在利用率:制备了由鸡毛和木浆混合物制成的手抄纸,然后表征了它们的造纸质量。本文提供的数据为在造纸中使用鸡羽毛提供可能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知识 Abstract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宣纸是中国手工纸大家族中的一员,因原产地宣州而得名。早在唐朝时,宣州纸就作为特产上贡朝廷。唐代学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首提“宣纸”之名,此后历代文献也有不少相关记载。这种传统手工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 制造宣纸采用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先分别加工成燎皮和燎草,然后做成纸浆,再将两种纸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以猕猴桃藤茎等植物制作的纸药后,抄造成纸。从采集原料和得到成品纸张,经过一百多道工序,生产周期长达两年。其工艺的复杂程度堪称手工纸制作工艺之最,在所有传统技艺中也具有典型性。以抄纸所用的纸帘为代表的工具的制作,也充分体现出这项技艺的文化内涵和工艺价值。 宣纸因原料比例、厚薄和尺幅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品种,大致可分为“特净”、“净皮”、“棉料”三大类。“特净”全称“特种净皮”,是指纸浆中皮料所占比重为80%以上,即以皮料为绝对主体的宣纸;皮料含量占50%至60%之间的称“净皮”,皮料含量在20%至30%之间的称“棉料”。按照纸张的厚度可以分为“单宣”、“夹宣”、“二夹”、“三夹”等。对这些称谓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二夹”,既可以是单抄双晒的,也可以直接抄成比较厚的宣纸等。最薄的宣纸称“蝉翼”,重量只有普通单宣的一半。用原抄的素宣(又称“生宣”),制作的各种纸笺(又称“熟宣”),包括用宣纸制作的各种册页、扇面等,也是宣纸家族中重要的成员。 宣纸制作技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周边地区造纸技艺的影响,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官坊制作名极一时的“澄心堂纸”,其产地就是宣州附近的徽州和池州,北宋时期这一片都在仿造澄心堂纸,自然将此纸的制作技艺传承下来。明代与宣州邻近的徽州府、广信府造纸业都十分兴盛,对宣纸制作技艺也有一定影响。 以宣纸为代表的手工纸与毛笔、墨、砚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文人书房中的“四宝”。它们互为前提,相得益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宣纸制作技艺就推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5.1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手工艺技能,是指人民群众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要和审美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造物所用技能的总称,包括器具制作、民居建筑、陶瓷、织染、金属工艺、造纸、印刷、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 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繁多种类,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实用类手工艺、欣赏类手工艺、宗教祭祀类手工艺。按产品分类,可分为陶瓷手工艺、金属加工手工艺、纺织印染手工艺、挑花刺绣服饰缝制手工艺、金银首饰加工手工艺、皮革和毛皮加工手工艺、竹藤棕草编织手工艺、木器制作、雕刻及建筑装饰手工艺、制浆造纸手工艺、民族民间乐器制作手工艺、儿童玩具手工艺、烟花爆竹手工艺、工艺画制作手工艺及书画装裱手工艺等。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丰藏宝库。 传统手工艺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护着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主要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同时力求美观,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善地结合起来。如陶器、木器、竹藤编织,都是群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都作了艺术加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二是大多数手工艺品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铜锡资源、竹木藤草资源、棉麻毛资源、大理石资源进行艺术加工,使天然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三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副业为主,其技艺的传承以家庭世代相传为主,这就使各种手工艺及其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人因艺而异的独特风格。 四是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也就是说,在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中,不仅透析着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力,还可以从中断定,在

造纸工艺介绍

造纸工艺介绍 1.概述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和生活必需品工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造纸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低化石能源,低二氧化碳排放、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面临着“资源、环境、结构”三大发展制约瓶颈,必须加大调整结构,发展中特色的现代造纸产业。 1.1. 山东省造纸产业发展现状 1.1.1.产业规模及效益 2013年全省纸及纸板产量1780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机制纸占55%,机制纸板占4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税同比增长5.66%,总资产1450亿元,纸张出口量110万吨,出口交货值60亿元,产量、效益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 我省造纸以文化纸及大宗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装备水平、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国内领先,某些纸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新闻纸、文化用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等大宗产品的规模效益在国内外均具有优势。特别是新闻纸,主要以废纸为原料利用现代化装备生产,成本优势尤其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高档纸种的规模效益优势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加之造纸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我省造纸行业的整体优势仍将保持较长时间。 1.1. 2.浆、纸结构及装备水平 通过采取原料结构调整、装备现代化、污染治理、产品质量档次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全省木浆、废纸、非木浆比重已由1995年的10%、20%、70%,调整为2013年的50%、40%、10%。其中草浆产量已下降到50万吨,自制木浆产量提升到405万吨,是国内自制木浆第一大省。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生产中高档纸及纸板的产品比重占到75%,新闻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书写印刷纸和木浆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茅。“十五”以来,全省引进了数百台套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纸机最大幅宽达11米,最高车速2000米/分。我省造纸产品质量档次及装备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 我省主要纸浆、纸与纸板产品的结构变化及产量变化如表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澹台湖畔人家的博客银饰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1999年10月1日,国家部门发行199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1套56枚,其中第6枚“苗族”中有佩带银饰的苗族少女(见图)。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Ⅷ-40,贵州省雷山县等地区申报。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传于贵州雷山、黄平、剑河、台江和湖南凤凰等地区。苗族银饰由银匠手工制作,经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工序,以压、寥、刻、搂等工艺制成。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灵感,根据当地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在银饰上刻制出各式图案或花纹。银饰主要有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有粗件和细件之分。如项圈、手镯等为粗件,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为细件。苗族人以银饰体现审美,并表示富有和避邪,一个盛装苗族女性,全身银饰达二三十

斤,每逢民族节日,头上、颈上、胸前、后背戴满银饰,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智慧机巧、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而银饰洁白纯净、质地坚硬,正是苗族精神品质的体现。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1999年10 月1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199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1套56枚,其中第39枚“阿昌族”的阿昌族男子身挎户撒刀(见图)。阿昌族户 撒刀锻制技艺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编号Ⅷ-41,云南省陇川县申报。相传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部分士兵驻守户撒屯垦,将打制刀具的技法传给了阿昌族人民,后吸收汉族兵器精华,形成独特的冶铸和锻造技艺。户撒刀有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工序,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有“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之誉,刀叶刻有“双龙抱柱”“二龙夺宝”等精美图案,刀鞘用木、皮、银等材料制作。品种有背刀(长刀)、砍刀、腰刀、藏刀、匕首、宝剑等百 余种,主要用于生产、生活和装饰。户撒刀以背刀最为著名,其采用红、白铁皮和青钢混合打制成面,刀体美观,刀口锋利。阿昌族男性以佩戴户撒刀展示英武勇敢之势,并深受汉、傣、景颇、僳僳、藏、白等民族的喜爱。户撒刀在历史沧桑

造纸的工艺流程由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造纸的工艺流程由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制浆段:原料选择→蒸煮分离纤维→洗涤→漂白→洗涤筛选→浓缩或抄成浆片→储存备用 抄纸段:散浆→除杂质→精浆→打浆→配制各种添加剂→纸料的混合→纸料的流送→头箱→网部→压榨部→干燥部→表面施胶→干燥→压光→卷取成纸 涂布段:涂布原纸→涂布机涂布→干燥→卷取→再卷→超级压光 加工段:复卷→裁切平板(或卷筒)→分选包装→入库结束造纸用表面活性剂应用及分析 时间:2007-8-27 12:17:56 来源:中国表面活性剂网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表面活性剂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造纸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据报道,英国表面活性剂的消费为纸张总产量的0.05%左右。我国每年仅废纸脱墨用表面活性剂就达7000t之多。这说明表面活性剂在改善制浆造纸过程、提高纸张性能方面越来越重要。 制浆过程主要是从木材中将木素、半纤维素、树脂、色素以及灰分等尽量地与纤维素分离开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和洗涤作用来达到分离杂质、除去树脂、分离纤维的效果。在漂白工序中添加的渗透性好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用量为纸张产量的 0.03%~0.05%),能获得均一的漂白效果。在纸浆漂洗过程中加入洗涤活性物质烷基苯磺酸钠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能获得良好的洗涤效果。另外在废纸脱墨、造纸施胶、毛毯洗涤及造纸涂布涂料分散剂等方面,表面活性剂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浆造纸工业用表面活性剂 1、蒸煮渗透剂(penetrants) 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改善润湿性能,对于固体表面可通过表面活性剂在表面进行单层吸附使表面拒水、抗黏;通过多层吸附使表面更加亲水。对于液体界面,表面活性剂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增大润湿性,提高渗透作用,一些具有支链结构或多烷基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好的润湿性能,其HLB为7-9,如快速渗透剂T(磺基琥珀酸双异辛酯单钠盐)、渗透剂JFC等,在制浆过程中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加速蒸煮助剂和其他助剂对蒸煮原料的渗透和均匀分散作用。如在蒸煮器中常加入渗透剂如磺化琥珀酸酯盐(渗透剂T)、润湿剂JFC、丁基萘磺酸钠等,由于制浆要在强碱性和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所以,较理想的蒸煮渗透剂还应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高温性;由德国化学家L.hal提出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碱法制浆(国内称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绿氧")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蒸煮助剂的代表。国外在该方面都有系列产品供应,如瑞典Belrocell Kemi公司的Berocell.25、Berocell-272 等系列产品,均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如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为主。而国内则多以烷基苯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纸厂的应用也不普遍。我国草类原料多,蒸煮得率低,难洗涤,目前仍然没有针对草浆的表面活性剂型蒸煮助剂。 2、废纸脱墨剂(deinking agent)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加,为了缓解制浆原料不足,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降低成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相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以前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因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但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

传统奶酪制作工艺

传统奶酪制作工艺 奶酪,蒙语叫“塔日嘎”,是把鲜奶倒入水桶,经过翻搅提取奶油后,经过发酵,待牛奶呈豆腐状挤压成型。 本品原料选自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天然无污染的上好鲜奶,结合蒙古族传统的奶酪制作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精制而成,营养丰富,产品保持了传统的民族风味,软硬适中,香甜可口,奶香浓郁,回味无穷,是您居家、旅行和馈赠亲友的理想食品。 精美的小包装,便于携带,让你随时随地补充能量,有原味、酸奶味,浓浓奶香很受年轻人喜欢,非常推荐。 传统制作工艺 这是来自草原的正宗蒙式奶茶,它选用内蒙古牧场奶粉与国内优质精品茶,引进了全自动奶茶生产线,浓缩了30年熬茶的精髓技术,精制而成,口感绵柔,奶香茶浓,色泽鲜亮的内蒙古特色奶茶健康生活从早茶开始,凝聚了草原游牧民族崇尚的健康饮食文化理念。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奶香,茶香浓郁,回味

悠长。奶茶粉颗粒疏松,速溶性强,一分钟就可品尝到正宗的蒙古奶茶,体验草原风情。且包装精美、营养丰富,是馈赠亲友和孝敬老人的佳品! 制作工序 泡:每天太阳出来前泡青砖茶 熬:将茶汁熬开 扬:将茶汁扬八十一次 澄:将茶叶从茶汁中澄出 炒:将小米用奶油炒至金黄色 兑:将茶汁、米、奶、盐兑好 烧:将兑好的茶加入奶油烧开 奶茶的功效 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也适合于急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人饮用。对酒精和麻醉药物中毒者,它还能发挥解毒 作用。

店主推荐食用方法 1》热饮:用1:8的沸水冲调,根据个人口味轻重决 定水量多少 2》冷饮:沸水冲开,搅拌均与后,凉凉放入冰箱(或加入少许冰块),夏季奶茶冷饮口味绝佳 3》配砖茶:矿泉水或纯净水煮沸,放入适量奶茶粉,关小火搅拌均匀,不要结块儿,放入砖茶碎块(有条件可用纱布包或调料分隔容器),开大火力沸水煮1-2 分钟,关火凉凉即可饮用 4》个人比较喜欢砖茶沏泡出来的奶茶味道,浓厚的奶香加以砖茶特有的清香味道,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饮用起来都会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蒙古族奶茶文化 中国·蒙古族草原牧民有着较早喝奶茶的文化。牧民每天是从喝奶茶开始的,一天放牧用餐,从未离开奶茶。客人到家,牧民会躬手递上一碗热喷喷的奶茶,茶过半碗,主人会双手接过茶碗,添满茶后,说唱《茶的祝词》,以表达对客人的热忱欢迎。 成吉思汗的军粮——风干牛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