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一、杂志广告的定义与起源杂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印刷传播媒介。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8世纪,人们已经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

最早发现杂志广告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是智威汤普逊公司创始人汤普逊,他于1873年在两份妇女杂志上刊登了一副石棉瓦广告,结果促销效果比过去任何其他促销活动都明显。

第一家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杂志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月刊,内容涵盖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杂志刊物纷纷面世,并且大多刊登广告,作为解决经费来源和改善员工生活的措施。

1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杂志广告内容的逐渐增多,印刷工艺和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进,为杂志广告表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二、男性时尚杂志广告的特点中国男性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深刻变化。

杂志作为报纸的深度读物,反映了市场对精细化的需求。

其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男性时尚杂志所具有的价值始终是无法替代的。

(1)内容丰富,流动性广。

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发行商可以根据市场来灵活的选择发行时间、发行区域、投放的目标群体等;读者也能够随意的选择阅读杂志

类型、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

杂志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易于保存,生命周期长。

与电视、广播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传阅率和反复阅读率高,杂志广告信息可以多次被消费者接触,易于保存。

(3)篇幅上受限较小。

杂志能够采用较多的篇幅将产品的深层内容展现在读者眼前,有效的拉近读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4)表现力强。

与同类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封面男性时尚杂志网通常采用铜版纸,内页为适应多种广告效果使用了不同材质、造型、工艺等。

排版精致,深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时尚类杂志,通常指代印刷精美、定位较高,内容上侧重于服装、美容、情感、都市生活等方面的杂志。

男性时尚杂志,指的是以精英男性为目标受众,以宣扬城市时尚生括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奢侈品、时装、汽车、电子数码、旅游、健康、娱乐等方面的一种杂志期刊类型。

在讨论男性杂志之前,不得不提到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

1867年,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时尚杂志 HAPPERS BAZAAR在美国诞生;1921年巴黎出现了欧洲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LOFFICIEL。

女性时尚杂志最早都是以时装为主,逐渐发展成为包括时装、美容、休闲等多方面的生活时尚杂志。

此后,欧美时尚杂志的种类日益增多,定位也日趋细化。

1980年2月,中国内地最早的一本有关于时尚潮流信息的期刊《时装》诞生,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本土的第一本时尚类杂志。

与女性杂志相互呼应,国外第一本男性时尚杂志要溯源到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如今,国外的男性杂志从内容策划、编辑方针、运营模式到读者定位都已经逐渐成熟,像《花-花-公-子》等知名杂志,其影响力和发展规模远远高于一般女性杂志。

然而,我国男性时尚杂志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势头远不如国内女性时尚杂志和国外男性时尚杂志。

我国第一本男性杂志是1997年创办的《时尚》,它与美国Esquire 进行版权合作,改为月刊《时尚先生》。

后来,国内市场陆续出现了《创意》、《大都市.男士版》和《名牌》等男性时尚杂志。

从2017年开始,不少男性时尚期刊开始遭遇“滑铁卢。

许多杂志在内容和经营上并没有预期那么好,缺陷和疲态逐渐表现出来,一些刊物刚刚推出一年就改版甚至停刊。

2017——2017年成为中国男性时尚期刊的检验年。

如《名仕》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过去的高端定位,定价从30元降为20元,却陷入20元价位的时尚期刊更激烈的竞争当中。

于2017年创刊的《大道》由于定位与《时尚先生》完全一致,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有些选题显得力不从心,不到1年便停刊。

2017年以来,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世界各大行业,尤其是众多一线奢侈品受到重创,由于国内经济的良好保持态势,国际奢侈品牌因此大量涌入中国,其广告份额成为主打高端市场的时尚杂志的争抢热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男性时尚期刊迎来了发展的可能和机遇。

与早些年杂志版权引进与本土原创共存的情形相比,在激烈的竞争中新刊纷纷采取与国际时尚大刊版权合作的方式,傍上国际时尚大刊大大减少了本土杂志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如《芭莎男士》的东家时尚集团与美国出版界巨头赫斯特国际集团的成功合作使得时尚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时尚期刊出版集团。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

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

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经管机制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中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浅析中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日期: 年月日

浅析中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提纲 一、我国“三农”保险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 (二)大力推动了农民人身保险发展 (三)积极探索其它涉农保险试点 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的必要性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农村保险来服务“三农”(二)“三农”保险的发展将会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三、“三农”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作用 (二)保险公司要加强在“三农”保险中的作用

浅析中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老有所养一直是广大农村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家庭养老负担,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调查研究农村养老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新途径。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强调,保险业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保险在农村普及不够。从现有农业保险试点情况看,农村、农民和农业确实很需要保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中,保险业应有所作为,甚至是大有作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农村保险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如何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摆在中国保险业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本文从“三农”保险的现状出发,说明了发展“三农”保险的必要性和“三农”保险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提出了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保险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将会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为农村居民提供人身保障,是服务“三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保险市场只有吸引8亿农民参与,惠及8亿农民,才能够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我国“三农”保险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 2007年,全国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33亿元,同比增长529.22%,累计赔款支出29.75亿元,同比增长403.42%。一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二是积极推动生猪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二)大力推动了农民人身保险发展 一是发展了农村简易人身保险;二是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三是发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四是发展了外出务工农民保险。五是组织推动了农村计划生育保险试点。 (三)积极探索其它涉农保险试点 一是发展了小额信贷保险;二是利用小额保险方式解决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是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设施提供了保险。 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的必要性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农村保险来服务“三农” 1、农业发展需要保险的支持和保障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一、杂志广告的定义与起源杂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印刷传播媒介。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8世纪,人们已经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 最早发现杂志广告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是智威汤普逊公司创始人汤普逊,他于1873年在两份妇女杂志上刊登了一副石棉瓦广告,结果促销效果比过去任何其他促销活动都明显。 第一家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杂志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月刊,内容涵盖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杂志刊物纷纷面世,并且大多刊登广告,作为解决经费来源和改善员工生活的措施。 1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杂志广告内容的逐渐增多,印刷工艺和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进,为杂志广告表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二、男性时尚杂志广告的特点中国男性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深刻变化。 杂志作为报纸的深度读物,反映了市场对精细化的需求。 其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男性时尚杂志所具有的价值始终是无法替代的。 (1)内容丰富,流动性广。 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发行商可以根据市场来灵活的选择发行时间、发行区域、投放的目标群体等;读者也能够随意的选择阅读杂志

类型、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 杂志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易于保存,生命周期长。 与电视、广播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传阅率和反复阅读率高,杂志广告信息可以多次被消费者接触,易于保存。 (3)篇幅上受限较小。 杂志能够采用较多的篇幅将产品的深层内容展现在读者眼前,有效的拉近读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4)表现力强。 与同类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封面男性时尚杂志网通常采用铜版纸,内页为适应多种广告效果使用了不同材质、造型、工艺等。 排版精致,深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时尚类杂志,通常指代印刷精美、定位较高,内容上侧重于服装、美容、情感、都市生活等方面的杂志。 男性时尚杂志,指的是以精英男性为目标受众,以宣扬城市时尚生括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奢侈品、时装、汽车、电子数码、旅游、健康、娱乐等方面的一种杂志期刊类型。 在讨论男性杂志之前,不得不提到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 1867年,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时尚杂志 HAPPERS BAZAAR在美国诞生;1921年巴黎出现了欧洲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LOFFICIEL。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摘要: 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 正文: (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一方面,人类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伦理理论。因此,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为数不多的人放弃了储蓄,转向投资理财。因此公众对于财经类报道需求量突增,社会也需要财经主流思想导向,正是这个契机使得财经媒体和财经报道开始受到广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财经新闻真正进入新闻主流领域。财经报道和财经媒体之所以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全球经济转型;其主观原因是新闻媒体突增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竞争,为了提高关注度,媒体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等资源来做经济新闻,或者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金融领域的报道。 为了追赶国际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步伐,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此时也出现了第一批财经媒体。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随即于1983年,在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中国财贸报》的基础上,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以“经济”命名的报纸——《经济日报》。同时,在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其下属分管经济工作的各部委相继创办了一批经济类行业报刊。此后,财经媒体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来以来,经济、金融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顺应时代潮流,产生了为数不少的财经类报刊。而到了世纪之交,以《财经》、《第一财经周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财经报刊迅速崛起,成为了媒体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时期正是世界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也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制造业发展日趋成熟,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阶段。由此可见,金融媒体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就试图以财经类杂志为例,分析中国消费类杂志产业的相关一系列经济问题。 1 大传媒产业概述 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种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像、艺术、语言、音响、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的特殊产业。在中国,传媒业主要包括新闻业(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讯),出版业,广告业(设计、制作、发布)。此外,会展、演艺、通讯、信息传输等,也是传媒业的组成部分。传媒产业的社会职能是传播信息、传播知识、传播文化观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物质载体。传媒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既具有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产业属性和市场属性。长期以来,我们过分注重它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经济属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的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 本文的关注视角无疑是以中国传媒产业,尤其是其子产业财经类杂志的经济属性为出发点,本文的分析中也将涉及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政治、文化属性的历史背景和生态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内传媒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传媒机构也面临着国外传媒机构越来越大的竞争,同时,新技术的变化使得国内传媒市场上不同传媒之间以及传媒与非传媒之间的

ER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010813201陈晓韦财管132 浅谈ERP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体现了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MRPⅡ/ERP管理软件,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它从20世纪末就已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阶段,管理思想、水平、方法和基础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使得ERP实施的成功率不够高。此外,实施ERP需要较大的投入,许多企业仍在观望和徘徊。因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我国ERP的应用与发展问题,研究对策,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ERP在中国的发展 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 Ⅱ软件,开创了ERP在我国应用的先河。20多年来,MRPⅡ /ERP 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经历了由起步到推广应用、由MRPⅡ到ERP、由ERP技术研究到ERP产品开发进而发展成ERP产业的3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启动期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8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ERP系统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正式开始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而此时的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够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试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当年机械工业部旗下的企业先后开始以近ERP前身MRPⅡ软件,并开始试点性开发财务软件,通过这些信息化来改善管理。 1979年,MRP-II被大批引进,1979年国家投资在长春一汽试点开发财务软件,同年沈阳鼓风机厂引进IBM的管理系统COPICS;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MRP-II系统,接着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也先后购买了系统。1982年3月,台湾鼎新电脑公司成立。这家专注于ERP软件开发和销售的公司,受惠于台湾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为日后成为台湾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公司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1952年的18243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49085.5万人,增长了2.69倍,占整个社会劳动力总数的67.2%,而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即使保持目前农村劳动力人数不变,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达到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也有1.98亿过剩劳动力;如果达到目前工业化国家平均20%的水平,则将产生3.44亿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每年必须实现1500万到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益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鉴于我国目前现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已初见端倪,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了严峻考验。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建筑业的5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50%的从业人员均来自农村,可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进程 按照当前的统计口径,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就是说,只要地域或产业发生变化,即便是到外乡仍从事农业劳动,都视为转移。而由于婚姻关系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考学、参军等原因离开农村的,并不当作是劳动力转移。根据此统计口径,1978-2001年的20多年间,农村劳动力总量由30688万人增长到48229万人,净增1754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2182万人增长到15778万人,净增13596万人。20多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 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在未受到政府力量控制情况下自发进行的。继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了大批农村劳动力。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职工为510万人,1958年增加到2316万人,工业部门新增的职工,绝大部分是由农村转移而来。 2.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 该时期由于受政府非经济力量的干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1958年后,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开,经济建设规模虚假的急剧膨胀,从而造成了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1958年,全国工业和建筑业共新增职工1900万人,相当于原有职工的两倍,其中从农村招收的约1000万人。由于在农村内部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等,1958年农村劳动力比上年税减3800多万人,1958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陡降至58.2%.据统计,城镇人口由1957年的9900多万人猛增到1960年的1.3亿人,同期所增城镇人口中,约有90%属机械增长。同期城镇非农业职工增加了2500万人,其中近2000万来自农村。然而,这次农业劳动力转移“浪潮”的寿命却极其短暂。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大批劳动力又重新回到农村。1963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又陡升至82.5%,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这样规模的大起大落,在世界人口迁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一阶段,农

论中国农村发展问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论中国农业发展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主要问题,各国为经济发展都做着不同的努力。不可否认,有些国家成功的开辟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许多值得我们中国借鉴和学习,但是是不是经济发展就要一味盲目跟风或者照抄照搬呢?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从先进走向落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开始,农业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重点与基础。古老的农耕文明养育了数千中华儿女,也让我们在封建社会中前期领先于世界,然而,当工业文明的号角响起之时,中国固守封建,固步自封,不肯迈出重要的一步。在时代的面前,中国并没有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继续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无疑,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诚然,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必须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独发展农业已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在工业化开始之际,如何将工业化与农业结合起来才是发展的正道。 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的。在中国努力从农业过迈向工业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少理论与做出的实际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这样写道: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的确,如何处理好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是个发展农业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农民都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如何协调和处理它们的关系至关重要。而在当时情况下,要想迅速发张生产力,将工业摆在突出位置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决策。 毛主席说:“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毛泽东同志鉴于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工业化过程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精辟地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须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强调指出,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就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嗣后,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文中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毛泽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为了发展重工业,必须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这虽然还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方针,但已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农业衰退中看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 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

中国杂志市场分析(1)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

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变

农村的现状与发展

农村的现状与发展 农村一直是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的重要话题,农村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关系中国的各个方面。对此,国家领导与国家政策也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只有将农村的发展提上议程,中国的发展才是健康而快速的。 在调查中显示,农村的现状如下,其中部分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中要因素: 一、农村的居住环境与生产环境成反比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村原来的土坯房,木质房变成了红砖楼房,,各种设施,如空调、太阳热水器等样样俱全。但是,在光鲜亮丽的之后,是房前屋后堆着垃圾,池塘、沟渠以及田地里都洒落着塑料袋。以前优美的环境被各色的垃圾和污水代替。在政府的帮助下,部分地方才建有垃圾池,以便统一收集农村垃圾做处理。农村的住房虽然好了,付出的却是环境的污染在这么一个巨大的代价。 同时,在以前,农村的道路未修通,绝大多数家庭很少走出去,他们人口多,田地少,但农作物产量低,大家只能靠辛勤劳动挣口粮,只有少量的空地种上菜,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庄稼。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仅靠农作物所获得利润不足以支持家庭的开支,由于交通便利了,很多的农民都外出打工,以至于家里只剩下老人孩子,田地无法照看,最后到处长满杂草,以致荒废了很多土地。 二、农村劳动力减少,老幼得不到关爱 农村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富裕而发生了变化,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但是为了挣钱,大多数年轻一代的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来带,给孩子的教育留下了真空,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学习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变得放纵,甚至部分农村孩子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问题。 而到农忙的时候,家里主要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老人的压力就剧增,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也因此很多老人孤独无依。 老人无法感受温暖,孩子无法体会母爱,造成老人对生活孤寂和无奈,也给小孩造成大大小小的沟通或心理障碍,轻度的变得沉默寡言、悲观面对生活;严重的心理歪曲、态度恶劣,甚至走向极端。这是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的医疗条件得不到改善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后出台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目前的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由于农村居民比较分散,收费困难,工作量大,部分地方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班级:道路桥梁1003班姓名:张淑文 2010年12月21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摘要: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1.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间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外交也在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果断地把国家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2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被定义为四大块: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相比,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面对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外交实践有力地予以回应。“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 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构建和谐世界,就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相互帮助、协力解决。 中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全新的大国形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现有的国际金融和国际关系格局,各国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外界对中国抱有极高期待。然而,这些期待和评价的到来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被较早地提上了议程,中国外交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困难并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外交在同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三对矛盾已经显现。 首先,在主观上,中国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存在内部冲突。目前,中国自我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但很多具体的利益又和发达国家趋同。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但在现有国际制度结构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以何种身份继续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以何种身份要求改造现行的国际秩序,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中国外交主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外对中国的认知差异问题已经凸显。外国人习惯从集体的角度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GDP总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中国人习惯从个人角度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