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ax 2+bx+c (a,b,c 是常数, a ≠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 2+bx+c(其中a,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ion)

称a 为二次项系数, 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做一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x y = (2) 21

x y -= (3) 122--=x x y (4))1(x x y -=

(5))1)(1()1(2-+--=x x x y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12+=x y (2)12732-+=x x y (3))1(2x x y -=

3、若函数m

m

x m y --=2

)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1、已知二次函数 q px x y ++=2当x=1时,函数值是4;当x=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

练习: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当x=2时,函数值是3;当x=-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如图,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 ,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BF=CG=DH=x(cm)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cm 2),求: (1)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 当x 分别为0.25,0.5,1.5,1.75时,对应的四边形EFGH 的面积,并列表表

示。

A

B

E

F

C

H

方法:

(1)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尝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教师巡回辅导,适时点拨。 (2)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比如:

求差法:四边形EFGH 的面积=正方形ABCD 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EH 的面积DE4倍。 直接法:先证明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H 2

(3)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4)对于第(2)小题,在求解并列表表示后,重点让学生看清x 与y 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和内在的规律性:随着x 的取值的增大,y 的值先减后增;y 的值具有对称性。 练习:

用20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的花圃(如图),设连墙的一边为x,矩形的面积为y,求: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矩形的面积为多少?

四、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

1.2二次函数的图像(1)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过程;

2、学会观察、归纳、概括函数图像的特征;

3、

掌握型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4、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学会合情推理。 教学重点:

2ax y =型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和图像特征的归纳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自变量的值和相应的函数值来画函数图像,该过程较为复杂。 教学设计:

一、 回顾知识

前面我们在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时时如何进一步研究这些函数的? 先(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再结合图像研究性质。) 引入:我们仿照前面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先从最特殊的形式即2ax y =入手。因此本节课要讨论二次函数2ax y =(0≠a )的图像。 板书课题:二次函数2ax y =(0≠a )图像

a 4ac 4b

2

-x

二、探索图像

1、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2x y =和2x y -=图像

①无论x 取何值,对于2x y =来说,y 的值有什么特征?对于2x y -=来说,又有什么特征?

②当x 取K K 1,2

1

±±等互为相反数时,对应的y 的值有什么特征?

(2) 描点(边描点,边总结点的位置特征,与上表中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

(3) 连线,用平滑曲线按照x 由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分别得到2x y =和

2x y -=的图像。

2、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2x y = 和22x y -=的图像。 学生画图像,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评)

3、二次函数2ax y =(0≠a )的图像 由上面的四个函数图像概括出:

(1) 二次函数的2ax y =图像形如物体抛射时所经过的路线,我们把它叫做抛物线, (2) 这条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y 轴就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3)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注意:顶点不是与y 轴的交点。 (4) 当o a φ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图像在x 轴的上方

(除顶点外);当o a π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图像在x 轴的 下方(除顶点外)。

(最好是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 课堂练习 观察二次函数2x y =和2x y -=的图像

(2)在同一坐标系内,抛物线2x y =和抛物线2x y -=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如果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二次函数2ax y =和2ax y -=的图像怎样画更简便?

(抛物线2x y =与抛物线2x y -=关于x 轴对称,只要画出2ax y =与2ax y -=中的一条抛物线,另一条可利用关于x 轴对称来画) 四、例题讲解

例题:已知二次函数2ax y =(0≠a )的图像经过点(-2,-3)。

(1) 求a 的值,并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说出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和图像的位置。 练习:(1)课本第31页课内练习第2题。 (2) 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A (-2,-8)。 (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判断点B (-1,- 4)是否在此抛物线上。 (3)求出此抛物线上纵坐标为-6的点的坐标。 五、谈收获

1.二次函数y=ax2(a ≠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图象关于y 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六、作业:见作业本。

课题:1.2二次函数的图像(2)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像平移的意义。

2、了解2ax y =,2)(m x a y +=,k m x a y ++=2)(三类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从图像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k m x a y ++=2)(型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重点:从图像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k m x a y ++=2)(型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对于平移变换的理解和确定,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 知识回顾

二次函数2ax y =的图像和特征:

1、名称 ;

2、顶点坐标 ;

3、对称轴 ;

4、当o a φ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 点,图像在x 轴的 (除顶点外);当o a π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 点图像在x 轴的 (除顶点外)。 二、合作学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221x y =,,)2(212+=x y 2)2(2

1

-=x y 的图像。

(1) 请比较这三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 顶点和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 图像之间的位置能否通过适当的变换得到? (4)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三、探究二次函数2ax y =和2)(m x a y +=图像之间的关系

1、结合学生所画图像,引导学生观察,)2(212+=

x y 与22

1

x y =的图像位置关系,直观得出221x y =的图像?????→?向左平移两个单位

,)2(2

1

2+=x y 的图像。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几个对应点的位置关系 ,如: (0,0)?????→?向左平移两个单位

(-2,0) (2,2)?????→?向左平移两个单位(0,2); (-2,2)?????→?向左平移两个单位

(-4,2) ②也可以把这些对应点在图像上用彩色粉笔标出,并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平移过程。

2、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2

1

x y =的图像?????→?向右平移两个单位

2)2(21-=x y 的图像。 3、请你总结二次函数y=a(x+ m)2的图象和性质.

2ax y =(0≠a )的图像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当个单位

向左平移时

当m 0m m 0m πφ?????→?2)2(21-=x y 的图像。 函数2)(m x a y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是(-m,0),对称轴是直线x=-m

4、做一做

①、由抛物线y=2x 2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y= 2(x +1)2

②、函数y= -5(x -4)2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 向 平移 4 个单位而得到的。

3、对于二次函数2)4(3

1

--=x y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函数231x y -=的图像作怎样的平移变换,就能得到函数2)4(31

--=x y 的图像?

②说出函数2)4(3

1

--=x y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第3题的解答作如下启发:这里的m 是什么数?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应当把23

1

x y -=的

图像向左平移还是向右平移?在此同时用平移的方法画出函数2)4(3

1

--=x y 的大致

图像(事先画好函数231

x y -=的图像),借助图像有学生回答问题。

五、

探究二次函数k m x a y ++=2)(和2ax y =图像之间的关系

1、在上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3)2(2

1

2++=x y 的图像。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212+=

x y 与3)2(2

1

2++=x y 的图像关系,直观得出:,)2(212+=x y 的图像?????→?个单位

向上平移

33)2(2

12++=x y 的图像。(结合多媒体演示) 再引导学生刚才得到的221x y =的图像与,)2(21

2+=x y 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得

出:只要把抛物线22

1

x y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在向上平移3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

3)2(2

1

2++=x y 的图像。

2、做一做:请填写下表:

3、总结k m x a y ++=2)(的图像和2ax y =图像的关系

2ax y =(0≠a )的图像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当个单位

向左平移时

当m 0m m 0m πφ?????→?2)2(21-=x y 的图像

个单位

时向下平移当个单位

向上平移时

当m 0k m 0k πφ?????→

?k m x a y ++=2)(的图像。

k m x a y ++=2)(的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m ,顶点坐标是(-m ,k ) 。

口诀:(m 、k )正负左右上下移 ( m 左加右减 k 上加下减) 4、练习:课本第34页课内练习地1、2题 六、谈收获:

1、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和函数2ax y =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在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方面的性质。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35页作业题

预习题:对于函数122+--=x x y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122+--=x x y 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课题:1.2二次函数的图像(3)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掌握一般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2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确定图像的开口方向,会利用公式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教学设计: 一、回顾知识

1、二次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和2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讲评上节课的选作题

对于函数122+--=x x y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122+--=x x y 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思路:把122+--=x x y 化为k m x a y ++=2)(的形式。

=[][]

2)1(2)1(2)12()12(2222+--=-+-=-++-=-+-x x x x x x

在2)1(2+--=x y 中,m 、k 分别是什么?从而可以确定由什么函数的图像经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二、探索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特征

1、问题: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 a ≠0 )的图象及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位置又是怎样的?学生有难度时可启发:通过变形能否将y=ax 2+bx+c 转化为y = a(x+m)2 +k 的形式 ?

c bx ax y ++=2

=a b ac a b x a a c a b a b x a b

x a a c x a b x a 44)2()2()2()(222222

-++=?????

?+-++=++

由此可见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函数2ax y =的图像的形状、开口方向均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练习: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2题(课本的例2删掉不讲)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特征

(1)二次函数 c bx ax y ++=2(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对称轴是直线x=a b 2-,顶点坐标是为(a

b

2-,a b ac 442-)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三、巩固知识

1、例1、求抛物线2

5

3212-+-=x x y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有由学生自己完成。师生点评后指出: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可以采用配方法或者是用顶点坐标公式。

2、做一做课本第36页的做一做和第37页的课内练习第1题

3、(补充例题)例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且图像过点(1,-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此小题供血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分析与启发:(1)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的情况下,将所求的解析式设为什么比较简便? 4、练习:(1)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3题。

(2)探究活动:一座拱桥的示意图如图(图在书上第37页),当水面宽12m 时,桥洞

221y x x =--+

顶部离水面4m 。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要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你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以水平方向为x 轴,取以下三个不同的点为坐标原点: 1、点A 2、点B 3、抛物线的顶点C

所得的函数解析式相同吗?请试一试。哪一种取法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最简单? 四、小结

1、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函数2ax y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在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方面的特征。

3、函数的解析式类型: 一般式:c bx ax y ++=2 顶点式:k m x a y ++=2)( 五、布置作业

课题:2.3二次函数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 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 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 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

是, 对称轴

是,在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在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

增大而增大;当时,函数y有最小值。当a ﹤0时,

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函数y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

有根吗?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

根有什么关系?

归纳:(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

①有两个交点,

②有一个交点,

③没有交点.

y= -2x2

y= 2x2

y

x

a2

b

x-

=

a2

b

x-

=

a4

ac

4b2

-

a4

ac

4b2

-

当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和x 轴有交点时,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根.

当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0=ax 2+bx+c 的两个根x 1与 x 2;当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

举例: 求二次函数图象y=x 2-3x+2与x 轴的交点A 、B 的坐标。

结论1:方程x 2-3x+2=0的解就是抛物线y=x 2-3x+2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因此,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有密切联系的。

即: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两个根是x 1、x 2,则抛物线y=ax 2+bx+c 与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A ( x 1,0),B (x 2,0) 5.例题教学:例1: 已知函数 ⑴写出函数图像的顶点、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图像与y 轴的交点关于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画出函数图像的草图;

(2)自变量x 在什么范围内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何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归纳:二次函数五点法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课本练习:p42. 1,2 四.尝试提高:1

五.学习感想: 1、你能正确地说出二次函数的性质吗?

2、你能用“五点法”快速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吗?你能利用函数图象回答有关性质吗?

六:作业:作业本,课本作业题1、2、3、4。

课题:1.3二次函数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并会选用不同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最值和增减性。

3、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并能从图像上观察出函数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图像观察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图像观察性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抛物线5)4(22-+-=x y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在 侧,即x_____0时,

2

15

x 721y x 2+

--=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y 最 值是____。

2、抛物线6)3(22+-=x y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y 最 值是____。 二、例题讲解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函数图像经过点A (-3,0),B (1,0),C (0,-2) (2) 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2,4)且经过点(0,1)

(3)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3,且图像经过点(1,0)和(5,0)

说明:本题给出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解法,关键是看题目所给条件。一般来说:任意给定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均可设一般式去求;若给定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及另一个点坐标,则可设顶点式较为简单;若给出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则用分解式较为快捷。

例2 已知函数y= x 2 -2x -3 ,

(1)把它写成k m x a y ++=2)(的形式;并说明它是由怎样的抛物线经过怎样平移得到的?

(2)写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值; (3)求出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4)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5)设图像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P 点,求△APB 的面积;

(6)根据图象草图,说出 x 取哪些值时, ① y=0; ② y<0; ③ y>0. 说明:(1)对于解决函数和几何的综合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做到线段和坐标的互相转化; (2)利用函数图像判定函数值何时为正,何时为负,同样也要充分利用图像,要使y<0;,其对应的图像应在x 轴的下方,自变量x 就有相应的取值范围。

例3、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0;

b 0;

c 0;ac b 42- 0。 说明: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像与系数a 、b 、c 、ac b 42-的关系 :

三、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课本作业题第5、6题

补充作业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⑴a+b+c ﹤0 ⑵a-b+c ﹥0 ⑶abc ﹥⑷b=2a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课题:1.4二次函数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例1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引例 (将作业题第3题作为引例) 给你长8m 的铝合金条,设问: ①你能用它制成一矩形窗框吗? ②怎样设计,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 ③如何验证?

二、观察分析,研究问题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当矩形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改变。深入探究如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米,则另一边长为(4-x)米,再设面积为ym 2,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x x y 42+-=

??

?-o

x x φφΘ40

40ππx ∴

并当x =2时(属于40ππx 范围)即当设计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4(m 2)

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 步骤: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在上面的矩形中加上一条与宽平行的线段,出示图形 设问:用长为8m 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形状的矩形窗框,

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解题过程。

变式(即课本例1):现在用长为8改为上部分是由4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光面

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米)

练习:课本作业题第4题

四、知识整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

课题:1.4二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2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值问题。出示上节课的引例的动态

图形(在周长为8米的矩形中)(多媒体动态显示)

设问:(1)对角线(L)与边长(x)有什何关系?

2

2

2)

4(x

x

l-

+

=)4

0(9

6

22π

πx

x

x

l+

-

=

(2)对角线(L)是否也有最值?如果有怎样求?

L与x 并不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被开方数却可看成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引导学生回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被开方数越大(小)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小)。指出:当被开方数9

6

22+

-x

x取最小值时,对角线也为最小值。

二、例题讲解

例题2: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船同时出发,A船发每小时12km 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船发每小时5km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多媒体动态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两船的距离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2)经过t小时后,两船的行程是多少?两船的距离如何用t来表示?

设经过t小时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A’B’=AB'2+AA'2 =(26-5t)2+(12t)2 =169t2-260t+676 。(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刚才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

解:设经过t时后,A,B 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

S=A’B’=AB'2+AA'2 =(26-5t)2+(12t)2

=169t2-260t+676 = 169(t-10

13

)2+576 (t>0)

当t=10

13

时,被开方式169(t-

10

13

)2+576有最小值576。

所以当t=10

13

时,S

最小值

=576 =24(km)

答:经过10

13

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2,求斜边的最小值。

三、课堂小结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 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课题:1.4二次函数的应用(3)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3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元。

成本)为y 元,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若要使日均毛利润达到最大,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精确到0.1元)?最大日均毛利润为多少?

练习:课内练习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教学重点: 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入一元二次此函数做铺垫,帮助学生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电脑演示:拱桥、喷泉等与一元二次函数图像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好奇和兴趣。 探索问题1、 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由学生认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设矩形靠墙的一边AB的长xm,矩形的面积ym2. 能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吗? 2试填表(见课本) 3 x的值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4我们发现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探究问题2 某商店将每件商品进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1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由学生认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每件商品降低x元,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y是x的函数吗?x的值有限定吗? 2怎样写出该关系式?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6.1二次函数教案

6.1 二次函数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知识导学 (一)情景导学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是 。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变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 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 元,所以总费用y (元)与x (m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二)归纳提高。 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 同? 。 一般地,我们称 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你能 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 的值. (1) y =1— 23x (2)y =x(x -5) (3)y = x 21-23x +1 (4) y =3x(2-x)+ 3x 2 (5)y = 12312++x x (6) y =652++x x (7)y = x 4+2x 2-1 (8)y =ax 2+bx +c 例2.当k 为何值时,函数1)1(2+-=+k k x k y 为二次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共5讲)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知识集锦: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应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相关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第一讲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图像是__________. 例: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3 230x y --= B.2 (2)(2)(5)y x x x =+--- C.21 y x x = + D.2(1)210x y --+= 练习:若232 (3)1k k y k x kx -+=-++的图象是抛物线,则k= 注意:

2y ax =的图像和性质 (1)顶点坐标___________ 对称轴___________. (2)开口方向由_________决定. __0__0 a a (3)增减性: 如果a >0. 00x x >< 如果a <0. 00 x x >< (4)开口大小由________决定. _______越大开口越________. 例1 若抛物线2 10 (3)m y m x -=+的开口向下,则m 为_______. 例2 已知直线y ax b =+经过二、三、四象限,则抛物线2 y abx =( ) A.开口向上,有最低点 B. 开口向下,有最高点 C.开口向下,有最低点 D. 开口向上,有最高点 练习:已知函数2 5y x =-+,当x 取1x ,2x 12()x x ≠,函数值相等,则当x 取12x x +时, 函数值为_______. 2y ax c =+的图像和性质 (1)顶点坐标___________ 对称轴___________. (2)开口方向由_________决定. __0__0 a a (3)增减性: 如果a >0. 00x x >< 如果a <0. 00 x x >< (4)开口大小由________决定. _______越大开口越________. 例1 在抛物线2 132 y x =- -的对称轴左侧( ) A.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完整版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doc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 18 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 2015 年 10 月 16 日课题二次函数课型复习课 知识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知识解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巩固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线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相关题目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之,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应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相关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活制作课件 动准备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如图是抛物线y ax2bx c a 0 的图像,通过一个具体二次函数, 请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些结论。请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主要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有 基础知识之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自我构建 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 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 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 性.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 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 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 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 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基础知识之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基础演练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 x 轴两 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 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 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 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 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

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教案

22.1.1 二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四、教学难点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问题: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显然,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一个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它们的具体关系可以表示为 y=6x2. (1) (二)讲授新课 问题1:n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有什么关系? 分析:每个队要与其他(n-1)支球队各比赛一场,甲队对乙队的比赛与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 赛,所以比赛的场次数是1 (1) 2 n n-(2) 问题2:某种产品现在的年常量是20 t,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分析:这种产品的原产量是20 t,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 t,再经过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1+x) t,即两年后的产量 22 20(1)204020 y x x x =+=++(3) 活动2:探究归纳 函数(1)(2)(3)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一般地,形如y=ax 2+bx+c(a,b,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三)重难点精讲 例1 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S(m 2)与矩形一边长a(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602)30.2 a S a a a -=? =-+ 例2 (1)m 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 m 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解:由(1)可知, 271, 30,m m ?-=?+≠? 解得:=m ± 由(2)可知,272,30,m m ?-=?+≠? 解得m=3 归纳: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这类题紧扣概念的特征进行解题.尤其第2问要保证二次项系数m+3≠0. 例3 下列函数中,(x 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函数?为什么? ① y=ax 2+bx+c ② s=3-2t 2 ③y=x 2 ④21y x = ⑤y=x 2+x 3+25 ⑥ y=(x +3)2-x 2 明确:②③ ①不一定是,缺少a ≠0的条件;④不是,右边是分式;⑤不是,x 的最高次数是3;⑥可以化成y=6x+9。 (四)归纳小结 小结: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先看原函数和整理化简后的形式再作判断.除此之外,二次函数除有一般形式y=ax 2+bx+c(a ≠0)外,还有其特殊形式如y=ax 2,y=ax 2+bx,y=ax 2 +c 等. (五)随堂检测 1、把y=(2-3x)(6+x)变成一般式,二次项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 . 2.函数 y=(m-n)x 2+ mx+n 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 A . m,n 是常数,且m ≠0 B . m,n 是常数,且n ≠0 C. m,n 是常数,且m ≠n D . m,n 为任何实数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2.1 二次函数 教学设计

第二章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白银市第二中学杜艳霞 本节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二次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学生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二次函数的认识,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和已有函数知识,发现并归纳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说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限制条件的必要性; 2、能根据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能辨析、区分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 3、结合例子说出表达式及自变量的范围并解决变式练习. 重难点:会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说说什么是函数? 我们学习过的函数 有 (二)研讨交流 1、研讨问题1: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独立思考) ①说一说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因变量?

②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则果园共有棵橙子树, 这时平均每棵树结个橙子 ③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y= .化简得: y= 2、研讨问题2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存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合作交流) ①本金:; ②一年到期后,利息:;本息和; ③两年到期后,本金;利 息:; 本息和; ④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试试身手: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两个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 ①某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万元,2、3月份利润逐月增长,这两个月利润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3月份的利润为y= 即:y=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22.1 二次函数(1)课时 1 设计教师李春丽备课组长 学科书写授课班级9.2 课型新授课审核领导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认识二次函数,认识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辅导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 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 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 (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 的关系式, 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 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 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 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 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 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 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 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 识。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 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 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 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 围,其范围是0 <x < 10。 实际问题导入, 体现新知识的产生 源于生活实际的需 要。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1.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2.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3.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 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二.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X -3 -2 -1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doc

九年级《二次函数》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 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 系; 2.能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 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难点: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1 、二次函数的定义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求解析式的三种方法 4、a,b,c 及相关符号的确定 5、抛物线的平移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定义: y=ax 2+bx+c(a、b、c是常数,a≠ 0) 定义要点:① a ≠ 0 ②最高次数为 2 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 b 练习: 1、y=-x 2, y=2x2-2 /x ,y=100-5 x 2, 2a y=3 x 2-2x 3+5, 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____个。

2. 当 m_______时, 函数 y=(m+1)χm2-m - 2 χ+1 是二次函数? ( 二)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抛物线 y=ax 2 +bx+c(a>0) y=ax 2 +bx+c(a<0) b 4ac b 2 b 4a c b 2 顶点坐标 , , 2a 4a 2a 4a b 直线 x b 对称轴 直线 x 2a 2a 位置 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 由a,b 和c 的符号确定 开口方向 a>0, 开口向上 a<0, 开口向下 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在对称轴的左侧 ,y 随着 x 的 增减性 增大而减小 . 增大而增大 . 在对称轴的 在对称轴的右侧 , y 随着 x 的 右侧 ,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增大而增大 . . 当 x=- b 时, y 最 小 值 为 当 x=- b 最值 2a 2a 4ac b 2 4ac b 2 4a 4a 例 1:已知二次函数 :y= 1 x 2 x 3 2 2 时 , y 最 小值 为 (1)求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M 的坐标。 (2)设抛物线与 y 轴交于 C 点,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求 C ,A ,B 的坐标。 (3)x 为何值时, y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18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2015年10月16日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基础知识之基础演练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像的大小和位置,下面就让我们遵循着数形结合的线索,继续对二次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难点突破之思维激活1、如果把抛物线绕 ()4 12+ + - =x y顶点旋转 180°,则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是 . 若把新抛物线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 移3个单位,则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是 . 抛物线的平移——点的平移 难点突破之聚焦中考2、问题①,结合图像思考: 方程 ()1 4 12= + + -x 有几个实数解? 问题②,结合图像思考: 当m为何值时,方程 ()m x= + + -4 12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问题③ 其实方程、不等式本身就 有一个代数的解法,我们现在 也用图像解法 我们通过三个题目把这 个知识的层次性展示出来,方 程、不等式都可以转化成函数 的图像来解

若直线 m kx y +=1与抛物线 c bx ax y ++=22交于A (1,0) 、B (-1,4) 两点,观察图像填空: 1)方 程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2)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3)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反思与 提高 1、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 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3、在下面的函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 教者归纳本章知识网络图示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的得失,教者进行适当的点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二次函数(专题)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专题) ——线段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会用坐标表示线段长度; 2.能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线段问题. 二、数学思考 1.通过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问题解决 1.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线段问题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习习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用坐标表示线段长; 2.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线段问题. 【教学难点】用坐标表示线段长.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已知(,) ,(,)A B --5212,则AB = ; 2.已知(,) ,(,-)C D --1512,则CD = . 一 般地,若 ()(),,, A x y B x y 1122,则当 y y =12时,AB x x =-12; 当x x =12时,AB y y =-12. 【设计意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已知点的坐标,可以用坐标求线段的长度.通过观察两点与坐标轴的关系,强调平行于x 轴(或在x 轴上)或者y 轴(或在y 轴上)这一重要前提条件.由两道具体问题的计算推广到一般情况,得出结论,体现了数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二、典例精讲 (一)知识准备 例 如图,抛物线y x bx c =- ++2 14 的图象过点(,)A 40,(,)B --44;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 学生在学案上独立完成,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解题过程,学生对改、订正. 【设计意图】 复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过程,加强学生对坐标与解析式关系的 理解,加深对直线和抛物线图形的认识,为下一环节做准备.通过课件展示,规 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二)问题解决 (2)若点D 是线段AB 上的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D 作y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 ,与x 轴交于点C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1.以具体实践案例为基础,理解二次函数的深刻内涵及有关概念,感受现实问题中两个变 2.体会数量关系变化的过程,学会使用“二次函数”这一数学模型; 3. 使学生能够正确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应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包括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㈠教学重点: 1、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二次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㈡教学难点: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4,4)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为:2 (4)4y a x =-+, (08)x ≤≤ 209 抛物线经过点(0,) 220(04)49 a ∴=-+ 19 a ∴=- 21(4)49 y x ∴=--+ 208y 9 x ==当时, ∵篮圈中心距离地面3米,20y 39 =< ∴此球不能投中 问题;若假设出手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变,则如何才能使此球命中? 预设:(1)跳得高一点 (2) 向前平移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角度和力度都不变,,与哪些数学知识点有关,体会实际问题中的语言,与数学知识点的转化,进而体会抛物线上下、左右的平移应用。

(1)在出手角度和力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的出手高度为多少时能将篮球投入篮圈? (2)在出手角度、力度及高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则小明朝着篮球架再向前平移多少米后跳起投篮也能将篮球投入篮圈?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练习: 一场足球比赛中, 一球员从球门正前方17m 处将球踢起正射向球门, 球飞行路线为抛物线, 当球飞行水平距离为1 0m时,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高4米。在球门正前方1m 处只有一名身高1.85m的后卫, 他的最大弹跳高度为o.8m,若此时该后卫起跳及时,他能否拦住球? 为什么? 若没有这名后卫, 球能否射进球门(在不考虑守门员等情况下) ? ( 球门高:2.44m)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全章教案

26.1.1 二次函数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 答: . 四、跟踪练习 1.观察:①2 6y x =;②2 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 2y x x =-;⑤ 213y x x =-+;⑥()2 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只填序号) 2.2 (1)31m m y m x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5.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 ,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 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 边长为x m ,绿化带的面积为y m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勇于创新的过程中树立人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L<30。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练一练: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三、课堂小结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课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芷兰实验学校佳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一个新的函数,学习二次函数将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更是高中学习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函数,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更是压轴题的热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本节课我将利用生活中的视频,图片和时事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认识,但对于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将结合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予以引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初步运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应用题,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围。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图片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造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新概念教学指出,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难点是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围。 三、课堂结构设计 1、设计理念:形的引入,揭示为什么学二次函数,再数的解析,得出什么是二次函数,最后达到数形结合的统一、 2、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联系生活,引出概念 (2)合作交流,提炼概念 (3)全面剖析,理解概念 (4)例题讲练,运用概念 (5)拓展延伸,升华概念 (6)归纳小结,整理概念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下面是我通过本单元的的教学后的的几点反思: “二次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概念”教后做如下反思:我的成功之处是:教学时,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大部分学生重视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以及二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 不足之处表现在:少数学生不能正确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反思 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后做如下反思: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画图的过程包括列表、描点、连线。列表过程是我引导学生取点的,其间我引导学生要明确取点注意的事项,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顺利地画出了函数的图象。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图像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并掌握了y=ax2图像的性质,紧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坐标平移作出y=ax2+c、 y=a(x-h)2、 y=a(x-h)2+c 的图像,绝大多数学生很快掌握了图形平移的规律,理解了平移后图像的性质。达到了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不足之处表现在: 1、课堂上讲的太多。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的机会少,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 2、学生作图能力差。简单的列表、描点、连线。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作图中单位长度不准确,描点不正确,连线时不会用光滑的曲线,而是画出很难看的图形。 3、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效果不明显。说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到实处,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教案

2.3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重点: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 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 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 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根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 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 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 而增大;当 时,函数y 有最小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 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函数y 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a 2b x -=a 2b x -=a 4ac 4b 2-a 4ac 4b 2 -

二次函数优秀教案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二次函数意义,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____________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变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______有关,为_______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____________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____________元,所以总费用y (元)与x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索 上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地,我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其中__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__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 c bx a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你能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 .B .C 的值。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蔡际钧(数学112) 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数学第三章二次函数 课时:2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等内容。综合性较强是本章的主要难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数形结合紧密,综合应用知识要求高,掌握最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图像,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2.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对二次函数的了解,做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会画二次函数y=ax2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1.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 2.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特殊形式,掌握y=ax2的图像和性质, 四、学习者分析 二次函数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为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函数做好铺垫。要教会学生画图像,学会观察图像,借助图像理解与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中要求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思维运算,进行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灵活转换,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与形基本上是割裂的,。要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性质的灵活应用仍然是他们的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把学生引导到函数学习的氛围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描点法来发现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发现二次函数的一些基本的性质,自主学习是本章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