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4-6年级

一、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能源知识,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二、教学意义

延伸学习环保领域的科技类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引导同学们在科技方向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三、教学内容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讲课之前,先让同学们看两组图片:

1.原子弹爆炸

2.核电站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惊世骇俗的破坏能力,也可以看到核电站清洁高效的核裂变反应堆。既让我们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又让我们心有向往,喜爱不已。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核能了,我们一起来深入的认知一下吧。

(一)什么是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释能形式。核裂变与核聚变在不经控制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就会在短时间内猛烈的爆发出毁灭一切的能量,军事上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制作而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核反应的过程加以控制,让它以我们预想的速度进行下去,就能够让我们对它的能量很好的利用,核电站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下得以建立。目前人们还不能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遵从的原则,关于核能用于军事上的应用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核能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作为新能源的角色出现,它又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利用呢,还有它有哪些缺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哪些不足还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攻克呢?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会加快。加强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得到各国的强烈响应,风能、太阳能、水能及生物质能等越来越受重视。但这些能源或多或少尚有问题,如风能、太阳能的持续供电问题,水能及生物质能的资源有限问题等。因此核能的优势得到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核能首先是应用在作为武器的军事方面。后来才作为一种新能源用于民用核动力工业。从而开辟了发展能源工业的一条新路,改变了全球燃料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了化石燃料燃烧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核电的优点

约80%的电力由火力发电厂提供,而煤炭储量有限,燃烧煤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温室效应,而风电、水电等又受自然条件限制。

目前作为核电站的主要核燃料是铀235 。1克铀235相当于3000吨煤的燃烧热量,1吨煤大概也就是19000度电,所以一克铀235也大概就能产生5700万度电,大概1万户人家1年的平均用电量。(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三)核电的缺点

核工业尤其核电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发生核事故和核污染扩散的隐患。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核能发展需要建立在核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核能界对于核安全的重视程度超了常规行业。我们需要形成从设计技术运行管理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核安全建设体系。这也增加了核电站的建设成本。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举世震惊,核能与核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瞩目。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

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由10台机组构成,均为沸水堆(成本最低,结构简单,安全性较差)。2011年3月,日本发生发生9级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核蒸汽泄漏发生小规模爆炸,或因氢气爆炸所致。虽然爆炸的威力远不及原子弹的威力和范围,但是它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现在,日本领土范围约70%被辐射污染,日本土地包括东京有20%是受强烈辐射污染的。(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土地受污染的情况下,农产品同样也受到放射性污染,在土

地的污染将持续大约300 年。有专家指出:“日本在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严重的核辐射、核污染,使日本国生命无法生存和繁衍。日本变成了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绝地死地!”并指出,“面对核污染,人类应该远离、远离再远离!”

细思极恐,在事故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媒体与公众对事故发展进程的关注,对辐射危害的恐慌和对核安全的疑虑,无疑给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核管理当局和政府以及核电运营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研究目前核安全体系所面的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核能发展的政策问题。

此外,核电行业现在面临着两大难题—核废料和热污染,这既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制约核电发展的难题。虽然核能的利用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但是在现今世界能源紧张,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高度需求下,我们必须得努力的克服核能的各种问题,合理安全的利用核能。

(四)对未来核电发展的思考

对于核电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安全措施建设、安全制度制定、安全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解决。制约核电未来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技术方面。

目前,大部分处理手段是将核废料进行固化后,暂存在核电厂内的废物库中,经过5~10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但核废料无法处理仅仅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其本身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核电站的另一个问题是热污染。受制于常规岛内的用于发电的现有蒸汽汽轮机热效率较低,因而其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会排放更多废热到周围环境中,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这两大难题对于核电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课程总结

不管是在运行建设还是技术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没准未来就是你们中的一些人来解决核能利用过程中的难题。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4-6年级 一、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能源知识,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二、教学意义 延伸学习环保领域的科技类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引导同学们在科技方向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三、教学内容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讲课之前,先让同学们看两组图片: 1.原子弹爆炸 2.核电站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惊世骇俗的破坏能力,也可以看到核电站清洁高效的核裂变反应堆。既让我们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又让我们心有向往,喜爱不已。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核能了,我们一起来深入的认知一下吧。 (一)什么是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释能形式。核裂变与核聚变在不经控制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就会在短时间内猛烈的爆发出毁灭一切的能量,军事上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制作而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核反应的过程加以控制,让它以我们预想的速度进行下去,就能够让我们对它的能量很好的利用,核电站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下得以建立。目前人们还不能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遵从的原则,关于核能用于军事上的应用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核能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作为新能源的角色出现,它又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利用呢,还有它有哪些缺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哪些不足还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攻克呢?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会加快。加强可再生能源的

《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变和聚变。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大家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 m高,1 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核能 (一)提问: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二)提问:原子核的特点?核能怎样产生?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学生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一”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分子__组成,__分子__又由__原子__组成,有些物质的__分子__就是一个__原子__。 2.原子由__质子__、__中子__、__电子__三种粒子组成;__质子__带正电,__中子__不带电,__电子__带负电;__质子__和__中子__的质量比__电子__大得多,它们挤在原子的中心,构成非常小的__原子核__。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__核力_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

《第2节 核能》教案(附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

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能教案

学习永威教案设计 课题: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火柴模型点燃过程进行类比,让学生了解链式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识性了解核能的优点及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课型:新授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策略:观看挂图,教师讲解。 2、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策略:火柴模型点燃过程进行类比。 四、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五、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多,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因此,为消除我国能源储藏与消耗上的不平衡,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原子弹是运用了一种新的能源———核能。 二、进行新课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核能? 思考: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再分下去又是什么呢?原子核可以再分吗?原子核可以改变吗? (2)质子和中子为何能紧紧结合在小小的原子核中呢? 科学家通过对放射现象的发现和研究,认识到原子核内还有结构,利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在某些改变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有哪些? 练习 1,一切物质由组成,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广西藤县塘步镇第一中学邓善源 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介绍能源家族中的新型能源——核能。主要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以及核能的优点与可能带来的问题。重点内容是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难点是裂变、聚变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核能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⑶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⑷通过用网络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比较直观。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半节课便可以完成。教材中有关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概念学生头脑里一片空白。为了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时间,很有必要在电脑室(配有宽带)开展教学。第一、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第二、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到: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了互联网的搜索,基本上掌握了利用网络来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探究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有个别学生(患有网瘾的学生)不听教师的引导与劝阻进入其它网站。在课堂上趁教师不注意而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好习惯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养成的,不良习惯的改变也不能一下子见效。网瘾要一下子消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初中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玩具”,从而正确对待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裂变、核聚变。 【教学难点】 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引入新课 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完成的工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二、探究新知

1、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反应类型 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核。 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 2 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发生裂变的条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 思考: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该节介绍能源家族中较新型的能源——核能,根本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和链式反响几个概念以及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核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初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于究竟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核能都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等认识不多,在生活中也很难遇见,所以教学中建立物理场景是突破口。将微观世界的现象放大,给学生形象的认识。同时应该将链式反响等类似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响和聚变的有关知识。 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开展的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响,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链式反响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大量的影片,有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电影视频和氢弹爆炸的视频,利用Flash动画建模制作的核聚变、核裂变和链式反响的原理模型,还利用图片介绍了二战中投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及我国的几所大型的核电站。 而自主学习课件整体以核能专题网站为框架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不仅信息量大、共享性高,而且能给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提供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核能专题网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2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说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防止,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有关这次核泄漏事故的背景及现状,请同学们在核能专题网站或其它相关网站上查阅一下,一会儿我们请一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介绍〕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通过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于核能的热烈讨论,但究竟什么是核能,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神秘,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核能神秘的面纱,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核能 要了解核能,我们要了解原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核的结构及作用力,接下来同学们继续在网络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第2局部内容!

核能教案(合作式)

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1.生动的知识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 2.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 核裂变、聚变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核裂变、聚变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讨论调查为辅助。 五、教具学具 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运转的发电机产生电能;灯泡发光,产生光能……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来源于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能源。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又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也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于原子核

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原子核的变化又有聚变和裂变两种形式。 2.教学互动 互动1:小组讨论能源大致分为哪几大类?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A.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称之为二次能源。化石能源、核能,越用越少,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木材、草类、肉类等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互动2:核能。 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互动3:教师演示链式反应图。 明确师边演示边说明裂变的原理。 互动4:学生自学讨论聚变。 明确教师引导。 3.课堂练习 (1)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按是否由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进行划分,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 C.一次能源中化石燃料、水能、风能都来源于太阳能 D.一次能源都是开发利用后不可再生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3)原子核是可以变化的。有些在变化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能,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是聚变和裂变。 (4)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聚变。 4.学习小结

第2节 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 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放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22.2 核能 教案

第二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习题锻炼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核能、裂变和聚变 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简单回顾上节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电能 B.风能 C.核能 D.水能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水的动能 2.复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质量大约 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不带电,质量跟质子质量几乎相同。 (二)引入新课 二战中,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原子弹有着怎样的威力呢?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我国在此方面还属于滞后状态,这更需要大家好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去发展它,早日赶上并超过世界强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核能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1、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裂变现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时,使其分裂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 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模拟演示链式反应: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裂变持续进行的条件:第一,有足够的比较大的原子核;第二,链式反应。 大原子裂变核能的应用: 对链式反应加以控制:核电站 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原子弹 3、聚变 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聚变产生的条件:第一,有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第二,有超高温的环境。 聚变的应用: 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可控核聚变的优势: 蕴藏丰富,清洁、干净,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可控核聚变目前进展情况: 正在积极探索(放录象) (四)课堂练习: 1.在风景秀美的太姥山下,宁德核电站正在筹建中。核电站是利用对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加以控制,使之能够缓慢、平稳、安全地释放核能的装置。若核电站建成后,电网白天用电量多,深夜用电量少。为了使核电站稳定工作和充分利用能源,专家设想在核电站周边筹建抽水蓄能电站。深夜,电动水泵将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顶水库,如图7(甲)所示。白天用电高峰时再把山顶水库的水放下,来推动水轮机发电,如图7(乙)所示。

《核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理解铀核链式反响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详细一些呢?原枪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宏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刚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常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络续成长,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 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挤,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彼此排挤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恰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操纵原子核内的这种庞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操演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展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盘据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响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庞大的能量,以致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凭证这个原理制成的. 3.操纵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局部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凭证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枪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络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四、深化剖析: ⑴核能非常庞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枪弹是操纵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操纵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办事.链式反响和核电站 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盘据,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盘据,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

《核能》参考教案

第二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核能》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 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课件展示 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 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 介绍材料: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 一、原子原子核 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 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核能 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一)原子、原子核 通过引导学生对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复习,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 ()(带正电) ()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二)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三)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能》教案_9

§18.2 核能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6、通过知识结构整合,学会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难点: 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突破: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自制PPT课件。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九年级物理下册 核能教案与教学反思

师院附中李忠海 第2节核能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 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教案核能教案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核能 1 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 学生分组合作探索式教学。 【教学准备】或者【实验准备】 PPT 课件,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你知道广岛吗?1945 年8 月6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 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份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 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 达22 万多。 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学生观察、分析、了解相关问题。 创设

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 景原子弹。紧接着于1967 年6 月17 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为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干 做完的工作。 引入新课 这 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 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不少。原 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 们都利用了核能。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 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 能量。利用录象等历史资料引入 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和学习核能的兴趣。) 一切物质是由份子组成的,份子又由原子组成, 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 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 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 核。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原子核十分坚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 极其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者聚合, 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核能, 又称原子能。 观看视频,激发爱国热情和学 习兴趣。 学生结合化学课上的原子结 构了解核能。 1、原子、原子核、核能

《核能》优教教案

核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核成主要是由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重核可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能源总量在快速上升,并且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已面对能源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就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新能源。要了解核能的由来就要对原子结构有所了解,所以可以从原子结构开始研究,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会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这是裂变;另一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就是聚变。通过原子弹、氢弹爆炸了解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使用这种能量呢?对裂变进行分析,了解链式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火柴实验的模拟链式反应,如果核反应的速度可以控制,则人类就可以使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可控核裂变。可以通过挂图或视频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构造。聚变现阶段还没有找到控制其反应速度的方法,如果找到控制聚变的方法,则可以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在介绍核能利用的同时,也要提到核能使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核泄漏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通过分析得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