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2节 核能》教案(附导学案)

《第2节 核能》教案(附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

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放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我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第2节核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

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

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

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

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缓解电力紧张情况。

4.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 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能够发光,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_能。太阳能是_________ 能源(选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_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5.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燃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6.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8.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9.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国多措并举:合理调煤保电、优化利用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新能源,近年来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

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关于核能的获取途径与能量转化顺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聚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聚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裂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裂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10.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多,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水力资源70%分布在西南地区,煤炭已探明的储量80%分布在北方;南方人口占全国63%,能量

消耗约占全国65%,而核电站具有消耗的“燃料”少,成

本低等特点,只需要很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

1 kWh电能的成本要比火电站低20%以上.因此,为消除我

国能源储藏与消耗上的不平衡,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发展

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通过阅读上面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核电站具有、等特点。

(2)为了消除我国在能源储藏与消耗上的不平衡性,在、等地区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3)除了核能外,你还知道哪些新能源?

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

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核能》导学案

初三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二、原子和原子核: 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观察挂图,阅读课本并回答: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的。 三、核能: 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三、裂变 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链式反应 展示链式反应挂图: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李坑学校李忠华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 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变和聚变。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大家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 m高,1 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核能 (一)提问: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二)提问:原子核的特点?核能怎样产生?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学生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一”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分子__组成,__分子__又由__原子__组成,有些物质的__分子__就是一个__原子__。 2.原子由__质子__、__中子__、__电子__三种粒子组成;__质子__带正电,__中子__不带电,__电子__带负电;__质子__和__中子__的质量比__电子__大得多,它们挤在原子的中心,构成非常小的__原子核__。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__核力_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

《第2节 核能》教案(附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

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人教版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 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篇一:22.2 核能教案5(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篇二:《核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七章第二节 《核能》教学设计 长海县第一中学李宝堂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学生对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讲解。本节内容较多,而课堂 时间有限,要想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主 体性,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创造 性思维,把握各环节的时间很重要。因此老师要提前布置各学习小 组搜集与核能相关的资料。如原子弹、氢弹研制、爆炸、我国核研 究成果、核电站建设、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 地震引起的全球性对核辐射的恐慌等文字图片资料。老师除了和学 生一起准备相关资料外,还要制作《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 flash动画等上课用课件。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 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学习,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2.认 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热爱和平及强军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 人类造福。难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四、教学手段 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本节课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 主导作用,教学中核裂变、核聚变过程、链式反应主要是通过动画 演示、视频影像观看、老师讲解和学生模拟活动完成等形式完成。

第17章 第2节

第17章第2节《核能》导学案1721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知道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4、通过收集信息、相互交流来了解核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请回忆一下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后交流讨论: 1、原子由和组成,带正电,带负电。 2、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叫做,表示为e = 。 4、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呈中性? 二、独立阅读原子、原子核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一切物质有组成,分子又有组成。 2、原子有、、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中子。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小)得多。 4、原子的结构与下面哪种结构类似() A 西瓜 B 太阳系 C 馒头 三、学习核能 1、独立阅读课本核能部分,并完成下列问题: 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2、介绍核能的利用 ①播放教学片,学生了解核电站、原子弹的有关情况。 ②播放教学片,学生了解当今能源现状和核能的优点。 核能的优点是。

四、学习裂变和聚变 1、介绍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以及链式反应。 2、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3、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示意图,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再修改。 4、阅读课本裂变和聚变部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在下面: 【训练提升】 1、最近全世界都在关注伊朗核问题,下列有关核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核分裂能获得惊人的能量 B 原子核聚合能获得惊人的能量 C 人类应该和平利用核能 D 核能没有任何污染 2、核电站供电是利用能转化为电能,若使用核电站输送的电来烧开水,这时又将电能转化为能。 3、下图所示,是获得核能的途径之一,叫做,发生的是反应。

第2节 核能 导学案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重点】核能由来及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习难点】裂变和聚变。 【导学指导】 一.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170页-173页整篇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nm.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 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8年底,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5.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6.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7.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8.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二.加强训练,学以致用。 1.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其发生的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2.核裂变是指用_______轰击_______获取核能的途径。 3.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______的原子核,在_______下结合成新的______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时释放的能量叫做核能 B.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可以使其发生裂变获取核能 C.核电站里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原子弹发生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也是可以控制的 5.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_,二是_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_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_______。 三.拓展知识,合理内化。 1.原子分裂或聚合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能。 2.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裂变,二是聚变。 3.适度安全的利用好核能,可缓解人类由于化石能源的缺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 四.板书引领,加深记忆。 第2节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1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该节介绍能源家族中较新型的能源——核能,根本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和链式反响几个概念以及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核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初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于究竟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核能都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等认识不多,在生活中也很难遇见,所以教学中建立物理场景是突破口。将微观世界的现象放大,给学生形象的认识。同时应该将链式反响等类似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响和聚变的有关知识。 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开展的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响,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链式反响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大量的影片,有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电影视频和氢弹爆炸的视频,利用Flash动画建模制作的核聚变、核裂变和链式反响的原理模型,还利用图片介绍了二战中投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及我国的几所大型的核电站。 而自主学习课件整体以核能专题网站为框架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不仅信息量大、共享性高,而且能给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提供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核能专题网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2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说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防止,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有关这次核泄漏事故的背景及现状,请同学们在核能专题网站或其它相关网站上查阅一下,一会儿我们请一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介绍〕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通过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于核能的热烈讨论,但究竟什么是核能,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神秘,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核能神秘的面纱,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核能 要了解核能,我们要了解原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核的结构及作用力,接下来同学们继续在网络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第2局部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重点难点 重点 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 裂变与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用具 原子结构挂图、核电站挂图、火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投影:原子弹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上空的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核能 问题: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 投影: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学生观察原子结构图片并阅读课本“核能”。 小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二)裂变 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问题: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裂变不断进行呢? 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的结构,想像你在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观察点燃第一根火柴后所发生的情况。 为了让裂变继续下去,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如图为链式反应示意图。 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能够使核能和平利用。例如:课本图22.2-4为核电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22章第2节《核能》教案

22.2核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 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 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 三、简单课前练习 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 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 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 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七章第二节 核能 教案

核能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 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三节核能〉 (1)什么叫核能? 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

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所升起的蘑菇状烟云,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裂变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能够缓慢地、平稳地释放裂变产生的核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人们已经成功地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核反应维,它是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核电站等设施的核心部件。 ②轻核的聚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 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我国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早在40年代,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慧在法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与法国两个研究生一起,第一次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解放后从1960年开始,王淦昌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其他人员,在西北高原的实验室里,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试验场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经过4年的艰辛工作,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的录像资料),其研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现在我们的运载工具--火箭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了,不但给自己发射卫星,还替外国发射卫星,信誉很高。当然我国研制核武器只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抑制核讹诈,最终能够消灭核武器。

22.2《核能》教案

22.2《核能》教案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目的 课前发送预习任务完成本节课的预习 任务,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创设情景 播放广岛原子弹 爆炸视频 你知道广岛吗? 1945年8月6日,美 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 学生观 看视频,谈 观后感 思考问 题,并讨论 利 用录 象、图 片等历 史资料

引入新课一颗原子弹,该城大 部分被摧毁。据日本 有关部门统计,迄今 为止,因广岛原子弹 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 22万多。出示原子弹 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 上空的图片。 你看完视频有什 么感想? 你知道为什么原 子弹的威力这么大 吗?你想知道它的原 理吗?学习了本节知 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回答。 学生 分析、回答 相关问题。 引入新 课,引 起学生 的兴 趣。提 出问题 让学生 讨论, 培养了 学生的 发散思 维。 培 养学生 观察、 分析、 概括能 力。 实验探究 1.原子、原子 核和核能 一切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又 学生回 忆化学学过 的关于分 子、原子、 培 养学生 联系旧 知,纳

解决问题由原子组成,而原子 由质子、中子、电子 三种粒子组成。质子 带正电荷,电子带负 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 电子大得多,处于原 子中心,构成非常小 的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依靠 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因此原子 核十分牢固,要使它 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 极其困难的。但是, 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 聚合,就可以释放出 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我们说的核能,又称 原子核、质 子、中子的 知识。 入新知 的能 力。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能》教案_9

§18.2 核能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6、通过知识结构整合,学会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难点: 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突破: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自制PPT课件。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 第2节 核能 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 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中职物理(高教版)授课教案:核能 核技术

中职物理(高教版)授课教案 第二节核能核技术 一、重核裂变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元素周期表中的第92号元素铀时,铀核发生了分裂,变成了钡、镧等一些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后来科学家们把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叫做裂变。 科学家们发现,重核裂变反应后的产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核裂变时出现质量亏损,必然要放出能量。我们把这种在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E=mc2 经过计算发现,如果1 kg铀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超过2 000 t优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由于一般情况下,铀核裂变时总要释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这样,裂变反应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如下图所示。 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 原子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 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 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 积。 如果铀的体积超过了它的临界体积,只要有中子 进入铀块,会立即引起铀核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 间内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下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时链式反应的速度是无法控制的,为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比较平缓地释放出来,人们制成了核反应堆。反应堆用浓缩铀作为核燃料,用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作为中子的减速剂,用易于吸收中子的金属镉做成控制棒,控制裂变反应速度,反应堆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中小学名师课 第2节 核能(导学案)

第2节核能课题核能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 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 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教学重点核能的利 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柴 教学难点 核能 产生的两 种方式:裂 变和聚变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原子结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2.核能: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裂变: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 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聚变: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也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视频. 教师解说: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市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2万多.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 学生产生疑问,思考. 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 进行新课一原子、原子核、核能 1.原子、原子核 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生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 课外拓展: 核能是十分巨大的,1kg 铀235的原子核全部发生裂 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 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而聚变时释放的能量比裂变 时释放的能量更大,因此核 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核能》导学案

《22.2核能》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着两面性。 【重点】 核裂变、核聚变及其应用 【难点】 核裂变、核聚变的概念 【自主学习】 一、预习形成 1.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或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除了释放能量外,同时放出,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发生裂变,这种裂变不断地自行下去的现象,叫做。

3.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它发生的裂变是可以的,而核聚变目前仍无法进行控制。 4.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把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吸引力叫;使原子核内部发生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它又叫能。 5.铀核在裂变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放出,放出的 又可以轰击,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现象称为。 6.核电站是利用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它的优点是只需消耗很少的,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能。 7.核聚变是利用核和核在超高的温度和压强下,结合成较重的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二、合作探究 1.与一片口香糖大小差不多的铀燃料就能够产生与600L汽油一样多的能量。假如一辆家庭小轿车的耗油量为0.1L/km(每行驶100 km耗油10L),按平均每天行驶50 km计算,这辆小轿车每年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多少片口香糖大小的铀燃料提供的能量? 2.1g U235(铀235)中的铀核完全裂变时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t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如果0.5g U235完全裂变时释放出的能量全部被0℃的水吸收,可使多少吨水加热到100℃?(标准煤的热值为2.93×10 7J/kg) 三、随堂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