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高州市为例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高州市为例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高州市为例

朱哲;熊军;贾正雷

【摘要】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

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

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21

【总页数】3页(P7248-7250)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整治潜力;高州市

【作者】朱哲;熊军;贾正雷

【作者单位】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广东广州510635;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

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8;F32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是产生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适时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

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2]。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

广东省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为了规范、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应首先做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规划,而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和测算是居民点用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和依据[3]。笔者以高州市为例,提出适合该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2010年高州市户籍人口170.27万,其中农业人口121.28万,非农业人口48.99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0.21亿元,第

二产业80.38亿元,第三产业127.80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7亿元。2010年高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8 713.46 hm2,

农业人口121.28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54.30 m2,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分布状况,除沿公路、河流成带状分布以外,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点成点状零星分布,导致其交通、排污设施配套不齐。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大部分村镇“有新屋无新村”,其布局有待改善。

2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

2.1 测算方法

2.1.1 理论潜力。高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采用人均用地估算法,评价可整理的农村居民点规模。

(1)农村人口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t为村规划农村人口总数(人);Qo为现状农村人口总数(人);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期(年);ΔQ为人口机械变动量(人)。

1996~2010年高州市农村人口历年的自然增长率维持在6% ~10‰范围内,波

动幅度较小,增长较稳定。分析高州市未来农村人口增长的规律,其自然增长率以8‰为中心进行波动,假定高州市未来人口保持现状的增长态势,其自然增长率为8.2‰。根据《高州市统计年鉴(2011年)》统计的各村的现状农村人口以及上述公式,预测2020年高州市各村农村人口。

(2)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o为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hm2);St为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hm2);B为规划人均用地标准(hm2);Δ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hm2)。

2.1.2 现实潜力。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属于理论潜力的范畴,其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由于缺乏对施行整治的限制性因素的考虑,测算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大[10],可实现性不高。选取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基础设施及住房质量状况、人口状况、村民意愿和经济水平等5个指标(表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5],赋予各层次指标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来修正理论潜力,从而得出实际可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6]。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综合修正为综合修正系数;Wi为相应层指标权重;fi为评价因素得分。各指标选取及其权重如表1。自然因素是影响整治潜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通过地形地貌影响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农村居民点整治成本及整治后土地的利用形式。地形条件越好的地区居民点分布相对集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更容易。

表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1土地利用现状情况0.184 5 2基础设施及住房质量状况 0.109 4 3人口状况 0.144 7 4村民意愿 0.298 7 5经济水平0.262 7

(1)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结构,人

均与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闲置土地面积,土地权属状况等。如果人均用地面积高出国家规划标准的上限,则居民点用地总量相对较大,其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也高,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越强。

(2)基础设施及住房质量状况。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基础设施的整理目标是进一步完

善区域内给水、排水、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修建文化中心、公共厕所、垃圾收集转运站等公共配套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某村是否需要整理,主要看它原来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和齐全,原有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越差整理的潜力越大。

(3)人口状况。农村人口状况能够间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居民点整理

有重要影响的人口因素主要包括:①农村实有劳动力人数。如果农村劳动力都外出

务工,说明本村经济实力差,人口迁徙的结果是农村的大量房屋空置。②工业劳动力占农村实有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劳动力越多,说明镇(街道)企业发达,能够发挥集聚农业人口在本地就业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跟进,这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低,反之则很高。

(4)村民意愿。村民思想不同,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也不同,大部分地区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很多农村老人不愿意离开旧居或离开后无力购买新居,因此对整理工作不是特别支持。因此,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在整理前必须开展大量的村民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村民不愿搬迁的原因及对补偿的期望值等。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有利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

(5)经济水平。经济因素制约着农村居民点整治发展,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用于农

村居民点整治的专项资金较充裕,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有效施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

2.2 潜力评价

2.2.1 潜力评价过程。

(1)以村级行政区为测算单元,根据上述评价方法测算出各村规划期内待整理的农村居民点规模。

(2)依据各村待整理的农村居民点规模作为整理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潜力分级。

2.2.2 潜力分级。根据各村预测结果汇总,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整理潜力级别划分标准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模大于10 hm2的,潜力分级为Ⅰ级;1~10 hm2,潜力分级为Ⅱ级;小于1 hm2,潜力分级为Ⅲ级。将高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表链接到ArcGIS属性表中,根据现实潜力ΔS现的分布进行潜力分级,共划分为3个级别,并运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表达,得出高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布图(图1)。

图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布

2.2.3 潜力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来修正理论潜力,从而得出可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结果见表2。

表2 高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 hm2接下表金山街道149.96 11.04 0.42 161.42宝光街道 11.75 30.54 2.56 44.85山美街道 26.00 12.01 0.07 38.08石仔岭街道 165.00 0.00 0.49 165.49潘州街道 0.00 3.97 0.00 3.97潭头镇

0.00 16.73 2.60 19.33大井镇 28.72 42.66 1.35 72.73东岸镇 0.00 8.06

1.72 9.78深镇镇 0.00 1

2.17 2.61 14.78曹江镇 0.00 22.74 0.29 2

3.03长坡镇 0.00 9.92 2.41 12.33平山镇 0.00 0.00 2.65 2.65古丁镇 0.00 1.72 0.00 1.72马贵镇 0.00 12.06 1.70 13.76大坡镇 12.02 116.95 0.00 128.97谢鸡镇 0.00 7.32 1.02 8.34新垌镇 23.78 50.76 2.18 76.72云潭镇 0.00

13.63 1.68 15.31泗水镇 18.42 12.86 1.03 32.31根子镇 0.00 13.83 0.88

14.71分界镇 24.22 13.39 0.00 37.61石鼓镇 55.53 55.21 2.80 113.54镇江镇13.41 21.22 0.00 34.63

续表2沙田镇0.00 1.73 2.46 4.19石板镇 0.00 13.66 0.89 14.55荷花镇

0.00 14.76 1.19 15.95南塘镇 54.54 26.63 0.42 81.59荷塘镇 0.00 5.37 3.15 8.52

由表2可知,高州市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 170.86 hm2,主要分布于金山街道、石仔岭街道、大坡镇和石鼓镇等镇(街道)。其中,Ⅰ级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583.35 hm2,Ⅱ级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550.94 hm2,Ⅲ级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6.57 hm2。

3 结语

高州市各个镇级行政区农业人口自2005年以来一直呈减少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可以预测,在未来的近10年内,农业人口将会继续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将逐渐减小,其整治潜力将进一步增加。

在对土地整治潜力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首先,该研究并未按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现状、经济条件、发展预期等条件进行区分,只是从总量上进行计算,且计算结果是理论值[7],选取的用于修正的因素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现实值与实际值有一定差距。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完善和修正,从而更好地为土地整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保华,张二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研究[J].土壤,2002(3):160-163.

[2]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J].土壤,2004,36(4):365-370.

[3]李衡,刘晓光,苏安玉.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与潜力测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47-48.

[4]孙钰霞.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5]高建华,李会勤.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以河南汝州市温庄村

为例[J].农村经济,2003(10):26-27.

[6]马越.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147-149.

[7]陈荣清,张凤荣,孟媛.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实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216-221.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 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 1. 地形参数法 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 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 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 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4. 采用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需要采用实践经验来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这样整治效果会更好,计划实施会更加顺利。 总之,农村土地整治的潜力测算是制定科学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关键点,它是在保护土地的同时,关注社区民众需求,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的制定土地整治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高州市为例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高州市为例 朱哲;熊军;贾正雷 【摘要】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 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 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21 【总页数】3页(P7248-7250)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整治潜力;高州市 【作者】朱哲;熊军;贾正雷 【作者单位】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广东广州510635;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 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8;F32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是产生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适时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

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2]。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 广东省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为了规范、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应首先做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规划,而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和测算是居民点用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和依据[3]。笔者以高州市为例,提出适合该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2010年高州市户籍人口170.27万,其中农业人口121.28万,非农业人口48.99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0.21亿元,第 二产业80.38亿元,第三产业127.80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7亿元。2010年高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8 713.46 hm2, 农业人口121.28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54.30 m2,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分布状况,除沿公路、河流成带状分布以外,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点成点状零星分布,导致其交通、排污设施配套不齐。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大部分村镇“有新屋无新村”,其布局有待改善。 2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 2.1 测算方法 2.1.1 理论潜力。高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采用人均用地估算法,评价可整理的农村居民点规模。 (1)农村人口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t为村规划农村人口总数(人);Qo为现状农村人口总数(人);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期(年);ΔQ为人口机械变动量(人)。 1996~2010年高州市农村人口历年的自然增长率维持在6% ~10‰范围内,波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 一、引言 随着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土地利用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使得土地整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研究背景 1. 农村土地整理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碎片化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土地利用类型不合理,导致了土地用途冲突和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三是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无序化和农村用地的混乱状态。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评价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BP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将人工神经元进行人工仿真,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技术手段。该技术通过类比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具备学习和推理能力的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预测。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 通过调研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象数据等相关参数。 2. 数据预处理

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 4. 模型训练 将已收集到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不断调整网络 参数,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 5. 模型评价 通过训练完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并 通过交叉验证、误差分析等方法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四、研究结果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得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整理潜力,而部分地区整理潜力相对较低。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地形地貌等因素。 六、研究展望 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采集的不全面、模型训练的可靠性等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方法、优化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评价方法,提高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为农村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工作方案

《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工作方案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20XX年2月23日

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将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做好补充调查工作,结合土地资源承载潜力研究分区、农用地分等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农业资源分区系统及全国生态分区等已有成果,科学划分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区。 全面评价全省和各地区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用地整理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节约土地的规模,明确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为编制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一、专题研究内容 1、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农用地利用率(如待整理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等),农用地产出率,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状况的调查分析评价。 2、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适宜开发面积以及开发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新增耕地系

数,坡度系数和项目区通达度等调查分析评价。 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农村人均用地面积,居民点搬迁率,退宅还耕率以及废弃建筑物用地或废弃工矿用地等调查分析评价。 4、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适宜复垦土地面积以及复垦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新增耕地系数和投资经济效果调查分析评价。 5、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主要分析评价以不同行政级别区域划分的不同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综合整治的规模与程度确定重点整治区域。 二、专题研究技术路线 1、基础数据 专题研究将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基础数据图斑单元。 2、构建评价因子体系 调查与分析,筛选影响土地整治潜力的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对其量化分级,形成评价因子体系。 3、评价因子数字化图斑化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地理数据基础对各类指标因子数字化图斑化,形成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图层。 4、图层叠加形成基本评价单元

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研究

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整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县域土地整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评价研究。 一、县域土地整治概述 县域土地整治是指协调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益的一系列综合性工程。包括土地开发、改造、整理、保护、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县域土地整治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有力举措。 为了评价县域土地整治的潜力,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以下是本文对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土地资源指标:包括土地质量、土地面积、土地性质等。 2.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县域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 3.城市与农村建设指标:包括城市建设规划、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等。 4.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气候、水资源等。 5.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包括土地收益率、土地产出价值等。 在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评价方法: 1.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专家评估等多种形式收集数据。 3.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 4.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县域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建议和优化方案。 四、结论与展望 县域土地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评价方法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虽然本文仅仅探讨了县域土地整治潜力的评价方法,但仍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探讨如何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的评价县域土地整治价值和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更多的绿色土地,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对秀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土地复垦原则,建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点进行复垦,得出土地利用潜力等级。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收稿日期: 其分析成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目标的确定、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的定点定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本文从秀山县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以及进行,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1、秀山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据秀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秀山县的土地总面积为245337.48公顷,2010年末全县农用地总面积224682.2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23%;建设用地1180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1%,;未利用地971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2、秀山县土地复垦资源调查 土地复垦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自然灾害等破坏造成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废弃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利用和经营,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用地面积[2]。 根据土地复垦内涵,结合秀山县复垦资源现状,经研究确定:秀山县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用地;土地复垦潜力来源于地灾搬迁避让、高山移民、生态移民、村庄整治等原因引发的农村居民点复垦,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废弃交通用地复垦三部分。 (1) 2010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913.97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855.26 hm2,占65.93%。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平均每户占地555.64 m2,人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为145.66 m2,大于《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的120 m2;第二,零星散落分布户数多,约有93.87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2%;第三,地灾隐患处户数多,共有5293间房屋处于地灾地段,面积达101.20 hm2;第四,高海拔、交通不便区信息闭塞区域居民多;第五,农村闲置房屋多,孝溪乡上囤村抽样调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一、引言 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具体目的包括: 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 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 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展开研究,通过对概念、现状、影响、潜力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探讨,深入分析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影响和作用。在潜力分 析部分,提出了一些潜力分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推动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结论部分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建设用地 整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发展、潜力分析、案例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政策、农村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城 市化、农村改革、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城乡统筹。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减与乡村建设用地 整理挂钩在一起,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 程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重要 课题。在城市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建设用地,

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农村用地 规划不够科学,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导致土地浪费 严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对于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分析,探讨对农村建设 用地整理的影响,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 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促进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概念和实施情况,探讨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 理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 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实际影响,包括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 效率的提升和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潜力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 相关建议和政策措施,为更好地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和指导。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旨在为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可持续 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摘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实现耕地保护、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农用地;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主要是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此次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某省的省会城市中部,其由于特殊的地域特征也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山两坝”的隔档式地貌特征,“三山”从东向西依次为黄草山、西山、铜锣山三山,三背斜之间的长垫、湖洪两向斜形成两坝。2010年全区户籍总人口90.21万人,常住人口77.00万人,根据2010年长寿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4.21万hm2。 2.2、数据来源与说明 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长寿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长寿区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长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

广西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doc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

广西土地整治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1 总则 1.1.1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项目建设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本要点进行编制。 1.1.2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在调查、勘测、土地清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1.1.3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b)选定项目区。 c)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d)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e)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等基本指标。 f)确定项目建设标准。 g)基本查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 h)选定项目规划方案,确定具体建设内容。 i)基本确定权属调整方案。 j)确定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基本选定主要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基本确定施工进度。 k)基本确定项目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方案。 l)提出主要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 m)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耕地质量分析。 n)提出综合结论。 2 综合说明 2.1 项目概述 说明项目性质、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概述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土地权属状况、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2.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 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期,概述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2.3 综合结论 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3 项目背景 3.1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 的研究 2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临沂 276300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全域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对土地进行科学地分类、分区、分级,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提高土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土地管理模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是指在全域范围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提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的程度。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在全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需求和潜力,合理划分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区,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空间格局。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意义,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的具体策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与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意义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通过对全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类整理和功能划分,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地资源的重复开发、浪费和破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土地进行适度开发、改良和保护,可以增强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利用。例如,通过对农业用地进行整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动力;通过对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可以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通过对生态用地进行整治,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强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1]。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介绍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概况。在项目概况部分,详细阐述了项目的提出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同时,说明了项目的类型、范围、规模和新增耕地面积,以及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在项目实施部分,阐述了项目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在项目区概况部分,简述了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同时,详细说明了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植被、工程地质、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并分析了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说明了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以及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在土地利用现状部分,明确了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包括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同时,说明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在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部分,详细说明了交通状况、灌溉排水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其中,交通状况包括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和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灌溉排水设施状况包括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以及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以及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电力设施状况包括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以及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包括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包括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布和建设状况。 本文旨在分析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户数、用地面积和建筑质量,以及基础设施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浅析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浅析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形 势与对策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也是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根本遵循。相对于城镇化地区,农村地区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主要空间载体。高质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地土地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日趋紧张。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新时期乡村发展对土地综合整治提出的新要求。 1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土地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建设文明乡村过程中的基础载体。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居民的居住点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且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垃圾与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眼于全域,其设计规划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田间道路、土地平整与农田水利,更强调对整体进行布局与优化,有效解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注重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确保人居环境改善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在保留乡村文化的基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 第1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 地处长三角区域的地理中心,属于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5个县。现有户籍人口339万,新居民180万。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市域内交通、水利、能源等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多,用地量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全市没有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潜力也极小,补充耕地主要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此,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开展农用地整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推进,从2021年开始,土地整理的重点转向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1997年以来,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成标准农田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万亩,从而实现了连续13年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 市是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这几年来,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政策基础。 年份出台政策 1999《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 2000《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 2021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 2021《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21《市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 2021启动实施了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改革的“十改联动” 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列全省第一,增幅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中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两者之和占%,并且有相当离土人员已在城镇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王旭熙;苏春江;彭立;徐定德;陈田田 【摘要】[目的]科学评估和测算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为实行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了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定量评价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将获取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结果]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并结合Acr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整治对策.[结论]在未来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整治潜力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策略.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卷),期】2018(039)010 【总页数】8页(P130-137)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村庄整治;现实转化潜力系数;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四川省 【作者】王旭熙;苏春江;彭立;徐定德;陈田田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西华师范大学嘉陵江流域研究所, 四川南充 63700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 61113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 0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1-3]。由于大量农村人涌入城镇,致使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人口过疏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日渐严重。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先后出台有利于促进空心村整治的政策。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开展了大量关于农村空心化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4-5]、演化规律[6]、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估[7-8]、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9-10] 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但主要是测算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微观潜力,尚未开展着眼于农村空心化类型差异的空心村整治宏观潜力测算。受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形成机制、经济基础、空间结构、演化格局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异。相应地,其整治意愿、整地潜力以及整地方式也有差异。因此,亟需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构建出既能反映区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又能与空心村整治区域实际相符的潜力测算方法,从而科学指导空心村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农宅向外围无序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强调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技术指南【模板】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技术指南 (试行)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调查范围 (1) 1.2工作内容 (1) 1.3工作要求 (1) 2.准备工作 (2) 2.1资料收集 (2) 2.2编写调查实施方案 (3) 2.3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3) 3.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3) 3.1调查对象 (3) 3.2调查原则 (4) 3.3调查评价方法 (4) 3.4调查评价单元 (5) 3.5调查评价指标的确定 (5) 3.6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7) 4.成果提交 (11) 4.1 县级成果 (11) 4.2 市级成果 (11) 5.成果检查 (12) 5.1内业核查 (12) 5.2外业核查 (12) 5.3数据库质量检查 (13) 6.成果初验和验收 (14) 6.1成果初验 (14) 6.2成果验收 (14) 7附件 (14) 8附则 (14)

1.总则 为规范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保证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依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1.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各县(市、区)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管委会等可参照执行。 1.2工作内容 本项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全省范围内当前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垦造为农用地、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活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查清可整治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情况,分析评价其整治潜力,为土地整治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1.3工作要求 1.3.1 以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调查工作,精度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致。 1.3.2以县为单位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在县级数据库和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