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真实性:

A真实具体详细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B艺术加工符合人物性格及事物发展

的逻辑;

C使用传主的原话、诗文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

D作者与传主之间的关系,客观公允;E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传记的文学性:

手法:

A合理的想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也可张扬作者的情感,但又不违背真实性。

刻画人物:

B细节描写(动作、心理、外貌、语言)以小见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面表现传主的心理性格品质。

C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内心、通过与之相关的人的回忆或者评论)

D正侧面结合。

语言\人称:

E锤炼典型性的语言,讲究艺术手法。选材:

F选材典型(所写传主事迹最能表现传主的心理性格精神)

表达方式:

G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记叙顺序:

H记叙顺序多变(顺叙、倒叙、插叙)谋篇布局:

I所写事件详略得当

传记特点:

J评传的特点:评和叙结合

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孟丹青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传记;真实性;相对性;历史叙述;历史话语;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2-03 传记是一门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文体,它必须记录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人真实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性格,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就像胡适所说的:“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传记所传的人最要能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1]传记作者为了真实地还原传主形象以及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总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使传主形象与其在历史中的存在尽可能一致。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 一、传记是一种对历史的叙述 首先,任何历史著作都是历史叙述的产物,传记也不例外。历史叙述的主观性或者说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导致历史著作中客观真实的相对性。历史分为历史本体和历史认识,前者是事件的历史,后者是叙述的历史。历史本体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改变,无法再现和重演;而历史认识则是主观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历史构图与历史想象不同,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阐释和认识。历史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本来面貌却永远达不到历史本体的过程。“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因为这个缘故,客体就具有永远被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2]。 其次,历史话语具有修辞性。人生活在语言构成的世界之中,语言具有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性:一方面语言具有命名的力量,是思想展开的发轫点;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它又构成人类思想的牢笼,语言规范了人类意识的基本框架和范围。人们常常将语言视为实在本身,而忘记语言符号是通过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与客体之间只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转嫁关系。解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语词的所指与能指是任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分裂的,语词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受到普遍质疑。他们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欺骗性,由于语言的修辞性,真理也不过是骗人的假象和谎言。作为符号的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人类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反映客观事物,事物精微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历史真相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法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完全统一。所谓客观如实地描绘对象,再现历史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语言无法穷尽客观世界,历史是话语实践的产物,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历史话语和小说与神话的话语一样,并不享有真实性的特权。由于语言的相对性,历史真实与历史再现之间必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历史学家不可能穷极一切事实,他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整理,而任何选择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进行的,于是历史真实性就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传记知识点总结

传记知识点总结 导读:(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

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传记知识点总结】 1.传记诗歌 2.同学传记作文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考点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

传记文学的特点

传记文学的特点 一、传记文学概要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章。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正史所不能道,作家的感情和倾向也更鲜明强烈,有许多优秀篇章。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传、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的文体演变。因为需要新的探索,也因为新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得比较沉寂。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张居正大传》,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象鲁迅的自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后》、《创造十年》?《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陆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人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 《传记文学》自一九六二年六月创刊,至今届满三十八年,是民国以来最丰富的史学宝库,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民国史长城」美誉。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北大毕业,得其业师毕生提倡传记文学胡适博士传承,独负编辑重任。 《传记文学》独自经营,且一向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超党派、超政治,摒弃旧有「完人思想」与「偶像崇拜」的框框,为现代史与传记文学开拓一个宽阔的领域。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比较海峡两岸传记文学发展有「一人敌一国」(梁启超评李鸿章语)之评语,而耕耘逾三分之一世纪的刘绍唐先生也被誉为「野史馆馆长」。

乐黛云、陈跃红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

第1章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答:(1)对全球化的理解 ①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②作为一个历史的或历时的过程,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①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不一而足。 ②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3)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比较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 ①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 a.比较文学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它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文学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b.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再次使民族“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②全球化给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相比,比较文学的研究框架内纳入了异质的文化因子,可以置换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释本土文学传统。 b.比较文学跨文化、跨学科的特质使它更适于在流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沟通不同的文化体系,使西方与东方文化可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c.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视文化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借之使弱势文化、边缘文化被更多的他种文化了解,使“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2.请思考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对多元文化主义非常关注,对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发挥其作用。 (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既是跨越国界和文化传统疆界,同时也是跨越学科界限的。 (2)当代的比较文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3)未来的世界或许既不是文化霸权主义者自以为的一体化世界,也非文化孤立主义力图实现的诸文化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 (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会演变成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文化,而是充满差异和复杂性的多元“世界体系”。全球化给这个多元化世界所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场景,一个使各种文化互相看视的平台。 3.请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以及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所谓真实,一是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来记述;二是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三是善于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文本解题的基本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项链,从而有明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 ?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第一遍速读文本,理清脉络,整体把握。具体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看清作品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第二步,整体领会文本内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弄清文段写了传主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意叙述以外的其他议论性、阐发性的内容。强调两点: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二是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①关注时间和地点,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②关注传主的成就与影响。③关注关于传主的重要事件,事中见人。④关注传主的直接描写的内容,描写见性格⑤关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侧面见人物。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起来。对文本内容做深入思考,对传记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等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对试题具体问题思考分析时,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问什么,答什么。在表达

论述类文本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可以说这是传记文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是,在对真实的具体理解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也就是说,传记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历史史实作为叙述和描写的依据,既不能杜撰任何人名、地名,也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关系、传主的人生经历,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传记文学。任何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无中生有的虛构,都可能使传记文学失去真实而改变其写作的性质。对于这一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人们是有争论的。 从史学意义上讲,传记文学的叙述要求符合历史真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传记文学与一般的史学不同,它在把握宏观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它所叙述的重点不在于传主人生的一般成就,而在于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特点的细节的挖掘和描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那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总是非常模糊或者鲜为人知,虽然有关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微观的历史史实的阙如与模糊,这就应该由想象来填充和弥补。 “想象”既可以从现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翅膀飞翔,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翱翔。就传记文学来说,由于其史学的基本属性,作家既不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传主参与的事件过程具体化、详细化,其艺术想象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作家根据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晴天,他可以结合传主当时的心情和季节,可以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或者“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而姿态各异的云”。 在传记文学中,作家不仅要在具体事件中细致地描写传主的动作、表情、谈话、场景氛围,而且还要充分揭示传主此时此刻的情感波动、内心感受、沉思默想乃至潜意识、回忆、联想、憧憬、错觉、幻觉、梦境等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传记文学作家虽然可以搜集到一些史实材料,但是他所能得到的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少而又少,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就是空白,永远不可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时,这些空白就应由想象来填朴。 传记文学的想象之所以没有走向那种天马行空的相当自由的境界——虚构,是因为其想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应该与那个特定情境中传主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传记文学可以展开想象对所描写和叙述的对象作补充性的想象和推测。所以,传记文学的想象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借用闻一多的一句话,传记文学作家的想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摘编自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外国文学史》参考书目及考研网站

《外国文学》课程参考书目 杨周翰:《欧洲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天津:南开教育出版社,2005。 成良臣:《外国文学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王向远:《东方文学通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刘象愚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龚翰熊:《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共六分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杨烈:《世界文学史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当代外国文学》等杂志 《外国文学》学生阅读书目 古代文学: 《希腊神话与传说》 荷马:《伊利亚特》、《奥德修纪》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中世纪: 但丁:《神曲》

文艺复兴: 卜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集》 理性主义: 莫里哀:《莫里哀喜剧集》 弥尔顿:《失乐园》 启蒙运动: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阴谋与爱情》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 浪漫主义: 卢梭:《新爱洛伊丝》、《忏悔录》 菲尔丁:《汤姆·琼斯》 拜伦:《拜伦抒情诗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诗集》、《叶甫盖尼·奥涅金》 雪莱:《雪莱抒情诗选》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集》 现实主义: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红与黑》 梅里美:《卡门》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老古玩店》、《董贝父子》萨克雷:《名利场》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比较文学学习、研究参考书目

比较文学学习、研究参考书目 一、比较文学原理、专题研究论著 比较文学史(法)洛里哀著商务印书馆1931 比较文学论(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乌·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比较文学导论(美)弗·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什么是比较文学(法)布吕奈尔等著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比较文学引论(罗)亚历山大·迪马著谢天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比较文学原理(日)大眆幸男著陈秋峰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比较文学导论卢康华孙景尧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简明比较文学孙景尧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比较文学概论陈忄享刘象愚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乐黛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比较文学探索孟昭毅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比较文学史曹顺庆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比较文学方法论刘介民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比较文学陈忄享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曹顺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比较诗学(美)厄尔·迈纳著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比较神话学蔡茂松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比较故事学刘守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译介学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乐黛云王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比较文学研究类型赵毅衡周发祥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乐黛云勒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乐黛云张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美)史景迁著廖世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记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这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读者的基本共识。真实性被认为是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这首先是由传记的历史属性决定的。在《文学术语词典》中,卡登给传记下的定义是:一个人生平的记录,历史的一个分支。显然,卡登不但给传记定义,而且还给传记定性,即传记是历史的。可是,如果传记仅仅是历史的,那么传记与历史又有什么差别呢? 传记不同于历史,一方面在于传记再现的对象不是纯粹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历史事件自然离不开它的扮演者——人,但历史中的人是一根红线,他的作用常常是用来串起事件之珠,而大写的人是隐而不见的。传记中的人却截然不同,他是奔腾的洪流,时而劈山开道,时而平静如镜。一件件事发生了,读者关注的却始终是这股洪流,直至它融入大海,传记便戛然而止。确切说,传记不是全景式的《清明上河图》,而是一幅《蒙娜丽莎》式的肖像画。前者无疑更贴近历史。 另一方面,从写作目的来说,历史学家的职责在于?通古今之变?,而传记作家则专注于传主的个性。换言之,在历史著作中,我们读到的多半是时间的回旋递进、事件的来龙去脉、朝代的更迭兴衰,逐渐地领悟到历史车轮何以滚滚向前的内在逻辑。相反,传记不是这种鸟瞰式俯视以抓起经脉,而是特写式聚焦,焦点始终对着孕育意蕴的细节——传记事实。翻覆如云的情感、变幻莫测的心理、大难临头的危机都被一一剪辑制作,然后展示给读者的是一部个性历程的电影。 传记和历史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却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必须建基在事实之上,恪守事实的真实是它们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但实际上,要完全追求事实的真实并不容易,在收集传主生平资料的过程中,在传记事实链上少了一个环节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传记作家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传记的虚构性问题。传记的虚构本质上是一种?死象之骨?式还原,即传记事实也许只是个死象骨架,已无血肉,传记作者要复原大象,就需在把握传主性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补足那个缺损的环节,使传记事实的链条接上,让叙述得以继续完成。从事实的真实出发,传记作家没有权利增减象骨,更没有权利替换象骨。他不能?因文生事?,但叙述的真实却要求他?以文运事?。这种虚构现象即是钱钟书所说?入情合理?的想象造成的,与传记的真实性原则并无大矛盾。 (节选自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是真实性,真实性即历史属性,从本质上说传记是历史的。 B.《清明上河图》体现的是历史的特点,重在表现事件;而《蒙娜丽莎》体现的是传记的特点,重在凸显主要人物。 C.同样叙述事实,传记借此来表现人物心理,而历史借此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D.传记作家很难收集到完全真实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想象来补足事实,从而重塑传主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二、传记阅读的整体把握 ?1.理清结构,明确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三、分析表现手法: ?作用:人物性格,创作意图,主旨;形象 ?丰满,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有利于读者准确地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A、环境__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B 、他人。 ?2、其他表现方法 ?(1).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2).侧面描写或正侧结合。 ?(3)、抑扬手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4)、通过传主的活动、经历、事件。

?(5)、首尾照应. ?(6)、叙议结合等. ?3、修辞 ?引用 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纵向叙述(人生经历) ?横向叙述(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 ?末尾:一般总述专主的功绩成败,也可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议论和抒情. ?5、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详写:读者陌生、突出人物性格、符合主题(作者创作意图)。 ?略写:读者熟知、不符合主题(作者创作意图) 四、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五、解题步骤: 泛读—— 了解文章大意、结构 圈出关键词、句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要点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学分: 2 总学时:40 实验(上机)学时:无 开课专业:小学教育 任课教师:李学斌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的开设,意在通过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概况基础上,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深切领会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由此逐渐养成鉴赏、创作、评论儿童文学的能力。 鉴于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倡示,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儿童文学文体性质与读者阅读接受特点基础上,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关联,养成学生未来在基础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运用儿童文学的良好意识,使之成为必备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3、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论学习基础上,倡导学生展开儿童文学创作、评论,通过激发初教专业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不断增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技能,以期培养出一批批能说会写、基础扎实、业务精进的面向基础教育的复合型教育教学人才。 二、预修课程

无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是关于儿童文学基本文体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它旨在掌 握引导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层面解决“何谓儿童文学”“儿 童文学有哪些内容构成,哪些美学特征”等疑问; 第二版块是关涉儿童文学阅读、鉴赏和写作的内容版块。主要教学意 图为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写作; 第三版块是中外儿童文学史的基本梳理,在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尽 可能使许多儿童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三个版块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勾连、融合在一起的,通过这种融合,也使学生培育起系统的儿 童文学学科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要求 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儿童文学课程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讲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为参照系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期间要求学生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于100部(篇)。同时,将儿童文学各种体裁的教学与写作课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规定并指导学生进行部分儿童文学体裁(如儿歌、

比较文学考研参考书

比较文学参考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 3.[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4.[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5.[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6.[英]威廉斯:《关键词》,刘建基译,三联书店 7.[德]奥尔巴赫:《摹仿论》,吴麟绶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8.[苏]巴赫金:《陀斯妥也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9.[俄]施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选》,方姗等译,三联书店 10.[加]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11.[英]戴维?洛奇主编:《20世纪文学评论》(上下卷),葛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2.[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 13. [加]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李扬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4.[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译林出版社15.[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 16.[美]马泰?马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商务印书馆17.钱钟书:《七缀集》,三联书店

18.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三联书店 19.[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乐黛云编:《比较文学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我推荐你读一些吧。我其实蛮迷恋比文教材的。把玩不已。陈跃红的《比较诗学导论》。乐黛云的《比较文学原理新编》。这两本是我最喜欢的。两位都是北大的。我发你一个书单?南大开的比文书单。我自己觉得这些书或许该爬一遍,基本北大复旦南大都蛮倾向这些的。 如果复旦是考文学史综合的话。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也许应该在大三下大四上刷两遍以上。蛮速成也蛮经典的。古代文学的话,推荐章培恒的文学史配合游国恩的文学史。也许我说多了~ 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 百花文艺 简明中国文学史骆玉明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 《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李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册严家炎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 / 东方出版中心 / 1997-1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 “灰阑”中的叙述黄子平 陈思和自选集 鲁迅六讲郜元宝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落地的麦子不死 : 张爱玲与“张派”传人王德威 语言学纲要申小龙编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君、李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