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a5197521.html,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作者:滕建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2期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一些新的问题就会不断出现。而这

些问题就会导致一些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就相对落后,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就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创建数据中心,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并制定标准的规章制度,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完善政府职能,还要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公共安全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变成了信息化时代,凡事都已数据为主,讲究以数据讲话,像这种大数据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走进的我们的生活,目前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经适应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决策、管理,但是如今依旧存在许多的显示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改善、完善,不断的想更好的方向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一、大数据时代特征

大数据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征:

(1)数据量大

(2)类型多

(3)价值密度低

(4)速度快、时效高

二、智慧城市概念及特征分析

智慧城市说的就是结合新时代的高科技技术,使得城市更加现代化管理,对城市的公共应急管理进行智能化、信息化,从而保证城市更加安全有序的运行着[1]。在新时代下,智慧城

市有一些很明显的特点: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敢于创新,结合高新科技技术对城市的应急管理加以改进,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城市进行框架管理,创建数据库,实现人与城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为推进本市物联网应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及物联网应用现状 (一)本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技术融合度高、产业链条长、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具体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感、传、知、用”)。 目前,本市物联网发展技术资源优势明显,源头创新基础较好,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在智能交通、公共安防、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但从总体看,本市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自主创新产品少、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产业规模尚待提高。 (二)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从2005年4月市应急委成立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首都平安”为目标,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技术系统在支撑应急管理各项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搭建起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龙头,16个区县、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平台为支撑,应急移动指挥平台为辅助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方案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设计依据. (4) 1.4设计原则. (6) 1.5需求分析. (7)

第一章方案概述 1.1 建设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 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 年)、《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 ﹝2015﹞996 号)等工作要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 2016 年6 月27 日, 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强调:统一思 想认识,群防群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 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实现重点部位、主要道 口、人员密集区域、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全覆 盖。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雪亮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综治中心为 指挥系统、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 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强化治安防控、打击暴恐犯罪、创新社会治理等方 面争创新成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的建成,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需要,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1.2 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中央政法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可行性方案的总体框架下,依托视频监控共享系统,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资源,依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提供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服务,服务公共安全实战需求。到2020 年,视频监控系统科学覆盖中心城区、城乡社区、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和联网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 目前,中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而和谐发展与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同时,城市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在关键的转型时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一定是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各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probl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are inseparable.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of city safety issues directly affec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key,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ity public secur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ty public security, improve the city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city major public safety accidents is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ability is also is practic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city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数字城市下的城市公共安全 摘要:城市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渐重要,应用数字城市技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也越发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数字城市所提供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救援行动以及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优化配置 一、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领域里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充分防御各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灾害、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城市保障体系。它是城市及其公民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公共事务。公共安全的状况和主要事件,是任何城市管理者都应全面掌握和随时了解的内容。 跨年之夜,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条年轻生命陨落。21日,该悲剧的调查报告及人员问责情况公诸于世。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了“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区委书记、区长等官员承担被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问责处分。当人们为36条生命的陨落扼腕痛惜之时,这起悲剧背后的深刻教训更应引起重视。对外滩踩踏事件的严厉的问责,也警示各级政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该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亦指出,这次事件暴露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盲点,特别是对无主办单位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准备应对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然而,只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理想的状况应是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因此,随着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预防和预警、教育和培训机制建设又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之中。至此,形成了预防、预警、应对、恢复等伴随危机发生发展之全过程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许多新成果背后都隐藏着多种不确定因素。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共安全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 20 万人。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而是将相应的公共安全事件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解决。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地区性的,或是有些事件构成了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大层面上来说,我国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鉴于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以保证城市健康有序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应急管理发展之路

因此,本刊邀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原研究员寇有观,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协会理事长、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江军,天津行政学院教授王慧军等专家,就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应急管 寇有观 金江军 王慧军

https://www.sodocs.net/doc/1a5197521.html, Smart Cities 057 主持人: 当前,很多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您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应急管理将会起到哪些 方面的作用? 寇有观: 城市应急管理将会对于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金江军: 我国城市经常要面临地震、洪涝、滑坡等各种灾害以及疫情、火灾、燃气管道爆炸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亟待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据统计,在我国,位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城市占45%,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有800多个城市处于洪水水位以下。城市人口集中、财富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果往往很严重。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应急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智慧应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更宜业。 王慧军: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篇一: 智慧城市应用: 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应用: 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王东亚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多种应急突发情景: 自然灾害(如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有害物泄漏、煤矿坍塌等)、公共卫生(如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自来水污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社会安全(如非法集会、出租车停运、暴力事件、公交车爆炸、重大火灾等)。这些应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就尤为重要。 “十二五”期间,城市应急管理依托物联网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屏监控等传感核心技术手段,以及应急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等网络,将应急体系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和通信能力的网络和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体系中设备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警以及统一指挥调度和应对的需求,提升应急管理领域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 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智能感共享、交流

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为整个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推出的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随时跟踪突发公共紧急事件(如灾害事故、流行病、恶性案件等)动态,掌握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现状,以便于发生预警事件时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通信指挥调度。本系统设计基于城市应急联动的理念,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系统架构 1 图1 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图赛迪时代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独立地完成城市应急管理的各项功能,而且能够与赛迪时代智慧城市系列的各项产品与解决方案互相兼容,共同形成一个可组装可拆卸的、松耦合高内聚的大规模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构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系统功能赛迪时代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的建设: 1. 危险源监测子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危险源、重要目标进行监测和可视化管理,利用QR2A和2R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和分级管理。实现了危险源信息管理、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危险源分级和危险源统计分析。 2. 应急保障子系统实施对专业队伍、储备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 2 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可直观展现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并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用于综合、集中、数字化的管理应急指挥所涉及的各类资源的所在位置、状态与分布情况等信息,并为预案制作、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持。 3. 预测预警子系统实现突发事件的综合预警和衍生、次生灾害后果分析。实现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趋势预测。结合事件进展情况,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0 引言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系统分建、横向协作困难等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撑。因此,在实践层面,需构建基于创新2. 0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智慧”理念的落地实现和“智慧”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理论界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内嵌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在治理对策上重视参与式的管理(Lee,Amy V.,2013)[1]、促进利益协调(An-drulis,Dennis P.,2011)[2]、构建安全共同体(Amin,Ash,2013)[3]等,综合提升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弹性恢复能力。我国理论界重点关注信息、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的支撑作用,代表性成果如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4 - 5]; 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相整合的城市“智慧治理”[6];“智慧安全”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7]; 基于智慧互联“无边界”特征的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8]; 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

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等。因此,仍需探索“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整体优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以来,“智慧”发展成果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9],可以说,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藉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监测、实时追踪、响应处置等治理效能得以提升,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代表性实践成果及治理目标,如表1所示。 1. 1主要特征与成熟经验 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与经验。 1. 1. 1建立体系化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作者:————————————————————————————————日期: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滚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控制和处理阶段,即应对阶段。虽然应急管理也有灾前的准备和灾后的恢复,但应急管理中的准备和预防是为应对服务的,恢复是对灾后造成后果的即时性、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是应对活动的自然延伸。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是建立在防灾、减灾思想基础上的,也就是能够预防的阻止、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 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时期公安机关综合运用打、防、管、控,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协同作战,进而对社会治安大局实现全方位、全时空动态防控的系统工程。*** 单位**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工程,紧密围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展思路,响应时势,主动作为,着力构筑基础建设更加牢固、打击犯罪更加精准、立体防控更加顺畅的全方位、全时空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铺设“三大防控 网” *** 单位** 立足“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以社会面整体防控网、全方位精细防控网、视频技术防控网“三大防控网”为基本面,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模式的整体拓展和创新,着力构筑科学、高效的城市一体化特色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铺设社会面整体防控网,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着力实现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突出问题治安整治到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一是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按照“主动进攻,长期打算,内线侦察,依靠群众,防止危害”的方 针,进一步增强敌情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部署对重点人员排查和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各项维稳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格落实“ 5+3”

措施,重点做好涉疆涉藏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警种联动扎实推进反恐大排查,及时与辖区派出所签订责任状,重点人员统一建档立卡管理,重点加强涉疆、涉藏人员的管控,严防发生暴力恐怖案事件。二是深化突出问题治安整治。牢固树立“打击是主业,破案是硬道理”的理念,秉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结合“冬季攻势”专项行动,将“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和散装成品油管理作为当前整治的重点,开展了八次“震慑”社会治安集中清查行动,加大线索摸排和收缴的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治安大局平稳可控。2018 年来,全县刑事立案数、八类案件数同比下降了16.7 %、31.3 %,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 起,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41 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27%,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打牢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根基。始终坚持“维稳是中心,基础是重点”的理念,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狠抓人口管理基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信息采集攻坚战,明确全警14 大类127 项基础息采集内容,明确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目前采集量达9 万余条, 通过不断完善人口信息,为情报收集、人员管控、案件侦破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狠抓警种基础业务工作,先后派出多个专门工作组分赴先进地区开展安全管理及警种业务专项学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提高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能力。 (二)铺设精细化防控网,以实战为引领,着力推进街面防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

城市道路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分析

城市道路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03T16:31:27.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杨静 [导读]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关乎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道路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标准的城市道路应该有一系列完善的道路设施,为道路的运行提供方便。 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天津市 30017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越修越多。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关乎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道路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标准的城市道路应该有一系列完善的道路设施,为道路的运行提供方便。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应急管理;问题;对策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城市路桥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城市路桥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城市道路设施管理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3种: 1.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指的是政府市政设施管理单位对城市道路进行统一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形成一套建设、管理和养护为一体的管理。此种形式的体制不仅有利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而且大大减少了推诿的现象出现。将城市道路养护费用与维修费用统一使用,可以合理的调配维修队伍和机械设备,然而,不利于调动养护和管理的积极性。 2.集中分级管理。在城市政府中既要设立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又要设立市一级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为了加强对城市主干路和跨区次干路的养护和管理;设立区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次干路和支路的养护和管理。此种形式的体制不仅具有集中管理型的特点,而且从某个层面来说,更有利于调动区级城市道路养护与管理的积极性。然而,因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区级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在养护费用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3.分散管理。将城市道路的养护和管理下放到区,交由政府授权各个行政区设立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区域内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与管理。此种习惯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区级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的积极性,深入挖掘财政潜能,从而弥补经费的短缺。然而,上述这种形式极易导致管理权与资金使用失控。 二、加强养护与管理措施 对于当前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利用以下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解决: 1.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道路养护意识。目前,在道桥设施的养护管理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当前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的加强是相当迫切的,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需要进行分级培训,按照管理养护工作的不同来分配培训的对象,并且培训的工作也需要针对性的来区分培训对象。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必须需要将一些比较小的问题加强重视,不能任由其发展为大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将道桥的设施安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根据当前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在管理中将自身的职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强化,以避免道桥设施在其运行中逐渐的恶化。 2.强化规范管理。对于管理的制度以及措施一定要规范的进行监理,首先,就需要对城市中道路桥梁的相关情况全面摸清,然后再统一对道桥系统的资料进行编制。同时,监理一个长久有效的道桥管理机制,利用维护以及检查制度,将道桥的检测以及巡视制度进行健全。比如说,需要对道桥设施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的常规检测,五到十年进行一次结构性的检查。按照《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确认每一个道桥的巡检周期,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做好养护档案,将道桥技术的状况有效系统的掌握。进行常规的检查并重点做好跟踪,将其排列进行分类,列出最差的和最好的,将一些异常的状况以及缺损尽量早的发现,并且按照设施维修的缓急来对经费进行安排,实现行车的安全。保证在其所管理的范围内,防止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3.加强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数据来进行,相对来说,传统的手工往往对其很难准确以及及时的评价,所以,要实现道路桥梁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就需要全面对道桥管理实行信息化。近些年,新改建的城市道桥非常多,道路技术出现的状况变化很大,在规定的时期内组织人员进行道桥的专项调查,对于道路的技术状况很难完整的以及系统的查清,对于技术档案也很难进行完善。随着当前社会的服务水平不断在提高,并且道桥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对道桥的养护管理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同时使其管理程序变得更加规范以及合理,同时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能相符。 4.建立道路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道桥的安全事故以及突发事故与反恐应急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对于相关的应急队伍进行落实,并且对相应的养护以及应急物资在日常中准备充足。对于城市比较特殊的一些道路加强重点管理。完善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与养护队伍,在日常中一些检测、维修以及养护的机械设备配备足够,对相应道路预警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进行建立有必要时可进行实时的监控。 三、加强道桥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 1.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应急平台建设要统筹规划,切合实际,注重实效,要依托政府系统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要积极推进城市道桥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按照“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原则,实现应急信息接报平台的整合。同时,尽快制定缺项的应急专案,补充前期的应急框架体系。 2.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实现道桥结构安全的动态监测为目标,积极推进道桥设施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加强数据积累工作,为道桥 3.设施的预测、预警、预防提供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完善桥梁结构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4.健全城市道桥应急处置队伍体系。建立充实城市道桥应急处置队伍,开展桥梁应急处置演练演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专家

应急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

应急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 导读:根据IDC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2013年10大预测》,在2013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70%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 根据IDC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2013年10大预测》,在2013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70%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同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全国各城市和区县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智慧城市亟需应对灾害预警的需求 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持续肆虐,全国过半城市受到污染,引发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激增。虽然作为应对的雨雪天气和紧急环保治理措施已开始执行,间歇性雾霾天气仍频繁出现。2013年2月12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国家环保部负责人表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研判,此次核试验尚未对中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如何有效控制国内气象灾害的影响以及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潜在威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必将覆盖应急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建设应急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要把握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快速部署和事后妥善安置的管理思路,并考虑在无灾害时期发挥管理系统的社区建设功能(例如定期发布气象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病虫灾害、地质灾害、科技兴农、物价跟踪、医改政策和各类民生时政信息)。一些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如下图所示: ● 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需要涉及多种通信资源和应急服务资源,需要对各类业务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构建统一的信息接收和处理

数字化城管-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1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1本期建设目标和规模 一、建设目标 以XX市党政办公网现有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联网协同、分级管控、资源共享、统一平台”原则,升级数字化运行平台,拓展信息系统功能,整合监控资源,完善信息转送终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公安城管城市执法提供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监督平台,打造XX街道办城市执法信息化标杆示范点,并逐步铺开信息化建设,形成XX城市执法改革的新亮点。 通过完成XX片区已建的监控摄像头的联网,并将其同街道内其他部门的监控视频源一同接入党政办公网视频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在街道、社区、城管、安全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将有效提升辖区内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治安综合管理水平。 二、建设规模 1.微信平台升级优化; 2.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升级扩容; 3.XX片区城市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升级优化; 4.XX片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数字化城管与公安警综平台对接。 1.2标准规范建设 1.2.1基本思路和原则 1、统筹规划,借鉴经验 为确保其建设的有序性,少走弯路,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标准为基础,制定平台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国内外标准

化成果,借鉴电子政务成功的标准规范工作经验,形成并不断完善与平台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体系。 2、突出应用,抓住关键 重点研究解决系统建设所需的业务和应用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力量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相关项目; 3、急用先上,循序渐进 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标准研究和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已有成果,结合实际业务,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的统一,包括“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直至行业规范; 4、上下兼容,协调发展 标准规范工作必须在充分考虑利用和整合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相关最新的标准化研究成果,以最小的代价保证系统建设的总体协调发展。 5、保护现有投资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 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现有工作人员知识的利用 1.2.2需遵循的标准规范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GB 17859-1999) 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4.《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5.《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6.《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用的普通电缆线路》(ISO/IEC11801-2002) 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8.《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2006) 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智慧城市应急业务框架

城市应急业务与技术实现分析 2016年12月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有侧重、互为支撑

?业务分析-政府应急管理需求总体模型 需求总括 ?在构建法律法规、业务流程、建设模式等业务体系基础上 ?在物理场所安全、容灾备份、应用安全机制安全保障体系的支撑下 ?建设固定指挥场所、移动指挥场所等基础设施、并通过网络联通相关各方 ?逐步进行基础信息、空间信息、预案等数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数据统一视图 ?实现日常管理、事前处置、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和事后处置等政府应急业务应用。用户核心诉求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有效应对公共突发 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通过“连得通、看得见、叫得应”的应急平台支撑体系, 保障应急工作的开展高效及时;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建设模式,在信息、流程、 决策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

电子会议 远程会商 ?在集中的指挥大厅设置专门的电子会议设施,满足领导和专家在指挥大厅举行高效会议的需求。实现集中的会话控制,并能够实现接入远程会商相关系统。 ?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接入手段,及时对现场状况、事件发展态势和处置方案进行交流和探讨,便于现场外的统一协调及调度指挥等 ?无论是值班室的值班人员在平时值班时出于巡视重要地点的需要,还是指挥大厅里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了解事发现场的需要,这些地点的视频图像能够在指挥场所呈现,对于政府应急工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事件发生前对事件进行监控预警,在事件发生时进行前期临时处置,并在事态扩大时,通过各类通信手段将事件发生态势通知相关主管领导进行决策后转入指挥调度席处理。远程监控 应急值守 ?业务分析-政府应急管理平台主要需求(1) 指挥调度 ?在具备音视频信息接入和综合通信设施的集中场所,根据收集到的事发现场信息、相关资源信息和趋势预判信息,形成指挥方案。根据指挥方案对各个相关机构和救援力量进行协调调度,处置突发事件。

智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智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篇一: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基于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方面,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受到制约、转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华的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是针对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和实践。 “智慧城市”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

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管理者、居住者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整体上看,它至少应该有三层架构:感知层、互联层、应用层。 通过感知层采集城市全方位的信息,通过互联层把各个信息系统链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通过应用层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基础技术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必要基石。 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在城市中大量应用。我们认为在目前及未来的城市应用中,视频应用方案的发展方向是多样化、高清化的,既有针对社会面资源的模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又有针对公安实战业务部分的IP网络高清视频应用方案,还有针对城市重要掌控点位部署的HD-SDI无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智能技术 “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居安思危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 根据党校安排,近期我们学习了***老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程,并就***事件案例开展了讨论和分析,**老师的讲解引用了大量突发事件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社会大环境下,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干部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下面,结合本次案例分析,我就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谈以下四点感受: 一、增强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应急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是要增强群众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围绕重点预防对象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如人员集中区域,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

力。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法规和知识,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前做好准备 一是进一步梳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要符合实际,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二是建立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地方政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村(社区)一级组织,也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县、乡政府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