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 3 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 3 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征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 12 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 2 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 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患儿有典型的特应征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三、哮喘诊断标准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可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

1.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1)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剂200~400 μg)后 15 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②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 4~8 周,FEV1 增加≥12%;(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 2 周)≥13%[7]。

符合第 1~4 条或第 4、5 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四、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

CVA 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诊断依据:

1.咳嗽持续>4 周,常在运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喘息;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 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 2 周)≥13%;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第 1~4 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五、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

(一)肺通气功能检测

肺通气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为可逆性。多数患儿,尤其在哮喘发作期间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常出现 FEV1(正常≥80%预计值)和 FEV1/FVC(正常≥80%)等参数的降低。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反应性;或建议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两次测定峰流量,连续监测 2 周。如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 PEF 日间变异率≥13%均有助于确诊。

(二)过敏状态检测

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吸入变应原的早期致敏(≤3 岁)是预测发生持续性哮喘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 IgE 测定,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但必须强调过敏状态检测阴性不能作为排除哮喘诊断的依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对过敏状态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三)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可通过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等无创检查方法进行评估。

1.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

学龄期儿童通常能配合进行诱导痰检查操作。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程度与气道阻塞程度及其可逆程度、哮喘严重程度以及过敏状态相关。

2.FeNO 检测:

FeNO 水平与过敏状态密切相关,但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人群(如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且哮喘与非哮喘儿童 FeNO 水平有一定程度重叠,因此 FeNO 是后如 FeNO 水平持续升高 4 周以上,可作为学龄期哮喘的预测指标。另外,也有研究显示,具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的患儿,FeNO>50×10-9(>50 ppb)提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期治

疗反应良好。由于目前缺乏低 FeNO 水平的患儿停用 ICS 治疗后长期转归的研究,因此,不推荐单纯以 FeNO 水平高低作为决定哮喘患儿是否使用 ICS 治疗,或 ICS 升/降级治疗的依据。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

哮喘诊断评估时,在没有相关临床指征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怀疑哮喘以外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结构性异常(如血管环、先天性气道狭窄等)、慢性感染(如结核)以及其他有影像学检查指征的疾病时,依据临床线索所提示的疾病选择进行胸部 X 线平片或 CT 检查。

(五)支气管镜检查

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经规范哮喘治疗无效,怀疑其他疾病,或哮喘合并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气道局灶性病变(如气道内膜结核、气道内肿物等)和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先天性气道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应考虑予以支气管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六)哮喘临床评估工具

此类评估工具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进行哮喘控制状况的评估,临床常用的哮喘评估工具有: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适用于 4~11 岁儿童)、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26]和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27]等,根据患儿年龄和就诊条件,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定期评估。

【哮喘分期与分级】

一、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 3 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 3 个月以上。

二、哮喘的分级

哮喘的分级包括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和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一)哮喘控制水平的分级

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包括对目前哮喘症状控制水平的评估和未来危险因素评估。依据哮

喘症状控制水平,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通过评估近 4 周的哮喘症状,确定目前的控制状况(表 1、表 2)。以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可使患儿得到更充分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可达到哮喘临床控制。哮喘预后不良的未来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未来发生急性发作、不可逆肺功能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风险的评估。肺通气功能监测是哮喘未来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启动控制药物治疗前(首次诊断时)、治疗后 3~6 个月(获得个人最佳值)以及后续定期风险评估时均应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未启动 ICS 治疗或ICS使用不当(包括 ICS 剂量不足、吸入方法不正确、用药依从性差)是未来发生哮喘急性发作和不可逆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频繁使用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过度使用 SABA(使用定量压力气雾剂>200 吸/月)是哮喘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 ≥6岁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

评估项目a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日间症状>2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无存在1~2项存在3~4项

应急缓解药使用>2次/周

因哮喘而出现活动受限

注:a用于评估近4周的哮喘症状

表2 <6岁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

评估项目a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持续至少数分钟的日间

症状> 1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或咳嗽

应急缓解药使用> 1次/周无存在1~2项存在3~4项

因哮喘而出现活动受限

(较其他儿童跑步/玩

耍减少,步行/玩耍时容

易疲劳)

注:a用于评估近4周的哮喘症状

(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应依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级别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因此通常在控制药物规范治疗数月后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轻度持续哮喘:第 1 级或第 2 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中度持续哮喘:使用第 3 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重度持续哮喘:需要第 4 级或第 5 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的哮喘。哮喘的严重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治疗时间而变化。

(三)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及时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即刻给予有效的紧急治疗。根据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严重度分型,≥6 岁见表3,<6 岁见表4。

表3 ≥6 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度

气短走路时说话时休息时呼吸不整

体位可平卧喜坐位前弓位不定

讲话方式能成句成短句说单字难以说话

精神意识可有焦虑、烦躁常焦虑、烦躁常焦虑、烦躁嗜睡、意识模糊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常无可有通常有胸腹反常运动哮鸣音散在,呼气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双相减弱乃至消失脉率略增加增加明显增加减慢或不规则

PEF占正常预计值 SABA治疗前:>50~80 SABA治疗前:≤50 无法完成检查

或本人最佳值的SABA治疗后:>80 SABA治疗后:>60~80 SABA治疗后:≤60

百分数(%)

血氧饱和度(吸空气) 0.90~0.94 0.90~0.94 0.90 <0.90

注:a(1)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即可归入该严重等级;(2)幼龄儿童较年长儿童和成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PET:最大呼吸气峰流;SABA短效β

受体激动剂

2

表4 <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症状轻度重度c

精神意识改变无焦虑、烦躁、嗜睡或意识不清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 ≥0.92 <0.92

讲话方式b能成句说单字

脉率(次/min)<100 >200(0~3岁)

>180(4~5岁)紫绀无可能存在

哮鸣音存在减弱,甚至消失

注:a血氧饱和度是指在吸氧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前的测得值;b需要考虑儿童的正常语言发育过程;c判断重度发作时,只要存在一项就可归入该等级

【治疗】

一、治疗目标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2)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能力;(3)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二、防治原则

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30,31,32]。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

控制改善

图1 儿童哮喘管理流程图

(注: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三、长期治疗方案

根据年龄分为≥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分别分为 5级和 4 级,从第 2 级开始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参照哮喘控制水平(≥6 岁参考表 1,<6 岁参考表 2),选择第 2 级、第 3 级或第 4 级治疗方案。在各级治疗中,每 1~3 个月审核 1 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 3 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剂量。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或强化升级(越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但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

触发因素等情况。还应该考虑是否诊断有误,是否存在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胃食管反流和肥胖等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共存疾病。在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中,除每日规则地使用控制治疗药物外,根据病情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吸入型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药物,是所有年龄儿童急性哮喘的首选治疗药物]。在中重度哮喘,或吸入型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亦可以选择联合吸入抗胆碱能药物作为缓解药物,以增强疗效。≥6 岁儿童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剂进行治疗时,可作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应用。

(一)≥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 2)

图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注: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ABA: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ICS/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a 抗 IgE 治疗适用于≥6 岁

儿童。)

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两部分,后者包括以β2 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缓解药物和以 ICS 及白三烯调节剂为代表的抗炎药物。缓解药物依据症状按需使用,抗炎药物作为控制治疗需持续使用,并适时调整剂量。 ICS/LABA 联合治疗是该年龄儿童哮喘控制不佳时的优选升级方案。

(二)<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 3)

图 3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注: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ABA: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ICS/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对于<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ICS,对大多数患儿推荐使用低剂量ICS(第 2 级)作为初始控制治疗。如果低剂量 ICS 不能控制症状,优选考虑增加 ICS 剂

量(双倍低剂量 ICS)。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 ICS,或伴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可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或联合制剂尚未在 5 岁及以下儿童中进行充分的研究。对于<6 岁儿童哮喘长期治疗,除了长期使用 ICS 和(或)LTRA,结合依从性和安全性因素,

部分间歇发作或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可按需间歇使用高剂量 ICS/SABA。

四、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为了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提高其生命质量,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1.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 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坚持规范治疗: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规范治疗,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直至停药观察。

4.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单用中高剂量 ICS 者,尝试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3 个月后剂量减少 25%~50%。单用低剂量 ICS 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每日 1 次给药。联合使用ICS和 LABA 者,先减少 ICS 约 50%,直至达到低剂量 ICS 才考虑停用 LABA。如使用二级治疗方案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 6 个月~1 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当比例的<6岁哮喘患儿的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经过 3~6 个月的控制治疗后病情稳定,可以考虑停药观察,是要重视停药后的管理和随访。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复发,应根据症状发作的强度和频度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仅为偶尔出现轻微喘息症状,对症治疗症状后可以继续停药观察;非频发的一般性喘息发作,恢复至停药前的治疗方案;当出现严重和(或)频繁发作,应在停药前方案的基础上升级或越级治疗。 FeNO、气道高反应性(AHR)监测等气道炎症和功能评估,对儿童哮喘药物调整和停药评估,分析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调整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在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旅行等情况下进行。

5.并存疾病治疗:半数以上哮喘儿童同时患有变应性鼻炎[2],有的患儿并存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胃食管反流和肥胖等因素。这些共存疾病和因素可影响哮喘的控制,需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肥胖的哮喘儿童,建议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

五、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

AIT 是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对过敏患儿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儿对此类变应

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AIT 是目前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唯一治疗方法。AIT 适用于症状持续、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的轻、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AIT 的前提是确定致敏变应原,必须使用与患儿临床症状有因果关联的变应原制剂,应通过皮肤试验、特异性 IgE 测定并结合临床病史来确定致敏变应原。目前我国儿童 AIT 所应用致敏变应原的类型主要为尘螨,治疗途径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对符合适应证的哮喘患儿在AIT 过程中,主张同时进行基础控制药物治疗,并做好变应原环境控制。皮下注射治

疗室应常规配备急救设施,患儿在每次注射治疗后留院 30 min 观察是否发生局部或全身速发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各级速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并对后续注射剂量进行调整。AIT 治疗疗程 3~5 年,可改善哮喘症状、减少缓解药物应用需求、降低 ICS 的每日需用剂量、减少急性哮喘发作。

六、急性发作期治疗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需根据患儿年龄、发作严重程度及诊疗条件选择合适的初始治疗方案,并连续评估对治疗的反应,在原治疗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需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及时恰当的治疗,以迅速缓解气道阻塞症状。应正确指导哮喘患儿和(或)家长在出现哮喘发作征象时及时使用吸入性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建议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雾罐(单剂给药,连用 3 剂)或雾化吸入方法给药。如治疗后喘息症状未能有效缓解或症状缓解维持时间短于 4 h,应即刻前往医院就诊。哮喘急性发作经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如支气管阻塞未及时得到缓解,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生命(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医院治疗流程详见附

件 1。

1.氧疗:有低氧血症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4。

2.吸入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如具备雾化给药条件,雾化吸入应为首选。可使用氧驱动(氧气流量 6~8 L/min)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药物及剂量: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体重≤20 kg,每次 2.5 mg;体重>20 kg,每次 5 mg;第 1 小时可每 20 分钟 1 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根据病情每1~4 小时重复吸入治疗。如不具备雾化吸入条件时,可使用压力型定量气雾剂(pMDI)经储雾罐吸药,每次单剂喷药,连用 4~10 喷(<6 岁 3~6 喷),用药间隔与雾化吸入方法相同。快

速起效的 LABA(如福莫特罗)也可在≥6 岁哮喘儿童作为缓解药物使用,但需要和 ICS 联合使用。经吸入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及其他治疗无效的哮喘重度发作患儿,可静脉应用β2 受体激动剂。药物剂量:沙丁胺醇 15 μg/kg 缓慢静脉注射,持续 10 min 以上;病情严重需静脉维持时剂量为 1~2 μg/(kg·min)[≤5 μg/(kg·min)][8]。静脉应用β2 受体激动剂时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低钾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要严格掌握指征及剂量,并作必要的心电图、血气及电解质等监护。

3.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一线药物,早期使用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度,给药后 3~4 h 即可显示明显的疗效。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药物及剂量:(1)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1~2 mg/(kg·d),疗程 3~5 d。 (2)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1~2 mg/(kg·次)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5~10 mg/(kg·次),根据病情可间隔 4~8 h 重复使用。(3)吸入:早期应用大剂量 ICS 可能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 1 mg/次,每 6~8 小时 1 次]。但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联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加支气管舒张效应,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确立,尤其是对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佳的中重度患儿应尽早联合使用。药物剂量:体重≤20 kg,异丙托溴铵每次 250 μg;体重>20kg,异丙托溴铵每次 500 μg,加入β2 受体激动剂溶液作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同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果无雾化条件,也可给予 SAMA 气雾剂吸入治疗。

5.硫酸镁:有助于危重哮喘症状的缓解,安全性良好。药物及剂量:硫酸镁 25~40mg/(kg·d)(≤2 g/d),分 1~2 次,加入 10%葡萄糖溶液 20 ml 缓慢静脉滴注(20 min 以上),酌情使用 1~3。如过量可静注 10%葡萄糖酸钙拮抗。

6.茶碱:如哮喘发作经上述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可酌情考虑使用,但治疗时需密切观察,并监测心电图、血药浓度。药物及剂量:氨茶碱负荷量 4~6 mg/kg(≤250 mg),缓慢静脉滴注 20~30 min,继之根据年龄持续滴注维持剂量 0.7~1 mg/(kg·h),如已用口服氨茶碱者,可直接使用维持剂量持续静脉

滴注。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法,每 6~8 小时缓慢静脉滴注 4~6 mg/kg。

7.经合理联合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征象时,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在应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前禁用镇静剂。

儿童哮喘诊治流程

儿童哮喘诊疗流程 一、5岁以上儿童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对上述症状和体征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的,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实验协助诊断。①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或以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0.3ml)后15~30min内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可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5%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FEV1/FVC>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实验②)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一过性喘息:出生后2~3年发生喘息,但3岁后不再出现喘息。 2.非特应性喘息: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多于3岁前起病,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 *以上两种类型只适合于回顾性鉴别。 3.持续哮喘: ○1有特应症临床表现(湿疹、过敏性鼻炎及结膜炎、食物过敏),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和总IgE升高。 ○2婴儿阶段及幼童阶段有特异性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后出现常见吸入变应原过敏。 ○33岁以前出现吸入变应原过敏,尤其对某些室内常年性变应原过敏并由高水平暴露 ○4父母有哮喘病史。

2016年儿科哮喘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和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一)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①诱因的多样性:常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 ②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③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④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⑤可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精品文档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 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 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 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尨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征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患儿有典型的特应征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时、可靠地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因此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待探讨[17]。 三、哮喘诊断标准

最新小儿哮喘的治疗

小儿哮喘的治疗

小儿哮喘的治疗 全网发布:2012-01-22 06:40 发表者:李明华 (访问人次:1553) 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哮喘病学》——儿童哮喘一章 有关小儿哮喘的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等详见右侧的“儿童哮喘专栏” 原则上将小儿哮喘常用药物分为长期控制药物、快速缓解药物和免疫治疗三大类:长期控制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色甘酸纳、抗过敏药物、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缓释茶碱等;快速缓解药物常用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免疫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和脱敏治疗。 一、皮质类固醇 气道炎症学说、长期抗炎治疗必要性以及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机理及效果已在本书有关章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无疑是最有效药物,关键是如何避免皮质类固醇副作用。对于长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所引起副作用以及危害也已有大量论述。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所有副作用中,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等威胁在儿童要比成人要小,但皮质类固醇对儿童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抑制而造成对生长发育影响要比成人更为明显,即对HPA抑制造成影响在儿童中更为重要。皮质类固醇给药途径一般有吸入、口服和静脉3种。 (一) 吸入皮质类固醇是小儿哮喘长期控制首选药物 吸入皮质类固醇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常需要长期规律吸入才能起到控制和预防气道炎症作用。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先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0-20分钟后再吸入皮质类固醇。对于季节性小儿哮喘发作儿童,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持续、规则吸入皮质类固醇。儿童吸入皮质类固醇安全剂量为每日200~400μg。 1.吸入皮质类固醇种类:该类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局部抗炎作用较强。其剂型可分3类: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要点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该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长期治疗方案 1. 常用治疗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和附加药物3大类: (1)缓解药物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短效抗胆碱药物等。代表药物为吸入型SABA,在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不宜单用。其代表药物沙丁胺醇能快速、强效舒张支气管,有效改善气道阻塞,缓解患儿症状。左旋沙丁胺醇是其发挥药物疗效的主要成分,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用药剂量更少。 (2)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等。ICS是哮喘控制治疗的优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LTRA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改善呼吸道炎症,是儿童哮喘控制治疗的备选一线药物。我国仅有孟鲁司特可应用于儿科临床,LTRA 单药治疗方案适用于轻度儿童哮喘的控制治疗,该药也可与ICS 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儿童哮喘的治疗。 (3)附加药物主要以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等,主要应用于难治和重症哮喘。此类药物作为前述控制药物的附加治疗,不单独使用。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奥马珠单抗已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抗白细胞介素5抗体(美泊利单抗)也已在国外被批准用于6岁及以上严重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儿童。 2. ≥6 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分为5级,通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度的综合评估,考虑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初始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症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 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 1 / 15

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 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周后,FEV1 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符合第 1 ~4 条或第 4、 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能够看见一些疾病会侵害孩子们,这也是让很多家长们很痛心的事情,尤其是小儿患上哮喘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呼吸和生活,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后更是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那么,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下面就是相关的解答。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由于小儿肺脾素虚,肺脏娇嫩,卫外能力差,皮肤腠理不致密,容易感受外邪。风寒、风热之邪由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阻于肺络,使肺的宣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气虚,运化能力差,生湿酿痰,上贮于肺。所以古代医家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二是外因:气候寒温骤变,邪气乘虚而入,邪入肺经引动伏痰,致痰阻气道,气逆痰鸣而为哮喘。一般来讲,哮喘病的内因为伏痰,外因为外感,内因通过外因引发症状。 此外,也可由过敏因素引起,如嗜食海腥异味或者花粉刺激。所以对小儿哮喘病的治疗就要分两个步骤。 哮喘发作时要急则治其标,以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为麻杏石甘汤加味,如葶苈子、苏子、瓜蒌、鱼腥草、大贝、僵蚕、炒地龙、枇杷叶。 一旦哮喘停止,当从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肺气虚明显,患儿常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出汗多、易反复感冒,应以补肺固表为治疗原则;如果是脾气虚,患儿常表现面虚无华、食少纳差、倦怠乏力、便溏或大便量多,应以健脾化痰为治疗原则;如果是易因过敏因素引

起者,应以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为治疗原则。通过从本治疗来调理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也就是所谓的除夙根治疗。 专家提示:上面所讲的就是小儿患上哮喘后的中医治疗方法,我们大家也要有所了解,当然了孩子的身体出现状况做家长的也是比较着急的,因此家长们在面对这种病的时候更是要冷静的去面对和选择较好的办法来积极的进行治疗。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 供医护人员使用的指南袖珍本 2002年修订 依据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的工作报告 BASED ON THE WORKSHOP REPORT: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REVISED(20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译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国立卫生研究院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执行委员会(2002)传播委员会(2002) Tim Clark, M.D., U.K., Chair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Chair William Busse, M.D., U.S.A. Gabriel Anabwani, M.D., Botswana

Jean Bousquet, M.D., Ph.D., France Richard Beasley, M.D., New Zealand Stephen T, Holgate, M.D., DSc., U.K. Hisbello Campos, M.D., Brazil Claude Lenfant, M.D., U.S.A. Y uzhi Chen, M.D., China Paul O’Byme, M.D., Canada Frode Gallefoss, M.D., Norway Ken Ohta, M.D., Japan Michiko Haida, M.D., Japan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Javaid A. Khan, M.D., Pakistan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Ron Neville, M.D., U.K.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Raj Singh,M.D., India Raj Singh, M.D., Ind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Jeyaindaran Sinnadurai, M.D., Malays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Ran Tomlins, M.D., Australia Onno van Schayck, M.D., Netherlands Heather Zar, M.D., South Africa 再版依据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NHLBI/WHO)的工作报告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995年1月第一次发行 NIH 出版号02-3659 2002年的工作报告可在以下网址浏览:https://www.sodocs.net/doc/1a7407467.html, 翻译:沙莉刘传合赵京马煜

解读 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2014-05-26 11:06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向莉字体大小-|+ 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 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已有哮喘的分类体系包括年龄、严重度和持续性、控制、表型,基本反映了对哮喘分类体系的发展需求。南于按照严重性/持续性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区分以下原因:是由于疾病固有的严重程度抑或由于治疗抵抗性及其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 导致严重度的差异,所以正在被动态评估“控制”这一分类体系所取代,成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早在2009 年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指南中,已经指出用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这种分类体系不能体现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可变性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对治疗的反应程度如何,建议哮喘严重度分级水平应以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程发来进行分级。 与我们当前应用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所不同的是,在控制评估上,Ic0N 列举了没有疾病活动的状态所谓“完全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评估的 2 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当前损害(评估条目 5 项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糊的使用、活动受限、5 岁以上儿童肺功能),另一个维度是未来风险(评估条目2 项即哮喘急性加重频次、药物不良反应)。而在对于完全控制的定义上,各维度的各条目均为“零”门槛和正常肺功能,较之于原有的“控制”级明星提升,可谓控制级的最高水平。 对哮喘进行表型分类是一种指导疾病个体化管理的新理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在研究中。根据确切的触发因素提出的表型分类方法(病毒诱发,运动诱发,变应原诱发,未确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表型分类系统,用于指导治疗策略,但这仅仅是表型分类体系的一个代表,更加精确的关于反映确切病理生理机制的内表型体系和表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更适宜于临床实践。 2 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

小儿哮喘诊治指南

小儿哮喘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有关哮喘的定义、病因学、发病机制,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及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儿童与成人基本上相似,但儿童和成人哮喘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哮喘儿童正处于智能、身体,心理及免疫系统等不断生长发育过程,尤其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儿童哮喘有其特殊的方面。 小儿哮喘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世界各地哮喘的发病率在0.1%~32%之间,差异接近300倍,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基因,年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种族,工业化,城市化,室内装修,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等有关。 诱因 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如下: 1,过敏原: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 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现已证明合胞病毒感染可因发生特异性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而发生喘息,其它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局部感染也可能是诱发因素, ②吸入物:通常自呼吸道吸入,国内应用皮肤试验显示,引起哮喘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羽毛等,亦有报告接触蚕发哮喘,特别是螨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儿童期对螨的过敏比成人为多,春秋季是螨生存地最短短适宜季节,因此尘螨性哮喘好发于春秋季,且夜间发病者多见,此外,吸入变应原所致哮喘发作往往与季节,地区和居住环境有关,一旦停止接触,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以婴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小儿哮喘病的防治(很全面) 从上周的节目里知道,每年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作为“世界哮喘日”,全球有三亿哮喘患者,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有很详细的全国流行病学资料,据估测有近两千万的哮喘患者,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儿童大约有1%到6%的发病率,成人大约有1%的发病率。儿童哮喘发病,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儿童哮喘发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诱因,以及呼吸道的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今天特地请到了铜梁县人民医院儿科XX医生座客健康铜梁,请她来和听众朋友们聊聊有关儿童哮喘病的防治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X医生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儿童支气管哮喘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医生:儿童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疾病,它的本质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这几年,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流调发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大概在0.5%—2%之间,当然在儿童当中,他的发病率要比成人要高,有时甚至可以达到5.29%。我们国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也

在逐年上升。所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还是一个比 较棘手的问题。 主持人:儿童支气管哮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医生: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如果不发病没有什么影响,各方面生活、劳动、学习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发作起来,后果就比较严重。由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导致儿童不能正常的上学、睡觉,还有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更为严重的是引起死亡。现在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还是蛮高的,国外有报道,大概是十万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国内的一个流调发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和成人死亡率差不多,大约是在万分之三十六左右。农村要比城市的死亡率还要 高一些。 主持人:X医生,刚才你提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这是为什么? 医生: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中受累人群最多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成人哮喘的80%起病于儿童期,有80%~

小儿哮喘最佳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最佳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 脱敏疗法 防止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RSV感染和小儿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故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目前国内外有效抗病毒药 物较少,常采用: ①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有用干扰素气雾剂防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阻止哮喘发作的报道,但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且疗程 越长,副作用日见增多; ②病毒唑气雾剂,对防治感染性哮喘取得一定疗效,可自鼻中滴入,或气雾吸入,每日2~3次。 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加减:咳嗽甚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喘促甚加代赭石降逆平喘;若表寒不甚、寒饮 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性哮喘证 【症见】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 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 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3、外寒内热证 【症见】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 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草等 加减: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咳嗽重加桑白皮、前胡、紫菀 肃肺止咳;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肺平喘;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症见】气喘,喉间哮鸣,持续较久,喘促胸满,动则喘甚,咳嗽,痰稀、色白、易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滞少华,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 【主方】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肾虚者,用都气 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 使用

儿童哮喘详解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 ( 或) 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 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 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 (1) 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 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 (2) 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 发作性加重; (3) 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4) 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 时发作或加重; (5) 可逆性:平喘药 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 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 至消失(" 沉默肺 ") ,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 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 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 同一患儿的肺功 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 <6 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 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 作间歇期无症状。 (2) 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 歇期也有症状 (如夜间睡眠过程中、 运动、大笑或哭闹时 ) 。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 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儿童哮喘 以反复发作的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一) 写在课前的话 儿童哮喘的诊断时至今日仍有难度。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掌握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检查方及指标、病史询问、鉴别诊断;熟悉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表型及类型;掌握儿童哮喘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吸入治疗,及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一.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对儿科医生仍是挑战,尤其对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和阵发性咳嗽的婴儿应考虑哮喘的可能。临床医生也需要考虑并询问潜在的触发因素,如被动吸烟、宠物、睡眠方式改变(包括惊醒、夜间咳嗽、呼吸暂停或过去一年内急性加重)。应评估患儿的鼻部症状如流涕、搔痒、喷嚏,尤其要注意鼻腔结构、患儿用力呼气时的听诊。 IgE 介导的过敏评估包括测试体内和体外过敏原, 也包括其它测试,如胸部 x 线、呼出气一氧化氮或呼 出气冷凝物,这些测试可以提示是否存在过敏性炎症。 推荐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或呼气流量,评估支气管舒张反应,使用β 2- 受体激动剂后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最后,哮喘的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其它儿童哮喘症状的可能病因,尤其存在并发症时可能加重病情。 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一)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 1 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 FEV1 > 75% 者,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二)病史 对所有儿童应询问:是否有喘息、咳嗽症状;特殊的致敏源,如被动吸烟、宠物、潮湿、湿气、呼吸道感染、冷空气暴露、运动、大笑 / 哭叫后咳嗽;睡眠模式改变,夜间惊醒、夜间咳嗽、呼吸暂停;在过去一年中哮喘恶化;鼻部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 (三)临床检查方法 没有一种检查可确诊年幼儿童哮喘,下列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支气管舒张反应;胸部 X 线,eNO ,呼出气冷凝物,峰流速仪检测等;支气管激发实验;运动激发实验;特应性检查,体外检测抗原特异性 Ig E 抗体实验或皮肤点刺试验。 1.峰流速仪 2.肺功能相关指标 -FEV1 FEV1 是指第 1 秒最高呼气流速。正常人 FEV1 一般在预计值的 80% 以上,哮喘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肺功能相关指标 -PEF PEF 表示峰流速。肺功能指标之一,用于哮喘的诊断和鉴别。受试者从肺总量位开始用力呼气,最初 10 ms 内,所能达到的最高呼气流速。临床上可通过测定吸入 b 2 激动剂前后 PEF 的变化计算 PEF 改善率,如改善率 >15% ,则认为气道舒张试验阳性,支持哮喘的诊断。一般也认为 PEF>80% 预计值为正常。 肺功能的示范图表 (四)鉴别诊断 在最终确定哮喘诊断之前,必须考虑到其它可能引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病因,并予以排除。 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鉴别诊断: 1.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 - 鼻窦炎,肺结核。 2.先天性疾病:气管软化,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引起的胸内气道狭窄,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 3.动力学疾病:异物吸入,胃食管返流。 二.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表型和指南中的哮喘类型

解读2012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2012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 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 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已有哮喘的分类体系包括年龄、严重度和持续性、控制、表型,基本反映了对哮喘分类体系的发展需求。南于按照严重性/持续性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区分以下原因:是由于疾病固有的严重程度抑或由于治疗抵抗性及其他因素(如治疗依从性) 导致严重度的差异,所以正在被动态评估“控制”这一分类体系所取代,成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早在2009 年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指南中,已经指出用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这种分类体系不能体现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可变性的特征,也不能反映对治疗的反应程度如何,建议哮喘严重度分级水平应以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程发来进行分级。 与我们当前应用的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所不同的是,在控制评估上,Ic0N 列举了没有疾病活动的状态所谓“完全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评估的2 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当前损害(评估条目5 项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糊的使用、活动受限、5 岁以上儿童肺功能),另一个维度是未来风险(评估条目2 项即哮喘急性加重频次、药物不良反应)。而在对于完全控制的定义上,各维度的各条目均为“零”门槛和正常肺功能,较之于原有的“控制”级明星提升,可谓控制级的最高水平。 对哮喘进行表型分类是一种指导疾病个体化管理的新理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在研究中。根据确切的触发因素提出的表型分类方法(病毒诱发,运动诱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