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绪论

对小学生来讲,动机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机械记忆的比重较大,智力活动的水平还不高,小学生靠死记硬背勤奋刻苦,即使在智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是学习动机在其中的作用。

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工作者来讲,在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与培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智力好的学生会“快马加鞭”,智力弱的学生也能“笨鸟先飞”,以弥补智力的不足,整个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看法。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的结果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其原因即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保持注意力和主动进行学习。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在人的智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促进人们成功的一种巨大动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级中等教育的发展,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比以往增大。在中等生和差生中有不少人是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差,妨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已有不少优秀教师为转变差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主要是提高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工作。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感和心血唤起了一个又一个差生,甚至所谓“双差生”的求知欲和信心,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虽非直线上升,却也令人刮目相看,甚至使上等生自叹不如。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与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教师行为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不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只是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帮助和指导学生探究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无助感,对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减弱。反之,如果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感到新鲜,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他们就会“乐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就会充满自信,也会带着这份自信去发展其他的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提高。教师与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密切相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思想道德品质、自我认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差异。有的学生,他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定位比较高,由此他的学习动机便上升到精神层面;而有的学生比较现实,他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物质享受和奖励,其学习动机便居于物质层面,定位比较低,一旦得不物质享受和奖励学习动机就下降,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说培养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推动人的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唤起人的行动;第二,使人的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第三,将已经唤起的行动坚持进行下去,并及时调整活动的强度。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有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无动机的学习,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做事心不在焉,其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或背道而驰的。在素质教育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尤其要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生存学习的本领。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1]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小学生复杂的学习动机中是有主次之分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外在的学习动机则在复杂的学习动机中居主导地位。

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制约。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内在的(又称内部的)动机是指“内在的心理因素(如需要、求知欲、兴趣爱好等)转化而来的动机”。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学生指向学习目标。如有的学生喜爱语文,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刻苦钻研。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关系。知识面越广,兴趣自然就广泛;知识深度增加,兴趣、求知欲的强度也会增强。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极为有限,受其影响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处于发展阶段,求知的欲望受到现有知识程度的影响还流于肤浅,学习活动本身还不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随时遇到的学习困难所打消,知难而退;或者被随时出现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兴趣的迁移。正是因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带有不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使内部的学习动机也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此时内部学习动机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小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教师家庭和社会的逐步影响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最有力的、最稳定的动力。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呈上升水平。分析原因是:刚入学的儿童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陌生的校园、老师、同学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心对学习来说也是内在动机,在这种好奇、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不断进步。有了学习内部动机的推动力,低年级儿童学习内部动机水平高于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水平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内容的丰富和日益深化,学习任务的加重,难度的增强,要求的提高,老师的更换等。而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意志品质,适应能力都影响着他们的内部动机。意志品质坚强的学生能以顽强、坚毅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以理智权衡孰轻孰重,用客观的标准决定取舍,直到最后胜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就会畏缩不前,信心不足或放弃学习的要求。尤其是女生,性格柔弱,娇气怕困难,在四到五年级时,内部动机水平呈下降趋势。而男生性格坚毅,勇于挑战,敢于困难作斗争,他们的学习内部动机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教育、家长的关爱、社会风气的影响,进入六年级以后,男女生学习内部动机都呈上升趋势,他们面临着升学。能否进入重点中学,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要求。明确的志向和抱负成了学习的强大动力。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研究表明:学生年龄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其思维形式还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想的大多是眼前的或具体的事物,其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学习动机与社会相联系的程度还不大,虽然在问他们为什么学习时他们会说:“我好好学习的目的是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知道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但是,这些只是机械的回答,讨老师和父母的欢心罢了。他们所说的学习目的及远大理想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不可能转化为推动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教育及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越来越和学习活动挂起钩来。[2] 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呈下降水平。分析原因是:儿童年龄越小,越喜欢听好听的话,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等,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得到“红五星”,“大红花”,他们上课会特别认真,为了老师的一句鼓励,他们发言会特别勇跃,又做到声音宏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这套方法他们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但学生学习外部动机存在性别差异,三、四年级之间女生学习外部动机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性别,性格的差异吧。九、十岁的男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子,做事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明确了自己该怎么做事,不太在意别人的表扬啊,奖励什么的,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而女生则不同,她们比较追求外表,仍然喜欢别人的表扬,好听的言语。性格外向,总想随时引人注意,显示自己的存在,希望老师、父母、他人在意,关注他们,一个表扬,一次奖励都能促使他们发愤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师经常耐心地一点一滴的教育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实践,特别是在祖国四化建设优秀人才努力学习的生动事迹的教育鼓舞下,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升华,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外部动机水平明显下降。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作为一名小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我们应该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促使自己对缺乏兴趣的学习任务,也要能努力去完成。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因此,要让孩子努力学习,首先要让他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好功课,掌握科学知识有积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呢?下面,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我的想法。

(1)、创设情应与学生的知识情景密切相关。

创设情境不是凭空的创设,而是在学生原有知识上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如果超越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势必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要源于生活。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也将用于生活,把他们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连,创设他们熟悉的、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问题,这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创设情境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情境的创设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要以例题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创设,我们可以在原有的例题上进行演变,把单调、乏味的例题,创设成幽默、风趣的情境,也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例题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三大要素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同样如此。要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在创设情景时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继续研究、总结。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重视多媒体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使他们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3]

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培养口语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奖励是一种正向诱因,具有促进的力量。奖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奖励,一种是物质奖励。

在教学中精神奖励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以及一句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杨灿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日少言寡语,到了课上,她更是很少发言。经过

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学习其实很好,只是不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已。针对这一现象,我上课时加强了对她“照顾”的程度。在一次提问中,我特地用一种期盼的目光去注视她,她看了看我,想要举手,但又低下了头。我仍然叫了她的名字,让她回答,她声音很小,不敢大声说话。我一面用语言引导她说出答案,一面对她的表述加以肯定,慢慢地她的声音大了,我当场提出了表扬,对她进行了鼓励。她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当我让她再次大声重复问题答案时,她声音洪亮,语言标准,结果准确,博得了全班的掌声。从此以后,杨灿变了,她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她的学习成绩慢慢地变成了优秀。看到她学习的进步,以及日益活跃的性格,我不禁也为她高兴起来。

物质奖励是一种以某种物质形式对学生进行奖励的过程,对学习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或有突出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哪怕是一枝笔、一本练习本,学生们都非常高兴,这对他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种荣誉,一种对于他们付出的鼓励。

关于物质奖励的作用,莱温曾说:“学生之所以不学习,是由于对功课的不喜欢;而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则是他们所喜欢的。于是内心中便产生了矛盾:不努力而直接获奖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方可成功,也方可达到获奖的目标。于是学生为了获得期望的奖励而开始努力学习了。”这说明物质奖励对学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但若用之不当或过分,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导致学生舍本逐末的倾向。即,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专注于当前的奖励,若没有了奖励,则不再努力学习了。所以物质奖励的运用必须慎重,它必须与精神奖励相配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智力水平有异,相同的要求会使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我在数学习题课上应用了“7+2+1”的教学模式,即7道基础题,全班都要完成,2道灵活运用题,中等学生可以完成,一道思考题,优秀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7道基础题全做对的是一朵小红花,2道灵活运用题又做对的另加一朵小红花,思考题做对的,再得一朵小红花。这样做了,人人都努力,个个都满足,看来,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强化学习动机很有效。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我们教师面对学生测验考试才刚刚及格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从不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还一味的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因此,我认为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入手。

(1)、在心底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

有自卑感的同学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我语文不行,我数学不行,我英语不行,我这不行那也不行。越认为自己不行就越没信心,越没信心就感觉越没劲,甚至破罐子破摔。

有些同学,自己学习基础较差,快到期未考试时心里总想我期中考试就没考好,我不行,这次还是考不好。反正是考不好,又得受家长和老师的斥骂,就不想复习了。那自然还是考不好。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为了树立自信心,要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默念时要果断,要反复念,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要默念。只要你坚持默念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反复默念九次,在晚上临睡前默念九次,就会通过自我的积极暗示的心理,使你逐渐树立了信心,逐渐有了心理力量。

“天生我才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大家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努力,方法得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其实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一放松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只要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2)、开心事是信心的产物。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开心的事,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产物,力量的产物。每个同学都有很多开心的事,你多想你最得意、最成功的事。例如:你百米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情景,回想那时你心理的感受。

学习成绩偶尔一次的不理想,不要垂头丧气,可以回忆以前的成功,说明并不是我笨,我是能成功的,这样心里就踏实了,就有力量了,就相信我经过努力,还是能行的。

(3)、常常微笑。

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雄心勃勃的人,眼睛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

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增强信心。请同学们仔细地体验一下微笑的心理感受,请你对着镜子自然的微笑,体验一下你内心的感受。看起来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有效果。当你逐渐养成了经常微笑的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

(4)、不要垂头丧气。

人在遭到挫折、气馁的时候,常常垂头丧气。垂头是没有力量的表现,是失败的表现,是丧失信心的表现。成功的人,得意的人,获得胜利的人则昂首挺胸,意气风发。

人的姿势与人的内心体验是相适应的,姿势的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可以相互促进。一个人越有信心,越有力量便昂首挺胸。一个人越没有力量,越自卑就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学会自然的昂首挺胸就会逐步树立信心,增强信心。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适当开展竞赛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

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学习的成功,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对学习的快乐感。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受起失败的打击,变失败为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4]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的“磨合期”。对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我班有个学生李刚,由于家庭原因他上完五年级就随母亲回山区,中途辍学半年,今年二月他返校随原班就读六年级,第一次月考惨不忍睹,三科成绩在30分以下,他心灰意冷,几乎想放弃学业。这时我向他伸出鼓励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制定新的奋斗目标,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努力,终于以理想的成绩考上初中。

五、结论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培养与激发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4]周军.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2]于艳辉.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4(4)

[3]姚树洲.浅议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2

致谢:本文是在彭泽平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彭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他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教学提纲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一:选题背景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正、学习纪律涣散、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究其原因,学习动机缺乏是根本.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选题的意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要通过对学习目的的教育,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通过加强考试和竞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部分综述了学习动机的一些理论和这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导向,从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和教学的角度提出来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和策略。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三:研究的现状 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影响,同时先行的强化也会对学习的动机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成功的认识的偏失,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偏向于功利化,趋向于用利益或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算得上成功。大学也由以前的由少数人的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教育,基本上70%以上的高中生都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上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能否发展的很好与在学校的学习关系不大,且如今毕业的大学生的结果强化了这一点。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效能期待,因此学习的动机下降。 2、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对于自己想学什么,学好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多没有目标,学习动机不强。 3、学校缺乏一种竞争的环境,外在刺激因素不够。当前学校教学,基本上只是以每个学期的奖学金制度做为对学生一种奖励和考核;时效性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摘要:重视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培养青少年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青少年心理品质兴趣 1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体育教学、训练的目标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就好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育。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现代人必备的心理品质这一问题开始受到教育界、体育界的重视。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目标被单独提了出来,而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少年儿童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运动学校的学生,不同项目,年龄也不相同,例如,体操运动员,较小,在6—12岁;柔道、田径等体能类的运动员年龄较大,在12—18岁。所以,培养良好的爱好和兴趣至关重要。总之,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少年儿童爱“玩”,会“玩”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

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就会增强。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它与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教学和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而且,要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全方面培养。 2 良好的爱好、兴趣需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 品质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品质是多元构成的,它和人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

动机激发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 在课外阅读中,阅读动机可分为两类:内在动机与外加动机。实验证明,外部的报偿不仅会抑制内在的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的质量降低。所以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内部动机的激发上。 然而,内在动机不是一种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动机,它是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起来的,所以,我们不会要求开始学习阅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内在动机,而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步地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内在动机。 这儿,尤其要提一下阅读的成就动机,它包括求成功机与避免失败动机两种。求成动机是指一种稳定的追求优异操作的倾向,即把某一件事做好的倾向。避免失败动机,就是一般的避免失败的意向。阅读成就动机也是一种内在动机。 在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成就动机时,我们按如下原则开展研究与实践: 1、把激发与维持阅读动机看成是智力开发乃至整个教育的手段与目的。 正确的阅读动机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阅读智能开发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主要手段。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广泛认知兴趣。当这种认知兴趣成为个体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很少需要,甚至不需要外来的鼓励就能自觉地进行阅读,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使用外部奖励时,不仅奖励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多的侧

重奖励他们阅读时的努力程度的进步情况,个体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之后,学习上的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 2、鼓励学生为“学习目的”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动机。 我们认为,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为了外物的奖赏和他人的赞扬,只有学生认识到发展的要求,他的行为才是自觉的、自主的,从动机上说,他才会产生自主性的动机。 根据这种原则,我们在课设计任意一套课外阅读方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内心的反应,引导他们把阅读智能的开发看成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样,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进行到底。 3、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研究表明,成功会提高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而失败则会降低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从本质上说,阅读动机就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均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期在努力之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根据这种原则,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以团体为参照进行,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把个体的进步看成是成功的指标,而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与强化。 (二)时间管理策略 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名义时间(老师规定用时间)与专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两类,那么阅读成效就是学生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的比例函数: 阅读成效= f()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1441901113 狄新艺目录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2) 1.1生理需要。 (2) 1.2心理需要。 (2) 1.2.1爱与归属的需要 (2) 1.2.2“移情”的需要 (2) 1.2.3从众的心理 (3) 1.2.4自我价值感。 (3) 2、恋爱动机的正确建立 (4) 2.1社会要优化舆论环境,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 2.2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 2.2.1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大学生对恋爱的道德标准 和价值观念。 (4) 2.2.2家庭也应承担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责任。 (5) 2.3作为恋爱的主体本身,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5) 2.3.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对人生意义缺乏理解的人,对爱情很难有 执着的追求。 (5) 2.3.2认识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5) 2.3.3要加强爱情的道德修养,恋人之间应相互尊重。 (6)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1.1生理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 1.2心理需要。 1.2.1爱与归属的需要。 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高级需要。在恋爱关系中,双方体会到被对方接纳、关心、信赖、理解、承诺。 归属需要表明亲密感是美好生活所必需的。青春期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亲密对孤独”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人必须形成亲密关系,否则就会遭到孤独,这样个体才能获得充分的同一性,度过心理危机阶段。 1.2.2“移情”的需要。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3、 参考文献 (1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火车之所以能走起来是因为有火车头在拉动,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这里不大对劲哦)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说培养与激发会不会好些)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培养,激发,意义,现状 一、绪论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同样,人的学习行为也是由动机驱使。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条件这个词放在这不大合适吧)都没有用。学生动机虽然是内在的,但它的产生却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我们应该正确、合理的结合内外部条件此处删掉了一个着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相互转化,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这里有必要要逗号吗后面有必要加爱好吗)爱好,对学

恋爱动机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 报告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恋爱也加快了步伐。当今大学生的恋爱似乎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简单化。虽然大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但他们对于自己究竟为何而恋爱,并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自己究竟为何而开始恋爱。进入大学,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那么当代大学生究竟为什么而恋爱呢?他们又希望在恋爱过程中得到什么呢?他们的恋爱又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这些问题,我们将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做此次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我们分别在八教一楼的教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宿舍、选修课的课堂上随机发放了问卷。八教的一楼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大四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在电子阅览室主要是寻找大一的学生。本次问卷为自填式封闭式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133张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张,问卷回收有效率是77%。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恋爱动机的提问,第二部分是针对恋爱质量的提问,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回收只有效的问卷中,因为无法事先预测被调查者是否正在恋爱或曾经谈过恋爱,所以有53份填写了后面的恋爱质量部分。所以对恋爱质量的考察只能根据这53份。问卷的第一部分分别从生理、心理、精神、物质四个方面设计问题,每个方面各4题,外加一题,总共17题。问卷第二部分分别从责任感、了解、关心、尊重、幸福感五个方面设计问题,共18题。 二、研究结论 1、在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中,男女基本持平。但是女生的比例稍大于男生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此次调查的男女生比例较为平均。 从年级的分布状况来看,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占主导。

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第三章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2. 有趣 3. 乐趣 4.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 乐趣 6. 志趣 7.有趣—乐趣—志趣 8. 精神兴趣 二、单选题 1.C. 2. A. 3. B. 4. D. 5. C. 6. A. 7. C. 8. D. 9. A. 10. B. 三、多选题 1. A.B.C.D 2. A.C.D 3. A.C 4. A.D 5. C.D 6. A.B 7. A.B.C 8. A.B.D 9. A.B.D 四、匹配题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 1.√ 2. √ 3. √ 4. × 5. √6. ×7. ×8. √9 ×10. × 六、简答题 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

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2、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3、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1)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3)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4、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其行为,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加快运动知识和技

论创造动机的激发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0年 哲学研究 论创造动机的激发 王炳德 创造动机是个体激发和维持创造行为的内在动力。创造动机是人类诸多动机中的一种动机,由于它是人类独有的,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性,所以它最能体现人的本质。 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对创造动机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然而创造动机无论对于人的自身发展,还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特别是在我们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大力提倡创新意识的今天,深入探讨创造动机有着特殊的理论价值。 一、创造动机的激发机制 要探讨创造动机的激发机制,首先就要探讨人类动机的激发机制,因为创造动机只是人类动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关于动机理论,西方先后提出过本能论、驱力论、诱因论、需要论以及各种现代认知动机理论,我国学者也构造了/动机模式0。尽管上述理论和模式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终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在吸收以往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试图提供一种新的动机模式,以求教于心理学界同仁。 我们假设在个体的心理结构中,有一个元动机系统,这个元动机系统既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先天倾向性结构,又是在广泛的社会经历、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它有点类似于皮亚杰的/图式0。 元动机系统不等同于动机,在没有刺激的条件上,它只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遇到刺激的条件下,它会活跃起来,但它本身并不能激发人类的行为。元动机系统的功能就在于根据刺激的不同内容、不同强度,在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基础上产生动机。(见图1) 刺激元动机系统动机行为 图1人类动机激发示意图 由于刺激是多元的,那么在元动机系统中就会出现多种需要、意向、愿望、目标等,元动机系统将根据原有结构、刺激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从中综合出一种主导需要作为动机,而将其他的需要、愿望暂时压抑在系统中,随着原来主导需要的满足,元动机系统将提供新的主导需要作为动机。 那么创造动机是如何激发的呢?一般说来,不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有可能转化为动机;元动机系统的结构越是倾向于某种事物或特征,就越有可能将该方面的需要提升为动机。所以,创造动机的激发一方面要加强创造诱因的刺激,另一方面,则要对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研究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采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在恋爱动机维度上男女有显著差异,女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都低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择偶标准和恋爱动机都比男生低。不同年级在择偶取向依恋倾向上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择偶取向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四学生择偶取向显著高于大三学生,说明择偶取向在大学四年里是不断变化的。在依恋倾向上大大二学生显著高与大三学生,这可能大三学生的独立性有关。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学校教育 1 问题提出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人对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同一时代的人也会因为个性特点、人格特质、文化差异、家庭教育背景以至于社会教育的不同而对它产生巨大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爱情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恋爱总是在随着这个世界的变化微妙地变化着。一千个人的恋爱就有一千种的爱情。恋爱是异性之间择偶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是以爱情为中心的社会心理行为。 一项研究显示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44.06%的大学生正处于恋爱状态,有过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占到70.83%。很多调查数据都显示了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可以发现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个体心理发展的成年早期,是恋爱、结婚、养儿育女的年龄阶段。所以处理好恋爱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关系并不容易。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由于其人格的不完善、价值观的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不可以很好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常常因为一点点的矛盾导致伤心、失望、怀疑、担心、焦虑、抑郁,有的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暴饮暴食、自我伤害、伤害恋人及其它无辜的人等行为。今年来有关大学生因爱自杀和报复的行为时有报导。因此,只有对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才能根据现状有效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素质教育和恋爱咨询提供较为客观、可靠的实证资料。[1]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从生理上来,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尤其是性成熟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完全,使他们渴望接触异性,寻找爱情;从心理上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以至于他们还不能够成熟地应对恋爱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以及责任感带来的压力,经常使他们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产生心理危机,但他们很少能得到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欲发表)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相关研究 李雪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脱离家庭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第一次因远离家庭产生孤独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恋爱,恋爱动机多样化。考量孤独感在恋爱动机中的分量,研究孤独感对恋爱的影响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关建词:大学生孤独感恋爱动机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relationship with love and loneliness Li xuep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eriod began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family influence, star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ife, the first time away from family loneliness produce.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later start love and love motives are diversified trend, how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ivation of loneliness, this paper som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to mak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ases. Keyword: college student;motives;Loneliness love 近30年来心理学家广泛关注孤独感。最初,“孤独”一词来自医学,是表达人际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医学界认为“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孤独感是个体的情绪体验,是社会人际技能、认知及交流能力等均发生广泛性迟缓的现象(Leokamer,1943),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体育与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好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达到终身体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关键词:兴趣、体育意识、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人的运动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它造成人智力和体力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因素,这已经影响到我们在校的学生。因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更好的适应行动社会需要。笔者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探索,进行总结,提供给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

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对那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变成有意识的进行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也逐步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得以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使有关兴趣更丰富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对自我的锻炼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学校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相关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使学生首先能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使学生认识到长跑项目对我们自身的好处:可以使人健身、长寿、美丽、聪明……,这样学生对长跑的畏惧没有了,反而产生了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激发 郭望娣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09级) 摘要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从发,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实例,探讨具体情境中如何激发旅游者的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需要;影响因素;激发;清江大峡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要探讨旅游动机的概念首先要从旅游说起。旅游的定义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艾斯特定义,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而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通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就是旅游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地理空间环境的变化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动机一词则源起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因此简单地说,旅游动机就是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旅游行为就是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并维持的。 从心理学上说,动机与需要紧密结合。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需要相结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满足的需要多半是较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要。尽管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也有满足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目录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1.1生理需要。 .................................................. 1.2心理需要。 .................................................. ........................................................... ........................................................... ........................................................... ........................................................... 2、恋爱动机的正确建立............................................... 2.1社会要优化舆论环境,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 2.2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 ........................................................... 2.3作为恋爱的主体本身,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 ........................................................... ........................................................... ...........................................................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1.1生理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 1.2心理需要。 。 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高级需要。在恋爱关系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体育与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好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达到终身体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关键词:兴趣、体育意识、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人的运动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它造成人智力和体力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因素,这已经影响到我们在校的学生。因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更好的适应行动社会需要。笔者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探索,进行总结,提供给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对那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变成有意识的进行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也逐步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得以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使有关兴趣更丰富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对自我的锻炼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学校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相关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使学生首先能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使学生认识到长跑项目对我们自身的好处:可以使人健身、长寿、美丽、聪明……,这样学生对长跑的畏惧没有了,反而产生了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锻炼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例如:在练习时有关练习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的调节、技术动作的自我纠正、活动的时间长短的安排等方面。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积极参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_李承宗

中国电力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大学校园经久不衰的话题,大学一直被誉为是人生爱情的“最佳收获期”。同时,大学恋爱问题也层出不穷,恋爱动机多种多样,如何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发展的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寻找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动机,才是大学恋爱问题解决的根本,才是大学生爱情的出路。 二、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1.生理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们必须先满足我们的低级需要。缪勒也指出,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之一。性本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性成熟导致的性需要也就顺理成章。进化心理学认为,性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性的唤醒,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性的知识都会对他们的性冲动产生影响和推动作用。 2.物质上的需要 恋爱关系的特征之一就是相互依赖,恋爱关系中也进行各种交换,即投入的成本与回报的交换。物质上对于需求的一方来说是回报,因为它能够给接受者带来满足;对于付出金钱的一方来说则是成本,因为它是付出方不愿付出的。接受金钱的一方则是以自己的身体、外貌等来作为交换。部分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是:希望利用对方良好的背景来获得以后很好的发展前途;寻找刺激,通过从对方那里获得的金钱来美容,包装自己;以自己的独特行径和对方的显赫地位作为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3.“玩”的心态 有部分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随便玩玩或是寻求刺激。把爱情视为游戏,缺乏责任感。把大学生的爱情称为经营“试验田”、“恋爱专业户”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玩世不恭是对神圣爱情的亵渎。社会学家约翰·艾伦·李描述了六种爱情类型。其中有一种为“游戏之爱”。将爱看做没有承诺的游戏,游戏于爱情的人善变,经常会同时拥有几个伴侣。 4.心理需要 首先,爱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断奶期”,希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接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去满足高级需要。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高级需要。在恋爱关系中,双方体会到被对方接纳、关心、信赖、理解、承诺。归属需要表明亲密感是美好生活所必须的。青春期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亲密对孤独”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人必须形成亲密关系,否则就会遭到孤独,这样个体才能获得充分的同一性,度过心理危机阶段。 其次,“移情”的需要。“移情”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概念。一种移情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面对陌生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为了弥补心理上的空虚,寻求一种家的感觉,于是就恋爱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异性伴侣充当了自己父母的角色。以满足自己对家,对最信任的人的依恋,从而使情感得到满足,把对父母的情感转移到恋人身上。另一种移情现象是: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有过恋爱的经历,为了延续以前的美好经历,便会选择恋爱,而选择恋爱的对象和自己以前伴侣在外貌、特性、行为习惯、气质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类恋爱的大学生把对以前伴侣的爱转移到具有相似性的现在伴侣身上。 再次,攀比的心理。大学生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他们时刻追随时尚的脚步,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大家互相效仿,恋爱现象就越来越普遍。出于从众心理,“大家都恋爱了,我们也恋爱吧”。有些人认为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为没有恋爱而自卑。情境的力量,群体的压力,所形成的无形影响力,引导着每个人的行为。一个屈从于群体,表现出从众行为是因为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遭到拒绝是令人痛苦的。有些大学生看到周围同学成双成对,就产生了羡慕的情绪,并觉得孤独是可耻的,把没有异性朋友视为没有人缘的表现,于是就急于谈恋爱。向身边的人证明自己也能够得到异性的喜欢,以此来表现自己也是具有魅力的。 最后,自我价值感。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的知觉,而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共同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大学生对自我缺乏 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 李承宗 甘 雄 摘要:大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恋爱并且恋爱动机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进行分析,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动机;心理学 作者简介:李承宗(1986-),男,广东汕头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05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健康心理;甘雄(1986-),男,湖北孝感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05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湖北 荆州 434020)

动机的培养与开发

第二章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内驱力理论 四、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二、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六、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七、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采取行动。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为了满足和实现某种欲望和需要而发生的。动机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具有策动、驱使有机体采取某种行动的作用。 2.指向功能 动机的激活功能决定人是否开始采取行动,而指向功能决定人接受什么样的信息,采取朝向什么对象的行动。动机能够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决定人的信息接受方向,即具有将行为引向某一特定接受对象的指向功能。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产生后,动机推动着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者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目标。 4、强化功能 当行动达到预定目标时,动机会促使有机体强化被肯定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模式或接受习惯。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2)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