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高可用提升研究与实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高可用提升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金融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金融科技领域的业务连续性水平成为衡量银行服务品牌竞争力与行业声誉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高可用能力作为确保生产业务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柱,不仅是商业银行达成监管要求的必备条件之一,而且对保障社会稳定、控制金融风险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可用性分析

在信息科技领域,可用性主要指基于各类计算机设备的连接组合,使构建的企业信息系统可以稳定支撑业务连续运作,并在系统级的生命周期内不发生影响业务办理的故障。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本身是一套极为复杂的技术体系,综合部署包括设备、网络、服务器等在内的各类资源,其可用性能力主要由各类基础设施的系统可用性决定,并同时受到设备产品、架构设计、运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量化评估方面,系统可用率的指标评价通常遵从业界常用的衡量方法,即从99%到99.999%俗称“几个9”的量化指标体系,数据中心可用性示例见表1。

表1 数据中心可用性示例

当前,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技术、新架构持续迭代更新,并对转型过程中的系统高可用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对此,商业银行在进行高可用设计时不仅要对产品、技术、架构等进行可用性评估,加强对新技术、新架构的风险控制,还需要引入高效的自动化工具提供自主可控的运营服务,特别是强化出现生产故障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和消除意外出现的生产故障中断时间。尤其在运营能力方面,首先要打造一支思想统一、技能齐备的技术团队,既能够遵从安全第一的工作要求,具备严谨、审慎的合规意识,同时还需掌握专业技术、具备创新意识,能够通过DevOps、SRE的方法打造适合自身使用的特色化工具。此外,运营能力建设离不开配套的自动化工具支持,以更好地满足数据中心云化后的大规模运维需求以及数据中心高可用要求。

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高可用提升方法及案例说明

本文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网络系统为例,结合网络架构和网络运维能力的现状,从技术架构、运营能力两方面开展案例分析,总结提出系统分层级的高可用提升方法,并围绕高可用技术、运营能力转型实践等展开了分析说明。

1.基础设施可用性提升

网络系统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之一,其系统可用性内容大致可划分为设备级可用指标、功能级可用指标、区域级可用指标、园区级可用指标等四个层级,并依次自下而上构成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能力之一(如图1所示)。其中,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以增加网元、线路、节点、区域等结构冗余度为核心思路,旨在使每一层均能够充分应用技术路线的可扩展能力,进而基于各层级的高可用能力建设,最终顺利到达并具备业务可用层能力。在这一阶段,业务连续性指标可达到99.999%的可用率,并作为核心能力之一,支持向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图1 数据中心系统可用性分级

设备级可用重点强调单台网络设备的产品级可用率及支持网络单元(NU)的可用性。单设备可用性即网元层级可用性指标,起步按99.99%可用指标要求部署网元,落实产品技术和部件冗余的技术要求。同时,该层级可用能力还需关注设备的运行时长因素,设备可用性指标在超过5年以上时会逐年下降,需及时更新置换对应节点的设备。举例来说,核心环节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基于自身双电源、多端口、双引擎等硬件技术冗余,应支持设备连续运行保持在年度99.999%及以上的可用率。

功能级可用重点强调一个网络区域内多台同等功能的网络单元对外服务的可用率。功能节点可用性即核心节点层级的可用性指标,按照网络技术发展的支持情况,扩展核心功能节点的网元设备群组可支持的冗余数量,如目前已有功能节点在技术上支持部署2台以上设备,包括交换核心、互联网接入、数据中心互联等环境。举例来说,基于技术产品的发展成熟度,生产网络中的区域核心交换机按照双机双活搭建,交换核心、路由器等设备可按照2~4台的数量搭建,互联网接入渠道功能节点按照单园区6台搭建,而上述措施均为通过架构设计的冗余,旨在赋予设备在故障情况下的网络功能节点高可用能力。

区域级可用重点强调多台网络设备通过特定方式互接提供网络连通服务的区域可用率。网络区域可用性即单个网络区的可用性指标,网络区主要由不同网络单元的功能节点互相连接而成,泛指提供服务器接入、访问控制、路由转发、负载均衡、存储连接等多种网络服务的网络系统。从冗余设计的角度来看,“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需要对网络区的部署规模进行控制,如数据中心可按照多个网络区冗余进行架构设计,以及将应用分布到多个区域运行,以避免因单个网络区异常产生全局影响。举例来说,在数据中心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供计算资源接入服务的网络区域建设按照冗余架构的设计考虑,可搭建2个以上的逻辑隔离区域,以支撑应用单元化部署和计算资源的分布式部署,同时应将云资源域规模限制在1000台左右,并搭建2个以上的基础服务功能相同的资源域。

园区级可用重点强调数据中心不同网络区组合支持大规模计算资源正常运转服务的可用率。园区可用性即数据中心单个园区网络的可用性指标,在该层级中,网络的可用性能力取决于网络架构设计的耦合程度,以及区域间出现异常后的隔离能力。在园区级的网络中,如果下一个层级出现的异常事件与多个网络区存在耦合,则往往不能及时隔离影响,进而导致产生园区级的网络可用性问题。举例来说,网络架构可在多个园区间复制搭建,用以支撑数据中心多个园区的同等网络服务支撑能力,并按松耦合结构进行设计,保持多个园区间的互联互通,以实现园区级网络在异常情况下的高可用切换。

2.运营能力提升路径

运营能力提升涉及ITIL流程中的变更、应急等各个方面,其中针对变更实施、应急实施的自动化工具是保持可用率的核心关键,而不同生产运维能力上限对应的可用率指标大致可分为人工级、自动级、智能级等三个层级。

人工级是指通过预设操作命令,手工实施部署。该层级可用率在资源充分投入的情况下,一般可以支持3个9到4个9的专业系统可用率。例如,在运维操作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技术流程中,大量生产维护工作均由人工处理,当出现影响业务的重大故障时,问题的定位效率较低,应急处置时间多数超过30分钟,且部分情况下或将长达1~2个小时。

自动级是指通过工具实现自动化操作、人工按键式处理或告警触发式处理。该层级可用率在资源充分投入的情况下,可以支持4个9以上的专业线系统可用

率。例如,生产运营中的标准运维操作大多通过自动化工具完成,包括管理流程、技术操作、日常运维等内容,当出现影响业务故障时,即可通过一键式应急自动化工具进行隔离、切换等应急操作,从而将业务影响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智能级是指通过引入AI弱智能技术,预防式发现隐患,并在发生故障时工具自主开展全链条自愈恢复。该层级可用率在资源充分投入和技术发展成熟后,可以支持5个9以上的专业系统可用率。例如,在生产运营的运维工作中,在标准操作被自动化完成后,针对非标准运维操作,则可以基于智能化工具开展预防性监测,进而在故障隐患影响到业务前,执行有效预判并开展计划性维护,提前解决影响业务运行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

综上,数据中心可用率在以一年为周期统计的高可用模式下,其可用率指标应保持在99.99%以上,而最终目标是提升至99.999%的世界一流水平,全年网络宕机时间控制在5.4分钟以内。然而,上述指标对当前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要求可谓非常之高,而在前述网络系统案例中,通过对可用性进行分层设计,并结合架构设计和运营团队建设,将可有效支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提升。未来,随着运维智能化等IT技术的持续演进,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提升路径也将愈加丰富,通过“技术+运营”两方面创新,将不断驱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高可用水平提升,进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社会金融稳定。

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与实践

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与实践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正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设施。数据中心需要解决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同时也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其建设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与实践。 一、数据中心构建的步骤 数据中心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的问题,还包括了计算、网络和存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数据中心也需要具备高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安全。 1. 确定建设标准 首先需要确定数据中心的标准,比如分类标准(Tiers)、运行规模、负载特性、应用层面、冗余度等重要因素。 2. 选址 选址是构建数据中心的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交通便利性、环境条件、安全性等。

3. 设计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电力系统,如交流、直流、支持UPS等。 4. 网络设施 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构建高性能的网络,满足数据传输和通讯的要求。同时需要考虑虚拟化技术、负载均衡、网站加速等方面。 5. 服务器和存储设施的选择 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和存储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和负载特征选择服务器和存储设施的类型。 6. 安全保障 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环节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此环节包括安全物理防范、网络防御和安全管理等。 二、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实践

在云计算时代,虚拟化技术、自动化运维管理、DevOps、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等技术正在改变着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模式。以下是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 1. 中国移动的云数据中心实践: 中国移动的云数据中心实践中,采用容器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的方式,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复杂度。实践中还采用了七层服务治理体系,可以实现秒级去除故障节点的方式。 2. 腾讯云的数据中心实践: 腾讯云采用虚拟化技术,比如OpenStack云管理平台、KVM虚拟化技术等,同时采用了海量存储架构和智能调度技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中心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营和维护的成本。 3. 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实践: 阿里云采用自动化运维管理、自动化服务运维、DevOps以及Docker和Kubernetes等容器技术,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效率,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同时实现了快速迭代、快速部署等功能。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区域科技发展的引领地位至关重要,能够提升政府 形象并辐射周边区域。 2.可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有效促进招商引资。 3.可作为吸引、引进高端人才的硬件条件,提升当地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 4.对城市支柱产业如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起到提升和支持作用。 5.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材料产业、环保新能源 产业、动漫创意产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持。 6.对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包括钢铁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轻纺服装工业等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 7.在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和重要社会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 作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8.对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应急指挥等都离不开云计算中 心的支持。

9.对区域、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为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和信息化管理等领域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云计算中心的基础架构之上,考虑一并建设开发区级的智慧一卡通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记录持卡人的基础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 2.凭证功能:持卡人可通过联机或脱机办理个人相关事务。 3.查询功能:持卡人可以通过一卡通服务网络的读卡设备 查询个人身份、劳动保障、新农合、公用事业消费等方面的信息。 4.公共服务:作为持卡人享受政府服务(劳动保障、卫生、民政等)和公共应用服务(校园管理、社区管理、特殊人员优待、图书借阅等)的电子凭证。 5.消费支付:持卡人可以在一卡通电子钱包充值后,凭卡 在一卡通应用网点用于公交、公用事业、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费。 6.一卡通应用服务机构可在授权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发增 值应用,该平台接入外部系统,用于数据交换的一卡通数据交换平台,并包含商务应用、政务应用、发卡应用和客服应用。

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与实践

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与实践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 技术来支持他们的业务。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建设的重点。本文将从设计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 一、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 1.数据中心规划 数据中心规划是数据中心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了数据中心 的效率和可靠性。在规划数据中心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规划数据中心的核心,要充分考 虑企业业务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规划方案。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规划数据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潜在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求 的规划方案。 (3)能源和物理设计:能源和物理设计是数据中心规划的基础,要根据物理环境和能源分配情况,设计出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的物理基础设施和配电系统。 2.数据中心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数据中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数据中心各个方面的设计,包括: (1)建筑结构:数据中心的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安全可靠、灵活可调的要求,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规模需求。 (2)空间规划:数据中心空间规划是将物理空间分配给设备和运营人员的过程,应该充分利用空间,并确保空间的高度可扩展性。 (3)网络设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是保证数据中心互联的基础,它需要兼顾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拥有高速和低延迟的连接。 3.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设计 硬件和软件设计是数据中心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 (1)服务器架构:服务器架构应该充分利用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采用双活架构以确保可靠性。 (2)存储设计:存储设计应该能充分利用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虚拟化设计:完善的虚拟化设计,可以使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性能。 4.数据中心安全设计

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办法及建议

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办法及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合理规划数据中心布局 数据中心的布局对其能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建设数据中心时,应考虑合理布局,尽量避免数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和电力消耗。例如,应将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数据设备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减少空调等设备的能耗。 二、采用高效节能的数据设备 采用高效节能的数据设备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重要手段。例如,应使用具有高计算性能、低能耗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及高效的冷却系统和电源管理系统等。应定期更新数据设备的固件和驱动程序,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三、实施绿色IT策略

实施绿色IT策略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重要措施。例如,应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多个应用程序整合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应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压缩等技术,减少数据存储的冗余和浪费。还应采用自动化管理工具,提高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合理利用自然能源 合理利用自然能源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有效途径。例如,应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供电。应利用地理优势,将数据中心建在气候寒冷、空气质量好的地方,以减少空调等设备的能耗。 五、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 提升数据中心能效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设备和技术。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绿色IT策略,采用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设备和技术。只有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地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 六、总结 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数据中心布局、采用高效节能的数据设备、实施绿色IT策略、合理利用自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数据中心的建设 与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和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数据中心是 一个集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场所,其中包括了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对于企业 和机构的运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 建设和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这个问题。 二、数据中心建设技术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设计、基础设置、硬件 设备、机房布局以及电力和通风设备等。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考 虑到数据传输速度、安全性、容量和灵活性等因素。在基础设置 方面,数据中心所在的地方必须满足安全和稳定的要求。硬件设 备需要选用稳定、高效、低功耗的设备,同时需要具备扩展性和 支持虚拟化技术。机房布局需要满足便于管理、减少噪音和热量 的需求。电力和通风等设备需要满足数据中心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总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 高效、稳定和可靠的运行。 三、数据中心管理技术

数据中心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和 安全管理等。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培训和安全管理等。 设备管理需要对设备进行分类、购置、配置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网络管理需要对网络进行规划、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中心网络 的高可用和高效率。安全管理是数据中心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运维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需 要采取多种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中心不受到任何安全威胁。 四、数据中心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数据中心技术也在不断地发 展和完善。当前的数据中心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了虚拟化、云 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设备虚拟成多个虚 拟机,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通过网络连接而汇聚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 按需获取所需要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 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和智能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未来数据中心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和进步,为企业和机构提供 更好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服务。 五、结论 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技术是企业和机构在信息化时代必须面对 和解决的问题,数据中心建设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并且 采用高效、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管理需

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逐渐成为企业IT 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的效率、可用性和安全性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建立和管理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并不容易。本文将分享一些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建立起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1. 数据中心的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和设计数据中心之前,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定数据中心应该容纳多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此外,环境、安全性、节能和可伸缩性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关于数据中心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冷热通道分离、电能和网络管理等实践。例如,在挑选机柜时,应选择具有可调控风扇和高流通面积的机柜,这有助于提高空气流动和降低机房的温度。此外,还需要采用高效的电源供应和节能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最后,数据中心的网络和应用程序也要有足够的可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2.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网络架构需要实现高 可用性和无故障运行的目标,同时确保应用程序能够随时访问数据。 网络架构的重点是以网络隔离、高可靠性和容错性的方式来确 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例如,应该采用双机房配置,以 确保在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时,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正常运行。此外,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来管理和控制虚拟机和网络。物理和 逻辑隔离可以得到良好的网络性能和可用性以及高容错性。 3. 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这包括物理安全、网络 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在物理方面,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门禁 系统和监控系统来确保机房的安全,并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机房。在网络方面,应该采用堡垒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来 保护网络的安全。关于应用程序安全,需要采用安全性警告、参

大型数据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及实践

大型数据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及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依赖日益增加。大 型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主要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应用提供数据存储、计算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同时,个人、组织和政府等多方面利益的交叉和碰撞,也增加了大型数据中心在安全防护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难度。本文将就如何构建安全的大型数据中心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1. 概述与背景 数据中心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为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保障 数据中心的稳定和可靠运行。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保障数据中心安全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到用户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更关系到数据中心本身的安全和稳定。但是,数据中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组成,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如何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 安全威胁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数据中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种类是非常多的。数据 中心安全威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外部威胁 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于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网络诈骗等。这些威胁,可能会导 致数据泄漏、机密信息被盗、网络瘫痪等严重后果。 2.2 内部威胁 与外部威胁相比,内部威胁具有更高的操作权限和更大的影响范围,如内部人 员的恶意攻击、误操作、争权夺利等,即使只是疏忽而已,也会对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造成极大威胁。

2.3 设备威胁 设备威胁主要来自于硬件设备的故障、配置错误、网络设备兼容性问题等。这 些威胁,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数据中心的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3. 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 如何在这些安全威胁中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呢?我们需要建立完整 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定安全策略、实施安全构架、完善安全管理流程等方面入手,构建由人、流程、技术三要素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和实践方法。 3.1 制定安全策略 制定安全策略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安全策略的制定要根 据数据中心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合适且切实可行的安全计划,包括安全目标、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控制等。同时,安全策略也需要在现实的情况下制定,考虑可操作性和成本问题。 3.2 实施安全构架 安全构架的构建可以根据数据中心安全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安全构架 的目的在于识别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安全威胁,并为数据中心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安全构架主要包含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 3.3 完善安全管理流程 安全管理流程的完善,是为了确保安全策略在运营过程中得以实现。按照最佳 实践,安全管理流程可以分为安全控制、安全操作、安全审核和安全审计四个环节。通过对安全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安全管理质量。 4. 总结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云计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它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且 高效的IT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核心设施,负责存储 和管理海量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服务。本文将对云计算数据 中心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随着云计算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将数据存储和计算服 务外包给云服务提供商,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和高可用的云计算数据中 心成为了企业和机构的需求。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备高可用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云计 算数据中心,为企业和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服务。 二、市场分析 据统计,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云计算的推广和应用也呈现出 高速增长的态势。 市场需求与机会:由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了高效且弹性的存储和计 算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尤其是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对于数据安全和处理速度要求较高,因此,建设数据中 心项目具备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机会。 三、技术可行性 1.硬件设备: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以满足高负载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2.网络带宽:建设项目需要拥有足够的网络带宽,以确保数据的顺畅 传输和高效处理。 3.安全防护:建设项目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数据的安 全和隐私。 4.节能环保:建设项目应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采用节能 环保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手段。 四、经济可行性 1.投资成本:项目的投资成本包括土地购置、硬件设备采购、人员培 训等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和预算,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2.运营收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营收益主要来自于客户的租用和使 用费用。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确保项目的盈利能力。 3.风险评估:项目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如自然灾害、网络攻 击等风险。合理规划和配置风险应对措施,保障项目顺利运营。 五、社会可行性 1.促进经济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2.提升技术水平:建设项目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对 本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促进信息化进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促进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优化策略 研究 数据中心是当今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承载了企业和组 织的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建设和运维都需要制定优化策略。本文将研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与运维管理优化策略,探讨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效率。 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机房建设等方面,它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1. 硬件设备 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是数据存储、运算和传输的基础,需要选用高 品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在建设阶段,应注重设备的可 扩展性和冗余性,以适应未来业务增长和故障容错需求。 2. 网络设备 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是各种系统之间通信的桥梁,需要具备高速、 稳定的传输能力。在建设网络架构时,应考虑网络的容错和负载均衡,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 机房建设

机房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空间,应根据业务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机 房面积和布局。在机房建设中,要注重供电、供水、空调等基础设施,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正常运行。 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优化策略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对于确保数据中心持续运行非常重要,合理的 运维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效率。 1. 定期维护与巡检 定期维护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包括对硬件设备的定期检修 和保养。同时,定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和问题,并采取措施 进行修复,避免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2. 异地灾备 数据中心的异地灾备是确保数据中心连续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在 不同地点建立备份数据中心,可以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害时实现快速 切换,避免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3. 监控与管理系统 数据中心应配备有效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各项 指标,包括温度、湿度、网络流量等。通过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 警功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 运行。 4. 绿色节能策略

数据中心网络容错与高可用性设计指南

数据中心网络容错与高可用性设计指南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为保证数据中 心网络的稳定运行,提高其容错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数 据中心网络容错与高可用性的设计指南,以帮助企业建立可靠的网络 基础架构。 一、多路径冗余设计 为了增加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错性,采用多路径冗余设计是一个有效 的策略。通过使用多个物理链路或虚拟路径,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冗 余传输,可以避免单点故障的发生。同时,配备智能路由机制,实现 动态的路径选择,将流量平衡分布到可用的路径上,确保网络的可靠 性和高性能。 二、设备冗余和故障切换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设备冗余和故障切换是提高可用性的关键要素。通过引入冗余设备,如冗余交换机、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等,在设备 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设备上。此外,还需要配置合适的故障检 测机制和快速切换协议,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切换,减少业 务中断时间。 三、链路聚合和带宽扩展 为了提供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网络,链路聚合和带宽扩展是必不可 少的设计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实现带宽 的叠加,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负载均衡能力。链路聚合同时也提

供冗余路径,当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链路上,实现高可用性。 四、灵活的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合理的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对于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错和高可用性设计至关重要。首先,需要使用足够大的地址空间来满足数据中心网络的扩展需求。其次,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考虑将不同子网隔离,控制数据流的传播范围,减少故障的影响范围。 五、网络设备监控和故障预警 为了及时发现网络设备的故障,并能够迅速响应和修复,数据中心网络需要配备有效的监控系统和故障预警机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性能数据,通过分析和报警处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发生时,故障预警机制能够迅速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网络的连续运行。 六、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是数据中心网络容错与高可用性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存储到可靠的备份介质上,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包括数据恢复点的选择、恢复速度的优化等,以确保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探究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探究数据中心是企业或组织为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而建设的重要基 础设施,也是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 步和应用程序的复杂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 文将探究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数据中心高可用性?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是指在出现硬件、软件或者人为因素导致数 据中心中某一部分停止运行时,能够保证整个数据中心仍然能够 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反之,如果整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能够 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避免数据泄露或损失等后果。因此,数据中 心高可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对于那些高依赖性的企 业或行业,如金融、医疗、物流等而言,数据中心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直接影响着业务的正常运作。 二、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有多种,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也 很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对于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来说,备份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够帮助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当发生 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从备份中恢复数据,避免数据

丢失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备份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差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是指在数据中心内部对于多个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以避免某一台服务器因为负载过大而失效。负载均衡技术确保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并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负载均衡技术也可以使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运营环境。 3.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将物理硬件划分为多个虚拟环境的技术。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数据中心可以轻松地移植或者调整资源给予,也可以便于对业务进行管理。诸如 Xen、KVM、VMware 等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数据中心中,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提供了很高的保障。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数据中心的故障转移至整个数据中心中的其它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以保证整个数据中心的生产效率不受影响。 4.容错技术 容错技术是指在数据中心内部重复实例计算,以避免任何一个故障造成的系统崩溃。这种技术可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对数据的冗余配置,任何一台服务器崩溃、网络失效或储存设备故

多活数据中心分布式云网络架构设计与实践

近年来,伴随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邮储银行积极推进私有云建设,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搭建了可高效支持敏捷开发与快速上线的高可靠、高性能基础平台。与此同时,随着多地多数据中心布局的稳步推进,为更好满足不同应用、数据库的分布式部署需求,邮储银行云平台建设也逐步开始向同城多活、异地灾备的分布式云方向演变。 一、多中心分布式云网络需求分析 1.同城双中心是一个整体双活架构 在架构方面,分布式云网络基于跨数据中心(DC)的二层互联网络,支持将同一个云区域(Region)部署于同城数据中心之间,并使用虚拟扩展局域网(VXLAN)技术实现端到端二层互通,进而形成低时延、大带宽的同城互联网络,以更好满足云管理需求、业务同城备份需求和主从Region仲裁节点的较低时延需求。 2.同城中心之间提供双活出口 在部署方面,主Region管理面跨可用分区(AZ)同时部署于同城DC1与同城 DC2。在此模式下,针对分布式云网络内的故障AZ切换场景,以及DC1出口故障时保持对外管理地址不变等需求,同城DC互联网络可对外提供双活接入,即确保DC1出口入云或DC2出口入云的效果一致,并全面覆盖云内切换及云外切换等多种场景的网络需求。

3.多中心之间大流量数据同步 在传输方面,多中心布局在同城之间需要进行实时数据同步,异地之间则是进行异步数据同步(通常由广域网承载)。然而,金融业日常产生的数据量较大,因此需要重点考虑流量在同城及异地的转发路径问题,以避免大流量转发对现有实时生产流量产生冲击。 结合上述需求,分布式云网络的建设重点在于如何将同城两个DC当作一个整体,并使云内、云外切换可以做到解耦。此外,针对带宽尤其是广域网及同城之间的带宽,也需要提前进行合理规划,力求在满足分布式应用大流量传输的同时,不影响实时交易流量。 二、多中心分布式云网络架构设计 随着邮储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新系统对多中心多活网络在高可用性、灵活性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邮储银行数据中心积极开展同城多活、异地灾备的分布式云网络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云网络在云平台架构上主要可分为两个云Region,Region1为主Region,在同城双数据中心之间部署;Region2为从Region,部署在异地数据中心,为灾备Region,上述架构支持在业务面通过应用实现多活。 在架构层面,多中心分布式云网络的设计目标是在正常情况下实现云内无感跨数据中心,以及在某一数据中心遇到灾难时,可由另一数据中心完全承载所有

新型数据中心提升工程方案

新型数据中心提升工程方案 摘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因此,新型数据中心提升工程方案 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出发,提出一套新型数据中心提 升工程方案,以满足未来数据中心的需求。 关键词:数据中心;提升工程方案;硬件;软件;网络;安全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已经面临着许多挑战。传统数据中心的规划和设计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和升级。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新型数据中心提升工程方案,以满足未来数据中心的需求。 一、硬件方面的提升 1. 容量扩展:新型数据中心需要具有更大的容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为此,可以 采用分布式存储和高密度存储设备,以提高存储容量。 2. 能效提升:为了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新型数据中心需要采用更节能的硬件设备,例如,采用更节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及采用液冷技术等措施。 3. 故障容忍设计:新型数据中心需要采用故障容忍设计,以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可以采用冗余设计、热插拔技术和自动故障恢复等措施。 4. 性能提升:新型数据中心需要具有更高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和存储需求。为此,可以采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二、软件方面的提升 1. 虚拟化技术:新型数据中心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以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为此,可以采用虚拟机、容器和云平台等技术。 2. 自动化管理:新型数据中心需要采用自动化管理技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干预。为此,可以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和自动化监控工具等技术。 3. 弹性扩展:新型数据中心需要具有弹性扩展的能力,以应对突发的业务需求。为此,可 以采用云弹性扩展技术、软件定义的存储和网络技术等。 4. 灾备管理:新型数据中心需要具有更完善的灾备管理体系,以确保业务的高可用性和连 续性。为此,可以采用跨数据中心的灾备备份技术、全球负载均衡技术等。

云计算构建高可用性与可靠性的IT基础设施

云计算构建高可用性与可靠性的IT基础设施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正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它不仅 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资源,还为构建高可用性与可靠 性的IT基础设施提供了便利。本文将探讨云计算如何实现高可用性和 可靠性,以及在构建IT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一、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及优势 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方式,通过将计算资源集中在 云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相比于传 统的本地计算,云计算具有以下优势: 1. 高度的可伸缩性:云计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计 算资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2. 高度的可用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架构,各个节点之间相互独立,一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3. 高度的弹性:云计算可以根据用户的负载情况自动调整配置,确 保系统始终在最适合的状态下运行。 二、云计算实现高可用性的技术手段 1. 数据冗余备份:通过将数据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进行备份,即使 某个节点发生故障,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提供服务。 2. 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将请求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节点,保持各个 节点的负载均衡,避免某个节点过载而导致系统崩溃。

3. 自动容错和恢复机制:通过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检测到节点故障并进行自动切换,确保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 建立多个数据中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立多个数据中心,将数据分散存储,即使发生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云计算实现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1. 高性能的存储系统:云计算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高速读写和可靠存储。 2. 强大的网络带宽:云计算通过提供强大的网络带宽,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 3. 安全的身份认证机制:云计算通过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系统。 4. 数据加密技术:云计算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四、云计算在构建高可用性与可靠性的IT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1. 企业的数据备份和恢复:云计算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服务,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 大规模网站的部署与扩展:云计算可以为大规模网站提供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服务,满足用户同时访问的需求。

数据中心大型机平台计算资源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数据中心大型机平台计算资源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赵连强葛迅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8年第8期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业务的重要IT 基础设施中心,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需要7×24 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同时更高效地满足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量的快速增加,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成本也越来越高。IT 预算在企业运营和资本预算中占比较大的部分,一旦达到性能和容量限制,势必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因此数据中心急需进行计算资源、能效设计以及调度上的优化配置。 在数据中心行业中,大型机平台在运行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大型机也称为主机,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等优势。通过调查发现MIPS 的增长趋势仍在继续,提高MIPS 的利用率是降低主机总体成本的可行方法。另外,降低主机MIPS 消耗,不仅可以延缓硬件升级,还可以降低基于使用规模的软硬件维保、软件升级保护等费用,对数据中心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主机处理能力消耗的现状及特点 1. 主机使用基本情况 大多数主机使用者的主机架构框架基本相同,如图1 所示。整个架构包含数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之间通过CF 进行交互,每个逻辑分区由中间件(CICS)、数据库(DB2)和通讯(TCPIP 和VTAM)等组成。联机交易、开放端查询交易等通过访问对应逻辑分区的CICS 和DB2 来完成业务处理。 2.CPU 消耗组成及分类 主机CPU 消耗的主要部分为系统消耗和应用消耗。系统消耗主要是指数据库、中间件和通讯等进程所消耗的CPU。应用消耗是联机交易和批量运行等带来的CPU 消耗。仅从这两个主要部件来看,应用消耗都是分布在主机各组件的CPU 消耗中,比如CICS 和DB2 的大部分CPU 消耗是由应用程序导致,也就是系统各组件消耗的一部分组成了整体应用消耗,系统消耗和应用消耗两者之间有交集而非包含关系,给分析主机CPU详细使用情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运行负载的角度来看,CPU 消耗主要组成部件为应用消耗和部分系统消耗,其中应用消耗包含联机交易、批量运行和开放端查询业务等;部分系统消耗为主机各部件为提供应用服务额外产生的CPU 消耗,包含各组件基础CPU 消耗(不包含提供应用服务产生的CPU 消耗)和运维需求消耗等。 从系统组件角度来看,CPU 消耗主要组成部件为CICS、DB2 和通讯等系统子进程,各组件共同协作以提供主机的对外服务。从方便统计的角度看,分析各组件的CPU 消耗便于对主机的CPU 消耗进行研究。 二、主机处理能力优化的思路 1.CPU 消费衡量方法

高楼层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楼层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研究与实践 樊冠群;叶闽军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与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于全面支撑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连续性的数据中心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阐述了在高楼层环境下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重点总结了在供配电系统以及制冷系统设计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4(031)012 【总页数】4页(P241-244) 【关键词】数据中心;信息化;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高楼层 【作者】樊冠群;叶闽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北京 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2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于全面支撑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连续性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受到关注[1-2],国内外各高等学校、各大企业都将数据中心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重要基础设施来建设,因此,数据中心建设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电信、金融、高等学校以及大型国企为代表的我国大量企事业单位,都将数据中心建设作为其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3-7]。

1 数据中心建设选址问题 数据中心(IDC)建设涉及多学科综合,建筑和信息专业交叉[1],对基于老式 建筑进行的数据中心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难度更大,因为需要对传统的建筑进行大量的改造。2000年前后新建的建筑,虽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网络布线等基本的需求,但在这样的建筑中进行数据中心建设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理论上说,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址。数据中心选址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涉及因素较多[8-10]。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将选址工作分为技术 评估和商业评估两大部分。如果从纯技术角度来评估,考虑到安全、制冷及供电等因素[11-12],数据中心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高层建筑,但对于一些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来说,选址的自由度往往不大,只能根据现实情况寻求次优解。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的数据中心机房(以下简称赛尔网络数据中心)就建在清华科技园的赛尔大厦15层,应该属于很高的楼层了。该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设计,2007年10月开始建设,2008年5月加电试运行。该数据中心建设楼层高,建设难度大,与以往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相比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目前该数据中心机房已安全运行6年,运行正常,并且成为赛尔网络对外参观展示的一个窗口。 2 赛尔网络数据中心简介 赛尔网络数据中心是根据赛尔网络发展的长远战略,并围绕赛尔网络的工作中心和信息化建设要求,体现“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可靠、设施先进,绿色环保、投资节省的现代化A级数据中心机房,同时还 要考虑容集各方面的问题,具体就是要机柜数量最大化。这无疑对机房布局、电力、空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房根据功能需求需有如下几个区域(见图1):机房区(包括公共托管区、VIP 区)、监控室、测试室、网络机房、配电室(UPS主机、电池、配电柜等,该区 域对地面承重有较高要求,至少在1 000kg/m2以上)、钢瓶间(消防要求必须

数据中心高可用

数据中心高可用 在当今数字化驱动的世界中,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都需要依赖数据中心来存储和管理他们的海量数据。然而,数据中心的故障或停机事件,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和业务连续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和安全,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需求。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指的是在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数据中心都能保持高度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它涵盖了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冷却等多个方面,确保在发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时,数据中心的运营能够快速恢复正常,从而最小化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对于关键组件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应采用冗余设计和容错技术。例如,对于服务器,可以采用双路或四路冗余电源设计,保证电源故障时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对于存储设备,可以部署RAID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提高数据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软件设计方面,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确保系统在单点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测试,确

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策略、故障诊断、故障隔离、恢复步骤等。定期进行灾难演练和测试,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恢复正常运营。 电力和冷却系统是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重要保障。应采用双路或多路冗余电源设计,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应优化冷却系统,保证数据中心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是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重要一环。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对于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硬件冗余、软件优化、灾难恢复计划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确保企业在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都能保持高度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创新和优化措施出现,为构建更加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提供更多可能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然而,

【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XXX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2014-10-14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项目概述 0 1.1 项目描述 0 1.2 用户主要关注点 0 1.3 方案设计范围 (1) 第二章项目需求及相关条件分析 (1) 2.1 IT需求描述 (1) 2.2 扩展计划 (2) 2.3 供电情况分析 (2) 2.4 场地环境描述 (2) 2.5 特殊IT设备需求 (2) 2.5 行业规范分析 (2) 2.6 维护管理需求 (3) 2.6 需求总结 (3) 第三章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4) 3.1数据中心额定容量 (4) 3.2成长计划 (4) 3.3可用性级别 (4) 3.4机柜密度与密度分布 (5) 3.5能效使用效率PUE (5) 第四章初步设计规划 (5) 4.1 设计思路 (5) 4.2 初步设计规划 (6) 4.2.1垂直空间布局 (7) 4.2.2 平面布局 (8) 4.2.3 UPS供配电系统 (9) 4.2.4制冷系统 (10)

4.2.5机柜及通道封闭系统 (10) 4.2.4环境、设备及安防的集中监控系统 (10) 4.2.5 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系统 (11) 4.3 扩容方案 (11) 4.4 方案优势总结 (11) 第五章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13) 5.1设计思路 (13) 5.2建议方案 (13) 5.2.1方案介绍 (13) 5.2.2配电柜及元器件的选择 (14) 5.2.3配电系统配置清单 (14) 第六章UPS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 (15) 6.1 设计思路 (15) 6.2建议方案 (15) 3.3.3 UPS系统特点及优势 (17) 3.3.4 UPS系统配置清单 (17) 第七章机房制冷系统解决方案 (17) 7.1设计思路 (17) 4.2空调系统方案 (17) 4.2.1热负荷计算 (17) 4.2.2空调选型及配置 (19) 4.3 新风系统设计 (21) 4.4机房制冷系统配置清单 (22) 第五章机柜系统设计方案 (22) 5.1设计思路 (22) 5.2机柜系统设计方案 (22) 5.3机柜系统配置清单 (23) 第六章监控管理系统系统解决方案 (24) 6.1设计思路 (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