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中心可用性

数据中心可用性

数据中心可用性

数据中心是各大企业和组织重要的信息存储和处理中心,其可用性

对于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分析数据中心可用性

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可用性的方法和策略来探讨如何确保数据

中心的高可用性。

一、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意义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设施,其可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组

织的业务连续性和效率。一个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可以保证业务系统

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避免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

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提高将带来以下好处:

1. 降低业务风险:数据中心的不可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损失,如

财务风险、声誉风险等。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可以减轻这些风险,保

护企业的利益。

2. 提升用户满意度:可用性是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数

据中心的高可用性意味着用户能够无时无刻地访问所需的应用和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

3. 增强灾备能力:可用性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数据中心的灾备能力的

增强,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突发事件,保障数

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影响数据中心可用性的因素

数据中心可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可靠性: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定期的设备维护、更新和备份是提高数据中心可靠性的关键。

2.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基础。数据中心应配备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的持续供电。

3. 网络连接: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是保障数据传输和应用访问的关键。建立冗余网络连接、优化网络带宽、采用负载均衡等措施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管理和监控:高效的数据中心管理和监控是保障可用性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流量、温度等参数,并进行及时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够预防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故障风险。

三、提高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1. 设备冗余:通过设备冗余,如双电源、双网卡、双路由器等,实现硬件设备的备份和切换,以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

2.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合理的数据恢复机制,包括存储备份数据的地理分布、备份频率、备份恢复测试等。

3. 灾备策略:制定有效的灾备策略,包括数据中心的备份和冗余部署、备份数据的远程存储、灾备设备的定期测试等,以保障数据中心在灾害发生时的持续运行和数据完整性。

4. 系统监控与维护: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和维护机制,包括设备监测、性能监控、日志分析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故障的发生和蔓延。

5. 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保障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结语

数据中心可用性是企业和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课题。通过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完善电力供应和网络连接、加强管理和监控,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在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挑战。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可用性问题分析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可用性问题分析 中国IDC圈6月22日报道,安全和可靠是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主要问题。供电系统指的是从市电变压器、发电机组之后,包括ATS自动切换开关、配电系统、UPS、供电电缆等环节,他们之间的配置决定了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都知道衡量数据中心的价值有三个性能指标:可用性、适应性、TCO。其中的可用性指标是首要的,而供电系统的可用性,包含了系统中设备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我们在考虑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可用性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断路器数量增加以及断路器指标的离散性问题 每个断路器都是一个单路径故障点。另外,相同指标而不同厂商的断路器,其运行过程的实际动作稳定值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据中心路保护机制。情况最糟糕时,下游断路器可能不会动作,而最终导致上游断路器动作,结果发生大面积负载掉电的情况。 2、操作人员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 超过54%的宕机故障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目前数据中心复杂性极高而又缺乏处理这类复杂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原因造成的。除此之外,针对如此复杂的系统,对人员进行的培训也远远没有达到所需的水平。再加上这些行业内的人员的高流动率,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为因素"是宕机或可用性降低的首要原因了。(我司是一家国家认可授权“实验室认可”国际CNAS认证,检测机构,测试数据科学,公正,准确!专业,科学,可靠是我们的公司宗旨。我司愿竭诚为您服务,为您的数据机房保驾护航!电话:87 108092) 3、如何把UPS与IT设备负载之间的故障点减少至最少 许多负载宕机的故障发生在UPS与IT设备负载之间。过去,用户通常在UPS以及发电机之间引入冗余设备,但是他们往往容易忽略终端配电一级的单路径故障点,例如他们在UPS和IT设备负载之间设置多个断路器,而且UPS和IT负载之间的距离很长。所以希望冗余设施距离负载能够更近一些,减少UPS 和IT设备之间的断路器数量。 4、减少大面积断电的故障点 集中式供电优点很多,但它的致命缺陷是一旦UPS系统发生故障,所有设备设备均会停电而宕机;分布式供电虽然解决了大面积业务中断的问题,但是其不易管理。用户们当然是希望消除并控制自己的电源系统的故障。 5、UPS对供电系统的谐波干扰问题 UPS在整个系统内部就相当于一个谐波干扰器。无功和谐波电流对供电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是我们不得不的问题之一。 6、用户内部以及用户与厂商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由于各种设备安装的复杂性,故障发生时对故障根源的分析变得非常困难。客户们普遍希望能够通过全球统一标准的系统收集数据和比较结果,并且规范校正和处理的措施。因此他们希望同一机构内不同场地的机房能够使用同样的设备,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相互分享管理经验及故障处理经验,也希望设备供应商能够提供这些技术知识。

数据中心可用性

数据中心可用性 数据中心是各大企业和组织重要的信息存储和处理中心,其可用性 对于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分析数据中心可用性 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可用性的方法和策略来探讨如何确保数据 中心的高可用性。 一、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意义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设施,其可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组 织的业务连续性和效率。一个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可以保证业务系统 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避免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 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提高将带来以下好处: 1. 降低业务风险:数据中心的不可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损失,如 财务风险、声誉风险等。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可以减轻这些风险,保 护企业的利益。 2. 提升用户满意度:可用性是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数 据中心的高可用性意味着用户能够无时无刻地访问所需的应用和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 3. 增强灾备能力:可用性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数据中心的灾备能力的 增强,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突发事件,保障数 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影响数据中心可用性的因素

数据中心可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可靠性: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定期的设备维护、更新和备份是提高数据中心可靠性的关键。 2.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基础。数据中心应配备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的持续供电。 3. 网络连接: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是保障数据传输和应用访问的关键。建立冗余网络连接、优化网络带宽、采用负载均衡等措施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管理和监控:高效的数据中心管理和监控是保障可用性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流量、温度等参数,并进行及时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够预防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故障风险。 三、提高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1. 设备冗余:通过设备冗余,如双电源、双网卡、双路由器等,实现硬件设备的备份和切换,以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 2.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合理的数据恢复机制,包括存储备份数据的地理分布、备份频率、备份恢复测试等。

数据中心管理中的容错与可用性提升技巧(三)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设施,它承担着存储和 处理大量数据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容错和可用性的技术挑战,数 据中心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数据中心管理中的 容错与可用性提升技巧。 一、冗余设备与备份系统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冗余。例如,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可以通过冗余配置来提供容错能力。当其中一个设 备或组件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可以接管工作,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行。同样重要的是备份系统的设置。频繁备份数据可以在系统故障时快速 恢复数据,减小数据丢失的风险。 二、多路径网络 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多路径网络 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多路径网络允许数据通过多条不同路 径传输,这样即使某条路径存在问题,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这种冗余路径不仅提高了可用性,还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容量。三、监控与警报系统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控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使 用监控与警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监控设备的温度、湿度和电力消耗等参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预测设 备故障的可能性。一旦系统出现异常,监控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使 管理人员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四、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并实施规范操作流程,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数据中心的容错 性和可用性。例如,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和系统,以及 规范设备和线缆的标识等措施,都有助于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并提 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五、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是应对重大事故或灾难的关键措施。在制定灾难恢 复计划时,需要考虑各种灾难情景,并为每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备用设备的准备、应急状态 下的工作流程等。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中心的运行。 六、人员培训和定期维护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确保数据中心容错性 和可用性的关键。定期培训和提升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可以使管理人 员更好地应对设备故障和系统问题。此外,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也 是确保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设备的维护,才能降 低故障风险并提高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数据中心管理中的容错与可用性提升技巧包括冗余设 备与备份系统、多路径网络、监控与警报系统、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灾难恢复计划、人员培训和定期维护等方面。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中心的容错能力和可用性,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 业务的连续运行。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承载着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任务。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标准格式。 一、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概述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指对数据中心的设备、网络、系统和应用进行维护、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其目标是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高安全性,以满足企业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重要性 1. 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数据中心是企业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稳定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通过运维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网络故障和系统故障,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稳定运行。 2. 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大数据时代要求数据中心24/7不间断运行,运维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备份和灾备措施等手段,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降低因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 3. 优化数据中心的性能:数据中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通过运维管理,可以对设备和系统进行性能优化,提高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4. 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数据中心承载着企业的核心数据,安全性是运维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加强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备份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数据中心的安全。 三、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具体内容

1. 设备维护管理:包括设备巡检、设备故障排除、设备维修和设备更换等工作。通过定期巡检和维护,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进行排除和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拓扑规划、网络设备配置和网络性能监控等工作。通过 合理规划网络拓扑,配置网络设备,监控网络性能,可以保证数据中心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3. 系统管理:包括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系统补丁管理、系统性能监控和系统 故障处理等工作。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合理配置和维护,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应用管理:包括应用软件安装和配置、应用性能监控和应用故障处理等工作。通过对应用软件的管理,可以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5. 数据备份与灾备管理:包括数据备份策略制定、数据备份和灾备方案的实施 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和制定灾备计划,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6. 安全管理: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加强安 全防护措施、设备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手段,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四、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要点 1. 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运维管理规范、流程和指南,明确运维管理 的责任和权限,确保运维管理的有序进行。 2. 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减少 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疏忽。 3. 建立监控与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控设备、网络、系统和应用的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和处理。

Uptime数据中心可用性TIER等级

Uptime数据中心可用性TIER等级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数据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因此,确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成为了关键。Uptime Institute的TIER等级系统为评估和提升数据中心可用性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Uptime Institute是一个全球知名的数据中心行业咨询机构,其推 出的TIER等级系统是衡量数据中心可用性的重要标准。TIER等级系统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TIER 1、TIER 2、TIER 3和TIER 4。 每个等级代表了不同的可用性和冗余水平。 TIER 1数据中心具有最基本的可用性,通常仅包含单电源和单路径 冷却设备。这种等级的数据中心容易受到电源和冷却设备故障的影响,因此,对于关键业务应用来说,这种等级可能不够可靠。 TIER 2数据中心在可用性上有所提升,具备双电源供电和单路径冷 却设备,或者双路径供电和单路径冷却设备。这种等级的数据中心能够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保持运行,但仍然可能受到电源或冷却设备故障的影响。 TIER 3数据中心具有更高的可用性,通常包含双电源供电、双路径 冷却设备以及备份发电机。这种等级的数据中心能够在设备故障、电

源故障或冷却设备故障的情况下保持运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TIER 4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最高,通常包含双电源供电、双路径冷却设备、备份发电机以及完全冗余的结构和设备。这种等级的数据中心能够在任何设备或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保持运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Uptime Institute的TIER等级系统为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了评估和提升可用性的有效框架。通过了解和改善数据中心的TIER等级,企业可以确保其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进,企业对数据中心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数据中心必须具备高可用性和稳定性。Uptime Institute的TIER等级系统为企业提供了评估和提升数据中心可用性的工具和方法。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企业可以根据Uptime Institute的TIER 等级系统评估其当前的数据中心等级,并确定所需的改进措施。这可能包括增加冗余设备、改善冷却系统、增加备份发电机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Uptime Institute的TIER等级系统还提供了与其他标准的兼容性,

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策略

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策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和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策略的制定,则成为了数据中心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的相关方法与指标,并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方法 1. 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逻辑树状图来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的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中心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可以对系统各个组件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并找出导致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根据故障树分析的结果,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可用性分析 可用性分析是通过计算系统的可用性指标,来评估数据中心系统的可靠性。该方法主要关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通过可用性分析,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以了解到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从而调整相关的保障措施。 二、数据中心可靠性评估指标 1.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BF是指平均无故障时间,即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 平均时间间隔。MTBF的数值越大,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2. MTTR(Mean Time To Repair) MTTR是指平均修复时间,即系统从出现故障到修复完成所需的平 均时间。MTTR的数值越小,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3. 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可用 性的数值越大,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4. 故障率 故障率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出现故障的数量。故障率的数值越小,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三、数据中心可靠性改进策略 1. 设备巡检与维护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 设备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2. 冗余设计 引入冗余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在关键设备、关键电源和关键通道等部位设置冗余备份,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实现 系统的自动切换,保障系统的持续运行。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报告旨在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建设一个现代化、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数据中心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目标与范围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服务。其中,我们将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指标: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 2.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 环境友好性: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四、市场分析

1. 数据中心市场潜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市场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几年的全球市 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 2. 竞争分析:在数据中心市场中,存在着多家大型企业竞争,如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 Azure等。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需要提供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性价比好的服务。 五、技术分析 1. 设备选型: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以满足 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2. 网络拓扑设计:采用冗余设计,确保在设备故障或网络拥堵情况下,仍能保持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3. 网络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和漏洞修复等,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六、经济分析 1. 建设投资:初步估算,数据中心项目的总投资约为5000万元, 包括设备采购、施工和土地购置等。 2. 运营成本:考虑到设备维护、人员工资和能耗等因素,预计年运 营成本约为1500万元。 3. 收益预测:基于市场需求和定价策略,预计项目建成后的年收入 为3000万元。

数据中心技术指标解读

数据中心技术指标解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需要对一系列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理解和监控。本文将对这些关键指标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大家的数据中心。 可用性指标主要反映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下是两个主要的可用性指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指系统在两次故障之间正常运行的总时间。MTBF越长,表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为了提高MTBF,需要硬件、软件和网络系统的质量和维护。 平均恢复时间(MTTR):指系统发生故障后到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MTTR越短,表明系统的恢复速度越快。为了降低MTTR,需要建立有效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以及备份和容灾方案。 性能指标用于衡量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以下是三个主要的性能指标: 处理器使用率:指CPU在特定时间内使用的百分比。处理器使用率过高可能意味着系统资源不足,需要升级硬件配置。过低则可能意味着

系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需要优化软件配置。 网络带宽利用率:指网络在特定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百分比。网络带宽利用率过高可能意味着网络拥堵,需要增加带宽或优化网络结构。过低则可能意味着网络未得到充分利用,需要调整网络配置。 存储I/O使用率:指存储设备在特定时间内读写操作的百分比。存储I/O使用率过高可能意味着存储设备性能不足,需要升级存储设备或优化存储结构。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存储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需要调整存储配置。 能效指标用于衡量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以下是两个主要的能效指标: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指数据中心总能耗与IT设备能耗之比。PUE越高,表明数据中心的能效越低。为了降低PUE,需要节能技术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CUE(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指数据中心碳排放量与IT设备能耗之比。CUE越高,表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量越大。为了降低CUE,需要清洁能源使用和碳减排措施。 安全性指标用于衡量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以下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探究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探究数据中心是企业或组织为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而建设的重要基 础设施,也是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 步和应用程序的复杂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 文将探究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数据中心高可用性?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是指在出现硬件、软件或者人为因素导致数 据中心中某一部分停止运行时,能够保证整个数据中心仍然能够 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反之,如果整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能够 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避免数据泄露或损失等后果。因此,数据中 心高可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对于那些高依赖性的企 业或行业,如金融、医疗、物流等而言,数据中心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直接影响着业务的正常运作。 二、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有多种,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也 很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对于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来说,备份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够帮助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当发生 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从备份中恢复数据,避免数据

丢失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备份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差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是指在数据中心内部对于多个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以避免某一台服务器因为负载过大而失效。负载均衡技术确保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并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负载均衡技术也可以使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运营环境。 3.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将物理硬件划分为多个虚拟环境的技术。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数据中心可以轻松地移植或者调整资源给予,也可以便于对业务进行管理。诸如 Xen、KVM、VMware 等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数据中心中,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提供了很高的保障。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数据中心的故障转移至整个数据中心中的其它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以保证整个数据中心的生产效率不受影响。 4.容错技术 容错技术是指在数据中心内部重复实例计算,以避免任何一个故障造成的系统崩溃。这种技术可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对数据的冗余配置,任何一台服务器崩溃、网络失效或储存设备故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一、背景介绍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中至关重要的设施之一,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任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数据中心的定义、建设目标、建设流程、技术要求和建设成果评估等内容。 二、数据中心定义 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管理和存储大量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设施,用于处理、存储和传输大规模数据。它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以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三、建设目标 1. 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2. 提供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和服务器设备,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灵活性; 3. 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4. 提供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环境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 5. 实现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 四、建设流程 1. 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规模,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需求。 2. 设计规划:制定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和布局,包括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 设备、存储设备等。

3.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房的装修和硬件设施的安装,如电力供应系统、空调 系统、网络布线等。 4. 设备采购:根据设计规划,采购适合的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 5. 系统部署:安装和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确保系 统能够正常运行。 6. 数据迁移:将原有的数据迁移到新的数据中心中,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7. 测试验收: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确保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符 合设计要求。 8. 运维管理:建立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安全 管理等。 9. 运营评估:定期对数据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优化和改进数据中心的运 营效果。 五、技术要求 1. 机房环境:确保机房的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指标符合设备的要求,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电力供应:建立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电源、UPS电源和稳压设备,以保证数据中心的连续供电。 3. 网络设备:采用高可用性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确保 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4. 服务器设备:选择性能强大、可扩展性高的服务器设备,满足企业的计算需求。

数据中心等级概述

数据中心等级概述 数据中心等级是指数据中心按照其设备、系统、安全性和可用性等多个指标划分的等级。这些等级通常由国际标准和组织制定,并由评估公司进行认证。数据中心等级的制定旨在对数据中心进行分类,以便用户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数据中心。 Tier I:Tier I级数据中心是最基本的等级,通常只提供基本的机房空间和电力供应。该等级没有冗余设备,暂停服务时间较长,可用性较低。适用于对可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如开发和测试环境。 Tier II:Tier II级数据中心具有一定的冗余设备,包括备用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该等级的数据中心的可用性高于Tier I级数据中心,但仍可能在维护和故障恢复期间暂停服务。适用于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应用。 Tier III:Tier III级数据中心是目前最常见的等级,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冗余性。该等级的数据中心拥有冗余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并具备故障切换功能,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应用。 Tier IV:Tier IV级数据中心是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该等级的数据中心具备高度冗余的设备和系统,包括双路供电、独立冷却和备份系统等。此外,Tier IV级数据中心还通常采用多个互相备份的数据中心,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适用于金融、电信等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应用。 1.设备冗余性:包括供电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冗余设备能够保证在故障发生时提供备份系统,从而减少服务中断的时间。

2.数据中心设计:包括防火墙、监控系统、空调和物理安全等。一个 好的数据中心应该具备安全的设计,并对可能的灾难采取预防措施。 3.系统故障恢复:包括故障切换、备份和灾难恢复。一个好的数据中 心应该能够在出现故障时快速切换到备份设备,恢复服务。 4.可用性测试和监测:包括测试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以及监测数据中心 的性能和故障情况。 数据中心等级的选择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预算来进行。较低等级的 数据中心可能成本较低,但可用性较低;而较高等级的数据中心虽然能够 提供更高的可用性,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选择数据中心等级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业务需求和预算情况。 总之,数据中心等级是对数据中心性能和可用性的分类,能够帮助企 业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中心。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 能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大型数据中心定义标准

大型数据中心定义标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各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规范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其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本文将介绍大型数据中心的定义标准,主要包括设备规模、运营成本、安全性、高可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 一、设备规模 大型数据中心应具备相当大的设备规模,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设备规模通常包括服务器数量、存储设备容量、网络设备带宽等。大型数据中心通常拥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此外,大型数据中心还应具备足够的电力、冷却和空间等资源,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运营成本 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成本、人力成本、设备维护费用等。由于大型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来支持设备运行,因此电力成本是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日常运维和管理。因此,在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其运营成本,并采取有效的管理

和优化措施,降低成本。 三、安全性 大型数据中心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以保障数据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安全性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稳定等方面。网络安全主要是指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等风险;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容灾恢复等方面;系统稳定主要是指保证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可靠性。此外,在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时,还应考虑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四、高可用性 大型数据中心应具备高可用性,以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高可用性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和容灾恢复等方面。为了保障数据的高可用性,大型数据中心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如分布式存储、备份和容灾等技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此外,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大型数据中心还应采用负载均衡、容错等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五、扩展性

网络安全知识: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知识: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 数据中心是组织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和重要 业务系统。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是组织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必 须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本文将从数据中心的安全需求、安全威胁分析、安全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带来全面的数据中心 安全管理知识。 一、数据中心的安全需求 1.数据保密性需求 数据中心存储着组织的核心数据,其中包括客户信息、财务信息、业务数据等。这些数据的保密性需求非常重要,一旦泄露将会对组织 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数据中心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 制能力,保障数据的保密性。 2.数据完整性需求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的保证。 数据中心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黑客攻击、病毒或内部人员恶 意篡改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数据可用性需求 数据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安全需求是数据的可用性。组织无法容忍 数据中心发生长时间的中断,因为这将对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数据中心必须具备高可用性的架构和备份系统,确保数据 随时可用。 4.业务连续性需求 数据中心还需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面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业务,确保组织正常运营。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的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 业务连续性等方面。只有满足这些安全需求,数据中心才能够真正为 组织的业务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数据中心的安全威胁分析 1.外部攻击

数据中心经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尝试入侵数据中心系统,窃取敏感数据或者破坏系统。外部攻击威胁主要包括病毒、木马、恶意软件、DDoS攻击等。 2.内部威胁 内部人员也是数据中心安全的威胁之一。内部人员可能通过滥用权限、数据泄露、恶意操作等手段,对数据中心造成安全风险。 3.自然灾害 数据中心还面临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如火灾、地震、洪水等。这些灾害可能导致数据中心设备的损坏,造成数据丢失与业务中断。 4.供应链攻击 供应链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攻击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间接攻击数据中心系统。如果供应商未能妥善保护自身的网络安全,可能会给数据中心带来潜在的风险。 5.物理安全威胁

ddc的选型需要注意事项

ddc的选型需要注意事项 在进行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选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相当繁多。数据中心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它承载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应用和关键数据,因此选型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在进行数据中心选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该过程。 第一步:明确需求和目标 在进行数据中心的选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这包括了对性能、容量、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如果您的企业需要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那么您可能需要选择一台配备了强大的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的服务器;如果您的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那么您可能需要选择一套具备完备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机制的系统。明确需求和目标将有助于筛选和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设备。 第二步:评估可用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中心的选型中,可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可用性是指数据中心设备能够在需要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运行期间保持稳定,不易发生故障。评估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质量、供应商的信誉、备件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对于可用性来说,可以考虑选择具备冗余功能的设备,如双路电源、双路网络接口卡等。这些冗余功能将大大降低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参考供应商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评估其可用性保证。 至于可靠性,可以通过研究设备的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等指标来衡量设备的可靠性。倾向于选择那些具备较高故障率、MTBF和较低MTTR的设备。 第三步:考虑扩展性和灵活性 数据中心的选型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和灵活性。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变化,数据中心的需求也会增长和变化。因此,选择具备良好扩展性的设备和架构非常重要。 在考虑扩展性时,可以关注设备的可扩展性。这包括了设备是否支持模块化设计,是否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组件或模块进行扩展等。此外,还可以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附加设备和升级选项,以便将来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扩容。 灵活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灵活性意味着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变化。例如,设备是否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多种应用程序和多种部

数据中心建设原则

数据中心建设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重要原则。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规划和设计一个优秀的数据中心。 1. 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故障和中断。这包括使用冗余系统和备份设备,以及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维护计划。此外,数据中心的设计应考虑到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以应对突发事件。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建设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并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此外,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可插拔的设备可以简化扩展过程,减少对现有系统的干扰。 3. 能效和环保 数据中心的能效和环保性也是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原则。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虚拟化、动态电源管理和高效冷却系统。此外,优化空间利用和合理布局设

备可以提高能效,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安全性和保密性 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保护数据和信息安全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物理安全措施,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和防火墙等。此外,网络安全和数据加密技术也应得到充分考虑,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5. 管理和监控 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包括实施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和进行性能监测。此外,建立详细的文档和记录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 6. 合规性和法规要求 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合规性和法规要求。这包括数据隐私和保护规定、电力和环境法规等。建设者应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数据中心的合法运营,并减少法律风险。 数据中心建设需要遵循可靠性和可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效和环保、安全性和保密性、管理和监控以及合规性和法规要求等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建设出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概述: 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设施,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本文将详细探讨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包括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保障数据安全性、支持业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等方面。 1. 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数据中心提供了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通过建设数据中心,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备份和恢复,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此外,数据中心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从而提高业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保障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加密等,保护企业的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和损坏。数据中心还可以实施灾备和容灾方案,确保数据的持续可用性,防止因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3. 支持业务发展: 数据中心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数据中心提供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支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此外,数据中心还可以提供弹性扩展的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4. 提升竞争力:

数据中心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和优势。通过建设 数据中心,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数据中心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支持,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结论: 数据中心建设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具有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保障数据安全性、支持业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等重要作用。随着数据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将越发凸显。企业应认识到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数据中心建设计划,以获得更好的业务发展和竞争优势。

202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房)等级评定标准-1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房)等级评定标准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其基础设施的等级评定至关重要。通 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确定,可以在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的同时,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效率。本文将从评定标准的定义, 等级划分,评定要求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评定标准的定义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是指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参数的评估,评定其对应的等级,旨在保障数据中 心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 二、等级划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其中,TIER I是最低等级,TIER IV 是最高等级。 1. TIER I:单路供电和散热,不具备容错功能,可用性为99.671%; 2. TIER II:双路供电和散热,具有少量的容错功能,可用性为 99.741%; 3. TIER III:双路以上的供电和散热,拥有完善的容错功能,具备 99.982%的可用性; 4. TIER IV:在TIER III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容错性,可用性为99.995%。 三、评定要求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评估要求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 设施要求:数据库中心应有独立的场地,具备防护和安全措施,并 应有配套的稳定电力、通风、制冷等系统;

2. 总体要求:数据中心应有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包括应急预案、 设备监测、维护保养、安全检查等。 四、影响因素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空调、UPS、防火等硬件设施; 2. 组织架构:包括人员配备、管理体系等; 3. 服务水平:包括服务质量、应急预案等。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 设和数据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进行选址和建造数据中心时,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IT战略将数据中心定位,选择合适等级的数据 中心。

提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用性运维管理体系探究

提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用性运维管理体系探究 作者:涂祥宇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20年第18期 涂祥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也越 来越复杂。当前关于新业态下的运维管理体系的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数据中心技术设施可用 性运维管理体系的研究也较少,不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国内外的数据中心有许多因为基础设 施的可用性,而产生了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效应。为了适应企业发展,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文章通过加强设施维护、优化巡检管理以及促进应急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进 而提高企业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可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也越来越复杂。 国内外的数据中心有许多因为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而产生了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效应。为了 适应企业发展,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笔者对影响基础设施的可用性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进而 提出了优化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议,以期帮助企业提高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一、数据中心相关概念分析 1.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用性指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概率,分为瞬时可用性、固有可用性,是 衡量数据中心实际性能的标准,因此,它被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主要是指对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自控(BA)系统、空调与制冷系统、安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动环监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中心机房的正常 运行。 可以说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管理直接影响着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的基础工作。通过各个基础设施系统,来不间断的为数据中心提供供电、监控、制冷、消防、 安全等服务,并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维护,从而延长数据中心设备的寿命,降低数据中心设备出 现故障的次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1.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是建立在ITIL理论基础之上的。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就是IT基础架构库,最早是由英国研发,后用于IT服 务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IL逐渐应用于企业的IT服务管理以及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管理。具体来说,ITIL服务管理是对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流程在组织当中进行整合,从而确定管 理目标、确定人员工作职责和角色,在科学合理的流程和组织下,提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管 理水平,提高其可用性。 通常,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包括:巡检管理、维护管理、应急管理、事件管理、变 更管理、容量管理、成本管理、服务商管理。其中,巡检管理是对设备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局

互联网数据中心绿色、服务能力、可用性、安全性分级

GB/T XXXXX— 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数据中心绿色分级(G1-G5) A.1分级要求 类别指标得分PUE PUE 分数 =65-25*PUE测量值[0,40) 1)自动采集1分 采集方 [0,1] 式 2)其他0分 1)连续电量采集或者功率采集周期小于15 分钟,存 测量和储周期 <=1小时 2 分 存储周[0,2] 期 2 )每天1分 3)每月0分 1、资源 1)完全符合4分 效率PUE质量采样点 符合程 2 )基本符合2分[0,2] 度 3)其他[0,4) 1 )±0.5% 2 分 采集数 分[0,2] 2 )±1% 1 据精度 3)其他 0分 1 )±0.5% 3 分 检测数 [0,3] 据偏差 2)±1% 2 分 19

GB/T XXXXX— XXXX 3)±2% 1 分 WUE WUE质量 IT 系统2、节能 技术 制冷系统 供配电系 统 其他系统 规划设计3、绿色 管理体系管理 4)其他0 分 1) [0,2) 为 3 分; 2) [2,3) 为 2 分; 3)>3 为 1分 1)分项计量不同设备用水得 1 分 用水计 量方式 2)其他得0 分 1)电子系统定期存储数据或每日人工抄表记录2 测量和 存储方2)每周人工抄表记录1 式 3)每月人工抄表记录0 此项分级区分自用型和租用型数据中心 a) 若为自用型或部分自用型数据中心,此项分级 设备选 依据为 IT 设备选型是否采用了相关节能技术,并取 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型 b) 若为租用型数据中心,则此项分级依据为是否 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促使用户的IT 设备选型采用相 关节能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部署与此项分级依据为 IT 设备的部署与使用是否采用了相 使用关节能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制冷设备采用了相关的高效节能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 果。 供配电设备采用相关的高效节能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 果。 此项分级依据为照明设备、辅助设备等其他系统是否采用了节 能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有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节能设计、规划及方案 制定节能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是否成立数据中心节能工作小 组,有专人负责节能事务 建立日志管理、能耗监测管理体系,定期统计、计算分析 PUE 等指 标,并不断提升 绿色节能纳入考核指标 [1,3] [0,1] [0,2] [0,2] [0,3] [0,11] [0,11] [0,2] [0,2] [0,1] [0,2] [0,2]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