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的和围

规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2规性引用文件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的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的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的分辨率指标:可区分的类别数ndc=(零件的标准偏差/ 总的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的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的平均值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的差异。%偏倚=偏倚的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量程,偏倚值的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测量系统分析的重点,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3.6.1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的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是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特性

σ/ (USL-LSL) *100%。

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3.7Kendall 的一致性系数(KCC)

表示在评估相同样本时多名评估员所做顺序评估的关联程度。例如,使用1 到10 个等级对外观严重程度进行评定:10表示严重,8表示中等,1表示极其轻微等。评估结果Kendall 值介于0 和+1 之间。Kendall 值越高,关联程度就越强。一般而言,当Kendall 系数为0.9 或以上时,就认为关联程度非常强。较高或显著的Kendall 系数意味着评估员评估样本时采用的是基本一致的标准。

3.8Kendall 的相关系数

如果为每个样本提供一个已知评级标准,可以计算Kendall 的相关系数。这些相关系数将提供给每位评估员以表示每位评估员与已知标准的一致性;而总体系数表示所有评估员与标准的一致性。相关系数有助于确定某个评估员是否保持了一致性但却不准确。

4连续型数据(又称为:计量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指引

4.1对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的基本要求:

4.1.1测量系统应处于统计受控状态(稳定性分析控制图无异常)。

4.1.2具有足够的分辨率:(10比1规则)和ndc大于等于5(2~4仅用于参数的粗略估计)。

4.1.3对于非特殊性测量,%偏倚≤10%、%线性≤10%可接受,对于可接受而又显著存在偏倚和线性的测量系统(P值小于0.05),如需继续使用该测量系统,可依据MSA分析结果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应修正。

%研究变异或%公差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都小于10% 良好

介于10%~30% 勉强可接受,可用于非关键性能指标测量

有一项大于30% 不合格,测量系统必须改进后才能使用

4.2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举例

4.2.1收集数据:使用某卡尺测量零件轴的直径,参考值为12.3035,数据如下:

序号测量日期测量结果1 结果2 结果3 结果4 结果5

1 2007-5-14 12.3057 12.303 12.3054 12.2986 12.3061

2 2007-5-15 12.3009 12.30

3 12.2953 12.3031 12.2977

3 2007-5-16 12.3037 12.297 12.295

4 12.3051 12.3013

4 2007-5-17 12.297

5 12.299 12.3047 12.305

6 12.3081

5 2007-5-18 12.305

6 12.303 12.3035 12.3036 12.2944

6 2007-5-21 12.3033 12.305 12.3003 12.3091 12.3046

8 2007-5-23 12.2965 12.304 12.3023 12.3061 12.3045

9 2007-5-24 12.2986 12.309 12.3095 12.2977 12.3015

10 2007-5-25 12.3031 12.303 12.2998 12.3013 12.3054

11 2007-5-27 12.3051 12.306 12.3034 12.3081 12.2953

12 2007-5-28 12.3056 12.298 12.3026 12.2944 12.2954

13 2007-5-29 12.3036 12.301 12.3021 12.3046 12.3047

14 2007-5-30 12.3091 12.308 12.3061 12.3014 12.3035

15 2007-5-31 12.3029 12.294 12.3045 12.3045 12.3003

16 2007-6-3 12.3061 12.305 12.3021 12.3015 12.3044

17 2007-6-4 12.2977 12.301 12.3037 12.3054 12.3023

18 2007-6-5 12.3013 12.305 12.2997 12.2953 12.3095

19 2007-6-6 12.3081 12.302 12.3038 12.2954 12.2998

20 2007-6-7 12.2944 12.305 12.3076 12.3047 12.3034

21 2007-6-9 12.3046 12.295 12.3063 12.3035 12.3026

22 2007-6-10 12.3014 12.295 12.3018 12.3003 12.3021

23 2007-6-11 12.3045 12.305 12.2981 12.3044 12.3061

24 2007-6-12 12.3015 12.304 12.2965 12.3023 12.3045

25 2007-6-13 12.3054 12.300 12.3082 12.3095 12.3021 4.2.2将数据导入Minitab(本例使用Minitab R15中文版),按照统计> 控制图> 子组的变量控制图> Xbar-R的路径(如下图)进入Minitab操作:

4.2.3选择子组的观测值位于多列的同一行中,将数据列C3-C7选入;

4.2.4点击Xbar-R(如上图)选项,进入下图,选择检验菜单中的对特殊原因进行所有检验后,确定。

4.2.5得到Xbar-R图如下,该图没有出现异常点,表明该量具稳定性良好。

4.3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偏倚和线性分析举例

4.3.1收集数据:准备10个标准重量的样本(参考值),样本的过程变异(6*标准差)为1.8, 用量称测量结果如下:

8 11.70 第5次11.6871

8 11.70 第6次11.7345

8 11.70 第7次11.7099

8 11.70 第8次11.6566

8 11.70 第9次11.6284

8 11.70 第10次11.6118

9 11.85 第1次11.8585

9 11.85 第2次11.9617

9 11.85 第3次11.8135

9 11.85 第4次11.8767

9 11.85 第5次11.8818

9 11.85 第6次11.8344

9 11.85 第7次11.8440

9 11.85 第8次11.9279

9 11.85 第9次11.9146

9 11.85 第10次11.7786

10 11.95 第1次11.9355

10 11.95 第2次11.9599

10 11.95 第3次11.9202

10 11.95 第4次11.9970

10 11.95 第5次11.9016

10 11.95 第6次11.9429

10 11.95 第7次11.8558

10 11.95 第8次11.8852

10 11.95 第9次12.0709

10 11.95 第10次11.9794

4.3.2将数据导入Minitab软件(本例使用Minitab R15中文版),按照统计> 质量工具> 量具研究> 量具线性和偏倚研究路径(如下图)进入Minitab操作:

4.3.3 按照下图选入相应数据,点击确定。

4.3.4 得到测量结果的量具线性和偏倚研究分析图(如下图):

12.0

11.8

11.6

11.411.2

11.0

0.6

0.5

0.4

0.30.2

0.1

0.0

-0.1

参考值

偏倚

回归

95% 置信区间数据平均偏倚

偏倚

线性20

100

百分比

常量 2.26990.46800.000斜率-0.192840.040790.000自变量系数系数标准误P 量具线性

S 0.116159R-Sq 18.6%线性0.347107

线性百分率19.3

平均0.058026 3.20.00011.10.042800 2.40.05911.150.40104022.30.00011.20.056140 3.10.01211.250.0120900.70.35011.40.023910 1.30.19811.5-0.0074300.40.65711.6

0.059870 3.3

0.001

参考偏倚%偏倚P

量具偏倚

量具名称: 研究日期:

报表人: 公差: 其他:

占过程变异的百分比

测量结果 的量具线性和偏倚研究

判定项目 数值 结果

偏倚

偏倚的P 值

0.000

P<0.05,表明偏倚的显著性存在

%偏倚 3.2 ≤10%,可接受 R-SQ

18.6% 小于0.8,结果不合格。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82638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GR&R。 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得与范围 规范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得处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得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得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得集合;也就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得整个过程。 3.2稳定性:就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得单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就是整个时间得偏倚得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得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得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得分辨率指标:可区分得类别数ndc=(零件得标准偏差/ 总得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得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得平均值就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就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得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得差异。%偏倚=偏倚得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得工作量程内,偏倚值得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得波动。测量系统分析得重点,包括:重复性与再现性 3.6.1重复性:就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就是由不同得评价人,采用相同得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得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得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就是测量系统得重复性与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 σ/ (USL-LSL) *100%。 特性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的和围 规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2规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的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的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的分辨率指标:可区分的类别数ndc=(零件的标准偏差/ 总的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的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的平均值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的差异。%偏倚=偏倚的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量程,偏倚值的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测量系统分析的重点,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3.6.1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的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是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特性 σ/ (USL-LSL) *100%。 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与结果解释

量具R&R 研究(交叉): 摘要: 每次测量过程结果时都会发现某些变异。产生这样的变异的变异源有两个:一是任何按照过程制造的部件都会存在差别,二是任何测量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重复测量同一部件不一定会产生同样的测量结果。 使用量具R&R 可以确定测量产生的变异性中哪一部分是由测量系统本身引起的。测量系统变异性包括由量具本身和操作员之间的变异性引起的变异。 此方法适用于非破坏性试验。当满足下列假定条件时它也可用于进行破坏性实验: (1)同一批内的所有部件都极为相似,以至于可以认为是同一种部件; (2)所有操作员都测量同一批部件。 可使用方差分析法、均值和R 法进行交叉量具R&R 研究。其中使用均值和R 法时计算更为简单,而方差分析法则更为准确。 在进行量具R&R 研究时,测量应按随机顺序进行,所选部件在可能的响应范围内提供了代表性样本,这一点非常重要。 1.1.1 数据说明 选择了十个表示过程变异预期极差的部件。由三名操作员按照随机顺序测量每个部件的厚度,每个部件测量两次。 1.1.2 方差分析法与均值-R 法的比较 由于利用控制图进行计算比较简单,因而首先产生了均值-R 法。但是,在某些方面方差分析法更为准确: (1)利用方差分析法可以研究操作员和部件之间会产生哪些交互作用,而均值-R 法却不同。 (2)利用方差分析法所用的方差分量对变异性进行的估计比使用均值-R 法的极差进行估计更准确。 1.1.3 量具R&R 的破坏性实验 量具R&R 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查看同一个操作员或多个操作员对同一个部件的重复测量结果是否相似。如果要进行破坏性实验,则无法进行重复测量。 要对破坏性测试应用Minitab 的量具R&R 研究,则需要假定某些部件“完全相同”,可视为同一个部件。如果假定是合理的,则可将同一批产品中的部件当作同一个部件。 如果上述情形满足该条件,则可以根据部件具体的测试方法选择使用交叉量具R&R 研究或嵌套量具R&R 研究。 如果每个操作员都要对每批部件进行检验,则使用交叉量具R&R 研究比较适合。 如果仅由一名操作员检验每批部件,则可使用嵌套量具R&R 研究。 2. 方差分析法 包含交互作用的双因子方差分析 通过双因子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可以知道两个不同水平的因子是否可产生不同的响应变量平均值。 双因子方差分析表中列出了以下产生变异性的变异源: (1)部件,它表示由于测量不同的部件而产生的变异性。 (2)操作员,它表示由于进行测量的操作员不同而产生的变异性。 (3)操作员*部件,它表示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员和部件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变异性。如果操作员*部件项的p 值大于0.25,方差分析将在无交互作用项的情况下重新运行。 (4)误差或重复性,它表示在测量过程中不是由部件、操作员或者操作员与部件交互作用产生的变异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题目: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分发号: xxxxxx 页码:第9页共9页编号:xxxxxxxxxxxxxxx xxxxxxx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APQP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 4、1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2 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3 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 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 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4、7 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4、8 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内的全部过程变差。 4、9 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 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 5、1、1 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 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 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 测量设备的选择 a) 有关人员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确保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b )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 4.2.1对常规产品粗加工工序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两年一次。对关键工序(四精加工)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于新产品粗加工工序的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其中的特殊特性暂定为半年一次。 4.2.2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由质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均值—极差法) 4.3.1 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 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 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动性顺序选取零件,并对零件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 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4.3.5 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报告。 4.3.6 结果分析 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 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 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c)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4.3.7 R&R接收准则 1)R&R<10%可接受。 2)10≤R&R≤3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3)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4.4计量型量具研究极差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 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 4.2.1对常规产品粗加工工序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两年一次。对关键工序(四精加工)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于新产品粗加工工序的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其中的 特殊特性暂定为半年一次。 4.2.2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由质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一(均值一极差法) 4.3.1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动性顺序选取零件,并对零件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4.3.5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报告。 4.3.6结果分析 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c)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4.3.7R&R接收准则 1)R&R<10% 可接受。 2)10眾&R W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3)R&R% >3 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4.4计量型量具研究极差法 4.4.1随机抽取5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4.2指定2名操作员对5个零件的某一尺寸/性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填入?测量系并联析极差法统计表?中 4.4.3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出具报告 4.4.4R&R接收准则同4.3.7 4.5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