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李少杰航天航空与力学学院学号 1253840

盘古开山,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无不彰显着人定胜天的宏大气魄。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林州市,勤劳的林县人民(林州市过去称为林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了绵延几十公里红旗渠,真真切切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战天斗地的不朽篇章,同时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一、历史过往

(一)修渠的历史背景

林州市年平均降水量800mm,且降水量极不均匀,7、8两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据民国《重修林县志》载:“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致远汲深,人畜疲极。每逢亢旱,居民悬釜待炊,欲求瓶罍之罄,不择溲勃之污,暍既为灾,秽也生疾,南乡尤甚,山后类然。”“或凿地为窖,以储雨水,名曰旱井。然大旱则旱井亦涸,且不能家家皆有,于是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女抱瓮蹀踱,生活之难,水火几与菽粟等矣。”这就是当时林县人缺水的真实写照。

(二)修建红旗渠的壮举

1、修建总干渠

从渠首到分水岭,是引漳入林的总干渠段,长71公里,水流落差15米。未来修成的这条凌架空中的引水渠被称为“天河”并不为过。

工程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展开了。沿着太行山腰71000米的渠线,37000人摆开了一条长蛇阵。炮声隆隆,锤声叮当,打破了亿万年山川的沉寂。

1960年3月6日至7日,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位于任村公社盘阳村的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缩短战线,采取领导、劳力、技术、物资四集中的办法,打歼灭战,先修通山西省境内的20公里。为鼓舞群众的斗志,把“引漳入林”工程改为红旗渠,寓意要高举红旗继续前进。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民工们完成了总干渠一、二期截流工程,清一色的大石坝筑在河床两侧,只剩下10多米宽的龙口。等到汛期山洪暴发,上千个流量的洪水汹涌而来,截流就没有可能了,这必将影响红旗渠整个工程的进展。怎么办?筑人墙,用人挡水。40多名青年民工跳进河里,用血肉之躯抵挡着冰冷凶猛的河水。暴怒的漳河水在这道人墙面前一点点挣扎着,一点点退却着。经

过激战,龙口终于合住了。1960年5月1日,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进了红旗渠引水涵洞。

2、三条干渠一年竣工

1965年9月,三条干渠工程的建设全面展开。三条干渠要通过的山山岭岭,7万人摆开长蛇阵,红旗招展,炮声隆隆,锤钎铿锵,展现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一派壮丽图景。

红旗渠一干渠翻山越岭修到了桃园河边。桃园河宽100多米,岸陡谷深,夏季洪水滚滚,两岸群众不能通行。根据此处地势及需要,施工人员设计了桥下走洪水、桥中过渠水、桥上能行车的石拱三用桥。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但更了不起的是修渠群众在建桥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无穷智慧。

二干渠上夺丰渡槽长413米、高14米、宽4米,有50孔拱桥,单孔跨5米。在施工中,没有现代化建筑材料就用石头代替,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就车拉肩扛。3100名民工苦干125天,砌石料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投资12万元,渡槽于1966年4月5日建成。

三干渠上的咽喉工程曙光洞,全长4公里,是整个红旗渠工程中最长的隧洞。修渠民工创造了竖井分段作业法,同时打34个竖井,由原来的2个工作面扩大为70个工作面。修渠民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经过1年零4个月的奋战,凿通了曙光洞。

1966年4月,红旗渠三条干渠全部竣工,共挖砌土石方和浇筑混凝土方量291.43万立方米,修建水工建筑物469个,水浇地面积增加到32万亩。三条干渠如三条蓝色的飘带,北来南往、西去东出地盘绕在山地丘陵间。

3、在动乱中红旗渠灌网成功

在缺水、盼水的林县人眼里,红旗渠日夜流淌的是一渠粮,一渠油,一渠欢喜泪,一渠丰收酒,一渠哺育生命的乳汁……但是一场历史浩劫摆在了历经苦难的林县人民面前。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公布了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

1966年9月18日,造反派开始冲击林县县委。从此林县和全国一样进入动乱时期。

但“造反”没有动摇中共林县县委治水的意志,在全国其他地方都还在进行“武斗”、“夺权”的折腾时,林县人民开始进行红旗渠配套工程建设。

1968年10月,红旗渠配套工程全面开工。经过修建红旗渠干渠锻炼的林县人民,治山治水的胆识和技能有了根本的提升。以前需要全县统筹修建的重大工

程,此时,一个公社就能承担;以前公社一级统一修建的水工建筑物,几个村就能拿下来。东岗公社自己设计、自筹物料、自己施工的红旗渠三干渠第三支渠上的曙光渡槽,高16米、长550米、宽4.5米,由29孔桥拱组成,仅用两个月就修成了。

就这样,林县人民在动乱中继续修建着自己的生命之渠。

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7月,林县人民斩断1004座山头,跨越850条沟堑,修建90多座渡槽,凿通70多个隧洞,基本完成了红旗渠配套工程。

1969年7月6日,林县召开庆祝红旗渠全面竣工大会,宣告历经10年的“引水之战”胜利结束。

二、不朽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就其本质特征而言,主要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四个方面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了林县人民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因此,也就构成了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1、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身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

修建红旗渠这样巨大的工程,对于林县县委和林县人民来说,一无领导经验,二无充裕的物资,又逢全局性的经济困难时期,是依靠自力更生修渠,还是单纯靠国家支援的问题摆在面前,林县人民的回答是:“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咱们双手造。”林县人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拼搏,才能发展本地经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正如1965年4月8日《河南日报》为红旗渠总干渠通水所发社论《贺红旗渠通水》上讲的:“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也是林县人民奋发图强,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向大自然进行胜利斗争的过程。”

红旗渠不是依赖国家、向上伸手的产物,而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主要依靠林县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而成的。

1960年,正是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二年,粮食短缺,物资短缺,一切都紧缺。艰难困苦能吓倒弱者,也能激励强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县数万农民扛着自己家里的铁锨、铁镢、铁锤、钢钎,推着自家用的小推车,背着自家粗布做成的铺盖,带着生产队的大铁锅、缝纫机,自带口粮,象战争年代解放大军奔赴战场一样,毅然决然地上了太行山,开始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2、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

为了创业,林县人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创业,他们吃大苦,

耐大劳。红旗渠修建中,测量仪器不够用,50多岁的农民技术员路银自制简易水平仪。他凭着自己多年当石匠的经验,用木凳子当三角架,洗脸盆盛上水,放在凳子上,再在水上放个木架子。把眼药瓶盛上水绑在一个小管子上,空管子另一端用线做成十字线,然后再放在小木架上,从管子的一端通过另一端的十字线观察前方的测量杆,得到满意的测量效果。这种测量方式,被人们风趣地称作“盆面测量法”。

工程浩大,工具简陋。民工们自带的简陋的工具经不起艰巨工程的消耗。没有工具,就从民工中挑选铁匠、木匠就地组织铁匠炉、木工组,自己修制修渠工具;没有炸药,就用硝酸铵、干牛粪、锯沫、粉煤等制作土炸药;没有石灰,自己烧制;没有水泥,就自办水泥厂,自己造水泥;没有抬筐,民工们就上山割荆条,自己编。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东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料,成为修渠工地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抬筐破了自己修补,用坏的破筐子还要用水泡一泡,把能用的长荆条抽下来用于编新筐,真正不能用了当柴烧石灰。用后的炸药箱子,还要制作车箱、木桶、灰斗等各种用具,实在不能用了,还要当柴烧石灰;钢钎磨短了,当錾用,錾磨短了,就当铁楔用;锨把断了,当大锤把用;大锤把断了,当小锤把用;小锤把不能用了,当镢楔用,再不能用了,烧水做饭用。从1960年开工到1966年三条干渠建成,共自制水泥5170吨,炸药1215吨;自烧石灰14.5万吨,编抬筐3万多个,做水桶18900多副;修配、制造各种工具117万件,群众自带的小推车、手锤、铁绳、抬筐等各种工具31万余件。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结果,大力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力,共节省资金1293.92万元,占工程投资额的17.9%。整个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元,占总投资的14%;县、乡、村共筹资金6129.7万元,占总投资的86%。要改变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就象《国际歌》唱的那样: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3、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

建红旗渠是全县人民共同的事业。在这里,一切斤斤计较、与邻为壑的行为绝对没有市场。在进行到鸻鹉崖工段时,各公社抽调自己的精兵强将开服鸻鹉崖工地,5000名青壮年,编成15个突击队,向3000米长的鸻鹉崖工段开战。经过50天的会战,鸻鹉崖被征服。这是红旗渠工地上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一个典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保证。”团结协作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共同奋斗,而不是合股参与的一种经营。

美丽的红旗渠,它流淌的不仅是漳河的生命之水,更汇聚了千万人团结协作

的伟大精神,激励着后代儿女再创辉煌。

4、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红旗渠工程巨大,效益巨大,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并不能使全县所有地方、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当时林县15个公社中,石板岩公社由于位居深山区,红旗渠从山外流过,整个公社不能从红旗渠直接受益。就是其他14个公社中,每个公社都有相当部分的村庄不能直接受益。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必须集聚起全县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毕其功于一役,才能成功。客观要求那些根本不能受益的乡、村也要同受益的乡、村一样投资、投工、投物,为了全局的利益而毫无保留地牺牲个人利益、局部利益。

这种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是红旗渠赖于建成的基础力量。

三调研感受——红旗渠精神永存我心

我的家乡林州市,这只是一个在坐落在山区中一块平地上的小县城,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历史古迹,没有太多扬名立万的风云人物,也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光彩琉璃。从家乡走出来的我自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与向往,但更多的是隐藏在心底的隐隐的自卑。但那天,在学校图书馆前我看到的硕大的红旗渠故事的宣传横幅,还听到了久违的乡音,那个时候,我就感受到,我们虽然经济发展不如外面的城市,但我们在精神上绝对富有.

后来我了解到,那是家乡宣传部应邀前来做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宣传会。我过去总觉得关于精神的宣传是很单调无趣的,甚至带了些政治的味道,与其听这种枯燥的宣讲会还不如翻开书本,在那些人物的故事中领会不朽的精神。但是,这件事之后,我彻彻底底的改变了看法。一个人,一群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而这精神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许是因为长大了的缘故,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开始寻求自己心灵归属的青年了。一种精神,它是一个时代的丰碑,正如我们家乡红旗渠精神,它代表了那个充斥着动荡与贫苦的六七十年代,一群不愿向命运抗争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宏大气魄,这是一种多么决绝的气势:苍天让我战战兢兢,惜水如油,被水扼住生存的咽喉,我偏要挑战苍穹,重塑山河,让清泉流进太行,让绿色再次溢满农田。精神是需要传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了解的也越发深刻,真正使一个人挺直胸膛大步行走与天地之间的还是心中的那份精神,胸中的那口气!

说实话,在做这次调研之前,红旗渠精神在我心中就像一尊金碧辉煌的雕像,一直在膜拜,我却从未走进其深处。而当我真正走进时,却被那精神的厚重感深深地震撼了。

众志成城。六七十年代,一个物资及其困发的年代,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年代,红旗渠的渠水成功流进了美丽的林县小城。造就着一切的是那份众志成城的力量。全城的男女老少其上工地,即使是上学的小孩子,放学回家也会拎一块石材到工地上。我的脑海里时常会闪现一副这样的场景:蜂拥的人群手把手传递着铁锤,铁棍,脸上充满着自信的微笑——是的,他们应该信心满满,当几十万人把心聚在一起,把力量聚到一起时,没有什么困难会让我们皱一皱眉头的。不仅是本县的,临县钢铁厂支援刚才,石材厂支援石材,甚至是相隔近千公里的辽宁第一制造厂也支援了运输车辆。众志成城,千万条河流汇聚到这个小小的县城,它已然不再“干旱”!

无私奉献。现在,无私奉献的人很多;但,那个年代,无私奉献的是社会的常态。多少人倾全家之力修筑红旗渠,又有多少人为了祖祖辈辈不在水的制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时候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笑谈背后人民对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的无限敬意。一个人的无私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一个时代的无私无畏就值得整个社会去学习。

敢想敢干。如果有一天,一个人跟你说他要从太行山中间凿一个窟窿,你会怎么想?这人疯了吧!但是,林县人民了做到了。林县人民就有这样一个品质,想到了就要去做,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是现实中的愚公移山。如果山挡住了我的去路,那就搬开它;如果水阻断了我的行程,我就要让它改道。在工程进行中,困难重重,人们有过抱怨有过沮丧,但从未想过放弃。既然当初想到要这样去做,那就把它坚持到底,敢想敢干的气魄让漳河水欢快的流进这片平原。

过去的辉煌确实让我们欣慰,可现如今,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远不比从前。各种价值观冲击着当代青年,“宅”文化盛行,网游成癖,极端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种种现象的背后正是精神家园的缺失。刚上大学的时候,上海的多元文化着实让我迷茫了好一阵子,我以前的很多观念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曾经坚信不疑的东西开始松动,离开了高考,我像一头在无边荒漠里游走的的陀羊.人精神上没有了寄托便会没有了生活的方向,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上个学期,我在迷茫中寻找自己迷失的方向,在为自己的心灵找个依靠。在迷茫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相信那些朴素的话语,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努力会有结果,相信团结友爱会战胜苦难挫折……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就代表了一个人心底深处的精神力量。红旗渠精神就是这些精神力量中的一种。当你一个人默默地走进通宵自习室,你要相信坚持会有收获;当你在学习,社团上屡屡受挫,你要相信敢想敢干,即使失败也不后悔;当你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你要相信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你就能走进未来成功的殿堂。坚守是一种

附录:红旗渠修建大事记

1959年

6月11日,中共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对林县水的情况和水利建设作了认真研究分析。县委认为,要解决水的问题,眼光不能只盯着林县,要打破区域界限去找水。会议决定,县委组织三个调查组,分头到县外寻找引水源。

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引漳入林灌溉工程。会议决定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并确定报请新乡地委、河南省委批准。

10月29日,林县县委举行县委扩大会议,研究兴建引漳入林工程的具体事宜。决定深入基层,充分发动群众,做好准备工作,一旦上级批准,立即动工。

10月-11月,林县县委、林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引漳入林工程进行选线测量。

11月6日,中共林县委员会向新乡地委、河南省委呈送《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报告》,要求兴建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12月27日,新乡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发出《关于兴建引漳入林工程的通知》,批准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并提出由林县兴建。

1960年

1月16日,林县人民委员会向新乡专员公署和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报送《关于兴建引漳入林工程请示报告》。

1月24日,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向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写信,请省委向山西省委发函,协商从山西省平顺县境内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1月27日,河南省委向山西省委致函,阐述林县缺水情况以及兴建引水灌溉工程计划,请山西省委帮助解决。

1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省委秘书长戴苏理,向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和书记处书记王谦致函,协商从山西省平顺县兴建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2月1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林县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水问题。

2月3日,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谦、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向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省委秘书长戴苏理复信,同意林县引漳入林工程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水。

2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给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来函,转来2月3日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谦、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关于引漳入林工程给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省委秘书长戴苏理的复信。山西省委、省人委同意林县引漳入林工程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引水,并按此设计。

2月7日-8日,林县县委在任村公社盘阳村召开引漳入林筹备会议。公布了林县县委关于林县引漳入林工程施工方案,成立了林县引漳入林筹备委员会。

2月10日,成立了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和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

2月10日晚,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召开全县广播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出《引漳入林动员会》。

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开工。到15日止,开赴工地的民工达37100人。

2月16日,姚村公社分指挥部24岁的女民工营长、共产党员李改云为抢救战友,身负重伤。

3月1日,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编制了《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扩大初步设计书》。

3月6日,林县15个社办中学的300多名教师、8000余名学生开赴引漳入林建设工地,边劳动,边学习。

3月6日-7日,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任村公社盘阳村召开。会议提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段突击的施工方案,并建议把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

3月10日,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在任村公社盘阳村召开引漳入林工程全线民工代表会议。会议一致同意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段突击施工的施工方案;一致同意将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

3月13日,林县红旗渠总指挥部召开工地各分指挥部指挥长、工段负责人及部分民工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红旗渠总干渠工程分四期建设,建一段成一段,成一段见效一段。

3月28日,红旗渠总指挥部技术指导股副股长、技术员吴祖太和姚村公社分指挥部干部、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在红旗渠工地王家庄隧洞检查安全时,因塌方而牺牲。

5月1日,红旗渠首拦河坝竣工。该坝长70米、高3.5米、底宽13米,于2月13日动工。

6月12日,城关公社分指挥部负责施工的鸻鹉崖工段因山石塌方,9名民工死亡,3名负重伤。

8月1日,长243米的红旗渠王家庄双孔隧洞竣工。红旗渠总干渠最大建筑物之一——林英渡槽竣工。渡槽槽长56米,高21.3米,宽16米。

9月18日,红旗渠工地鸻鹉崖大会战开始,15个公社选调5000名精壮民工,奋战在长3000米的险要工段上。

10月1日,红旗渠总干渠第一期工程竣工。漳河水流入林县境内。

10月17日,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

11月23日,红旗渠总指挥部召开工地全体干部会议。因自然灾害严重,群众生活遇到暂时困难,县委决定,红旗渠工地除留一部分精干民工继续开凿青年洞外,其余民工于本月底全部回家搞生产自救。

1961年

2月,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到红旗渠工地视察,看望战斗在青年洞工地的民工。

6月7日,在林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加速红旗渠建设的决议。

6月9日,林县县委下发关于红旗渠续建工程秋前施工方案。经请示地委、省委,组织劳力继续兴建红旗渠工程。

7月初,在新乡豫北宾馆会议上,红旗渠的修建受到批评,林县县委经受严峻政治考验。

7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7月15日,红旗渠青年洞竣工。

8月15日,红旗渠总干渠南谷洞大渡槽竣工。渡槽长133米,宽6.38米,高12米,由12个拱券组成。

9月30日,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竣工。

10月1日,红旗渠总干渠第三期工程动工。

11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来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1962年

2月28日,河南省委第二书记吴芒圃、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副省长王维群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8月15日,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的有关公社、大队签定了《林县、平顺县两县双方商讨确定红旗渠工程使用权的协议书》,双方约定,确保河南省林县人民群众永远使用红旗渠的权利。

10月15日,红旗渠总干渠第三期工程竣工。

10月20日,红旗渠总干渠第四期工程动工。

1963年

1月20日,红旗渠总干渠分水岭隧洞竣工。该隧洞长150米。

3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再次来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4月,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根据河南省委的指示,由水利厅设计院赴林县红旗渠工地进行勘测,提出技术鉴定意见。水利厅设计院技术人员在安阳地区水利局技术人员配合下,沿渠调查后,向河南省委、省水利厅党组写了报告。报告认为,红旗渠总干渠基本上是成功的。此工程不仅有经济意义,且有政治意义,应当续

建,但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纳入国家计划。

5月,河南省水利厅、安阳专署水利局和林县水利局共同组成现场设计组,到工地工作。

6月,河南省水利厅勘察设计院编制了《红旗渠总干渠地质报告》。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安阳地区水利局、林县水利局联合勘测组向省水利厅报送了《河南省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查勘报告》,并由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赴林县设计组组长李国堤到国务院水电部进行汇报。

7月9日,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纪登奎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12月25日,国务院水利电力部作出了《关于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续建设计任务的批复》,经国家计委委托水电部批准续建该工程,并指定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的设计由河南省计委审批,报水电部备案。从此,红旗渠工程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

1964年

5月12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6月20日,红旗渠总干渠白家庄空心坝工程竣工。坝长158米,坝体中空。坝上过河水,坝中流渠水。

10月30日,红旗渠总干渠第四期工程竣工。

12月1日,红旗渠总干渠全部竣工。

12月31日,红旗渠总干渠全线首次试放水成功。

1965年

2月16日,中共安阳地区委员会就红旗渠工程召开专门会议。会议研究了加快红旗渠三条干渠工程建设速度及依靠社队、挖掘潜力、自力更生、减少国家投资等问题。

4月5日,中共林县县委在分水岭召开庆祝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参加会议群众2万余人。红旗渠总干渠正式通水。

4月6日,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来到林县视察红旗渠通水情况。

7月21日,在中共林县委员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确定每年的4月5日为红旗渠通水纪念日,以教育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

8月21日,成立红旗渠管理所。

9月,三条干渠建设全面开工。

1966年

3月19日,红旗渠管理所改名为红旗渠管理局。

4月1日,一干渠桃园渡槽竣工。

4月5日,一、二、三干渠全部竣工。

4月17日,林县县委、林县人委召开红旗渠建设英模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建设红旗渠的模范单位和个人。

4月20日,林县县委举行红旗渠一、二、三干渠通水典礼大会。河南省省长文敏生到会祝贺。

5月5日,林县县委召开支、斗渠配套誓师大会。会议通过了《红旗渠灌区管理暂行办法》。

7月-8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展开。

9月21日,受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红旗渠配套工程停工。

1968年

5月,红旗渠分水岭电站建成发电。

10月25日,林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水利配套会议,全县形成声势浩大的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建设的高潮。

1969年

7月6日,林县县委、林县革命委员会举行庆祝红旗渠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大会。历经十年奋战,红旗渠工程全面建成。

红旗渠观后感600字

红旗渠观后感600字 导语:“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下XX为大家介绍红旗渠观后感600字文章,仅供参考! 红旗渠观后感600字1 我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曲--今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重新踏上那条“幸福之渠”,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

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我们每个党员听到这里都为林州人民创造的奇迹所感动。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也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就在我们举国上下同为奥运成功举办的今天,藏族分子四处破坏奥运圣火的传递,这是我们全体华人不可容忍的。奥运会是给中华民族提供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一个平台。不论藏族分子的破坏或是西方政治势力的阻扰,各方面高度政治化,这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台阶,这个伟大的国家不会因什么事件就停止自己的步伐。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倔强。 红旗渠观后感600字2 小时候,我就听说在河南省林县有一条“幸福之渠”——红旗渠。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看后才知道在美丽雄伟的红旗渠背后,

风景园林调研报告

风景园林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十一月一日至十一月十一日 调查地点:南京工业大学及其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园林景观中的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地面铺装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翻阅资料、上网查询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造园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公共场地还是私家别墅,园林景观都在其中扮演着必不可缺的角色。作为一名风景园林学的大一学生,在初步接触了风景园林学概论后,我打算就以园林学中最基础的四个方面来大致研究与分析一下学校以及其周边的景观设计。在调查时,我们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地考察并且结合参考资料来进行正确理性的分析。在评判一处景观时我们将分别列举出其优点与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自身可能不太成熟的改进 意见。 主体:这次调研的四个对象分别是: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地面铺装。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地形。在园林学中,地形被分为四种类型:平地、坡地、山体以及假山。总所周知,南京工业大学江浦

校区依山而建,坡地在学校到处可见。这次我们列举了两处较为典型的坡地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第一处为东苑食堂后靠近丰巢快递出的坡地,很明显,此处地形的坡度明显大于12%,为陡坡。此处为桂苑、南苑与西苑学生去往东苑食堂最近的路以及顺丰快递所在地。每天的人流量很大。但是由于坡度较大,却没有设计为楼梯走道的形式所以在行走时很吃力。但是考虑到快递点和苏果超市的存在,来往汽车频繁,这样设计无可厚非。依照我们小组的建议,可按照楼梯上为残疾人士开通无障碍通道一样,在坡地的一侧设计为楼梯走道,这样既不影响正常汽车的来往又可使学生上下坡不再那么吃力。第二处我们选择了明德楼前的坡地。此处坡地的坡度较小,为缓坡。明德楼作为阳光长跑的其中一个检测点,每天的人流量也不少。缓坡地形并不会太影响人行走或跑步。但此处的缓坡配合上一旁伫立的明德楼,从坡地下往上看是会使得明德楼显得格外高大,再配合上明德楼上那层层的爬山虎,深秋爬山虎由绿变红,在寒风中,行走在这样一个缓坡也会更令人感受到寒意。再来便是沉毅广场,这是一处典型的平地。作为轮滑社、滑板社等社团进行社团活动的主要场地,以及开展一些活动的主要场地,沉毅广场平整的地形满足了这些要求,为校园中各式各样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便利。依山而建的校园,山体地形必不可少。西苑食堂旁边就有一座山体。设有楼梯,为可登临山体。此处山体地形起

红旗渠观后感400字

红旗渠观后感400字 导语: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本文是com 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红旗渠观后感400字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红旗渠》观后感。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

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红旗渠观后感400字我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曲--今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重新踏上那条“幸福之渠”,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

园林景观调查报告doc

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

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一)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可以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注意色彩的搭配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红旗渠景区

红旗渠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个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与大家相遇。首先,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导游员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某。坐在我身后的这位,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某师傅,某师傅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所以安全问题呢大家尽可放心。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会虚心接受,并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朋友们,相聚就是一种缘份,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车从郑州出发,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途径新乡、鹤壁,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本次行程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既然大家来到河南,也一定非常想知道河南的概况吧。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我国已经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城遗址郑州。这里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如登封少林寺、新郑黄帝故里、开封的相国寺。河南人杰地灵,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还是我国姓氏的发源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都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来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游人络绎不绝。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车已经驶入了新乡卫辉市境内,这里比较有名的要数比干庙了。比干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忠臣比干老丞相。商朝末期,纣王淫虐无度,朝臣屡谏不听,比干以死力谏,纣王恼羞成怒,听信妲乙谗言,剖开比干心脏欲看七窍之心。比干被害后,纣王并未罢休,还要满门抄斩,当时正妃陈氏有孕,被四个婢女护送逃离朝歌城,来到了荒野一片树林中,生下一个男孩。后来殷兵追到,并包围了树林,捉住陈氏问这孩子姓什么,陈氏急中生智,指树林为姓,说“姓林”,因此比干自然就是天下姓林的始祖了。 现在汽车已过鹤壁,到了安阳境内,它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源、文化之根”。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后,便掀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献在世人面前。安阳又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有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建成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虑山自然风光添加了一道胜景,如今红旗渠精神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好了朋友们,我们马上就要到达的博物苑停车场了,在下车之前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1234,我的手机号是12345678910;好了,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带好您的贵重物品现随我进入博物苑吧。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201x年4月18日至19日矿管委组织全体干部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林县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

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过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红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贫困的小山沟,彻底改变了干旱的局面。红旗渠,你告诉中国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人是伟大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应只贪图享受,应该想一想红旗渠人民的精神。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红旗渠微电影观后感

红旗渠微电影观后感 导语:“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红旗渠微电影观后感文章,仅供参考! 红旗渠微电影观后感1 我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曲--今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重新踏上那条“幸福之渠”,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

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我们每个党员听到这里都为林州人民创造的奇迹所感动。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也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就在我们举国上下同为奥运成功举办的今天,藏族分子四处破坏奥运圣火的传递,这是我们全体华人不可容忍的。奥运会是给中华民族提供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一个平台。不论藏族分子的破坏或是西方政治势力的阻扰,各方面高度政治化,这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台阶,这个伟大的国家不会因什么事件就停止自己的步伐。这就是我们民族

城市景观设计调研报告2

正文第二章交通流线和景观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古文化街景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1、调研对象:古文化街 2、调研目的及意义:希望通过对古文化街的实地参观和调研,了解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景区的景观分布、景观设施,以及如何通过景观使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与现代化的城市巧妙地融合。 二、调研方法和技术路线 1、调研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利用古文化街案例启发并引导项目实践,并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水平、动手能力与项目完成程度来检验实践,本项目的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学习与实践完全统一。 2、技术路线:查找关于古文化街的历史背景——>实地调研——>对各个细部景观节点进行参观——>古文化街景观设计的优点——>古文化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心得——>分类整理、加工、分析信息——>形成调研报告——>完成

正文第一章简介 三、调研内容 1、调研内容介绍: (1)区位 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 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 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红色为本次调 研主要部分。 (2)历史文化背景 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 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 系商业步行街。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 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 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 敬为女神。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 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 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 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建起天后宫。天津 图一区位 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介绍天津的历史变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皇会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传统的演出场所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吉日)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3)周边环境状况 古文化街北临解放广场,东邻海河,西邻商业区,住宅区。位于非常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周建筑多为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和高层。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弘扬时代精神-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农业科研人员,我有幸在县直工委的组织安排下,于9月22日赴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参加为期7天党务工作者轮训班。学习期间到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汇报。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推崇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为南京长江大桥),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

参观红旗渠有感--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爱岗敬业 ----参观红旗渠有感 2017年5月19日,河南光彩新乡公司组织各单位有代表性的广大党团员到安阳林州红旗渠进行了参观学习。虽然当天天气非常炎热,可是职工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让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踏入红旗渠纪念馆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话:“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经过十年的功力和汗水,十年的艰辛和智慧,十年的心血和砥砺,十年的追梦和收获,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联想到我们光彩公司仿佛有同样的历程,正如我们公司申总创作的《光彩之歌》一样---“是真诚树立了形象,是管理创造了效益,是智慧成就了梦想,是顽强凝聚了力量,是坎坷坚定了步履,是勤劳铸就了辉煌,光彩的明天更加绚丽。”如今的光彩高速也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光彩人的勇于拼搏、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才有如今光彩的绚丽多彩和辉煌成就。通过到红旗渠的参观学习,对自己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林县人民不计报酬、夜以继日的开凿挖渠就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他们对待工作的一种精神,想到我们现如今的工作难度真是九牛一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还有什么理由说工作辛苦呢?其实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个人不论

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人民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 二、弘扬踏实工作作风。林县人民如果没有这种踏实肯干、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人工天河从何而来?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努力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三、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工作中天天讲如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看到林县人民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他们自带干粮,没有报酬,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大公无私?奉献是我们每一位职工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光彩人,就应该和林县人民一样将讲奉献进行到底。 今天的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职工,作为一个光彩人,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以林县人民的红旗渠精神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遇到苦和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想当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的林县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共3篇)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共3篇)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共3篇) 第1篇: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景观设计调研报告姓名:专业:郑州紫荆山公园郑州紫荆山公园坐落在郑州市区的东北部,南邻金水河下游,北临金水大道,东靠城东路,位于金水路、紫荆山路、花园路、人民路四大主干道交汇处,毗邻紫荆山百货大楼,面向河南省人民大会堂,周边密集的省直机关单位和完善的城市配套,是郑州市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整个公园被金水河、道路自然分隔为东园、西园和南园三部分,现占地总面积为288亩,其中绿地占75.5%,水面积占 11.3%。 紫荆山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全国现有树种120个,24000余株;绿地面积15.8万平米,覆盖率达93.2%,园林建筑艺术小品和景石遍布各个主要景区,使山清水秀的公园更为活泼、幽雅。东园由绿韵景区、东湖景区和儿童乐园组成,以山水风景为主。从东大门入口处远远望去是一片翠绿丛丛的灌木,棵棵的松柏都是葱郁茂盛;西园,湖堤垂柳依依,湖中波光潋滟,主要景点有月季园、湖心

岛、钓鱼村、樱花山等,东园和南园从吊桥相通。南园主要以观赏植物为主,原先的花草苗圃区现已改建成了蔷薇园和敬林园。 现占地面积263亩,其中绿地占有75.7%,水面积占11.3%,现有在职职工150人。节假日人流量6万余人,假日高峰期可达16万人左右,广场可利用展示面积约1万平米。紫荆山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山势玲珑剔透,雄浑壮观,环境幽雅,令人陶醉。 1.公园内部的空间特征园中有山有水,亭廊水榭和园林艺术小品把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的公园扮得更为旖旎,山顶小亭巧立,山下碧水相映。 公园的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作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全国现有树种120个,24000余株;绿地面积15.8万平米,覆盖率达93.2%,从东大门入口处远远望去是一片翠绿丛丛的灌木,棵棵的松柏都是葱郁茂盛;西园,湖堤垂柳依依,湖中波光潋滟,主要景点有月季园、湖心岛、钓鱼村、樱花山等,东园和南园从吊桥相通。南园主要以观赏植物为主,原先的花草苗圃区现已改建成了蔷薇园和敬林园。也是郑州少有的立体式公园。园林建筑艺术小品和景石遍布各个主要景区,使山青水秀的公园更为活泼、幽雅。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的万木之中,处处可看到圆球树冠常青灌木海桐。倒卵状椭圆形浓绿而有光泽的绿叶长满枝头,枝叶茂密。紫荆山公园里广植紫荆花,近年来为改变

红旗渠观后感 (最新版)

红旗渠观后感(最新版) (定稿版) 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一) 5 月4 日 ,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6 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 年的514 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 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 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 座山头,凿通1 个隧洞,架设1 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0 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

《红旗渠》纪录片观后感红旗渠纪录片观后感

《红旗渠》纪录片观后感红旗渠纪录片观后感大家看过《红旗渠》这部纪录片吗?看完《红旗渠》这部纪录片有什么感想吗?下面了一些《红旗渠》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红旗渠》观后感(一)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展现出他们不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不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的精神。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 __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 观 设 计 调 研 报 告 调研地点:郑州绿博园 碧沙岗公园 调研时间:2015. 小组成员:

目录 郑州绿博园3 环境要素 3 选址条件 4 气候条件 4 交通状况 4 地形地貌 4 人工环境要素 5 使用人群 6 文化氛围 6 交通状况 7 人们的评价7 调研总结 8 碧沙岗公园9 碧沙岗周围环境9使用人群 10 园内道路设计 11

郑州绿博园景观设计调研 中国绿化博览园位于郑州市区以东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万三路(规划的新107国道)以东,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以南,人文路两侧。郑州绿博园面积2939亩,相当于郑州城区内的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的总面积,园内不但有国内各省、市及相关行业的86个和8个国际友好城市修建的永久性展园,还有观光塔、展览馆、音乐喷泉、综合服务中心等多项主体建筑工程;栽植各类绿化苗木700多个品种、万株,园内开挖的枫湖,水面面积有260余亩。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

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 选址条件 绿博园位于万三路(规划的新107国道)以东,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以南,人文路两侧的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规划面积2939亩。 气候条件 绿博园区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清爽;冬寒干燥。 水利条件 园区东临黄河引灌渠,西南临近贾鲁河,一般条件下地下水位在4~6m之间,丰水期不足2m,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丰水期易产生内涝。 交通状况 郑州绿博园位于郑汴新区的核心地段,在郑开大道以南2公里,西临107国道,北接郑汴物流通道,东至中牟县人文路。 地形地貌 园区地势基本平坦,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略向东北方向倾斜,最大高差约2m,局部分布小型沙丘,对环境影响不大。园区南侧为一处奶牛养殖小区,内部地貌情况较复杂,建筑、大规格泡桐、铺装

红旗渠究竟靠什么建成的

红旗渠究竟靠什么建成的? 红哨 蜚声海内外的林县(现称林州)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航天飞机上腑瞰地球,能够看到中国的两大地标性建筑物,一是万里长城,再就是林县红旗渠。所以周恩来总理70年代曾自豪地对外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1年至1980年之间,到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外宾就达11300多人次,涉及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是外国元首。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时刻关注着红旗渠,李先念、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中许多人视察拜访过红旗渠。红旗渠不仅仅是中国的奇迹和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奇迹和骄傲,它为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改变生存状态的样板。时至今日,许多参观或听说过红旗渠的外国友人,仍然在记忆中珍藏着对红旗渠由衷的赞叹和深刻的印像,红旗渠对人类心灵的震撼太大了。如果说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话,那么她对人类的贡献要远远超越原来的“七大奇迹”,甚至是它们的总和,因为只有红旗渠真正属于人民,只有她是人民 为自己而建造,只有她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人类而言,红旗渠不但是丰厚的物质遗产,而且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以光辉的篇章载入史册,彪炳千秋,永世传颂! 今年“五.一节”,我又一次登临红旗渠。站在红旗渠渠墙上,望着那穿越、跳跃于太行山崇山峻岭之间的渠水,沉思良久,感概万千,许多数字和时空符号涌现在我的眼前。工程浩大的红旗渠,始建于1962年2月,配套完善于“文革”期间,全长1500余公里,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沿渠兴建“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灌站45座,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各种建筑物共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结起来。更惊人的是主干渠坡度落差仅有1∕8000,设计和测量技术人员的最高学历是一个刚从水利专业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测量工具只有2台水平仪和 一些水盆之类的土设备。红旗渠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可灌溉农田60万亩,可满足全县工业、林业及各项事业用水,粮食亩产由解放初的100公斤增加到91年的476.3公斤。十万双长满老茧的手,用一锤一钎,苦干十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把一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乡僻壤,变成一个绿水绕山、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瓜果飘香的塞上鱼米之乡,在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间,一举建成全国著名的大寨县。这一串串惊天动地的数字和一幕幕翻天复地的变化背后,究竟蕴藏了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这移山倒海之力又源自何种精神的支撑?红旗渠究竞是靠什么建成的?这是当代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们有必要、有责任加以探寻和解读的。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影片根据王献青部长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主要讲述了红旗渠建设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既见证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该影片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实施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中国人有浓浓的落叶归根家国情怀,在国外漂泊了20多年的修渠老英雄石头,他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在美国舒适生活,不但没让他改变本色,反观他却与当地的生活格格不入,不喜欢吃牛排,喜欢吃糊涂捞面条,不喜欢孙女的名字南希,喜欢叫她银叶,他给孙子起了个具有地方特色名字叫栓柱,他要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胸中流淌的是中国的血。更让老英雄魂牵梦绕的是家乡,不能忘怀的是修渠史,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每当他与周公相会时,当年的修红旗渠的峥嵘岁月就会闯进梦里,有叶儿,有铁锤,有水蛋,有眼镜,更有那次可怕的隧道塌方。当他看到老书记杨贵去世的消息,石头悲伤不已,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当他病好之后,不顾儿子的反对,毅然带着孙子和孙女踏上生他养他的地方,去寻找他的根。八十里太行美如画,层林尽染,展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他就像个孩子,兴奋的无法言表,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一景一木他都感到亲切自然!他听到了地道的林州话,尝到了正宗的林州美食,喝上了甘甜的红旗渠水,踏遍了林州的山山水水,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上了红旗渠的渠首,见到了修渠老伙计铁锤和水蛋,叙叙旧,唠唠嗑,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石头热泪盈眶不禁感慨到:"林州变化真大,越来越美了!";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谱写的一曲战太行,81名热血青年埋骨渠畔的可歌可泣的战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来了生命水,引来希望,引来了幸福。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红旗渠精神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林县十年九旱,每个人一生只能洗三次脸,出生时,结婚时,去世时。据说还有个这样的故事,老公爹天不明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到黄昏时老公爹才挑了半桶水回到村口,刚过门的新媳妇帮忙挑回家时,把水都撒完了,新媳妇羞愧不已,上吊自杀了。石头的村和铁锤的村就因为半桶水,打架闹过人命,后来两的村就有不成文的规定,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能结亲。200多天没下过雨,所有的水井、水库都干涸,庄稼都枯死,老书记杨贵在大槐树下召开动员,他慷慨激昂的说:"我们能这样等下去渴死吗?不能,我们要豁出去,和老天爷抗争去!";全县的青年劳动力都来了,争分夺秒盼着早日把水引过来,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啃一块糠窝窝头,累了天当被,地当床,到头就睡,当隧道快塌方时,水蛋为寻找老母亲给他的两块窝窝头不顾铁锤的劝阻,仍然去隧道去寻找,眼镜冯技术员为了去找水蛋,被塌方的石块砸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铁锤也因此被塌方的石头砸伤了腿。在他们困于隧道时,每个人都是饥饿和体力到了极限,水蛋把包了一层又一层布袋打开,把好多月舍不得吃的糠窝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我最佩服杨贵和林县班子的几个特点。 一是他们想为百姓所想。老百姓为啥能凝聚在共产党周围,就是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这样,抗日战争打日本鬼子是这样,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八十万民工推着小推车支援__也是这样。王贵书记和班子抓住了群众引水实现祖辈梦想的心愿,所以一呼万众应! 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人必自敬而后人敬之。这样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凭一县之力,硬生生就把这副担子挑起来,这是需要多大的挑战力、意志力和想象力啊。我想,这在当时的旁人看来,实在是太异想天开和不自量力的事了。如果林县把希望放在别人支援、上级帮助上,十有八九是不会成功,反而会得到很多白眼。那时整个国家都处在困难时期,谁能帮得了这样的事。但林县人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等到他们真的干起来、有希望干成事的时候,就感动”上帝”了。于是,山西省委、平顺县委无私协作分水, __拨付支援一千多万,河南省派出技术人员等。所以人没点自力更生的骨气是不可能干成事,不可能被人尊重、更不可能得道多助的。

三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毛泽东时代最倡导的干部作风。那个时代干部队伍文化知识并不高,一直到我做干部工作的八十年代末,国家规定中专以上毕业就算干部编制了,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专业干部队伍了。由此推论五、 __干部队伍文化程度之低。但那时有一点很好,就是学毛泽东选集成风,干部很懂唯物辩证法,办事讲究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工作作风很深入,密切联系群众。这些好习惯实际对做好领导工作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前天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介绍焦裕禄总结的十条工作方法也是这些。这样就使他们聪明起来了,做出的决策既快又好、切合实际,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最近,习 __要求全党各级领导要大兴调查研究,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我想这也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吧。 四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好,党对好干部标准也好,都要求我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群众更是讲实际,不仅看干部说,更看干部怎么做。杨书记和林县班子就象一个公司班子,为了红旗渠,和民工大部队一样,日夜奋战在太行山上,“引不来水,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这样的承诺、这样的做为,谁不心悦诚服? 现在时代变了,中国社会变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的价值取向,日常工作方法更多尊重经济规律、价值交换、通过市场调节资

【参考借鉴】小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

目录 1.前言................................................................................................................. 2.调研内容........................................................................................................ 2.1久居福小区简介.................................................................................... 3.调研案例分析............................................................................................... 3.1地理位置............................................................................................... 3.2交通分析.............................................................................................. 3.3服务配套................................................................................................. 3.4景观规划布局........................................................................................... 3.5景观功能分析......................................................................................... 3.6硬质景观分析.......................................................................................... 4.优缺点分析..................................................................................................... 5.总结................................................................................................................. 前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最主要的是它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我选择的是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小区景观设计表现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住区,对小区整体的环境条件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了解住宅小区的现状和景观设计详情。 2.调研内容: 2.1小区简介及绿化 久居福位于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片区临港路,距双楠片区、神仙树紫荆片区、政府新办公区仅约10分钟车程;区内分布四所大学及多家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 小区由于采用了高层建筑的形态,以创新的手法实现了用低密度高层建筑空间换取高绿化环境的生态居住概念。小区拥有500余米的江安河自然景观,并临河设置了40亩的滨河公园,以生态生活为主题的珍稀湿地景观,提供最天然的绿色纯氧空间,同时通过通透的沿河点式布局,成功的将江安河500米内的滨河景观最大限度的引入小区内部,与小区的集中绿化庭园情景交融,也为日照、通风等环境因素创造出最佳的环境。和贵久居福规划了占地面积70亩的和贵晴天公园,为业主提供、室内泳池、网球场、篮球场、健康步道等及其他体育休闲配套。建筑风格:和贵久居福住宅立面采用了现代地中海情调的主题。 3.调研案例分析 3.1地理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