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红旗渠人物事迹

红旗渠人物事迹

红旗渠人物事迹
红旗渠人物事迹

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人物中,挑选出38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作简要记述。这些人物中,有为红旗渠建设献出青春的英烈代表,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冲锋陷阵、坚持同群众一块浴血奋战的县、公社领导干部的代表,有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施工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有起到带头、骨干、模范作用,为红旗渠建设历尽艰险的劳动模范代表,有献计献策、勇于革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进展的包括一般干部和民工在内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等。他们既是红旗渠建设的顶梁柱和闯将,又是红旗渠建设先进人物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吴祖太

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

1958年,吴祖太调林县水利局工作。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未婚妻多次来信要他回家完婚,都被婉言劝阻。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望他,才举行了婚礼。

1960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不叫一声苦。他没明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总感力不从心,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有一天他跑到盘阳村南边的凤凰山工地,发现已经挖了五六天的渠道,竟不是测定的渠线,自己感到非常内疚,及时讲明情况,予以纠正。这件事引起的教训,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渠首拦河大坝挖了l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寻求解决办法,又制定新的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同年3月,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把原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孔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

吴祖太牺牲噩耗传到县委会,杨贵非常痛心地流出了眼泪,心情久久没有平静。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吴祖太生前在林县水利建设上所作出的贡献,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茂德

李茂德(1914—1960),林县姚村镇北陵阳村人,曾任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1960年2月参加红旗渠工程建设,在姚村公社分指挥部负责医疗安全工作。他经常深入民工住地检查卫生和工地安全生产,并积极参加施工劳动,哪里困难,就往那里去,不管是份内份外工作都抢着干,在王家庄施工时,当地小孩发生了小儿肺炎,并且传染很快,情况紧急,他和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共同研究防治方案,采取措施抑制了病情发展,使一些孩子转危为安。当地群众称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年3月28日,他和吴祖太到王

家庄隧洞检查施工险情时,被塌方夺去生命,终年46岁。

一、红旗渠精神是什么

1960年2月,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林县人动工修建红旗渠,同年10月恰逢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民工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那么乐观的精神,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呢?这种精神力量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已不仅仅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支撑力量,它成为了一种标志。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6月1 日视察红旗渠时说:“这种精神是什么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的!”

二、红旗渠精神的考察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川,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人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定。

在青年洞旁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赴林州视察红旗渠时,对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大加赞美亲笔题词。

在分水苑,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分为四个板快: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再现了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精神风貌,立志改变干旱贫穷建设家乡的坚强决心,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三、红旗渠精神的弘扬和学习

为了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研讨

4月5日上午在郑州举行。

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观看红旗渠记录片时,林县在艰苦的岁月里、在吃野菜咽糠的条件下、在固若金

汤的太行山上修建成红旗渠带给人的强烈的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言辞来描述的。红旗渠精神是值得也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学习的。

1996年,红旗渠风景区被国家六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已被许多大中专学院、中小学校和部队在基地挂牌,把红旗渠精神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青年洞旁的崖壁上高悬着党旗,每一个到这里学习的共产党员都会在旗下重温入党宣誓的誓言。我们的考察小组中有党员、也有团员,团员们在自带的团旗下庄严宣誓,并承诺要好好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与劳模——当年修建红旗渠是的除险队长任羊城座谈时,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现红旗渠精神,老人还殷切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以红旗渠去学习、生活,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四、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世纪的今天,红旗渠鼓舞着林州人民与时具进,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气魄,发展和壮大着乡镇企业。近年来,林县人民创造出以红旗渠命名的品牌企业,发展成冶金、机械、铸造、建林、轻工纺织、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头企业。

林县人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在战胜太行山后建成红旗渠之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天的林县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魂魄的,峰峦回转之间,环绕于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飘荡在悬崖绝壁之上,彰显的是不朽的红旗渠精神。

五、红旗渠精神是什么

1960年2月,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林县人动工修建红旗渠,同年10月恰逢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民工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那么乐观的精神,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呢?这种精神力量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已不仅仅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支撑力量,它成为了一种标志。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6月1 日视察红旗渠时说:“这种精神是什么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的!”

六、红旗渠精神的考察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川,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人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定。

在青年洞旁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赴林州视察红旗渠时,对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大加赞美亲笔题词。

在分水苑,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分为四个板快: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再现了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精神风貌,立志改变干旱贫穷建设家乡的坚强决心,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七、红旗渠精神的弘扬和学习

为了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研讨

4月5日上午在郑州举行。

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观看红旗渠记录片时,林县在艰苦的岁月里、在吃野菜咽糠的条件下、在固若金汤的太行山上修建成红旗渠带给人的强烈的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言辞来描述的。红旗渠精神是值得也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学习的。

1996年,红旗渠风景区被国家六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已被许多大中专学院、中小学校和部队在基地挂牌,把红旗渠精神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青年洞旁的崖壁上高悬着党旗,每一个到这里学习的共产党员都会在旗下重温入党宣誓的誓言。我们的考察小组中有党员、也有团员,团员们在自带的团旗下庄严宣誓,并承诺要好好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与劳模——当年修建红旗渠是的除险队长任羊城座谈时,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现红旗渠精神,老人还殷切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以红旗渠去学习、生活,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八、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世纪的今天,红旗渠鼓舞着林州人民与时具进,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气魄,发展和壮大着乡镇企业。近年来,林县人民创造出以红旗渠命名的品牌企业,发展成冶金、机械、铸造、建林、轻工纺织、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头企业。

林县人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在战胜太行山后建成红旗渠之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天的林县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魂魄的,峰峦回转之间,环绕于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飘荡在悬崖绝壁之上,彰显的是不朽的红旗渠精神。

百家讲坛

历史(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政治军事 1、春秋战国华夏春秋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吴国风云录范蠡战国说客双雄名相管仲 2、秦吕不韦李斯 汉汉代国策风云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 东汉开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走近曹操 解码关公竹林七贤 4、隋大隋风云(“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5、唐诗歌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玄奘西游记武则天唐高宗真相太平公主侠骨柔情陆放翁狄仁杰真相 6、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 7、宋两宋风云金戈铁马辛弃疾塞北三朝(辽)千秋是非话寇准清明上河读宋朝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 8、元 9、明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永乐大帝万历兴亡录郑和下西洋600年祭大明嘉靖往事 10、清明亡清兴六十年清十二帝疑案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康熙大帝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囚徒天子光绪道光与鸦片战争末代皇帝溥仪清朝陵寝之谜清东陵密码 11、其他二战人物李云龙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拿破仑 15、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文学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心得解读《三字经》解读《弟子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风雅百代存大风歌易中天品三国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大结局)长恨歌 大话西游 品读水浒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新解《红楼梦》周思源也说秦可卿红楼六家谈红楼梦里的配角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周岭解密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说聊斋老舍的文学地图鲁迅张恨水系列《钱钟书》系列我读经典经典中的爱情孔庆东看武侠小说新解三十六计西厢记唐伯虎苏轼李清照张爱玲王国维成语趣谈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下部)从司马到司马纳兰心事有谁知 教育系列 文化传承的神韵当茶遇到咖啡传奇紫砂壶人的生与活与健康手拉手郝万山说健康古

【心得体会】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X月X日,我有幸参加市委党校第一分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去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其间,我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以及相关纪念地。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红旗渠是在特定发展大局下的产物,是建国以后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大局下,红旗渠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旱、涝、荒VS水利——中国发展的大局 X月X日,我们去参观红旗渠的分水闸和青年洞。在青年洞走道的下方有一个小庙宇。经向带班的周老师了解,这是个龙王庙。灾荒频繁,这里几乎村村都建有龙王庙,老百姓祈盼龙王显灵带来风调雨顺,保障农业收成。但是千百年来,林县的遭遇显示龙王并不给力。如建国前十多年,大旱就遇到二十多次,多次发生“人相食”惨剧。反而是建国以后,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为首的十万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穿破旧的衣服,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成为当代“龙王”。通过修建红旗渠,将林县变成了“风调雨顺”的新农村。 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旱、涝交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兴替。而不少兴修水利的“惠民”工程又刺激了王朝“中兴”。古时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都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治水事件,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上千年发展而被载入史册。红旗渠的修建不仅改变了林县“河山”,也体现

了建国后兴修水利的中国发展大局。 小局需要服从大局 在《红旗渠》话剧里,有一个省委调查组调查杨贵的场景。主要核实两个问题,一是中央提出“百日休整”号召,林县并未落实,如青年洞施工并未停止;二是“私自”借用30万斤国库公粮,用于解决修建红旗渠民工的伙食。这是两个公然“违背”中央大局的事件,被认为是“小局”搅了“大局”。因为前者是中央为“纠正水利建设铺设的摊子过大”的大局,后者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局。与这两个大局相比,修建一县发展所需的“红旗渠”,显然是“小局”。小局要为大局让路!但是,在杨贵及县委班子眼里,有两个更大的大局,一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兴修水利,标本兼治”的解决贫困问题的“生产大局”,二是林县55万农民的“生存大局”。在这两个大局下,“百日休整”不休和30万斤国库公粮的借用,显然又是小局。因此,林县县委不是不执行中央的政策,而是执行了更大的大局。 建国之初,随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林县的水利修好了,中央发展的大局就增加了完成的可能。千百年来因旱涝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甚至社会动乱,其产生的机制也在最大程度上被消灭了。实际上,红旗渠就是特定时代国家战略的微观体现。因此,红旗渠的修建才会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多次肯定,才会得到河南省委和山西省委的鼎力支持。 发扬红旗渠精神,实现中国梦

六个红旗渠的故事

六个红旗渠的故事 许多人知道太行山,但不知道河南林县(今林州)就处在太行山东麓的南端;许多人知道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但不知道红旗渠就是成千上万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壮举。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用血汗修成的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从此,雄浑的太行悬崖绝壁上有了一道温柔的水脉,她与巍巍太行依恋契合,演奏着刚柔相济的和谐乐章;从此,这道水脉汩汩流进林县大地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干、支、斗、毛,细细润浸,节节延伸,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大地的生命水网;从此,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用汗水养育、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从此,苦难深重的林县摆脱了千百年旱渴的折磨,在红旗渠一脉生命之水、幸福之水的浇灌下,走向滋润,走向富饶。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外国人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等于没到过中国。”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壮哉!伟哉!红旗渠的诞生,完全是林县极度缺水的恶劣环境逼出来的。它源于中国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它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挑战而获得胜利的一个光辉典范。 红旗渠的故事(一) 有关红旗渠的故事,痛苦、漫长而又悲壮。造物主是不公平的,它在漫不经心间就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三六九等。对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林县而言,自然的赐予对于这片土地,有着过分的吝啬,在旱魔的主宰下,这里成了一个“十年九旱”的贫瘠地方,它的昨天是一部血泪与苦难交织的历史。翻开林县一本本被岁月染黄了的老县志,满眼都是干旱、连年干旱、禾枯、绝收、悬釜待炊、十室九空、人相食等触目惊心的字眼。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林县人斗不过老天爷,大旱之年,草根树皮都成了救命的口粮,为了活命,甚至出现人相食、易子相食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201x年4月18日至19日矿管委组织全体干部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林县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

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过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红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贫困的小山沟,彻底改变了干旱的局面。红旗渠,你告诉中国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人是伟大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应只贪图享受,应该想一想红旗渠人民的精神。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弘扬时代精神-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农业科研人员,我有幸在县直工委的组织安排下,于9月22日赴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参加为期7天党务工作者轮训班。学习期间到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汇报。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推崇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为南京长江大桥),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

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三种精神”心得体会 三月三日我公司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活动。 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为了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同自然灾害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红旗渠精神是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集中反映,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敢于胜利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综上所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都是真、实、干。这三种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结合我们司机的具体工作,我们必须也要做到求真、务实、苦干这几点: 一:求真 求真,也就是寻求真理。作为司机我们首先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有关车辆的知识,机械原理,甚至还有车辆维修的知识。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会了它们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为此每个月集体培训一次,和举行一次技术大比拼以求让大家更加熟练的掌握驾驶技术。要学习愚公移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坚信自己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二:务实 我们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多看别人的优点,少计别人的缺点。每天保持车辆的干净舒适。出车前必须保证车辆的各种性能良好,防患于未然。平时定期的保养一定要做到,配合好各个部门做好工作。要像修建红旗渠的全林县人民那样齐心协力,只有班组团结一致才能相互进步。 三:苦干 我们要转变工作作风,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能有利就上,有难就让,有任务就推。号召曹经理的无功就是过的精神。我们要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影片根据王献青部长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主要讲述了红旗渠建设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既见证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该影片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实施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中国人有浓浓的落叶归根家国情怀,在国外漂泊了20多年的修渠老英雄石头,他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在美国舒适生活,不但没让他改变本色,反观他却与当地的生活格格不入,不喜欢吃牛排,喜欢吃糊涂捞面条,不喜欢孙女的名字南希,喜欢叫她银叶,他给孙子起了个具有地方特色名字叫栓柱,他要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胸中流淌的是中国的血。更让老英雄魂牵梦绕的是家乡,不能忘怀的是修渠史,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每当他与周公相会时,当年的修红旗渠的峥嵘岁月就会闯进梦里,有叶儿,有铁锤,有水蛋,有眼镜,更有那次可怕的隧道塌方。当他看到老书记杨贵去世的消息,石头悲伤不已,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当他病好之后,不顾儿子的反对,毅然带着孙子和孙女踏上生他养他的地方,去寻找他的根。八十里太行美如画,层林尽染,展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他就像个孩子,兴奋的无法言表,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一景一木他都感到亲切自然!他听到了地道的林州话,尝到了正宗的林州美食,喝上了甘甜的红旗渠水,踏遍了林州的山山水水,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上了红旗渠的渠首,见到了修渠老伙计铁锤和水蛋,叙叙旧,唠唠嗑,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石头热泪盈眶不禁感慨到:"林州变化真大,越来越美了!";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谱写的一曲战太行,81名热血青年埋骨渠畔的可歌可泣的战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来了生命水,引来希望,引来了幸福。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红旗渠精神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林县十年九旱,每个人一生只能洗三次脸,出生时,结婚时,去世时。据说还有个这样的故事,老公爹天不明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到黄昏时老公爹才挑了半桶水回到村口,刚过门的新媳妇帮忙挑回家时,把水都撒完了,新媳妇羞愧不已,上吊自杀了。石头的村和铁锤的村就因为半桶水,打架闹过人命,后来两的村就有不成文的规定,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能结亲。200多天没下过雨,所有的水井、水库都干涸,庄稼都枯死,老书记杨贵在大槐树下召开动员,他慷慨激昂的说:"我们能这样等下去渴死吗?不能,我们要豁出去,和老天爷抗争去!";全县的青年劳动力都来了,争分夺秒盼着早日把水引过来,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啃一块糠窝窝头,累了天当被,地当床,到头就睡,当隧道快塌方时,水蛋为寻找老母亲给他的两块窝窝头不顾铁锤的劝阻,仍然去隧道去寻找,眼镜冯技术员为了去找水蛋,被塌方的石块砸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铁锤也因此被塌方的石头砸伤了腿。在他们困于隧道时,每个人都是饥饿和体力到了极限,水蛋把包了一层又一层布袋打开,把好多月舍不得吃的糠窝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我最佩服杨贵和林县班子的几个特点。 一是他们想为百姓所想。老百姓为啥能凝聚在共产党周围,就是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这样,抗日战争打日本鬼子是这样,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八十万民工推着小推车支援__也是这样。王贵书记和班子抓住了群众引水实现祖辈梦想的心愿,所以一呼万众应! 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人必自敬而后人敬之。这样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凭一县之力,硬生生就把这副担子挑起来,这是需要多大的挑战力、意志力和想象力啊。我想,这在当时的旁人看来,实在是太异想天开和不自量力的事了。如果林县把希望放在别人支援、上级帮助上,十有八九是不会成功,反而会得到很多白眼。那时整个国家都处在困难时期,谁能帮得了这样的事。但林县人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等到他们真的干起来、有希望干成事的时候,就感动”上帝”了。于是,山西省委、平顺县委无私协作分水, __拨付支援一千多万,河南省派出技术人员等。所以人没点自力更生的骨气是不可能干成事,不可能被人尊重、更不可能得道多助的。

三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毛泽东时代最倡导的干部作风。那个时代干部队伍文化知识并不高,一直到我做干部工作的八十年代末,国家规定中专以上毕业就算干部编制了,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专业干部队伍了。由此推论五、 __干部队伍文化程度之低。但那时有一点很好,就是学毛泽东选集成风,干部很懂唯物辩证法,办事讲究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工作作风很深入,密切联系群众。这些好习惯实际对做好领导工作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前天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介绍焦裕禄总结的十条工作方法也是这些。这样就使他们聪明起来了,做出的决策既快又好、切合实际,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最近,习 __要求全党各级领导要大兴调查研究,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我想这也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吧。 四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好,党对好干部标准也好,都要求我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群众更是讲实际,不仅看干部说,更看干部怎么做。杨书记和林县班子就象一个公司班子,为了红旗渠,和民工大部队一样,日夜奋战在太行山上,“引不来水,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这样的承诺、这样的做为,谁不心悦诚服? 现在时代变了,中国社会变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的价值取向,日常工作方法更多尊重经济规律、价值交换、通过市场调节资

《 2021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xx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文章摘要: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player支持.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xx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xx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 今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而红旗渠精神这……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xx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xx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 今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而红旗渠精神这抹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旭日上采下的虹,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蕴涵共筑中国梦强大正能量.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凝聚力.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前后建造xx年,当时林县只有50万人,其中10多万人参加了红旗渠的建造,这种巨大的动员力、凝聚力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在通水后的半个世纪里,林州人民秉承“战太行”精神,续写出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篇章.如今,这个昔日穷困的“太行锅底”,已跃身为河南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第三强,为红旗渠精神增添了更为鲜活的时代内涵.红旗渠精神深刻体现了党的为民宗旨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修建红旗渠,是我们党抓住了群众的根本需求,从群众身上汲取不可思议能量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

党领导人民筑梦圆梦的伟大创造.修建红旗渠十年,也是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的十年.红旗渠工程总投资近亿元,在当时是个不小数目,但没有一个干部挪用工程资金,没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在通水后,工程指挥长马有金要把自己的工具箱留作纪念,还交了三块钱.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太行山的愚公移山虽然只是个神话,但清晰表达了中华民族价值理性难而不惧、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源于历史的深处,源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红旗渠精神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手干出来的.从引来“幸福水”到跨向晋冀豫区域性中心城市,林州人坚守着红旗渠精神经艰难困苦的锤炼、市场经济的淬火、中国梦的激发,已融入林州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一种个性,一种文化,一种民风.红旗渠精神与世界联通,闪耀人文精神之光.在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并介绍了很多外国领导人前来参观.1974年,xx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带了十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影片,放映的第一部就是纪录片红旗渠.从那个时候开始,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红旗渠精神反映了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精神内核,其中闪耀的坚韧、奋斗、牺牲、责任、承担、团结等都是超时代、超国界的,是人类共同情感, 内容仅供参考

最新红旗渠学习心得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 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这次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平时他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次他的这个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车当逃兵。任羊成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这四两套子,往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外边大下,里边小下。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建党日当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上高唱国际歌,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20110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2019 这次学员们首先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走红飘带,水长城;在红旗渠精神传承基地抬太行石、推小推车、挥锤打钎、吃民工餐,体验当年修渠艰辛;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亲身感受和体验了林县人民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回想他们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这一真谛;体会到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一、触及思想灵魂,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二世纪六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红旗渠》记录片中,一名名普通的林县百姓,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马车,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浩浩荡荡开赴太行绝壁。他们在头顶是巨石嶙峋、身下是万丈深涧的险境中大力抡锤,如蚁啃大象一般,靠着原始的锹、镐、镢、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深为震撼。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

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又一项历史奇迹。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它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红旗渠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建成红旗渠,实现了“青山绿水、麦香仓丰”的林县梦。 通过培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这16字精神。这种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

红旗渠精神5篇最新范文

红旗渠精神5篇最新范文 红旗渠精神更是一种团结精神,红旗渠的建成,凝聚了几代人的热血,凝聚了几代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团结一心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奇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旗渠精神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渠精神心得1 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

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 李少杰航天航空与力学学院学号 1253840 盘古开山,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无不彰显着人定胜天的宏大气魄。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林州市,勤劳的林县人民(林州市过去称为林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了绵延几十公里红旗渠,真真切切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战天斗地的不朽篇章,同时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一、历史过往 (一)修渠的历史背景 林州市年平均降水量800mm,且降水量极不均匀,7、8两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据民国《重修林县志》载:“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致远汲深,人畜疲极。每逢亢旱,居民悬釜待炊,欲求瓶罍之罄,不择溲勃之污,暍既为灾,秽也生疾,南乡尤甚,山后类然。”“或凿地为窖,以储雨水,名曰旱井。然大旱则旱井亦涸,且不能家家皆有,于是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女抱瓮蹀踱,生活之难,水火几与菽粟等矣。”这就是当时林县人缺水的真实写照。 (二)修建红旗渠的壮举 1、修建总干渠 从渠首到分水岭,是引漳入林的总干渠段,长71公里,水流落差15米。未来修成的这条凌架空中的引水渠被称为“天河”并不为过。 工程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展开了。沿着太行山腰71000米的渠线,37000人摆开了一条长蛇阵。炮声隆隆,锤声叮当,打破了亿万年山川的沉寂。 1960年3月6日至7日,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位于任村公社盘阳村的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缩短战线,采取领导、劳力、技术、物资四集中的办法,打歼灭战,先修通山西省境内的20公里。为鼓舞群众的斗志,把“引漳入林”工程改为红旗渠,寓意要高举红旗继续前进。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民工们完成了总干渠一、二期截流工程,清一色的大石坝筑在河床两侧,只剩下10多米宽的龙口。等到汛期山洪暴发,上千个流量的洪水汹涌而来,截流就没有可能了,这必将影响红旗渠整个工程的进展。怎么办?筑人墙,用人挡水。40多名青年民工跳进河里,用血肉之躯抵挡着冰冷凶猛的河水。暴怒的漳河水在这道人墙面前一点点挣扎着,一点点退却着。经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走近红旗渠感受时代精神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2.4万人,现在它已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随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我再次走进红旗渠,感受红旗渠带给我们的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精神。 一、为了群众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所处区域过去是土薄石厚,贫困落后,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由于干旱,吃水困难,建国初期,当时的林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没水吃,其中跑5里以外取水吃的181个村,跑10里以外取水吃的94个村,跑15里以外取水吃的30个村,跑20里以外取水吃的2个村。因为缺水,林县人民养成了惜水如命的习惯,有个别地方一年洗刷次数很少,像桑耳庄村一个新媳妇因替老公公担水不小心把水碰翻,除夕之夜上吊自尽。因为缺水,群众食

不饱腹,衣不遮体,过着糠菜半年粮半年的凄惨生活,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山秃岭旱河滩;雨大冲得不见籽,雨少旱的没收成;一年四季忙到头,缺吃没穿直发愁。”全县90多万亩土地,只有1.3万亩能浇上水。因为缺水,群众被迫逃荒要饭,背井离乡。全县群众没水吃的凄惨事例举不胜举。 1954年,杨贵调到林县任县委书记后,面对这种残酷情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就带领县委一班人,跑遍全县山山水水,走完村村庄庄,调研的结果共同认为林县的致命点就是缺水,水是我们主攻的堡垒。杨贵说,走了一村又一村,访了一户又一户,人人痛诉没水苦。群众想水、盼水、梦求水,我们一定要“瞄准目标解决水,决心让民用上水;只要山区有了水,敢与平地去比美。”因此,县委决定要把治山治水作为重点去抓,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口号,决定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后来更名为红旗渠。 二、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 一县之力修建红旗渠是项“工程大,条件差,战线长,民工多”的攻坚战,要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带领群众齐奋斗。可以说,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事者,是创业的组织者,是战斗的指挥者,是行动的带头者。正像人们所说“组织就是旗帜,领导就是标杆,干部就是榜样。”组织作用发挥好

《红旗渠》观后感多篇合集

《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展现出他们不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不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的精神。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条件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减弱,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林县人的一种本色,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传统、展现本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鼓舞引领着我们。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身上更要有这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祖国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精神,感动——红旗渠观后感 在观看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之前,我对此知之甚少,仅有的几个关键词是:红旗渠、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十年还有精神。然而,在我看的时候,感动便一直伴随着我。整个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苏建鹏 金秋十月,我披着晨霞,怀着激动的心情,在九三学社市委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首先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接着我们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历史上的林县极度缺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下定决心“宁可苦干、绝不苦熬”誓要劈开挡住漳河水的太行山。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红旗渠总长公里,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

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历时10年,他们打地铺、睡悬崖,自带工具、自烧石灰、自造炸药,256人重伤致残,189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堪称奇迹的红旗渠终于在林县人民愚公移山的韧劲下,修建成功,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这一浩大举世的工程(相当于一道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建成后,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引上水库及其他引、蓄水工程作补充调节,能引、能灌、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参观红旗渠,我的心灵接受了红旗渠精神的洗礼,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7月20日至22日,我局党组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职工赴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当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认识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震撼。 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建成红旗渠,实现了“青山绿水、麦香仓丰”的林县梦给了我很多感想。这种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是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的实事求是;这种精神,也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就像那红旗渠精神成为科教中心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 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她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红旗渠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不会再有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应居安思危,认真学习领悟红旗渠这16字精神,将这股精神力量再次融入到工作中,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