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红旗渠的故事之修渠奇观

红旗渠的故事之修渠奇观

解说:红旗渠的故事之修渠奇观

解说:在四十年前的太行山深处,当人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折,命运多舛的这条人工天河终于可以动工的时候,无数巨大的困难却接踵而来,近十万人的修渠民工,在人迹罕至的太行山深处,他们究竟住在哪里,面对险峻的太行山,那些坚硬而危险的悬崖,他们的工具又是什么。那些随时会掉下来致人死路的石头究竟该怎么办。而在那个充满了饥饿的特殊年代,这十万无论冬夏都要挥汗如雨,付出巨大体力的人们,他们又能够吃到些什么呢。四十年后的今天,生长在红旗渠边的河南省林州市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李蕾将带领我们回到那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还原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

李蕾:红旗渠整个工程修了整整的十年时间,那么在这漫长的修渠的岁月当中,其实真正困扰他们的还是那些生活和建设工程当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我们说到住的问题,当时红旗渠是在1960年的2月11号正式开工的,开工之后,我们上一讲也讲到了,一下子就上了37000人。几万人啊,一下子就涌进了太行山,当时连山西的平顺县县委书记也发愁了。跟我们当时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就说,说,老杨,你是不是疯了,你一下子上了几万人,你让我到哪儿给你找这么多房子啊当时我们的杨贵书记就说,说,老伙计,你也别害怕,你能给我找多少间?他就说顶多四百间,这我就把所有的办法都想了,那老书记就说,四百间就四百间,其他我们自己想办法。但几万人的住房,我们老书记又不是神仙,怎么想办法呢,我听当年修渠的一位老人,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影视片段:

老王,咋整啊,天快黑了,在哪儿扎窝子?

咳,清凉宫。

清凉宫?

哎,清凉宫是啥地方?

哎,我知道,我知道,八成是个庙,住庙里宽敞啊。

你罗嗦啥啊,你跟着走就行了。

走。

走啊,晚上歇清凉宫。

哎,都停下,停下啊。这儿呀,就是我们住的地方了。

哎呀,这儿就是清凉宫啊?

对,这就是清凉宫。

好了,咱们到了。各自找地方吧。

李蕾:但是我们大家想一想,1960年的2月11号,那就是元宵节啊,正月份。我们需要的不是清凉,是温暖。当时我们的民工,就是住在这样的山崖下,山洞里,山峰里。有的地方非常地窄,连个平坦的地方都找不到,没有办法,他们就外面用石头一砌,然后绳子外面一揽,把铺盖卷往里面一铺,头朝里,脚朝外,还不敢侧着身子躺,要不然晚上一不留神,一翻身,直接就滚到下面的漳河里面去了。我们当时有一个队,因为男女混杂,那你这样在露天野外睡觉,他有困难啊。怎么来区分男女呢?就找了一对夫妻,躺在正中间,以这个夫妻为中间的隔扇,丈夫这边是男投入,妻子这边是女同志。自然就分开了。当时平顺县的老人们,给自己的这个后辈们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在林县,在咱这儿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件非常奇怪的现象,什么现象呢?就是一夜之间某一个地方,就突然多了一个村庄。但是,在几天之后,又在一夜之间,这个村庄就突然消失了,孩子们当时还问老人,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啊?不是。老人告诉他,这些村庄有一个名字,叫林红村。也就是林县人修建红旗渠的村庄,当时没有固定的住房,那么在哪儿施工,就在哪儿搭起窝棚。人很多,搭的窝棚也很多,好像一夜之间这个地方就多了一个村庄。那么这段工程修成了,我们要转移到另外一个工段,他们走的时候,这个村庄自然就消失了。

解说:冬天在野外风餐露宿,的确非常难过。不过到了夏天,山里的气候应该是非常宜人的。当年的这些修渠的人们是否会对夏天更喜欢一些呢?

李蕾:其实,到了夏天更难。因为到了夏天,他们首先要解决蚊虫的叮咬。在当地有一种特别罕见的蚊子,我家里的老人他们修过红旗渠,曾经跟我说,那个蚊子身长一指半,嘴长一尺半,说叮在羊的身上,羊都疼得满地打滚,何况是人呢。而且往往夏天会下雨,小下还可以,我们就找一些盆、桶从窝棚里面接着点,但是一下暴雨就不行了。外面大下,里边小下,下到半夜,有的人没办法,只好把铺盖卷卷起来抱在自己的怀里,他把头放在铺盖这儿打盹。有一天,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干了一天活累啊,刚开始他们不觉得,突然有个小伙子就说,不得了,我怎么到水里了。他这一喊,大家点灯一看,所有的铺盖卷已经泡在了水里。第二天,工人们上工了,漫山遍野都是晒着被子。当时我们的老书记从外地开会回来以后,来到了工地,到工地上发现所有的民工,他下面垫的铺盖底下没有席子,他撩起来这么一看。

(哎,怎么没席呀?不是通知了吗,到指挥部去领啊?

席不够。供销社送来的席早就领了,没事,咋着都能过。

那怎么行,天这么冷,总得让大家有条席隔隔潮吧。明天一定让大家用上席。

阎书记:县供销社吗?

哎,对。

阎书记:我是指挥部老阎啊,怎么搞的,为什么不往工地上送席?

阎书记,席不是已送到工地上了吗?

阎书记:把你们仓库里的存货全部给我送到山上来!

仓库里一张席也没有了,全部都空了呀。

阎书记:大家看着我干什么,我脸上又没字。吴主任,你马上以县委的书记发个通知,号召全县往工地上捐席。

阎书记,都冬天了,一家是不是可以留一张席?

阎书记:是你坐在办公室里需要,还是开渠的民工需要?)

李蕾:在老书记的带动下,我们所有的干部群众,一共给大渠上捐了五千张席子。

解说:刚才说到,这个开凿在悬崖绝壁上的人工天河,现在来看,都是奇迹。那么,当年修渠的人们究竟使用了什么先进工具,竟然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奇观呢?

李蕾:我们在上一讲的时候,就说过。这些队伍来修渠的时候,他们都是自己背着铁锹,背着钢钎,推着小推车。工具都是从自己家里边带过来的。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带来的工具不过硬。我们的这个钢钎和太行山上坚硬的石英砂岩一接触,在我们的石头上只拉下了一个白点,打不了几下我们这个钢钎头就钝了。虽然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那么去争取物资。甚至把钝了的工具,在工地上设了一个铁匠炉,咱们再回炉,咱们再打。但是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那有一天呢,我们的总指挥长王才书就突然信起来,他有一个很好的同事,这个同事呢,曾经当过兵,他就想,能不能让这个同事伙计去部队上寻求点支援呢。他把这个想法跟他的老伙计说了以后,老伙计就跟他说,你还别说,我还真记得当时我们的老首长说过,抗美援朝的时候还真有那么一批钢钎没用了,我去试一试。就这样,我们从抗美援朝的阵地上,退下来的三千钢钎来到了红旗渠上。部队的钢那都是好钢,老书记不舍得用,指示我们所有的工匠、铁匠把这三千根钢钎打成九千段,截成这么长,这么长的一个小段,然后全部打成钢钎的头,焊接在我们原来的钢钎把上这样,三千根好钢钎就变成了九千根好钢钎。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旗渠,它都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修成的,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都无法攀援的地方,人是在上面如何施贵的呢?林县人是不是当年他就有一种非常先进的施贵设备,可以在悬崖上进行施工。且不说当年没有这种先进的设备,就是把现在我们施工当中的先进设备拉到当时的林县,它也无法在悬崖绝壁上开展工作。我记得有一位台湾的商人来到红旗渠参观的时候,曾经告诉我,说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看到这个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修路,好几个国家的工程队,都在那儿承揽这个工程。那么惟独有一段道路的工程段,没有一个工程队承揽,为什么?因为这段路就是要在悬崖绝壁上修过去。最后,有一支工程队主动承揽了这项工程,几个外国的工程队很纳闷儿,他们觉得,个工程队也什么秘密武器吗?所以在开工的那一天,他们都来到了施工现场,但是让他们看到的情景,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支工程队是把这个人用绳子系在悬崖边上,然后打出一个一个的炮眼,装炸药,炸出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施工铺路。他的父亲就找到了这个工队的

工队长问,你们来自哪里?这个工队长告诉他,我们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红旗渠的故乡,林县。所以,这个工业使这位台商来到中国第一就到红旗渠来参观的一个原因。那我们当时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就是像这位台商所叙述的那样,腰系绳索,打出炮眼,炸出平台。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红旗渠渠岸,就是把这一个个平台就地取材,用石料连接起来,所修成的。那由于当时放炮崩山,山上有一些松动的石块没有掉下来,但是如果掉下来之后,我们大家都知道,压力加压强,它这个冲击力特别大。当时我们杨贵书记说,像小拇指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掉到人的身上,比子弹还厉害呢。有生命危险。但是要保证下面的施工安全,我们就必须要把这些松动的险石除掉。

解说:这样危险的峭壁,这些随时可以致人死命的石块,有谁敢去一一把它们取下来,即便有人敢去,有什么办法可以到达那些猿猴都难以爬上去的悬崖。在那当时,是不是有什么先进的除险工具?

李蕾:没有别的办法,还得靠我们自己的一双手。我们当时就出现了一支由几个敢干敢为的胆大细心的青年,组成的一支除险队。当时我们的民工说,所谓的除险队其实就是敢死队。因为这些人,要用绳子系住自己在悬崖上来回飞荡,手中拿着铁钩,把这些松动的石块钩下来,但是,往往这些松动的石块是顺着这个手的铁钩往头上走的。那么,一不留神,如果有一个闪失,就容易砸着他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时这个除险队的队长,叫做任羊成。所以当时工友们就跟他开玩笑,说羊成,你这哪儿是在除险啊,你这简直就是在老虎里面拔牙。当时任羊成就说,呵呵,反正我已经在阎王殿里面报过名了,他敢不敢要我,那个就看阎王的胆子有多大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有一次任羊成一不留神,有一个拳头大的势头正好打到他的头上,当时他就觉得眼前一黑,张不开嘴,也说不出话来了。当时他心里面想,完了完了,没有头了,说不出话来了嘛。但等他清醒一点之后,他用手一摸,还好,头还在,原来是把他上面的四颗牙齿砸断了,这个牙正好横在嘴里,把舌头给卡住了。但是,张不开嘴就影响施工,因为那个时候,他跟上面拉绳子的人根本无法呼应,互相看不见。又不像现在有对讲机,只能靠喊,这么朝上一喊,上面的人就知道,这要放绳子,他喊不出来,他上面的人他就得不到信息。所以情急之下,为了不影响施工,任羊成就从腰间带了一个钳子,随手拔起来,把上面倒掉的四颗压茬硬生生连根拔了下来。不顾满嘴鲜血直流,他们在上面又连续作业了六个小时。有一次任羊成带着他的除险小队,正在除险的时候,身上系的绳子,突然间断裂了。索性当时离地面还不算抬高,大家惊呼当中,任羊成已经摔到了悬崖下面,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正好掉在了一束圪针丛中。大家把他抬起来,他疼得不能动弹,身上被圪针扎满。抬到一个老乡家里面,这个家里的大娘就找来一根缝衣服的针,在火上烤一烤,帮他挑身上的刺。大娘挑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没有挑三分之一。到了晚上,大娘的眼睛看不见了,就把自己的儿媳找了来,大娘掌着灯让儿媳帮她挑。任羊成当时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大娘就跟他说,说我眼神不好,这是俺儿媳,告诉你吧,俺儿子也在渠上修渠,让她帮你挑。每扎一针,任羊成疼啊。但是等到大娘和儿媳用了一个晚上把他身上所有的刺全部挑出来的时候,却发现,任羊成已经睡着了。睁开眼睛的时候,大娘给他熬了一碗粥。说孩子,一定是把你累坏了,要不然我这一针一针地扎下去,你居然都能够睡得着。

解说:即便失败,可以在野外勉强住宿。即便可以艰难地在峭壁上开凿。但是,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却出现了,那就是在茫茫群山里,几万人的吃饭问题,而在却又恰逢困难时期。这些每一天都要付出巨大体力的人们,他们究竟能够吃到些什么。他们能够支撑下去吗?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十大经典穿越小说最新

十大经典穿越小说最新 1.《步步惊心》 “不再看天上太阳透过云彩的光,不再找约定了的天堂,不再叹你说过的人间世事无常,借不到的三寸日光......”那年大街小巷 唱着《三寸日光》,《步步惊心》那一抹复杂而又教人悲伤的情感 纠葛深入人心。《步步惊心》讲述女主张晓因车祸穿越到康熙年间,身陷九子夺嫡纠葛,动情在八爷四爷间,看透所有人命运却无法掌 握自己结局的她身心俱疲,爱恨嗔痴之间,生命如一阵清风,掠过 每个人的夜空,留下永世难忘的回忆。 2.《宫锁心玉》 “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流转的目光......”貌似这首《爱的供养》江湖传唱率更高一些,当年晴川妹子从天而 降到了花魁选举的舞台上,一举拿下了冠军阴差阳错进入皇宫,结 识众阿哥并周旋于八爷、四爷之间,各种扑朔迷离戏份上演,真假 晴川让人想起当年真假美猴王的戏码,面对四阿哥苦苦痴缠晴川做 出了怎样的选择,一幕幕构成了戏剧的激烈矛盾,而这部剧也深得 大家喜爱。 3.《梦回大清》 梦回大清,浮生萦云。故宫里的一次迷路,竟然像命运的圈套,九子夺嫡再次上演,命运的安排何去何从。热情如火的十三爷,深 沉内敛的四爷,身为天地一粟,抉择不能由己,一次又一次无奈上演,还能不能保持本心静待佳缘,这部清穿鼻祖够经典够细腻。 4.《独步天下》 四百年轮回换来一场美女之旅想来也挺值哒,女摄影师古墓探险,意外跨越四百年时空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身上,这个“一 女亡四国”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七大恨”之一的奇女子到底遭遇

了怎样起伏转折的故事。这场穿越堪称浪漫经典,现代灵魂与神秘 女性的奇妙结合,会创造出怎样的奇闻异事? 5.《唐朝穿越指南》 如果说《步步惊心》是少女情怀的浪漫架空作品,那么《唐朝穿越指南》真是一部穿越教材,这部风趣的作品是作者森林鹿被错误 百出的历史向作品刺激,一怒之下奋书急笔的杰作。如果你一觉想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拿一本《唐朝穿越指南》 悉心学习,唐朝语言酷潮打扮样样学起来,说不定过些时日,你就 已经像土生土长的唐朝人一样如鱼得水呢,真是一部唐朝乐活宝典啊。 6.《庆余年》 撇开甜腻腻悲戚戚的穿越不谈,我们来谈江湖的快意恩仇式穿越。《庆余年》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主人公范闲因一 次经历穿越到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伯爵府私生子一枚,自此展开 修行功诀踏足官场继承商团的人生旅程,三代风云人物起起落落明 暗交叠,庆国几十年起伏画卷在眼前铺展,看别人的快意恩仇,过 自己的人生。 7.《回到明朝当王爷》 穿越回去谈恋爱可以,穿越回去升官发财照样可以呀。《回到明朝当王爷》中乌龙九世善人郑少鹏阴差阳错间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间——那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京师八虎邪恶,四大才子风流,东厂西 厂锦衣卫之争,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交缠纠葛,浑浑噩噩周旋在这形 形色色人物间,历史会不会因他的出现而改写呢? 8.《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哪来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女主作为实验小白鼠一只, 几次三番进入时空穿越机,终于伴随着冥冥中命运的牵绊,遇到了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千年岁月横亘,乱世纷争满目,赤子之心一心 向佛,爱恋悄然而生,要怎样才能两全。佛与法,情与爱,怎样才 能不负如来不负卿。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7月1日至7月6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我随学习考察团赴河南省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体验和实践。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亲临红旗渠,感受红旗渠,我不仅被宏伟壮观的红旗渠深深震撼,更被激荡人心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动,让我真正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真正感悟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的宏伟画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见证红旗渠的工程伟大,实地感悟红旗渠精神的可歌可颂,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鼓舞了发展斗志,坚定了发展信心。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践行共产党员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红旗渠的规划设计,不是临时动议,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意气用事,而是林县人民在修建一批灌区工程和三座水库的基础上,在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的前提下,在能够组织动员群众、有一定后勤保障的条件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的这项伟大工程。正如作为红旗渠工程的主导者、策划者和参与者,林县的老书记杨贵同志深情地指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是建成红旗渠工

程的关键,”红旗渠那么大的工程,那么长的工期,如果不是无私无畏、敢想敢干,不是实事求是、灵活机动,要建成红旗渠是根本不可能的。”正是基于这种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林县县委、县政府才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宣言,而后通过近十年不折不挠的连续奋战,使林县河山真正换了新颜,林县人民真正过上了吃饱饭的好日子。林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精神气魄,时隔多年,在我们林西县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和深刻印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跨越赶超的总体安排和发展方向,确立的工业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化工主导产业、农牧业”5531”发展战略和打造新型服务业发展基地,就是充分考虑了林西县的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前进方向提出的,就是充分考虑了广大林西干部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无畏的热情提出的,实践证明,我们县的做法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并且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走向了成功。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按照我们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在实事求是中敢想敢干。敢想,就是要解放思想,破旧创新,要破”常规”,反”常态”。解放思想,本质就是一次次自我否定和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敢干,就是要克服畏难情绪,敢干善干。要消除少干活、少犯错,不干活、不犯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主动地置身于各种复杂的

河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河南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

全省共有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王屋山—黛眉山、南阳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居全国第1位,安阳林虑山等国家地质公园7个,新乡凤凰山、焦作缝山等国家矿山公园3个,国家级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1个。全省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23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213处、4A级以上景区78处。嵩山、白云山、鸡公山、王屋山、尧山、太行大峡谷、宝天曼、老界岭、云梦山、岈山、南湾湖、丹江口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七百多公里,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5米,可谓“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文物古迹众多,全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

红旗渠精神5篇最新范文

红旗渠精神5篇最新范文 红旗渠精神更是一种团结精神,红旗渠的建成,凝聚了几代人的热血,凝聚了几代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团结一心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奇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旗渠精神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渠精神心得1 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

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

红旗渠人物 李改云

刻在人们心中的改云桥 “这就是改云桥,当年修渠时红旗渠劳模李改云就是在这里救人受伤的。”正走着,随行的护渠人刘向东指着跨在红旗渠上的一座小桥对记者说,话语中透着无限的敬仰之情。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小桥,位于平顺县东庄对岸。记者在上游已经看到过这类小桥的身影,它跨在红旗渠上,主要是为了方便山里人进出山。记者走近看,桥东面中间的石头上刻有“改云桥”三个字,从渠岸上的桩号可以看出,这里是距渠首7300米处。在渠边农田里干活的一位平顺县老农说,他们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当年修红旗渠时这里曾经出过一位舍己救人的女英雄,名叫李改云。 李改云是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人,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她带人在这里施工,担任妇女营长。她干活身先士卒,关心姐妹们的生活,深受大家的爱戴。1960年2月18日,她到这里的工地检查安全,抬头发现上面的山坡上有零碎石头落下来,十多方土石正在坍塌,而下面的民工们正在埋头干活,对从天而降的危险却全然不知。她急忙大喊:“山石要塌了,快躲开!”绝大多数民工听到喊声都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但是16岁的女青年郭焕珍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了,眼看石头就要砸到她头上。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将郭焕珍推开,自己却被砸倒了。民工们急忙把她跑出来,送到了红旗渠总指挥部医院。 3月18日,林县县委作出了向她学习的决定,她的英雄事

迹很快传遍了整个红旗渠建设工地。4月18日,河南省委专门派了一架直升机到林县,把她接到郑州医治。经过精心治疗,她的生命保住了,但是右腿却终生残疾。后来,她被表彰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 李改云现在在林州市区居住。2007年7月12日,记者在林州市区王家庄村见到了这为巾帼英雄,得以详细了解她的事迹。她娘家是姚村镇李家岗村的,1942年,她6岁时,由于天灾兵荒,父母带她和弟弟逃荒到山西省静乐县,1952年才回到家乡。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6岁时加入共青团。19岁时,嫁给了井湾村的常保。她曾经在村里当过互助组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妇女主任,1959年在井湾村入党。 1960年2月18日在工地出事后,她昏迷了。工友们把她从沙石中刨出来,抬着走了一段,她醒了,看见村里带队的团支部书记原来山在身边哭,她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我在信用社存了10元钱,你把10元钱给我交了党费吧。”没多久,她又昏过去了。再醒来时,就感到被人抬着走,太阳晒得身上暖烘烘的,后来被送进了设在盘阳村的临时医院。由于伤情严重,4月18日,省委派直升机把她接到了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治。在那里,她才得以有时间学习识字读书,让人找来了一本《毛主席语录》学习,谁知道这个镜头被记者抓拍到了。但是,住的时间长了,她就待不住了。又听说红旗渠工地的妇女突击队由“刘胡兰突击队”改成了“李改云突击队”,她感到很不安,非要回修

百家讲坛

历史(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政治军事 1、春秋战国华夏春秋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吴国风云录范蠡战国说客双雄名相管仲 2、秦吕不韦李斯 汉汉代国策风云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 东汉开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走近曹操 解码关公竹林七贤 4、隋大隋风云(“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5、唐诗歌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玄奘西游记武则天唐高宗真相太平公主侠骨柔情陆放翁狄仁杰真相 6、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 7、宋两宋风云金戈铁马辛弃疾塞北三朝(辽)千秋是非话寇准清明上河读宋朝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 8、元 9、明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永乐大帝万历兴亡录郑和下西洋600年祭大明嘉靖往事 10、清明亡清兴六十年清十二帝疑案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康熙大帝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囚徒天子光绪道光与鸦片战争末代皇帝溥仪清朝陵寝之谜清东陵密码 11、其他二战人物李云龙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拿破仑 15、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文学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心得解读《三字经》解读《弟子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风雅百代存大风歌易中天品三国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大结局)长恨歌 大话西游 品读水浒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新解《红楼梦》周思源也说秦可卿红楼六家谈红楼梦里的配角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周岭解密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说聊斋老舍的文学地图鲁迅张恨水系列《钱钟书》系列我读经典经典中的爱情孔庆东看武侠小说新解三十六计西厢记唐伯虎苏轼李清照张爱玲王国维成语趣谈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下部)从司马到司马纳兰心事有谁知 教育系列 文化传承的神韵当茶遇到咖啡传奇紫砂壶人的生与活与健康手拉手郝万山说健康古

红旗渠风景区简介

红旗渠风景区简介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生态和谐,是人与自然完美组合的最佳典范。 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十万开山者,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果把这些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石墙,其长度可纵贯祖国南北,将南国的广州与北国的哈尔滨连接起来。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 红旗渠风景区核心部分由纪念馆、青年洞(络丝潭)组成。实景体验与历史阐述是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载体,让您身临其境,重现当年岁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葛中体味和回想。 这里是红色教育的神圣殿堂、山水交融的旅游胜地,来吧,朋友,惊世绝伦的人间奇迹红旗渠风景区,欢迎您的到来! 青年洞简介 位于风景如画的太行山腰,修筑于峭壁之上,飘荡于云雾之间,是红旗渠水工修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

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 渠水蜿蜒,颇为壮观。更有江泽民、李先念、郭沫若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点缀其间,为山增色。悬挂的红旗渠,宛如一部回荡于太行山脉的交响乐,气势雄浑;堪称“太行一绝”的“一线天”,幽静深邃;横跨两山之间的步云桥,举步惊鸿;下山滑到,轻松刺激;绝壁栈道,叹为观止。青年洞中,可尽情体味“天河荡舟”的独特感觉。 “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现场表演,与英雄再度握手,带你追忆那段难忘岁月。春来绿树成荫,秋至红叶满山,登高眺望,三省风光尽收眼底。 红旗渠纪念馆简介 红旗渠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展馆以红色为基调,整体形态犹如舞动的红色飘带,造型似灵动渠水。 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通过515米长的展线、2000多件珍贵文物,运用空间环境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灯光艺术、多媒体艺术、场景模型艺术、影像艺术等八大手段来展示展览,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从而不忘艰难困苦,不负使命重托。(201字)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1959年小麦丰收。但麦收后大旱。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

六个红旗渠的故事

六个红旗渠的故事 许多人知道太行山,但不知道河南林县(今林州)就处在太行山东麓的南端;许多人知道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但不知道红旗渠就是成千上万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壮举。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用血汗修成的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从此,雄浑的太行悬崖绝壁上有了一道温柔的水脉,她与巍巍太行依恋契合,演奏着刚柔相济的和谐乐章;从此,这道水脉汩汩流进林县大地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干、支、斗、毛,细细润浸,节节延伸,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大地的生命水网;从此,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用汗水养育、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从此,苦难深重的林县摆脱了千百年旱渴的折磨,在红旗渠一脉生命之水、幸福之水的浇灌下,走向滋润,走向富饶。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外国人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等于没到过中国。”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壮哉!伟哉!红旗渠的诞生,完全是林县极度缺水的恶劣环境逼出来的。它源于中国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它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挑战而获得胜利的一个光辉典范。 红旗渠的故事(一) 有关红旗渠的故事,痛苦、漫长而又悲壮。造物主是不公平的,它在漫不经心间就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三六九等。对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林县而言,自然的赐予对于这片土地,有着过分的吝啬,在旱魔的主宰下,这里成了一个“十年九旱”的贫瘠地方,它的昨天是一部血泪与苦难交织的历史。翻开林县一本本被岁月染黄了的老县志,满眼都是干旱、连年干旱、禾枯、绝收、悬釜待炊、十室九空、人相食等触目惊心的字眼。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林县人斗不过老天爷,大旱之年,草根树皮都成了救命的口粮,为了活命,甚至出现人相食、易子相食

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心潮澎湃。50年前,英雄的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历时十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间 天河”——红旗渠,更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红旗渠依然不减当年风采,浩浩荡荡的红旗渠水一路欢歌流进林州大地,滋润万物,流进人们心中,涤荡心灵。留恋红旗渠畔,我们仿佛又听见了 50年前那叮叮当当铁钎凿石的声音。 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中华人民 ___成立的 ___的五百多年间,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百余次,其中大旱绝收达30次。连年大旱造成 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碑文记载:“死于道路者,人且割其肉而食之,甚有已经掩埋犹有刨其尸剥其肉而食之者。”关于林州缺水有太多令人悲痛的历史故事。桑家儿媳因水殒命的故事一直在林州流传。天遇大早,泉水只剩下香头那么粗,远道来这里担水的人越来越多。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想趁早挑一担水过年,可是担水排队的人很多,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心痛公爹,摸黑出村迎接,由于天黑路陡、脚小,接过担子没有走几步被石头绊倒,一担水倾了个精光,儿媳妇又气又愧,回家悬梁自尽了。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埋葬了儿媳,大年初一领着儿子踏上风雪交加的逃荒路。

60年代初,林州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用“宁愿当辈苦,不愿辈辈穷”的大情,用“蚂蚁啃骨头,争强好胜”的大性,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大爱,用“流血不流泪,逃荒不要饭”的大气,怀着对水的炽热情感,开山凿石,引漳入林,上演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英雄壮举。从1960年2月开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完成,削平山头1250个,打通隧洞211个,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修筑了一条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红旗渠,也都有深刻铭记的红旗渠故事。 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渠。兴建红旗渠的年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人民的温饱尚未完全解决。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自筹民工口粮,自带修渠工具,自造施工器材,筹集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的85.06%),自己制造水泥5170吨,自己烧制石灰14.5万吨。没有饭吃,人们就挖野菜捞水草充饥;没有工程机械,人们就靠车推肩扛运送石料。凭着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革命斗志,林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 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之渠。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是一项跨省域的水利工程,是十万大军分段施工的成果。红旗渠的总干渠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当地政府、群众的支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

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影片根据王献青部长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主要讲述了红旗渠建设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既见证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该影片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实施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中国人有浓浓的落叶归根家国情怀,在国外漂泊了20多年的修渠老英雄石头,他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在美国舒适生活,不但没让他改变本色,反观他却与当地的生活格格不入,不喜欢吃牛排,喜欢吃糊涂捞面条,不喜欢孙女的名字南希,喜欢叫她银叶,他给孙子起了个具有地方特色名字叫栓柱,他要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胸中流淌的是中国的血。更让老英雄魂牵梦绕的是家乡,不能忘怀的是修渠史,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每当他与周公相会时,当年的修红旗渠的峥嵘岁月就会闯进梦里,有叶儿,有铁锤,有水蛋,有眼镜,更有那次可怕的隧道塌方。当他看到老书记杨贵去世的消息,石头悲伤不已,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当他病好之后,不顾儿子的反对,毅然带着孙子和孙女踏上生他养他的地方,去寻找他的根。八十里太行美如画,层林尽染,展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他就像个孩子,兴奋的无法言表,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一景一木他都感到亲切自然!他听到了地道的林州话,尝到了正宗的林州美食,喝上了甘甜的红旗渠水,踏遍了林州的山山水水,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上了红旗渠的渠首,见到了修渠老伙计铁锤和水蛋,叙叙旧,唠唠嗑,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石头热泪盈眶不禁感慨到:"林州变化真大,越来越美了!";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谱写的一曲战太行,81名热血青年埋骨渠畔的可歌可泣的战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来了生命水,引来希望,引来了幸福。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红旗渠精神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林县十年九旱,每个人一生只能洗三次脸,出生时,结婚时,去世时。据说还有个这样的故事,老公爹天不明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到黄昏时老公爹才挑了半桶水回到村口,刚过门的新媳妇帮忙挑回家时,把水都撒完了,新媳妇羞愧不已,上吊自杀了。石头的村和铁锤的村就因为半桶水,打架闹过人命,后来两的村就有不成文的规定,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能结亲。200多天没下过雨,所有的水井、水库都干涸,庄稼都枯死,老书记杨贵在大槐树下召开动员,他慷慨激昂的说:"我们能这样等下去渴死吗?不能,我们要豁出去,和老天爷抗争去!";全县的青年劳动力都来了,争分夺秒盼着早日把水引过来,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啃一块糠窝窝头,累了天当被,地当床,到头就睡,当隧道快塌方时,水蛋为寻找老母亲给他的两块窝窝头不顾铁锤的劝阻,仍然去隧道去寻找,眼镜冯技术员为了去找水蛋,被塌方的石块砸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铁锤也因此被塌方的石头砸伤了腿。在他们困于隧道时,每个人都是饥饿和体力到了极限,水蛋把包了一层又一层布袋打开,把好多月舍不得吃的糠窝

林州红旗渠简介

发布日期:2012-07-09 文章来源: 红旗渠简介: 1960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米,引水量18 .3立方米/秒。从分水岭向下,分凿三条干渠。第一条干渠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与英雄渠汇合,全长41 . 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园渡桥,桥长100米,高24米,宽6米,其上可行汽车。一干渠与英雄渠汇流处称"红英汇流",渠水奔腾,飞瀑喷雪,好似银河倾泻。第二干渠全长48公里,东南流入安阳县。第三干渠东北流经4公里长的曙光洞而入东岗乡。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4000多万个。红旗渠的建成,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 重点建筑 红旗渠源与渠首拦河坝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

小时候遇到和听到的真实灵异事件

小时候遇到和听到的真实灵异事件 先说说我小时候听我姥姥给我讲的一个事儿吧。话说我姥姥还在农村住的时候,有一天听到外面自家的鸡叫得不是动静,就是很恐怖的那种叫声,然后我姥姥就开门出去了。 开门后的一瞬间,我就看到一只有一人来高的黄鼠狼直立着看着我家鸡舍,鸡舍中所有的鸡都害怕得嗷嗷叫! 我姥姥直接抄起门后一铁锹,照黄鼠狼狠狠劈了下去——正好砍到了黄鼠狼的肩上。 姥姥怕把铁锹撤下来这黄鼠狼会跑,她老人家就像锯木头似的,一点点的往下使劲锯黄鼠狼——这个黄鼠狼就这样被我姥姥给锯死了。 这事儿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听姥姥讲的,后来等我上了初中,姥姥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发黄,不吃不喝,天天靠大营养液活着,这样大约持续了一两个月,姥姥身上就剩下皮包骨头,没有了任何的肉,从远处一看就是一副骷髅架子,天天被折磨得够呛。 天天这样也不行啊,家里人就找了一个算命的,算命先生一看到我姥姥就跟我们说了一句话,你家老人得罪狐仙了~ 当时我们非常纳闷,合计老人家从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啥时候得罪过狐仙?后来大家回想我姥姥总爱给我们讲的她以前的事情,就赶紧跟这个算命的说了,算命的说,今晚几点几点,需要在哪里摆上贡品,还有,属鸡的和属猴的都不能在跟前(估计狐仙可能讨厌这两种动物吧),希望老人家能躲过这一劫或是不至于这么痛苦...... 大家千恩万谢的送走了算命先生,然后全家人开始准备。等都准备好了,还没祭拜呢,姥姥就走了...... 估计也是狐仙开恩吧,让我姥姥驾鹤西游去了,每当想起这事,都觉得是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再讲讲我同学父亲的所经历的灵异事件,也跟狐仙有关系。 高中时,我跟同班一个同学交往不错,一天我俩轮流讲小时候的奇闻异事,最后他表情凝重的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说可以啊,他说,你知道我爸腿为啥瘸的不? 今天就给你讲一讲我爸遇到的一次灵异事情。 然后他说,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几年前,他爸爸有一次在单位值夜班。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大约早上4点),忽然尿急,就急忙的冲出了值班室,到了值班室门后的

林州市情简介

林州市情简介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2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人口105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108个县(市)前十强,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西部合作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等先后莅林视察。 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苦干十年,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八十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匠乡劲旅遍布全国,勇闯海外,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市),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特色窗口;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办工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勤劳智慧的林州人民,在青山绿水间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创业三部曲。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林州并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2004年,“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在各地成功举办。2011年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刊发,揭示了红旗渠精神“难

而不俱、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特征,在全国引发广泛共鸣和回响,成为国人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思想”蓝光的时代标本。 林州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北通燕赵,南达江淮,东连齐鲁,西扼晋陕。紧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二纵三横省道干线和安(阳)林(州)高速贯穿全境、纵横交织、四通八达,林长高速建成通车,晋豫鲁铁路、鹤辉高速正在加快推进,三条横穿太行的战略通道与即将开工的石林高速将在太行山前、林州境内形成三重交汇,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城市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水、电、气、讯基础设施完善,被誉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林州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铁、石英砂、白云石、含钾砂页岩等32种矿藏,储量丰富,品质高,易开采。依托资源优势,林州工业形成了钢铁、铝电、煤机、汽配和高新技术五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为豫北重要的工业基地。201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经国务院批准,林州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格为中西部县域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安阳市乃至河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重机集团成功上市,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林州重机图形”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安阳市“零”的突破。林丰铝电公司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凤宝特钢进入省百高企业。产业园区和专业园区经济总量占

王建成红旗渠铁姑娘(1)

红旗渠“铁姑娘”精神给今天的启示 王建成 女人没有自己的历史。自从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以来,女性飞翔之翼折断了,女人一步步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有人说女人是软弱的代名词,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只会哭泣,只会怨天尤人,只会临阵脱逃;有人说女人是低能的,无论是从智力上还是体力上都逊男人一等,她们只会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有人说女人是善于享受的,不能吃一点点苦头。事实果真如此吗? 倘若真的如此,那么该如何解释革命战争年代江姐那“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用钢铁铸成的”的铮铮誓言,如何解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式的新女性?通过参观红旗渠,通过了解了红旗渠“铁姑娘”用青春和热血所谱写的壮丽篇章,我对这一问题重新做了深刻思考。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波伏娃曾经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如是说。意思是说人类天然的性是第一性,而社会、历史和习俗等对女性的歧视则形成了第二性,这就意味着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只在生理方面,而那些所谓的“女人性”即胆小、懦弱、虚荣、低能等并不就是女人天然的属性,也就是说绝不存在一种超越时代、超越阶级、永恒不变的抽象的“女人性”。李改云是当年修红旗渠时的“刘胡兰突击队”和“铁姑娘队”队长。在当年那到处洋溢和高涨着革命热情的修建红旗渠的工地上,十六七岁的铁姑娘们用青春、热血、理想和激情铸就了辉煌和荣耀,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解放,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铁姑娘”最早出现于五十年代末“大跃进”时期,国家动员农村和城市的广大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时间,涌现出大量妇女积极分子,人们把这些干活不怕苦、不怕累的农村未婚女青年,称为“铁姑娘”,这个词和“铁老太”,“铁大嫂”,“穆桂英”,“花木兰”等一起,登上《人民日报》的报道,逐渐流行开来。 在当年的修渠工地上,女性起初是与男性编在一起进行工作的。但是由于体质毕竟不同,重活总是要由男同志来完成,于是便有人抱怨女同志拖后腿,并且不愿意跟她们编在一班。在这种情况下,铁姑娘们毫不示弱,决定单独组队,不愿再被指责“拖男同志后腿”。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她们放弃了休息时间;为了不必总是求助于男同志,她们勤奋地摸索,刻苦地钻研,虚心地学习;她们始终坚信,只要自重、自立、自强,就能和男同志一样战胜任何困难,就能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不把水引到林县来,我就不回来,我非要跟水一块回来。”队长李改云这样说。1960年的2月18日上午,在红旗渠渠首的工地上,李改云正在劳动,不经意一抬头,突然发现前面崖壁上有碎石头滚落,这时,山崖下几十个民工正在紧张施工。惊慌中,李改云急忙大声喊:"山快要塌了,赶紧跑啊!"喊声中,大家顾不上一切,撒腿就跑。奔跑之中,她把一个吓晕了的姑娘猛一推,随着"轰"一声巨响,山石塌了下来,姑娘得救了,李改云却不见了踪影。等大家把她从碎石里刨出来时,她已经昏迷了。大家急忙把她送到工地临时医院抢救。李改云的右腿被砸断了,膝盖以下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省委得知消息,立即派来直升飞机,专程接她到郑州治疗。通过医治,性命保住了,右腿却落下终身残疾。一到阴天下雨,她的右腿钻心的疼痛,但她丝毫不后悔:“宁愿流血,也不流泪,我就是牺牲了我自己,不就是一个人吗?我说渠水要来了以后,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辈辈的都有了水。”这样的铮铮

红旗渠人物事迹

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人物中,挑选出38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作简要记述。这些人物中,有为红旗渠建设献出青春的英烈代表,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冲锋陷阵、坚持同群众一块浴血奋战的县、公社领导干部的代表,有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施工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有起到带头、骨干、模范作用,为红旗渠建设历尽艰险的劳动模范代表,有献计献策、勇于革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进展的包括一般干部和民工在内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等。他们既是红旗渠建设的顶梁柱和闯将,又是红旗渠建设先进人物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吴祖太 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 1958年,吴祖太调林县水利局工作。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未婚妻多次来信要他回家完婚,都被婉言劝阻。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望他,才举行了婚礼。 1960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不叫一声苦。他没明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总感力不从心,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有一天他跑到盘阳村南边的凤凰山工地,发现已经挖了五六天的渠道,竟不是测定的渠线,自己感到非常内疚,及时讲明情况,予以纠正。这件事引起的教训,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渠首拦河大坝挖了l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寻求解决办法,又制定新的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同年3月,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把原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孔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 吴祖太牺牲噩耗传到县委会,杨贵非常痛心地流出了眼泪,心情久久没有平静。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吴祖太生前在林县水利建设上所作出的贡献,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茂德 李茂德(1914—1960),林县姚村镇北陵阳村人,曾任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1960年2月参加红旗渠工程建设,在姚村公社分指挥部负责医疗安全工作。他经常深入民工住地检查卫生和工地安全生产,并积极参加施工劳动,哪里困难,就往那里去,不管是份内份外工作都抢着干,在王家庄施工时,当地小孩发生了小儿肺炎,并且传染很快,情况紧急,他和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共同研究防治方案,采取措施抑制了病情发展,使一些孩子转危为安。当地群众称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年3月28日,他和吴祖太到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