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一、阿恩海姆电影美学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局限

主要内容:电影艺术来自它与现实的差异。

一是验证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的六大差别: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照明和没有颜色;画面的界限和物体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不存在;只存在于视觉经验。二是证明电影的艺术成就来自这些差异。

成就:1、在电影的童年时期就大声呼吁这门新兴艺术的重要地位,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为最终在艺术殿堂里确立电影艺术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

2、分析并阐述了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以及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因而更加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3、他对电影视觉画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具有理论概括与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更是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局限:阿恩海姆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他固执地站在拒绝电影艺术领域一切技术进步的错误立场上。他认为,为了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为了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为了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唯一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声音、色彩等新的技术手段,防止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自然主义地再现现实。

显然,阿恩海姆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而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艺术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二、贝拉?巴拉兹的主要成就

首先,他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和新的文化,极大地发展了人的感受能力。

其次,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电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电影是20世纪的新兴艺术,需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语言,而这些在欧洲保守的文化传统下却难以实现。美国好莱坞的一批先驱者做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格里菲斯功不可没。巴拉兹十分重视观众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合一”的现象。即通过摄影机可变的拍摄距离和方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等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使得电影观众仿佛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再次,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他独树一帜地表达了对有声电影的种种期望,仔细研究了如何在电影艺术中更加艺术地运用声音,诸如:怎样运用声音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感染观众等等。最后,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他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的定义

定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德、意、法等欧洲国家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它是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一种电影创新运动,主要表现为对现存电影叙事模式的对抗和突破,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和表现形式。

美学特征:(1)抽象性和“纯电影”:法国立体主义画家费南?莱谢尔导演的《机械舞蹈》(1924)(2)反叙事和“达达主义”电影(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幕间节目》(1924)

(3)非理性和超现实主义电影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1928)

四、蒙太奇的完整内容和概念内涵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意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艺术里就是剪辑与组接。

1、叙事蒙太奇: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奇,指将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联结起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一组镜头可以组合成蒙太奇句子,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可以组合成蒙太奇段落,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整部影片。

2、艺术蒙太奇:作为艺术手段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修辞手段,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和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取舍、修改、加工,创造出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并且通过象征、隐喻和电影节奏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进而创造出电影艺术所独有的叙述方式与艺术形式。

3、思维蒙太奇:思维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艺术方法,是影视艺术独有的形象思维方法,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以及其他主创人员在进行创作时,都必须遵循思维蒙太奇方式。

五、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在电影中,表演不是主要的,意义是在上下镜头的联系中产生的,不同的画面可以组合在一起,并产生隐喻。因此,电影的组接是影片产生意义的基础。

六、“戏剧化电影”的含义,主要特征

含义:20C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好莱坞电影堪称戏剧化电影的典范。

特征:1、封闭式叙事结构和线性结构方式:

封闭式叙事结构:戏剧化电影的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一般包含爱情、生存、暴力、悬念、追逐等情节元素,绝大多数影片以大团圆结局。

线性结构方式: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清晰交代情节的来龙去脉,人物生死命运层层递进。

2、必须有矛盾冲突

戏剧化电影常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境,引导观众通过银幕形象去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

3、电影元素类型化

人物类型化:具有单一性格结构的人物。

造型元素类型化:场景、人物造型、音响等通常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不借助布景。

4、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好莱坞戏剧化电影努力探索电影艺术表现手段,除西部片外,大部分好莱坞影片都在摄影棚拍摄,对于灯光、道具、服装、舞美等极其讲究,尽可能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银幕世界。

5、情感宣泄和道德劝谕

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情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七、类型电影的定义

广义:泛指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强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

狭义:指20C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与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定义、特征、影响

定义:20C40年代中期在意大利出现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继承了电影史上的写实主义传统,把纪实性电影美学观推向了高峰。

它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局限于用电影来讲述故事,而是致力于按照生活的原貌去真实地再现生活,注意表现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反映二战后的社会问题,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痛苦和不幸。

特征:1、对社会现实问题和普通人的高度关注

电影工作者们“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拍摄现实问题,如实地观察战争、贫困,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的冲突。如表现战争结束前夜的法西斯残余势力对进步抵抗人士的迫害、城市工人的失业问题、南方农民的贫困和缺粮问题等。

2、纪实美学风格: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1)现场实拍(2)非职业演员(3)松散的情节(4)中远景的大量使用和对长镜头的偏爱(5)在对白中使用方言

影响:1、新现实主义为后来的电影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决定了战后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作方式,对世界各地的独立制片和私人创作起了很大的启示和榜样作用。

2、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为电影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特别是对巴赞的电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九、巴赞的电影美学思想和基础

1、电影影像本体论:(1)“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在“新浪潮”的作品中,特吕弗的《四百下》直接实践了巴赞的理论。

(2)电影产生的心理基础问题:木乃伊情结

电影的出现是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电影语言演进观

(1)长镜头理论

?也称“场面调度”理论或“景深”理论

?长镜头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

?巴赞所倡导的长镜头理论其目的在于“纪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

(2)“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

?蒙太奇基于讲故事的目的而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长镜头追求在叙述中保留时空的相对统一。

?蒙太奇的叙事性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而长镜头纪录性决定了导演的自我消除。

?蒙太奇理论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而长镜头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

巴赞认为,向真实的逼近是电影语言的发展方向。而这一真实,既包括表现对象的真实和时空的真实,也包括人的内心的真实。

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连接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既是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经验的总结,也为“新浪潮”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新浪潮”电影美学的定义、特征、影响

定义:法国新闻界将1959年前后突然涌现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为“新浪潮”。

严格地讲,“新浪潮”电影主要是指以法国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洛尔等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特征:(1)“作者电影”观念

影片的主题与内容:大都专注地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

电影观念:采取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如很少的经费、选择非职业演员、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采用实景拍摄,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以冲突律为基础的喜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

(2)电影技术上的创新

摄影方法: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大量使用长镜头。摄影中更多使用自然光和微弱光线,创造了肩扛摄影机、跟拍、抢拍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方法,形成一种极强的纪实风格。

音响处理: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剪辑:长镜头的使用增加了影片的真实色彩;快速剪辑法增强了视觉的节奏感表演:与传统明星制度不同,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作演员;汲取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非职业演员的方式;“不表演的表演”风格等

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

(1)历史背景:二战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的理想幻灭。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在法国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

(2)思想根源以唯意志论、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哲学和文艺理论思潮。

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

十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研究领域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麦茨: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

单向传播,不是交流手段,而是表意系统;

内部结构不同:约定俗成与类似性(影像符号类似现实)

电影语言没有分节结构,没有基本构成性的音素、语素等;

电影基本单位是连续的,分层切分难以进行

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麦茨的8大组合段)符码:符号交流遵循的规则(1)镜头:单镜头呈现具有相对完整、独立意义的影像;长镜头则是一场戏在一个镜头内发生;

(2)平行组合段:两个以上场景交替出现,但其时空关系并不具有确定的直接相关性;

(3)插入组合段:打破连续的时空叙述而插入的一个段落或场景,最典型的例子是闪回或闪前。

(4)描述组合段:若干镜头构成对某一时刻、场景的描述和呈现,相当于文学写作中的环境描写或背景交代。

(5)交替叙事组合段:类似于交叉蒙太奇。

(6)场景:不同的镜头连续呈现于同一空间,一个叙事段落在同一空间内完成(7)插曲式段落:这一段落中发生的事件与主要情节没有直接的相关性。(8)一般叙事段落:展现某一过程、发生在不同时空的镜头。

3、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

读解本文:分析影片的内在系统,研究其中一切可见的或潜在的含义,在各种符码和能指的交织中寻找其精密的结构。

具体包括:段落分析、镜头组接、影像结构、声音元素等多方面的表意功能

十二、“后工业社会”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明确提出。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知识经济来推动的新型社会范式——后工业社会。

20C70年代以后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1)前工业社会阶段: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2)工业化社会阶段:西欧和日本等国家(3)后工业社会阶段:美国

“后工业时代,即控制论与信息论时代的新人,需要一种适合新时代的新艺术与新语言。电影和其他电子影视工具已经使人类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革命,视觉图像的交流功能在人类社会中将变得空前重要。科技创造的新视觉语言理应大幅度地取代旧的文字语言,这不仅是通讯方式的革命,也是生活方式的革命。”——美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扬布拉德

十三、香港“后新电影”定义

20C90年代,与社会的后工业化趋势相一致,当代香港电影表现除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或以边缘人为主角;或以碎片的流动为展示对象;或用游戏化的手法展现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反整体、消解历史、提倡自由和差异等特征。

作品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对意义、理性、价值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以一种较为激进的方式,怀疑、弱化和反叛并消解了传统,形成了深度平面化、主

体零散化、价值多元化等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影片风格。

除王家卫的作品《春光乍泄》《花样年华》外,(王家卫被公认为香港“后新电影”的突出代表。)“后新电影”的代表性作品《阿飞正传》、《功夫》、《长江七号》等,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也堪称“后新电影”的又一代表。

十四、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1、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

审美教育: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审美认知:人们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

2、审美娱乐和宣泄作用

审美娱乐: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观看影视艺术使身心得到愉悦和休息。

代偿与宣泄: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其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

3、巨大的负面作用

(1)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影视艺术往往强调和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极为有害的影响。

(2)电影“白日梦”制造的幻景,满足了人们追求梦幻世界的需要,电视同样仍然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仿真世界。

(3)影视艺术以图像符号代替了文字符号,人们迷恋沉醉于直观的复制影像,不愿意进行文字的阅读和思辨,抽象思维能力日益衰退。

(4)电视媒介和其他大众文化畸形扩张,通过对闲暇时间的控制来操纵大众的思想,使人丧失批判能力和否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衰颓和生存意义的丧失。

十五、电视综艺的审美分析(论述,举例简单分析)

1、价值取向上的大众化、通俗化

受众:随着电视的大规模普及,电视主流观众亦已非高级知识分子或社会上流人物,而是市民阶层。在消费时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业广告的压力使满足市民的需求成为电视的主体追求。

电视节目生产:电视节目很少能像电影、绘画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电视所能表现的美学状态,在深度和力度上远逊于电影、戏剧、绘画、音乐,只能是大众的消费品。

电视的欣赏方式:它是一种家庭娱乐,是市民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电视是随意的、开放的、日常生活化的,是一种实惠、廉价、随意、自在的家庭式娱乐方式。

因此,大众化、通俗化、家庭性决定了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制作理念。

2、引领和追逐时尚

综艺娱乐节目要做得对得起观众的品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生命力在于对社会心态和流行时尚有透彻的了解。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正因为摸准了观众的新的需求脉搏、社会的新潮

时尚,增强了节目的刺激性、对抗性、竞争性、博彩性和悬念性,才重新引起了观众对综艺娱乐节目的巨大热情和兴趣。

3、花样翻新的电视语言

《正大综艺》等传统综艺节目在镜头语言上以平稳中正为主,构图力求稳定,较少有变化。画面风格平稳缓和、典雅厚重。

20C90年代后期的综艺娱乐节目则镜头风格变化多样,如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栏目大多镜头切换频繁,造成紧张、刺激的节奏。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已经使青年一代习惯于高速、动荡、变幻的视觉景观,对沉着、稳重的视觉形象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反叛和颠覆;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泥沙俱下的急流也冲走了精英文化悠闲、平和、封闭、稳定的状态,代之以速度、刺激、变幻、五彩的灯光、旋转的舞台等构成的视觉奇观。

4、发展趋向和问题

(1)就表现形态上看,应求新求异:重复是任何艺术形式的敌人,综艺娱乐节目相互抄袭、自我复制,必定导致失去观众,要想立稳脚跟应努力求新求异。不仅要与其他台同类性质的栏目拉开距离,显出特点,自己本身也要时时保持创新的原动力,不能总是重复自己。

(2)审美品位上,应是通俗而不庸俗,更不能粗俗、鄙俗。20C90年代综艺娱乐节目的兴起是80年代文化反思浪潮消退、大众文化兴起的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俗文化,追逐潮流、时尚、刺激、欢乐、世俗、好玩等都是通俗文化的重要特征,它基本上不负载沉重的社会文化命题。但通俗性不等于“低层次”,更不是鄙俗、粗俗、恶俗。

(3)栏目追求应是平民化而非委琐化:平民化是娱乐节目中基本的创意与取向,典型地表现在演艺界明星退去身上的光环,展示朴素、真诚、平易近人的一面,视点下移,平民意识在娱乐节目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平民化中也隐含着疏远理想、躲避现实、追求猎奇的倾向,等而下之的就是委琐化。

十六、电影虚拟美学的定义

电影虚拟美学: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不仅可以纪录现实,而且可以创造现实;电影不仅可以复原现实,而且可以虚拟现实。

21C数字技术条件下的电影虚拟美学,正是要创造出一种“真实的非真实”。

非真实:影片中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影像,并不是由摄影机拍摄出来的,而很可能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或者是由数字影像合成的。

真实:影像在观众看来是真实的;影像的存在符合观众的心理真实。

十七、中国电影面对全球化的应对策略(论述)

挑战:1、电影艺术的双向交流逐渐成为“强势”的单向输入

2、电影与经济的日益一体化

3、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依然强劲

4、国产电影已经面临生存危机

应对策略:1、保持开放的胸襟和眼光

2、寻找到民族电影的源泉

3、中国电影要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视频制作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视频制作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GX047B 课程名称:视频制作与处理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授课学时:总学时30(理论学时:15+实践学时:15) 学分:2 课程性质: 《视频制作与处理》是一门全院公共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较全面地学习视频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Premiere Pro 2.0的操作流程和新功能,能够使用Premiere Pro 2.0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制作出实用的多媒体、网络、数码电影方面的作品。在领略数字视频制作的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 通过Premiere Pro 2.0的学习,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视频制作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视频制作过程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视频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 Premiere Pro 2.0的基本操作,如转换,字幕制作,叠加运动,渐变叠加素材,

运动变化的速度、状态和特效的调整,音频素材的编辑处理,节目预演和生成,常用的编码解码器的使用,视频跳转和链接,节目回录等;掌握 Premiere Pro 2.0的基本技巧,能够使用Premiere Pro 2.0进行视频制作与处理,制作出实用的多媒体、网络、数码电影方面的作品。 (2)了解当今世界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最新成果,把握视频制作与处理的发展走向,视频制作与处理的最新技术,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视频制作与处理能力,提高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基本知识/原理(如镜头、景别、编辑技巧、拍摄技巧,蒙太奇理论等),提高视觉文化素养。 先修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 课程内容: 第一章初识Premiere Pro 2.0 【目的要求】认识Premiere Pro 2.0的工作区(用户界面),熟悉视频制作的流程,理解软件思想。掌握Premiere Pro 2.0的配置要求、视频制作的流程、常用外部文件格式、配置要求,软件安装,菜单命令,参数设置。了解设置项目的参数,理解组织管理素材、项目窗口使用、外部素材输入、素材管理的方法,掌握分析素材属性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与难点】认识Premiere Pro 2.0的工作区(用户界面),熟悉视频制作的流程,理解软件思想。 【主要内容】

2021年《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 (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

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 1、识记: | (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 (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 1、识记: (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 (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理解: (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 !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 1、识记: (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 (2)“类型片”的含义 (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 ( 2、理解: (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 (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 (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 1、理解: (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 (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 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 (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 (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 (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 | 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 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新版重庆大学电影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重庆大学电影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673)影视艺术理论 (933)影视艺术创作 参考书目为: 1,《中国电影史》 2,《外国电影史》 3,杨远婴的《电影理论读本》 4,大卫波德威尔的《世界电影史》 5,彭吉象的《影视美学》、《艺术概论》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选修课攻略

温州话?只需要800字论文,内容关于地方语言和文化,老师上课不点名 沟通与管理(全名记不清了),上课自己举手回答一个问题,就算期末考试?或者期末写200多字的观后感神马的,老师要点名 博弈论,2000字论文。 医学美学20张ppt。 地理旅游观后感一篇 医学美学。。 前几堂课会点名,在ppt上突然出现名字,然后回答问题。 上课很无语,去的几次里每次都会突然讲到黄金分割。。倒数两堂课在讲女性的胸啊,腰啊,五官啊什么的,还经常有裸图→_→ 世界电影发展概述无点名每节课看一部电影作业教一篇观后感,无字数要求 日语课………ppt展示加出勤 影视心理学……赏析的(名字大概就这样)只需要交一篇3000字关于一部电影的分析(心理学分析),上课均是看电影度过,老师从不点名 创业kab(小班逃课不方便滴)要分组的,每节课有回答或者完成老师任务出色者会有加分,关键是期末还有答辩(这个看个人喜好,有些人喜欢这种形式的)……老师讲得也不错,有这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 新闻写作与摄影主要就是前两周去上下课,把老师给的材料拿过来……还有中间老师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上交一份通讯稿,他会批改了发给你,不满意还得重写(占期末成绩40%吧)!期末会有考试(资料可以找的到的)很好过,就是看你的兴趣问题。老师基本没点到! 集邮与文化。。。老师每节课都会拿纸让我们签到。。。基本都他一人讲。。。。期末交份电子邮集即可 商务谈判,张海涛,平时互动更多,参加算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下学期好像说他要歇一学期来的 大学生文献检索……传说中有助于学业←_←基本每节课都有作业,不点名,但是没交作业就是没来的←_←期末一份小试卷,搜索两个文献之类的问题,……知道方法也搜不出答案π_π……不建议去学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 《入殓师》对镜头的选择、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使得文本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出色地配合了文本缓慢而紧凑的叙事结构;久石让为这部电影的配乐不仅起着传统的渲染与控制情绪的作用,其中的四首音乐也是文本叙事发展的线索之一;作为一部古典叙事模式的电影,文本的故事和情节都很简洁,就像中国写意画常见的艺术手法——简约有力的构图并且能留出思考的空白之处,使得观众在看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冷暖也能抽离出来思考其中的主旨;与此同时,简洁的叙事也能让观众有更多注意力从电影精心设计的细节中更深入读文本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作为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这本电影关于日本的意识形态的暗示也有体现,并且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审美元素。 一、摄影: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 这部电影中特写镜头不多,大特写镜头则寥寥可数,远景或者大远景镜头也不多,主要是中景镜头和全景镜头,这样的镜头选择令这部电影给人一种很细腻柔和的感觉。 因为特写镜头,尤其是大特写镜头往往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有象征意义或放大一种情绪,可以改变叙事的节奏和力度,甚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说电影的开始部分,这段在车内的镜头都没有拍摄主角小林大悟的正面,只是侧面特写,然后配以独白,观众的视角就好像是与他一起乘车,坐在他旁边看他一样,这样的视角感觉很自然、真实,虽然气氛有些压抑。大悟最后一次的乐团演奏时,乐团

负责人的特写镜头——呆滞而无奈的眼神,已经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然后果不其然,乐团解散了,大悟的惊讶的表情的特写镜头虽然就只有一个,但是就能很好地放大了这种命运弄人的难以接受的感情。去面试的时候,大悟拿着社长给的第一天工资那个特写,虽然他没有说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已经暗示了他面对生活的压力会接受的。较少使用大特写镜头,也表明了文本中冲突较少,在视觉效果上配合了叙事节奏的缓慢处理。 远景镜头是比较含糊的一个概念,有时是与全景相当,所以就不展开说了。大远景主要是拍外景的,可以显现场景之所在,给人一种空间的参考架构,这类镜头主要是用在具有宏大叙事的作品中,这部作品用大远景镜头主要是在大悟决定搬回乡下,然后用大远景拍了乡下的景色,再将景框逐渐缩小,变成远景、全景、中景和特写,将大悟的独白与影像配合起来,谈到母亲时就特写拍了母亲的遗照。寥寥可数的大远景镜头也是从视觉效果上配合了叙事环境的狭小,这也是日本电影常见的选择,他们更趋向于表达小人物、小故事。 而中景和全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往往是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而且在《入殓师》中中景镜头主要是二人镜头,这些镜头给人一种亲密的感觉、贴近但是保持一种平等的心理距离。如大悟因为第一次接触入殓师工作后被一具腐烂的尸体所惊吓,被死亡的恐惧所笼罩,他一个人在深夜里拉起了大提琴,镜头也是以中景和全景为主,配以部分特写镜头,而且特写镜头主要是手和石头,没有突出大悟的表情,而是以琴声代替。电影最后当大悟亲手为父亲

浅谈影视美学

浅谈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史门类美学的一种,它不同于其他门类文学的是它赖于现代技术,但是它又必然与与使用美学有关!那么什么是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那么我们从影视美学概念说起,影视美学不等于影视艺术,更不论电影艺术 了,最初有“影视分说”,即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但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它们逐渐融为一体。电影和电视都是面对大众的一种传播媒介。他们的发展读依赖于现代技术的具体开发和运用,这正是它与其它传统艺术的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区别。最初电影艺术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画面上的不断运动,再现生活的艺术,它是被认同的,而电视艺术并没那么走运,在经过众多评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艺术逐渐被认同,合称为影视美学。 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变现为: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另外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融为一体,并构成全新的整体;视像性,电影简单的说就是视觉为主的试听艺术。画面,依赖于镜头、光影、色彩的变化,声音则需要音响和音乐;逼真性,电影最初能够轰动,都依赖于它的逼真性,能够反映生活,表现人深沉的内心变化;运动性,可以说运动史电影的命脉,它正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画面来记述事件。如果没有运动性,那么就失去它的命脉;蒙太奇,电影的最重要的构成方法,就是分切组合最后构成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使之具有连贯性;群众性,它是电影事业赖以发展的主要条件,最初被称为大众文化的电影艺术,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她就无法生存;技术性,电影的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实,在西方,电影美学的分类也不纯一。有的将电影和心理学联系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的基础,格式塔心理学派《电影作为艺术》、《电影美学和心理学》等。有的是从“电影本性论”来表述自己的美学观。有的是从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去分析它,最具代表性的是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当然也有从电影流派和断代史上分析自己的美学观,如我国最初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等。上述观点,在不断发展中,随着美学观念和审美方法的不断变化,他们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却不自觉地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这就形成了电影美学的多元化阐释。 电影的发展迅速,影视中常常表现出哲学观念,这也与美学挂钩,美学的发展也依赖也哲学,是与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化分不开的。前苏联很多作品表现现实主义,如《伟大的公民》、《伊凡的童年》、《稻草人》。中国三四十年代也有现实主义的作品《万家灯火》、《白毛女》,后期的《林则徐》、《林家铺子》等。很多作品都具有文学性,没有文学性的作品也不是失去它的意义,感觉失去了作品的灵魂。就像记录片一样。它的文学性就大大减少。我比较喜欢是《活着》、《大鸿米店》这两部作品。它们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活着》呢,主要刻画那个时代一个一个小人物活着的一个情况,葛优这个优秀的演员在里面演一个最初败家的人变为最终学会生活的人,主要背景是从清末到战时再到新中国解放的情况,人们活的一个情况,虽然这部剧有很多搞笑的情节,但是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并不觉得它是一部喜剧,而是由心的一种悲,引起人们的思考,想去探索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是怎么样的情况。这也是人生哲理吧!一种生活美。这部作品想起《阿Q》这部作品的悲剧性。而《大鸿米店》,它所选的背景也是个不太平的社会,对平民的刻画,这部作品主要写主人公由被欺负到自己得势以后对别人的侮辱与欺压的一个变化过程。它的主要想表现一个平常人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人性本身的善已经被遗忘被退化了,引起人们的深思。这是这部作品成功之处。这部作品它采用了性方面的刻画,说明了我国电影已经向开放性发展。 我比较喜欢文学性比较强的电影,这样的作品更能让我们思考多些,虽然我们现在有雅文化和俗文化这两种,我不是很喜欢《大笑江湖》、《龙凤店》之类的电影,虽然它们很体现现代社会的很多东西,它们的娱乐性可能是占主导,它们有自己的市场,可是我每次看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电影)考研笔记真题整理

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研真题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336艺术基础 (以下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50分,共150分) 1、谈谈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策略 2、谈谈从艺术的结构层面提高艺术价值 3、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认识 4、用艺术理论来谈谈作为新艺术的电影 5、从三大体系谈谈歌剧的发展 934艺术创意 (以下四题选做一题作答,150分) 1、请以《水浒全传》为IP,创意策划一部院线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络宣传短片。写一个策划案,应不少于并不限于故事大纲、策划运营、制作、宣传、发行等内容 2、请结合以下10个联想词,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故事。 雨天、旅馆、夫妻、猫、计算、镜子、小路、地图、咳嗽、希区柯克 3、任选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4、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你对文物衍生产品开发的构想

(提醒:2017年为改革后北大艺术硕士单独自主命题第一年,也是全日制招生第一年,试题考查内容和形式、2017年真题仅做参考,提醒考生要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同时要多进行实践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第一年招生初试试题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广播电视部分,但是提醒2018年考生广播电视部分还是需要准备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也是作为北大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018年报考北大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生将会增加,竞争逐步愈加激烈,提醒考生确定好目标尽早准备。)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理论】到专业二的【创意策划】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北大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美学原理》叶朗 《电影概论》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 《影史纵横》李道新 《影视美学》彭吉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 《文化研究导论》王毅陆扬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王一川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作者:(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西方音乐史》[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华中科技大学公选课指南_HUSTER

华科公选课指南 艺术体育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声乐入门不点名唱歌简单无论唱歌好听与否绝对能过中外名乐欣赏不点名交论文好过有意思很享受桥牌入门点名考试(开卷)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点名开卷考试边抄边过还有科比视频看运动损伤很少点闭卷考绝对能过 影视美学导论点名交论文老师不错经常看电影 歌剧欣赏点名交论文一般每节课看歌剧西洋歌剧不点名交论文关灯上课有情调 外国戏剧艺术欣赏点名考试授课方式好 DV制作抽点考试(很简单)老师好内容充实有益 音乐与电影有时点交论文内容比较有趣下课早 民族器乐欣赏点名交论文感觉还行还有艺术团的表演陶艺制作点名考试简单(手工制作)普遍反映有趣 钢笔画不点名平时画的作品给的分比较高不是很有趣 钢琴(初级)交论文完全是理论课没有实践感觉一般 不过有艺术团表演 芭蕾简史与赏析点名考试感觉一般 中国戏曲欣赏每次都点交论文去的人少 中国书法不点名三次课堂作业老师比较偏激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点名交论文还可以 足球点名交论文不错 节奏世界点名唱一段好过 中华传统养生点名交论文内容丰富有益 PS:南利华老师的课普遍反映很好总之音乐类的都比较好过,基本都是写论文 语言文化类 课程点名否结业方式备注 英汉互译点名闭卷考试内容较难,有一次课堂作业打分较低 英语修辞与鉴赏点名交作业内容不错只要去上课就能过 英国文化赏析不点名开卷考试上课有时有小测试考试易过 英诗赏析抽点背一首诗课堂交作业易过 英国文化简介有时点论文(现场考)还不错好过 英译中国文化点名考试好过不是很有趣 英文漫谈中国文化经常点闭卷考试内容丰富东边上课 欧洲文化概论抽点交论文好过内容有趣 人类文化学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比较难分也打的低比较有趣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原著不点名开卷考试考试简单老师很好对个人启发大 中国文化系列专题不点名开卷考试老师思想较偏激关灯上课内容有趣 要买老师的书才好拿高分(刘克明太挫了!) 现代化批判不点名闭卷考试思想深刻值得一听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总 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 《入殓师》对镜头的选择、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使得文本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出色地配合了文本缓慢而紧凑的叙事结构;久石让为这部电影的配乐不仅起着传统的渲染与控制情绪的作用,其中的四首音乐也是文本叙事发展的线索之一;作为一部古典叙事模式的电影,文本的故事和情节都很简洁,就像中国写意画常见的艺术手法——简约有力的构图并且能留出思考的空白之处,使得观众在看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冷暖也能抽离出来思考其中的主旨;与此同时,简洁的叙事也能让观众有更多注意力从电影精心设计的细节中更深入读文本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作为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这本电影关于日本的意识形态的暗示也有体现,并且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审美元素。 一、摄影: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 这部电影中特写镜头不多,大特写镜头则寥寥可数,远景或者大远景镜头也不多,主要是中景镜头和全景镜头,这样的镜头选择令这部电影给人一种很细腻柔和的感觉。

因为特写镜头,尤其是大特写镜头往往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有象征意义或放大一种情绪,可以改变叙事的节奏和力度,甚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说电影的开始部分,这段在车内的镜头都没有拍摄主角小林大悟的正面,只是侧面特写,然后配以独白,观众的视角就好像是与他一起乘车,坐在他旁边看他一样,这样的视角感觉很自然、真实,虽然气氛有些压抑。大悟最后一次的乐团演奏时,乐团负责人的特写镜头——呆滞而无奈的眼神,已经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然后果不其然,乐团解散了,大悟的惊讶的表情的特写镜头虽然就只有一个,但是就能很好地放大了这种命运弄人的难以接受的感情。去面试的时候,大悟拿着社长给的第一天工资那个特写,虽然他没有说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已经暗示了他面对生活的压力会接受的。较少使用大特写镜头,也表明了文本中冲突较少,在视觉效果上配合了叙事节奏的缓慢处理。 远景镜头是比较含糊的一个概念,有时是与全景相当,所以就不展开说了。大远景主要是拍外景的,可以显现场景之所在,给人一种空间的参考架构,这类镜头主要是用在具有宏大叙事的作品中,这部作品用大远景镜头主要是在大悟决定搬回乡下,然后用大远景拍了乡下的景色,再将景框逐渐缩小,变成远景、全景、中景和特写,将大悟的独白与影像配合起来,谈到母亲时就特写拍了母亲的遗照。寥寥可数的大远景镜头也是从视觉效果上配合了叙事环

课程与教学论.doc.pdf

001 文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初试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新编》,张中原、徐林祥主编,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古代汉 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050101 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版;《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03方向:《现代汉语通论》(第 二版),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7年1版;《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7年版;《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语言理论》,彭泽润、 李葆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古代汉语》,王力主 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古代 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02方向:《计算机基础》,詹江平 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 01、03方向:《中国语法学史》,龚 千炎,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简 明语言学史》,罗宾斯,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7年版。 02方向:《现代汉语自动分析 —Visual C++实现》,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03 方向。《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 局出版,1999年版。《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左传》、《礼记》等十三经。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 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册),郁贤 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 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20世纪欧美文学史》, 汪介之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册),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浅析《嘉年华》里的“梦露”意象

111影视美学 一、引言 电影《嘉年华》,英文片名《Angels Wear White》是一部独立类型电影。导演是文晏,职业制片人,导演。其代表作是《水印街》。 “嘉年华”(Carnival)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再后来成为欧洲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嘉年华”的定义渐渐由一个传统节日,转化为在大型游乐设施里辅佐以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汉语“嘉年华”是欧美国家“狂欢节”的英文音译,意思如同中国的“庙会”。 电影《嘉年华》中文片名中的“嘉年华”可以理解为“嘉,年华”,意为美好的年华,如同是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孟小文和小米都处于最好的年华,天真,快乐,轻松,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只是青春的烦恼忧愁罢了。但同时另外一个层面,“嘉年华”也是一场狂欢,一场关于社会、关于家庭、关于人的狂欢,每个人都在这场狂欢里身披光鲜的外衣,同时也拥有着各式各样的秘密。不谙世事的“主人公”们在光怪陆离的社会必然会受到诱惑或伤害。“嘉年华”这个片名是带着对这场狂欢讽刺的意味的,也是带着对这个社会或深或浅的反思的。英文片名《Angels Wear White》是带着一种指向明确却包含广泛的意义,整体意义可以理解为纯洁。但“Angels Wear White”的意思除了想表达白色代表的“纯洁”以外,更多的是想表达现在社会对于女性“纯洁”的定义过于狭隘,仿佛结婚以前,以及当穿上婚纱的时候才是是纯洁的,婚后或者经历了“性”的过程后就不纯洁了,对于纯洁一词带有了某种特定性,而这种特定性却只针对女性。这种词汇的某种固化的思维特定性其实是父权社会的一种无意识的构造,电影中主人公小米和孟小文都是纯洁的,所有女性也不应该被社会评判纯洁与否。 而文晏导演也在采访中提到英文名为什么不用直译的原因是因为Carnival并不能完全地概括电影的含义,尽管嘉年华其实是把Carnival音译成中文,但嘉年华三个字表意上出现了一种特别美好的、像花样年华的意思。但是这层意思在Carnival英文词里面其实是没有的,Carnival只是一种狂乱、狂欢的意思,所以当时文晏导演觉得如果直译成Carnival其实不够,Carnival这个词其实是少了一个层面,所以放弃了这种直译,于是开始单独去想英文片名。当后来文晏导演想到“Angels Wear White”的时候,她觉得有双重的意义,就是说一方面是指纯洁,另一方面这个纯洁在当今社会又不仅仅只是纯洁这个意义了。所以,就是这个英文片名也达到了导演文晏所希望达到的那种双重的效果,既映题又应景。 影片《嘉年华》基本故事情节是围绕一场“性侵”案件展开,以主人公孟小文和小米分别担任构成整部电影两条叙事线索的两个视角——“当事人”和“旁观者”,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展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女性的意识觉醒的故事。故事整体以小见大,以女孩的青春成长的烦恼为出发点,去探讨了女性意识和良性社会的应有的基本机制。 贯穿整部影片的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奇观——“梦露”,而在影片中对于“梦露”的物化标志有三个:第一个是巨大的“梦露”塑像,第二个是“金色发套”,第三个是“白裙子”。 二、玛丽莲·梦露的标志性意义 玛丽莲·梦露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好莱坞五十年代的性感女神,一生出演过三十余部电影,电影角 浅析《嘉年华》里的“梦露”意象 文/陈良慧 摘 要:在大众面前“梦露”是无脑美人的代名词,但在《嘉年华》这部电影里更多的是一个 自由、美丽、勇敢、强大的象征。梦露飞起来的裙摆、洋溢的笑容彰显着她的自由美丽,那不 在意世人目光的种种风采颇具魅力。电影《嘉年华》里的女性都是独立的,个性的,充满反抗 意识和力量的,所以社会不应该定义女性,女性也不应被框架所束缚,她们应该有自己的人格 与自尊,当这些基本权益受到侵犯时,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或是道德管制。 关键词:独立电影,《嘉年华》,女性,意识形态觉醒,“梦露”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

《入殓师》影视电影美学分析《入殓师》对镜头的选择、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使得文本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出色地配合了文本缓慢而紧凑的叙事结构;久石让为这部电影的配乐不仅起着传统的渲染与控制情绪的作用,其中的四首音乐也是文本叙事发展的线索之一;作为一部古典叙事模式的电影,文本的故事和情节都很简洁,就像中国写意画常见的艺术手法——简约有力的构图并且能留出思考的空白之处,使得观众在看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冷暖也能抽离出来思考其中的主旨;与此同时,简洁的叙事也能让观众有更多注意力从电影精心设计的细节中更深入读文本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作为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这本电影关于日本的意识形态的暗示也有体现,并且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审美元素。 一、摄影: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 这部电影中特写镜头不多,大特写镜头则寥寥可数,远景或者大远景镜头也不多,主要是中景镜头和全景镜头,这样的镜头选择令这部电影给人一种很细腻柔和的感觉。 因为特写镜头,尤其是大特写镜头往往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有象征意义或放大一种情绪,可以改变叙事的节奏和力度,甚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说电影的开始部分,这段在车内的镜头都没有拍摄主角小林大悟的正面,只是侧面特写,然后配以独白,观众的视角就好像是与他一起乘车,坐在他旁边看他一样,这样的视角感觉很自然、真实,虽然气氛有些压抑。大悟最后一次的乐团演奏时,乐团负责人的特写镜头——呆滞而无奈的眼神,已经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然后果不其然,乐团解散了,大悟的惊讶的表情的特写镜头虽然就只有一个,但是就能很好地放大了这种命运弄人的难以接受的感情。去面试的时候,大悟拿着社长给的第一天工资那个特写,虽然他没有说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已经暗示了他面对生活的压力会接受的。较少使用大特写镜头,也表明了文本中冲突较少,在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一、阿恩海姆电影美学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局限 主要内容:电影艺术来自它与现实的差异。 一是验证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的六大差别: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照明和没有颜色;画面的界限和物体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不存在;只存在于视觉经验。二是证明电影的艺术成就来自这些差异。 成就:1、在电影的童年时期就大声呼吁这门新兴艺术的重要地位,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为最终在艺术殿堂里确立电影艺术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 2、分析并阐述了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以及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因而更加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3、他对电影视觉画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具有理论概括与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更是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局限:阿恩海姆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他固执地站在拒绝电影艺术领域一切技术进步的错误立场上。他认为,为了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为了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为了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唯一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声音、色彩等新的技术手段,防止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自然主义地再现现实。 显然,阿恩海姆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而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艺术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二、贝拉?巴拉兹的主要成就 首先,他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和新的文化,极大地发展了人的感受能力。 其次,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电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电影是20世纪的新兴艺术,需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语言,而这些在欧洲保守的文化传统下却难以实现。美国好莱坞的一批先驱者做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格里菲斯功不可没。巴拉兹十分重视观众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合一”的现象。即通过摄影机可变的拍摄距离和方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等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使得电影观众仿佛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再次,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他独树一帜地表达了对有声电影的种种期望,仔细研究了如何在电影艺术中更加艺术地运用声音,诸如:怎样运用声音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感染观众等等。最后,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他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的定义

影视美学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开卷考试。不用死记硬背,注意多把各种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影经验(包括课堂观摩的)来理解,有些题目会要求举实例。 影视美学 美学研究什么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移情性,如诗句的美) 什么是影视美学 一般认为,电影美学应是整个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或分科。它既与电影所反映的哲学观、社会思潮有关,为此要研究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外部的和内部的),也同电影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密不可分。 美学视域中的影视美学 (1)美学原理(基础)研究。如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美的形态等等。 (2)中国古典美学。其中又可分为中国美学史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的研究,如儒、道、佛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等等。(3)西方美学。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抑或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反美学”)。也可从史和学派、思潮的角度去作研究。 (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雕塑美学、影视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