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047-01

摘要: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林业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高效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多价值为目标,以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建立“和谐林业”为最高境界。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本文将从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目前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着手于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促进,制约与依存的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系统现代林业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

矛盾。对林业生态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需求点,在林业建设中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我们努力的第一任务。

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效率影响大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林业发展相生相伴。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基础。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充分发挥林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其次,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林业不仅能够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质能源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基础。通过发展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达到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认同。 改革开放30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了以“林、田、路、园”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期实现了绿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4.20%。全县80%以上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威远镇街道、居民区,县直各单位全面实现绿化、美化。全县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绿化率达78.2%,农村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覆盖率达30%。西山、台子、东和等乡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基本实现绿化。川水地区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率达到78%;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宜林地段基本绿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互助林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生态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灾害频发等问题依然严重,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林产品供给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森林经营处于较低水平,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社会有效供给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思想不够解放,体制转轨缓慢,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意识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互助县林业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实现新突破。突出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发挥市场配置森林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的聚集;抓好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着力推进“双低”改造(低产苗圃和低产树种改造);坚持规模发展,优化结构,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提高林地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生物质能源树种选育和种植模式研究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努力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积极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全力抓好科教兴林,大力发展创新型林业,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双低”改造模式、青海云杉等生物质能源开发、生态修复、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实用技术上开展攻关研究;加强林业标准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数字林业。广泛开展林农培训,积极发展林业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林业行业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讲解学习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森林康养、依托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康旅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森林康养产业从属于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集群中的“以追求身心健康的养老、养生调理康复”的康养服务产业,是康养产业的子产业,是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能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强劲的括动效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的商业综合体,是健康产业?种连锁经营新模式。那么,未来山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之路,需要努力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应不断提升生态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含量、生态文化品位、生态文化个性,走出一条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品牌、以生态旅游区大格局思维为引领,以森林康养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康养文化项目为支撑、以森林研学旅游为动力,以森林体验旅游为聚集,以森林创意旅游为演绎,以森林开发特色旅游为主题;推进生态康养推进康旅产业的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超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活动,比上年增加约1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提供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将有效缓解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也曾表示,“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4期总第25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4T o tal N o.25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X 张仲峰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9—02 从广义上看,文明包括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政治等等,可以大致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针对自然界的客观成果,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政治文明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体现在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成果,体现在思想修养的完善和提高。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一般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三大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文明模式,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反自然扩张的必然结果,为了走出危机,人们必须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生产方式,以生态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文明改进,实施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即“生态文明”(ecol ogical civilizat ion)。中国的发展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开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 廖福霖教授提出:“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科技,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个体间的关系。其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把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挑战’,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1]。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高扬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2]。2008年,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为主的文明建设。虽然我国领导人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社会,但是生态文明毕竟还不很成熟,甚至处在构建和完善阶段,因此首先认识生态文明的本质,具体如下: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创建活动 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一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活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影响着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变化也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因此只有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它的目标是要在保证当代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还要顾及后代人的权益,并不是要回归原始生活,也不是要牺牲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 1.2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 从历史上看,传统政治哲学家在分析社会活动时一般都采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在没有太多参与对象时简单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个方法就显得落伍了,而生态思维方式则为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所谓生态思维即以有机论为特征,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把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起来整体地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同传统思维方法相比有四个新特点:“1从线性因果分析过渡到网状因果关系分析。o从整体的变化过程去探求秩序。?从追求数学推理的解析性、严谨性和完美性转向生态思维的灵活性、模糊性和模型性。?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寻求统一的某种最终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是着眼于对系统过程的学习、了解和探索合理发展的途径。它克服了还原论对人与自然的分离,对人本身的身心分离以及对自然各个要素之间的分离,它改变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3]。 生态思维方式适合分析当下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正如德国绿党领袖佩特拉?凯利(Pet ra Kelly)所说,生态学原则是一种基于新的哲学见解的新的政治认识,即基于对自然整体性及其部分理解与尊重的政治思考和行动[4]。在西方绿色运动发展初期,绿色分子就把生态学作为其政治原则,写入绿党纲领之中,生态思维成为他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及构建绿色社会的基本方法。德国绿党联盟纲领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代表一种完整的理论,它与那种片面的,以要求更多生产为目的的政治学是对立的。我们的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指导,以4个基本原则为其基础: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5]。 这种认为世界存在物共生共存的整体思维方法 ? 9 ? X收稿日期:2011-12-13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大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深刻的了解昭苏生态系统主要有哪几大块组成,生长现状及其面临问。 2、今后怎样保护和发展昭苏生态系统。 【教学材料】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它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是最丰富的生物群落。森

林具有多层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层以及层外植物,从而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成为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二是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显著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三是森林是一个国家、地区富足和民族繁荣的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森林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因子,一片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或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运行,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 昭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三大版块概况 天山圆柏概况:昭苏县是伊犁河谷乃至新疆天山圆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面积约30.56万亩,主要分布在特克斯河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浅山地带。 昭苏县天山圆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9年10月,位于昭苏县夏塔乡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5、36、37、39林班,是伊犁河谷新疆园柏天然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总面积约10万余亩,核心管护区分布密集,面积约4万亩。目前,管理站在依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护的同时,科研工作也正逐步推进,扦插试验、苗木移栽试验、圆柏种子异地试植及种质资源采集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使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的思想中也应当有所反映,本文就从企业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企业生态文明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企业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人类文明,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文明程度。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与企业展怎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息息相关,企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当然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企业各种经济行为都要生态化,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尤其要加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此一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密切相关而有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即建立生态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产业要求企业根究市场需求、国家支持和社会期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开拓新的生态友好型业务,产业的生态化要求企业朝着有好的方向改造,升级原有的企业业务,包括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绿色采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培训、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生态管理等。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要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一些企业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仅仅看到绿色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借生态文明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省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租赁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兴省”战略和关于把森林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森工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规划,积极打造方正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拉动方正国有林区21世纪经济社会 发展,按照省政府黑政字[XX]7 9号文件建设原始森林探险、冷水漂流、冰雪运动、狩猎观鸟、疗养休闲、避暑保健、森林小火车观赏、民族风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的要求,从我局森林旅游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出发,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运作规律,经林业局批准,把项目租赁给进行经营。本着诚信合作,发展林区经济为宗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甲方)与 (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经营项目名称:。 二、经营单位:

三、经营使用年限:所使方正林业局经营地域权为年(——年)。 四、经营目标: 1、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行业标准合法经营,努力做到本行业中的精品,拉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2、必须要按时完成向林业局缴纳的租赁承包费,并且完成逐年递增的任务。 3、成为方正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线上主要景点和全局森林生态旅游的骨干企业。 4、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开辟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和林区劳力就业。 5、塑造企业形象,打造旅游名牌,成为黑龙江东部旅游线哈尔滨——二龙山——方正——佳木斯——鹤北”支线的黄金旅游 点° 6、成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现代森林旅游企业。 五、双方责任、权力划分:

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拓展

第28卷第24期2012年1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8No.24 Dec.2012浅论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拓展 杜维忠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先后经历了传统、现代的运行模式,新时期,为了突破林业发展的桎梏,必须坚持走精细的生态与产业合二为一的产业化之路。所以,对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相关研究及梳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林业;生态产业链;拓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2 1林业生态产业链拓展的内涵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互相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理”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同时产业链也是产业各部门间基于一定技术经济关联,依照特定逻辑关系和时局关系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延伸就是这种关联关系的拓展。从方向上看,产业链拓展分为横向延伸和纵向拓展两个方向,纵向拓展向上游拓展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环节,向下游延续至市场、营销环节;从形式方面看,产业链又分成外延式产业链拓展以及涵式产业链拓展两种。外延式产业链拓展通过涉入不同于现有的经济生产过程,涵式产业链拓展将原属于区外的生产过程合理地引进及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生产过程实现产量拓展。但无论哪种分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拓展一般都被视为区域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的主要途径,他的经济驱动效应备受人们关注。 产业链拓展是指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或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拓展使得产业链能进到基础产业环节及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到市场拓展的环节。链的实质就是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所具有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企业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效应不断得到人们重视。除驱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外,产业链拓展还逐渐被赋予了协调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功能:1)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降低能耗、降低物耗、降低污染、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的消耗;2)通过生态产业环节的衍生和对原有产业环节进行绿色改造,形成类似生物群落网状的复杂的生态产业链网,以期根本上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林业生态产业链是生态产业链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林业生态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民就业增收做出着重要贡献。但总体上讲,促进林业生态产业链拓展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我过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种种问题仍然存在,林业生态产业基础薄弱、形成规模的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林业蕴含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充分进行挖掘。 2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拓展途径 2.1纵向拓展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产业链一体化进程还没有完全实现。而进行一体化战略是促进我国林业产业链纵向拓展的有效途径。纵向一体化的主要作用有:1)林农、营林组织、加工企业互相结合协作进入市场,可以避免单一层面市场的盲目性,提高市场驾驭能力,从而形成“市场带龙头企业、龙头带人工林基地和种苗基地、基地联林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森林能够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且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俩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且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11-10-26T09:13:43.7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朱秀娟[导读]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朱秀娟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本文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1.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 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 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 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 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3】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72~73.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林业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高效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多价值为目标,以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建立“和谐林业”为最高境界。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本文将从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目前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着手于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促进,制约与依存的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系统现代林业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对林业生态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需求点,在林业建设中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我们努力的第一任务。 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效率影响大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呆,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同时也要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当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在我国森林的分布面积有限,而且大多都分布在山区,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人均面积跟世界森林平均面积相差很远,且质量相对较差。还有就是森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在一些急需防护林的地区严重缺少,而且滥砍滥伐严重。 (2)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第一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是我国一项强有力的政策,其投资量之大、涉及面之广、群众参与程度之高,是其他很多政策都无法比拟的。这项政策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更是关系到农民利益甚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工程。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着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生态文明建设 人是不可能完全战胜自然的,要使得人类能够立足于这片大地,就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这是用我国绿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灾难换来的宝贵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为生态的改善和建设奠定了强大基础。自从退耕还林工作试点开展以来,我国20多个省,2000多个县市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之中,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1]。1退耕还林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1.1退耕还林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 1999―2008年间,我国完成0.27亿hm2退耕还林任务,相当于再造一个东北林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由于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位居世界末位,尤其是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排名更加靠后。随着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我国森林覆盖率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并产生了极大的生态效益。 1.2退耕还林对水源地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水系发达,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三江流域、珠江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等。而河流流域内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直接影响着域内的水土保持,这是减少域内岩石沙化、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3退耕还林对域内土壤改良的影响 建国初期,“农业学大寨运动”刮起一阵向山要地,向湖、沼泽要地的风气。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但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域内土壤肥力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由于森林植被根系发达,不仅能有效保持水分,还能有效改良土壤质量[2]。 1.4退耕还林对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世界欠发达、森林植被覆盖完好的地区,经常发生“野象入侵”、“野猪入侵”等现象。这说明,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动物种群丰富多样。类似于“野象入侵”、“野猪入侵”,将林地变为耕地我们可以看成“人类入侵”,是人类逐步占据了动物的栖息地,而退耕有效增加林地对丰富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1.5退耕还林对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的影响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高,地下水位就越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低,地下水就会不断下降,越容易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沿海耕地盐碱化,不宜耕作。2退耕还林工程需注意的方向 2.1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应该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退耕还林工作不能影响我国的基本耕地制度,不能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①退耕还林工作需要结合区域内的基本情况进行草木的种植工作,还可适当建设一些排洪沟和小水窑等工程,以保证农田和退耕还林之后草木的生产; ①退耕还林工作还要参考相应的地形因素,对坡地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梯田改造,以保证还林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做好生态移民工作 有些退耕还林工作会对一些农村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并充分论证退耕还林工作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若是需要实施生态移民工作的,应该注意安抚好村民的情绪,照顾村民感受。同时,要注意用以工代贩的方式进行移民工作,以便移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好村民后续生存问题。 2.3实现畜牧业和林业的同步发展为增强退耕还林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畜牧业作为退耕还林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优化退耕还林方式,通过开发当地畜牧经济的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还可以通过建设畜牧大县的方式实现退耕还林,不仅能够增强退耕还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林地中间的空隙种植牧草,为家畜提供食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退耕还林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畜牧业和林业的同步发展[3]。 2.4结合其他产业发展状况实施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可行性分析,首先应该考虑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建设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与林业、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功能相联系,促进综合产业的发展。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

前言 “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

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