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滇中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

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初期规划范围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82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约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15亿元。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空间较大。

(一)区位条件优越。

新区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紧邻昆明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沪昆铁路、成昆铁路以及京昆、沪昆、渝昆、杭瑞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贯穿新区,拥有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

(二)科教创新实力较强。

新区及周边拥有43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体系,为新区引进与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新区是滇中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和安宁国家级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保税物流等一批优势产业,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四)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高。

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基础较好,是昆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良好基础。

(五)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良好。

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稳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南亚博览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新区依托现有开放合作基础,打造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扩大开放合作、引进培育现代特色产业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道路。

(二)战略定位。

1.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通道和门户功能,把新区建设成为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形成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2.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高起点打造重要的临空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绿色先进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带动滇中地区乃至云南省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3.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和途径,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探索促进产城融

合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创新建设发展与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4.改革创新先行区。全面深化改革,学习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在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开发建设模式、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区城市框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对云南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到2030年,新区建设实现重大跨越,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城乡统筹发展、产城紧密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带动云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

三、功能分区

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式、卫星城式布局,规划形成城市建设区、产业发展区、历史文化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美丽新区。

——城市建设区。围绕打造紧凑高效的山地组团城市的建设目标,坚持“强化山水、融合现代、宜居宜业、低碳智慧、绿色发展”的开发理念,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美丽新城和高原特色山地城镇建设示范区。

——产业发展区。主要依托安宁工业园区、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与文化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以既有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努力聚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现代产业,积极构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服务云南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示范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历史文化区。重点依托嵩明县杨林镇、安宁市温泉街道等文物、文化资源富集区域,规划历史文化区,进行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彰显民族地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休闲养生文化、现代创意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区。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建设走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道路。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将城市建设区、产业发展区、历史文化区范围以外的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区,重点对山地、河流、湖泊、湿地、林地等进行保护与修复,保持生态多样性,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高水平建设产城紧密融合、服务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山清水秀、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和旅游文化创意城市。注重新区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扩大森林、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镇对人口、产业的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二)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强对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和科

学引导,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临空商贸物流及加工、跨境电子商务及离岸金融、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高原特色农业、医疗康体休闲和创意文化等中高端产业。在统筹考虑现有科技资源和科研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构建以干细胞应用为主的生命科学研发运用中心,以纳米技术为主的新材料研发运用中心,以3D打印为主的新型制造业研发运用中心。探索以商建园、以园招商、以商兴业的现代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模式,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各类产业功能区。支持新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产业园区,鼓励对有条件的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促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高技术化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沪昆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建设渝昆高速铁路、滇中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完善内联外通、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以500千伏草铺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区域骨干电网建设,建设适应新区长远发展、安全稳定、量足质优的能源保障体系。依托大型石油炼化项目,加快成品油输送和存储设施建设步伐,将安宁建设成为成品油输送干线管网中心。加大主要水源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水资源保障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区域内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推进自来水厂、

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厂等一批水务工程建设,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努力成为云南“三网融合”的先行区,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和云服务中心。发展多币种的商务交易应用服务,加强与国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打造区域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加强水土流失监管,有效控制生产建设中的地貌植被破坏和人为水土流失。实行最严格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林地,坚持生态优先和分区分类差别化管理,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河湖水域,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构筑高原河湖湿地水网与山地生态绿网,承载水源涵养、物种栖息、生态调节等功能。做好城市周边水土保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创

新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层次,拓宽开放领域,加强同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地区的经贸、产业和人文交流合作,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大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外贸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产业集聚平台、开放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

(六)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农民工市民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同步推进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在云南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强对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充分发挥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为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加快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有关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安排上向新区倾斜。明确新区管理机构,探索构建精简高效、责权一致、建管一体、执行有力的新型管理体制。要合理优化昆明市行政区划设置和市辖区规模结构,探索新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区管理机构要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正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地精简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抓紧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认真抓好干部培训和舆论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城乡统筹机制。

1.创新人口城镇化发展机制。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农民能接受、政府能承担、市场能参与的户籍转换政策。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为基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保障外来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权益。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

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引导,努力提高农业人口融入城镇的能力。

2.创新城乡建设管理制度。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管控、部门协作的要求,形成统一衔接的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体系。切实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乡居民布局总体框架,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统筹城市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合理配置和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和人口同步集聚。

3.创新投融资模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城乡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吸纳各类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完善支持政策。

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和《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明确的支持政策,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1.土地政策。云南省土地利用指标优先保障新区合理用地需求,对新区建设用地实施单列,新区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全面管护。鼓励新区开展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允许在土地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统筹新增建设和存量挖潜,对可挖

潜的存量建设用地,制定相应的开发再利用政策,依法有序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空间,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加强工矿用地再开发利用的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新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监督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强化国土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监管。

2.金融政策。深化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在新区内发展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新区企业与周边国家在投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入驻新区,依法合规开展人民币业务。设立政府出资的新区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入驻。

3.产业政策。积极有序整合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对新区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外向型产业发展机制,在物流、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创新煤电油气运要素配置保障机制,深化落实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购电政策。

4.人才政策。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支持措施,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新区创新领军型人才团队。大力培养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吸引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高端科技人才到

新区创业。积极搭建面向南亚东南亚智库合作交流平台。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形成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

建设好新区,对于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试验示范,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统一思想,密切合作,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共同推动新区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 区)的决定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25 【实施日期】2013.03.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 (2013年3月25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发改地区〔2012〕342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新区建设的形势和意义 (一)面临形势。当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省(区、市)为了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发展,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竞相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形成了以规划建设产业高度聚集、创新驱动高度活跃、产城高度融合的新经济区为重点的新一轮发展态势,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我省缩小差距、

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重要意义。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推动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和龙头,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选择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县(东区),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土地和较好的交通、能源和产业等基础条件,规划建设新区。这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打造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推动桥头堡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护滇中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为央企、民企、外企入滇提供服务高效、环境良好的新平台,为扩大开放创造新空间。 二、明确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产业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要求,统筹整合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聚集发展和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绿色发展、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区,形成全省技术创新的新高地,投资创业的新热土,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基地,改革开放的新窗口,品质优良的新家园,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示范、实现全省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四)战略定位

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新区最新消息

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新区最新消息 本文是关于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新区最新消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我国20xx年17个国家级新区获批部分被指沦为空城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自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至今,国务院共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以及长春新区。 20xx年以来,共有11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批复速度加快,其中20xx年和20xx 年分别批复了5个,20xx年至今已批复1个。而1992年至20xx年的20xx年间,一共才批复了6个。这些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数华东和西南地区最多。G D p多呈快速增长趋势,甚至出现爆点。获批后,有些新区大兴土木,个别新区被诟病沦为“鬼城”。 即便如此,表态欲申请国际级新区的城市仍不在少数。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至少有9个地方明确表态申请国家级新区或有意向申报。 分布 华东和西南地区 国家级新区最多 国家级新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这些新区的设立并非随心所欲,它们皆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于平衡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东部新区主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责任,而西部新区则是创造新的增长极。

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投资审批(含核准或备案,下同)中介超市(以下简称中介超市)管理,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执业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中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从事为委托人提供涉及投资审批的咨询评估、勘查设计、测量调查、检测等中介服务经营活动的机构和社会组织。中介超市是指由各级政府采取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为入驻中介机构提供资质登记、信息公示、人员管理、信誉推介、服务选取、合同管理、信用评价等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 第三条中介超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面向全国具有法定中介服务资质的中介机构开放入驻。承接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中介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入驻中介超市;法律法规规定作为投资审批受理条件的强制性和指定性中介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后自愿入驻中介超市;其他中介机构遵循自愿原则自主选择是否入驻中介超市。 第四条中介超市是各级政府公开选取中介机构购买服务的统一场所。除法律法规规定需公开招投标的,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向中介机构购买服务时,必须在中介超市公开竞争选取中介机构。按照自愿原则,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委托各级中介超市提供公开选取中介机构服务。 第五条云南省网上中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是全省中介超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原

则,为全省入驻中介超市的中介机构提供各类网上服务,并为各级中介超市提供网上公开选取中介机构服务。 第六条各地各部门遵循管办分离"的原则,依据法定职责对中介超市进行综合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省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中介超市建设管理工作,组织中介机构入驻备案登记,出台中介超市有关规范性文件,规范中介超市各项业务流程并负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二)各级政府和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统筹建设本级中介超市,同级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并依托全省信息管理系统,按规范组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取中介机构; (三)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中介机构资质核实确认、服务事项和业务流程审定,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行业监管职责; (四)各级监察机关、政府督查部门负责监督各地各部门落实中介超市各项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中介机构的入驻登记 第七条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并提供以下中介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入驻中介超 市,具体范围是: (一)咨询评估类。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林地征 (占) 用可研等文件编制,造价咨询,安全评价、职业卫生评价、土地评估、气象评估、地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滇中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 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初期规划范围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82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约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15亿元。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空间较大。 (一)区位条件优越。 新区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紧邻昆明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沪昆铁路、成昆铁路以及京昆、沪昆、渝昆、杭瑞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贯穿新区,拥有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

(二)科教创新实力较强。 新区及周边拥有43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体系,为新区引进与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新区是滇中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和安宁国家级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保税物流等一批优势产业,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四)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高。 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基础较好,是昆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良好基础。 (五)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良好。 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稳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南亚博览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新区依托现有开放合作基础,打造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功能钻机项目审查申请书模板

多功能钻机项目 审查申请书 一、项目发展背景 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原则, 协同推进滇中新区开发建设。依托我市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全力支持滇中新区依托安 宁工业园区、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园区,大 力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 兴产业和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 升新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 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产聚人、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到2020年,新区城市框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产业 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市乃至全省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 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实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科技发展公司 三、项目咨询单位

泓域咨询 四、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4628.89(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2696.17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17325.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628.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44%;流动资金2696.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56%。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6137.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42%;设备购置费5606.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36%;其它投资2884.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65%。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14628.89+2696.17=17325.06(万元)。 五、资金筹措 全部自筹。 六、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项目区概况(精选、)

1前言 1.1项目区概况 某煤矿位于某县城北面13公里,属某县中安镇某村委会所辖。地处东径104°14′04″—104°16′01″,北纬25°36′13″—25°43′36″之间。 该矿位于后所矿区一井田北翼。根据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于1976年进行勘探后的报告,后所矿区一井田A+B+C级储量5669.07万吨。某煤矿主要开采后所矿区一井田的C6、C9煤层。C6、C9煤层地质储量213万吨,可采储量为88万吨。 该矿1974年建矿,于1988年正式取得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煤炭采矿许可证。其矿界经云南省后所煤矿、中安镇人民政府及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可:南至10勘探线以北,北至煤层出露附近。东至F2号断层附近,断层断距约25米,西至17、18煤层出露骨附近。矿区开采范围面积80hm2。 某煤矿总投资500万元,采煤能力6万吨/年,吨煤投资58.9元/吨。 项目区地貌属高中山区,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拨2100米,最低海拨1930米,相对高差170米。 按照云南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某县属滇中、滇东北山原中度流失区;按照水土保持分区划分,根据云政发[1999]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某县既是重点治理区,也是重点监

督区。按《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根据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划分,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为三级标准。 1.2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其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平衡。并且,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影响下,我国交通、钢铁、电力等行业发展较快,拉动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市场的兴旺。 为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又使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也充分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煤电强县的要求。因此,某煤矿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3方案编制情况 某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将会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矸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鉴于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该区的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云南滇中产业聚集区大明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满城山色半城湖、半城山水半城街”的现代演绎——以云南滇中产业聚集区大明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宝音图王勇李仁伟 摘要: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青年到成熟的这个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春城昆明,一个教科书般的山水城市,属于这座城市记忆的就是山、水、城之间共融共生的关系。然而,在近些年的城市开发中,它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山水城市特色。本文在挖掘并总结昆明传统山水城市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将这些特色进行分析和提炼,并演绎在云南滇中产业聚集区——大明组团中心区城市设计项目中,为重塑和再现“山水新昆明”的城市新区规划起到一定的实践探索意义。 关键词:满城山色半城湖;半城山水半城街;山水城市;景观廊道;演绎 昆明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昆明的城市特色表现在它的“古城”,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城池选址、龟蛇相交的城市脉络、山水和城市交融共生的生态格局。然而,近些年昆明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使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城市特色逐渐减弱且面临消亡。 大明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格局和生态基地条件,如何在新的规划中传承昆明山水城市的特色?如何让城市中生活的市民感受到昔日的山水城市景致?为此,本文以昆明大明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在研究了昆明山水格局和城市特色的基础上,对重塑魅力山水城市,以及重现昆明“满城山色半城湖、半城山水半城街”景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一、昆明山水格局和城市特色 昆明的山水格局和城市特色在于其山、水、城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内在关系,以及在城市建设中所表现的尊重山水、因势利导的城市建设观和自然山水观(图1)。无论从古城格局到十字形山水形胜,还是“满城山色半城湖、半城山水半层楼”的城市空间意向,都在传达着这些特征。

一带一路”下的云南机遇

在上月召开的第十二届东盟华商会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作了40多分钟声情并茂的主旨演讲,主题即是“‘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外华商发展机遇”。他提出,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并深入阐述了海外华商在云南发展的机遇,令人耳目一新。 “一带一路”下的云南机遇 李肇星认为,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 从区位看,云南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并通过中东连接欧洲、非洲。云南是亚洲的地理中心,省会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是南北方向贯通亚洲南北泛亚铁路等国际大通道与东西方向联系亚非欧三大洲,贯通三大洋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凸显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 李肇星认为,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四大战略机遇:一是可以依托桥头堡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门户作用,云南可以借助桥头堡建设的良好政策沟通,在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二是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区域合作高地作用,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三是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睦邻外交战略通道作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四是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先行先试区作用,着力提升沿边开放步伐。云南可以充分依托现有的滇中产业新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发挥南博会、昆交会、边交会在对外开放中的平台作用,提升沿边开放型经济水平。 海外华商投资云南机会多 长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和华商积极参与云南的建设和发展,帮助云南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帮助云南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住在国与云南的经贸合作,建立起云南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纽带。据不完全统计,云南侨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比重已到65%,侨资企业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肇星认为,当前,海外华商投资云南有着多重机遇,首先云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陲之地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南亚三大市场的连结点和中国西向开放的前沿。

国家级新区定位研究

西咸研究 (第11期?总第99期) 西咸研究院 2016年6月2日 按: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把握规律,规避风险,推动新区健康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尤其是2014年以后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借鉴其他新区的探索与做法,根据管委会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近期,西咸研究院组织力量对国家级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主导产业、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本刊将陆续刊发新区比较研究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比较 ——国家级新区比较研究① 西咸研究院科研处 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批复设立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17个新区。本文依据国务院批复文件,对各新区的战略定位进行比较研究。 一、国务院批复中各新区的战略定位 国务院设立新区的时间跨度大且密度不一。1992年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务院没有批复设立新区。2009年底,设立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2010至2012年批复设立4个新区,先后是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2013年,新区批复工作暂停。2014年1月起,新区批复工作提速,2014、2015年每年均设立5个新区,2016年已设立长春新区。 新区的设立与国家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设立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设立国家级新区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国家形势 新区设立情况 第一阶段 1992年至 2009年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南快北 慢”格局。 国家设立了上海浦东和天津 滨海两个新区,旨在赋予其 引领我国新一轮大规模对外 开放、推动沿海开放重点由 南向北拓展的使命。

关于一带一路政策对云南未来影响和发展

关于“一带一路政策”对云南省未来影响的解读与分析 一、一带一路的含义和主要思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陆上丝绸之路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城市分别是: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13省市。 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城市分别是: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 共计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关于“一带一路政策”对云南省未来影响的解读与分析 1、一带一路中云南的战略定位 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 2、一带一路中云南主要发展方向分析

3、一代一路中云南的优势 历史优 古丝绸之路起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非欧的主要商业贸易路线,因为运输方式的不同分为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未知的差异,又分为“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西南地区在“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古印度的主要通道,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开始与古印度进行丝绸和琉璃等商品的贸易,两国商旅的必经之地就是云南。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最早通往域外的交通路线。 地理位置优势 云南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是中国对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从南北方向,云南贯通了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泛亚铁路等国际通道,可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从东西方向,云南联系了亚非欧三大洲。云南还是中国西南众多省份中唯一一个可以从陆上同时沟通东南亚和南亚。 交通优势 云南地处面“三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和肩“两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独特地理位置,无论是从历史根源追随还是从其现实因素考虑,云南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因此,云南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应该是交通大枢纽,加速连接口岸的交通大通道建设,南北对接“一带”和“一路”,东西贯通南亚、东南亚,成为亚洲地区新高地。 资源优势 其一,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完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民族文化旅游景点。 其二,云南拥有发展西南地区高原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业污染少、水质清洁、光热充足、空气优良等,在云烟、云茶、咖啡、云花、云药等原有的优秀云南品牌的基础上,云南的生态农业发展有极大空间和潜力。 其三,云南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铅、锌、铟、铊、镉的可供开采储量位于全国第一位;而银、锗、铂族的可供开采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完全可以充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能源补给站。云南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科学合理开采有色金属,处理好开采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让云南的有色金属资源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4云南省现状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云南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单一 第一产业比重大,主要运作方式以个体耕种为主,农民生产效率和管理技术低,未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 第二产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以地方特产小商品生产为主,重工业以采矿业和钢铁为主,高技术产业以生物技术的云南白药和红河卷烟技术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依托云南的地域特色为主,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九年十月 前言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主导功能,明确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滇中区域一体化,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带动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引领云南不断向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和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特制定《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滇中地区“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其中: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季度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检查简报学习资料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 理 工作简报 第 1 期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办(技术中心) 2016年10月12日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2季度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检查简报 根据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在2016年8月16日-9月10日,集团总工办分八组对下属各施工单位、经济实体、事业部的28家单位43个在建房建项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2016年2季度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一、检查要求和受检项目 此次检查按集团公司总工办下发的《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6年2季度技术管理检查及相关要求的通知》(云建投集团总工办〔2016〕2号)相关要求,对各单位在建

项目的组织机构建设,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与执行,技术管理管理体系,工程实体,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检查。 本次检查是云南建投集团重组、整合后第一次对在建项目的技术管理检查,主要以了解项目技术管理实际情况为目的,因此未对受检项目进行评分及评定,受检项目清单如下:

二、检查基本情况 本次各检查组采取现场实地检查、查阅技术管理的相关资料、召开检查情况通报会,并在检查中与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等就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交流,针对现场技术管理和技术资料等违反相关要求的情况,共计下发《技术管理检查记录表》56份,各受检项目技术管理体系运行在可控范围内。

三、受检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1.施工项目部建立的技术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 本次受检项目普遍存在项目部技术管理制度未能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多数项目部直接使用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制度针对性不强,技术管理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全面,缺少专项方案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检查及整改制度等。 2.部分项目存在技术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的情况。 本次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技术负责人职称偏低,以及测量员、试验员、资料员存在未持证上岗的情况,不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要求。 3.模板工程、外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钢管壁厚与实际施工不符。 建投十一公司永兴“彝海大成”一区项目、十六公司大理纳思城市春天项目、十五公司红河保税区仓库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在模板、外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采用壁厚3.0或3.2mm厚的钢管进行验算,但在实际施工中多为壁厚2.8mm的钢管,存在与方案不符的情况。 4.技术交底依然存在无针对性、明确性的情况 本次受检项目中约80%的项目部存在技术交底内容完全照搬方案、工程规范、交底内容过于简单化、文字化的情况。不能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应根据分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要求,施工

2018-2024年中国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雄安新区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雄安新区建设意义及成败影响因素 1.1雄安新区设立的战略意图 1.1.1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 1.1.2发挥北京区域经济增长极效应 1.1.3新发展理念的现实试验和探索 1.2雄安新区设立的历史意义 1.2.1过去的历史意义 1.2.2现在的历史意义 1.2.3未来的历史意义 1.3雄安新区战略成败的影响因素 1.3.1规划的效果 1.3.2产业体系的形成 1.3.3关键点的稳定 第二章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分析及典型案例发展经验借鉴2.1国家级新区建设分析 2.1.1新区发展特征 2.1.2建设发展现状 2.1.3发展指标比较 2.1.4主要存在问题 2.1.5快速发展对策 2.2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状况 2.2.1城市发展简介 2.2.2建设发展历程 2.2.3改革发展成就 2.2.4经济运行现状 2.2.5重点产业分析 2.2.6亟待解决的问题 2.2.7发展经验借鉴 2.3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状况 2.3.1城市发展简介 2.3.2经济特征分析 2.3.3建设发展成就 2.3.4经济发展水平 2.3.5开发模式分析 2.3.6发展规划分析 2.3.7发展经验借鉴 2.4其他国家级新区建设状况 2.4.1天津滨海新区

2.4.2重庆两江新区 2.4.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4.4兰州新区 2.4.5广州南沙新区 2.4.6陕西西咸新区 2.4.7贵州贵安新区 2.4.8青岛西海岸新区 2.4.9大连金普新区 2.4.10四川天府新区 2.4.11湖南湘江新区 2.4.12南京江北新区 2.4.13福州新区 2.4.14云南滇中新区 2.4.15哈尔滨新区 2.4.16长春新区 2.4.17江西赣江新区 第三章2018-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基础环境分析 3.1区位地理优势 3.1.1区位优势 3.1.2交通便捷 3.1.3地质调查 3.2自然生态优势 3.2.1水利资源 3.2.2矿藏资源 3.2.3生物资源 3.3宏观政策保障 3.3.1国土资源管理改革试点 3.3.2京冀支持新区发展政策 3.3.3保险资金参与新区建设 3.3.4北京高校布局雄安新区 3.4宏观经济支持 3.4.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3.4.2京津翼经济发展现状 3.4.3河北省经济运行分析 3.4.4国开行支持举措 3.4.5河北省经济发展展望 第四章2018-2022年雄安新区发展对京津冀地区及全国经济的影响分析4.1雄安新区建设规划背景 4.1.1新区决策过程 4.1.2新区建设目的 4.1.3新区建设意义 4.1.4新区发展定位 4.1.5人口结构分析 4.1.6国际案例分析

2019届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金华十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 2018年11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该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卫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静止不动 B.不受太阳活动威胁 C.容易产生流星现象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直接应用于 A.判定植物生长状况 B.监测地下油气资源 C.测量山峰海拔高度 D.跟踪台风中心位置 科学家近期在南京发现最古老的化石花标本,这一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大约5000万年。 那时盘古大陆上分布着郁郁葱葱的绿洲,恐龙称霸陆地。读图回答3、4题。

3.存在化石花标本的岩层最可能是 A.古生代石灰岩层 B.古生代大理岩层 C.中生代粉砂岩层 D.中生代石英岩层 4.从地质作用的形成看,与化石花最相似的是 A.石油B.花岗岩 C.硫磺D.铁矿石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5、6题。 5.加瓦尔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临海位置优越B.便利的交通线C.石油资源丰富D.政治经济中心6.铁路和输油管道的开通,最先影响加瓦尔的是 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 C.产业结构D.行政范围

京东通过植物工厂和水耕法栽培技术,涉足菠菜、香菜、生菜等叶菜类蔬菜生产,所产蔬菜无需清洗即可放心食用,并通过物流网、电商平台、零售门店等开展销售。据此回答7、8题。 7.影响京东植物工厂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蔬菜种类B.叶菜产量 C.信息网络D.市场需求 8.有关京东植物工厂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采用无土栽培技术B.可以全天候高效生产 C.水耕栽培各种蔬菜D.蔬菜的生长环境安全 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功能区是 A.文教区B.城建用地 C.住宅区D.绿化隔离带 10.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 A.城市郊区化改善了环境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卫星城分担了城市职能D.城市湿地功能增强 读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新区最新消息

关于国家批复设立新区最新消息 前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要求“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而就在一周前,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 批复》(国函〔2016〕31号),正式宣布成立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下文是关于国家批复新区的最新消息,仅供参考!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 殊**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的 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自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至今,国 务院共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 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 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 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以及长春新区。 2014年以来,共有11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批复速度加快,其中2014年和2015年分别批复了5个,2016年至今已批复1个。而 1992年至2013年的22年间,一共才批复了6个。这些获批的国家 级新区数华东和西南地区最多。GDP多呈快速增长趋势,甚至出现 爆点。获批后,有些新区大兴土木,个别新区被诟病沦为“鬼城”。 即便如此,表态欲申请国际级新区的城市仍不在少数。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至少有9个地方明确表态申请国家级新区或有意向申报。 分布 华东和西南地区 国家级新区最多

国家级新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这些新区的设立并非随心所欲,它们皆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于平衡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东部新区主 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责任,而西部新区则是创造新的增长极。 时间 近两年批复量是之前22年的两倍 从批复时间上看,24年,我国一共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设立。近两年国家级新区批复明显加快。1992年-2013年的22年间,共有 6个获批。而2014年和2015年则分别有5个获批。 人口 兰州新区人口密度最稀 大多数新区成立后,GDP呈快速增长趋势,甚至出现爆点。如上 海浦东区1993年的GDP总量为164亿元,2014年的GDP总量达到 了7109亿元,是1993年的43倍。天津的滨海新区1994年GDP总 值仅112.4亿元,到2014年达8760.2亿元,是1994年的78倍。 此外,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跃升到了2015年的125.8亿元,年均增速达33.98%。不过,由于基数越来越 大等原因,最早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四大元老”的近几年GDP增速 总体上呈下降态势。 申报 中山翠亨新区申报方案已草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还有至少9个城市有意向打造国家级新区,分别是:武汉长江新区、江西昌九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 象新区、合肥滨湖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沈阳沈抚新区、济南黄河 新区、襄阳东津新区。 接下来国家会不会批复更多的国家级新区?中国社科院研究所专 注于区域经济研究的研究员徐逢贤表示:“就目前来说,国家级新 区这个部署已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国家级新区所肩负的带动区域经

安宁房地产状况综述

安宁房地产状况综述 2013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出台,这标志着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在这一《决定》中,安宁位居新区7县市之首。距离昆明仅半小时的安宁,具有城市稀缺的森林和温泉资源,一直以来,它是卫星城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因此,安宁吸引着众多开发商布局,其中不乏诸如恒大、保利等国内知名房企,安宁已然成为大昆明房地产整体格局中重要的一环。而随着《决定》的出台,安宁的区位价值将被再一次提升。 1、安宁的房价这两年上升比较快 近年来,安宁已成为昆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区域之一,太平新区、温泉小镇、宁湖新城正成为投资置业的热点区域。其原因有:安宁是昆明市重点发展的四个辅城之一,距主城交通最为便捷;安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宜居宜商的居住环境,以及职教基地高等院校集中带来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安宁。2013年5月,随着安宁经济的发展,与昆明等地的交通日益便捷,昆明等地到安宁置业投资的人不断增多。 安宁的项目除了太平新区、温泉镇主要是针对昆明的客户,大屯新区的住宅基本是针对安宁本地的客户。温泉镇偏向于旅游方面,投资性的产品比较多一些,像温泉山谷等项目;太平新区以住宅为主,针对的昆明客户比较多一些;大屯新区是未来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是未来发展比较繁华的地方。大屯新区作为安宁未来的一个行政中心,就目前发展的状况来说,比较知名的大牌开发商基本只有保利一家,其他都是本地的开发商。区域内比较成熟的项目有创佳地产开发的金色时代广场,随着安宁旧城改造,目前该区域内居住人群越来越多。商业部分,大屯新区的价格目前比较便宜,保利宁湖峰境的商业街价格也就在1万左右,但它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安宁的房价这两年上升的比较快,尤其是大屯新区这边,这里将是安宁未来的行政中心。比如保利宁湖壹号之前的别墅价格也就在四五百万左右,现在涨到六百五十万左右了,商铺的价格也上去了。因为安宁这边的交通比较发达,四通八达,大屯新区的居住人口逐渐在增多,老城在改造,整个城市已经逐渐向外扩了。近段时间,安宁近段时间房产交易价格较为平稳,价格保持在4800元至6000元/平方米。 安宁的购房者对小面积的投资型产品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他们对住宅认识比较深,他们的需求大部分集中在90平米到130平米的户型,对60到70平米小户型比较反感,希望能够一步到位。像两室的房子基本都比较难卖,三室相对好卖一些。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能源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5]34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5.05 【实施日期】2015.05.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5〕34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我省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切入点,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广纯电动汽车、插电式

(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二、目标要求及推广应用原则 (一)目标要求 到2015年底,在“昆明+3城市群”(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大理市)推广应用50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昆明市3400辆、丽江市800辆、玉溪市300辆、大理市500辆,推广范围涵盖公交客车、出租车、公务车辆、环卫、物流、邮政、特种车等领域。以云南电网公司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企业为主体,在示范城市的公交停车场、大型客运站、城市重点区域、大型停车场所、大型居民小区及部分高速公路等区域,建立完善“规划布局合理、标准相对统一、数量适度超前、满足示范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鼓励非示范城市群适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二)推广应用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将新增公交客车、出租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加大在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鼓励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市场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以市场运作为主。 坚持阶段推广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推广应用城市群为切入点,完成阶段目标任务,整体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城市和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坚持示范应用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以示范应用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产业发展,通过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昆办通[2016]88号 【发布部门】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0.31 【实施日期】2016.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10月31日昆办通〔2016〕88号)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进昆明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家及云南省推进信息化发展系列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市2017-2019年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围绕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的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区域信息辐射中心的核心区、“生态+”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资源“慧”聚的标杆区、信息惠民的样板区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五大城市品牌注入智慧活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向高端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立足实际,明确定位。立足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国际竞争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突出昆明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有效提高城市各领域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2. 优化产业,服务民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创造惠民利民的信息化生态环境,提升公众感知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3.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为基础,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顶层设计、多个专项规划的体系;选择社会公众急需、受益面广、信息密集的重点专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4. 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服务保障,突出资源的集约建设、数据的整合共享,逐步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合理开放。 5.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催生社会各方协同建设、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