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4、女高音中的“高”指声音的,男低音指声音的,引吭高歌指声音的。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高于叫超声波;

低于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3、“B超”说明声能传递。超声波击碎结石说明声能传递。

4、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1500m/s。此出海底深度为。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单位是,符号为。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减弱(安消声器);(2)在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可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一章声现象

考点整理学以致用

二、本章考点梳理及典例

1.1 声音的产生(重点)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⑵.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1:(2011,盐城,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例2:(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

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2 声音的传播(重点)

⑴.声音靠________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________不能传声。

⑵.声速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较慢,在液体中较快,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⑶.人耳区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是不小于0.1 s,因此我们至少距离障碍物________m才能听到回声。

例4:(2010,临沂,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例5:(2011年赤峰)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例6:(2011年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例7:(2010,乌鲁木齐)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例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足够长)的充满水的钢质的直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管,可以听到_______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最后一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由此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例9:(2010,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3 声音的特性(重点)

⑴.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物体越庞大相对而言振动的难度就________,所以相对来说振动的________就低,即________低。

⑵.含水的玻璃水瓶作为声源时,吹气时的发声体是________,敲击时的发声体是________。

⑶.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Hz至________Hz,低于前者叫做__________,高于后者叫做__________。

⑷.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的________、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⑸.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就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例10:(2011·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例11:(2011·湖南邵阳)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节奏快

例12:(2011·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等)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例14:(2011·四川成都)如右上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

例15:(2011·江苏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例16:(2011·山东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l(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 ____。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点)

⑴.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

⑵.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_________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_________中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在_________处减弱。

例1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有效合理( ) A.在教室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例18:(2011·江西南昌)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控制了噪声。

例20:(2011·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例21:(2011年徐州)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因_____ __而产生较大的噪声。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人们在发动机周围安装带有很多小孔的吸音棉,这是通过上述第_____ __种途径减少噪声的。当声音传进小孔,就会由于摩擦而被减弱。这个过程中声能转化为___ ____能。

1.5声的利用

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⑵.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________,波是传递________的一种形式。

⑶.超声与次声的应用:①利用超声波制成声呐装置、B超仪、超声波探伤仪等。②利用次声人们制成了次声定位系统、次声监测系统及“水母耳”次声预报仪等。

例22:(2011·湖北荆门)2011年3月ll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23:(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例24:(2011·黑龙江哈尔滨)如图所示,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例25:(2010,鸡西)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1.6有关声速的计算

⑴.计算声速的公式为________。

⑵.涉及回声的声速问题要注意路程是一来一回两次,所以在计算要________。

*例26: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第一次进行声音在水里传播速度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人员将两只船开到湖里,两船相距l3 847 m,甲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船上准备了一些火药,在敲响钟的同时将其点燃,乙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声呐装置,用来听取水里传来的钟声,在这个实验中,测得在看见火药闪光约l0 s后听到钟声。

⑴.求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⑵.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量某处海洋深度,如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8 s。则此处海深多少米?(设海水中声速为1435 m/s)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单位:

度,沸水

-3℃读做:

细玻璃管,在外面的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 叫熔化。

晶体物质: 、 非晶体物质:

熔化图象:

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 。⑵ 继续 。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 。⑵ 继续 。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 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 ;⑵液体的 ⑶液体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 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 。⑵继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蒸

发 沸腾

②液化:定义: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

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的过程,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

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物态变化

知识点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1、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人体370C B一般室内200C C冰水混合物00C(标准大气压下)

D沸水1000C(标准大气压下) E洗澡水的温度是380C

F考场的温度200C

知识点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983年测得南极洲的最低气温为-98.2℃,读作。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等液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摄氏温标的单位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来表示。规定

的温度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4.温度计越精确,则其玻璃泡的容积与细管的容积相差必定越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此时玻璃泡里的液体有微小的膨胀,细管里的液柱 .

5、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并估计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的_________,或低于它能测的_________,就应当换一支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_________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6.不同条件下,水以固态、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雕是利用水在态时完成的。

7.体温计能准确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

B.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C.体温计短

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8.如图2-1所示,甲、乙两图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丙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

9.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

B.-6℃. C.6℃ D. 16℃.

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常州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沸水的温度

11.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8℃

B.37℃

C.36.5℃

D. 35℃

12.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为℃。

13.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8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14.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15、黑龙江漠河的最低温度可达-60O C想要测量漠河的气温,应该选用()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体温度计

知识点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变化

1、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泾和烯系列的混合物,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所

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乙烯 B.丁

物质名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

沸点-161

.7 -88.

6

-42.

2

-0.5 36.1 -102

.4

-47.

7

-6.5 30.1

2、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

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原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6.如图,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蜡烛在氧气里比

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燃烧停止后,稍稍冷却,瓶内

壁上就会有水雾出现,瓶内壁的水雾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汽化 B液化 C 熔化 D凝华

7.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在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

8.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8.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10.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周围产生许多“白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C.凝固 D.凝华

1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12.下列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初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隆冬,河面上寒冰13.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14.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15.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6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17.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

18.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19.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8.关于冰山上的积雪,说法正确的是()

A.积雪只能熔化成水,流入江河湖海 B.积雪只能升华成水蒸气散布在空中

C.积雪既能熔化成水,也能升华成水蒸气 D.积雪变成水蒸气只能先熔化再汽化

2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21、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的设得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

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所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

A、酒精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寒暑表

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B、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3、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使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一次省燃料

C、第二次省燃料

D、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24、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5.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26.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

27.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28.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知识点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1.【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

过观察图19和联系生活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

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0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

方空气流动

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2.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

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

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3、某同学在做“研究晶体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晶体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主要步骤有:

A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 B 、了解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

温度计

图20

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

该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此晶体的熔点为,熔化过程用的时间为。

(2)在4—8min这段时间里,它处于状态。

(3)在第1.5min时,它处于状态,第11min时它处于状态,这种物质叫。

(4)在图3—11中,画出它的熔化图象。

4、在研究液体凝固物态变化时,关于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小明认为:前面已经学过,固体熔化需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1)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的猜想是:。

(3)请你帮小明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4)下表是某液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请在图3—12中画出液体的凝固图象。

这种液体的凝固点是,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变成固体所用的时

间是,固体在凝固过程中热,但温度。

5、图3—13左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⑴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铁圈。

⑵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13右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

是℃。

图3—13

(3)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14甲、乙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

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时间(分)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92℃94℃96℃98℃99℃99℃96℃99℃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分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何特点?(写出两条即可)请同学们列举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陈明同学设计右上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U形管通入烧杯,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1)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右下图所示。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升至右下图所示的位置,温度计的示数值是 ______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________ ,烧瓶内的水量________ 烧杯内的水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至2×104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 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 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 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八年级下科学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声现象复习 课堂重点注意点 重点知识: 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的传播途径 声音的特性有几种 什么是噪声 学生注意点: 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传播 减小噪声的三种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振动的物体能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有一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着方向,这是为了()。 A. 向其他动物示威 B. 赶小虫 C. 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 D. 寻找异性动物 声音的产生 P2.上现象:(1)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具有能量。 P2下现象:手碰到音叉会感受到振动感;水花飞溅;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听到声音变弱;以上现象都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没有了。 (2).声音的传播 在教室里能听到老师上课,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P4上现象: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塑料固体)。 P4下现象: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P5现象:没抽气前能听到;抽气过程中声音变小;抽光听不到声音;空气回到瓶中又会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于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人与人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只有通过无线电传播和转换后才能进行交流。 2. 下列四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在起大风暴的罗布泊沙漠里 B. 在潜水员遨游的海底 C. 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顶 D. 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能量随着振动的传递而传递。例子:石头打击水面引起振动并形成水波,能量就向外传播开了;人敲击音叉,人给音叉能量,音叉作为声源振动起来,并带动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形成声波。这样能量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了;对较远的人喊话时,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旁,使声能集中在的锥角范围内向前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和。 P7:敲击力度大一些;鼓面的振动幅度,鼓面上放一些细小的小纸片;重锤时反弹的高度高,说明了鼓声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 感觉很响,令人烦躁。 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描述,音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以内振动的次数为单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好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声速 4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B. 锣面的温度升高了 C. 锣面停止了振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为20---20000Hz。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时,这种波叫做。超声波能被定向发送,遇到很小的物体也能被回来(蝙蝠、超声波诊断仪、测定海深、暗礁、海底地形图、寻找鱼群、侦查潜艇)。声波低于20Hz时,这种波叫,次声波被大气、水和地层物质吸收,因此传播的距离,穿透性。利用其特性可以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研究地壳活动(地壳工作者在地面进行定点爆破,让它发出的次声波穿透地层,从而获得地下构造 5. 下列有关超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可以听到超声 B. 人可以发出超声 C. 超声可以用于探测鱼群 D. 超声不能传递信息 三、噪声 声音中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物理角度是有规律的振动),反之的、的声音称为噪声。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

第一章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 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 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 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 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 调越高。 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 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试验中如果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 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 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 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 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 靠无线电话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 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2)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 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 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 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5.声速测距。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 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 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声现象练习题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 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可以是、和;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 2、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s是距离,单位是,t是时间,单位是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四、乐音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 (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 3、音色:(1)指声音的特色 (2)由和决定。 (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低于20Hz叫;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1.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条件:在介质中传播,一切固、液、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声速:340m/s 2.传播声速: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 一般在介质中的大小关系:固体>液体>气体 听觉: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传给大脑 回声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s,最短距离为17m。 回声测距公式:S=1/2vt。 定义:通常指悦耳、动听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音调意义:指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乐音特征响度意义:指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现象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意义:指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有关 定义:环保:令人厌烦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4.噪音强弱:强弱的等级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 控制(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5.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频率范围:高于20000Hz的声波 6.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大 应用:(1)回声定位;(2)声呐;(3)B超;(4)工业超声探伤仪; (5)超声波清洗;(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频率范围:低于20Hz的声波 7.次声波特点:声源广、传播远、危害人体健康 应用:预报风暴、地震、海啸等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 体中的声速。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 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通常把耳朵 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 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 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闪电和雷声总是同时产生的,先 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是因为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人耳区分两次声 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s。人要想区分出自己的回声和原声, 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以上。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 上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距 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m)。也就是说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 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们用“余音绕梁, 三日未止”形容某人的歌声好听,也是说的回声现象。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礼堂和音乐 厅墙壁凸凹不平,可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可 见。蓬松多孔的物体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声音的传播有空 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传导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别人的 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传导的方式传导人耳,人们听到自己的声 音主要是靠骨传导的方式传到入耳的。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 传导的效果好。 6、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 低,即声音的尖细和粗闷。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就 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 调的高低。物体较长、较粗、较宽、较厚、较松时振动会较 慢,音调较低;物体较短、较细、较薄、较窄时振动会较快, 音调较高。区分男女同学的声音可以用音调,一般情况下, 男同学声带发育的较宽、较厚,振动较慢,音调较低。用频 率表示发声体的振动快慢。256H 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 次。人耳听觉范围是20H Z——20000H 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 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女生 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敲编钟时, 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 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暖瓶里接水,水快捷满时空气变 短发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决定于 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振动的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声 源的远近有关。生活中经常把手拢在嘴边喊话;用纸做成喇 叭形状喊话;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肺工作的声音,都是减 小声音分散,增强声音响度的方法。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 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 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可以根 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声音。听其声知其人就是 凭音色来判断的。 7、声波是一种波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声呐探测鱼群, 雷声预示下雨,超声波检查身体疾病,通过检测次声波来探 测地震或者海啸等自然灾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 波洗牙、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零件、超声波加湿器、超声 波武器、超声波碎石等。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 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声控灯说明声能传播能量。 8、从物理的角度上看,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从环保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 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音有时也会变成 噪声。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居民噪声。交通噪声 如: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声,火车、 飞机等巨大响声。工业噪声如:发动机运转声,电锯、机床、 电钻、工地爆破声等等。居民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 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分贝(dB)是衡量声音大小(强 弱)的单位,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 下限。减弱噪声的3个途径:(1)在声源出减弱——消声 器,禁止鸣笛;(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市区种树,高速 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关闭门窗;(3)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 耳罩,在耳朵里塞棉花。

文言文知识思维导图

一、文言文知识导图

二、2015-2017年高考真题再现为国而死——孙傅(2015)

考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 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 [xiāo] (替,给省略“之”,对他,向他陈述劝告代词,他jí急切,立即)有 变更)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必败。翛 [xiāo]采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 入朝进贡)所字结构,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 扰乱,使地方不安宁大量耗费),傅言:索求)相当于而,表结果妨害 (农业生产)却对于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这里指中华好处),宰相 认为论断,观点等同,相同上奏章贬官,省略“之”)蕲 [qí] 州安置。认为)言论虽然偶尔和,跟)本意)通“无”, 没有其它)按照)评价,评定)责备)过分) 矣,被罢职离开)。靖 征召)晋升)奏章请求恢复)法令制度),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问之,傅曰:使动用法,使……受惠,让……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认为)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 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抵挡)矢石。鼓噪)而前,兵败退, 掉到)这一天)于是)到… …去任命兼任兼,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 送信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tòng,大哭) 只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如果拥立称帝) 为动用法,为……死放行)。 藏到)之(省略“于”,到另外寻找)状(样子像)宦者二人杀之,并斩 首级dài,古同“诒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 私下,暗中京城人于是率领 作乱的人,造反的人停止),(太子用继续抵抗经 过,过了宾语前置, 索要我),吾当与(他出发)长官,敌帅名作状,当面希望) 或许能够对事情有益)于是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 子,为什么,何必参与)?”傅曰:“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判断句),誓死追 随)。”这天)夕,省略“于”,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 在追赠赠谥号)曰忠定。 志气英远——来护儿(2015) “懂事”幼年丧父称作“孤”。这里指父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制作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它需要靠传播,不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 、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km/h,声速 大小与与有关。(会用速度公式v=s/t计算,利用回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途径:传导和传导。(判断发声体的位置:双耳效应) 、声音的特性:、、 、音调高低由决定;响度的大小由决定; 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超声波指的是;次声波指的 是。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大约是。超声和次声是人 耳听到的。 1)、噪声是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能超过。 注意书本上我国城市环境声强级标准。 ①、 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②、 ③、 理解并举例。 声传递,请举例: 声传递,请举例: 本章重点与预测: 这一章的重点是: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去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事例(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题等)。 考点提示: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特性; (3)学会减弱噪声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4)人类对声的利用。 典型例题:

1、马明同学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和牙齿上,他(填“能”与“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若能听到,其中的道理是。 分析:正常情况下,我们听到声音是空气传到人耳的(空气传导),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人的骨头也能传播声音(骨传导)。 解答:能;利用骨传导来传声。 2、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 课题: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效果更好。 实验器材和步骤: 解答;用棉布、瓷瓦各一块,分别做成体积、形状完全相同的盒子,其中防入小闹钟,让它发声,人在外面根据听到的声音大小判断哪一种材料的隔音效果好。 3、某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水管,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的人能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传来的,因为 。 4、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1)拍打西瓜,判断其生熟的依据是: 2)乐手调节琴弦的松紧,是在调节声音的: 3)暖水壶灌水时,根据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水是否满了的依据: 4)我们可以判断交响乐中是不同的乐器演奏: 5)声如洪钟: 6)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5、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以下分别属于哪一种? 市区内多种树:无声手枪:摩托车的消声器:机器上加装隔音罩: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靠近公路的居室安装双层玻璃,关紧门窗: 居民区中午和晚间不允许建筑安装施工: 6、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振动,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桌子在振动吗? 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2、剧院及音乐厅,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改变声音的音调 3、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