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麦格雷戈XY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麦格雷戈指出,当时企业中对人的工作以及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实践和规划都是以这种X理论为依据的。所以,管理人员在完成其任务时,或者用“强硬的”管理方法,包括强迫和威胁(通常采取隐蔽的形式)、严密的监督、以及对职工行为的严格控制;或者用“松弛的”管理方法,包括对职工采取随和态度、顺应职工的要求、以及一团和气等。从本世纪初以来,从最强硬的到最松弛的各种办法都试用过了,但结果证明效果都不太理想。采用强硬的办法引起了各种反抗的行为,如职工的磨洋工、敌对行动、组织好斗的工会、以及对管理者的目标进行巧妙而有效的破坏。这种强硬办法在职工充分就业、劳动力供应短缺期间就更难实行了。采用松弛的办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它经常使得管理人员放弃管理,大家保持一团和气,在工作上马马虎虎。人们对这种温和的管理方法钻空子,提出愈来愈多的要求,而作出的贡献却愈来愈少。于是,较为普遍的倾向是,试图吸取软硬两种办法的优点,推行一种“严格而合理”的管理方法。正如有的人讲的,“温和地讲话,但手中拿着大棒。”可是,这种管理方法同上面两种管理方法一样,指导思想也是X理论。麦格雷戈认为,当时西方社会科学中正在涌现出的各种新观点对这种关于人和人的天性、以及作为管理指导思想的X理论提出了挑战。虽然当时工业组织中人的行为表现同X理论所提出的各种情况大致相似,但这些新观点确信,人的这些行为表现并不是人周有的天性所引起的,而是现有工业组织的性质、管理思想、政策和实践所造成的。X理论所用的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错误的因果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需要有一个关于人员管理的新理论,把它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行为动机的更为恰当的基础上。于是他提出了Y理论,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X-Y理论 案例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在管理学的课本上面经常见到,一听到这个名词就觉得这是外国人的理论,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过相关的思想,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炼罢了。 X-Y-Z理论 1.X理论——强势管理 X理论就是强势管理。假设你的下属逃避责任、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很讨厌上司给他分派工作,碰到这种下属,就需要一种强势管理。这种强势管理可以对员工产生约束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Y理论——参与管理 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他们愿意接受任务,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潜力,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给这样的下属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 【案例】 只管3个人 美国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势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3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尔。”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诺曼底登陆也是事关重大,是二次大战的转折点。难道他真的只管3个人吗?不是。他是懂得让下属参与。 当然,在让下属参与之前,先要启发、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参与管理。 3.Z理论——综合运用 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往往既有逃避责任、愿意工作,不愿思考的人,又有接受任务、喜欢挑战、富有潜力的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分别应用X和Y两种理论。X部分强调物质、惩罚和制度,Y部分强调精神、激励和人性。 如果只注意逃避责任、厌恶工作、不愿思考的人,轻易就说“预算不够”,“小心啊!我叫你下岗”,“人事法令法规就是这样写的”,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在物质面、惩罚面和制度面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精神、激励和人性层面。 ◆重视精神 【举例】 大家分享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3、×4、×5、√6、×7、×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2、√3、√4、√5、×6、√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6~10××√×√11~14√×√×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中南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导师会议于2018年7月4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管理学基础》考试是为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招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本专业和跨专业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现代管理学知识和素养,并有利于将来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II.考查目标 管理学课程考试包括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要求考生: (1)全面了解管理及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科的有关原理、方法和工具。 (3)运用管理原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释现实管理问题中的有关现象以及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结合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篇约25 % 计划篇约15 % 组织篇约15% 领导篇约15 % 控制篇约15 % 创新篇约15 %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32分(8小题,每小题4分) 简答题48分(6小题,每小题8分) 论述题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案例分析题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Ⅴ.考查内容

管理学三大理论,XY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 系统理论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但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在企业管理中,系统理论学派亦称系统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

青岛理工大学823 管理学原理大纲

823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概念及特性、管理的职能及原则、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理论、管理的效率及效果、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基本思想及主要内容;法约尔经营六个职能、五要素、14个管理原则;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内容及结论;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特点;西蒙决策理论主要观点。 第三章管理与环境 组织环境的构成、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模型、组织环境的变动特性。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管理的道德与伦理、道德与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关于伦理的观点、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组织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决策 决策的概念、类型特点;决策的原则、方法及运用。 第六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内容、类型、计划的层次体系、计划的编制方法、目标管理。 第七章组织与组织设计 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与组织结构基本形态;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部门化;集权与分权;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用;直线与参谋。 第八章人力资源及人员配备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内容;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外部招聘、内部提升

的优缺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第九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阻力;组织变革内容;组织文化的内涵;组织文化的内容构成;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章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权力的构成;领导的特质理论;领导的作风理论、领导方式联系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费德勒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激励理论 激励的含义及要素;各个激励理论的内容,并能够运用进行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沟通管理 沟通类别及各自特点;沟通障碍;冲突原因。 第十三章控制 控制类型;控制过程;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管理信息。 第十四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创新职能主要内容;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内涵。 参考书目: 《管理学原理》赵金先等,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案.doc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决策 第六章决策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第三篇组织 第九章组织设计 第十章人员配备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四篇领导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第十四章激励 第十五章沟通 第五篇控制 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第六篇创新 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福莱特1942年提出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 (2)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 3、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是一门学科,管理学科把管理当做一门真正的艺术。——皮得·德鲁克 4、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决策的理由; (2)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对面临的形势; (3)在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 (4)料及、检查过去所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制定新的决策。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孔茨和韦里克 6、管理师对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琼斯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罗宾斯 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篇总论 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 ①自然属性 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 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 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 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 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 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 x,y理论 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 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 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 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 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业答案

管理学--- - 理论与方法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 一 1.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对该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激励和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职能:是指对管理对象一定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和各种相互联系、依次更替的任务的总和。 3.“科学管理”是泰罗在总结几十年试验研究成果和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并经系统化整理的管理理论,或称“泰罗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原理、人员挑选与培养、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等。4.霍桑试验是指梅奥等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试验活动,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5.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试

图建立系统模型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是卡斯特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桑斯等。7.“管理科学”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务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二、单项选择 ACBBACDB 三、多项选择 AB ACE ABCD AE AB ABD BC AB 四、是非判断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doc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 A.管理过程学派 B.权变理论学派 C.社会合作学派 D.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2.不是霍商试验的结论的是( A.职工是“复杂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D.存在着霍商效应 3.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的管理制度是( A.个人管理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4.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纯粹形态的权力是( A.传统的权力 B.超凡的权力 C.理性—合法的权力 D.传统—超凡的权力 5.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梅奥 6.管理各项职能中的首要职能是( A.组织工作 B.计划工作 C.控制工作 D.人员配备 7.组织结构中,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矩阵结构 C.事业部组织结构 D.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Robert·Katz认为,一个管理者至少拥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A.学习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B.学习技能,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学习技能和人际技能 D.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9.现代管理活动中,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 A.研究现状 B.维持现状 C.扭转现状 D.打破现状 10.“目标管理”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A.不能很好地激励员工 B.强调数量或短期目标,忽略质量或长期目标 C.对员工绩效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差 D.需要的时间短 11.计划职能是指下述哪些活动:(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一一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第四板)——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 ,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 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 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doc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 0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 1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0)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 1)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0)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 0)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 0)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 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

〈〈管理学》一一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的一切活动都经过了大脑的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一一法约尔1916 2:管理是指通过其他人来完成的工作。一一福莱特1942 3:管理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艺术。一一德鲁克 4:管理就是决策。一一赫伯特。西蒙1978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6:管理就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 习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 ①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②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③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①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 ②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③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④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五题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 ①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七、案例分析题: 1、A公司是一家软件开发企业,员工大多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A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应该比较喜欢挑战,因此他向公司领导提出制订关于强调表彰、提升、给予更大的个人责任和股票期权计划等更具挑战性的员工激励计划,但计划交由员工讨论时,员工们却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向公司抱怨他们加班太多、薪水不够高、休假太少等。 问题: a)请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员工的抱怨 b)公司要激励员工,目前应着手的行动是什么? 答:(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一级的需要便中止了它的作用,而且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已经满足时,高层次需要才能对人起激励作用。 A公司有人抱怨薪水太少,加班太多等这都表明了他们的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甚至生理需要都还没有满足,这样人力资源程序经理所提计划涉及的这些高层次需要就没有办法激励员工。 (2)应立即解决员工提出的的问题,满足其较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设计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方案。 2、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董事长H..凯莱赫力图在公司员工中营造家属感情,他记住了员工的姓名,亲自送生日贺卡给员工。为了设法保持本公司在放宽了管制的航空业中的地位,他还经常接受工会和员工们的合理要求与建议,他的这种作风赢得了员工对他的尊敬。此外他还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了兵营式的大楼内,作为领导者和下属的榜样,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为了公司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请用领导的行为与领导的作风的管理理论分析该领导属于哪种领导作风,并说明这种领导作风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答:要点: (1)、这位领导的作风属于利克特提出的四种管理方式之一:群体参与式。 (2)、采取这种管理方式的领导(主管)人员对下属在一切事务上抱有充分的信心和给予信任,总是从下属那儿获取设想和意见,并且积极地加以采纳。 (3)、对于确定目标和评价实际目标都是从亲身的实战出发,组织群众参 与,并给予奖赏,从而得到员工的尊敬和追随。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09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3、×4、×5、√6、×7、×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2、√3、√4、√5、×6、√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 √×√××6~10 ××√×√11~14 √×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