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产生物育种学理论教学大纲

水产生物育种学理论教学大纲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课程名称(英文):Genetic-Breeding of Aquatic Aquaculture

课程编号:PRN078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教材名称:《水产动物育种学》(范兆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开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遗传学、鱼类增养殖学、虾类增养殖学、藻类学增

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

课程学时: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学分:3.5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本课程属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育种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设计育种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性别控制、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杂交和转基因鱼构建等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本课程目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理论、常规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水产生物育种成就与新发展。具有推广、繁育良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基本教学要求

以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良种繁育和品种推广为教学重点,并介绍远缘杂交、倍性育种等内容,介绍生物技术在水产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水产生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

题。并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育种的方法、技术等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主要内容:育种学及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育种学的相关概念及品种的分类,育种目标和方法,研究现状。

学习要求:正确认识育种学及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掌握相关概念如品种、品系、良种、原种及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品种的

分类;了解育种的具体目标、育种方法、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水产动物种质资源

主要内容: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遗传多样性)。

学习要求:了解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掌握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理解种质资源的概念、重要性和类型。

第二章引种与驯化

主要内容:品种的提纯复壮,引种和驯化。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保种的概念、任务、原理,品种提纯复壮的概念,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驯化的原理和方法等。对影响保

种效果的因素,保种的方法,品种退化的原因,防止退化

的方法,我国鱼类引种驯化概况等作一般了解。

第三章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质量性状的选择育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参数,选择育种的方法,选择育种

的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质量性状的选择育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参数如选择差、选择强度、

选择压力、选择效应、现实遗传力、相关系数、直线回归

系数,选择育种的方法如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同胞选择、

后裔测定、家系内选择、复合选择、间接选择,对选择育

种的应用作一般了解。

第四章杂交育种

主要内容: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方法,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杂交亲本选择,杂交种的鉴定和观察,杂交育种的步骤,

杂交育种的应用,远缘杂交及特点。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分类包括简单育成杂交、级进杂交、改良杂交、综合育成杂交、经济杂交、

杂种优势、近亲繁殖,杂交育种的三大步骤包括杂交创新、

自繁定型、扩群提高,远缘杂交的特点,对选择杂交亲本

的原则、杂交育种的应用、鲤鱼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杂交、

鱼类贝虾类远缘杂交等做一般性了解。

第五章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

主要内容:单倍体产生的途径,雌核发育的诱导方法,雌核发育的应用,雄核发育的诱导方法,雄核发育的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单倍体、单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等基本概念,掌握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发的原理及方法,鱼类雌核发育

二倍体的鉴定。雌核发育的应用,雄核发育的诱导方法,雄

核发育的应用等内容作一般了解。

第六章多倍体育种

主要内容:概念、现象及分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多倍体的鉴定,多倍体的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如多倍体、多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掌握多倍体产生的机制,人工诱导鱼类多倍

体的方法,多倍体的鉴定方法如染色体计数法或组型分

析、DNA含量测定、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

析、形态学检查等,对多倍体的应用作一般性了解。

第七章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主要内容: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及意义,细胞核移植的技术要点,在鱼类育种上的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及过程,体细胞杂交技

术的应用。

学习要求:掌握细胞核移植的概念,细胞核移植的技术要点。细胞核移植的意义及在鱼类育种上的应用仅作了解。重点掌握细

胞融合的概念,促使细胞融合的因素,细胞融合的过程。

融合细胞的筛选,融合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变化,细胞

融合技术的应用等作一般性了解。

第八章性别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性别控制的意义,鱼类的性别,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及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方法。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鱼类的性别分类等内容作一般了解。

第九章转基因技术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基因转移、转基因鱼等基本概念,转基因鱼的构建方法,转基因鱼的检测,基因转移的技术难点,转基

因鱼的生物安全性,转基因鱼的潜在价值等。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基因工程、基因转移、转基因鱼等基本概念,转基因鱼的构建方法,转基因鱼的检测。基因转移的技术难

点,转基因鱼的生物安全性,转基因鱼的潜在价值等作了

解。

第十章育种实践中的标记技术

主要内容:分子遗传标记的类型和原理、人工标记的种类和应用。学习要求:掌握分子遗传标记的类型和原理、人工标记的种类和应用,理解分子遗传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动态。

第十一章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主要内容:群体的遗传变异与近亲交配衰退(退化)、养殖条件下品种生产性能的退化。

学习要求:了解群体品种与杂交品种的遗传基础的差异,理解群体遗传变异与近亲交配衰退(退化),掌握繁育群体遗传性

能的保护。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每堂课结束前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每堂的相关习题进行讨论讲解;规定一定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对一些育种学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引导等方式解答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的专业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指定教材范兆廷主编的

(《水产动物育种学》。在内容编排等方面都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是本课程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新教材。但是,由于育种学知识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壮大之中,为了适应该学科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随时了解我国及其它国家在该领域的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不断补充一些新的内容,重点讲解水产生物常用的育种方法、原理和育种过程,以及育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讲授当前在水产生物育种中最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在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将向学生编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并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发展的新资料。

在教学手段上,整个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根据需要使用幻灯、投影、标本和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范兆廷主编。水产动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

1.吴仲庆主编。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第三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曾呈奎等。海洋生物技术。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

4.楼允东主编。鱼类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吴清江、桂建芳。《鱼类遗传育种工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雷霁霖主编。《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审核人:尹绍武批准人:赖秋明

2007年9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是、、和 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Griffith转化因子 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 32 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 35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 5.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 ______也是遗传物质。RNA 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 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 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 8.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Col 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 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修复系统 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 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 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交换重组 13.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而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普遍性局限性 14.基因突变具有7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试题和答案

遗传学答案(朱军教材) 遗传学 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5)胚 (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 (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 ,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3、大肠杆菌的RecA蛋白在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中共行使三种功能,即、 和。 4、表达载体的四大结构要素:多克隆位点、、 和。 5、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6、λ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5分钟内环化,环状DNA分子先进行复制,产生约20个DNA分子,约16分钟后进行复制产生多连体分子。 7、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二、判断题 1、假基因是一段DNA序列,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丧失相应的正常功能。 2、R/M体系:即限制与修饰体系,用于保护外源DNA在细胞内稳定存在。 3、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多种酶参与,可形成灵活的多种相关酶的复合体结构。 4、DNA的碱基配对时,氨式的A和酮式的T配对,氨式的A异构化为亚氨式时和氨式的C配对。 5、在微生物工业应用中,微生物菌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菌种的分离筛选、菌种培育、菌种的保藏和退化菌种的复壮。 6、细菌染色体DNA 为环状形式,而真核生物中没有环状DNA。 7、目前发现的质粒都是cccDNA。

8、DNA结合蛋白常含有HTH结构。 9、Bam HI的酶切位点为G↓GATCC,Bgl II的酶切位点为A↓GATCT,所以可判断两者为同尾酶。 10、反义RNA指的是可以编码出目的蛋白的一段RNA序列。 三、名词解释 1、反向代谢工程 2、Z-DNA 3、严谨反应 4、基因的回复突变 5、操纵子 6、自主转移质粒 7、呼吸现象 四、简答题 1、T4噬菌体末端冗余ab的亲本病毒是怎样产生cd、de、ef等末端冗余的子代的? 2、简述切除修复的流程。 3、简述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转录终止模型。 4、已知Mgt05196p是一个重要的单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内的单位点N376S 突变可提高转运活性,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定点突变?请写出大体实验流程。 5、转座子的负调控机制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并简述复杂转座子Tn3的负调控机制。 五、论述题 1、详细论述单倍体酿酒酵母菌的a/α接合型转换机制。 2、某研究机构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发现其可很好地促进辣椒生长和预防真菌病害,属于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具有适合做微生物肥料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佳,用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良此菌种?请列举至少四种方法,并详细介绍其原理。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水质工程学2教学大纲合工大

《水质工程学(Ⅱ)》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水质工程学(Ⅱ)》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水排水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在社会循环中的性质、城市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标准、水体污染与自净等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水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 2.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水体自净过程规律、水污染防治措施; 3.掌握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技术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了解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具有水质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 5. 基本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技能。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的特征与污染指标;排放标准。 水体污染及危害、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的建立及应用,水环境容量。教学提示:掌握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特征及污染指标、污水排放要求。 重点掌握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控制水体污染方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2章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单元及构筑物的工作原理,设计及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的功能、工作原理、基本构造、主要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学生能正确地选型,及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如何强化和改进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第3章生物处理概论 微生物代谢与底物降解、生物处理工艺概述、生物处理的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增长与产率系数关系;生物处理工艺分类、生物处理的应用与发展;生物处理动力学基本方程。 第4章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公式、曝气的原理与曝气设备、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让学生了解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关系,介绍目前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及优缺点,根据曝气理论及微生物需氧理论设计曝气系统,重点掌握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介绍活性泥处理系统的发展动向。 第5章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基本原理与基本流程。介绍几种生物膜工艺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设计原理、构造、及设计方法。 教学提示: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原理、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区别和特点。介绍生物膜法需氧量的计算、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第6章厌氧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净化机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应用条件、发展趋势。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及设计计算,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教学提示:重点掌握厌氧生物处理影响因素,厌氧接触法工艺系统设计方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基本构造与设计方法。 第7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 稳定塘、土地处理和湿地处理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基本设计方法。稳定塘类型。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提示:重点介绍稳定塘的类型及设计方法,湿地处理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8章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18、育成杂交: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式。19、经济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20、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21、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22、驯养: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服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后代。23、选择育种:又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24、杂交育种:就是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25、多倍体: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26、细胞核移植:应用显放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卵中为核移植技术。27、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遗传性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经过培养成新的杂种细胞或杂种个体。28、基因转移技术:是把某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定向改造生物的基因型,并使之表达和遗传的一种育种技术。二、遗传重点1、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 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 组分原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2、两点测验:先用 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和亲本)来分别测定两对基 因间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 位置。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 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4、微效基因 假设内容:①决定性状的基因很多②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 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③各基因的作用是累 加性的。5、广义遗传率: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6、环境方差估算:①对于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先用纯系亲 本(或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②对于自花授粉植物: 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型方差估算。 7、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母性影像表现的遗传现象与 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组所决 定的,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的现象称为母性 影响。①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控制基因的遗传;母性影响是细 胞和遗传②细胞质遗传的子代表现与母本一致;母性影响的子 代与母本的基因型一致③细胞质遗传的子代无一定分离比,母 性影响的再带有一定的分离比。8、常染色质:染色很浅的区 段。9、异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深的区段。10、联会:同 源染色体联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自 我集合的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的两侧伸出横丝, 因而使同源染色体得以固定在一起成联会。11、伴性遗传:是 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现象,所以 又称性连锁。12、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 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局限于雄性或 雌性表现的现象。13、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不是只由X或Y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 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显性,另一方隐性的现象, 人类色盲、A型血友病等为伴性遗传。14、数量性状:生物界 中存在的一种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15、质量性 状: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16、染色体化学成分: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17、解释鲶鱼的核型公式: 2n=58=20m+24sm+10st+4t,NF=1O2:共58条染色体,29对, 20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4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条亚 端部,4条端部,102条臂。 三、育种重点1、对引种水域、引入水域要调查的内容:引种 水域的考察: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形成史、 小生境、食性、栖息习性、繁殖习性、病虫害、水质要求以及 引种对象与本地资源的互补关系。引入水域的考察:⑴非生物 因子: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温、降雨量、 光照、大气压等: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程、 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水 质包括水质肥力、有机成分、含氧量、含盐量、透明度、酸碱 度及各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和比例。⑵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 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2、引种对象有哪些规格, 如何确定引种对象规格:规格:①受精卵、苗;②成体(亲体)。 确定:根据不同水域(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和引种对象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引种材料。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宜引入成体, 以加快引种进程。若水域凶猛敌害较多应引入成体,对生命周 期的的宜用幼体和受精卵,因为费用少,方法简单,易适应新 环境,而且受精卵可以免去检疫。3、引种坚持的原则:①本 地区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利用;②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 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③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 坏后需要恢复;④外地或外国的适合于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 品种是可以引种。4、引种对象的检疫:引种应避免将原水域 的病原体、寄生虫带入新水体。①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 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处引种;②检疫;③运输途中严防 病虫害污染;④隔离饲养。5、驯化的途径:⑴直接适应:① 激进式(极端驯化);②渐进式。⑵定向改变遗传基础:①定 向人工(或自然)选择;②有目的的杂交;③生物工程。6、 比较混合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综合选择这几种方法的 优缺点:混合选择: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 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里的衰退,使后代保 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但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 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不能追溯亲缘关系。家系选择:建立 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 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但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 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及时淘汰。后裔鉴定:可靠, 但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 亲鱼年龄很大,一般用于鉴定公鱼。综合选择:可以在一个世 代进行家系选择、混合选择、后裔鉴定,提高了准确性,但选 择时间长,手续繁琐。7、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①选择对象 的内部因素;②人为因素:选择强度和选择压力不宜过大;③ 环境:应根据生产条件和推广水体的情况选择适应的环境条 件。8、育成杂交的方法:⑴简单育成杂交:①二品种简单育 成杂交;②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综合杂交育种);⑵级进育 成杂交;⑶引入育成杂交;⑷综合育成杂交。9、杂种优势的 特点:①杂种优势并非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 合的突出表现;②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 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大; ③双亲基因型的纯和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双亲纯 和程度越大,杂种优势越大;④杂种优势在F1表现明显,F2 下降。10、雄核发育的二倍体诱导:①雄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 过抑制第一次卵裂获得;②通过双精子融合、或利用四倍体得 到的二倍体精子与遗传失活卵受精的方法获得。11、雌核发育 的二倍体诱导:同多倍体诱导。12、精子和卵子染色体的遗传 失活如何诱发:(一)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1)化学药品 处理: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 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在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 给水排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建设是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城市水厂和工业企业自用水的水质处理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学习科学实验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对不同水质进行处理时的实验能力与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实验技能要求 1.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水处理原理理解的能力; 2.掌握水处理实验基本测试技术; 3.具有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能力; 4.掌握测试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5.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流程及运转性能; 6.具有分析实验及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7.结合实验内容检索相关文献的方法,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研究信息。 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特点,参照外校同类专业实验教学,初步制定以下实验教学内容;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2.第一至第四学年,开放实验室开设演示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赴现场进行参观,认识运转实习; 4.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有序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5.第四学年至第八学期实施学生毕业试验及教学活动。 四、主干实验课程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测量、流体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试验。 五、实验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1.学科基础课实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32 学时 Fortan 语言程序设计32 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48 学时 电工与电子技术12 学时 工程力学 2 学时 工程测量16 学时 物理化学 6 学时 无机化学 4 学时 水分析化学12 学时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2009研究生试题

1什么是选择育种?家系选择、混合选择是怎样进行的?选择育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2 什么是雌核生殖?鱼类的雌核生殖是怎样诱导的?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结合性反转技术获得单性鱼? 3用性激素诱导鱼类性反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如何操作?性激素诱导鱼类性反转的技术关键是什么? 1(1)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种选择表型有两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法。 优点: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 缺点: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家系选择是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 优点:家系选择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 缺点: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即使淘汰。 (2)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 A、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亲鱼(尤其是产卵前) B、为提供选择所需鱼苗,所需杂交试验应同时进行 C、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培育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致的条件 D、对供选鱼群的饲养必须控制在适当的密度,不应过稀或过密,应与生产水平相当 E、分池饲养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材料,选择前不许混杂 F、试验鱼种投入水体的日期尽可能接近,最好在同一天进行 G、重要性状的选择应在性状充分表达以后进行,对体长、体重、生长速度的选择应达到商品规格的年龄。 2 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1)1)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在授精前处理精子,目的是要破坏精子的精核,但并不破坏精子入卵和激发卵子发育的能力。如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同。也可以用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 2)卵子染色体的二倍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A物理方法 冷休克处理:微管蛋白在37℃的温度条件下其二聚体能装配成微管,而低温条件微管则解聚成二聚体,并能阻止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从而阻止纺锤丝形成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水产生物育种学理论教学大纲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课程名称(英文):Genetic-Breeding of Aquatic Aquaculture 课程编号:PRN078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教材名称:《水产动物育种学》(范兆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开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遗传学、鱼类增养殖学、虾类增养殖学、藻类学增 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 课程学时: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学分:3.5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本课程属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育种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设计育种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性别控制、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杂交和转基因鱼构建等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本课程目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理论、常规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水产生物育种成就与新发展。具有推广、繁育良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基本教学要求 以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良种繁育和品种推广为教学重点,并介绍远缘杂交、倍性育种等内容,介绍生物技术在水产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水产生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及进度生技Word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教师●刘玮 课程●生物化学(上) 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 (上) 刘玮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2013年8月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适用) 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学生所在系一份。 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任课教师:刘玮 性别:男年龄: 59 职称:研究员 学历:硕士所学专业:动物生理学任课班级:生物技术12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上)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含英文译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J5602Z001 课程类别:(指通识课、学科核心课、选修课)学科核心课 教学时数总计:64学时 授课时数:本学期32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无 实验时数:本学期48学时(见《生物化学实验》J5602Z002)设计:无 实习:无 教学大纲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12年9月 系主任签字;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 (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编码:J5602Z001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生物化学原理》2e,张楚富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e, David Nelson & Michael Cox, 2009 [2] Color Atlas of Biochemistry, 2e, Jan Koolman, 2005 [3] Biochemistry for Dummies, John T Moore, 2008 [4]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毛慧玲、朱笃主编,200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学习目的和任务主要是: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以及基本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2. 认识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的相关关系; 3. 为学习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及食品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 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分为掌握/记住、理解/熟悉及了解等层次要求 三、课程基本内容(授课顺序有所调整,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章绪论 1.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推动生化研究飞跃发展的若干重大突破及相关学者 2. 了解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了解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章氨基酸与肽 1. 掌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氨基酸主要物性与结构的关系 3. 理解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以及等电点pI与解离基团pK值的关系 4.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方法,记住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号 5. 了解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特征反应 6.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其氮含量特点 7. 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及其重要性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种试题

染色体 一、结构:染色体由着丝点、长短臂、 主次缢痕和随体构成。 二、分类:1.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 2.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3. 亚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4.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t 三、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 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 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 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 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后者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 2.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中期2n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4.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分裂前的2n条变成了n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A.保证有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即物种相对稳定。B.为有性生殖过程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C.增加变异的复杂性,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1、前期I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如线,由于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个染色体都是由共同的一个着丝点联系的两条染色单体所组成。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同源染色体经过配对在偶线期形成联会复合体。 (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因为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体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或四联体 (4)、双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体相互排斥而松懈,但仍被一、二个至几个 交叉联结在一起。这种交叉现象就是非姊 妹染色体之间某些片段在粗线期发生交 换的结果。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 粗短。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逐渐 接近于未端,出现交叉端化。此时每个二 价体分散在整个核内,可以一一区分开 来。所以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2、中期I: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质里 出现纺锤体。纺锤丝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 连接,这时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 期。 3、后期I:由于纺锤丝的索引,各个二 价体的两个同源染色体各自分开。每一级 只分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实现了 染色体数目减半。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 每个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 4、末期I:染色体移到两极后,松散变 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同时细胞质分为 两部分,于是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 体。 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 体死亡的基因。包括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 致死基因。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 型。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同一性状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许多性状的发育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 影响性状的表现。五、基因定位与连锁遗 传图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连锁遗传图: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 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 和距离,把它们标志出来后可以绘成连锁 遗传图。 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 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 对性关系。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 改变。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①雄杂合型: XY型:果蝇、人(n=23)、牛、羊、... X0型:蝗虫、蟋蟀、... ,雄仅1个X、 不成对;星光鱼雌鱼36条染色体 ②雌杂合型: ZW型:家蚕(n=28)、鸟类(包括鸡、鸭 等)、鹅类、蝶类等 ZO型:短颌鲚雄鱼4条染色体 二、影响性别分化的因素有哪些?(一) 性染色体(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 其他形式的性别决定 ①雌雄决定于倍数性②基因决定性 别③环境决定性别 (三)性别决定的畸变:由于性染色体 的增减而破坏了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两 者正常的平衡关系而引起的。 (四)性别分化与环境关系:在性别决定的 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外界和内部环境的作 用,发育为一定的表型性别1.营养条件 2.激素 3.氮素影响 4.温度、光照 三、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 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限于在 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现象。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杂合状态 下的显隐关系随着雌雄性别而不同。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⑴. 数量性状的变 异表现为连续性⑵. 对环境条件比较敏 感⑶. 数量性状由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 环境互作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2.各 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 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3.各基因的作用 是累加性的4.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三、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 差的比率。H2= VG / VP=VA+VD/VA+VD+Ve *100% 狭义遗传率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 差的比率。h2=VA/CP=VA/VA+VD+Ve*100% 四、怎样估算环境方差? (1)对于动物和花粉授粉植物:由于可能 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 型方差估算环境机误方差Ve=Vp (2)对于自花授粉植物:可用纯系亲本(或 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计环境机误方差 Ve=1/2(Vp1+Vp2) (3)采用亲本和F1的表现型方差 Ve=1/2(Vp1+Vp2+VF1) 五、C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 (1)C质遗传是C质基因决定的,母性 影响是C核基因决定的 (2)C质遗传子代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 致的,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3)母性影响是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 有一定的分离比 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 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 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 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 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二、对引入水域和引种水域的生态条件的 考察有哪些? 1、引种对象的特征:起源、当今和历史 的分布 2、非生物因子(引入水域调查):温度、 盐度、离子浓度、溶解氧、营养、产卵基 质和水文条件。 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 温、降雨量、光照、大气压等 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 程、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 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3、生物因子:包括有饵料生物、病原生 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 三、引种水域进行检疫(1)对引种对象所 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 处引种(2)检疫(3)运输途中严防病虫害 污染(4)隔离饲养 四、驯化途径有哪些? (一) 直接适应:l、激进式(极端驯化) 2、渐进式 (二) 定向改变遗传基础:1、定向人工 (或自然)选择 2、有目的的杂交 3、生物 工程(基因工程) 五、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引种的看法 优:可以——(1)增加养殖品种 (2)改善 生物群落 (3)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 (4)提供饵料生物 (5)重建鱼类区系 (6) 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业资源 缺:会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生 态失衡及生物入侵等 选择育种选择差S:中选个体的平均值和 选择前整个群体的平均值之差选择强度 i=S/σ(选择差和标准差的比值)选择反 应: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选择效应:选 择亲本的子代表型平均值减去原群体的 表型平均值R=Yf-Y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 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 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纯系学 说:一是在自花授粉的植物原始种群内进 行单株选择可以选出不同的纯系,表明原 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二是同一纯系内选 择是无效的 个体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 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种选择表型优良的 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 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 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 种。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 法。 二、选择育种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1、混合选择(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优:(1)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 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 (2)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 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 繁育。 缺:(1)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 的效果比较有限。 (2)混合选择可不能追 溯亲缘关系 2、家系选择 优: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能 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 能育出优良纯种 缺:由于近亲交配,容易产生近交衰退, 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 3、后裔鉴定 优:可靠,能迅速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缺:单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 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亲鱼年龄很大, 一般用于鉴定雄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