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知识链接: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卖国本质被认清。

2、经过:(1)辛亥革命的兴起:①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辛亥革命的高潮:①1911年武昌起义;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3)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辛亥革命的意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近代化)。(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经济近代化)(4)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强令剪辫子、禁止缠足、改穿新式服装。人们在礼仪和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

4、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7、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他领导革命的旗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

8、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命题预测:

本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角度多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角度一:从中国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角度,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进行考查。

角度二: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结合国共两次合作、台湾问题进行考查。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 )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

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里所述“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

A、清朝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伪国民政府

D、国民党政府

3.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手段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是对下列哪一内容的阐述( )

A、民族独立

B、民权自由

C、民生幸福

D、民主和谐

5.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 )

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7.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贡献是( )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建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④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的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9.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最合适的一组资料是( )

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②轮船、火车、电报、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

③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习俗变迁的表现④武昌起义的大致经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1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C、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

D、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13.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如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14.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5.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

A、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民国,平均了地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二材料分析题:

1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觉醒,激励着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

请回答:

①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指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

③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①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认为孙中山与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尊称为“国父”。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当时人们认为可将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②概括指出孙中山和华盛顿对各自国家做出的杰出的贡献。

③华盛顿后的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孙中山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请简要分析当时的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BACBC 6—10 A ACAB 11—15 DDCAD

二16(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出其中3点即可)(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改变了一些愚昧落后的习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答出其中2点即可)

17(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黄埔军校;周恩来。(3)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4)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5)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8⑴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⑵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建了联邦政府。⑶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②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③外国侵略势力的阻挠;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计分,或者两点即可,)

《辛亥革命》专题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间,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都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20世纪第二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路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

A.1894年――甲午战争B.1898年――戊戌变法

C.1901年――辛丑条约D.1912年――辛亥革命

二、材料题

5.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九年级同学收集了如下材料,请你参加共同探究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改变。

请回答:

(1)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材料一中指出“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分析哪一不平等条约能够得出上述结论?

(2)“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为扫除“这个障碍”,在谁的领导下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表明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3)材料二中的民国政府建立于哪一年?结合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D 2.C 3.D 4.D 5.(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孙中山、中国同盟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1912年元旦。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迁,说明通过革命,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进步。(大意相同即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红楼与红色 —记游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在1911年10月到1912年元月间,起着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作用。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世俗主流观念发生转变的场所。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孙中山纪念铜像。孙中山纪念铜像手着执杖,身穿长袍,立于台基之上。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作为一个历史学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参观,我们的心灵深受震撼:不仅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了解到了当时的情况,仿佛一幕幕又突现于眼前。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了解中华民国这一段历史,更好的学习这一段历史以及与当时相关的社会生活及生产力情况(如建筑形式等)。 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那以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封建帝制转

电影《辛亥革命》概述

电影《辛亥革命》概述 一、电影概述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出来的是新水。其主张为“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https://www.sodocs.net/doc/282392120.html, 历史也是如此。恢复和再现历史有无数的方式方法,要想绝对地复制历史那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历史的真实可以被尽可能虚幻地还原,电影《辛亥革命》就为观众在银幕上集结了这样最大限度的虚幻真实。 2011年9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成龙作总导演、张黎作导演拍摄了电影《辛亥革命》,影片讲述的历史时间大约处在1911~1912年初。其演员阵容强大,有成龙、李冰冰、赵文暄、陈冲、姜武、房祖名等近70人组成,可说是群星小聚,阵容不必赘述。具体剧情是以“灭清”为主线贯穿整个影片,将“黄花岗起义”“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和“建立共和”这四大史实串联起来,成就了一部具有史诗意味的伟大历史巨作。回顾清末民初的历史,国人都会深恶痛绝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但电影《辛亥革命》并没有因此人为地把其简单概念化,而是立足于一个客观的角度,客观地看待那段历史。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地位很低,更无任何的信用可言,清政府妄图依靠向四国银行借款来维持自己将死的躯壳,只能用物质去交换——如影片中提到的铁路,而出于自身利益的取舍和政治的获利,导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正如电影里某银行家所说:“我是要维护我国家利益的”。电影《辛亥革命》的拍摄尊重了这一点历史史实。 二、影片结构设计 由于影片所要涵盖的历史事件较多,因此该片的结构设计难点在于,这部电影不仅仅需要还原那一段遥远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精神面貌,而且更要进一步把握如何结合现代审美理念,进行适度的夸张,以及对于高科技技术,如何合理应用。影片恰当地把握了这些关键问题,使得影片在短的放映时间内,从看似平淡的历史复原过程中,达到了有旋律、有节奏、有起伏的高潮等艺术效果。能够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充分表现出那段复杂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是一次挑战性突破,对照60集的电视剧《辛亥革命》,我们更能感觉到电影在时间压缩上所取得的突破。从整体来说,《辛亥革命》结合了《建国大业》分块架构和《建党伟业》的分段落架构的方式,尽量把时间都浓缩在辛亥革命里,使得人们在观看相对注重史实的枯燥影片时被大的构架和细微精彩镜头所抓住,这一点无疑是在历史电影上的突破。具体的表现尤其体现在影片对各个战事并没有都采取顺序的手法,而是将战事镜头与其他镜头进行情节穿插表现,一方面压缩了影片结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如对广州起义这一段的描写,就将战争镜头与孙中山在旧金山筹饷演讲的镜头更替出现,而中间又进行了一部分介绍各位义士的倒叙镜头,又如袁世凯对汉口进行反击时的战争场面,同样也使用了这种穿插式手法,将战争镜头与袁世凯谋划战争的镜头切换表现。这些表现手法都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情节紧凑、情感上起伏跌宕的感觉。 三、影片特效处理 《辛亥革命》在特效的艺术处理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共涉及500多个特效镜头,曾参与《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孤岛惊魂》等特效制作的视点特艺(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同样也为《辛亥革命》的后期特效立下汗马功劳,许多镜头都是在后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整和重塑,才使得电影最终以完美的形象面对观众,同时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视觉效果和现场感受。在制作期间团队还独立开发了人群软件,为影片的制作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本片为历史政治题材,所以特效制作完全忠于历史,真实呈现历史

武汉的主要特色介绍

武汉的主要特色介绍 一、地理概况 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 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 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 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市区部分) 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 属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中心市区7个郊区6个): 现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城区,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6个郊区; 另有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光谷)、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二、名胜古迹 黄鹤楼 亚洲民主之门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归元寺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 (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樱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 琴台 中山公园 光谷广场 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 武汉九峰动物园 武汉科技馆 湖北省博物馆 三、主要特色街区 “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武汉早点第一街)) 武汉最古老的街道分别为:武昌长街(今解放路)、汉口汉正街(始建于1525年)和汉阳显正街。 汉口地区:汉正街商贸街(武汉最古老的商圈)、江汉路商贸街(武汉首条商业步行街)、兰陵路酒吧一条街、吉庆街小吃街(武汉最大的大排挡街区)、精武路饮食街、香港路餐饮街、武汉文物市场一条街(位于香港路)、硚口路美食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街、大智路手机街、武广商贸街、中山大道-汉口租界建筑街区、新民众乐园购物街区、扬子街婚纱一条街、花楼街小吃一条街、解放公园林荫路(武汉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林荫路)、宝成路夜市街、汉口江滩江景街、民意街烧烤小吃街、解放大道-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背景 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起因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经过 前夕策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并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主持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义前期准备。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国民民智开启,先进的革命党人深入基层的宣传,传播了先进文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湖北地区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

社和共进会在革命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门户之见,成功地实现了联合,使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统一。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奠定了起义成功的组织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武汉是列强入侵较早的地区,受到深重的压迫,人民反抗意识很强。1911年9、10月间,全国革命形势趋于成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之机,果断决定选择革命力量雄厚的华中重镇武昌作为突破口,坚决发动起义。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完全正确; 3、四川保路运动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二、起义战斗过程 起义发动后,革命党人不失时机地向督署和镇司令部等敌之关键部位发动进攻,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呼入服务处宋文静)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武汉三镇游玩攻略

武汉三镇游玩攻略 武汉虽然在建,虽然乌烟瘴气,虽然路面坑洼,虽然灰尘满天,虽然交通堵塞,虽然……以上这些虽然也只能是“虽然”,我想说的是“但是”!但是,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好,不予比较,武汉也有其值得留恋的地方。作为一个“不折腾生活便无意义”的人,我开始要总结这三年多玩过武汉的各种地方,因为我不是一个吃货,所以美食我不做考究,也不说什么多少钱让你玩遍武汉。本文只推荐散心和拍照的地方,希望能提供借鉴。先单独列地点,再推荐路线。(以下图片除了备注“来源于网络”,其余均为私人拍摄实物图。地图在最后,请自行考究。)【木兰天池】个人点评:★☆☆☆☆ 4A级景区,也是森林公园,位于黄陂区北部的石门山。这是我大学最早去的地方,大一国庆长假去的。路途遥远(五十多公里,两三个小时车程)不说,一路尽是爬山,爬到顶就是一大水库,名叫“木兰天池”。当然里面也制造了一些相当原始的路,比如绳子和木板牵起来的桥,一些隧道,和几条踩着石头走路的溪流。特别是下山的楼梯及其陡峭,恐高的同学不建议尝试。不过要是有爱爬山的同学,热爱山林老树的同学,都可以去一探究竟。图片请搜百度图片“武汉木兰天池”。【黄鹤楼】个人点评:

★★★☆☆ 5A级景区,在阅马场公交站往长江大桥的方向走一小段路后就可以看见,面对鹦鹉洲,与长江对面的晴川阁两两相望。 08年入学时一家人一起去玩的,当时票价50元/人,据说现在80元/人。这门票是坑爹了点,而且进去之后还有景区单独再次收取门票。语文学得好的都知道,武汉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景区里面还是比较大的,也保留了很多名胜古迹和文物。若不心疼钱,还是值得一去的。特别是里面还能听到楚乐编钟的表演。 【江汉路】个人点评:★★★★☆ 江汉路步行街是清末的“洋街”,也就是大家所感兴趣的“租界”。这一带租界的建筑风格还是保留的比较好,又是商业繁华的地带。不去购物,去看看建筑也是很好的。一不小心还以为到了香港。【轮渡】个人点评:★★☆☆☆ 轮渡运行区间是武汉关和汉阳门。汉阳门在户部巷西边,武汉关在江汉路东边。可以选择白天乘坐,也可以选择晚上乘坐,晚上收班比较早,请提前在码头看到收班时间,票价是和公交一样,可以刷公交卡。坐轮渡才能是真正亲临了长江(当然不排除你想在长江里游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在革命战争发动时,军队间的博弈往往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辛亥革命时期,就有这样一支受人瞩目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军队;;新军。何为新军?新军从何而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背景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新军作为清朝的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种军制,原是清廷用来巩固维持统治地位的,但由于政治的彻底腐败,光靠一支新式军队是没有办法来拯救一个走向末路的帝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廷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力军。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编制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 编制为:每镇步队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马队、炮队各1标,每标3营,每营马4队、炮3队;工程队1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辎重队1营,每营4队.步队、

炮队、工程队每队皆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2排,每排3棚。另有军乐一队。各兵种每棚正副目2名,正兵4名,副兵8名。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夫役1328人,共12512人。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经过新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邀请上海租界的洋人军事教官训练淮军,围剿太平天国。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初为马厂)用西法编练一支新式陆军,称“定武军”,共计10营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月,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经“督办军务处”推荐,由袁世凯接管定武军,并加募步兵2000人,骑兵250人,将其扩充到700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后改为洋务局)。 之后,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 在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这支军队也依照西式军队编练,步兵、炮兵、马兵、

《武昌起义》浮雕赏析

《武昌起义》浮雕赏析 在“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武昌起义》浮雕被列为此次展览策划的灵魂作品。这块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浮雕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开篇大作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体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开国之初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评价。纪念碑的正面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由周恩来总理题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租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

十块浮雕以十个典型的历史场景表现了1840年以来的八大历史节点。位于纪念碑南面东边的这块《武昌起义》浮雕再现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过程。由傅天仇先生创作的这块《武昌起义》浮雕运用写实与寓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十四个人物的塑造,描绘出起义军攻打湖广总督府的典型场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地表现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力量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集体创作的产物,纪念碑的浮雕也是以刘开渠为首的雕塑家群体的共同创作。这个群体的工作机制是:集体讨论研究,分工负责塑造,集体评价得失,个人负责修改完善。这是一个历时数年的主题不断调整深化、构图不断变化修改、人物不时增减、动态反复调整、形象深入推敲的创作过程。

仅就《武昌起义》而言。根据原始档案,最初叫做“辛亥组”,位置位于纪念碑的北面,后来随着纪念碑主立面从南面调换到北面,它也随之调到了南面。参与创作的有雕塑家滑田友及邹佩珠,油画家董希文及张文新,而最终的浮雕完成者并被文献记载的署名作者是傅天仇。我们看到由油画家董希文保存的两张画稿和由雕塑家邹佩珠保存的线描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最终完成的泥塑稿既以该稿为蓝本呈现在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又与上述画稿有很大不同。 傅天仇先生在谈到《武昌起义》浮雕的创作体会时曾说过,原来《武昌起义》的创作构图曾是“一”字 平线,“这种布局形式使人感到冲击力量单薄,对于辛亥革命的困难和艰苦的实质,没有为构图形式所体现”。“做定稿时又重新布局,取消了‘一’字形的构图,增加 了浮雕后部的层次,同时加强了构图的‘攻击’形式,在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 时间:2010-4-20 22:09:4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作者:郭晶丽阅读645次 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13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 这是中国大地上又一处红楼。红墙红瓦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如今复原后的军政府大门、会堂、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各界人员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室、黎元洪住房和会客室等处,以及门前两侧斜插的两面代表当时十八省的“十八星旗”,不由令人回想起革命先行者慷慨赴死、血溅中华的民国初创年代。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敢为天下先,勇敢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站在鄂军都督府旧址门前,感慨的是武昌首义的偶然性。 要知道孙中山他们原本的革命策源地是在广州,但是广州起义失败了。武昌起义也不顺当,原来的起义领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就在起义前天中午,武昌起义组织者之一、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机关赶制炸弹,不料失事爆炸,孙武虽然

走脱,可是俄国巡捕已闻讯赶来,当场查获所藏手枪、旗帜、名册、文告等重要物件,交江汉关道齐耀珊,齐立即向两江总督瑞澂报告,瑞澂立即出动军警搜捕革命党人。 次日(九日)早晨,武昌起义另一组织者、文学社的领导人蒋翊武刚从岳阳赶到武昌,他原认为起义时机没有成熟,准备推迟起义;但一听到孙武出事,才于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总指挥部与彭楚藩、刘复基、张适辅、邓玉麟等人决定提前于当晚十二时起义。蒋翊武还以起义军总司令身份拟定并签暑了起义命令,由负责联络工作的邓玉麟到工程第八营和南湖炮队等处,分别传达起义命令。只等号炮一响,全城发动,这时正是1911年10月9日下午五点钟。 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都守在武昌小朝街总指挥部楼上,等候作为起义信号的炮声。为了避免反动军警的怀疑,他们特备了一桌酒菜,并且还弄了一架留声机,放些唱片,装作饮酒取乐的模样。此时已是半夜十一点半了,他们心情都是万分兴奋而又焦急。哪里知道,就在这紧要关头,清军跟踪而至,闯入小朝街总指挥部。刘复基立刻扔出炸弹,掩护蒋翊武和彭楚藩逃跑。不料炸弹扔在楼梯扶手杆上,反弹回来,把自己给炸伤了,当场倒在地上。 乘着军警惊恐和稍许后退的机会,蒋翊武和彭楚藩越过后墙,爬上邻近屋顶,可是由于梁木塌陷,两人都掉了下来,让清军抓住了。只有蒋翊武穿着一件枣红马褂,拖着一条长辨子,土头土脑的,活象个老学究,军警对他不甚注意,他便乘人不备,翻墙逃走了。 彭、刘被捕后,以为不用多久,邓玉麟把命令一送到南湖炮营,号炮一响,全城响应,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但他们不知道,就在这一晚,武汉三镇紧急戒严,军营、兵校都是一概禁止出入,新军士兵甚至连厕所也不准去。在这种情况下,邓玉麟到处碰壁,根本无法把总指挥的命令及时送到各营去。而分散在各个驻地的革命党人,通宵焦急地等候起义信号,直到第二天黎明,始终没有动静。此时的瑞澂却满心指望能把革命党人一网打尽,决定连夜公开审问。因此这天半夜三更,制台衙门外还是人山人海。 首先受审的是彭楚藩,十八岁投笔从戎,先投身新军,后考入宪兵营,早年参加日知会,以后又参加文学社,他昂着头走进大厅,淡然一笑,回答说:“我就是革命党!我既然从事革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要杀快杀吧!”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言词,把清朝官员弄得无可奈何,恼羞成怒,立刻命令捆起来斩首。彭一面走,一面高呼“民国万岁!黄帝万岁!”临刑时直立不跪,威武不屈,死时才二十七岁。 接着受审的是刘复基,曾参加当地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活动,以后到日本参加同盟会。一九0六年奉命回国,虽然受了重伤,躺在敌人的法庭上,却依然神色自若,骂不绝口,临行时高呼:“同胞们快起来!”“还我河山!”等壮烈口号。死年也只有二十八岁。 最后出庭的是杨洪胜,八日那天,汉口总机关被破坏,他奉命赶紧向各营转送炸弹,由于来往奔跑收付,疲劳过度,当他送炸弹到工程营时,不幸被军警发现了,掷弹拒捕受伤被捉。在法庭上高呼:“孙中山和未死的同志万岁!”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为鲜明的英雄形象,死时

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知识链接: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卖国本质被认清。 2、经过:(1)辛亥革命的兴起:①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辛亥革命的高潮:①1911年武昌起义;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3)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辛亥革命的意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近代化)。(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经济近代化)(4)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强令剪辫子、禁止缠足、改穿新式服装。人们在礼仪和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 4、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7、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他领导革命的旗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 8、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命题预测: 本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角度多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角度一:从中国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角度,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进行考查。 角度二: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结合国共两次合作、台湾问题进行考查。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 )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 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里所述“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 A、清朝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伪国民政府 D、国民党政府 3.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手段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是对下列哪一内容的阐述( ) A、民族独立 B、民权自由 C、民生幸福 D、民主和谐 5.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 ) 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 背景 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起因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12月7日一大早,我们党课第三小组的全体成员就从黎元洪墓出发,前往与这墓主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竖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并由宋庆龄亲笔题写横幅“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领完票后,我们一行人就兴致勃勃的前往馆内参观,去感悟这“中华第一枪”的爱国情怀。 纪念馆用于展览的面积为3500㎡,保留有《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基本陈列。《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布置于都督府旧址一二层,通过实物、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诞生地的历史风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布置于旧址院内西配楼,展品丰富,全景式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馆内的贵宾题词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如,台湾地区“立法委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题写“首义文献,湖北之荣,斑斑热血,永励后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题写“楚天茫茫涵正气,长江浩浩育英豪”;原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政委成仿吾题写“创业艰难忆昔贤,登临凭吊想当年,惟希万代后来者,远胜从前开路砖”;著名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艰辛历史到于今,祖国欣欣正向荣,七十年来思往事,毋忘革命有先行”;台湾地区“立法委员”、蒋介石之孙蒋孝严题写“缅怀历史,放眼未来”等等。一句句话压在心头,我深深的感到革命的艰难与先辈们的不易。 那一声枪响,推翻了帝制,把“天子”拉下马,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那一声枪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那一声枪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正是这一声枪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正是这一声枪响,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正是这一声枪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可由于其局限性,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建立政权后三个月,便被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窃夺。辛亥革命的失败,比它的胜利更使人惊心动魄。因为,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这样震动亚洲和世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推翻千年专制和建立共和国的伟大胜利,确实曾使人们一度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救中国。然而,严酷的事实是,辛亥革命确实失败了,而且失败得迅速而彻底,连孙中山本人也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辛亥革命带给人们的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之间,反差太强烈了,它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思考。这种情形,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人们开始发觉辛亥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背景 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

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

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