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摘要:禁忌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西方语言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文化的异同,人们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交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该文通过对中西方禁忌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顺利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国禁忌西方禁忌对比

引言

在世界飞速发展,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繁盛起来。但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互相的交流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矛盾,这主要是语言不通和文化上的诸多差异造成的,而这其中,对不同文化的禁忌问题的忽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禁忌现象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和遵守彼此的禁忌,才能使交际得以友好顺利的进行。

一、中西方禁忌的共同点

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即使西方国家与中国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在禁忌方面也有诸多共同特征。

1、对与灾难意味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词语的禁忌

中西方人民普遍认为某些与含有灾难意味的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说法都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力图避免或听到此类表达。例如,在中国,人们送礼时忌讳把表、钟、伞作为礼物,因为“送终”与“送终”同音,“送伞”与“送丧”相似,是认为不吉利的。而英语中人们会用“donkey(驴)”代替“ass(傻瓜)”,因为“ass”与“arse(屁股)”同音,而这是一个不雅词汇。

2、对疾病、死亡、残疾方面词汇的禁忌

中西方文化都对“死”怀有强烈的恐惧,不愿提及,尽量回避。需要使用时都用委婉的代用语如“去世、谢世、辞世、长逝、与世长辞”等。英语中也有相应的委婉语,如be gone,depart,depart from life,leave the land of the living,go/depart hence,go out,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ever,go to a better world,be with God等。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有481条之多,而英语中也有400多条。

3、亵渎神圣的禁忌

中国人信仰家庭保护神,像门神、灶神,神像都是买来的,但忌说“买”,要说“请”。英语中涉及神灵、上帝和圣事崇拜的词汇多为禁忌词汇。一般来讲,跟上帝、宗教有关的词汇,及带有宗教含义的词汇往往被看成神圣的。

二、中西方禁忌的差异

(一)、语言层面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语言禁忌涉及的范围都十分广泛,从个人生活到家庭生活及整个社会,禁忌语无处不在,而禁忌语也成了禁忌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称谓禁忌

中国是一个尊宗敬祖的民族,尊敬长辈是一贯传统。在家庭中,子女禁止直呼父母及其长辈的名字,在学校中,也不能直呼老师或校长的名字。而西方国家却没有此类避讳。在美国,直呼父母姓名是很自然的事情,直呼老师姓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国,人们用各种称谓——师傅、同志、叔叔、阿姨来代替别人的名字,而西方人会对到处都有“叔叔”、“阿姨”疑惑不解。

2、词汇禁忌

对于疾病、死亡、外貌等方面的词汇,中西方各有禁忌,而禁忌的层面又各有不同。生病被看做是一种不幸,在西方,病人有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权利,如果病人需要,医生则会直言相告。而汉文化中,病情确实很重时,为减轻病人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医生和病人家属倾向于向病人隐瞒真实病情。

(二)、体语层面

在各文化体语中都有一些侮辱性的行为手势或姿势。这些手势和姿态传送强烈的、粗鲁的、失礼的信息,遭人反感,所以在公众场合受到禁忌。中西方体语禁忌有很大的差异,某些体语在西方文化中被惯常地、安全地使用,而在汉文化里则被看成是粗鲁无礼的行为而遭禁忌。反之亦然。中西方体语禁忌所表现出差异无疑和各自文化背景与风情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人在召唤别人时往往手心向上,食指来回勾动,然而这在中国却是召唤动物的手势,对人是一种侮辱性的动作。在中国同性之间手拉手、肩挽肩是友好的表示,而在美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这被看作言语禁忌更容易冒犯。

(三)日常禁忌

1、数字禁忌

英汉中的数字禁忌主要来源于宗教。西方人基本上都忌讳“13”和“星期五”,这源于《圣经》所记载的“最后的晚餐”的故事。“13”在英美人眼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星期五”则是凶日。人们对“13”避之,唯恐不吉,楼层没有“13”而代之以“12A”,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13日都不宜从事庆典等喜庆活动。此外,“666”在西方也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在《圣经》里是个可怕的“野蛮数”,是魔鬼的代号。而汉文化里由宗教产生的数字禁忌,其具体内容与英美文化里的不一样。中国人崇偶忌单,与西方崇奇忌偶相反。中国人忌讳数字“4”,因为与“死”谐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中国有一些地方忌数字“7”,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因此,“7”便跟死联系在一起,

成了可怕的数字。而在西方,数字“7”恰好是幸运数字。

2、年龄禁忌

中西方对年龄有不同的认识。汉民族一向尊老,长着是智慧的化身,威望的象征。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在姓前加一“老”字,如老李、老王。对德高望重的人尊称为“某老”,如“郭老”、“您老人家”。西方人则最怕别人说自己老,认为“old”意味着老而无用,尤其对女性,禁用“老”字。难怪美国老太太不愿中国小孩称她为“奶奶(grandma)”,更不愿称她为“老奶奶(old grandma)”。

3、造访禁忌

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地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4、时间观禁忌

中西方人的时间观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禁忌。总的来说,西方人更珍惜时间,更守时。因此,不遵守约定(如迟到、违约)是交际的大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也越来越遵守时间,但不像英美人那样忌讳。

5、宗教禁忌

在西方,上帝的名字是最大的禁忌语,基督教徒不能容忍他人随便提到上帝的名字,诸如Jesus Christ,Moses,Joseph等,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无礼和冒犯。不少中国人遇到事情会效仿外国人说“Oh,my god”来表示惊讶,而事实上,这在宗教盛行的西方国家是尽量避免的。

(四)、隐私禁忌

从英语对privacy(freedom from ulnae)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人将privacy看做是一种人权,不能随意侵犯。而中国人一贯不赞成“私”,个人权利被视为私利,中国人几乎没有私权的概念,因此在中文中原本没有一个和英文privacy相等的词,足见中西文化在对待个人方面的不同。现在一般译作“隐私权”,其实未必确切,因为“隐私”一词原意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而privacy主要表示个人有不被打扰的权利,有私事不必告人的权利。原因大约是我们的价值观念、传统、社会结构不同引起的,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与privacy 匹配的词。

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喜欢用这样的话打招呼,像“你去哪儿?”,“干嘛去?”,“吃了吗?”,而大多数西方人对这一问候语的正常回答是“这事与你无关!”。在英语里,这样的发问是一个标准的问句,具体的回答被看做是个人的私事,这样的发问只有在上下级或相当熟的朋友中使用,如果在社交场合使用,会被认为是粗鲁的表现。

对大多数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讲,诸如年龄多大、收入多少。是否已婚、干什么职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问题是很敏感的。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这些情况不宜过问,否则就

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而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相互问这些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还会被认为是表示亲切和关心的一种表现。中西方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对立。

禁忌是社会群体的共同文化心理,人们生活在某一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社会的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秩序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创造的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分析中西方委婉语、了解语言禁忌所依托的深层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体地、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 称谓方面的差异由于汉英文化背景的差异, 使得两种语言 在称谓和礼貌方面的表达截然不同。西方人大多喜欢别人直呼其名, 不论职位、年龄的差异如何悬殊, 他们认为这样的称呼很亲切。如果称他们先生、夫人或小姐, 他们总觉得过于郑重其事, 不利于缩短相互间的距离。西方人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 晚辈可与长辈同名, 在外国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 中国人则觉得不可理解。对长辈或年龄大的人直呼其名或者取与之相同的名字, 被认为是大不敬或没教养的表现。在中国, 人们用师傅、同志来代替不同的称谓, 而西方人经常用“Hi, hello”与别人打招呼, 或轻微发音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4.2 私人话题方面的禁忌西方人很看重个人隐私, 对于他们来 说, 年龄、金钱、婚姻状况, 一个人在政治上的见解和宗教上的信仰都属于他们的私事, 别人无权过问。询问这些方面的问题会被看作是干涉他人隐私, 不礼貌、无教养的行为。然而此类的禁忌在中国并不存在。因为中国人热衷于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关心。一个人的事情也常常是所属大范围内的人们共同关心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询问在外国人看来是禁忌的问题, 中国人则认为这是密切人际关系, 联络感情的表现,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所谓个人隐私几乎是不存在了。 4.3 数字方面的禁忌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 异性。例如,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3 和84。传说是因为孔子73 岁死, 孟子84 岁死。英语国家避讳13 和星期五, 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 号, 星期五。另外,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

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中国人偏爱偶数, 好事成双, 六六大顺, 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 除外) 当作幸运的象征。4.4 动物方面的禁忌在中国, 人们认为猫头鹰是倒霉、晦气的象 征, 汉语中夜猫子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而在西方, 猫头鹰则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中国人对蝙蝠很有好感, 认为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通常与寿字连在一起出现, 如“五蝠拜寿”。西方人却对蝙蝠没有好感, 通常联想到坏的特征, 是两面派、见风使舵的代名词。英语中还有as blind as a bat 的成语, 意思是和蝙蝠一样眼力不济。 5.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方法 5.1 使用委婉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为了避免交往过程中的尴尬或 因话语不当所引起的不快, 人们往往借助委婉语来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5.2 加强对禁忌语言文化的理解与运用: 语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 一部分, 因此适当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习惯有助于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和语言障碍。 西方奇怪的忌讳-[话题] 2009-08-25 很多同学马上就要踏上出国留学或者游玩的旅程,出行之前,再给大家提个醒,注意外国的一些禁忌,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中以下这四种禁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2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5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6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7 中美鬼节文化的对比研究 8 9 伍尔夫的悲剧—电影《时时刻刻》观后 10 11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13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1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18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 19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20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21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22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23 从托妮莫里森透析世纪黑人民族意识演变 24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5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2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他们眼望上苍》 27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2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9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30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爱情观 31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3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33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34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代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对“星期五”和“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别是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点燃三支烟。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日本人则忌讳“4”和“9” 。在美国还有“零年灾难”之说。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根外,都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自从1840年以来,凡是在尾数为“零”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大都是处境不妙,且不能活着离开白宫。美国人称这个可怕而离奇的巧合现象为“零年因素”。 1840年,哈里逊当选为美国第9任总统,但他不久即患肺炎,在他宣誓就职后1个月即告去世。 1860年,林肯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在连任期内遇刺身亡。 1880年当选的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于1881年7月2日被一位曾经申请领事职务未获批准的失业者吉托开枪击中,同年9月去世。 1900年,麦金莱当选为第25任总统。次年他出席泛美博览会时,遭到一个名叫乔尔戈什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枪击,于同年去世。 1920年,哈定在竞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29任总统,于1923年病逝。 1940年,罗斯福第3次连任美国总统,1944年他再次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连续4次当选的总统。同年4月,他因中风而去世。 1960年当选的第35任总统肯尼迪则于1963年遇刺身亡。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 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封建时代——偏见 (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因此, 现在很多带有歧视意味的词语逐渐消失或被其它词所代替。如“黑鬼”一词现在就很少使用。 三、禁忌语的对比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似性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共性, 虽然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英汉禁忌语言存在诸多共同特性。 1、语音层面: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工具,但是在原始时代,语言被赋予神秘的力量,人们认为语言是人类一切祸福的根源。因此中西方人民普遍把你些与有灾难意味的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当作禁忌语,在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以免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灾难。例如,在中国, 人们送礼时十分忌讳把“钟”作为礼物, 因为, 送“钟”和送“终”是同音词, 而生死离别被认为是人生最可悲的遭遇。实际上还

各国家肢体语言的意思

点头和摇头 阿拉伯地区、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地方就是点头为NO,摇头为YES 而在中国点头为YES,摇头NO。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希腊的一些地方,和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在用手势表示数字时,中国伸出食指表示“1”,欧美人则伸出大拇指表示“1”;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欧美人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表示“2”,并依次伸出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表示“3”、“4”、“5”。在中国伸出食指指节前屈表示“9”,日本人却用这个手势表示“偷窃”。中国人表示“10”的手势是将右手握成拳头,在英美等国则表示“祝好运”。 手势“OK”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法国,表示“微不足道”或“一钱不值”;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表示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在马耳他,则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语。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中国人表示赞赏之意,常常翘直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跷起小拇指则表示蔑视。日本人则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在英国,翘起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的意思。在英美等国,以“V”字形手势表示“胜利”、“成功”;在亚非国家,“V”字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1.盯着别人的眼睛看,在一些国家是表示对对方感兴趣,但在另一些国家,是被认为无理的,对别人不尊重. 3.美国的手势__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但是在日本和德国,它意味着"第一".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不同国家客人的禁忌

1、让入职人员能够了解各个国界习俗与礼仪。 2、让入职人员能够知道客人的国籍而做出适当的回答。 具体内容: 各个国界,都有它不同的习俗和礼仪,如果因为不懂他们的这些习惯,可能将会引起客人的不满意和批评,所以人员在入职时能充分了解各个国界的人文,才能够做到更好的服务。 1、香港——香港人不喜欢说“快乐”(快落“,而总是用“恭喜发财”相互祝愿,喜 欢8,不喜欢4。 2、台湾——禁忌:赠扇(送扇勿相见),剪刀(一刀两断)及伞(散)。 3、日本——喜欢柔道、花道、茶道、书法、非常有礼貌,不喜欢打扰别人,见面礼: 鞠躬。禁忌:玻璃、陶瓷等易碎易破品,狐狸图案(狡猾、奸诈),梳子(苦死), 菊花(皇家的标志),忌数字4、6、9、42,认为绿色不祥。 4、泰国——常用合十礼,禁忌:摸头,接触人头部的任何动作,拍打肩背,睡觉时忌 头朝西(日落即死亡),红色笔签字(用于棺材上),不接受主人敬上的茶水,食品 和水果。 5、新加坡——受西方影响,喜欢吃西餐,喜欢荔枝、桃、梨等水果。忌说:“恭喜发 财”认为是发横财,是一种侮辱。 6、马来西亚——忌摸头,拍背。 7、韩国——喜欢吃牛肉,精猪肉、鸡和海鲜。忌数字4。 8、英国——讲绅士风度,注意形象,衣着考究,说话办事彬彬有礼,谈话含蓄,谦虚, 幽默。社交多表现冷漠,手上随时拿报,意思请不要打扰我。喜欢吻茶白葡萄酒, 吃肉时要喝红葡萄酒。忌“13”“星期五”。避而不用“厕所”两字。 9、法国——浪漫、开朗、快乐、热情、直爽,喜欢交谈、风趣、乐观、爱打扮(法国 是服装名城),很准时。对饮食非常讲究,要求原汁原味,制作精细,营养高。喜 欢饭前喝开胃酒,吃海鲜、冷菜时喝白葡萄酒,吃肉、奶酪时喝红葡萄酒,吃饭结 束时喝香槟,饭后用白兰地或咖啡。忌:问年龄等个人问题、黄色的花(不忠诚)、黑桃图案(不吉利)。 10、德国——勤勉、实在、守纪律、好清洁、重感情、好客。不吃羊肉和鱼,爱吃猪扒、 牛肉、蛋类,喜欢喝啤酒(啤酒闻名)。忌:茶色、黑色、红色、深蓝色,喜欢赠 送玫瑰花。 11、意大利——开朗、豪放、热情、审美观强,喜欢晚睡眠晚起。饮食喜欢原汁原味, 六成熟就吃。忌送手帕(离别时擦眼泪之用),菊花(送死人)。 12、美国——谈吐幽默、浪漫、随和、动作迅速、处事果断、开朗、自由开放、东观、 不拘小节,自由平等观念很强,健谈有礼貌,好客,乐于事业的奋斗。喜欢晚睡晚 起,不怕冷。不喜欢肥肉、红烧以及蒸的食物,不喜欢喝茶,喜欢吃冰淇淋,早餐 有喝茶的习惯。忌数字“13”、“星期五”、黑猫(厄运)以及打听年龄等私人问题。

各国的禁忌(中文加英文)

各国禁忌1 Blowing Your Nose 擤鼻涕 Where It's Offensive: Japan, China, Saudi Arabia, France.禁忌地:日本、沙特阿拉伯、法国 What's Offensive 禁忌: Some cultures find it disgusting to blow your nose in public--especially at the table.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are also repelled by the idea of a handkerchief.有些文化认为当众擤鼻涕是让人厌恶的行为——尤其在餐桌上。日本人还排斥使用手帕。 What You Should Do Instead 对策: If traveling through Eastern and Asian countries, leave the hankies at home and opt for disposable tissues instead. In France as well as in Eastern countries, if you're dining and need to clear your nasal passages, excuse yourself and head to the restroom. Worst-case scenario: make an exaggerated effort to steer away from the table. Let's hope you don't have a cold.到东方或亚洲国家旅游时,把手帕留在家中,选择用一次性纸巾吧!在法国以及一些东方国家,如果在就餐过程中你需要擤鼻涕,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 第卷第期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试眦 年月∞ . .... 文章编号:枷. :./.遗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胡绍廷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英文化的戢体,都各有其语言禁忌和由此产生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两种语言在禁 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本文尝试对英汉禁忌语和委娩语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英汉互译中,对于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和加注翻译等四种处 理技窍,以期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能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 的鸿沟,成功地实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禁忌语;委婉语;对比分析;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即是产生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其中一些逐渐成为根引言 植于人类文化中的风俗,人们在交际中都应该遵守。在日常交际中,当人们不得不涉及那些受到禁忌的行为或语言时,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而委婉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人们寻找另外一些词语或说法来暗示或是禁忌心理的产物,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为了使交际代替它们。委婉语即是用来暗示或代替这些禁忌词语的成双方均能接受,保证交际的和谐顺利,在人们的交往中,一些分,在英语中Ⅱ。咖”。。”一词源于希腊 属于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就必须改头换面,以一种相对得体、文,从词源上说,即或、盹好;锄即能 高雅的名称出现,人们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话,整个单词的意思就是好听的话,即。融 之,于是产生了委婉的修辞手法。禁忌语及其相应的委婉语啪耐”,有时还被称作美化词“、Ⅳ”。 这一语言现象在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在语言交际中不可在人们的交往中,哪些行为或语言受到禁止或可以接 避免。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有受,因所处的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就对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由于两种语言在历史背景、生活环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89284321.html,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真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 摘要:禁忌语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而且是反映某一特定文化价值观的社会现象。中西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但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由于双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一些禁忌语的差异,从而对对外交流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禁忌语;特征;差异 禁忌语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对不能直接谈及的人、事、物及相关活动采取规避的词语表达出来的语言。禁忌是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学术上称为“taboo”,大意是“犯忌讳的话及行为”或者“应该要十分注意的事。” 英汉文化中的禁忌语都有其特殊的起源,并且在各自的文化当中体现出来,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通过英汉禁忌语的对比仔细探讨它们的特征、差异以及正确规避禁忌语的措施。 一、禁忌语的特征 (一)普遍性 禁忌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历史来源也较为悠久,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禁忌语。它存在各国文化之中,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普遍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但存在于各社会形态中,也存在于各国家中,由于语言禁忌的存在,人们受强制性心理支配,“不许说”某些语言,从而产生禁忌。 (二)特殊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就导致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语言差异,禁忌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因为对不同国家间的禁忌语不了解,使人们对同一语言存在着完全相反的看法,语言误解、观念冲突、观点分歧也就由此产生。 (三)因时而变 语言是一定社会习俗约定的产物,它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禁忌语在不同时代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英汉禁忌语的差异

不同国家色彩禁忌

[摘要1色彩禁忌是指不同国家、地区对某种色彩约定俗成的禁约力量。本文首先就彩禁忌的含义与表现及其对国际市场营梢的影响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思想上重视、知识上丰富、行动中落实的对应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国 际市场营销就是一种文化营销。色彩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或者文化本身.是世界各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各国对色彩好恶的选择所形成的色彩禁忌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色彩禁忌的含义与表现 色彩禁忌是指不同国家、地区对某种色彩约定俗成的禁约力量其中包含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强制使之不得使用某种色彩,还包括个体合理意念的自我克制,抑制对某种色彩的使用。色彩禁忌有的来自色彩的印象效果即以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为基础产生的视觉效果但更多的来自色彩的表现和结构效果即情感和象征上的体会和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色彩禁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方面会淡化、消失,但同时又会产生许多新的表现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会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下去。 色彩禁忌在世界各国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有:白色在亚洲一些国家常与死亡有 关成为丧服色.但在欧洲它却代表着纯洁、神圣;黄色在欧美、阿拉伯地区成为禁忌是绝 望和死亡的象征,而在亚洲一些国家则是一种高贵的颜色,代表着智慧和财富:红色在阿拉伯地区、非洲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以及美洲的墨西哥不受欢迎被认为是有晦气之义,但在亚洲的中国、印度等国则是吉祥色意味着喜庆和幸福蓝色在阿拉伯地区是死亡的象征色,在欧美基督教国家则是天国的象征色紫色在拉丁美洲地区大多数国家不被喜欢.因为它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紫色却是高贵而庄重的颜色受到人们的喜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色彩禁忌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色彩禁忌对国际市场营销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如果对东道国的色彩禁忌给予足够的了解和充分考虑,尊重并奉行东道国的色彩习惯将有助于沟通感情、得到认同最终取得营销活动的成功如果忽视对东道国色彩选择的分析,频繁触犯其色彩禁忌.这样即使其他方面工作开展得不错.整个营销活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功亏一箫。 色彩禁忌对国际市场营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美国企业打入中国市场的营销广告中得到了很好验证。美国开口可乐公司在我国春节期间向台湾推出了一部广告片:红墙红瓦的闽南式建筑,身穿中国蓝色小长衫的胖男孩儿 红色墙上写着巨大的福字在可口可乐诱人的泡沫中叠映出贴春联、烧佳肴、亲朋好友开怀畅饮的画图。这部广告片的成功在于它的文化创意,其中对色彩的准确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对红与蓝中国传统色彩的认同才使得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古老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得到认可,并愉快地表现出来。这样的广告一定会达到良好的促销目的目前台湾饮料市场的900/0以上为可口可乐占据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一位想打入中国市场的美国清洁剂制造商设计了这样一则广告:人们在兴高采烈地抛帽子,其中一顶绿色的帽子落在一位男士头上。尚不论这则广告的其他方面如何.仅绿色这一颜色的使用就足以证明其粗制并最终导致其失败。因为在中国绿色对男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那就 是中国人认为被人戴绿帽子意味着妻子的不贞。在这样的广告宣传下.即便其产品质量再好哪位丈夫还愿意买它,哪位妻子还敢买它呢, 国际市场营销的大量实例表明,色彩这一文化因素在营销中发挥着其他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营销的成败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能否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对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英语中有pass water, answer nature’s call, wash one’s hands, do one’s business等等;3)死亡。“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汉语有“去世了”、“老了”、“走了”、“没了”等。但是,汉语对不同阶层、身份和年龄的人的死有着不同的委婉语,例如古代皇帝的死称“驾崩”,诸侯死称“薨”,战争中死称“牺牲”,坏人的死用“一命呜呼”。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 go to the heaven, go to sleep, go to see the God, depart, be in heaven with God”等等。 中英禁忌语的不同之处:1)年老。在中国,“老”字常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老师”、“老同志”、“老大爷”“老师傅”等。而在西方,“老”即“old”一词一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西方人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old”这一概念,如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者)retirement home(敬老院)golden age club(老年俱乐部)等。2)谐音禁忌。在中国,四与死谐音,成为不少中国人的禁忌。送钟(终)、送伞(散)、送梨(离)也成为一种交际禁忌。因为五与恶同音,所以五月被认为是恶月不吉利。这种谐音禁忌只有汉语中存在,而西方国家不存在。3)个人隐私与话题禁忌语。英国人的“隐私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喜欢别人询问年龄。二是不喜欢别人询问其婚姻状况。三是最忌讳的是个人收入与开支。四是一般不随便询问别人的详细地址。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没有“隐私权”这一概念。许多涉及个人情况的话题,如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是人们正常交际中乐于彼此交换的信息。人们习惯于问“你高寿?”“你贵庚?”“你结婚了吗?“你有几个孩子”等。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禁忌语出现一定的趋同性。如英汉语中对“富”都有所保留:He is well off. “他经济条件不错。”对“贫”也不说得那么严重:They are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 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 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 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 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

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 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 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 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 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 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 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 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 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 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 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 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 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 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 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 “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 是“有人找你接电话”。 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 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

各个国家的习俗礼仪及禁忌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韩国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讨论禁忌语的产生根源、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相异性等,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交际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纽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概念或事物名称的方法和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谈及。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禁忌现象。 1 禁忌语的由来及产生根源 英语taboo一词的含义是禁忌,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Tongan),意为“神圣”,“不可接触”。1777年英国的库克(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汤加群岛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允许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一般居民所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从此,“taboo”这个词就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而得到广泛重视和使用。 2 英汉禁忌语应用范围的共同性 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英语汉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表达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涉及亵渎神明的禁忌语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一般都不能随便提到神灵或所崇拜的对象的名字,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在英语中,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遭到人们的回避。于是在英语中,就用gosh来代替God,用Goodman来代替the devil。中国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禁忌的内容与形式相当繁杂。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老虎被视为神灵。因此,“虎”字是不能随便说的,凡遇到虎字就要用别的名称,像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改称老虎为“猫”,北方森林中的猎人则改称为“大虫”。逢年过节时尤其不能亵渎神灵。比如,买财神画像不能说“买”,只能说“请;商家直销员去卖时也都说是“送财神”,而不是“卖财神”。 2.2有关排泄物的禁忌语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摘要:禁忌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西方语言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文化的异同,人们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交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该文通过对中西方禁忌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顺利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国禁忌西方禁忌对比 引言 在世界飞速发展,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繁盛起来。但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互相的交流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矛盾,这主要是语言不通和文化上的诸多差异造成的,而这其中,对不同文化的禁忌问题的忽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禁忌现象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和遵守彼此的禁忌,才能使交际得以友好顺利的进行。 一、中西方禁忌的共同点 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即使西方国家与中国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在禁忌方面也有诸多共同特征。 1、对与灾难意味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词语的禁忌 中西方人民普遍认为某些与含有灾难意味的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说法都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力图避免或听到此类表达。例如,在中国,人们送礼时忌讳把表、钟、伞作为礼物,因为“送终”与“送终”同音,“送伞”与“送丧”相似,是认为不吉利的。而英语中人们会用“donkey(驴)”代替“ass(傻瓜)”,因为“ass”与“arse(屁股)”同音,而这是一个不雅词汇。 2、对疾病、死亡、残疾方面词汇的禁忌 中西方文化都对“死”怀有强烈的恐惧,不愿提及,尽量回避。需要使用时都用委婉的代用语如“去世、谢世、辞世、长逝、与世长辞”等。英语中也有相应的委婉语,如be gone,depart,depart from life,leave the land of the living,go/depart hence,go out,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ever,go to a better world,be with God等。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有481条之多,而英语中也有400多条。 3、亵渎神圣的禁忌 中国人信仰家庭保护神,像门神、灶神,神像都是买来的,但忌说“买”,要说“请”。英语中涉及神灵、上帝和圣事崇拜的词汇多为禁忌词汇。一般来讲,跟上帝、宗教有关的词汇,及带有宗教含义的词汇往往被看成神圣的。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 摘要 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 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 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 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 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 殊性。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 就会引起冲突。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 出色等类似的信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 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 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 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