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当前,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本本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前一种态度,使我们吃过大亏;坚持后一种态度,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新的生机与活力。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基本原理与个别论断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坚持就丢了根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个别结论是把基本原理运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或运用于考察特殊对象得出的结论。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仍然符合实际;有些结论虽然在当时是正确的,但随着客观实际或对象本身发生了变化,现在过时了;有些结论由于对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够透彻,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具体结论的错误,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就认为经典作家所说一切都不可改变。对某些结论和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和突破,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二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创新精神。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正确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创新来源于实践,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就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三是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不可能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能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党80多年来最重要的基本经验。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

应用,结合就是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四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多样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因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妨碍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允许多样性,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双百”方针统一起来,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在滋生蔓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如果否认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会成为无的放矢的空头口号;相反,如果否认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多种思想并存的状态就会演变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斗争,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正确态度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允许而且鼓励人们对此进行严肃的讨论。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评论,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当作僵化的教条,来要求现实的万古不变;也不能用变化发展的现实,随心所欲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结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均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
首先,应当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决不能用今天的现实去裁剪当时的理论,否则就会发生历史的错位,导致对经典著作的历史性误解。例如,我们既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收益,就断定我们的改革措施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反过来去挖空心思地论证,

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私有制、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肯定和鼓励。

其次,应当全面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也是19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充分地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我们既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去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能形而上学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个别结论,实用主义地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观点。

其三,用世界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从实践上说是为了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解释能力上,而不是对某个国家的特殊发展规律的解释。相应地,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实践中,不仅要用某个国家的具体实践,而且要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现实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用世界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层意思是,应当充分借鉴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研究成果。

最后,应当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看一种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说过什么样的话,甚至也不在于经典作家是否肯定或否定过某个观点,而在于是否从根本上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价值观。仅仅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未论述过这些问题,就认为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仅仅因为某些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可能最初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就断定它们是非社会主义的,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背离。

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出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关于人类解放的一种科学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