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据本校对)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补充)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2019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专题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_史记的体例第3课夏本纪含答案

第3课 夏本纪 1.通假字 (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帝锡.禹玄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 (2)同“敷”,分布 (3)同“源”,水源 (4)同“征”,征收 (5) 同“赐”,赏赐 (6)同“拒”,抗拒 (7)同“避”,躲开 (8)同“洪”,大 2.一词多义 (1)诛?????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臣不臣则诛.: (2)通????? 通.九道: 为人君父而不通. 于礼义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度????? 度.九山: 身为度. : 则思三驱以为度.: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3夏本纪Word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C.于是帝锡禹玄圭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解析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泽既陂.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 解析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解析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行山表木 C.陆行乘车D.以均诸侯 解析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命诸侯百姓 ..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 ..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 ..治 D.黄帝之玄孙 ..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而使续鲧之业 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解析A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法治水;D项,禹之所以这么做,是以此坚定自己的决心,不忘先祖的遗志。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采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 夏本纪

课时分层作业(二) 夏本纪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B.六府甚修,众土交正 C.致费于沟淢 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A[B项,“正”同“征”;C项,“淢”同“洫”;D项,“辟”同“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九泽既陂.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傅土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 B[A项,陂:筑堤防;C项,被:覆盖;D项,摄:代理。]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①其,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②其,语气词,表命令,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这;④是,形容词,正确。]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D.陂.九泽,度九山 D[D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表记。陂:筑堤防。A项,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B项,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C项,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致孝于鬼神 A.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B.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C.以告成功于天下 D.而使续鲧之业 C[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D两项为省略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是上古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五帝”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包括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 B.“九州”是指大禹的时候,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C.“崩”是指古代称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南面朝天下”中的“南面”指称帝。在封建官场中,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南面”,而把称臣叫作“北面”。 C[“崩”,古代专指天子之死。]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禹为人敏给克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可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________________,居外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______,______,度九山。 (4)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声为律身为度(2)劳身焦思过家

小学生 小古文 第二册 原文附译文

第二册 第一章 遥远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 盘古开天地 —《三五历记》2017年11月11日 【原文】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译文】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所以天地之间相隔九万里。 第二课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2017年11月13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 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 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 补,四极正zhang 。 【译文】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坏了,土地崩裂,天不能完整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承载万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里的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的四根柱子,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泛滥的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四根天柱得到了摆正。(泛滥的洪水消退了,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死去了,善良的人民存活了下来。)

第三课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ji á貐y ǔ 、凿齿、 九婴、大风、封f ēng 豨x ī 、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y ì诛zh ū凿z áo 齿于畴华之野,杀 九婴于凶水之上,缴ji ǎo 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 蛇于洞庭,擒q ín 封f ēng 豨x ī 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大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第四课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了他的手杖,变化成为了桃林。 第五课大禹治水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四(多选与名解)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 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10《史记》“三家注”。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 1采诗说: 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2献诗说: “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 3《诗大序》: 《诗经。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 动之,教以化之”为 《关雎》小序的前一 部分“是以《关雎》 乐的淑女”至结束, 为《关雎》小序的后 一部分,两部分合在 一起,即《关雎》篇 的小序,中间的一大 段,即“诗者,志 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 基”,为《诗大序》 4《诗小序》: 《诗经》中每篇前面 类似解题的文字为 《小序》 5“三家诗”: 汉初,讲习《诗》者 主要有鲁、齐、韩三 家。“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 生,于燕则韩太傅(韩 婴)”。《鲁诗》《齐诗》 以国得名,《韩诗》以 人得名,合称“三家 诗”。“三家诗“以《鲁 诗》出现最早,以《齐 诗》于当时影响最大、 消亡最早,以《韩诗》 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6“四家诗“: 《毛诗》因其传授人 的姓氏得名,秦汉间 鲁人毛亨传《诗》于 赵人毛苌,毛苌又广 为传授。东汉时,古 文经学派抬头《毛诗》 立于学官,与齐、鲁、 韩并称“四家诗” 7今文《诗经》学派: 齐、鲁、韩、“三家诗 “均用汉隶书写,与 较晚出现的《毛诗》 相区别,被称为《诗 经》学派 8古文《诗经》学派: 西汉末经今古问之争 开始,《毛诗》理所当 然地被卷进去因其有 别于“三家诗“,故 归属于古文《诗经》 学派 9专传、合传、附传与 类传。 答:《史记》的列传据 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 传、合传、附件、类 传四种。一人一篇传 记者为专传,如《李 将军列传》;两人以上 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 传,如《廉颇蔺相如 列传》;主要传主之后 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 传,如《魏其武安侯 列传》在叙述魏其侯、 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 记;一类人物记一篇 传记为类传,如《刺 客列传》。 10《史记》“三家注”。 答:是指宋裴骃的《史 记集解》,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唐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三 家注”原俱单行,后 附刻正文之下,原注 本反倒渐次失传,今 惟《索隐》尚有明汲 古阁本仅存。“三家 注”附刻原文时多有 删削,尤以《正义》 为甚。司马贞作《补 三皇本纪》题名“小 司马氏”,采录各种传 说,并作自注,宋以 来各本俱列书首,清 殿本始改附书尾。今 通行中华书局本《史 记》将“三家注”附 于正文之后,极便阅 读。 11《史记会注考证》 是指:20世纪初,日 本学者泷川资言的 《史记会注考证》是 《史记》研究的重要 著作。此书对《史记 三家注》进行全面整 理,汇集《史记》注 本100多种,吸收了 1200年《史记》研究 的成果,补注了大量 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 日本仍保留下来的 《史记》“三家注”的 有关资料,成为迄今 为止《史记》最详备 的注本。 12沉郁顿挫: 出自杜甫所作《进雕 赋表》,这原是他对自 己的赋的评价,后人 则取之以界定杜诗, 故“沉郁顿挫”成为 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 格。这种风格具体内 涵包括三个层面,首 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 练,意象之精警,结 构之波澜起伏,声调 之抑扬顿挫,皆给人 以凝重深沉、千百练、 百转千回之感,这形 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 风貌。第二层在于诗 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 阔。第三个层面是诗 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 感情。这种风格是一 位感情特别深挚、思 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 动荡年代所创造的, 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 力和深沉的构思,达 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自宋至清,历代学杜 者众多,但无一人能 重现这种风格,它作 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 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 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13苏门四学士: 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 使他声望日隆,奠定 了他文坛盟主的地 位,求学者与日俱增。 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 庭坚愿列苏轼门下; 秦观入京应试,专程 到徐州见苏轼,愿执 弟子之礼,晁补之、 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 学于苏轼,故此四人 被后世称之为“苏门 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 指苏轼门下除“四学 士”之外加上陈师道 和李蔍两人称为苏门 六君子。 15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 日,史台的官史奉命 从汴京赶到湖州,当 场逮捕了刚天任不久 的苏轼,原来,六月 以来,变法派先后四 次上章弹劾苏轼,指 其诗文愚弄朝延。宋 神宗下令审理。同年 八月脚下 八日,苏轼入御史台,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 案。 16洛蜀党争: 宋元丰年间,苏轼与 程颐、程颢之间爆发 的哲学上、思想上的 矛盾。从本质上说, 这是苏轼“任天而动” 的性格及其追求个性 独立的自由观,与旨 在从伦理、道德、精 神上强化封建统治的 理学思想的一场激烈 交锋,由于二程是洛 阳人,苏轼是四川人, 故历史上称这次论争 为“洛蜀党争”。 17稼轩体: 是辛弃疾创立的一种 新词的体式。这种新 体式有以下四个特 征:一是以绝大的阳 刚之气一改传统的绮 靡,以词抒情言志, 用词来干预家国大 事,提高和强化了词 的文学功能,使词从 单弱的应歌之体彻底 演变为一种独立、完 善的新体抒情诗。二 是使词体变成了体现 创作主体完整人格与 表现多方面生活、燕 尾服示词人全部习灵 世界的工具。三是汲 取了前人多种表现手 法,尤其是苏轼的《以 诗为词“进一步引进 古文手段,“以文为 词”,丰富了语的艺术 表现力。四是在词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上,完成了从单纯的 阴柔向融阳刚柔之美 为一体的新特质的转 变,实现了词体文学 风格的多样性。 18辛派词人: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 词人,或与稼轩为同 志,或追慕稼轩,感 时激愤,词的主题抒 发爱国感情,风格豪 迈激切,形成了风格

《夏本纪》重点字词整理

《夏本纪》重点字词整理 一、重点字词 1.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滔:大水弥漫怀:怀抱,包围襄:冲上,漫上】 2.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 ..皆曰鲧可 【求:寻求,寻找四岳:四方诸侯的领袖,古又称方伯】 3.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 5.九年而水不息,功用 ..不成【功用:成效】 6.舜登用 ..天子之政,巡狩【登用:进用,提拔重用摄行:代理执行】..,摄行 7.行视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鲧之治水无状 【行视:巡行视察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殛:流放,放逐诛:惩罚】 8.于是舜举.鲧子禹【举:选拔】 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美:使美,即发扬光大居官:做官,担任官职】 10.维是 ..勉之.【维:句首语气词是:此,指平水土这件事之:复指“是”】 11.女其 ..往视.尔事.矣【女:同“汝”,你其:还是视事:办理公事】 12.禹为人敏给克勤 ....【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声为律,身为度,称以 ..出【称:称量,权衡以:才】 14.命诸侯百姓 ..以傅.土 ..兴人徒 【百姓:百官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同“敷”,分布】 15.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定:指测定】 16.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伤:为……悲伤诛:惩罚劳:使动焦:焦急】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薄:使……少,节俭致:表达】 18.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卑:使……低矮,指简陋致:送沟淢:田间沟渠】 19.陂.九泽,度.九山【陂: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20.令益予众庶 ..稻,可种卑.湿.【众庶:庶民平民卑湿:低湿之地】 21.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使均衡】 22.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相:察看,考察便利:交通是否方便】 23.于是九州攸同 ....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九川涤原 ..,四奥既.居,九山刊旅 【攸:就同:同一既:完全,都刊:砍削旅:治理

高二语文同步操演3夏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C.于是帝锡禹玄圭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解析 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泽既陂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 解析 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解析 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行山表木 C.陆行乘车D.以均诸侯 解析 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治

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 “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而使续鲧之业 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解析 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 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 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解析 A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 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法治水;D 项,禹之所以这么做,是以此坚定自己的决心,不忘先祖的遗志。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采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行。”

《夏本纪》知识点

《夏本纪》知识点 字音: 鲧gǔn 颛顼zhuān xū曾zēng大父襄xiāng 更gèng得舜 狩sh?u 殛jí嗟jiē稽qǐ首契xiè后稷jì皋陶gāoyáo 敏给jǐ克勤称chēng以出亹亹wěiwěi穆穆傅fū(通“敷”)土 沟淢xù橇qiāo 檋jú陂bēi九泽度du?九山攸yōu 袛台zhīyí德先东渐jiān于海暨jì讫qì帝锡cì禹玄圭姓姒sì氏 重点字词: 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 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 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摄政王。其他有“代理”含义的词:行、署。) 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 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 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 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 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 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 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 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 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 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 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 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 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 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

第三讲 上古神话(二)

上古神话(二) 一、神话历史化 神话变成传说的历史载入史册、典籍与集体记忆。“原始的历史家把神话里的神都算作古代的帝皇,把那些神话当做历史抄了下来。”(矛盾) 1、神话人物历史化:将神话人物的兽形人形化。 (1)如:黄帝有四张脸,统治一万个诸侯,其中七千个是神灵。《尸子》:“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ǒu,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东周认为黄帝有四张脸,孔子解释称皇帝派四个人去统治四方,《史记》更是点出四人的名字:“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使神话变为信史。在《帝王世纪》中,司马迁进一步说黄帝任用力牧、常先、大鸿、神农、皇直、大镇、大山、稽鬼、胡封、孔甲等人,或为老师,或为将帅,分管四方大事,故称“黄帝四面”——黄帝由神话变成人间帝王,成为无所不能的造物主,造车、指南针、律历、弩、琴瑟、蚕桑衣服。 盘古死后变万物、女娲的肠化十人,行媒置婚,发明乐器,也成为造物主。其他神灵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等,也先后变成了构木、取火、渔猎、医药的发明神。 (2)孔子甚至对黄帝神话中的动物神也进行改造:“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jué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夔是独脚如龙的怪兽,雷兽即雷神,用这种兽之兽皮、兽骨制成革鼓与鼓槌,其声音和威力自然是无可比拟的。“夔一足”被孔子解释成“像夔这样贤明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3)《山海经》《史记》与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将三皇五帝均作为信史,神话被直接写进历史。其实,三皇五帝时代是一个传说的时代,是一种神话的历史。 2、神话的体系化: 帝系:如《史记夏本纪》“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商是帝喾次妃所化,周是帝喾元妃姜元所化,秦是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所生。大神转化为先祖或英雄。 3、元前4世纪,西西里人尤希玛拉斯作《神的历史》,称自己在印度洋一个虚构的海里见到宙斯神庙的碑文,说宙斯是克里特人,到东方旅行,归来死于克里特岛之前,在那里被尊为神。 二、历史神话化 1、皇帝称号:对神话的模拟。真龙天子。帝王的神化模式。 刘邦:“其母梦与神遇,是时雷电交鸣,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所以,刘邦“龙颜”,醉卧“其上常有龙”。范增。 汉武帝:钩弋夫人孕育刘弗陵十四个月,遂被立为太子,因为据说尧就在娘胎里呆了十四个月。 武则天母在端午于广元赏舟时见龙凤呈祥,第二年正月生武则天,两岁时穿男孩衣服,袁天罡观相:“日角龙颜,龙睛风项,伏羲之相,贵人之极也。”“是女,亦当主天下”刘禅 少数民族:羯人石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见中庭,见者咸异之”前秦苻坚“母梦大熊而孕之”鲜卑慕容德“母梦日入脐中,昼寝而生德” 2、历史人物的神话化:

文选问答

汤誓 1、分析说明商朝初年社会性质。 商朝初年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即你们只要辅佐我,行使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将大大的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不守信用。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誓言,我就让你们去当奴隶,以示惩罚,没有谁会得到赦免。这是夏朝末期,从中可以看出商朝初期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2、结合《尚书汤誓》、《史记夏本纪》、《史记殷本纪》的有关记载,分析说 明夏朝灭亡的原因。 夏朝灭亡有很多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内部生产力的衰退,《尚书·汤誓》所说的:“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原因在于夏朝中后期,尤其是孔甲之后基本定居在偃师、巩县,相对稳定,狭小的范围。而从“汤后五迁”比较中可以看出来,夏王朝的生产水平还未达到定居的程度,这是在于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腐化,对农业生产不关心。再者夏灭亡的重要原因有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除夷夏之争外,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姓族邦的“衰落:”,二是夏王朝的盟邦的不固定性。《史记·夏本纪》有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夏后室为其王室所在,为“天下共主”,禹大封同姓,是夏王朝建立安全体系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依靠力量。。然而在夏王朝后期与商族的斗争中,基本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而夏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则是夏桀的个人因素古书中记载夏桀的荒淫无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夏“桀”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之间,不问政事;其次,大兴土木,兴建公室瑶台;,最后夏“桀”亲近佞人。《尚书汤誓》记载:“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即夏桀的罪行到底怎么样呢?夏桀耗尽了民力,剥削夏国人民。民众大多怠慢不恭,不予合作。从中可看出夏桀的暴政。 武丁卜辞一则 3、一条卜辞的完整程式。 叙辞(前辞或述辞):记录卜问的日期和占卜官的名字 命辞(贞辞):由卜人通过甲骨向鬼神请示某事 占辞:根据卜兆判定的吉凶 验辞:追记商王占卜后应验的事实 4、《武丁卜辞一则》说明的问题 武丁卜辞是比较早期的商朝甲骨文,这一则武丁卜辞说明商朝神权色彩浓厚,由占卜来预测吉凶,同时也反映了商朝与周边民族方国的关系情况,也反映了卜辞比较完整的程式。 七月 5、从《诗经·七月》看周初农夫的社会身份 就农夫而言,农夫农妇所获得的,只是勉强能够维持自身生命和家庭延续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他们所付出的,则是远比所获生活资料多得多的剩余劳动。至于“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也表明青年女子是没有法定的人身保障的。因而,“嗟我农夫”,应当是农奴而不是奴隶。因为他们毕竟还拥有少得可怜的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据本校对)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补充)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高三上·凌源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体味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②惠民胡集镇有着悠久的曲艺传统和观众基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民间艺人来此粉墨登场,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③雷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对自己的生死置若罔闻。完美地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④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抢战,仅仅半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了。 ⑤在南湖龙泉寺东侧的湖面上,各色候鸟正嬉戏觅食。满湖中红飞翠舞,给封冻了一整个冬天的湖面带来春的讯息。 ⑥日前,日俄在东京举行了“2+2”会谈,虽然双方有一些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莫衷一是,建立政治互信并非易事。 A . ①④⑤ B . ③④⑤ C . ③⑤⑥ D . ① ③⑤ 2. (2分) (2017高一上·玉溪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部分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

B . 大范围雾霾笼罩京津冀地区,专家分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造成的。 C . 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的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设计研制,并实现了在外太空独立飞行的小卫星。 D . 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早已超越时空,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3. (6分)(2016·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贤:好,强。⑤登:升,提升。⑥摄行:代理执行。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③嗟:叹词。④女(rǔ,汝):你。⑤维:句首语气词。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勉:勉力,努力。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②律:音律。③度:尺度。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 卷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 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 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 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 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 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

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 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 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 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 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 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 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

卷二 夏本纪第二.doc

卷二夏本纪第二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而为谥。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於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34567891011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

而为谥。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於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34567891011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而为谥。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於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34567891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