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判断题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2、心理学研究目的不在于控制行为。(×)

3、研究学生或教师心理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预测行为上。(√)

4、心理学无法通过做实验进行研究。(×)

5、“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是对心理学发展的高度概括。(√)

6、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7、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只适合研究人的行为而非心理过程。(√)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

9、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单一,主要靠观察。(×)

10、科学心理学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只是水平不高。(×)

1、人类个体的学习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在动机。√

3、学习目的要最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制订具体目标来实现。√

4、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标才能起作用。√

5、归因理论认为,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能力的归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6、学生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

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8、奖励一定能够提高人的做事的动机。×

9、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出现认知失调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紧张,极力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认知失调必然导致态度的改变。×

10、适当中止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11、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来促进学习。×

12、奖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惩罚则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使用表扬和奖励,不可使用惩罚。×

13、反馈可以促进学习,所以只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反馈就可以,及不及时不要紧。×

14、研究表明,低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将提高以后的作业成绩;高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则会阻碍其积极性的发挥。√

15、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于可控因素时,则会继续努力;将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1.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3.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能回忆的事物不一定能再认。×

5.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6.感受性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7.保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8.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属于能力问题,与他的个性关系不大。×

9.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

10.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机越强烈,他就越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1、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能否引起人的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认知不能调节人的情绪活动。×

3、白日梦不是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表现形式。×

4、自我整饰是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

5、情绪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6、情绪发生时会伴随着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7、情绪发生时的机体外部表情变化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

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9、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者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0、随意动作受人的意志调节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11、“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是动机斗争中的双趋式斗争。√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指意志品质的果断性。×

13、意志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的阶段√

14、动摇性和自制性均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

15、意志总是和行为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1.心理状态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主体心理活动的积极水平和脑功能的激活状态。(V)

2.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为基础的。(V)

3.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V )

4.注意是一种比较紧张、积极的心理状态。(V)

5.随意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练习与熟练。(X)

6.分心是与注意的分配特征相反的。(X)

7.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V)

8.注意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V)

9. 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同一个对象上,而不能有任何变化。(X)

10. 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讲课,这是学生的注意发生了转移。(X)

1.智力测试得分高的人,其能力水平也一定高。×

2.婴儿一出生就具备较为稳定的个性。×

3.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关系以及动机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动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6.价值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价值观,他就会时时处处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的价值。√

7.一定的能力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论什么能力都离不开具体的活动。√

8.多血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9.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10.智力测试可以精确测试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11.气质与遗传的关系尤为密切,具有很强的天赋性。√

12.儿童的遗传素质越接近,气质的表现也越接近。√

13.气质较多地依赖于先天素质,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14.按照气质类型的分类,《红楼梦》之中的林黛玉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

15.多血质的人往往比较安静、行为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

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而产生的行为变化×

2 本能或自然成熟不属于学习√

3 学习是人和动物都会发生的活动√

4 心理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

5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与学习的结果对学习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6 布卢姆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7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8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减少反应概率(×) ×

9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10 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指原有知识为从属概念,新知识为上位概念。√

1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2 托尔曼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强调整体行为是指向一定目的的,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13 “让父母高兴”的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14 元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5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

二、单项选择题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

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

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A、需要

B、兴趣

C、性格

D、动机

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是人们在(A)上的差异。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生观

6、(D)不属于行为的表现形式

A、内在生理性的反应

B、外在的躯体性运动

C、人的言语活动

D、应激

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B)两部分

A、大脑和小脑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脑干

D、脑干和大脑

8、反射是通过(C)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A、脑

B、大脑

C、神经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D)

A、能动性

B、社会文化制约性

C、观念性

D、主观性

10、神经系统可分为(A)

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神经纤维

D、大脑和小脑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A )。

A罗杰斯;B苛勒;C杜威;D詹姆斯

2.不主张研究心理过程的心理学派别是(D )

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

3、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和(A )。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4、1879年(A )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华生;B斯金纳;C詹姆斯;D冯特

5、精神分析的创始人:(C )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罗杰斯

6、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不是单一的某个人

7、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C )

A客观性;B系统性;C主观性;D道德性

8、下面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D)

A刺激变量B个体变量C反应变量D发展变量

9、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冯特和(D)。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10、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苛勒、韦特海墨和(C )。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1、“好心办坏事”体现了动机和行为的(B )

A、密切性;

B、复杂性;

C、依赖性;

D、依存性

2、根据动机引发的原因,可把动机分为(C )。

A、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

B、高尚动机和低下动机;

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D、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3、王涛学习很努力,因为他想争取奖学金,他的学习动机属于:B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高尚动机;

D、低下动机

4、根据归因理论,( B )的人会受到最高评价:

A、能力低而不努力;

B、能力低而努力;

C、能力高而不努力;

D、能力高而努力;

5、根据归因理论,( D )的人会受到最低评价:

A、能力低而不努力;

B、能力低而努力;

C、能力高而不努力;

D、能力高而努力;

6、学生通过考前开夜车记住的学习内容,一旦考试结束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是(A )效应的表现。

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

D、认知失调;

7、张老师在学生做完习题或回答完问题时,他都会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结果期末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都在全级名列前茅。这是利用了(B )效应。

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

D、认知失调;

8、赏识教育是(C )效应的一种表现。

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

D、认知失调;

9、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以下(D )不是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交往内驱力;

D、成就动机

10、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 )问题是适宜的。

A、困难的;

B、适中的;

C、容易的;

D、任何难度的;

11、把预定的事情写进记事本中防止遗忘,到时反倒忘记了。这是(A )效应的表现。

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

D、认知失调;

12、根据归因理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B )归因都将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在有意义的学习中,(A )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

14、过分强调( B )内驱力将导致功利主义倾向,使学习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工具。

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

15、(C )内驱力在儿童期最为突出。

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

1.“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B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2.“刀子划玻璃,感觉到冷”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D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

3.“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A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4.以下哪个是内部感觉:C

A皮肤觉;B听觉;C运动觉;D视觉

5.以下哪个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D

A直觉式;B分析式;C试误式;D启发式

6.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是:B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明确问题;D检验假设

7.根据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A 情景记忆;B情绪记忆;C 短时记忆;D 感觉记忆

8.不属于知觉特征的是:B

A选择性;B个别性;C理解性;D恒常性

9.“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下则显得亮些”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A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10.“从太阳底下走进黑暗的房子里,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又能隐隐约约看见东西”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B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1.下列哪些不属于情绪(D)

A 愉快

B 悲伤

C 恐惧

D 想象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 情感不依赖情绪

B情绪不是情感的表现

C 情绪依赖情感

D 情绪和情感可以分割

3. 在言语彼此不通的情况下凭借表情,双方也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情绪和情感的(A )

A 信号功能

B 感染功能

C 调节功能

D 理解功能

4.下别哪些不属于情绪情感的机体变化(B)

A 呼吸节奏变化

B 视力变化C语调变化D心跳变化

5.下列情绪变化最大,自我卷入程度最大的为(A)

A暴怒B激愤C 难过D 怡悦

6.下列不属于最原始的四种情感的是(B)

A 恐惧

B 忧愁

C 愤怒

D 快乐

7.狂喜是一种(B)情绪体验方式

A 心境

B 激情B 应激D 应急

8.(C)是人们在感知和欣赏事物时产生的优美的情感

A 理智感

B 道德感

C 美感

D 疑惑感

9.不属于否定的道德体验是(B)

A 羞愧

B 敬佩

C 憎恨

D 厌恶

10.“酸葡萄”是一种(D)表现

A 挫折后升华

B 挫折后补偿

C 挫折后自我整饰

D 挫折后的自我安慰

11.意志行动的(A)越强,意志水平越高,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也就越小。

A 目的性

B 随意性

C 情绪性

D 道德性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指意志的(B)

A 坚持性

B 自制性

C 自觉性

D 果断性

13.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朝秦暮楚”D

A 坚持性

B 自制性

C 自觉性

D 动摇性

14.与盲目性、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D

A果断性;B自制性;C坚持性;D自觉性

15. “前怕狼,后怕虎”是指(C)的动机斗争

A 趋避式

B 双趋式

C 双避式

D 逃避式

1.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状态的特点:( D )

A动态性;B直接现实性;C综合性;D稳定性

2.一个人的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C )

A转移;B分配;C分散;D稳定

3.(A )是一种比较紧张、积极的心理状态。

A注意;B应激;C振奋;D激动

4.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D )为基础的。

A感知;B思维;C记忆;D注意

5.(B )本身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直接形态。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心理;D心理特征

6.随意后注意具有高度的(A),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A稳定性;B主动性;C随意性;D客观性

7.“头悬梁,锥刺股”是为了唤起人的哪一种注意?(B )

A.不随意注意

B. 随意注意

C. 随意后注意

D. 三者都没有

8.(C )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

A需要;B价值观;C兴趣;D动机

9.以下哪个不是注意的特征:(C)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

10、学生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A)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起伏

1.(C )在个性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

A能力;B气质;C性格;D价值观

2.个性的社会性并不否定个性的(A )。

A自然性;B整体性;C生物性;D遗传性

3.(C )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

A需要;B价值观;C兴趣;D动机

4.以下哪项不是性格的结构特点:(B )

A整体性;B一致性;C稳定性;D可塑性

5.以下哪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D )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功能;D发展功能

6.有机体为满足对食物、水分、空气和避开危害等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动机,称为:(C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7.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属于:(D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8.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复习功课,这种持续时间短,比较局部狭隘的动机属于:(A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兴趣动机;D内因性动机

9.马斯洛认为,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是:(C )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0.马斯洛说:“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定。”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称为:(C)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1.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2.在以下各项中,层次最高的需要是:(D )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3.以下哪项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C )

A智力;B能力;C需要;D人格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成分?(D )

A动机;B兴趣;C价值观;D人格

15.以下哪项不属于需要的特点?(D )

A对象性;B驱动性;C发展性;D稳定性

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D 蜜蜂采蜜猴子练攀爬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2 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这是( ) A 规则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3 提出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论的心理学家是( ) B 奥苏伯尔布鲁钠加涅桑代克

4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 B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5 "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C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言语信息

6 行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 B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

7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 ) A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

8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C 注意需要动机

兴趣

9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D 也是中等不利关系不大最有利

10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C 马斯洛韦纳阿特金森班杜拉

11 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C 高尚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低级动机

12 一般来说,由( A )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交往动机无意识动机

13 计划安排每天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 D 组织策略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4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 A 调节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实施策略价值性

15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 C 群集摘录过度学习列提纲

16 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 C 认知策略提高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7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B 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元认知策略复述策略

18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B 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阅读理解策略

19 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 C 元认知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

20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 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层次的高低学习情境的简繁

学习水平的优劣

21 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C 学习需要学习期待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22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B 25% 50% 75% 100%

23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D 升华发挥表现持久的变化

2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C 外部学习动机需要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

隐蔽性学习动机

2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C 时快时慢快者愈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26 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的策略,一般称为( ) C 智力技能学习自觉性元认知策略

自我意识

27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 A 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智慧技能

28 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 D 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努力

29 短时记忆中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主要通过( ) B 注意复述组织实施策略精加工

30 "

小学生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字母时,经常把英语字母的发音错读成汉语拼音的发音,这种现象是:( ) "

B 记忆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线索错误

31 "进行知识竞赛时,选手们同样具备相关的知识,但有的人能够快速抢答,这主要体现了该选手的记忆品质是:( ) " D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32 心理学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 ) D .7±4个组块7±3个组块7±1个组块 7±2个组块

33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的是:( ) A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4 考试中对于选择题的回答属于( ) A 再认重现想象观察

35 在各种记忆活动中,以词语为中介的记忆是:( ) C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1 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可以分为() AB 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 学习的定义说明() ABD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3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同化学习包括() ABC 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组合学习符

号学习

4 "韦纳归因理论将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属于内部原因的有()" ABCD 努力能力兴

趣态度

5 迈克卡将学习策略概括为() ABC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支持策略

2021年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顿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增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治疗。 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和条件。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关于)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防止、诊断、治疗和康复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医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防止,主张采专心理学办法变化或矫正人们有碍身体健康生活办法、行为和习惯。 心理卫生学:是防止医学一种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依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人特点,维护和增进她们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发生。 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人格质. 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无意识心理手段。 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理由. 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有关事物之间联系方向和大小因素。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有关事物之间、可以阐明这两个事物互相联系机制因素。 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规定并进而导致布满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映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劫难化:重复思考悲观事件也许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种人在察觉到或结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环境规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 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其他细胞。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20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21. 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进行及时复习。 24.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5.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26. 按照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三种。 27.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8.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表象编码和语义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成熟期:0—18岁 学前时期: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 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研究内容 ?学习的本质:阐述学习的一般概念、学习的实质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过程:阐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策略、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素质形 成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与培养; ?影响学习的因素:阐述学生的认知因素,动力因素、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 评价,以及作为管理者教师的心理。 ?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2)现代教育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心理科学诞生之前,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布鲁纳——《国民教育法》、《教育过程》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的获得》(3)学习的定义,判断是否是学习? 广义的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定义: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行为是: A.老鼠打洞 B.知道了数学中的平方和公式 C.养成爱清洁的习惯 D.骑自行车上班 E.学习打字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所以是一种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5)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规律性为?时序:刺激的顺序至关重要。只有在中性刺激先于非条件反射时,它才能 成为条件反射。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 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 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一、概念解释 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 ..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某一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7. 强化:指学习行为引起的结果对行为习得产生的积极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 顿悟: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点构成的网络结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8.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19. 定势:先于某一心理活动并指向这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20. 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命题或命题网格,图 式。 21.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条件加结果。 22. 知识学习的三阶段:同化、保持、提取。 2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 记忆根据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境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24. 遗忘:过去经历的事物不能够再认、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6.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7. 痕迹衰退说:材料的消失。 28. 干扰说:材料的相互影响。 29.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0.技能分类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征:客观性、外显型、展开性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先快后慢、高原现象 心智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征:观念性、内潜行、减缩性 32. 原型:具有同类事物典型特征的例子。 33. 学习策略(梅耶):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 动,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计划性。 34.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三要素:给定、障碍、目标 35. 问题解决:根据给定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36.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其基本 特征是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分类:集中式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复合思维)和发散 思维(求异思维) 37.人格: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差异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38.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意); 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被动--主动无意识--有意识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39.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 40.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和倾向。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 前道德(基于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基于他人或权威的标准)、 自律道德(基于自己内心的标准)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改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41.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 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2. 社会惰化(社会阻抑):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 的下降。 43.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或改变原有观点,使自己与群体保持 一致的现象。 服从具有强制性。 44.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45. 最近发展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前的区间。 (维果斯基) 46. 教学模式: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 学活动结构。 47.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生学习而呈现的引导性材料。 48.教师的使命: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创造者。 49.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50.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51.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52.测量: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特质的数量化描述。 53.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 释。 54.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实测过程 二、选择题 1. 基础心理学的过程分为情、知、意三个方面。 2. 信息加工分为输入、编码(加工)和输出三个方面。 3. 教学反思的成分有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 验证阶段 4.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属于心智技能。 技能分类: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5.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提出学习的三条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 率。 6.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 工具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7.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8.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 9.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 知识观:知识是学习主动地结果; 学习观: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学生学习的主导。 11. 海德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12. 学习迁移理论中,桑代克提出相同要素说(形状知觉实验),贾德提 出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苛勒提出关系转化说(纸下觅食实验), 批判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13. (皮亚杰)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大学生思维发展基本成熟,具备形 式运算能力,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14. 反映活动的形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5. 知识的三个阶段:同化、保持和提取。 16. 知识获得分类: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前七章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 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 5.侧向扩散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10 鸡尾酒会效应 11 自由回忆实验 12 人工代理 13 问题空间 14 模式识别 15 追随程序 16 范畴大小效应 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 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 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 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知觉产生的理论 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 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P75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时间50毫秒),发出一个声音,提示3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8到9个项目,时间为4秒。 5.侧向扩散P89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P10 问题行为图 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Newell和Simon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7.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 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概述 1、认知的定义 Neisser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推理、决策等心理活动。 2、认知心理学的来源:(框架) 内省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革命。 3、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P13 +核心观点 信息加工取向:大脑是一个通用符号加工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表征和加工而实现认知的功能。联结主义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 生态学取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强调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历史的作用,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 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精神科学基础、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研究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由于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以及分布情形也会有所不同。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称为erp。 P300,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别等认知过程。 N400,与语义分析有关,反映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 脑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BOLD效应(基于神经元功能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可以导致局部磁场性质变化的原理)。 第二章注意过程 1.注意的理论: 主要关注注意的能量理论和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过滤器、衰减、后期选择理论看一看。①、注意的能量理论(核心观点+如何分配资源)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越多;但当唤醒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可利用的资源量将随唤醒的增加而减。 刺激的识别过程需要若干资源,刺激越复杂,需要的资源就越多。 资源的分配: 分配策略较灵活,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转移到重要的刺激上,也可以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异刺激的需要。刺激的分配还受当前意愿和长期意向的影响。 ②、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重要) 特征整合理论着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将注意与知觉的内部过程结合起来。 客体知觉过程分为早期的前注意和特征整合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是如何加工的?) 2.注意的加工方式: 分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 控制性加工:需应用注意、容量有限、受人有意识地控制; 自动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二)非选择题部分考点汇总(考生整理)复习进程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重要考点整理 说明:该内容是真题2010年10开始至2015年10月中出现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知识背诵要点版。另最后补充了最新16年10月考试中一个没有出现过论述题(注:该次考试中没有名词解释的题)。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 环境应激:指的是环境条件妨碍了人们最佳发挥功能,由此产生了人们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 优先效应:也称为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领域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地域和物体的独特使用。 侵犯行为:是指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他人的目的的行为。 归因:指的是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做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习得的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遵从:也称从众,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的和准确的评价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服从:是指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低权力一方听从高权力一方的明确要求而完成一定行为的现象。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社会知觉:是指我们追求认识和了解他人的心理过程。 自我障碍:指的是行动者制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障碍,这个障碍是行动者在做出实际成绩时所必须遇到的,如果行动者失败了,人们就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归因于外在因素或行动者所不可控的因素。 行为的传染:指榜样的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内心的约束,于是便跟着榜样行动。 印象形成:指我们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其他人的一个整体印象的过程。 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 社会助长:是指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 合作:指两个或更多个个体(或群体、组织)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调他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㈠名词解释 ⒈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⒊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⒋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 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⒍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⒎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⒏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 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⒑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

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⒒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⒓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⒕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⒖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⒗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⒘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⒙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 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得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⒚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⒛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 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22.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 、“比赛适应性训练” ,是指在训练中模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判断题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2、心理学研究目的不在于控制行为。(×) 3、研究学生或教师心理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预测行为上。(√) 4、心理学无法通过做实验进行研究。(×) 5、“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是对心理学发展的高度概括。(√) 6、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7、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只适合研究人的行为而非心理过程。(√)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 9、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单一,主要靠观察。(×) 10、科学心理学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只是水平不高。(×) 1、人类个体的学习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在动机。√ 3、学习目的要最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制订具体目标来实现。√ 4、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标才能起作用。√ 5、归因理论认为,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能力的归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6、学生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 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8、奖励一定能够提高人的做事的动机。× 9、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出现认知失调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紧张,极力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认知失调必然导致态度的改变。× 10、适当中止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11、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来促进学习。× 12、奖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惩罚则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使用表扬和奖励,不可使用惩罚。× 13、反馈可以促进学习,所以只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反馈就可以,及不及时不要紧。× 14、研究表明,低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将提高以后的作业成绩;高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则会阻碍其积极性的发挥。√ 15、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于可控因素时,则会继续努力;将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1.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3.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能回忆的事物不一定能再认。× 5.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