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灰土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2.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3.4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5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6 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选用。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3.7 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

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3.8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

3.9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 y 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2-2的规定执行。

灰土质量密度标准 表2-2

3.10 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

3.11.2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3.11.3 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

℃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施方案。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l 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 4.2.2 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

灰土地基允许偏差 表2-3

5 成品保护

5.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5.2 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5.3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5.4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6.3 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6.4 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5 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6.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灰土的试验报告。

3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

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

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

5 成品保护

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6.5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6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

7.1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砂石的试验报告。

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1.2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牌号。

2.1.3 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1.4 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2.2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2.2.3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2.2.4 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2.2.5 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木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2.2.6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

3.2 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3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4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3.5 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3.5.1 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3.5.2 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6 接桩

3.6.l 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3.6.2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3.6.3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3.7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8 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9 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9.1 贯入度剧变;

3.9.2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3.9.3 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3.10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3.11 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4.1.2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5。

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表2-5

注:d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

5 成品保护

5.1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5.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5.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5.3.2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

5.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

5.4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5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5.6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5.7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7

6.2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

6.3 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6.4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6.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

7.2 试桩或试验记录。

7.3 补桩平面示意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

9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

3.2cm 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 P ≥17的粘土。 2.1.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2.1.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 制作好钢筋笼。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2.2.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4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 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3.

4.1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

3.4.2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

3.4.3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 ,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 ,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 以上。

3.5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 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 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3.6.2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3.6.3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3.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3.8.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8.2 混凝土的配制:

3.8.2.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3.8.2.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3.8.2.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16cm。

3.8.2.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

3.8.2.5 砂率一般为45%~50%。

3.9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10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

3.12 冬雨期施工:

3.12.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3.12.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注: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 成品保护

5.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

5.2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5.3 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

5.4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5 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6.2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6.3 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

6.4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

6.5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6.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

6.7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11

螺旋钻孔灌注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

2.1.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2.1.6 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2.1.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8 主要机具:

2.1.8.1 螺旋钻孔机:常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7。

2.1.8.2 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

2.1.8.3 长、短棒式振捣器。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1.8.4 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 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

2.2.5 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2.2.6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3.1.2 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

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3.4 检查成孔质量:

3.4.1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

3.4.2 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3.5 孔底土清理。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3.6 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3.7 浇筑混凝土:

3.7.1 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7.2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

3.7.3 放溜筒浇筑混凝土。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于1.5m。

3.7.4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7.5 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

3.7.6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

3.7.7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

3.8 冬、雨期施工:

3.8.1 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8.2 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1.3 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1.4 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8。

5 成品保护

5.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

5.2 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5.3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

13

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螺旋钻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表2-8

5.4 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5.5 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5.6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7 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孔底虚土过多:钻孔完毕,应及时盖好孔口,并防止在盖板上过车和行走。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

6.2 塌孔缩孔: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3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的规定执行。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浇筑。

6.4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质量措施。

6.5 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

6.6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

6.7 钻孔进入砂层遇到地下水时,钻孔深度应不超过初见水位,以防塌孔。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 灌注桩施工记录。

7.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 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

15

人工成孔灌注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

3.2cm 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 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

2.1.6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7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 、100W ),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2.1.8 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

2.2 作业条件:

2.2.1 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2.2.2 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2.3 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2.2.4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2.2.5 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

2.2.6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2.2.7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 左右。

2.2.8 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

→→

→→

→→

→→→→

3.2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3.3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 为宜。

3.4 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其种类有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为好,与土壁能紧密结合,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可以优先选用。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应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

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3.5 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

3.6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3.7 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3.8 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3.9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3.9.1 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3.9.2 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

3.9.3 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9.4 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3.9.5 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3.10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3.11 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

3.12 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3.13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3.14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3.15 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

3.16 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3.17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3.18 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3.19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3.20 冬、雨期施工:

3.20.1 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的入模温度应由冬施方案确定。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夏季气温高于30℃,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20.2 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1.3 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桩身直径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

4.2.2 孔底虚土厚度不应超过规定。扩底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桩底应落在持力土层上,持力层土体不应被破坏。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9。

17

注:L为桩长。

5 成品保护

5.1 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

5.2 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坍方。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

5.3 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

5.4 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

5.5 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

5.6 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5.7 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6.2 孔壁坍塌: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

6.3 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6.4 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6.5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6.6 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工程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5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6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7 桩位平面示意图。

7.8 钢筋及桩孔隐蔽验收记录单。

19

桩承台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桩基承台梁。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2.1.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大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垫。

2.1.6 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2.1.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8 主要机具

2.1.8.1 浇筑混凝土:应备有磅秤、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

2.1.8.2 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火烧丝用)、弯钩机、木折尺以及组合钢模板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设计要求挖完土,而且办完桩基施工验收记录。

2.2.2 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同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2.3 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

2.2.4 对于冻胀土地区,必须按设计要求完成承台梁下防冻胀的处理措施。

2.2.5 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3.1.1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

3.1.3 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

3.2 钢筋绑扎:

3.2.1 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3.2.2 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2.3 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灰土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2.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 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3.4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5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6 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选用。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3.7 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表C2-1 编 号 工 程 名 称 xxxx 综合楼 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 xxxx 兰州枢纽项目经理部 分项工程名称 地基基础 交底提要 独立基础 交底内容: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注:(一)、(二)、(三)项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相应部分。 三、 工艺流程 清理→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四、 操作工艺 (一) 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二) 钢筋绑扎 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 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 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 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完整版)地基基础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完整版)地基基础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地基基础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简介 本次文件旨在就地基基础施工的安全技术进行全面交底,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以下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安全要点 1. 工地的施工区域应设立明显的安全标识,防止非施工人员入内,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严禁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 施工现场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交底教育计划,并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安全措施、紧急事故处理等。 4. 施工现场应根据工艺要求、地质情况和设备产品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5. 确保地基基础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6. 所有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人必须持有相应的合法操作证书,并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安全措施 1. 实施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 施工现场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消防器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灭火。 3. 现场安装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消防通道,保证应急疏散的畅通。 4. 施工现场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遵守施工现场既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严禁违反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紧急事故处理 1. 发生紧急事故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事故不扩大。 2. 迅速组织施救人员进行救援,同时及时报警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3. 随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和安全隐患整改。 结论 地基基础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严格执行安全要点、安全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流程,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隐患,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进行。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 工程概述 本次工程位于市区某商业综合体内,涉及地下两层的地基 与基础工程。建筑总高度为25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该 商业综合体规划了地下1层和地下2层,其中地下1层为商场,地下2层为停车场。本次工程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技术要求 2.1 基础要求 1.地基的处理应确保建筑能够承受设计荷载,避免出 现下沉、倾斜等问题; 2.建筑物的基础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钢 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3.基础应对土体的含水性、稳定性、承载性等进行充 分考虑,有必要时可进行灵活处理。 2.2 设计要求 1.建筑物的基础应按照设计荷载和地基处理结果进行 设计,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础的设计应遵循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避免 出现浪费、过度设计或不足设计的情况; 3.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质量和 技术水平。 2.3 施工要求 1.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 保证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 全; 3.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具备相关技 能和经验,能够胜任施工任务。 4.对于地下水的存在,应根据水位和含水量进行相应 措施,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3. 技术方案 3.1 地基处理 考虑到地下两层的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 处理。首先要对土壤类型、含水量和稳定性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或者排水处理。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固处理:在地基加固区域进行挖土,挖口深度为 2m,坑底宽度按设计要求确定。采用C15的混凝土灌注加 固,建筑外围加固长度为2.5m,内部柱子处加固直径为 80cm,加固深度为3m。加固完毕后进行人工回填,压实处理; 2.排水处理:在地下1层和地下2层区域进行排水设 施的设置,以降低地下水位,并确保水能够顺畅排出。具 体方案为:在地上进行顶部落水口的设置,将落水口直接 引入水泵房,再通过主排水管道将水排出。地下1层和地 下2层的排水管道分别设置,排出口都放在建筑东北角处。 3.2 地基设计 本次工程采用的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地基设计方案如下: 1.建筑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由36根桩基承担建筑荷载; 2.桩基为混凝土桩,直径为80cm,深度为15m;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前言 为确保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特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工程要求和施工细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和各项要求。 二、基础工程的概述 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稳定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时,施工人员应全面了解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和各项规范要求。 三、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 基坑开挖与处理 基坑开挖是基础工程的首要步骤,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坑尺寸的精确度和坑底的平整度。在挖掘过程中,要注意排水和支护工作,并合理利用周边土方。 2.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常见的地基处理 包括加固、加密和排水等。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 处理方法,并确保处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基础浇筑 基础浇筑是基础工程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 工艺的正确。首先,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合理,符合设计要求;其次,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施工温度,避免温度裂缝 的产生;最后,要确保混凝土的养护,保持足够的湿度和温度。 4. 基础验收 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基础验收。验收要求包括基础 尺寸、平整度和混凝土质量等。验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 相应的验收报告。 四、基础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1.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3. 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施工人员应熟悉使用紧急救援设备并掌握相关逃生知识; 5.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 防护鞋等。 五、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 保工程实施的准确性; 2. 要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及时进行质量整改; 3. 施工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4. 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 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验收。 六、总结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基础工程的技术要点和各项要求,施工人员可以确 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要求 和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达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以阿姆瑞特国际家居博览中心桩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图纸,和《地基与基础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为依据 二、工程概况 阿姆瑞特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工程,位于西安市长安科技产业园内,西万路以西,信息路以南与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相邻,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框架四层,总高19.8M(不含角楼),建筑物总长205.46M、总宽93.6M,建筑面积为60998M2。地基处理为钢筋砼灌注桩,桩长18M,桩径0.80米;基础为桩顶独立承台,拉梁连接,基础埋深2。5M。 将基础施工自东至西、由北向南划分四个施工段,即:H-N交15—29轴、H—N交0—15轴、A-F交15-29轴、A-F交O~15轴,形成流水作业,各道工序的流水步距为一道工序。 三、现场条件 桩基工程须验收合格,定位测量及方格网角点标高的测量须完毕,并标注坐标和高程,以便于做好工程施工控制和工程结算的依据。 四、施工顺序及各工序施工方案 (一)、施工顺序 ①定位放、验线→②高出地坪自然土方挖运→③基坑、槽放线→④机械及人工挖运坑、槽土方→⑤凿桩头⑥→基坑槽验收→⑦→搭架→⑧垫层→⑨承台、拉梁钢筋绑扎、接地焊接→⑩支设模板→隐检→错误!砼浇筑→错误!砖基础→错误!坑、槽及室内回填。 (二)、施工方案 一)、定位放线

根据方格角点标高测量图从O轴外5米至15轴交A--N轴的自然高方用机械挖平(含A轴南5米)由于方量大将所挖出的土方和桩基孔土方用车辆运出距建筑物中心250米外集中堆放。 放线前先校对轴线定拉尺寸再按图纸设计要求将承台、拉梁截面作业面每边加宽50CM,放坡系数为l:0。33,一个区段放线结束后,应填写复核单交质检科复核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由于本工程总长度为205。46M、总宽度93。6M,横向和纵向轴线分段放线,通线校核。 二)、坑槽机械挖运土方: 开挖前先检查灰线是否完整,如有不明之处必须弄清才能开挖,同时将挖出的土方运至集中点堆放,坑槽边缘1米内不准堆土,放置材料、设备等,1米外堆土高度不准超过1米。机械挖方不准撞击砼桩。坑槽挖深2/3时,应立即测量标高并在土壁上钉水平桩,控制深度。机械挖方必须留置50毫米高,用人工挖平,严禁扰动土层,人工诼步进行修整坑、槽底、壁直至达到规范要求.坑槽底标高—10MM及表面平整度不准超过10MM,长、宽±50MM。三)、人工凿(破)砼桩头: 砼桩头凿除前先测量标高,控制桩头凿除后标高控制在—2。45M,凿除的砼渣运出现场,凿除后桩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60CM.做法见下图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一、概述 本文档是对本项目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的记录,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本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由承包商负责,监理单位对其进行监管。本文档由建设单位、承包方和监理方三方共同编写,内容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设计要求、施工方案、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 二、基本情况 1. 工程名称 西城区A街道办事处办公楼 2. 工程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A街道办事处 3.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一座办公楼,地下室和地上共6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使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设计要求 1. 地基设计 1.1 本工程地基采用了钻孔灌注桩(简称灌注桩)基础。 1.2 灌注桩长度根据钻探数据确定,单桩承载能力不小于300KN。 2. 基础设计 2.1 基础采用扩展基础方式,基础底部埋入成型后的灌注桩顶面以下600mm 处,基础梁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租赁施工。 2.2 基础梁的底面应平整,垂直度不大于1:500,水平度不大于1:1000。 四、施工方案 1. 地基施工 1.1 灌注桩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

1.2 灌注桩桩身深度当孔口位置达到钻探设计要求时即可结束,每一桩开孔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2. 基础施工 2.1 基础梁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 2.2 施工前应检查基础标高,基础梁混凝土比强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五、质量控制要求 1. 监理要求 1.1 监理单位应对地基、基础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并按照合同约定对施工过程和质量进行检查。 1.2 监理单位应负责监督地基、基础验收,对合格的验收单据进行签字。 2. 施工方要求 2.1 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 2.2 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3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六、施工时间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计划施工时间为20天,施工具体时间由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 七、总结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工程不符合设计要求会给工程造成非常大的风险。本文档的编写和使用将有助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各方合作、共同维护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之地基与基础工程部分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之地基与基础工程部 分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前,施工方需要对地基与基础工程进行全面的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基本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本文将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概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楼层和结构的重量,并将其传递给地下基层。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前期,需要充分了解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类型、选择与施工方法。 1.1 确定地基类型 地基的类型根据土壤的性质而定,包括岩石地基、砂土地基、黏性土地基等。根据地基类型的不同,施工方需要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基础工程形式。 1.2 基础工程的选择 基础工程的选择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形式。浅基础通常适用于土壤层稳定,承载力较高的地方;而深基础适用于土壤松散、地下水位高或所处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二、地基工程交底内容

地基工程交底是指将基础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详细说明,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 2.1 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地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施工方需要开展地质勘探、土壤试验,确定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同时,需要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2.2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是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方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开挖方法,确保基底平整、坚硬。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2.3 基础处理 基础处理是指对基坑底部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施工方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 2.4 浇筑基础 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浇筑前,需要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生产厂家。施工方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采取防止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相应措施。 2.5 地基处理与回填

GIS综合楼地基与基础技术交底

GIS综合楼地基与基础技术交底 日喀则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GIS综合楼地基 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GIS综合楼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规模 本工程GIS综合楼为双层框架结构,呈L型布置,长79.20米,宽19.50米,高 14.60米,建筑面积为2158.38平方米。是变电所的主体建筑,设置在站区中央,平面设 计中充分考虑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方便运行。底层层高5.0米,设有35kV及10kV配电 装置室、10kV电容器室、门厅、值休室、消防器材室、卫生间及楼梯间。二层层高分别为5.0米及9.00米,设有主控制室、110kV配电装置室、值休室、工具室、通讯室、会议室、吊物平台及楼梯间。110kV配电装置室根据设备安装、检修的需要,在9.00米层布置悬挂吊车轨道,地基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 二、施工放线注意事项 施工控制网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成两级,一级为基 本网,它起着控制各建筑物主轴线的作用,组成基本网的控制点,称基本控制点;另一级 是定线网(或称放样网),它直接控制建筑物的辅助轴线及细部位置。本工程采用定线网 进行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变电站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BO26S-T0101-02A)得知控制 桩N1坐标为: 3233335.7020( N坐标),683298.6350( E坐标);N4坐标为:3233160.2430( N坐标),683271.0320( E坐标)。以控制桩N1、N4布设GIS综合楼A 轴~C轴,○1轴~15○轴,轴线桩。本工程的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定位放线按基础表面 轴线为准,定位放线结束后,应进行复核,并经业主或监理单位核实,填写轴线复测记录。复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并做到专人操作、专用仪器、专人保管;做好主控轴线标桩以 及标高控制线的设置和标示。 三、土方开挖及回填相关要求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 路线及弃土场。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 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 6.2.3 的规定。表 6.2.3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土的类别边坡值 ( 高:宽 ) 砂土 ( 不包括细砂、 粉砂) 1 : 1.25 ~ 1 : 1.50 硬 1 : 0.75 ~ 1 : 1.00 一般性粘土硬、塑 1 :1.00 ~ 1 : 1.25 软 1 : 1.50 或更缓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1 : 0.50 ~ 1 :1.00 碎石类土充填砂土 1 : 1.00 ~ 1 : 1.50 注: 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 设计标淮。 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 开挖 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 4m ,对硬土不应超过 8m 。

(完整版)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完整版)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完整版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 引言 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旨在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效率。该文档向相关人员介绍了地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可以正确执行施工任务。 2. 技术要点 2.1 地基勘察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地基勘察,以了解场地的地质情况和土壤特性。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勘察数据的解读和分析,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调整。 2.2 地基处理 根据勘察结果,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夯实、加固、排水等,施工人员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3 基坑开挖 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开挖。施工人员需要了解 开挖的深度、形状和斜坡要求,并掌握开挖机械的操作技巧,以确 保基坑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开挖过程的安全性。 2.4 地基灌注 地基灌注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人员需要了解灌注 技术和工艺要求,包括灌注混凝土的配比、振捣方式和施工顺序等。在灌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浇注质量符合要求。 2.5 地基沉降监测 地基沉降是地基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施 工人员需要进行地基沉降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对沉降进行调整。 施工人员需要了解沉降监测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以确保施工 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和调整。 3. 注意事项 3.1 安全

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2 质量 地基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的基础,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3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噪音、污染物排放等,确保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 结论 本文档介绍了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进行交底和培训,以确保地基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大全

〔一〕土方工程平安技术交底 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平安生产纪律。 2.土方工程开挖前编制开挖方案,并按认可后的方案进展开挖。 3.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他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倾、坍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 5.人工挖土时应由上至下,逐层挖掘,前后操作人员间距不应小于2〜3m,堆土要在1m以外,且高度不得超过1.5m,严禁偷岩或在孤石下挖土,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 6.在基坑或深井下作业时,必须戴平安帽,严防上面土块及其物体下落砸伤头部,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应把水引到集水井加以排除。 7.每日或雨后必须检查土壁及支撑稳定情况,在确保平安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并且不得将土和其他物件堆在支撑上,不得在支撑下行走或站立。 8.在水下作业,必须严格检查电器的接地或接零和漏电保护开关,电缆应完好,并穿戴防护用品。 9.机械挖土,启动前应检查离合器、钢丝绳等,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场作业。 10.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 11.机械不得在输电线路下工作,在输电线路一侧工作,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机械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应符合平安规程要求。 12.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如根底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m停、驶。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坍方翻车。 13.电缆两侧1m围应采用人工挖掘。 14.配合拉铲的清坡、清底工人,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下工作。 15.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后进展,制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16.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5m高护栏,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施工楼梯。 17.场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平安畅通,各种车辆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引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土方工程 在施工前,应先清除浮土,填实基槽(坑)边坡和槽底,以防止孔洞、沟、井等影响稳定。在土方开挖时,应注意防止附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平向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定期复测和检查平面挖制桩和水准点是否正确。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应符合规定,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基坑、排水沟底应保持一定的深差,集水坑应与基础底边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粘性土可用作各曾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土质一般不能用作填料。坑穴应清除积水和杂物等,并分层回填夯实。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地底和已完成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

二、桩承台基础施工 1、工艺流程: 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活→绑好砂浆垫块 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确定组装模板方案→组装模板→模板预检 3)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2、钢筋绑扎: 1)核对钢筋半成品: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检验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然后挂牌堆放好。

2)钢筋绑扎:按顺序绑扎钢筋,先长轴后段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4)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不得跳扣。 5)绑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安装模板: 1)制定承台梁组装模板方案,并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遇有钢模板不符合模数时,可另加木模板补缝。

地基与基础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湘质监统编 施2002-11 工程名称:长沙卷烟厂“十五”技改一期工程联合工房制丝部分施工单位:中建五局三公司编号:

交底内容 1、交底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基础钢筋工程 2、交底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2-2003) 3、交底内容摘要: 一、施工部署 本工程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塔吊配合人工转运至施工现场。钢筋的加工,绑扎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等各项要求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基础工程钢筋包括基础梁、底板、剪力墙、电梯井、楼板、柱,采用I级(HPB235)、H级(HRB335)、川级(HRB400)钢筋。为确保钢筋质量,钢筋进场时必须有材料合格证。进场后按不冋规格分批验收、堆 码,并进行抽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棚已搭设完毕、做好,对焊机、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就位。 3、准备好加工、绑扎钢筋所需的扎丝、钢筋板子、扎勾。 4、搭设好钢筋加工操作平台。 三、操作工艺 1、施工顺序 钢筋加工制作T电梯基坑钢筋绑扎T基础梁钢筋绑扎T底板钢筋绑扎T浇捣砼T负二层剪力墙钢 筋绑扎、电梯井钢筋绑扎、柱钢筋绑扎T浇捣砼T负一层剪力墙钢筋绑扎、电梯井钢筋绑扎、柱钢 筋绑扎T浇捣砼 2、钢筋的加工与堆放 (1)钢筋半成品要标明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冋一部位或冋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应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湘质监统编 施2002-11 工程名称:长沙卷烟厂“十五”技改一期工程联合工房制丝部分施工单位:中建五局三公司编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