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1月雾霾新闻

2017年1月雾霾新闻

2017年1月9日一场跨年度、跨地域的重雾霾终于散去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共发生了7次持续的、中到重度的雾霾天气。最近的一次雾霾橙色预警,更是从2016年底跨越到了2017年初,时间超过一星期。雾霾侵扰范围,不仅限于京津冀,全国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它的影响。治病必先诊因,雾霾成因复杂,包括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汽车保有量大、单位面积排放集中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产生影响。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先导专项大气物理所王跃思课题组2009—2011年对京津冀区域PM2.5化学成分分析进行了两年平均状况的研究,源解析结果表明,汽车及相关产业来源约占30%(10%—50%);钢铁、化工和电子等工业过程产生35%(20%—50%);热电厂排放占10%(5%—20%);居民取暖、餐饮和农牧业过程占10%(5%—20%)。

所以要对症下药,以北京为例,北京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毫无疑问也是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重点。2017年,北京将全面供应“京六”汽柴油,2月15日起实施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两年以上出租车完成三元催化器更换。

对雾霾给市民带来不便”深感不安”

2017-01-08 13:29:00 北京晚报

记者戴冰摄

持续时间超过8天的雾霾重污染昨天伴随绵绵而降的雨夹雪逐渐落幕。雾霾告一段落,蓝天重回京城,但是大气治污还远未到终点。

昨天下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蔡奇特意邀请媒体记者、市民代表走进市政府,听取大家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开场白中,他直言,来北京后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空气质量指数,对这次持续雾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他”深感不安”,面对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焦虑及网络上的一些吐槽,他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

蔡奇坦言,虽然近年来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一系列效果,但治理的效果与中央的要求和市民的期盼还有差距。他没有回避困难,坦诚地向与会者介绍了今年10项大气治污措施,包括将燃煤量压减至700万吨,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开展市级环保督察,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天不帮忙,人要更努力!”

定调

可以提问可以互动可以批评

昨天下午两点半,记者来到会议室时,不少代表已经提前抵达。16位受邀代表中既有市环保局原新闻发言人、环保达人杜少中,也有自掏腰包搞绿化的”北京榜样”廖理纯,还有北京环保公益形象大使聂一菁、知名微博博主孟令悦,以及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代表了各行各业长期关注环保的市民。

会议室安排的是大圆桌,使得每一位市民代表都能与蔡奇及其他市领导面对面,”一看这就是唠家常儿的氛围,一点儿都不会感到拘谨。”杜少中对记者说。

三点钟不到,蔡奇走进会议室。他没有径直前往自己的座位,而是走到每一位市民代表的跟前,和他们握手问好,聊起了家常,整个会议室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孟令悦是参加座谈的代表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他的微博已经有400多万粉丝,是互联网圈儿里名副其实的”草根大V”,蔡奇走上前握手问好,主动对他说:”我经常看你写的文章,感谢你对环保工作的关心。”

一张大圆桌,他走了整整一圈,握手问候,和大家寒暄。”感谢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这个座谈会。”他对代表们说,”今天的话题就是雾霾和治理,想听听大家的建议,从而凝聚共识。”

蔡奇说,这次长时间的雾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怎么办。”我来北京工作后也形成习惯,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天气,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他说,现在社会对雾霾天气关注度很高,在网络上有些吐槽,自己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对持续雾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深感不安。”

蔡奇告诉在座的所有代表和媒体记者,座谈会上可以提问,可以互动,也可以批评。目的就是一个:治霾,让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坦言

预警预测还有差距精细化管理还有不足

座谈会之初,来自媒体的代表率先将关于这次重污染的问题抛给了蔡奇——跨年雾霾不散,北京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奇说,现阶段北京受排污总量大,不利气象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秋冬季容易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为此我们一直在完善相关应对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污染的程度。”他说,这次橙色预警,共有4100余个工地停工,2500余家企业停限产,8000多辆渣土车停运,近40万辆国I、Ⅱ排放标准车辆全市禁行。同时全市加强预报会商,严格执法督察,强化信息公开。

还有代表提问北京如此加大雾霾治理,但依然与市民的期盼有差距,是不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蔡奇也没有回避,他坦言当前雾霾治理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冬季污染治理难度大,”专家分析,污染天气一般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尤其是冬季供暖相对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受气象条件影响也较大”。二是空气重污染预测预警的准确性还不够,由于对规律把握不透,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对空气污染的时间长度、空间的精细程度、特别是短时高污染峰值浓度等,在预测上还有差距,”这些都影响我们准确发布预警,有效应对污染。”

蔡奇说第三大问题是对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力度不够大,他特意举了重型柴油车的例子,虽然保有量只占全市机动车的5%,但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左右,”应该下大力气控制。”

他表示,”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垃圾等”三烧”,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三尘”问题,反映出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上还有不足。”

举措

对16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大气治污,压减燃煤至1000万吨以内,五年淘汰老旧机动车205万辆。去年PM2.5降至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9%,重污染天同比减少7天。

蔡奇没有过多介绍成绩,而是坦诚表示重污染天数虽然减少,但对全年PM2.5浓度的贡献仍然达到了31.5%,空气质量整体仍呈现”北好南差”的特征。”我们应当保持工作定力,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坚决的措施,铁腕治霾。”

今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蔡奇向在座市民代表介绍了全市将采取的十项大气治污重点措施。在燃煤方面,全市要对700个村实施改造,实现朝海丰石四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本地排放;完成剩余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将全市煤炭消费量控制在700万吨以内。

在高排放车治理方面,今年全市要供应”京六”汽柴油,2月15日起实施国I、国Ⅱ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要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戴口罩”,严厉查处在用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行为,打击假国Ⅲ、假国Ⅳ柴油车。

此外,要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要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执法,强化督察问责,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对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形成震慑,要参考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对16个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还要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本报记者张航J067

十大举措铁腕治霾

1推动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对700个村实施改造,实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2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的本地排放,供暖季结束以后,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

3完成剩余的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基本淘汰远郊区、平原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大兴、房山平原地区和通州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

4治理高排放机动车,今年2月15日起实施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

5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戴口罩”(安装颗粒捕集器)。严厉查处在用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行为,重点整治渣土车。

6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全市将完成1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

7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8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北京与天津、河北全面推广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9铁腕执法,强化督察问责。市区两级有关执法部门保持密集执法和常态化夜查的高压态势,综合运用上线处罚、按日计罚、移送司法等措施,扩大执法的成效。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对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形成震慑。

10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在环保部的统筹调度下,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协调联动,统一会商、统一预警、统一应急、联动执法,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

人民时评: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畅快的呼吸

武卫政

2017年01月09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治理雾霾一刻也不能松劲,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大气环境质量在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改善,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是一些治霾措施在冬季之前管用,进入冬季特别是供暖期,这些措施就不够了;极端天气引起的冬季气象条件变化,使治霾比预想的要复杂和困难。当此之际,提振信心非常重要。天不帮忙时,人更要努力。不能因为冬季治霾效果不理想,就怀疑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向和技术路线,而应该检视在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哪些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哪些措施还存在跑冒滴漏,尽快补上短板。环保部提出下一步强化冬季污染治理的六方面措施,就是对症下药之举,只要各地照方抓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必然能够缓解冬季的雾霾局面。

治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治理雾霾,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需要有点耐心和恒心。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这个重,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以雾霾多发的华北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何时能够减轻重负,取决于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有多大。

治理雾霾,决心信心必不可少,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各级政府的责任,是狠抓落实;各类企业的责任,是达标排放;每个人的责任,是支持环保、参与环保。重霾之下,一时焦虑、抱怨,可以理解,调侃、自嘲一下,未尝不可。但也要看到,照明、燃油、采暖、制冷等现代生活方式创造了便利,同时也会付出代价,会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导致污染物排放。环保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得到群众的支持,跟在治理雾霾上取得共识同等重要。

天上不会掉馅饼,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治霾也一样。刮风不由我们做主,行动却取决于我们自己。只有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多见蓝天,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畅快呼吸。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9日05 版)

政府和媒体、企业、市民代表共话雾霾治理

人民网2017-01-08 10:08:02阅读(5)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北京治霾再上十招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请你们来给政府出主意、提建议,可以提问、可以互动、可以批评,我们来共同探讨交流,目的就是一个:治霾,让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月8日15时,当主持人介绍完出席人员后,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如此开门见山。

在座的有环保人士、网络大V、媒体代表,更多的还是基层一线的普通市民,谁也不知道现场市民会问些什么问题。北京市政府希望以这一方式与大家沟通,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一起努力,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这场攻坚战。

查找四大问题

解决”数据与实际感受有反差”

“跨年雾霾”侵袭北京,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怎么办?

蔡奇坦言,”我来北京工作以后,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现在社会对雾霾天气关注度很高,大家工作、生活在北京,有这样的关切和焦虑,甚至是一些吐槽,我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对持续雾霾天气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不便,内心深感不安。”

事实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治理雾霾上并不手软。2016年,北京开展了农村散煤、高排放车、城乡接合部治理”三大战役”,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8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空气重污染共39天,同比减少7天,其中,六级严重污染9天,同比减少40%。应该说,去年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

然而,数据与群众的实际感受相比还有较大反差,特别是遇到严重污染时,群众感觉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还感觉加重了。

蔡奇表示,北京也在不断地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仍然存在4个突出问题:

一是冬季污染治理难度大。专家分析,污染天气一般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尤其是冬季供暖相对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受气象条件影响也较大。

二是对空气重污染预测预警的准确性还不够。这影响政府准确发布预警、有效应对污染。

三是对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力度不够大。比如,郊区农村地区各类供暖的煤改清洁能源。比如,重型柴油车虽然只占全市机动车的5%,但排放的氮氧化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左右,应当下大力气控制。又如,城乡接合部工业大院”散乱污”企业的治理力度还需要加大。

四是”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蔡奇举了个例子,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垃圾、露天焚烧秸秆等”三烧”,以及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料场扬尘等”三尘”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施工单位不遵守法律法规,实际上是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实施十大措施

使出”洪荒之力”实现治理目标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按照要求,北京市将实现PM2.5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面对这一任务,北京如何进一步治理?

蔡奇介绍,北京市将在全面落实《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的基础上,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自我加压、深挖潜力,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的各个领域,采取10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包括: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压减本地电力行业排放、完成400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治理高排放机动车、严控重型柴油车、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执法强化督察问责、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助机制。

“通过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压减本地电力行业排放、燃煤锅炉改造三项措施,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减30%,控制在700万吨以内。”蔡奇说。

在北京本地污染来源中,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是最大的,毫无疑问也是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重点:2017年,北京将全面供应”京六”汽柴油,2月15日起实施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两年以上出租车完成三元催化器更换。此外,北京还将完成1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共同出谋划策

一起努力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纷纷就雾霾治理出谋划策。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测试管理部徐伟一口气提了17条建议,包括公布污染源、设置举报奖励、全民监测治雾霾等。”能不能借鉴河长制模式,把全市设置成若干网格,百姓的举报直接转到网格长,第一时间处理像露天垃圾焚烧、露天烧烤、秸秆焚烧这样的问题?”徐伟建议。

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特聘专家和韧建议,科普的事一定要长期做,尤其是针对网络谣言,建议政府及时发声,解

答百姓疑虑。

在听取这些意见和建议后,蔡奇说,治理大气污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坚信,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大家对治霾要有信心,对北京这座城市要有信心!”

记者朱竞若贺勇

国家发改委回应雾霾治理:必须解决这个明显短板

2017年01月12日14:4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杨迪)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雾霾治理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必须想办法解决。

赵辰昕指出,入冬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比较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甚至焦虑,舆论上也有很大的压力。

“造成我国雾霾产生的原因,应该说还是多方面的。”赵辰昕分析,包括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汽车保有量大、单位面积排放集中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到了冬天,加上供暖和不利于雾霾扩散的气象条件,就使冬季的雾霾持续时间比较长,治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赵辰昕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此作过多次重要的指示和批示,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

他指出,”大气十条”实施四年多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虽然有成效,但是这个成效距离我们老百姓对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期望,仍有不小的差距。

“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赵辰昕强调,雾霾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方、各界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做出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

赵辰昕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还有《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文件的印发,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并引入了当地居民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程度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现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上有更多获得感的取向。

同时,这些办法强化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落实”一岗双责”,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在结果应用上,体现了奖惩并举。

此外,通过这些指标设计、制度设计,引导约束地方党委政府把绿色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

到全民向雾霾宣战的时候了

一场跨年度、跨地域的重雾霾终于散去。然而,北风习习,蓝天朗朗,却未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雾霾。网上关于雾霾的种种议论,令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提出,要不要为躲避雾霾而迁居他乡。

担忧和焦虑源自严峻的现实。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共发生了7次持续的、中到重度的雾霾天气。最近的一次雾霾橙色预警,更是从2016年底跨越到了2017年初,时间超过一星期。雾霾侵扰范围,不仅限于京津冀,全国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它的”淫威”。

套用一句成语,”覆巢之下无完卵”,雾霾之下也无人幸免,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偷偷排放者还是他们的家人……一言以蔽之,你我他,我们都是雾霾污染的受害人。

换个角度看,大大小小的烟囱还在明排或暗排,汽车产量销量使用量仍然有增无已,煤炭清洁化利用阻力重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或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我们也是雾霾的制造者。

惟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责任,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没有理由心存侥幸,没有理由再等”北风吹”!

是的,是到全民向雾霾宣战的时候了。

向雾霾宣战,政府负有首要责任。

作为公共利益的监护人和协调人,各级政府都应当彻底转变政绩观和发展观,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治国理政的目标。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民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让违规排污者付出更大成本和代价。

新年伊始,北京市代市长蔡奇率先向雾霾宣战,提出了治理雾霾的十项铁腕措施。其中包括,京郊农村”煤改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本地排放,完成剩余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高排放机动车治理,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执法、强化督查问责,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等。我们期望,北京市

的措施能成为京津冀的协同行动,能得到更多地方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自觉响应。

向雾霾宣战,企业负有根本责任。

作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治理污染的成本内在化而不是外部化。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营模式转换、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这既是公共利益所系,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利益所在。在全社会向雾霾宣战的大背景下,企业只有早认识、早行动,才能赢得绿色发展先机,获取绿色发展红利。相反,认识落后、行动迟滞,必将为时代所淘汰。

我们相信,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日益觉醒,随着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日益严厉,那些通过偷排偷放转嫁治污成本的企业,苟且偷生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小,总有一天会遭到严厉惩处,得不偿失,甚至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

向雾霾宣战,全民责无旁贷。

政府的绿色政策需要公众的推动和支持,企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公众的鼓励和帮助,治理雾霾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公众分担。治理雾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这既考验政府勇气和智慧,也考验公众的共识和行动。

环保督察力度再大,也难覆盖到每一个污染源,也无法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每一家企业。我们每一个公民,能不能尽己所能,做一名义务监督员,当发现身边的污染问题时,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或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批评他人往往比反省自身来得容易。我们每一个公民,能不能从自身做起,改变不环保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比如,作为一名汽车消费者,你在选购汽车时,能否放弃对大排量SUV的偏好,改成新能源车或小排量轿车?当你选择出行方式时,能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当你上网或到商场选购商品时,能不能更多地选择绿色环保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雾霾宣战,也是向我们自己宣战,向我们异化的生活和消费偏好宣战。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雾霾治理,环保治理与投入力度可谓空前。面对雾霾,我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共同行动。与其抱怨或躲避,不如力所能及地从自身做起。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教育,那久违的持久的蓝天和白云,离我们还远吗?

雾霾治理没有局外人

雾霾治理就是要在负”重”前行中寻回蓝天:对政府来讲,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对企业来讲,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减少污染排放;对公众来讲,要身体力行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近年来重污染天气频发,不少人心生疑虑:治理了这么久,雾霾还这么严重,是措施不得当吧?随着公众耐心的一点点消减,社会上开始出现抱怨、指责、质疑、调侃等声音,一些谣言趁机传播,误导公众的认知。

公众对重污染天气的关切和焦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为重污染天气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制造者,我们对雾霾不能仅仅停留在围观层面,还应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携手面对,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

经过近几年的铁腕治理,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都在不断改善。来自环保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9.9%,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上升3.1%;与2013年相比,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改善幅度都在30%左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空气质量已经开始改善。从历史上看,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速度要比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快一些。这说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

但必须承认,污染治理效果与中央的要求、公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进入秋冬季,大气污染仍然很严重,公众的感受很不好。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产业和能源结构过”重”。这个”重”,一方面是过于倚重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另一方面,是重化工与煤炭在产业、能源中的占比仍然很高。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该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

如此高的污染排放并非说降就能降下去的,其背后是”过重”的产业、能源结构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非绿色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雾霾治理就是要在负”重”前行中寻回蓝天。这个重担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一起来挑,没有局外人:对政府来讲,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对企业来讲,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减少污染排放;对公众来讲,要身体力行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治理也非一日之功。从国外经验来看,治霾的过程往往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要想速战速决,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眼下,我们需要遵循科学规律,深入研究大气污染来源与形成机理、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要汇聚各方智慧,对治理路线和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做到精准治理、提高效率,避免走弯路。

治霾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拷问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检验着公众的参与程度。对大气污染治理,我们不能因为重污染天气频发就丧失信心,而是要做好”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未来,有对重污染天气顶风排污从重处罚的法律规定,有排污许可制度的逐步覆盖,有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如期上收,有区域

协作机制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与持久战一定能打赢,失去的蓝天终将被找寻回来。

经济日报:治霾必须撸起袖子动真格

治病必先诊因,雾霾成因复杂,要对症下药。治理雾霾不能总停留在分析阶段,要找准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动真碰硬。从客观看,雾霾主要成因是”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须打破地方利益藩篱,加大西电东送力度;从主观看,治霾雷声大雨点小,除监管不力外,我国现行排放标准还需再提高。总之,开弓没有回头箭,若要盼来霾散天蓝,唯有撸起袖子动真格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都遭遇雾霾天气。对此,各地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但同时,一些地方的部分企业仍存在非法排污、擅自生产、撕毁封条等违法违规现象。说到底,还是源于利益驱使。正如雾霾成因错综复杂,治霾要触动的利益关系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企业利益,也有个别地方利益;既有个人利益,也有小集体利益。心中有利,则出手乏力。

与重度雾霾天气一样受到关注的,是一些地方的治霾不力和另一些地方的铁腕治污。比如曾经因大气污染而”在卫星地图上消失”的西部城市兰州,用”笨办法”实现了”兰州蓝”。有媒体报道,近几年,兰州将市区划成1000多个网格,逐一落实减排责任;对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甚至对一家连年缴税排名全省第一的排污企业在媒体曝光;加大投入力度,对所有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同时,兰州近千名干部因治污不力被问责。不难看出,”兰州经验”最核心的理念是动真格、破利益。反观一些”等风吹霾”的地方,分析雾霾成因不可谓不详,出台的治霾方案不可谓不细,喊出的口号不可谓不狠,但雾霾天气频仍。

有人说,治病必先诊因,雾霾成因复杂,要对症下药,各地不能一概而论,治理也不能一蹴而就。话虽没错,但治理雾霾不能总是停留在分析阶段,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得落实。有的地方只动脑子,不撸袖子;要么撸起袖子,拉不下面子。笔者认为,治霾不必过分求细,要找准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动真碰硬。

从客观看,全国各地雾霾主要成因是”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这种先天不足的难题看似束手无策,但并非无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却因集中在经济总量小的”三北”地区,面临难以消纳的尴尬。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弃风电量达323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上升至21%,创历史新高。一边是清洁能源窝电难出力,一边是传统能源致霾难破解。因此,必须打破地方利益藩篱,加大西电东送力度,让清洁能源成为驱霾利器。

从主观看,治霾雷声大雨点小,除监管不力外,我国现行排放标准还需再提高。同时,要加强科技攻关力度,提高燃煤利用效率。我们常说,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污染真正降临在头上时,不妨借鉴洛杉矶、伦敦、鲁尔区等国外一些重污染城市和地区的治理经验。这些地方在几十年的治污过程中,先后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排放标准、优化城市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做法,而国内的兰州等城市探索出的铁腕治污经验也值得参考。

无论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还是提高环保标准、强化科技攻关,核心都是要动真碰硬,打破既有利益格局。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如果是为了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触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小群体的利益,那就必须痛下决心敢于断腕。正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改革遇阻时所言,一家哭,强如一路百姓哭?

在”霾伏”重重的新年伊始,也有两条预期的消息或许可以聊慰人心:一是被称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之年的2017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雾霾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规划详尽,目标明确。开弓没有回头箭,若要盼来霾散天蓝,唯有撸起袖子动真格!(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陈发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