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顶推施工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顶推施工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顶推施工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顶推施工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顶推施工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顶推施工法是目前桥梁施工方法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节省施工用地,施工工期短,不中断交通等优点。提出顶推施工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意见。

关键词:顶推施工法桥梁工程临时墩

中图分类号:u445.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001-02

1 顶推施工法概述

顶推施工法的最初的想法来自于钢桥的纵向拖拉施工法。顶推施工法采用水平千斤顶和板式滑动支座代替了拖拉施工法的卷扬机

和滑车以及滚筒。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是沿桥纵轴方向,在桥台后设置预制场浇筑梁段,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加预应力,向前顶推,空出底座继续浇筑梁段,随后施加预应力与先一段梁联结,直至将整个桥梁梁段浇筑并顶推完毕,最后进行体系转换而形成连续梁桥。1959年前联邦德国的莱昂哈特(leonhardt)教授在建造奥地利的阿格尔桥时首次提出使用顶推的方法施工该桥梁,其桥式为4跨(73m+2×5+36m)连续梁。1963年委内瑞拉的卡罗尼河桥也采用了顶推施工中法,并且引入了导梁和辅助墩,该桥采用预制的箱型梁节段,是用预应力联成一体的六跨(48m+4×6m+48m)连续梁。1964年,顶推施工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开始运用分段预制、逐段顶推、逐段接长、连续施工的工艺。

我国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起步晚于欧洲。铁道部于1974年决

桥梁顶推施工法

桥梁顶推施工法 福建交通学院建工系11项目一班第三组编写许翔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随着铁路的出现,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翻新,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一般为倒躺树木自然形成;在近代桥梁施工中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进展使近代桥梁施工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桥梁施工有悬臂浇注施工、顶推法施工等方法。现在单对桥梁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其施工原理和施工工艺及相关内容,指出其优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顶推法多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和斜拉桥梁的施工。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是在桥台的后方设置施工场地,分节段浇筑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浇筑节段与已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在梁体前安装长度为顶推跨径0.7倍左右的钢导梁,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方顶推出施工场地。重复这些工序即可完成全部梁体施工。 顶推法最早是1959年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使用,其特点是:由于作业场所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于作业场上方设置顶棚而使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施工。连续梁的顶推跨径30~50m最为经济有利,如果跨径大于此值,则需要临时墩等辅助手段。逐段顶推施工宜在等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使用,也可在组合梁和斜拉桥的主梁上使用。用顶推法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平稳,噪声低,施工质量好,可在深谷和宽深河道上的桥梁、高架桥以及等曲率曲线桥、带有曲线的桥和坡桥上采用。顶推施工的方法可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顶推方法的分类: 单点顶推:一对顶推装置集中在桥台上或某一桥墩,其它墩台仅设滑道。顶推力要求大。 多点顶推:在每个桥墩、台(不包括临时墩)上都设有一对顶推装置。要求千斤顶同步运行。 水平——竖直千斤顶法:由水平千斤顶和竖向千斤顶交互使用而产生顶推力 拉杆千斤顶法——由固定在墩台上的水平张拉千斤顶,通过张拉锚碇在主梁上的拉杆而使梁体前移 顶推施工法的特点: 机具设备简便,无需大型起吊设备 节省施工用地,工厂化制作,能保证构件质量 模板可周转 不影响通航 节约劳力,施工安全

桥梁工程施工工艺介绍

桥梁工程 1.顶推法施工:即利用设置在桥台上的水平千斤顶及其自动牵引装置牵引顶推传力索,通过主控台的集中控制,将在制梁台座上制好的梁段,在滑道上不断向前顶进,直至梁顶推到位,然后起梁、拆除滑道、安装支座、落梁、调整支座反力,完成梁的架设。在我国顶推法大多运用于建造城市大型桥梁,多用于跨径40~60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架设,顶推法可架设直桥、弯桥、坡桥。 顶推法施工原理: (1)单点顶推的动力学原理可用下述数学表达式表示:当集中的拉力H > Σ Ri ( fi ±a i )时,梁体才能向前移动。 (2)多点分散顶推施工的动力学原理可用下述数学表达式表示:当ΣFi > Σ ( fi ±ai ) Ni 时,梁体才能向前移动。 这个表达式的物理意义是:把顶推设备分散于各个桥墩(或桥台)临时墩上,分散抵抗各墩的水平反力。如果千斤顶施力之和小于所有墩的水平摩阻力±梁的水平分力之和(上坡顶推为+ ,下坡顶推为- ),则梁体不动。 案例:包头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南端,全长810米,宽12米,是当时中国建成的跨径最大的多点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桥梁。该桥于1983年10月建成通车。赣江大桥西引桥桥跨为(3×48+12×48)米,采用膺架移动脚手架法施工和多点顶推法施工,顶推重量为3.4万吨,乃世界一流,为我国之最。 2.简支-连续施工:先简支后连续梁就是先把梁作成若干个小简支梁,作好后架设在临时支座上;然后绑扎或者焊接小简支梁的端头预留钢筋,然后立模灌注端头连接的混凝土,使各小简支梁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待强度达到设计后,拆掉临时支座,就成为连续梁了。 (一)、构造特点 1、从制梁到安装(吊装),属于简支结构,方便施工。 简支T梁的施工,就是构件的预制和安装,适宜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从生产条件、劳动条件比连续梁施工所受到的环境条件、地质水文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少得多,也方便管理,容易确保施工质量。 2、通过墩顶湿连接及第二次张拉结构转换,使简支梁转换为连续梁。也就是说在使用服役期间是连续梁的特点,节约材料、减轻自重、增大跨度和刚度、行车舒适。 3、由于是超静定结构,对基础要求、对其他的次生应力较为敏感。 4、蒲家院子大桥的支座型式,为双支座墩顶湿连接结构,较单支座结构易于实现结构转换。 5、桥面铺装是桥梁结构的组成部分: 1)、梁肋的箍筋成为桥面铺装的连接筋 2)、在翼板上设有专门的连接筋 以上的连接筋均与桥面铺装的钢筋网有构造要求。 (二)、受力(受载)特点

顶推法施工

顶推法施工 6.7.1 工艺概述 顶推法施工是预先在桥台后面的路堤(或引道)上、亦可在桥梁中部设置预制平台逐段拼装或浇筑桥跨结构,待达到预定强度的设计强度后,安装临时预应力索,用顶推装置逐段通过墩顶滑移装置将梁顶出,安装一段,拼接一段,直至全部就位,全部顶推就位后拆除临时预应力束,安装永久预应力束,拆除滑移装置,安装永久支座,完成预应力连续梁的安装施工。由于不需要使用膺架,可不中断桥下交通,省去大量施工脚手支架,减少高空作业,便于集中管理和指挥,施工安全可靠。顶推法适用于跨越城市、深谷、较大河流、公路、铁路的预应力连续梁结构施工。多用于跨径30~60m 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架设,顶推法可架设直桥、弯桥,坡桥。 采用顶推法架梁时,梁前端呈悬臂状态,与后部相比断面受力较大。为降低梁前端这种临时架设的断面力,可在梁前端安装导梁,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桥墩间设置临时支墩以降低架设时梁的断面受力。在中间跨度大,又不能设置临时支墩时,也可用导梁从两侧相对顶推,在跨中连结。 顶推方法主要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两种: 单点顶推方法是把千斤顶等顶推设备设置于1 处——桥台或桥墩上。其它墩上布置滑道,边顶推边使梁滑动的方式,这种方式有用水平、竖向两台千斤顶和用穿心式水平千斤顶配以拉杆两种方法。 多点顶推是在各墩上均设置千斤顶等顶推设备的顶推方式,这种方式可将水平力分散作用于各墩上,对长大桥尤为有利。目前大多使用此种方法。

6.7.2 作业内容 顶推施工作业内容主要如下: 1.施工准备; 2.箱梁节段预制及早期预应力张拉; 3.箱梁节段顶推、导梁拆除; 4.预应力箱梁后期预应力束安装及张拉压浆、前期预应力束拆除; 5.体系转换,包括滑道拆除以及支座安装等。 6.7.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7.4 工艺流程图 6.7.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

桥梁顶推,建筑学专业名词

顶推施工法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随着铁路的出现,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翻新,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一般为倒躺树木自然形成;在近代桥梁施工中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进展使近代桥梁施工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桥梁施工有悬臂浇注施工、顶推法施工等方法。现在单对桥梁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其施工原理和施工工艺及相关内容,指出其优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顶推法多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和斜拉桥梁的施 工。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是在桥台的后方设置施工场地,分节段浇筑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浇筑节段与已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在梁体前安装长度为顶推跨径0.7 倍左右的钢导梁,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方顶推出施工场地。重复这些工序即可完成全部梁体施工。 顶推法最早是1959年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使用,其特点是:由于作业场所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于作业场上方设置顶棚而使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施工。连续梁的顶推跨径30~50m最为经济有利,如果跨径大于此值,则需要临时墩等辅助手段。逐段顶推施工宜在等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使用,也可在组合梁和斜拉桥的主梁上使用。用顶推法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平稳,噪声低,施工质量好,可在深谷和宽深河道上的桥梁、高架桥以及等曲率曲线桥、带有曲线的桥和坡桥上采用。顶推施工的方法可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顶推方法的分类: 单点顶推:一对顶推装置集中在桥台上或某一桥墩,其它墩台仅设滑道。顶推力要求大。 多点顶推:在每个桥墩、台(不包括临时墩)上都设有一对顶推装置。要求千斤顶同步运行。 水平——竖直千斤顶法:由水平千斤顶和竖向千斤顶交互使用而产生顶推力 拉杆千斤顶法——由固定在墩台上的水平张拉千斤顶,通过张拉锚碇在主梁上的拉杆而使梁体前移 顶推施工法的特点: ? 机具设备简便,无需大型起吊设备 ? 节省施工用地,工厂化制作,能保证构件质量 ? 模板可周转 ? 不影响通航 ? 节约劳力,施工安全 ? 适应于连续梁,结合梁(桥面板),简支梁,拱桥(桥面纵梁,斜拉 桥(主梁)等结构 ? 不适应多跨变高梁,曲率变化的曲线桥和竖向曲率大的桥梁受顶推悬臂弯矩的限制,顶推跨径大于70~80米不经济顶推过程中的反复应力,使梁高取值大,临时束多,张拉工序繁琐随着桥长的增大,施工进度较慢 顶推的工作原理: 顶推法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施工原理是沿桥纵轴方向的台后设置预制场,分阶段预制梁体,

顶推法施工工艺

顶推法施工工艺 6.1.1工艺概述 顶推法施工是预先在桥台后面的路堤(或引道)上、亦可在桥梁中部设置预制平台逐段拼装或浇筑桥跨结构,待达到预定强度的设计强度后,安装临时预应力索,用顶推装置逐段通过墩顶滑移装置将梁顶出,安装一段,拼接一段,直至全部就位,全部顶推就位后拆除临时预应力束,安装永久预应力束,拆除滑移装置,安装永久支座,完成预应力连续梁的安装施工。由于不需要使用膺架,可不中断桥下交通,省去大量施工脚手支架,减少高空作业,便于集中管理和指挥,施工安全可靠。顶推法适用于跨越城市、深谷、较大河流、公路、铁路的预应力连续梁结构施工。多用于跨径 30~60m 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架设,顶推法可架设直桥、弯桥,坡桥。 采用顶推法架梁时,梁前端呈悬臂状态,与后部相比断面受力较大。为降低梁前端这种临时架设的断面力,可在梁前端安装导梁,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桥墩间设置临时支墩以降低架设时梁的断面受力。在中间跨度大,又不能设置临时支墩时,也可用导梁从两侧相对顶推,在跨中连结。 顶推方法主要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两种: 单点顶推方法是把千斤顶等顶推设备设置于 1 处——桥台或桥墩上。其它墩上布置滑道,边顶推边使梁滑动的方式,这种方式有用水平、竖向两台千斤顶和用穿心式水平千斤顶配以拉杆两种方法。 多点顶推是在各墩上均设置千斤顶等顶推设备的顶推方式,这种方式可将水平力分散作用于各墩上,对长大桥尤为有利。目前大多使用此种方法。 6.1.2作业内容 顶推施工作业内容主要如下: 1.施工准备; 2.箱梁节段预制及早期预应力张拉; 3.箱梁节段顶推、导梁拆除; 4.预应力箱梁后期预应力束安装及张拉压浆、前期预应力束拆除; 5.体系转换,包括滑道拆除以及支座安装等。 6.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1.4工艺流程图 6.1.5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

FWY采用顶推法施工模板

中国首次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 狄家河大桥(铁路桥)的设计与施工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向32m 以上跨度发展的途径, 试验在中跨范围以混凝土梁代替钢梁的形式, 同时考虑中跨度混凝土梁的架设方法, 铁道部于1974年决定在狄家河大桥修建四孔跨度40m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 并采用新技术顶推法架设。于1975 年完成设计, 1976年8月开始制梁, 1977年9月22日至11月22日胜利地完成了顶推架梁任务。 一、设计 梁采用等高变截面箱形连续梁。梁高3m。由于支座设置情况及宽跨比的因素选用底宽 2.6m。腹板最小厚度为16cm。顶底板厚度按钢丝束布置的构造要求分别采用15、23、32cm三种。支座处设 置横隔板。 制梁的施工方案有长段和短段两种, 接头有树脂接缝和混凝土灌筑两种。梁部在1973年底设计时, 根据当时要求通车日期紧及施工单位交通运输情况确定工厂预制梁段、用汽车运至工地拼装的 原则,梁段按4m—段、环氧树脂胶接缝施工。顶推分段长度考虑分段处正负弯矩较小处为宜, 即位于1/4跨度。本梁分50.55m、40m、40m、

30.55m四段顶推。顶应力按顶推分段进行张拉。桥台台后的顶推拼装场地布置考虑了临时支墩(跨度15m)的滑道方案和台后小平车方案, 考虑施工拼装方便, 采用了小平车方案。为减小顶推过程中的悬臂负弯矩, 采用梁端设置钢导梁方案。导梁长度是按最大悬臂的负弯矩值和顶推过程中产生的负弯矩值基本接近来确定, 本梁采用30m 。 顶推由动力部分及滑动部分组成。动力部分采用了水平千斤顶垂直千斤顶方案。滑移部份则采用以不锈钢板作滑道, 夹钢板的橡胶块嵌聚四氟乙稀板做滑块的方案。 预应力配筋必须满足顶推过程中各截面力矩变化的要求。在配筋体系上考虑到施工工艺及张拉设备的具体情况, 在集中强大钢丝束和分散配筋的两个方案中, 采用了后一方案。在分散配筋中考虑直线配筋和曲线配筋两种。本梁按直线配筋设计。由于顶推阶段力矩变号, 运营阶段的配筋与顶推阶段的配筋是有矛盾的。本梁在设计时虽以运营阶段为主, 但必须充分考虑顶推时的要求, 尺可能使顶推阶段的预应力钢筋作为运营阶段的一部分, 在使运营阶段预应筋力增加量较少时, 为满足顶推需要所增加的预应力束不再拆除, 在某些截面设置了顶推阶段需要的预应力筋后对运营阶段的受力影响较大时, 则按临时预应力筋设置, 顶推就位后予以拆除。预应力筋的连接采用了特殊设计的连接器 全梁内力计算按运营阶段和顶推阶段分别计算。运营阶段的内力计算采

钢箱梁顶推法施工

1.7.10.5钢箱梁施工 (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钢箱梁制造、运输和安装主要施工内容分二个阶段,总体工艺流程为:第一阶段:原材料进厂复验→原材料抛涂预处理→下料→单件预制→钢箱梁组装、焊接 第二阶段:汽车运输到安装现场→架设(梁段桥位吊装测量)→焊接→桥面附属设施安装→最终验收 (2)钢箱梁制造 ①结构特点: A本桥钢箱梁采用整体制造,分段整体梁段吊装架设。钢箱梁梁段制造时,焊缝数量多,焊接施工难度大。钢箱梁梁段安装时,梁段间采用主体框架全断面

墩台施工工艺框图 整体焊接,加劲肋采用惯用的嵌补焊接连接的形式,因而,控制焊接质量是关键。 B钢箱梁安装在满足桥上竖曲线桥梁线形的同时,还要保证相邻纵向拼装焊缝间隙以及横向连接位置的精度,对梁段几何尺寸制造精度要求高。而外腹板的熔透焊缝的焊接收缩量大,控制梁段几何尺寸是难点,制造质量直接影响梁段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在制造中应重点控制。由于顶板、底板厚度不大,采用火焰修整焊接变形较为困难。因此,如何控制焊接变形和准确预留焊接收缩量是至关重要的。 ②钢箱梁制作

钢箱梁制造施工流程图 A 顶、底板制造工艺 ● 顶、底板下料严格控制平面度。 ● 采用CO 2自动焊机施焊,焊后进行适当修 整。 ● 顶、底板下料、打坡口,顶板U 形肋下料后经过矫正、拉制成型(外协加工)。 ● 吊钢板时注意吊装平衡,以防产生永久变形。

●采用半自动切割机下料。 ●在胎架上用CO 2半自动焊机施焊,以减小焊接变形和修整量。 ●刨焊接坡口。 ●采用CO 2半自动焊,焊后修整严格控制直线度。 ●在胎架上用CO 2半自动焊机按工艺规定的顺序施焊,严格控制焊接变形。 ● 焊后在平台上修整检验。 B 横隔板制造工艺 C 腹板制造工艺 ●人孔围板压型。 ● 划线组装,预留焊接收缩量,在板单元对接处,板边与胎架固定,在反变形胎架上进行焊接,用CO 2半自动焊机对称施焊,严格控制焊接变形,以减小修整量。 ●采用半自动切割下料。 ● 用CO 2半自动焊机对称施焊,严格控制焊接变形。 ● 在平台上进行检验,严格控制平面度。 ●严格控制平面度和直线度。 ●采用半自动切割下料。

桥梁顶推施工法教学文案

桥梁顶推施工法 福建交通学院建工系11 项目一班第三组编写许翔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19 世纪20 年代, 随着铁路的出现,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翻新,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一般为倒躺树木自然形成;在近代桥梁施工中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20 世纪30 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 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进展使近代桥梁施工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桥梁施工有悬臂浇注施工、顶推法施工等方法。现在单对桥梁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其施工原理和施工工艺及相关内容,指出其优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顶推法多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和斜拉桥梁的施工。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是在桥台的后方设置施工场地,分节段浇筑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浇筑节段与已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在梁体前安装长度为顶推跨径0.7 倍左右的钢导梁,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方顶推出施工场地。重复这些工序即可完成全部梁体施工。 顶推法最早是1959 年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使用,其特点是:由于作业场所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于作业场上方设置顶棚而使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施工。连续梁的顶推跨径30~50m 最为经济有利,如果跨径大于此值,则需要临时墩等辅助手段。逐段顶推施工宜在等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使用,也可在组合梁和斜拉桥的主梁上使用。用顶推法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平稳,噪声低,施工质量好,可在深谷和宽深河道上的桥梁、高架桥以及等曲率曲线桥、带有曲线的桥和坡桥上采用。顶推施工的方法可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顶推方法的分类: 单点顶推:一对顶推装置集中在桥台上或某一桥墩,其它墩台仅设滑道。顶推力要求大。 多点顶推:在每个桥墩、台(不包括临时墩)上都设有一对顶推装置。要求千斤顶同步运行。 水平——竖直千斤顶法:由水平千斤顶和竖向千斤顶交互使用而产生顶推力 拉杆千斤顶法——由固定在墩台上的水平张拉千斤顶,通过张拉锚碇在主梁上的拉杆而使梁体前移 顶推施工法的特点: 机具设备简便,无需大型起吊设备 节省施工用地,工厂化制作,能保证构件质量 模板可周转 不影响通航 节约劳力,施工安全 适应于连续梁,结合梁(桥面板),简支梁,拱桥(桥面纵梁,斜拉桥(主梁)等结构 不适应多跨变高梁,曲率变化的曲线桥和竖向曲率大的桥梁受顶推悬臂弯矩的限制,顶推跨径大于70~80 米不经济顶推过程中的反复应力,使梁高取值大,临时束多,张拉工序繁琐随着桥长的增大,施工进度较慢 顶推的工作原理:顶推法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

顶推法的施工

摘要: 作者:学号:班级:关键词:顶推法施工箱梁四氟板钢 导梁支承 顶推法的定义 顶推法【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多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和斜拉桥梁的施工。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是在桥台的后方设置施工场地,分节段浇筑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浇筑节段与已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在梁体前安装长度为顶推跨径0.7倍左右的钢导梁,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方顶推出施工场地。重复这些工序即可完成全部梁体施工。 顶推法的施工过程 (一)、箱梁顶推准备工作 1、滑道及侧限滑道及侧限是箱梁平稳安全滑移的保证。其控制因素有:滑道标高、平整精确度、侧向限位安装等因素。施工时计算出滑道顶标高,进行测量精确控制,要求平整度偏差小于1毫米;侧向限位系统及时正确安装完善。 2、顶推牵引动力装置顶推牵引装置是ZL系列自动连续顶推系统,由一套主控系统,若干套泵站系统及所对应若干套千斤顶系统等小系统构成。顶推系统的因素有:起顶架、千斤顶安装及调试、牵引索安装及调整等因素。起顶架预埋时必须精确定位,否则影响千斤顶的安装;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安装各泵站及千斤顶,进行调试工作 (二)箱梁预制工艺流程紧密安排各施工工序,各个工序施工控制时间具体如下:⑴、升底模,安外模⑵、扎底板下层钢筋⑶、布底板管道及预应力束⑷、扎底板上层钢筋⑸、扎腹板钢筋⑹、布腹板管道⑺、安内模⑻、扎顶板下层钢筋⑼、布顶板管道及预应力束⑽、扎顶板上层钢筋⑾、浇筑箱梁砼⑿、砼养护,待强⒀、预应力束张拉⒁、下降底模⒂、穿牵引钢束⒃、箱梁顶推⒄、管道压浆 (三)箱梁顶推 1、顶推施工操作箱梁预应力束张拉完后,下降底模,穿牵引钢束,利用自动连续千斤顶或240KN油压千斤顶调整牵引钢束受力状况,并开始顶推。我们在施工中采用了“多点顶推,分级调压,集中控制”的方法进行顶推施工。多点顶推,在每个墩点都设置了动力设备水平千斤顶;分散调压则是液压站上安装有三个电磁换向阀控制油压不超过容许范围;集中控制是通过顶推指挥室电器总控台与各墩液压站的分控制并联,由色灯信号或对话机联系指挥来进行操作。顶推前启动静阻系数按8%,动力摩阻系数按5%根据每工况各支点反力来预计水平顶推的出力吨位。各墩准备就绪将信号送回主控台,总指挥通过主控台发出顶推指令,各墩连续千斤顶即同时工作,然后根据推力需要加大施力吨位,直到梁体开始前移,启动后摩阻系数下降,摩擦力减小,此时适当降低各墩千斤顶的出力等级来适应摩擦力的变化,使梁体平衡地向前推进,实现各墩同步顶推。

顶推法施工的技术原理及方法

1、顶推法施工的技术原理及方法 1.1顶推法施工原理 施工原理是沿桥纵轴方向的台后设置预制场,分阶段预制梁体,纵向预应力筋张 拉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借助滑道、滑块,将梁逐段向前顶推,就位后落梁,更 换正式支座。 1.2顶推施工方法 施工的关键是在一定的顶推动力作用下,梁体能在滑道装置上以较小的摩擦系数 向前移动。施工实测资料表明,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锈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般为 0.04~0.06,静摩擦系数比动摩擦系数大些。 1.3顶推施工方法分类 1.3.1按顶推动力装置分 (1)单点顶推。顶推动力装置集中设置在靠近梁场的桥台或桥墩上,支承在纵向滑道上的垂直千斤顶和支承在墩(台)背墙的水平千斤顶联动,能使梁体以垂直千斤 顶为支承向前移动。 另一种单点顶推的方式是水平千斤顶通过拉杆带动梁体前移,滑道为固定的不锈 钢板,滑块在滑道上支承梁体,在滑道前后设置垂直千斤顶用来起落图1单点顶推示 意梁体使滑块能从前向后移动,这是早期做法。后来把滑道前后作为斜坡,滑块可以 手工续进,就不必用垂直千斤顶顶起梁体后移滑块了。 (2)多点顶推。由于单点顶推存在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在顶推前期和后期,垂直千斤顶顶部同梁体之间的摩擦力不能带动梁体前移,必须依靠辅助动力才能完成顶推。此外,单点顶推施工中,没有设置水平千斤顶的高墩,尤其是柔性墩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会产生较大的墩顶位移,甚至威胁到结构的安全。为了克服单点顶推的这些缺点,

便产生了多点顶推法。多点顶推法的优点是任何阶段都能提供必须的顶推动力,在顶 推过程中水平千斤顶对墩台的水平推力同梁体作用在墩台上的摩擦力相平衡,有利于 柔性高墩的安全。但是必须保证多台千斤顶同步工作,而且可以分级调压,使作用在 墩顶的水平力不超过设计允许值。多点顶推的动力装置从广北立交桥后,都采用穿心 千斤顶、钢绞线束、自动工具锚体系。 1.3.2按支承系统分 (1)临时滑道支承装置顶推施工。在永久墩台和临时墩顶设置临时滑道装置进行顶推,待梁体就位后起梁、取掉滑道、更换支座、落梁。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起梁 和落梁必须有设计程序,确保梁体的安全。永久墩台的支承垫石顶面标高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我国大部分顶推施工的桥梁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2)永久支承兼用滑道的顶推施工。在条件适当的桥梁顶推施工设计中,把永久支座做必要的临时处理,使其成为临时滑道,当顶推结束后,起梁、拆除临时的滑道,把梁体落在永久支座上。国外的RS施工法,由于采用很薄的不锈钢带(0.6mm)和橡胶(3mm)组成的连续滑板,就象放映电影胶片一样自动循环,可以取消起梁、落梁 的复杂工序,简化施工。例如日本的秩父跨(29.3m+50m+29.3mPC连续梁)就是这样施工的。 1.3.3按顶推方向分 (1)单向顶推。单向顶推即只在桥的一端设置制梁台座,分段预制,逐段顶推,直到全桥就位。对于多联的连续桥梁,顶推时,必须把两联之间临时连接起来,全桥 就位后,再取掉临时连接。 (2)双向(相对)顶推。在桥的两端台后均设置制梁台座,同时分段预制梁体,逐段顶推。这种顶推方式,必须解决两联梁体即将到位时,导梁的处理问题。通常的 解决方式是第一联首先按常规方法就位,第二联顶推到适当位置时,把导梁移至梁顶部,使第二联导梁在第一联梁体顶面滑移。这种方法需要的设备多,只在桥梁较长, 工期很紧张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

盖挖逆作法与顶推法施工方案比选(修改)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上桥车站、凤鸣山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 凤鸣山车站1#出入口、1#活塞风井盖挖逆作法与顶推法方案比选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上桥车站、凤鸣山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五年四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 编制说明 (1) 2 编制依据 (1) 3 编制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方法 (3) 1 跨路通道盖挖逆作法 (3) 2 跨路通道顶推法 (8) 第四章原方案同现方案比较 (24) 第五章合理化建议 (26)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编制说明 初步设计凤鸣山车站1#出入口、1#活塞风井跨路通道均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两侧设置Φ1.2m围护桩,上部现浇混凝土盖板,施工过程中采取道路全封闭,重庆市交管部门不同意此方案,如等区间隧道均施工完毕,单护盾TBM全部吊出、轨排井全部封闭道路迁改后进行1#出入口及1#活塞风井施工,轨道公司2017开通运营的目标将无法保证。为此,项目部多次外出考察顶推法施工,结合国内其他城市施工经验,并与相关专家多次进行沟通,根据目前地质、断面尺寸及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交通正常的情况下,选择顶推法施工更有利于车站及区间隧道整体施工组织,根据对两种方案的比较,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2 编制依据 (1)、凤鸣山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图纸; (2)、凤鸣山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国家、地方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环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4)、现场实际情况调查。 3 编制原则 (1)、选定方案须满足现状交通状况,施工过程尽量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2)、选定方案须满足业主总体工筹要求; (3)、选定方案应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工程造价; (4)、选定方案应更利于施工组织,并尽可能的为区间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顶推法施工技术交底- (2)

顶推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六、顶推法施工技术工作 施工技术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是沿桥纵轴方向,在桥台后设置预制场浇筑梁段,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加预应力,向前顶推,空出底座继续浇筑梁段,随后施加预应力与先一段梁联结,直至将整个桥梁梁段浇筑并顶推完毕,最后进行体系转换而形成连续梁桥。 顶推法施工是钢桥拖拉法架设原理的应用,所不同的是滑动和施力装置不同。 1、布置预置场 预置场地应设在桥台后面的桥轴线的引道或引桥上。若为多点顶推时,可在桥两端设场地,从两端同时顶推。预置场地应考虑几个长度,包括梁段底板与腹顶板预置长度、梁段悬出时反压段的长度、机具设备材料进入预置作业线的长度和导梁拼接长度;预置场地的宽度应考虑梁两端的施工作业的需要。 2、滑移和导向装置 滑移装置可分为:①普通的滑移装置;②起循环作用的滑移装置;③起连续作用的滑移装置;④导向装置及其他附属装置。 为了控制梁体在顶推过程中的中线始终处于规范范围内,必须设置横向导向装置。尤其在圆曲线上顶推,横向导向装置显得更加重要。纠偏器装在预制台座前临时墩的两旁,且固定一对,以控制每段梁尾端的横向位置,保证梁尾与预制模板正位接头。顶推时,作好横向偏差观测,主要观测主梁和永久墩的弹性横向位移。 3、临时墩和导梁 为了在顶推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过大的悬臂弯矩,可设置临时墩和导梁。 在连续梁的跨度大于顶推跨度时,宜设置中间临时墩,在不

设临时墩时,为满足安装钢导梁和连续梁前期顶推抗倾覆的要求,在制梁台座前和连续梁第一跨内设临时墩,作为顶推施工的过渡段,保证梁体线形与已经顶推出去的梁体完全一致,避免大梁从制梁台座上顶推出去以后,与接灌的下一梁段出现大的转角。 导梁设置在主梁前端,可为等截面或变截面钢板梁,导梁结构必须通过设计计算,从受力状态分析,导梁的控制内力是导梁与箱梁连接的最大正、负弯矩和下翼缘的最大支点反力。国内外的施工经验表明:导梁长度一般为顶推跨径的0.6至0.7倍,较长的导梁可以减小主梁的负弯矩,但过长的导梁也会导致导梁与箱梁连接处负弯矩和支反力的相应增加,合理的导梁长度应是主梁最大悬臂负弯矩与使用状态支点负弯矩基本接近。导梁的刚度对主梁内力的影响远较其长度对主梁内力的影响为小。 4、落梁 落梁工作是全梁顶推到位后将梁安工在设计支座上的工作。施箱梁顶推到位以后,逐节拆除钢导梁,解除纵向临时预应力索,张拉后期纵向预应力索,并对管道压浆,达到强度后进行落梁工作。落梁即将箱梁顶起来,拆除顶推用的滑道装置,并将永久橡胶盆式支座就位安装,将箱梁均匀平稳地降落到永久支座上,再固定永久支座。 顶推施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顶推施工方法的优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顶推施工的桥梁一般单跨顶推力通常在50t到100t之间,远比梁体自重小,所以顶推设备轻型简便,不需大型吊运机具,保养与运输方便,适合特殊场地使用。如水深较小浮吊不能进入的河流或者深谷等。 2)对桥下地基和净空无要求,不影响通车或通航,由于预制场通常设在岸上,搭建拆除简单,混凝土或者是钢构件运输方便。

顶推法施工

8.4 顶推法 8.4.1顶推法施工原理及程序 1.顶推法施工的原理 顶推法的施工原理是沿桥纵轴方向的台后开辟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混凝土梁身,并用纵向预应力筋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液压千斤顶施力,借助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模压板特制的滑动装置,将梁逐段向对岸顶进,就位后落架,更换正式支座完成桥梁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顶推法施工在世界各地颇为盛行。 2.顶推法施工的基本程序 在桥台后面的引道上或在刚性好的临时支架上设置制梁场,集中制作(现浇或预制装配)一般为等高度的箱形梁段(约10~30m一段),待有2~3段后,在上、下翼板内施加能承受施工中变号内力的预应力,然后用水平千斤顶等顶推设备将支承在聚四氟乙烯塑料板与不锈钢板滑道上的箱梁向前推移,推出一段再接长一段,这样周期性地反复操作直至最终位置,进而调整预应力(通常是卸除支点区段底部和跨中区段顶部的部分预应力筋,并且增加和张拉一部分支点区段顶部和跨中区段底部的预应力筋),使满足后加恒载和活载内力的需要,最后,将滑道支承移置成永久支座,至此施工完毕。图8.18为顶推法施工程序框图。 8.4.2顶推施工方法及特点 1.施工方法 顶推法施工的主要关键是顶推工作,核心问题在于应用有限的顶力将梁顶推就位。聚四氟乙烯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摩擦系数很小的材料,使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顶推的施工方法很多,依照顶推的施力方法、顶推的方向和支承系统可以分为很多类:按施力方法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按顶推方向分单向顶推和双向顶推;按支承系统分为设置临时滑动支承顶推和使用永久支座兼用的滑动支承顶推。下面主要介绍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1)单点顶推 单点顶推水平力的施加位置一般集中设置于主梁预制场靠近桥台或某一桥墩,其它墩台支点只设置滑道支承。单点顶推装置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单点拉杆千斤顶顶推,视顶推力的大小,安装一台或多台水平千斤顶,通过拉杆连接梁的底板或者两侧,牵引拉动梁体在滑道上前移;另一种 是直接顶推梁体,在预制台座的后面,设一个反力座,安装一台或多台千斤顶,直接顶梁向前滑动。 单点顶推适用于桥台刚度大,梁体轻的施工条件。单点顶推的优点有:顶推设备简单,并可利用预应力张拉或者顶进法施工的设备;单点施力,没有多点顶推设备同步运行问题,控制系统简单。单点顶推的缺点:由于全桥顶推水平力仅由一个墩(台)上顶推设备承担,顶推设备能力要求高,尤其是孔数较多的长桥,顶推设备能力难于适应;未设千斤顶的墩顶均有较大的水平摩阻力。 (2)多点顶推 在每个墩台上设置一对小吨位的水平千斤顶,将集中的顶推力分离到各墩上。由于利用水平千斤顶传给墩台的反力来平衡梁体滑移时在桥墩产生的摩阻力,而使桥墩在顶推过程中承受较小的水平力,因此可以在柔性墩上采用多点顶推施工。 多点顶推与集中单点顶推比较,可以免去大规模的顶推设备,能有效地控制顶推梁的偏离,墩上顶推力与该墩上梁体滑动摩阻力互相抵消,桥墩在顶推过程承受较小的水平力,便于结构采用柔性墩。 图8.19a)表示-般单向单点顶推的情况。顶推设备只设在一岸桥台处。在顶推中为了减少悬臂

顶推梁施工方法

顶推梁施工方法 一、概况-----顶推施工发展简况 1962年德国教授包尔和弗.雷昂特博士首先提出用顶推的方法施工桥梁,其设想对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Ager)进行研究,该桥为4跨连续梁,(73m+2×85+36m)。1964年在委内瑞拉的卡洛西河桥(caroni)采用预制的箱型梁节段,用预应力联成一体的六跨连续梁,其桥式式为48m+4×96m+48m,节段长9.2m,1979年西德特里希登溪谷桥运用顶推技术,从一个预制厂进行两座相隔不远桥梁联体顶推施工,即先将两座桥梁的梁体结构临时联结为一体,进行顶推作业,当靠近预制场的一座桥梁到达桥位后,解除临时联结,再继续顶推下一座桥梁。 德国顶推法施工技术运用较好,在跨越美因河的费特霍海姆的铁路桥,顶推长度达到1280m,重量为425000KN,跨度由40~61.7m不等并含有一跨152m的混凝土拱,其拱上的梁体也是以顶推法施工的,当拱顶推时,立柱用钢索加固,并在跨度5/7处挂重2000KN,使拱圈受力均衡。另外,随着顶推技术的日臻完善,在曲线梁桥,坡道上桥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功地在斜拉桥上得到运用。 我国顶推法施工的桥梁起步稍晚,1977年11月建成的西延线上的狄家河桥是我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其桥式为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预制场生产块件,现场拼装,块件长4m。1978年在广东万江大桥上采用了顶推三孔一联共二条的撑架式箱型连续梁,其桥式为40+54+40M,1980年湖南沩江大桥则采用了并联单点顶推,其桥式为4×38+2×38。1990年钱塘江大桥成功地完成3联9×32m箱梁单点顶推工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铁路和交通运输业在飞速发展,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相继施工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桥梁,而江西南昌大桥西引桥的顶推梁施工,则是目前国内节段分划最长(24m);单位长度重量最大(达60T/M);顶推距离最长(12孔×48m);

顶推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顶推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6.7.1工艺概述 顶推法施工是预先在桥台后面的路堤(或引道)上、亦可在桥梁中部设置预制平台逐段拼装或浇筑桥跨结构,待达到预定强度的设计强度后,安装临时预应力索,用顶推装置逐段通过墩顶滑移装置将梁顶出,安装一段,拼接一段,直至全部就位,全部顶推就位后拆除临时预应力束,安装永久预应力束,拆除滑移装置,安装永久支座,完成预应力连续梁的安装施工。由于不需要使用膺架,可不中断桥下交通,省去大量施工脚手支架,减少高空作业,便于集中管理和指挥,施工安全可靠。顶推法适用于跨越城市、深谷、较大河流、公路、铁路的预应力连续梁结构施工。多用于跨径30~60m 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架设,顶推法可架设直桥、弯桥,坡桥。 采用顶推法架梁时,梁前端呈悬臂状态,与后部相比断面受力较大。为降低梁前端这种临时架设的断面力,可在梁前端安装导梁,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桥墩间设置临时支墩以降低架设时梁的断面受力。在中间跨度大,又不能设置临时支墩时,也可用导梁从两侧相对顶推,在跨中连结。 顶推方法主要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两种: 单点顶推方法是把千斤顶等顶推设备设置于1 处——桥台或桥墩上。其它墩上布置滑道,边顶推边使梁滑动的方式,这种方式有用水平、竖向两台千斤顶和用穿心式水平千斤顶配以拉杆两种方法。 多点顶推是在各墩上均设置千斤顶等顶推设备的顶推方式,这种方式可将水平力分散作用于各墩上,对长大桥尤为有利。目前大多使用此种方法。 6.7.2作业内容 顶推施工作业内容主要如下: 1.施工准备; 2.箱梁节段预制及早期预应力张拉; 3.箱梁节段顶推、导梁拆除; 4.预应力箱梁后期预应力束安装及张拉压浆、前期预应力束拆除; 5.体系转换,包括滑道拆除以及支座安装等。 6.7.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 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7.4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节段预制 节段预应力施工 顶推施工 解除临时预应力,张拉后期预应力 正式支座安装 6.7.5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

我国首次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

我国首次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 狄家河大桥(铁路桥)的设计与施工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向32m以上跨度发展的途径,试验在中跨范围以混凝土梁代替钢梁的形式,同时考虑中跨度混凝土梁的架设方法,铁道部于1974年决定在狄家河大桥修建四孔跨度40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并采用新技术顶推法架设。于1975年完成设计,1976年8月开始制梁,1977年9月22日至11月22日胜利地完成了顶推架梁任务。 一、设计 梁采用等高变截面箱形连续梁。梁高3m。由于支座设置情况及宽跨比的因素选用底宽2.6m。腹板最小厚度为16cm。顶底板厚度按钢丝束布置的构造要求分别采用15、23、32cm 三种。支座处设置横隔板。 制梁的施工方案有长段和短段两种,接头有树脂接缝和混凝土灌筑两种。梁部在1973年底设计时,根据当时要求通车日期紧及施工单位交通运输情况确定工厂预制梁段、用汽车运至工地拼装的原则,梁段按4m一段、环氧树脂胶接缝施工。顶推分段长度考虑分段处正负弯矩较小处为宜,即位于1/4跨度。本梁分50.55m、40m、40m、30.55m四段顶推。顶应力按顶推分段进行张拉。桥台台后的顶推拼装场地布置考虑了临时支墩(跨度15m)的滑道方案和台后小平车方案,考虑施工拼装方便,采用了小平车方案。为减小顶推过程中的悬臂负弯矩,采用梁端设置钢导梁方案。导梁长度是按最大悬臂的负弯矩值和顶推过程中产生的负弯矩值基本接近来确定,本梁采用30m。 顶推由动力部分及滑动部分组成。动力部分采用了水平千斤顶垂直千斤顶方案。滑移部份则采用以不锈钢板作滑道,夹钢板的橡胶块嵌聚四氟乙稀板做滑块的方案。 预应力配筋必须满足顶推过程中各截面力矩变化的要求。在配筋体系上考虑到施工工艺及张拉设备的具体情况,在集中强大钢丝束和分散配筋的两个方案中,采用了后一方案。在分散配筋中考虑直线配筋和曲线配筋两种。本梁按直线配筋设计。由于顶推阶段力矩变号,运营阶段的配筋与顶推阶段的配筋是有矛盾的。本梁在设计时虽以运营阶段为主,但必须充分考虑顶推时的要求,尺可能使顶推阶段的预应力钢筋作为运营阶段的一部分,在使运营阶段预应筋力增加量较少时,为满足顶推需要所增加的预应力束不再拆除,在某些截面设置了顶推阶段需要的预应力筋后对运营阶段的受力影响较大时,则按临时预应力筋设置,顶推就位后予以拆除。预应力筋的连接采用了特殊设计的连接器。 全梁内力计算按运营阶段和顶推阶段分别计算。运营阶段的内力计算采用了定点法确定各截面内力,并用弯矩分配法核对,同时采用电算进行了校核。顶推阶段内力计算由于在顶推过程中梁体各截面的内力均在变化,为简化计算按等截面设计。梁端的钢导梁的刚度比梁体的刚度小得多,在同一跨时,不能取平均刚度,计算时先按单跨固端梁算出每顶推一段(2m)时的固端弯矩和支点反力。本梁并非固端,则在每顶推一段时,按该跨以后几跨的变形协调条件求出对该固端转角的影响,推导出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公式,算出每顶推段时各支点处的支点反力、弯矩以及全梁全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在全梁顶推过程中把各截面中每顶推一段所计算出的弯矩和剪力控制值画出包络图作为顶推阶段内力计算依据。 本梁各截面的预应力配筋计算基本上按照1975年部颁“桥规”进行,对不能适应连续梁部分作必要的补充。截面计算按运营状态和顶推阶段分别进行。在运营状态条件下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顶推法施工

The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Construction ——选自:《VSL INTERNATIONAL LTD. Berne / switzerland》 1. Introduction 1.1. General Fig. 1: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The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highly mechanized erection methods used in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method consists of manufacturing the superstructure of a bridge by sections in a prefabrication area behind one of the abutments; each new unit is concreted directly against the preceding one and after it has hardened the resultant structure is moved forward by the length of one unit (fig.1). This principle has already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eel bridges. This is hardly surprising, in view of the equal strength of steel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since, provided the design is suitable, the alternating stresses which occur when the bridge is slid forwards can be accepted without difficulty. This is not so with concrete, which can withstand only small tensile stresses without damage. Special measures are therefore necessary to enable concrete bridges to be slid forward by steps; the skilful use of prestress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measures. The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as applied today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was first used in 1965 at the Inn Bridge Kufstein, Austria.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bridges were design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minimum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Later on, the labor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s became increasingly larg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