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三个层次

1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效用与决策

2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3整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需求函数

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的之间相互关系

需求表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d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Qs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运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的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于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变动。

ed=1降价和涨价。销售收入不变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程度

?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商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长短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日片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的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0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第三章

效用的概念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与人的欲望相联系

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一种商品的效用之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机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的三假定

◆偏好的完全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非饱和性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这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可以这样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能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MRS12= P1/P2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

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第二最优的商品购买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①.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动;

②.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他们共同的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物品为低档物品。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

◆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

动。

◆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

◆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不同商品的替代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

市场需求曲线的特点

a)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b)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

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彩票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第四章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劳动总产量TP 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边际产量MP L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

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边际产量=0,总产量最大值

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

等产量曲线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定义

它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各自边际产量之比。(MRTS LK=-ΔK/ΔL=MP L/MP K)(ΔL 趋于零,MRTS LK=lim-ΔK/ΔL=-dK/d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C=wL+rK , K=(-w/r)·L+C/r)(r表示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w 表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MRTS LK=MP L/MP K=w/r)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的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条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是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改变成本或改变产量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规模报酬不变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经济成本

厂商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总和

显性成本

——会计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它是一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

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是一种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厂商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生产成本)应该等于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而会计成本只包括前者

利润: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 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MC与固定成本无关。只是可变成本的变化率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

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第六章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着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有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TR=PQ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直线

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MC)

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P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由于Q*的产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所以厂商虽然亏损,但还是继续生产

厂商的平均收益AR=平均可变成本A VC,所以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厂商的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厂商将停止生产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 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都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AC=P=LAC MIN

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是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的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原则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的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

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厂商应该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第二节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的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需求曲线

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生产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这就意味者,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为零

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和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寡头

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劳动供给曲线P225

1.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得到

随着劳动价格不断变化,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会得到众多的预算线分别与众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能够确定均衡点所对应的最优闲暇量和相应的劳动供给量,最终得到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2.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

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上涨到很高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图8—10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帕累托P252

帕累托标准:假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状态A和B,如果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那么就可以说,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A好于B。

帕累托最优:经济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使此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如果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种经济状态就称为帕累托最优,又称做经济效率。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能够让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状况改善,而其他人的状况并没有变坏,这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善,称为帕累托改进。(不存在)

博弈论P288

1.博弈论的含义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策略性环境是指,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策略性决策和策略性行动是指,每个人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2.博弈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即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

参与人(或称局中人),就是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

参与人的策略,指的是一项规则,根据该规则,参与人在博弈的每一时点上选择如何行动;参与人的支付则是指,在所有参与人都选择了各自的策略且博弈已经完成之后,参与人获得的效用(或期望效用)。

3.博弈的简单分类

?根据参与人的数量,可以分为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例如下棋、打扑克牌;

? 根据参与人的支付情况,可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例如赌博;

? 根据参与人拥有的策略的数量多少,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 根据参与人在实施策略上是否有时间的先后,可分为同时博弈和序贯博弈。

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例子:寡头博弈

假定在某个寡头市场上,只有甲、乙两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即合作和不合作。两个厂商各自选择的策略共形成四个组合。

★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最大化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图11—1 垄断和低效率

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1.外部经济

合作

厂商甲

不合作 厂商乙

合作 不合作

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经济”。

2.外部不经济

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不经济”。

3.生产的外部经济(对他人有利,对己不能从中得到报酬)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对工人的培训,工人可能转到其它单位工作)

4.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对房屋草坪的保养)(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5.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排放烟尘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纸屑,吸烟)

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1.外部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Vp小于社会利益Vs,则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p大于私人利益Vp而小于社会利益Vs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Vp

2.外部不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Cp小于社会成本Cs,则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p会大于其私人成本Cp而小于社会成本Cs时,他就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Cp

图11—4 资源配置失当: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1.使用税收和津贴

比如,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向其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把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原来的外部影响就“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四、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一、排他性与竞用性

1.私人物品的特点

第一是“排他性”,即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

第二是“竞用性”,即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2.公共物品的特点

第一是“非排他性”,即不用对商品支付价格就可以使用该商品;

第二是“非竞用性”,即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也能够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3.公共资源的特点

第一是“非排他性”,第二是“竞用性”。

图11—5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

2.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

3.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成本—收益的方法: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竞用性的特点,因而会导致公共资源被过度地使用,

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即“公地的悲剧”。

图11—7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信息与保险市场

在信息不完全的时候,投保人的“败德”行为或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道德危险”会进一步造成市场机制的困难。

信息与劳动市场

1.工资水平与平均效率的同方向关系

在招聘者所出的工资水平与应聘者的平均效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平均效率随着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反之亦然。

2.工资效率

工资效率即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

招聘者在招聘时要考虑的就是他在所支付的每单位工资上能够得到的效率,即“工资效率”。

五、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

1.信息不完全带来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结果。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木马计

“木马计”就是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植入”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中,或者“搭载”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上,这样,当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时,他同时也就是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了。

3.“木马计”的两个例子

针对股东—经理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股票期权计划。

针对雇主—雇员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工资报酬计划

六、信誉和信息调控

1.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带来的一些问题

2.信誉

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建立“信誉”。

信誉在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上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市场”。

信誉会提高企业诚信的收益和欺骗的成本。

3.政府在信息方面的调控

市场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信息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

的市场信息,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十章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纳什均衡:当两个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恰好相同,从而两个厂商都不在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时,整个博弈就达到了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贝U: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 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 人口规模和结构、政策等。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会本24班陈世杰 2013102022406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首先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通过对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二者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有三点最基本的假设:(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其次二者基本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sodocs.net/doc/3b1811113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稀缺和效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的两大核心思想包括稀缺性和效率。人们承认其稀缺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率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也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30年来它覆盖了很多主题。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经过千锤百炼,各种主题的PK,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要的经济学定义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研究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考查收入分配,以及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考查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经济周期;考查各国贸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其思想是:稀缺性、效率。 稀缺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乌托邦,不能对于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不是无限供给的。粮食、石油、工作机会等,都不是无限供给的。需求无限和资源有限,构成了物质的稀缺性,有限的物质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效率 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效率就是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比如,将1美元分配给拾荒者而不是给世界首富。因此,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存在,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般说来分为六大部分,而其核心只有五个字——稀缺性、效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个体与总体的和谐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却又有各自的魅力,各有侧重。 微观经济学 “微观”是从希腊文“μικρο”意译过来的,原意是“小”。顾名思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18世纪,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人们称其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他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微观经济学宝典——《国富论》。在这本宝典中,斯密考查了如何确定单个价格以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定价问题,并研究了市场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个人的自利行为产生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经济参与者都是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正是这样的个体行为,导致了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这么多年以来,经过后人的潜心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水滴汇成了大海,微观中的经济个体汇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经济。 出生于英国的凯恩斯,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鼻祖。他写了一本具有革命性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这本书被后人所推崇,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真经。时代造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经济学方法论 说明:三个大的主题,侧重方法是比较优势。 一、科学是对现象规律性的系统解释 1、什么是现象的规律性 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必须是现实当中的可观测的事物,实际上有人就认为可观测性决定了科学的边界,当然,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边界就可以不断的拓宽。我们需要区分可观测性和现实性,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例如,偏好是现实之物,但却不可观测。据说,实验经济学可以显示人们的偏好。 我们需要能够区分理论虚构的概念和现实之物。例如,需求、供给等都是理论虚构。 规律实际上指的是事物间的稳定的关系,稳定的含义在于这种关系会重复,实际上,这是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被接受的重要原因,这种方法要求世界观接受这样的思想,世界不仅有序而且稳定,只要能够找到这些决定性的作用力量,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都具有

相当的规律,困扰我们的只是由于特定的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机制的不同的表现而已。(重复产生了对科学的需求,例如建水电站,例如管理和经营。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财大周边麻辣烫红火的含义) 科学的方法论需要假设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如果讨论经济学是否是一们科学,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行为是否有规律。 物体下落、报纸和钞票的命运。 找到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现象的规律性仍然需要解释。在科学哲学上,这一原则被认为是事实不能解释事实,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借助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或者说,现象的规律仅仅表明了所以然,理论则告诉我们之所以然。举了例子来看,物体的重量会随着海拔而改变,但是海拔不能解释物体重量的变化,解释这一规律的是引力理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海拔变化来推测物体重量的变化。(钟伟评价非典的方法)规律的获得的基本方法:人们如何从经验中学习。

微观经济学试题附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1、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2、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方向变动。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与相等时的价格,它在图形上是 和相交时的价格。 4、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是。 5、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倾斜,其斜率为。在同一平面图上有 条等产量线,它们互相不能相交,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只有在相交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8、经济生产的选择包括、、 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问题。 9、生产可能线又称,它是一条表明在条件下,社会可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曲线。 10、当今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1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12、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有、、。 13、需求弹性分为、、。 14、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 15、在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总收益。 16、在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17、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 分析法。 1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第二是。 19、生产要素分为:、、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因而社会不得不以有效率方式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资源的配置。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水对人来说是必需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把它加工处理成达到要求的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故很容易得到.;而钻石挖掘难度大,在自然界的产量较少,从地下把它采取出来再加工成饰品的成本又较高,故较难得到。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得到的水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炫耀财富,但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价格就比水高。

微观经济学学习方法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本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教授经济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并指导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做出最优决策。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微观经济学也可以广泛用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既可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补充性视角,解释人们在非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我先简单列举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其包括: (1)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分析市场机制的运行,以讨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需求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消费决策,以讨论商品需求是如何决定; (3)生产与成本理论——分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4)厂商行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做出产量与价格决策; (5)要素市场理论——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做出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以及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如何决定; (6)一般均衡理论——分析当所有市场相互影响时所有产品与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如何确定; (7)福利经济学——分析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率,是否存在着市场失败,是否需要政府干预; (8)行为经济学——以实验的方法和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分析人们的全部行为方式。那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具体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我总结如下: 1.掌握框架结构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书本框架结构,以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期复习时,重点从框架结构的角度来复习备考。 2.多画图,学会用文字分析和解释图形 利用图形来分析某个经济学原理、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是经济学专业出题的一个趋势。在学习时,一定要对图形予以重视,对于核心图形,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好是自己在纸上画几遍,脑海中有一个很清晰的图形印象。另外,除了会画图,还要学会用文字分析和解释图形。 3.提升数理水平 (1)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数,高数学好了,学习初级甚至中级偏高级微观经济学就容易多了。 (2)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数理分析,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能够独立推导。 (3)平时多加练习计算题,掌握解题思路以及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4.重视课后习题 虽然考试考题难度高于课后习题,但是通过作答课后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从历年考试可以看出,考题大多来自或改编自相关教材课 后习题。 5.不拘泥于一本教材,遵循“由简入难”的方法。 -------公管8班王飞翔

微观经济学题库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 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

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 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地基本经济问题 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地有限性. 经济资源地有限性人类欲望地无限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选择地原则 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即选择资源最优配置地方案 资源配置地方式——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混合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地定义与研究对象 、广义地说,西方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地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地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分配社会产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方经济学研究地是人与物地关系.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地 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地定义[]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地经济行为和相应地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地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价格机制将稀缺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树木)(居民户、厂商)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解决地问题——资源配置研究方法——个量分析(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 、微观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地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社会经济中地有关总量地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 利用资源地问题.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森林).解决地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经济变量地总量指标)(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解决地问题不同、中心理论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联系 .研究目地相同(对人们地经济活动提供正确地指导,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在理论上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地基础 .都采用实证分析为主地方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地范畴 二、实证经济学(客观性)与规范经济学(主观性)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地区别——是否以一定地价值判断为依据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概念 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经济学 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3.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就是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满足人的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 4.市场出清 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5.经济模型 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本身可以用带有图标或文字的方程表示。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预测。 6.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8.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1.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Q 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2.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5.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 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供求理论 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供给量与需求量水平的状态。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 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假定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似的价格决定。 静态均衡分析: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形成和稳定的条件。 动态均衡分析: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 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总结).doc

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粮食原子弹 方式亿吨个 A 0 15 B 1 14 C 2 12 D 3 9 E 4 5 F 5 0 一、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