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新理论,学习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品

位,促进专业发展。

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

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在校内也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课题展开以来,课题组成员陆续参加的一系列的省市级培训,如:省物理培训专家团队研修、自制教具、心理等。

⑵公开教学,共营互惠。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

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备课的质量,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语言等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促进教

学智慧的生成。担任实验班教学的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要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开一节课题汇报课。 2010 年 12 月、2011 年 5 月,课题组的王宏伟和潘莉老师围绕本课题,分别上了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11 年 10 月,尹蒂老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并获一等奖。

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教师的观念,开阔教师的眼界。通过听取专

家的报告,观摩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课题成员的研究意识,增强了研究的积极性。

⒊在研究反思中撰写教学论文。

在注重课堂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平时的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多积累,多反思。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我们课题组教师能及时总结,笔耕不缀,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在写作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

多来,课题组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

五、课题研究动态及取得的阶段成果

课题开展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始终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

究”这个中心主题开展研究工作,按研究方案具体实施,达到了预定的实验目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⒈学情调查及分析(见材料1)

初二物理学习兴趣调查及报告

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情况的调查及报告(初二、初三年级各一份)

⒉初中实验分类(见材料2)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的学习,并据此将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探究

实验(分组)、测量型实验(分组)三大类。根据教学实际,对已有的实验模式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我校教学实际。

⑴演示实验部分

首先,尽可能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完成。如:“哪支蜡烛先灭”是引言中的第 1 个实验,也是初中物理的第 1 个实验。该实验让学生分别观察到长、短蜡烛都有可能

先灭,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会儿长蜡烛先灭,一会儿短蜡烛先灭呢?由此产生强

烈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中短蜡烛先灭的实验总是难以成功。我们经过多次实践,发现只要两支蜡烛的长度、间距及容器的大小选择适宜的话,“短蜡烛先灭”这个实验是可以成功的。

其次,注重借助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对其观察方法进行指导。如:在讲物质的汽化和液化问题时,常做一个演示实验(如图)。被加热

沸腾的水汽化,水蒸气由玻璃管喷出,在装有冷水的烧瓶壁外凝结

或水滴,靠近烧瓶处有团团白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注意

现象中的一些细节。即沸水瓶中水面上方的气体──水蒸气是无色

透明的,玻璃管口附近的气体──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靠近烧瓶

处的是“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细小的水滴。通过细致的观

察,学生不仅认识了现象,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

⑵探究实验(分组)部分

着重于对探究实验(分组)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探究实验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来自于教师的原因:⒈教学组织不严密,缺乏有效的指导。以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果采取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往往缺乏思考;对探究目标尚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动手操作,所获得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很难达成探究目标。⒉探究实验时

间得不到保证。时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更不要说有效了。由于受课时的影响,教师往往舍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很多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时,学生刚刚动手,教师就急于询问结果。学生只能按照书本给的知识作出回答,这样的探究实验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来自学生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探究活动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虽然“以探究为核心” 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科学探究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一番猜想、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探究,而且探究时间也比较长。

学生人人在动手,个个在参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若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展这样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不少学生却说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参与探究实验的学生占少数,个别学生承担探究全部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作旁观者。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整个探究过程,而是注重于探究过程的某个环节:对实验过程的合理性的评价、实验结论的分析或实验拓展等方面。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设计实验方案尤显重要。当学生提出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后,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出实验方案,并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步骤。

只有当学生对探究方法、具体探究步骤及要验证的目标都弄清楚明白后,这才可以动手

实验。这样,一方面可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减少实验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有序性,另一

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更到位。

⑶测量型实验(分组)部分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及总结、现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如:复习,

完成既定内容后, 要求学生 4 人一组联系前后知识就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进行小结

并交流。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就质量、体积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结

果如下:

原理1:ρ=

密度(ρ)

m v

测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用天平直接测量/质电量学相关仪表读数用量筒测体积然,后算质(量适用于液。体)

测质量用测力计测重力,然后算出质量。

分解

利用浮力(物体漂浮或,悬通浮过)V 排算质量。

利用刻度尺测出相关数据,算出规则固体体积。

利用量筒,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

测密度

利用排液法,测不规则固体(体两积点。要求)

利用浮力算出体(积适。用于悬浮或沉底的物体)

原理2:物体漂浮F 时浮=G 物 应用:密度计,也可用来解释类似问题。

原理3:物体悬浮F 时浮=G 物 应用:借助于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

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详见材料3)

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 / 获奖

作者

时间

1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申秀兰 2008.7

2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表于《现代教育通讯》 申秀兰 2008.5 3 强化解题方法训练 发表于《扬州晚报》 申秀兰

2008.6

4 伏安法测电阻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优秀教学案例 申秀兰 2010 二等奖

5 竞赛搭台,促实验教学发展

发表于《化学教与学》

鲁向阳 2010 6

基于整合模式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实践研究

发表于

鲁向阳

2011

7 铁钉锈蚀实验新探发表于鲁向阳2011

8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发表于《初中教学研究》吴洋2011

9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吴洋2010 一等奖

10 浅析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吴洋2010 二等奖

1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全国新课程论文大赛吴洋2010 一等奖

12 问题解决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全国新课程论文大赛吴洋2010 二等奖

13 紧扣变量掌握探究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黄道成2010 一等奖

14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潘莉2010 三等奖

15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课中提出问题的能力省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潘莉2010 二等奖

16 用身边之物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论文评比汤明庚2010 一等奖

⒋教师开课或竞赛情况(省市级)(详见材料4)

序号姓名开课 / 赛课说明

1 鲁向阳赛课2008 年扬州市初中化学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2 尹蒂赛课2008 年扬州市初中化学创新课实践活动市级一等奖

3 尹蒂赛课2011 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4 吴洋赛课2010年“百千万工程”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评比一等奖

5 陈雪梅赛课2010年“百千万工程”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评比二等奖

6 潘莉赛课《电功率》2011 年扬州市直中学物理创新大赛二等奖

7 潘莉开课2011 年5 月《电路动态分析》市级

8 王宏伟开课2010 年12 月《安全用电》市级同课异构

9 张昕开课2010 月11 月《水循环》市级同课异构

10 张昕赛课《流体压强》 2010 年扬州市直中学物理创新大赛二等奖

另组内定期开展点课、评课活动,以一课多轮或同课异构的形式出现。

⒌课外实验拓展(详见材料5)

物理部分:自制气体温度计

自制万花筒化学部分: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液体气压计针孔照相机

洁厕灵成分探究

污水净化装置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近两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⒈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学习了一些相关理论,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理论指导还是不够的,

有待加强。同时我们也发现理论对具体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完全贯彻,往往出现为课题研究而学习,存在要干什么学什么,从学习内容上看,对操作性的知识爱学,学得快,

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求甚解。

⒉实验数据及材料的收集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得更细致、规范,更科学、准确,以确保其对实

验的指导作用。

⒊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⒋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将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与学习效果的

评价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课题下阶段主要侧重开展研究活动,整理研究成果,形成显性成果。同时,对前期已经

取得的研究成果,要积极地在学校教学中推广运用,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⒈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精神,把学科《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继续组织学习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⒉创设实验课堂教学情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实验教学内容

适当、教学环节清晰、能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实验教学能有效支持教与学的进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动手或动脑建构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⒊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根据实验

教学的有关评价指标,结合学校课题,在教师的公开课、优课评比等活动中,贯彻以上精神。做到在常态教学中实验教学有效性,让课题研究日常化。

⒋资源的再开发

利用习题开发新的实验、利用手边材料尝试进行一物多用类型的实验设计或课本实验改进。

⒌充分利用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在广泛汲取各课题组成员的特点中提取共性供于研究。在课

题实施过程中,发挥各位老师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总结和交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过程性研究。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组主持人:吴永才地点:勤业中学 根据报名情况,第一组应到36人,实到22人,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及通用技术等学科的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老师大多数做了充分的、积极的准备,有的是带着问题而来,有的是带着经验而来,有的是带着困惑而来,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沙龙活动有效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老师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沙龙活动,老师们在分享经验、交流体会中,对实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现将活动的具体情况摘要如下: 吴永才: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有机会和大家来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近期,我在以往关注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认真和积极的准备,了解了更多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先进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实践,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真正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今天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比较多,我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袒露自己的思想,表白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有分歧和争论,沙龙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行为跟进,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有效改善我们的行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沈惠梁(五中、物理) ①实验课成为鸡肋,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做实验,考试成绩不一定好! ②实验课失去本来目的,很多实验或是只看现象、或是只关注结论。 ③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实验。 崔雅凡(八中、物理)

①实验很重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教学氛围,实验时,针对学生情况,可选择演示或分组。 ②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教学与考试不一致。 ③如何发挥实验对教学的作用。 吴永才: ①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怎样的实验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又如何分组,是探究还是验证,如何发挥好视频实验的优势,又如何将实验拓展到课外,开展家庭小实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实验教学与考试及考试成绩并不矛盾,我认为实验教学开展得好,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认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姜皎(外国语、物理) 观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提高学习的能力。 做法: ①分组不一定按照班级座位,我比较两人一组。 ②实验操作要规范。 ③实验素材的选择与利用。 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科技节平台、实验设计竞评) ⑤关注、维持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兴趣。 ⑥加强实验的管理、保证实验的秩序。 吴永才: 有人说,实验室是学习科学的最佳场所,优良的实验文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需要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达成,体验过程、学习方法,丰富经验,获得知识,情意和能力协调发展。学生的每一次实验机会,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实验的诸多细节,如姜老师所说的一些方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评课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长期以来,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学校只是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师的发展受到忽略。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角色成为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因此,我们认识到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促进教师发展,应当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2、目前存在的现象:(1)评课方面: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平淡肤浅;面面俱到;参评面窄;以偏盖全;评新弃旧。(2)教师本身方面:教学中缺少反思,因而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停滞不前,教学水平出现“一潭死水”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想通过课题研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有效的评课方式,透过集体的听评意见,结合授课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 (一)、科研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迫使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二)、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个性得到发展,为培养更多富有特色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工作目标 以本课题为突破口,培养一支“科研兴趣浓,业余素质强,教育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普遍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 三、研究的对象、方法、手段 (一)、研究的对象 实验期间的城关小学中青年教师 (二)、研究的方法 1、自然法:面向延川各小学中青年教师,在常态上自然实验。 2、调查法:通过学生座谈,教师座谈,调查实验效果。 3、个案研究法:针对特色教学的教师分类立案研究。 4、交流分析法:详细具体地分析结果,总结出适合小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三)、研究手段 将教师个体的学习,有组织的培训和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本着从教师备课、听课、议课、评课的平常处入手,以此为教、研、训的切入点,从细微处出发,从细节做起,“小题大做”,把“听课、议课、评课”做细,做足功夫,做出实效。 四、研究原则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下一页1 2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

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等几方面作了探讨。试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的关键就是科学处理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意在帮助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用教材教”。1.整体规划设计 这里的“整体”,指学科整体、或学年整体、或学期整体、或单元整体、或课题整体、或课时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设计”,必须首先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编写思路,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将以下各项措施加以落实.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早渗透,及时综合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考虑,教材对重要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都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及时捕捉适当的学习时机,提前对相关的内容、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达到强化学习重点、减缓学习坡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从巩固积累和应用提高的角度考虑,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得不到及时巩固,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学不会灵活应用.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没有能力有效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综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到哪里就综合到哪里。 (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思路。按这种思路实施教学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事,一个是针对单一问题的教学,一个是针对众多问题的教学。就单一问题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众多问题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对相互关联问题进行分类划归。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 (3)变式练习,分组呈现 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吸收、巩固、提升的必要渠道,但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精选巧编、练习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变、练习题的出示必须分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练习的问题上,彻底放弃题海战术的思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练习题的形式,首先要保证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以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习题,有意识地和中高考题型对接,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第三要深入研究,努力编写一些有创意的新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出示,一定要以题组形式呈现。每一组题应由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组成,避免逐一呈现对全班学生解题速度的统一限制。这是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 2.分层组织实施 整体规划设计,便于用更高的观点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实质,便于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但教学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层组织、分步进行。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层组织主要有以下各项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分步组织落实,目标是行动的开始,有了目标才会确定行动的思路,才会迈开行动的步子。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注意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 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 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胡满意

开题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2012年3月15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有效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要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而科学课堂必须成为科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自实施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我校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科学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科学课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多了。广大教师经过探索和尝试,也已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但是,就我校目前情况看,在实验探究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在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课堂实验探究活动形式化、表面化,缺乏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提高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顺利推进科学课程改革工作。从学生角度看:有效地开展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发展有效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有效的探究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实验探究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的界定: 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基于科学教学的特殊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 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学生能 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 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 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 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 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 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 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 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

浅谈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2-05-02T09:49:18.0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4月总第54期供稿作者:罗永平 [导读] 上面那位学生的出现,我即刻表扬他,他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读得更认真了。 ◆罗永平湖北省建始县景阳镇凤凰小学445309 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宗旨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中心完小的)现代教学手段,还是(乡下教学点的)传统授课方式,都讲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来完成预定的授课内容。因此,在老师们思考、探索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活动中,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经验的总结。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所教学的是学前班、一年级的语文,基于教学要求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课堂上用不着我去“高谈阔论”,否则只会把小家伙们搞得“云里雾里”。我们只要带着他们大声地读、高兴地读、相互比着读,好像我只是一个游戏的带头人,这样他们会记住所读的内容,会认得里面的字,能写出几个重点的字、词,能说说自己生活中类似课文中的事,用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去启发、激发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二、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众生百象,一个班总有后进生,他们思维迟钝,行动缓慢,相当多的时间,由于受自身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没有经验,无话可说,对其他学生的课堂讨论与交流,他们往往只是一个“旁观者”,其他学生发言时,他们是“张着嘴,瞪着眼,听了这位又看那个”,有的干脆自己搞起小动作来,所以老师千万别忘了把他们带上。这时需要老师有宽容、平和的心态,组织活跃课堂气氛。有了活跃的气氛,往往能把他们带动起来,只要他们跟着动了,就会有效果。 三、情感的投入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爱心投入多少,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就有多深。笔者在和学生们探讨语句朗读的语气时,就和学生读得很开心:“鸭先生说:‘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读得惊讶,语气伤心,引发了学生对环境卫生的思考。课文中“病中的妈妈”关心地说:“珍珍,早点睡吧!明天还要去郊游呢!”有个学生说:“这句话要大点儿声音说,我觉得珍珍还在另一间屋里帮妈妈做事一样,妈妈不大点儿声音说话怕珍珍听不见。”“好!你给大家学着‘妈妈’说一下。”“好!现在珍珍又走到了妈妈的床边,就不要大声说话啦,你再给大家读一读。”就这样,笔者认为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是受到了“拨动”的,小学生对“爱心”、“孝心”的理解受到了启发,老师的情感投入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指出“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上面那位学生的出现,我即刻表扬他,他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读得更认真了。其他学生也受到了的极大的启发,对这节课的朗读教学,那真是事半功倍,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对接下来的说话训练、写话训练也起到了启蒙作用。我鼓励学生写几句话,有很多学生写得很不错。 总之,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的心态能融入到学生中去,要老师把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也投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能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来表达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启超在“三步读书法”中提到可以先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进行学习,通过“合分合”的方法把握住文章中的线索,这种方法可以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以点带面,独辟蹊径 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大胆进行取舍,找到独辟蹊径的文章学习突破点,然后以此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长文的文本特点来选择教学重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问者中的“母爱”所感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母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着一点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对母爱的描述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作者给母亲出了难题,一个怎样的难题?如何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要写的是‘地坛’,为什么又要写‘母亲’呢,母亲的形象在地坛描写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切入这个点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作者对母爱的表述是多变的,他们可以从母亲的付出,面对苦难,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中了解母爱,找到“送我上地坛”、“在家担心我”、“去地坛找我”等片段中发现作者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展现了母爱。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到痛悔和怀念的整个过程,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 秦牧在谈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牛嚼鲸吞”的方法,这其实和以点带面的长文短教方法也有所相似,抓住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细嚼”精读,而对于其他方面则通过“鲸吞”的方法来带动一整个“面”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