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明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

一、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一)主要成就: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二)代表作品:(均为1895年放映)

1.《工厂大门》、《烧草的妇女们》、《婴儿午餐》

2.《火车到站》(采用深焦点镜头,产生了长镜头内部调度的效果,时空变化连

续完整。)

3.《水浇园丁》(最受欢迎。具有一个基本情节、一个喜剧噱头和一个喜剧故事

的基本模式,是最早的故事片雏形,也是一切喜剧片的原型和胚胎。)

4.《出港的船》(黄金分割率的构图原则)

(三)艺术特征:

1.以“从实地捕获的自然现象”为拍片方针,多捕捉记录生活的实景。可以说是

世界电影史上写实主义和纪实美学的最早尝试者。

2.大部分影片没有情节,只是客观地记录生活的片段,但个别也初步具有叙事艺

术的一些特点。

(四)局限性:卢米埃尔兄弟毕竟是科学发明家,而不是艺术家和娱乐制作家,他们更关心的是电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客观实录。

二、乔治·梅里爱

(一)主要成就:

1.1897年改造建立了蒙特路伊摄影棚,涉及了一整套复杂的机械装置以便拍摄那些需要复杂场面调度的影片。从此诞生了电影制片厂的观念诞生了。

2.发明魔幻片,把电影引向大众喜爱的娱乐演出,成为今天影响最大的“故事影片”的先驱与奠基人。

3.大量探索电影的表现技巧,特别是特技镜头、多次曝光、快动作、慢动作、叠印等被他发现并运用。

4.最早拍摄纪录片《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并拍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电影《德莱福斯案件》。

5.电影发行业的创始人。梅里爱创立的“明星电影公司”的所在地——歌剧院街被当时的英国人称作“世界电影中心”。

(二)作品:

1.《贵妇人的失踪》(1896,梅里爱第一部魔幻片,革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

2.《橡皮头人》(纵深移动摄影和多次曝光手法)

3.《管弦乐队队员》(多次曝光,同一画面上高达七次)

4.《月球旅行记》(1902,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片,“艺术创作全盛时期”的代表

作)

5.《太空旅行记》(1905,又译<奇幻航程>)

6.《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世界上第一部经过重新安排的新闻纪录片)

7.《德莱福斯案件》(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电影,是梅里爱导演

的第一部长片)

(三)艺术特点:仍带有时代的特点:杂耍、游戏,但他是较早从艺术角度探索电影的先驱者,他将戏剧传统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手段。且电影具有一定长度,能够叙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评价与局限性:虽然梅里爱对电影艺术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探索,但他的电影观念停留在戏剧的传统美学之上,摄影机静止不动,模拟戏剧现场观众的视角收录一切景象,全无视角的变化,这种“乐队指挥的观点”使电影与自然界和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使银幕等同于舞台。

(五)与卢米埃尔兄弟的对比:梅里爱和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了电影艺术不同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不同的电影美学基础,对世界电影史意义重大。

三、百代公司

(一)创始人:查尔·百代(1903-1908发展壮大,直至一战时期)

(二)经营理念:

1.实现电影企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合(法国里昂内瑞企业十大银行贷款)

2.垄断电影资料(摄影机、柯达胶片、剧本、影院)

3.建立庞大的摄影基地(万森电影王国)

4.研究观众情趣,制作适合观众需要的影片(《芳托马斯》系列)

5.聘任电影职业专长家(著名导演齐卡)

6.造就电影明星(如世界银幕第一位影帝马克斯·林戴)

(三)评价:百代电影公司的成就使法国成为早期世界电影生产和输出方面的第一电影大国,霸主地位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逐渐被好莱坞取代,但经营思想被美国电影延续,取得了持久的繁荣和发展。

四、艺术影片公司(被百代公司吞并)

(一)组建人:拉菲特兄弟

(二)《吉斯公爵遇刺》:1908年拍摄,勒巴尔吉导演。从拍摄阵容可以看出制作者已经开始用一种比较严肃的、艺术的态度对待电影。这样的作品便不再停留在市井游艺的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深度和表现深度。

(三)代表导演与代表作品:勒巴尔吉;《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多为舞台剧改编)

(四)评价:成立时的宗旨“发扬光大舞台剧”被电影历史证明进入了误区,但是以《吉斯公爵遇刺》为代表的“艺术电影”代表了当时法国电影的最高成就,事实证明,将经典舞台剧搬上银幕对促进电影艺术的成熟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英美意争相效仿。

五、其他

(一)费雅德:著名导演,擅长拍摄喜剧片和侦探片,最著名的是《芳托马斯》系列。

(二)马克斯·林戴:一二十年代世界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人生导师。

第二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一)印象派概述

1.发起人:青年影评家路易·德吕克

2.时间:持续至1924年德吕科的去世而告终

3.主张:他认为法国电影缺乏深厚的传统,必须加以彻底的改造。在他看来,以

往的电影包括艺术电影和费雅德的影片都不是艺术品,新时期电影家的任务是创造真正的艺术品,即为“真正的电影”。

4.代表人物:路易·德吕克、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普斯坦、

马赛尔·莱皮埃(马赛尔·莱赫比耶)

(二)艺术特点:受印象派绘画影响,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而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者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效果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三)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路易·德吕克

1)艺术主张:反对艺术电影改编舞台剧的道路,主张创作自己专门的电影剧

本。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具有自身规律的艺术,特别是文学和戏剧区别开来。德吕克要求电影工作者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寻找真正符合电影的题材和表现手段,归结为“上镜头性”。且重视剧本轻视拍摄技巧。

2)作品:

①《西班牙的节日》(1919,杜拉克导演。格调上完全是法兰西的。)

②《流浪女》(1922,德吕克代表作。对印象派导演的创作具有代表性

的总结:在作品中追求景物的再现,在主观感受基调上将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景诗

化。)

2.马赛尔·莱皮埃

1)评价:几乎把所有精力都集中整改了镜头效果上,他的作品代表了“典型

的印象主义”。

2)作品:

①《黄金国》(1921,代表作。充分运用镜头的视觉效果渲染气氛,使

镜头具有了主观色彩。法国史学家米力特:他运用“视觉记号说明了能够说明的一

切”。爱普斯坦认为:黄金国开辟了法国默片完全成熟的时期。)

3.阿贝尔·冈斯

1)评价:最富有创造性的印象派导演。

2)作品:

①《车轮》(1923,又译<铁路的白蔷薇>。这一时期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成功地运用了“加速蒙太奇”手法,米力特认为,加速蒙太奇的发现赋予电影一种

近似音乐的品格,使电影成为一种“可视的音乐”。)

②《拿破仑》(1927,大量运用了主观镜头探寻人物内心世界,最伟大

的创造是创造了三面银幕)

4.其他作品:《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杜拉克导)、《忠实的心》(1923,爱普

斯坦导)

(四)评价与影响:(与先锋派电影相比)印象派电影并不否认电影的叙事功能,所以它和生活仍然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印象派电影实质上是对法国20年代现实生活一种直率的感觉方式和表现方式。

二、先锋派电影

(一)出现原因:

1.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以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为代表的西方

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2.美国商业电影占据了欧洲电影市场,引起了欧洲电影艺术家的强烈反抗。

(二)特点

1.与商业彻底决裂。

2.电影本身借用现代主义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三)纯电影

1.特点: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独立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

以组成一种视觉的舞蹈和看得见的音乐。

2.《机械舞蹈》:又译《机械芭蕾》,1924,费南·莱谢尔(又译费尔南德·莱热)

导。拍摄目的为,创造出常见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节奏,表现出他们的造型的美。

(四)达达主义电影

1.释义:“达达”是一个毫无具体意义的幼儿呓语。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宗旨是颠

覆和破坏,颠覆资本主义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达达主义艺术家以此来表现出强烈的愤世嫉俗、反叛西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精神。

2.特点: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3.《幕间休息》:又译《间奏曲》,1924,雷内·克莱尔导。影片以荒诞、幽默等

隐含的方式讥讽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风尚和文化。

(五)超现实主义电影

1.此时期先锋派演变:深受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把表现幻觉和梦境、展示人的潜意识当做电影艺术的根本任务。

2.超现实主义特点:超现实主义没有完整的故事,创作主旨在于形象化地表现梦境和潜意识活动,现实场面和令人费解的怪诞场面常常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严重的失落感。因而超现实主义影片包含着对生活的不满和嘲弄,特别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

3.作品:

1)《贝壳和僧侣》:1927,谢尔曼·杜拉克导。

2)《一条安达鲁狗》,1928,路易斯·布努埃尔导。

①影片用直接的视觉形象的隐喻,来表现心灵的感受和震动。引证精神

分析学说的解释,认为影片表现了“恋爱和性欲受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束缚”。

②尽管许多场面安排十分荒诞,,但它却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如果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说这部影片强烈地表现了知识分子对于宗教偏

见、资产阶级教育、社会束缚所进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受到无政府主义和个人应

摆脱一切束缚取得绝对自由的观点支配的。

3)《黄金时代》:1930,路易斯·布努埃尔导。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告终的

标志影片。布努埃尔企图运用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来说明世界。象征和譬喻手法在这部电影中也运用的更加广泛。

4)《诗人之血》:1930,让·谷克多导。

(六)超现实主义后期作品:《只有时间》,1926,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郊区》,拉贡布;《尼斯景象》,让·维果;《蒙特派纳斯》,台斯拉夫;《卢森堡花园》弗朗根;《雨》、《桥》,尤里斯·伊文思。

(七)先锋派电影运动意义

1.“先锋电影”对画面形象和影片节奏的探索研究,曾有助于电影摆脱平铺直叙

的刻板手法和对生活的单纯复制,并促进了蒙太奇理论、特别是表现性蒙太奇技巧的形成和发展。

2.“先锋电影”在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使内心世界“视觉化”方面

所做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扩大了电影的表现力和范围。

(八)缺陷:根本缺陷为没有从表现内容着眼去从事各种探索,而更多的是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追求具有刺激性的反常效果。这样它只能在少数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中找到知音,根本上却脱离了广大观众,这就是先锋派运动宣告结束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一、诗意写实主义电影概述

(一)历史背景:先锋派电影运动与商业系统的完全对立,再加上美国好莱坞电影大举入侵和本国电影生产力的削弱。1929年爆发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得法国较之其它欧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严峻的社会现实迫使电影工作者不得不关注日常和现实生活,努力在困境中寻找到生命的亮色和生存的一点点诗意。

(二)艺术特点:

1.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没有系统的理论。

2.这些影片继承了印象派和先锋派的创新精神,但又与社会保持着密切联系。影

片大都已发过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以富有感情的笔调描写普通人的遭遇,而且大量调动电影的表现手段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3.多数是悲剧。在表现生活的真实图景的同时,具有某种诗情画意,往往能给观

众一种诗意的满足。

4.在表现形式上有区别与蒙太奇的组合,多采用长镜头和深焦距镜头。演员表现

朴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一)雷内·克莱尔

1.生涯:1898-1981,被认为是最富与法国特色的电影工作者,是法国电影界唯

一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摄制40余部长故事片。二战期间去往好莱坞,个人创作思想与大制片厂制度格格不入,战后回到法国继续拍片。

2.艺术特点:他的作品一贯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高度的电影化技巧。作品

特点是结构严谨、精致,场景处理得十分精致连贯。剧本一般为自己写作,以富于画面感而著称,一般都不必在剪辑上再下功夫。

3.主要作品:(克莱尔的这些影片被国际影评界视为法国电影的“高峰”,影片表

现出的“幽默感和精炼笔法”常被人指为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贡献。)

1)《巴黎屋檐下》:1930,法国情调和充满整部电影的平民的人情味,亲切

感以及乐观精神受人赞扬。

2)《百万法郎》:1931,影片以相当完美的音乐歌舞片形式、疏密相间的结

构、节奏鲜明的叙事和新颖的印象处理方式,丰富了有声电影的表现手段。

3)《自由属于我们》:1932,本时期克莱尔最优秀的作品。

4)《七月十四日》:1933。

5)后期影片(1950年后):《魔鬼的美》、《夜美人》、《大演习》。

(二)让·维果

1.生涯与评价:1905-1934。他是法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以严肃的社会题材向平庸电影挑战的第一位导演,一生仅有四部作品。父亲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不幸遭遇在让·维果的心灵上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也成为他后来用电影抨击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动因。为纪念他,1952年法国设立让·维果奖,专门奖励有独创精神的优秀电影人。戈达尔和夏布洛尔的电影生涯均从此奖项开始,新浪潮电影工作者把其视为精神导师。

2.主要作品

1)《尼斯景象》:1929,纪录片。包含愤世嫉俗的激情,以深沉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表现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影片是充满对立的尼斯的真实记录,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社会不平等的主题,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倾向。被萨杜尔称为是“法国第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纪录片”。

2)《操行零分》:1933。让·维果悲惨童年心灵创伤的折射。以寄宿学校隐喻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残酷、卑劣,以诗意手法描述学生们的胜利和青春的激情。影片因其反社会和颠覆性被禁映。二战后,几乎成为表现反叛精神电影作品的“新约全书”。

3)《驳船亚特兰特号》:又译《亚特兰大号》,1934。遗作,未能拍完所有的镜头。影片以驳船为象征,构成与资本主义喧嚣生活对立的宁静世界,充满诗意激情和人生哲理。现存拷贝已与作者意图有较大出入,但影片仍然表现出让·维果在画面造型方面的天才和独树一帜、强烈感人的抒情风格。

4)《塔利斯》:又译《游泳冠军塔利斯》,1931。

(三)叙利恩·杜维威尔

1.作品:

1)《同心协力》:1936,影片反映了当时十分严重的失业问题以及工人阶级如何同心协力,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失业问题。影片主题虽然严峻,但不乏乐观精神。

2)《逃犯贝贝》:1937,这部影片在法国电影史上被认为是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典型的表现了悲观主义的情调,主人公虽然怀有人生理想和生存渴望,但影片结局却常常是悲剧性的自杀或出走,这类影片又被称为“黑色现实主义”。(四)马塞尔·卡尔内

1.雅克·莱普卫:30年代法国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法国诗意写实主义电影最优秀的剧作家。卡尔内导演的影片几乎都由其编剧。其也编剧过让·雷诺阿的《乡村一隅》、《兰基先生的犯罪》等优秀影片。

2.评价: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法国电影史学界一般认为,卡尔内的影片一般表现善与恶的斗争,其中的好人在那个社会中,总要受到社会的残害。但是好人总在追求一种永恒的爱,并且要努力去反抗命运;而这种命运,也正是社会制度。与同时代的诗意现实主义导演相比,卡尔内更善于表现人的心理,特别是对于人物悲观心理的描写。

3.作品:

1)《雾码头》:1938,卡尔内对环境进行诗意的表现从而让电影呈现出灰暗、压抑的悲观气氛,准确地捕捉到了二战来临之前笼罩欧洲大陆的那种腐败、颓唐、悲观、令人沮丧的氛围,尖锐地反应了法国的现实。

2)《太阳升起》:1939,法国电影经典作品之一,影片主旨是好人(以工人为代表)不可避免的要被命运所碾碎。

3)其他作品:《珍妮》1936、《北方旅店》1938、《夜间来客》1942、《天国

的子女们》1945。

(五)其他(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发展,风格样式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雅克·费雅尔:《大赌博》1934、《米摩沙公寓》1935。

2.让·格里米永:《驳船》1941、《天空属于你们》1944。

3.雅克·贝盖尔:《金盔》1952。

三、写实主义电影大师——让·雷诺阿

(一)个人经历:1894年9月15日出生于巴黎,参加过一战并伤残了一条腿。1924年他加入了电影界,成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41年雷诺阿流亡美国,由于好莱坞制片模式的限制,他失去了以往的思想锋芒和艺术锐气。50年代归国后没再能达到30年代的成就。1979年雷诺阿在美国去世。

(二)作品:

1.先锋派时期:《水上姑娘》1926、《娜娜》1926。(其富有诗意的写实风格初步

显露,但这一时期雷诺阿更热心于诸如叠印画面等电影特技、电影形式的探索。)

2.诗意现实主义时期:

1)《母狗》:1931,标志着雷诺阿电影创作新阶段的开始。其本人把这部影

片当做自己艺术生涯中转折的标志,确立起写实主义的风格。

①影片依据一部平庸的侦探小说改编,但雷诺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

片中进行了一种社会分析,揭示了法国巴黎平民区——蒙马特区的生活景象。

②本片一反当时的做法,采用了景深镜头和同期录音的方法。

2)《布杜落水遇救记》:1932。

3)《托尼》:1934。

4)《兰基先生的犯罪》:1935,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影片

歌颂了普通群众的联合和团结。

①影片把小职员、平民、工人等作为主要人物占据银幕的做法当即引起

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电影节的注意。

②法国电影评论界和电影史界几乎一致肯定,影片包含的深刻意义和作

者企图传达的思想,比影片的技巧和电影本身有价值的多。

5)《幻灭》:1937,雷诺阿作品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雷诺阿以现实主义的

手法揭示“人性困境”,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

①影片反映了雷诺阿及其矛盾的思想,他始终关心把世界上的人们分隔

开的种种界限和超越这些界限的可能性,他以一个和平主义者的角度力图构建一个

世界大同的理想。然而出于一个写实主义电影工作者的认知,这又常常只能表现为

一个“伟大的幻想”。

②影片风格上朴素,近似于纪录片。运用景深镜头、长镜头结合移动摄

影创造出来具有丰富造型感的视觉形象,气势磅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6)《游戏规则》:1939,雷诺阿作品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是一部讽刺资产

阶级生活状态及其价值观念的喜剧片。影片富有嘲弄意义地揭示出:说谎和尔虞我诈是战前法国社会生活不可违背的“规则”。二战时被禁映。

①这部影片仍然保持了雷诺阿一贯的写实主义风格,但采取了更为诗化

的表达方式。

②影片中雷诺阿隐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性和异化,体现出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前,他面对猖獗的黑暗势力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悲观绝望心情,传递

出他对于濒临崩溃的欧洲社会的深刻感触和强烈焦虑。

3.美国好莱坞时期:《吾土吾民》1943、《南方人》1945、《女仆日记》1946。

(三)评价:

1.雷诺阿是一位对世界电影做出巨大贡献的电影艺术家,他总结前人的实践经

验,最终确立了世界电影写实主义传统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写实主义电影语法。

2.他的创作实践为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提供了例证,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对现代电影观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第四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1.欧洲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将过去的信仰全部摧毁

了,人们陷入了一种空前的信仰危机,有一种“万物崩离、中心失离”的迷惘感和孤独感。

2.战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再度繁荣,人们又感到了日益加剧的“物欲”和

“异化”的危机,他们认为物质的膨胀使人失去了世界的中心位置,他们的个性和价值以及精神上的独立性被剥夺了。

3.结果:西方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感觉信仰的丧失和幻想的破灭而变得

愤世嫉俗、颓废失意、甚至放浪形骸,以各种姿态来反抗社会和既有秩序。“新浪潮”

电影应运而生。

(二)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他者即地狱),以及各种现代主义

思潮。

2.“存在主义”释意:存在主义把人的存在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生活

中的一切都没有规律性、逻辑性和因果关系。世界是没有解决的矛盾的错综纠结,历史是杂乱无章的一片混乱。一切都是荒诞不经的,只是受到盲目的、无规律的偶然性的支配。而人就存在于这种混乱之中,被恐惧、模糊的本能和社会制度弄得疲惫不堪。

3.“存在主义”观点:改变世界的荒谬、无组织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人是无力给

他周围的混乱带来理性的秩序,只能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接受他。在现实面前人是无希望的,人不是一个积极而又明确目的的生命,他只是一个存在。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任何其他人都是“局外人”,甚至友谊、爱情以及亲属关系都带有怀疑和虚假的色彩。

二、“新浪潮”电影与理论主张

(一)开端:1959年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出现了若干部引人瞩目的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这些导演及他们的作品带来了新的电影观念和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1962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来定义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二)时间:1958—1962

(三)代表人物: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等。

(四)理论基石:

1.精神之父:《电影手册》主编安德烈·巴赞(1918-1958),是“新浪潮”导演

的“精神之父”。

2.“新浪潮”的创作个性:法国电影“新浪潮”并没有明确的纲领和创作宣言,

“新浪潮”导演推崇个性,每个人的风格都很不相同;但总体来讲其还是具有一致的电影美学观念——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

3.纪录本性:巴赞认为,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因而

纪实性是电影的第一本性。电影应该是“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而生活并非是戏剧性的环环相扣、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排列好的。而是有一些松散的、分不清主次的事件串联起来的。因而巴赞的纪实美学反对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戏剧性效果和因果叙事的故事化倾向。

4.场面调度理论:巴赞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

和空间,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与时间,同时也尊重观众的选择与思考的权利,避免蒙太奇营造的强制性、单一性、封闭性和倾向性的主观世界,展现出开放式的、可选择的、含义多样的客观世界。

5.作者电影概念:

1)形成历史:

①法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电影导演阿斯特吕克在40年代曾经提出“自

来水笔式电影”的理论,目的在于确认电影作家的地位,对“作者电影”概念起到

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1957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近乎“新浪潮”作家宣言

的文章——《作家的政策》。之后,新浪潮主将们继续宣传这种“作家的政策”,由

特吕弗明确提出了“作者电影”的观念。

2)理论主张:

①电影作者应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

②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在一系列的影片中一贯的揭示出其风

格。

③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

某种个性。

3)意义:特吕弗等人确立了导演是电影中心的位置,导演决定着一部影片的

风格和形式,而且导演完全可以像文学家一样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三、“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

(一)既有电影特点

1.优质电影:特点是制片人操作电影创作,以巨额投资、虚构的故事、曲折缠绵

的叙事、人工营造的背景和明星效应制造生活的幻觉。

(二)“新浪潮”电影特点

1.最大特点: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风格。

2.制作方式:采取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式,他们的影片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采用实景拍摄和自然光效,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

3.叙事方式:打破了自格里菲斯以来的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方式,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替代和打乱情节结构。影片也不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叙事变革的原因:“新浪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变革实际上是与“新浪潮”电影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存在主义看法相一致的。他们认为传统的艺术的理性结构已经不能反应荒诞和非理性的现实世界,传统叙事主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已经被现代社会中的自我丧失、扭曲和变形所取代,因而他们要探寻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4.编导方面:倾向于“编导合一”,以便更充分的把握和驾驭影片的主题和风格。

常常具有随意性和即兴式的特点。

5.摄影方面:侧重于电影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利用真实的自然背景和光效,灵活运用摄影机(手提摄影机)。大量运用跟拍、抢拍和长镜头等类似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赋予影片一种自然、逼真、偶发的纪实风格。

6.剪辑方面:打破传统束缚,有时更是打破影片画面恪守的流畅规则,时空表现更为随心所欲。在电影剪辑上的探索对世界电影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评价:法国电影“新浪潮”在“作者电影”观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电影模式、电影语言和电影激发采取了大胆超越的态度,一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其形式的探索一致与其影片意义的表现相结合。

四、“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一)让-吕克·戈达尔

1.创作经历

1)早期经历: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幼年移居瑞士,长达

后回到巴黎。自小对电影就具有浓厚的兴趣,1950年进入《电影手册》从事专职影评,随后十年时间里他观摩了大量影片,打下深厚的底子。1954年至1958年,他尝试了五部短片。1959年,导演第一部故事长片《精疲力尽》。

2)创作高峰时期: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高峰期。

①代表作品:《精疲力尽》(1959)、《卡宾枪手》(1963)、《狂人比埃洛》

(1965)、《我略知她一二》(1966)。

②创作理念:这一时期戈达尔的创作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其主题和表

现手法存在着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影片大都表现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强烈精神

危机,特别是集中展示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和人格心理的荒谬混乱以及激进的、玩

世不恭的反秩序、反传统的情绪与思想。

3)“政治影片”时期:1967年拍摄《中国姑娘》以来,特别是1968年法国

“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组织“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信奉苏联“电影眼睛派”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拍摄一系列“政治影片”。

①代表作品:《中国姑娘》1967、《真理》1969、《东风》1969、《意大

利的斗争》1970、《一切顺利》1972。

②“政治影片”的局限:由于戈达尔对于马列主义缺乏完整的、科学的

理解,有时甚至作了歪曲的解释,特别是由于他始终未能摆脱存在主义和无政府主

义思想的影响,因而,其影片在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揭示现实的同时,也时常满足于

一些无政府主义倾向的描写。

4)后期经历:70年代戈达尔一度中断拍片,1980才返回法国拍摄故事片。

①主要作品:《故事》(1980)、《芳名卡门》(1983)、《新浪潮》1990等。

②后期作品评价:戈达尔有意向传统靠拢,注重叙事成分和情节线索,

然而依旧独具风格,不肯媚俗随流。

2.艺术特点

1)最大成就:始终不渝的向好莱坞电影美学的霸权挑战,力图冲破已经定型

了的传统叙事模式。

2)电影形式语言方面的探索

①评价:戈达尔在这方面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大师,甚至有人认为当代电

影可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期。

②剪辑:戈达尔拒绝运用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方法。

也就是说,再不变换场景的情况下,把一个连贯运动中两个不连贯的部分剪辑在一起,跳换场景时,事先没有任何的暗示。

③摄影:不再像过去按照需要去设计往往很华丽但却很刻板的画面,而

是追求一种非常灵活的报道式的摄影风格。这种拍摄方法与新闻片和电视报道的手法相近,突出了纪实色彩,更确切的突出了戈达尔所追求的直接的“真实”。另外戈达尔还较多采用自然光以获得逼真的效果,并使画面朴素自然。

3)电影化的论文:又称政论化电影。在叙事上,戈达尔的影片越来越偏离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越来越采用多种多样的间离方法,使连贯的故事情节遭到破坏,使观众与题材增大距离。显然这是受到布莱希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3.局限性:

1)戈达尔虽然激烈地攻击好莱坞电影的传统形式,但他并没有真正摆脱好莱坞传统的情节结构方法。戈达尔的几乎所有影片都建立在侦探情节上面,他也坦言自己需要戏剧性的支架。

2)戈达尔拍摄了许多以社会、政治为内容,以普通观众为对象的影片,但他趋于极端个性化的电影手法使普通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影片意义。这种目的与手段的错位,最终使他的影片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4.评价:戈达尔在电影艺术上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了许多观众、许多影评家和电影创作者用另外的观点来思考电影。他向他们指出了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相承下来的的表现手法上的种种束缚,并且指出了电影创作者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为动摇好莱坞所定型化的电影美学的垄断与霸权开辟了通路。

(二)弗朗索瓦·特吕弗

1.评价:特吕弗是“新浪潮”的电影主将之一,“作者电影”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具有其个人的独特艺术个性,被公认为最能代表法国电影的艺术家之一。

2.个人经历:

1)1932年特吕弗出生于巴黎,他本是个四处干零活的“流浪儿”,有过进入劳教所的经历。安德烈·巴赞独具慧眼,将其引导成为一个目光犀利、胆识过人的青年评论家。

2)1954年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著名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后来被一些人称作是“新浪潮”的宣言。文章提出了“作者电影”和“优质传统”两种区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鸣锣开鼓。

3)1984年10月21日,特吕弗英年早逝。法国政府几乎是以最高的国葬礼仪来悼念这位电影艺术家。

3.早期自传体影片

1)作品:《四百下》1959、《二十岁时的爱情》1962、《偷吻》1968、《夫妻生活》1970、《飞逝的爱情》1978。上述五部影片由同一位演员担任主角,随着剧中人物一起成长,因而在银幕上造成了一种“罕见的真实感”。

2)艺术特点:

①特吕弗早期影片在叙述方式上打破了线性因果叙事的模式,而取代以

看似琐碎的生活事件的串联和积累,努力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同时出于反抗好莱坞类型影片的统治地位和艺术创新的需要,特吕弗打破了不同片种的界限,创立了一种新的影片风格。

②特吕弗也是巴赞“长镜头”理论的积极实践者。

4.其他主要作品

1)《枪击钢琴师》1960、《祖与占》1961、《柔软的皮肤》1964、《穿黑衣的

新娘》1967、《密西西比的美人鱼》1969、《野孩子》1970、《两个英国姑娘》1971、《美国之夜》1973、《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最后一班地铁》1980、《隔壁的女人》1981。整体来看这些影片丰富多彩、内容各异。他在创作中从未固定于某种“成功的模式”。

2)艺术特点:

①散文风格:“散文风格”是“新浪潮”电影的一个基本特点,虽有一

点故事的内容,但往往结构松散,形不成紧密的因果关系的情节链。

5.与戈达尔的对比:戈达尔始终桀骜不驯的挑战传统电影规范,其电影观念与视

听语言一直处在试验与探索阶段;特吕弗则并不想完全颠覆商业的传统,而是保持电影作者身份的同时,对主流电影加以改造,在艺术与商业之间走平衡道路。

(三)其他

1.埃里克·罗梅尔:偏爱细腻的心理分析,擅长设置人物关系,时常形成连环的

类似“猫捉老鼠”的情境,以此展示潜藏着的人格角逐和心理冲突。

1)代表作:《狮子的标记》1959、六个道德的故事、四季的故事。

2.雅克·里维特:偏爱心理分析,以片长异乎寻常而著称。

1)代表作:《巴黎属于我们》1959、《爱情疯子》1968(片长超过四小时)、

《出局》1971(14小时40分钟)、《爱吵嘴的美人》1991(四小时)。

3.克劳德·夏布洛尔:“新浪潮”导演中最具商业化的一位。受希区柯克影响很

深,擅长拍摄讽喻幽默的心理惊悚片。影片中常表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内部积蓄并最终爆发出来的暴力悲剧。

1)代表作:《表兄弟》1959(新浪潮初期重要作品)、《花花公子》1960、《老

虎只喜欢新鲜肉》1964、《不忠的妻子》1968、《屠夫》1970、《仪式》1995。

4.路易·马勒:一些影片革新了叙述方式。

1)代表作:《通往绞架的电梯》1957、《情人们》1958、《扎齐在地铁》1960

5.雅克·德米:《洛拉》1960、《瑟堡的雨伞》1964。

6.克洛德·勒鲁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

第五节法国“左岸派”电影

一、“左岸派”简介

(一)命名释义:“左岸派”形成于50年代末,以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是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流派。由于“左岸派”几乎是夹杂在“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因此有人将其视为“新浪潮”的一部分。

(二)与“新浪潮”的差异

1.“左岸派”的电影艺术探索时间要早于“新浪潮”,阿伦·雷乃早在40年代就

开始拍片,50年代开始艺术探索。

2.“新浪潮”在60年代中期就已经基本宣告结束,但“左岸派”的活动却一直

延续下来,进入七八十年代仍有佳作出现。

3.“左岸派”作者甚至公开拒绝“新浪潮”,他们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

上较之“新浪潮”更为极端,带有更大的实验性。

(三)代表人物:

1.电影作者: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斯、阿伦·罗伯-格里叶、亨利·科

尔皮、阿涅斯·瓦尔达等。

2.来源:一类来自从事创作较久的导演,如雷乃、瓦尔达、科尔皮;另一类以从

事文学创作为主的,如格里叶、杜拉斯。

(四)影响:“左岸派”将电影带入了一个无比广阔深邃的世界——人的内心,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

(一)指导思想

1.更为彻底的现代主义:“左岸派”电影较之于“新浪潮”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更为广泛和全面。“左岸派”电影在世界观上接受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表现世界的混乱、荒诞和非理性,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上呈现出的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危机。

2.表现资本主义的“异化”:电影特别侧重于展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

境遇,在一些影片里,物取代了人,人却退化为物,萎靡而僵硬。

3.精神分析学说的侧重:对人的内心和精神发展过程十分的看重,偏爱回忆、遗

忘、记忆、想像、潜意识活动等主题。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是其重要的创作理论源头。

4.“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等现代主义美学思想也得到了

大量运用。

(二)“作者电影特色”

“左岸派”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作者电影的特色:

1)左岸派编导大都来自文学界,或深受文学影响,所以其影片中,对话和内

心独白构成了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

2)对话与内心独白已经不仅仅是叙事意义上的成分,他们力图创造一种全新

的电影语言,在电影影像与文字叙述、场面调度和叙述方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艺术表现(左岸派的题材围绕着两个纲:一是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一是错综交替的表现时间。)

1.精神作用的探索:

①主题:左岸派影片主题集中在“记忆与遗忘”的矛盾中。主人公总是处于

进退两难的境地:想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却又忘不掉曾经珍藏的记忆,或想不起他们曾经损害的是什么。

②左岸派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比人的外部活动更丰富真实,也更富有意义,而

且前者是时刻在支配着后者。他们十分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

2.交替表现时间:在艺术表现上,“左岸派”最大的贡献就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时空观念,将逻辑的、线性的时间改变为错综复杂交替的“心理时间”,空间也由具体的物理空间或叙事空间变为“心理空间”。在时空转换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左岸派”电影技法的探索

1.摄影:不同于“新浪潮”的“自然主义”式的表现风格,十分讲究画面构图和

用光效果。特别是以阿伦·雷乃电影为代表的摄影机的运动。

2.声音:“左岸派”对声音的探索是与对画面的探索相并而行的,他们在视觉和

声音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但“左岸派”更多地将声音置于一种优先的地位。非常重视语言在叙事层面和画外空间的运用,发挥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同时,音乐、音响、寂静也在他们的声音意识和声音设计之内,极大开拓了声音空间,从而提高了影片的表

现力。以杜拉斯为例。

3.剪辑:十分注重剪辑,并自称为“电影剪辑派”,认为电影剪辑能表现的东西

是永无止境的。以《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为例。

(五)“左岸派”对比“新浪潮”

1.新浪潮更侧重把没有因果关联的生活事件串联起来,追求纪实风格,有人将其

概括为“生活流”。

2.左岸派侧重于人物内心的表现,特别是人物瞬间的意识流动,因而有人将其称

为“意识流”电影。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活动具有两个不可分割的特点,一是“流动性”,既没有空白和间断,始终在流动;二是“超时间性”,即不受时间的束缚,感觉在“现在”和“过去”中保持着密切关系。

三、“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一)阿伦·雷乃

1.个人经历:阿伦·雷乃1922年6月3日出生于法国瓦纳城。从小身体孱弱,

性格孤僻以至于早早离开学校。17岁来到巴黎,期初学习戏剧艺术想当一名演员,后考入法国高等电影学院。1934毕业开始拍摄广告片和一些纪录片。1959年拍摄《广岛之恋》轰动世界。

2.主要作品:

1)早期:《梵高》1948、《高庚》1950、《格尔尼卡》1951、《雕像也会死亡》

1951-1953、等。

2)《夜与雾》:1955,以纳粹集中营为题材拍摄的纪录片。

①艺术创新:他首创了用黑白和彩色来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表现方法。

②评价与影响:雷乃在这部影片里探讨了现在与过去的关系,并对现在

能否真实地描述、表现过去提出了疑问。雷乃一贯探讨的时间的主题——过去对现

在的影响,在这部纪录片里就已经被踢出来了。

3)《广岛之恋》:1955,雷乃根据法国“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

斯所写的剧本所拍摄,揭露了战争和原子灾难对人类命运和尊严的摧残。

①艺术特点:

a.电影打破传统影片中时间和空间的明显界限。让“头脑中的现实”

和“眼前面对的现实”在整部影片中平行或对位存在,甚至去掉内心世界和外部世

界、心理时间到物理时间、清醒意识和混乱意识之间的过渡标志。

b.声音画面以对位的形式相配合。

c.首创“闪切”的手法(极短的闪回),成功表现了人物潜意识瞬

间的流动。通过反复的时空交叉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②主题:一个人对过去的生活和记忆如何影响他现在的生活。

③评价:《广岛之恋》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可以说是电

影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时代作品。

4)《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与“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伦·罗伯—格

里叶合作编导的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

许多人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当做是“迄今已来最难理解的一部电影”。雷乃从人物的内心潜意识出发来表现人物的行为,以人物心理的、情绪的连

续性来取代行为的、逻辑的连续性,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回忆幻想和错觉交织在一

起进行大胆的尝试,打破了完全按时间顺序发展的传统影片结构,旨在探索和表现

人类思想的复杂性。

5)其他作品:《慕里耶》1963、《战争结束了》1966、《远离越南》1967、《我

爱你,我爱你》1968、《斯塔维斯基》1974、《天命》1976、《我的美国叔叔》1980。

(二)玛格丽特·杜拉斯

1.主要作品:

1)《长离别》:1961,影片以深沉的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描绘了

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希望。影片表现出战争对人最大的伤害是心灵的摧残。

2)《音乐》1966、《她说要摧毁》1969、《黄太阳》1970、《他的威尼斯行驶

在荒凉的加尔各塔》1976、《卡车》1977。

2.《印度之歌》:1975,杜拉斯在电影领域不断探索一种文学的表达方式,《印度

之歌》就是一部典型用电影手法来表现的现代派文学作品。影片通过两个主人公的双层结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腐败,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同情。

1)艺术特点:

①影片采用了一虚一实的手法,即一个用画面表现,一个用声音表现。

②由画外音创造的画外空间在此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画外音又分为

画外叙述和画外对白。

③声音在这部影片中起了主导作用,可以说画面是配合声音叙述创造了

一种情绪和气氛。声画的平行使这部电影产生了独特的意境。

2)评价:《印度之歌》已经远远离开了电影的传统观念,而更接近于一部文

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突破了文学与电影传统界限的现代派作品,是一部电影化的文学,或文学化的电影。

(三)阿伦·罗伯—格里叶

1.“新小说”代表人物:他是法国“新小说”学派的创始人。“新小说”派相对

立于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格里叶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已经不能再用巴尔扎克的方式去描写,而要从各个角度去写,把现实的漂浮性、不可捉摸性表现出来。

2.创作思想:编导的出发点是为了表现“现实的漂浮性、不可捉摸性”。他的影

片里没有明确的主题、连贯的情节、人物也没有思想感情,社会经历与个性都是模糊的,他本人也不在影片中表现自己的倾向,流露自己的意识。在他的影片里,现实、回忆、幻想、想像等混杂在一起,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完全消失,整部影片呈现出一股头绪纷杂的意识流。

第六节“新浪潮”之后的法国电影

一、商业与艺术

(一)70年代的“新浪潮”余波

1.概述:“新浪潮”的余波仍在震荡,主将们仍旧持续着旺盛的艺术创作力,一

些更为年轻的电影作者涌现了出来,拍出了富有个性的影片。

2.《妈妈和妓女》,1973,让·厄斯塔什导演。深刻分析了一个年轻的巴黎懒汉

和两个与之生活的女人间的三角关系,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表达方式粗野,看似单调乏味的长镜头段落,演绎出生活本身的贫乏无聊。

(二)80年代后的大制作电影

1.概述:进入80年代后,法国电影出现了效仿好莱坞高投资高收益的做法,经

常不惜重金拍摄高成本的大制作。

2.让—雅克·阿诺:1992年法国《制片厂杂志》评选出的25位杰出法国导演的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 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它的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现在,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接下来这三首歌曲。 歌曲“the sound of music”,是剧中的点睛之笔,点题之作。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演员以磁性的声音,纯熟的演唱技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唱的淋漓尽致。优美的音乐配之以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充分地抒发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歌教给了7个孩子,并且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深深地打动了上校禁锢已久的心,使他忽然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

世界电影史 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 一、欧洲先锋派 二、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四、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 五、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和“制片厂制度” 六、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八、日本民族电影的兴起 九、法国“电影手册派”+“左岸派”=“新浪潮” 十、中国“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十一、昆仑与华联的区别

电影诞生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由“活动电影机”拍摄而成的影片 电影的出现:主要由曝光速度和影像底片的材质决定。 动画创始人:艾米尔·雷诺。1892年雷诺在歌剧院放映了《更衣室外》 鲍特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最后一分钟营救) 《党同伐异》(1916年) 格里菲斯贡献:1、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诉说故事和吸引观众生动而有力的方法,奠定了电影的叙事传统。 2、提出电影结构时空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并第一个将画面景别标准化。 3、通过改变拍摄的距离、角度、用光、以及镜头的长短和组接的节奏,能 够操纵观众的心里和情绪的反应。 4、确立了电影表演的规则,反对舞台上的夸张造作,强调一种更逼真和电 影化的表演 迈克·塞纳特:美国喜剧创始人,创办“启动斯” 最大贡献:发现了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形象“流浪汉查理”--夏尔洛,《流浪汉》 《凡尔杜先生》1947年 创作特点:1、电影的戏剧性,来源于对人性的挖掘,并融入了社会批判的因素 2、时间上,善于应用长镜头来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所造成的喜剧冲突 3、空间上,善于使用全景镜头,来表现人物与环境构成的多种信息 4、影片通常只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框架。场景与场景之间,没有环环相 扣的严密线索;而每个场景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等是独立完 整的。 一、现实主义--卢米埃尔兄弟 代表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现实的流动性和自然感。 2、参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一种影像最初的叙事方法,如:《水浇园丁》。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的创造风格。 二、表现主义--梅里爱 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魔窟》、《太空旅行记》、《贵妇的失踪》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 在高校中开展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是一种以电影为载体、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音乐教学课程。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掌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国教育部门规定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取得2个学分,才能够毕业。因此,许多高校开设了欧美电影音乐赏析选修课程,借助欧美电影来了解电影音乐的风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和创造性。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们在进行课程选修时呈现的热情形成了巨大反差。通过不断地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开展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略显陈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参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失去兴趣。第二,由于一部分老师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赏析来形成共鸣与关注。第三,由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

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以讲解为主,然后进行音乐欣赏,最后再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老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影片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具有个性化要求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影片或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素材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阳光、青春气息的影片中寻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只把重点放在好莱坞作品上。可以借助音乐赏析的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在以神话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话电影片段,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神话电影来增强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电影题材所采用的不同音乐表达方式。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在一些欧美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影内容涉及到某位音乐家时,在影片中会更多地使用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一曲难忘》中所刻画的主角就是肖帮与乔治,在《不朽的情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答: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2.爱森斯坦 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3.色彩

答: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4.《我父我主》 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 5.阿巴斯 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樱桃的滋味》(1997)更是集大成之作,一举摘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之后《随风而去》使得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他的大部分电影关注儿童纯真的世界,维护儿童的真挚与单纯,擅长以平凡的小处着笔,朴实地讲述故事。 6.纪录片学派 答: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参考内容)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中传六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益智类节目 2、情感类节目 3、红色经典剧 4、人类学纪录片 5、正大综艺 6、少儿频道 7、中国电视早期的直播阶段 8、审美经验 9、电视艺术的仪式性 10、直接电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广州电视台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后,在全国第二个实施“制播分离”,将把旗下的九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制作都分包给电视台内外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试析“制播分离”将给电视节目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视艺术的策划和创作者应该是以“雅俗共赏”还是“雅俗分赏”作为节目创作的首要出发点?并说明理由。 3、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娱乐至死》,描写了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我国电视娱乐之风盛行,难道我们将会面临娱乐至死的处境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最近几年来春节晚会有什么缺陷,谈谈你的对策。(01,02,03,04方向必选) 2、论变焦距的推拉镜头和移动机位的推拉镜头的异同?试论各种运动镜头拍摄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05方向必选) 3、谈谈“自然混响”和“人工混响”的区别和应用。(06方向必选) 4、谈谈你对播音主持创作中“愉悦共鸣”的理解。(07方向必选)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谈话节目 2、情景喜剧 3、电视歌会 4、广播节目的参与性 5、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 6、电视艺术的时尚性 7、广播电视栏目的构成要素 8、收视率 9、人文关怀 10、艺术主体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了,你认为这5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和作品是哪个?为什么? 2、谈谈你对“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消费文化”这句话的认识。 3、你认为广播或电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有什么关系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01,02,03,04方向必选)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策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创作,谈谈如何建构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主流文化价值?如何在世界文化中提升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2、(05方向必选) 景别大致分为几种?试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3、(06方向必选) 论述“房间立体声”与“人头立体声”的区别和应用。 4、(07方向必选) 结合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实践,谈谈怎样准确地把握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每题6分,共60分) 1、小说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展概述 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并创立了“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使其成为经典的叙事模式。 第二章:法国电影 1法国电影的先驱者: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后者采用了深焦点镜头,产生了今天常见的长镜头内部场面调度的效果。梅里埃有“银幕魔术师”之称,作品《月球旅行记》。他的“乐队指挥视点”使电影与自然界的生活完全隔离开来,银幕等同于舞台。法国拉菲特兄弟组建的“艺术影片公司”在1908年拍摄了《吉斯公爵遇刺》 2印象派和先锋派:印象派以德吕克《流浪女》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车轮》,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迭夫人》,让·爱浦斯坦《忠实的心》,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等。另外,导演路易斯·布鲁艾尔与萨尔瓦多·达利拍摄了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 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先驱者是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主要导演有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尔内,叙利恩·杜维威尔。 让·雷诺阿拍摄了《母狗》《幻灭》《游戏规则》 4新浪潮电影产生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很快沦陷,德国控制法国电影,德国影片开始进入法国市场;2)二次大战后,法国的电影企业完全陷入瓦解和衰败之中,美国影片再次席卷法国市场;3)“优质电影”引起了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的不满,他们先是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但很快闯入编导和制片领域,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音给法国影坛巨大的震动。 电影主张:1)电影的本提——记录本性;2)场面调度理论;3)作者电影观念。代表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枪击钢琴师》,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 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1)其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风格;2)打破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银幕梦幻机制,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倾向于编导合一,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利用真实自然的背景和光效,灵活运用摄影机,在剪辑上打破传统束缚,时空表现为灵活和随心所欲。 5法国左岸派电影代表: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亨利·科尔皮。 左岸派电影艺术特色:1)受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直觉主义的影响,注重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境遇;2)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活动,表现记忆,遗憾,想象,潜意识活动等主题;3)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将现实与过去,心理空间与外在空间混为一体;4)注重影片的剪辑。 左岸派与新浪潮的异同点:1)都打破了传统的影片结构,但新浪潮更注重于把没有因果关联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追求纪实风格,而左岸派侧重于人物内心表现,特别是人物瞬间的意识流动;2)左岸派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也特立独行,极富创造性。在摄影上不同于新浪潮的“自然主义”式表现风格,十分讲究画面的构图和用光效果;3)左岸派对声音的探索是与对画面的探索相并而行的,但新浪潮电影常常将声音置于一种优先的位置;4)左岸派十分注重电影的剪辑。 第三章意大利电影 1产生的背景:1)二战结束,法西斯统治结束,社会问题严重,千疮百孔;2)意大利影坛长期被传统的电影美学统治,电影一度成为法西斯“最强大的武器”;3)“白色电话片”“书法派”等原有的创作传统庸俗煽情,远离社会现实。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表现人类对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所进行的斗争:1)反对战争以及侵犯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在内容和形式上分别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口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美国电影的不同:1)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传统叙事是以起承转合的因果关系将事件联系起来的,这是一种经过选择的虚构的戏剧性的结构关系。而新现实主义电影要直接的注意各种社会现象;2)新现实主义影片拒绝给影片的主人公的命运指点出路,这与大团圆的封闭结构形成鲜明对比;3)在演员表演方面,新现实主义电影反对明星效应和“扮演”角色。 3发展概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45年罗西尼里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期间代表作有

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学院:电信学院班级:15电子3s 学号:2015311317 姓名:黄阳 西方电影是西方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光影声色的迷宫。当我们深入地去挖掘西方电影时,我们可以品味出电影中反映出来,亦或想表达的情感。 电影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物质的产物,二是美学层面。物质层面的电影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技术活动。美学层面的电影则是指电影艺术。艺术界把电影称为是继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舞蹈、美术之后的“第七艺术”。西方电影从诞生到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电影艺术萌发期(1895-1907)、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08-1926)、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27-1945)、电影艺术新发展时期。在电影艺术萌发期有几位代表人物为这一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为卢米埃尔兄弟,其主要捕捉生活,展现生活琐事。二位梅里爱,其主要记载加工过的虚构生活图。当谈到无声故事片创作期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肯定是卓别林。他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代表作有《淘金记》、《摩登世代》等。而在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影视风格也天差地别。主要有德国的表现主义、法国的影像主义、前苏联的蒙太奇派电影。到了电影发展的第三时期,电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声故事片开始映入人们眼帘,同时彩色电影的尝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于1935年拍摄,至此,电影的艺术的三要素-画面、声音、色彩都具备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备。而到了二战后,电影创作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时期,电影主要包括:意

大利新实主义电影运动、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新好莱坞电影。至此电影艺术开始走向完备。 西方电影风靡全球,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也是电影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要点)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绘画、故事、相声、小品、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形式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般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 电视专题文艺:第一个限定词“专题“从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角度使专题文艺节目和综艺类节目区分开来,即专题文艺节目内部诸艺术元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文本。第二个限定词”文艺“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涵义;形式规定了专题文艺节目发挥的是电视的艺术创作功能而非其纪实传播功能;内容则是说专题艺术节目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为其构成要素,选取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其在创作的题材对象。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文艺专题;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嘉宾和观众坐在一起自始至终的谈话,用语言交流的内容占节目总量的一半以上。 音乐电视:是以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视频媒体为传播介质,以声画合一的影像手法来表现完整的歌曲或音乐的影音艺术形态。P201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影片,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他的影片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影(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之王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俄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电影史复习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syuzhet与情节(“休热特”俄国形式主义术语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 ) 为电影叙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 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西部片1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也被称 作牛仔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的茫荒的原野,是关于美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并将文学语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克鲁兹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西是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1938年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 .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部片之一,凯文 2、歌舞片多由歌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 改编的影片。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优美、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世纪20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强盗片3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 背景的类型片,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其三,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警匪片。此外,诸如《美国往事》、《好伙伴》、《巴格西》等以强盗生涯为内容的传记式强盗片。 新一代犯罪电影,如大卫林奇《蓝丝绒》、《心中狂野》;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昆廷塔仑蒂诺《低俗小说》等。 、恐怖片 4(又译为《化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杰克医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第一讲 第一节了解 第二节 视觉暂留原理 放映中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刻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视网膜上的滞留性,被称为视觉暂留原理。 胶片的发明 1889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透明胶片,取名柯达胶片 第三节 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性事件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品、电影史贡献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早餐》、《代表们的登陆》等 (1)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人,他们开创了电影的历史。 (2)纪录片的起点:写实主义 (3)摄影技巧的启示 (4)无意识的蒙太奇组接 梅里爱的代表作品、重要贡献、电影的局限性 《月球旅行记》局限性 1)拘泥于戏剧美学 2)对摄影机的认识程度有限固定机位乐队指挥的位置 百代、高蒙概况 创建者:查尔·百代1907年,完成了电影制作-放映的垄断体系 创立者:莱翁·高蒙1905年,在皮特休蒙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布莱顿学派概况 1900年前后英国电影的先驱者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 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的代表作及其技术特点 ●1、阿尔伯特·史密斯 ●代表短片: ●《玛丽·珍妮的灾难》:全景与特写的交替 ●《祖母的放大镜》:特写与远景的交错 分镜头原则的最初体现 阿尔伯特·史密斯的贡献:创造了较为复杂的剪辑手法,喜剧电影的创作 ●2、詹姆士·威廉逊 ●代表影片: ●《鲸吞》:特技摄影加简单情节 ●《中国教会被袭记》:5分钟长度,4个场景,追逐-救援的经典电影叙事模式。 ●《义犬救主记》:完整的故事。 ●贡献:探索摄影特技,善于用镜头讲述完整的故事,是惊险片的鼻祖。 第五节 《火车大劫案》的电影史地位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

一),《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题汇编》主要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改编的影视化原则2改编影视作品的主要方法3导演风格4“新中国制片方针”5 蒙太奇6表现蒙太奇7叙事蒙太奇8理性蒙太奇 9杂耍蒙太奇10场面调度11电视系列剧12电视剧13《小城之春》14中国“30年代电影” 1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16库里肖夫效应: 17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8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19旧好莱坞电影20类型片21新现实主义电影 22法国“新浪潮”电影23新德国电影24新好莱坞电影25希区柯克26费里尼(《八部半》)27声画对位28画外空间 29同期录音30视点31无声源音乐32“上镜头性” 33 理性电影34电影眼睛派35摄影机自来水笔36电影作者论37长镜头 38影像本体论39电影符号学40意识流电影41独立制片42第五代电影43左岸派44非自然音响4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46电影声音47左翼电影运动48《电影美学》(巴拉兹)49跳切50台湾新电影51软性电影52国防电影53第七艺术宣言 54奥伯豪森宣言55法斯宾德与“女性四部曲”56 <游戏规则>57平行式蒙太奇58对比式蒙太奇 第二部分简答及论述 1浅谈一下克拉考尔理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2对比新旧好莱坞。 3谈一下女性电影的发展4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5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6谈谈对电影艺术民族化的看法。7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取得哪些成就?8论述电影创作与电影观众的关系 9如何进行商业电影的市场定位?10电影理论、电影史(美学)和电影批评的区别。11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有哪些? 12结合实例浅谈一下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13谈谈你对伊朗电影的认识(也可单问阿巴斯,可做名解) 予概括的说明。14谈谈你对十七年电影的认识15谈谈你对台湾新生代导演的认识16简述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17简述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18简述夏衍剧作特点。19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摄制的《姊妹花》是郑正秋的一大进步和影戏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0简述孙瑜创作风格和吴永刚的创作风格及蔡楚生创作风格(左翼时期)21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2为什么说:“《马路天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萨杜尔语)”?23简述费穆电影特点 24为什么说《小城之春》的特征,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剧?25宏观看改革后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成就 26应如何看待第四代电影?27如何看待新生代?28入世后,对中国电影状况、出路你有什么看法?29先进文化与中国电影 30格里菲斯再电影史上的贡献31强盗片的基本特点?32雷诺阿的贡献?33如何看待卓别林的戏剧电影34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35什么是长镜头理论?36关于巴赞和“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常考)37试述场面调度的理论 38“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39“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40“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比较: 41简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不同42简述“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我国电影的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