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典范英语》(1a-L4)中文教案(最新整理)

《典范英语》(1a-L4)中文教案(最新整理)

《典范英语》(1a-L4)中文教案(最新整理)
《典范英语》(1a-L4)中文教案(最新整理)

《典范英语》(1a-L4)教学参考

Fun at the Beach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并认读其名字;了解连词“and”的用法;初步掌握字母“f”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一家人;感受一家人在海滨游乐场玩耍的乐趣;通过画图写文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在英国,很多海滨沙滩上都建有码头,一直延伸至大海。码头上通常林立着各式的食品摊位、纪念品商店和游戏娱乐场所等,以供游客消遣。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图(Mum, Dad, Biff, Chip, Kipper, Floppy)、单词卡(Mum, Dad, Kipper, Chip, Biff, Floppy, and)。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介绍故事文化背景,感受海滩游乐场的氛围

利用沙滩与码头游乐场的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感受英国码头游乐场的热闹和休闲,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向学生展示沙滩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t’s this? (BQ: Is it a garden?)

It’s a beach.

Do you like playing at the beach?

(2)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t’s this? (Is it a beach?)

It’s a funfair. We go to a funfair for fun.

(3)先后展示两张海滨游乐场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Look! This is a funfair at the beach. Do you want to go and have fun?

之后,自然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The family went to a beach funfair. Did they have fun? Let’s lear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在海滨游乐场玩耍的乐趣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里的笑点和故事人物的表情,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一家人在海滨游乐场玩耍的乐趣。

(Picture 1)Where were the family? (BQ: Were they at home? Were they at the beach?)They were at the beach.

Look! What was everyone doing? (指向图片中的人群)

They were laughing.(做出大笑的动作)

What was so fun?

“Let’s have a look,” said Dad and Mum.

(Picture 2)Who can you see? Kipper, Chip and Biff.(指向图片中的孩子们请学生回答)Where were Mum and Dad? Can you see them?

Mum and Dad put their faces through the holes.

“Look at Mum and Dad. It’s funny.” said Kipper.

The children laughed.(模仿孩子们大笑的动作)

(Picture 3)Where were the family in this picture?

They were at the hall of mirrors.(指向图片上的文字)

Kipper, Biff and Dad looked in the mirror. (指向左边的镜子)

How did they look? (BQ: Did they look big and fat?)

They looked big and fat. (教师动作演示big, fat)

Mum, Chip and Floppy looked in another mirror. Did they look big and fat?

No, they looked tall and thin. (教师动作演示tall, thin)

Everyone laughed, “Look at me. I look funny.”

(Picture 4)What did Chip, Biff and Kipper do? Did they walk or jump? (教师动作演示)They jumped on the trampoline.(指向图片中的蹦床)

They jumped up and down.

Dad watched.

“Look at me, Dad!” said Biff.

Look at Floppy. What would he do?

(Picture 5)Oh Floppy! He got dirty. Why?

He played at the dog area.(指向图片中的标语)

Did Floppy have fun? Yes, he was very happy.

Was Dad happy? No.(模仿爸爸的表情)

“What a dirty dog!” said Dad.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注意前四幅图中“and”前后升降调的变化以及最后一幅图“Oh Floppy!”的语音语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跟读1-2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放录音,请不同的学生分别模仿,看谁模仿得像。模仿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and”前后的语调与节奏。可让学生重点模仿最后一句话,“Oh Floppy!”,从中体会故事里爸爸觉得Floppy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必要时教师需进行模仿示范。

4. 朗读故事(Reading aloud):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的习惯,鼓励学生读出故事的节奏和蕴含的情感。朗读形式应多样化。

(1)全班集体朗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两遍。

(2)分组比赛朗读。教师随机挑选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朗读故事,进行小组间的朗读比赛。

(3)朗读接龙。请五位学生进行朗读接龙,每人读一幅图。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

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有朗读困难或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看图辨识人物,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看图辨识故事人物,加强对一家人的了解。

(1)教师把以下单词卡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Mum(2张),Dad(2张),Kipper(1张),Chip(1张),Biff(1张),Floppy(2张),and(3张)。

(2)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内容:The family had fun at the beach. Let’s see who had fun in each picture.

(3)教师提前打印好图片(见附录),逐一贴到黑板上并提问,请学生作答: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had fun?

●针对第一幅图片回答提问时,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回答:Mum and Dad. 然后,教

师把相应的单词卡贴到图片下方,在句末加上句点。

●接下来几幅图,教师提问后,请全班学生一起回答,然后分别选一位学生把对应的

单词卡按顺序贴到黑板上。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添加标点符号。

6.游戏(Games):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画画游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规范的书写意识。

(1)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在正上方书写Fun at the Beach,教师需板书示范。

(2)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和家人或者好朋友在海滩上玩耍的图画,仿照故事在图画下面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人物的英文名字。

书写格式为:_____ and _____. 或_____, _____ and _____.

(3)教师挑选几位学生到台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声读出所写的内容。

7. 拼读教学(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熟悉字母“f”的拼读规律

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出含有字母“f”的单词,练习其拼读规律,并通过儿歌进行巩固。

(1)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e drawing game? Do you have fun? 引入单词“fun”,将其写在黑板上,并在字母“f”下划线。然后让学生在本课找出含有字母“f”的词:Biff/Floppy。教师带学生读:f-f-f-fun, f-f-f-Biff, f-f-f-Floppy。

(2)教师将故事中含有字母“f”的单词编成儿歌,加上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说唱。

Fun! Fun! Fun!

Have fun at the beach!

Jump for fun, Biff!

Run for fun, Floppy!

Fun! Fun! Fun!

Great fun at the beach!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3)抄写故事中含有字母“f”的单词。

六、教师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是否能熟练辨识故事人物;是否能体会一家人在海滨游乐场玩耍的乐趣;是否能初步了解字母“f”的拼读规律等。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是否能从教师的问题中受到启发,准确理解故事的相关文化背景和故事内容;学生是否能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准确

说出故事中一家人的名字。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学生是否能正确辨认故事录音的语音语调;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教师是否发现了学生在朗读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说

教师是否说得简单,准确,流畅;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多的表达机会;学生是否能流利地表达自己。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得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课堂组织是否有序、高效;教师是否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反馈;学生对画画游戏是否感兴趣;针对字母“f”的拼读教学是否有效;下一次课堂设计在哪些方面更需要提高。

附录: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典范英语》(1aL5)中文教案

《典范英语》(1a-L5)教学参考 A Good Tri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实物名称(rug, sheet, big box, little box);掌握字母“b” 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变戏法的乐趣;通过观察Biff和Chip表演变 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彩色打印的故事截图(见附录)、人物头饰(Biff, Chip)、人物图(Kipper)、毛绒玩具、小地毯、床单、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小球。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trick”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变戏法的兴趣 教师表演“大盒子套小盒子”变戏法,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trick”的含义。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和一个小球,把球装进小小盒子,把小小盒子套入小盒子,最后把小盒子套入大盒子。 (2)把套好的大盒子呈现给学生,提问:What is it? It is a box.It is a big box. 然后请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 (BQ: Is it a book? Is it a pen?) (3)打开大盒子,取出小盒子,提问:What is it? Oh, it’s a small box. What’s in the small box? (BQ: Is it a teddy bear? Is it a doll?) (4)打开小盒子,取出小小盒子,提问:Look! It’s a smaller box. What’s in the smaller box? (BQ: Is it another box?) (5)打开小小盒子,取出小球,提问:What is it? It’s a ball.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I did a trick just now. Do you like the trick? Is it a good trick?(请学生自由回答)There is another trick in our book. Let’s learn the story A Good Trick.(教师板书故事标题)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细节,预测情节,体会乐趣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感受游戏的乐趣。 (Picture 1)Look! Who are they? (指向Biff和Chip) They are Biff and Chip. What were they doing? They were doing a trick. It was the Biff and Chip Show.(指向图片中的文字) Who watched the show? Mum, Dad, Wilf and Floppy.(指向图片中的观众) Who was not here? Kipper. Where was Kipper? (只提问题让学生思考) What’s this?(BQ: Is it a box?)(指向图片中的小地毯) It’s a rug. “We are going to do a trick. Here is a rug,”said Biff.(模仿Biff的动作) Chip pulled the rug off.(教师动作演示) (Picture 2)What’s under the rug?(指向图片中的床单) It’s a sheet. “Here is a sheet,” said Chip.(模仿Chip的动作) Biff pulled the sheet off.(教师动作演示) What’sunderthe sheet?(BQ: Is it a bed?)(让学生观察并猜测)(Picture 3)Look! Itis a big box.(指向图片中的大盒子) Biff and Chip lifted it.(教师动作演示) What’s under the big box? (指着大盒子下露出的小盒子)(Picture 4)Oh! It is a little box.(教师展示实物) What’s in the little box?(BQ: Is it Floppy?)(指着小盒子里露出的一抹黄色)(Picture 5)Ah!It’s Kipper. Is it a good trick? (让学生自由作答) What a good trick!Everyone was happy.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1) 教学参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Floppy’s Bon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认读bone, had, took, ran, after, ate等单词;能看图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字母“r”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观察因Floppy抢骨头而惹出的一系列麻烦和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从而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大狗、小狗、骨头、人物图)、故事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猜测故事内容,引入故事情境 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和故事标题(见课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1)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s this (指向骨头)

Who like bones? (BQ: Does Floppy like bones) (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Look! Who had a bone (BQ: Did Floppy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want the bone? What would happen to Floppy and the little dog Let’s learn the story Floppy’s Bone.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追逐小狗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Floppy追逐小狗过程中惹出的各种麻烦,感受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 (Picture 1) Floppy had a bone. (指向骨头) What was Floppy doing (BQ: Was he sleeping) Here came a little dog. (指向小狗) What would happen next (Picture 2) The dog took the bone. Floppy was cross. Floppy ran after the dog. Floppy hit the clothes basket. (指向晾衣篮) Crash! Oh no! (Picture 3)“Come back!” said Mum. She ran after Floppy. Why did she run after Floppy (指向Floppy脖子上的衣服) Floppy took the clothes. Oh no! Look at Dad. Would he help (指向Dad) (Picture 4)“Come back!” said Dad. He ran after Mum. Why did Dad run after Floppy (指向高尔夫球车) Oh no! Floppy took the cart. Who were there (指向Biff和Chip) Biff, Chip, Look out! (Picture 5)“Come back!” said Biff and Chip. They ran after Dad. Why (指向风筝) Oh no! Floppy took the kite. (Picture 6) The dog stopped. Bang! Crash! Bow-wow! Ouch! What happened (指向大狗) A big dog took the bone.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1课时10.1统计调查(一) 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 (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 问题1: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 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 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例如,调查的结果是: DCADBCADCD CDABDDBCDB DBDCDBDCDB ABBDDDCDBD 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 三、数据的整理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不容易。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 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 (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Six in a Be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识别故事中的一家人并认读其名字;能认识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初步掌握字母“d”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床上人数的变化和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其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表达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doll, door, dog)、图片(故事原图,doll, door, dog)、句子卡(见环节5)。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数字0-10的英文表达 通过跟唱数字歌,引导学生认识0-10英文数字,并能看图数一数,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播放1-2遍数字歌The Number Song(见课件),带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板书故事标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numbers. Can you see a number in the title Six. Can you read the title Six in a Bed. Who were in the bed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柳市实验中学黄琦琦李曙静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是第六章《数据与图表》中的第一课。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及以后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本节课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本节课的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情境中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数据如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工作: 1.组织形式:以坐位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个同学为组长。 2.学生:测量脚长(赤脚踩在白纸上,描下最长脚趾端点,三角板放在脚跟处,画线。 测量点与线的距离即可。)自带皮尺(每组2个)。 3.教师:①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提名《迁徙的鸟》中录象片段;浙江野鸟会集体活动的相关图片。②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迁徙的鸟》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生活的乐趣),正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美丽的画面时,教师指出,不同时期各种鸟类的栖息数量都是不同的,要了解一个地区鸟类的生存情况,我们必须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003年3月1日8:15~11:30期间,浙江野鸟会的鸟类爱好者们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集体观鸟活动。 [课件中出现集体观鸟活动图片,及几张鸟类图片,增加学生好奇心] 师:观鸟者们发现了许多种鸟。他们统计了一下,发现15分钟内有这样几种鸟在湿地活动。 (课件显示表格)

典范英语1a Lesson8 英文教案

Good English Lesson 8 教学目标: 了解get on 的意思 准备图片: P1: T oady, we are talking about an exciting game. That is the banana boat. But how to play this game? P2: At first, you need this. Banana boat. You come to a banana boat and get on it. Then, what’s next step? P3. Then, a motorboat will drag the boat and you can ski on the water. And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ski really fast? Let’s open the book and find out. 注意点: 1. 每张图片的讲课顺序要重复,方面孩子感知和记忆 2. 指图要准确,图片没有的信息避免表达出来,导致孩子因为无法对应而走神 3. 多进行互动问答交流 P4 The story is called, Get on

P5 Look in the picture. We see Kipper’s family. There are dad, mom, Chip, Biff and Kipper (挨个指图) Where were they? They were at the beach (指图) What were they doing on the beach? They were playing banana boats. Dad said to the kids, get on. Who would get on the boat at first? P6 Mom said, get on, Biff. Who did she ask to get on the banana boat (指图)?She asked Biff (指图) to get on the boat. P7 Biff got on the banana boat. And who would get on the boat next? P8 Mom said, get on, Chip. Who did she ask to get on the banana boat (指图)?She asked Chip (指图) to get on the boat.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018-10-21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典范英语》(1a-L3)中文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典范英语》(1a-L3)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做pancake 所需材料的名称;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 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中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一起做pancake,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 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集体备课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2)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的方案. (3)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并能读懂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4)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6)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度的探索过程; (7)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 2.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收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 (3)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 (4)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培养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 (5)培养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对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应用能力;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6)经历对统计图中数据的读取与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4)通过几个不同的事例等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5)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统计活动. (6)通过几个不同厂家的鸡腿的三个量度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性思考(7)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统计的素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8)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本章重难点: 1.本章重点: (1)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根据具体的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的方案. (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如何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 (4)对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