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748-69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

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

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

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

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

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

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

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

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

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

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

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

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

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此外,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笔者认为它们是互相贯通、彼此难分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参观中的几个事例,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新加坡的社区在这几个方面独树一帜的魅力:

——老有所学。1978年新加坡首创了乐龄俱乐部。创办这类乐龄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卫

生保健讲座、三代同堂舞蹈、集体晨运、生日派对、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

——老有所乐。5月10日晚上七点多,我们考察团参观了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这是新加坡一个高层次的社区,络绎不绝来到社区活动的即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和少年儿童;既有医生、博士,也有船长、工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络所是由几幢高层建筑围成半园型的房屋组成,各类活动都有固定的区域,共有陶艺室、武术馆、调酒室、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乐队室、绘画室等等,仅武术馆的占地面积就比篮球场还要大。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到知音。

我们来到300多平方米卡拉ok会场里,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台上表演者放声高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参加活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也有不少马来人和欧美人,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

重。当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苏州的客人时,表演者立即为我们献上一曲中国民歌。联络所活动的组织者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中文版的卡拉ok伴奏带,热情地邀请我们的团员与他们同唱一首歌。尽管我们的肤色不同、语言有差异,但是当一个和而不同、和睦共处的国际大家庭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时,竟然让我们参观团成员流连忘返了。

——老有所为。在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里,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协助开展活动,有的教授知识,或做义工布置、整理活动器械。我们随介绍者走进品酒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给学员做调酒示范,桌子上摆放着许多酒杯和颜色不同的酒。当得知我们访问团有一位成员当天正巧是生日,热情地斟满了红葡萄酒,虽然彼此才刚刚认识,满场黑眼睛、黄皮肤、同根同族的华人拍手齐唱、真诚地祝她生日快乐!并举杯共同祝愿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长存!那一份浓浓的异国社区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名团员,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

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新加坡养老服务的启示

新加坡,这个名字如今对于我们苏州人已经不再陌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十多年经验里,从各种媒体报道、文章故事中,与朋友和同事闲聊的话语间,我对新加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认识她,是这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置身于这个美丽、清洁的海滨国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发达与纯朴等多种因素融汇相通,从而构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围并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各项建设和管理,更没有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启示之一: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事业政策,尽力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苏州市政府已于XX年12月出台了《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这个意见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总体思路、扶持政策、相关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对于服务方式多样化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大力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志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苏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苏州模式)。其中开设老年人常见病专科和家庭病床,覆盖面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以上。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区22‰以上,具备全护理、半护理服务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的30%以上。文件还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都为我市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关键是各级政府、各有关

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将这些养老政策落实到位,让老年人从中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外的养老政策。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我们在制定本国的养老政策时,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启示之二: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朝阳产业”,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养老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要想办好养老机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土地、工商、规划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2月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特别

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的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已经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曾有“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资1400万元开办了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经营了一段时间出现巨额亏损。当其向银行融资时,却得到“养老院是非赢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贷款”的答复,最终面临关门窘境。如何开办、扶持、经营好养老机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方面的探索,让经营者和受益者“双赢”。

如何做好国际养老工作的对接,也是中国面临养老服务的又一大课题。近日,从新加坡英文《海峡时报》的报道中获悉,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中产阶级退休后选择的定居地点之一。中国丰富的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经济和较低的生活费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这项选择的原因。据调查,愿意选择到中国过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银行职员、商人、专业人员和公务员等。对新加坡的华族来说,他们选择中国作为

“退休天堂”还有其它原因,包括:对中国比较有亲切感;由于外表一样,通晓华语,有共同语言,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不像欧洲或其它西方国家那样,他们不会受到种族歧视。其实,不论是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还是居住在欧美的外国人,他们都很向往古老的东方文化,喜爱“人间天堂”——苏州。苏州凭借着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招商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市场、25XX年的吴文化历史,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居住、学习的第二故乡。做好服务外国人这篇养老大文章,让海外华侨感受到“少小离家老大还”、游子回乡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乡情,也是苏州各类养老机构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启示之三:进一步加大传统伦理道德宣传,形成重视养老良好风尚。

新加坡老年人有困难解决的途径分别是:先子女、后兄弟姐妹、再社会团体协助解决,家庭里实在有困难解决不了的,经调查核实,才由政府承担。在中国,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本次考察地点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地两国,考察时间为2003年3月7日~13日,总计7天行程。 二、收获 1、在香港考察了地铁、轻轨,体验了罗湖~红堪的地铁,该条线路的车辆段顶部搭建巨型平台作物业开发;在新加坡参观了自动导向交通系统,为双线,混凝土高架结构,车辆在导轨上行驶,车轮采用橡胶轮胎;在吉隆坡考察了跨座式单轨系统,与日本跨座式单轨及重庆在建的跨座式单轨相同。 2、考察了各国的经济模式特征。香港及新加坡均以港口转运及高科技开发为主业,其中新加坡还有世界第三大炼油厂,除以上优势产业外,几乎不再发展其他产业,全部依靠进口,如均不发展农业,居民消费的蔬菜、粮食全部进口。汽车业也全部依靠进口。马来西亚主要产业为农业。其棕榈树产业相当发达。家电全部依赖进口。 3、香港多丘陵,其护坡简单有效。铁路、公路边坡多使用铁丝网覆盖护坡,既防止危石坠落又可种植花草绿化 4、以上一区两国绿化极好。香港、新加坡城市中以绿色为主,马来西亚全国森林覆盖率极高。 5、香港、新加坡人素质较高,很讲礼貌工作责任心强。 三、感想 1、发展地铁轻轨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极好办法。 2、以上一区两国面积较小,故选择的是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其

余一律进口的经济发展方法。此方法仅为小国模式,可形成规模优势,但对中国行不同。中国应发展大而全的模式,消费品不能单纯依靠进口,应立足国产化。即使一时无法国产化,也应订立国产化计划,最终实现国产化。 3、以上一区两国国民平均收入均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现在看起来富强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这是因为中国国大人多。但按人口平均下来却排到了后列,国民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考察地人民。中国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市场经济,最终达到国民共富,安居乐业的目标。 4、香港、新加坡人口密度均大于远远中国大陆人口密度,但经济仍非常发达。这说明人口多并非是达到全民致富,国家繁荣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前中国应在计划生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口多带来的某些方面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精尖产业。 5、由于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太低。出国后钱不再值钱,连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汇率都达到了2.5:1,而根据国民购买力实际看来只有1:1。这说明如果放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为约3:1。 6、讲不讲礼貌与所处环境很有关系。在讲礼貌的香港、新加坡地区,随团同志均彬彬有礼,而到了马来西亚就与国内完全一样了。这说明如果在中国加大素质宣传,提高奖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素质。 四、对下次考察的建议 1、因日程安排较匆忙,对城市轨道交通考察时间不足。建议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考察时间。如请导游专程安排时间乘坐新加坡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及吉隆坡跨座式单轨系统。

新加坡牛车水考察报告

新加坡Chinatown历史街区,又名牛车水,位于新加坡河南岸,占地面积约23公顷。是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早期华人聚居地之一,以独具特色的街道和建筑形式构成鲜明的街区氛围。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其制度设计和旧城保护都对我有所启示。 在旧城更新任务下,新加坡依靠限制屋主收取高房租和驱逐租户的租金管制令制度背景,和强行征地的土地征用法,以及1967 年起推出的土地出售计划,实现了以现代建筑取代牛车水衰败的店屋的开发目标,同时开发过程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 牛车水mapbox 牛车水地区被政府部门征用的土地

牛车水地区通过土地出售计划开发的项目 牛车水鸟瞰 于1967 年第一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坊,于1969年第三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大厦、奥奇大厦,以及于1974年成立重建局后陆续开发的富丽华酒店、唐城坊、财富广场、中国广场等,现代高层楼宇取代了过去低矮的店屋,改变了整个牛车水的面貌。

珍珠大厦旧貌和现状 位于牛车水地区Bukit Pasoh, KretaAyer, Telok Ayer 和TanjongPagar 4个分区(约1200栋待保护建筑)于1989年被规划为历史保护街区,并于1997年增加China Square地区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历史肌理给予整体保护,使其与周边的高层现代建筑格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车水街道肌理

牛车水地区的规划保护区 1960-2002年牛车水地区旧城更新项目 对旧有建筑的保护分两种: 一方面,政府继续依据土地征用法征用零散店屋,由政府出资进行翻新后,出租给个体商户。有时,商铺出租时会包含一定的附带条件。如,史密斯路翻新后被规划为食品街,原有商铺大部分都被要求改为餐厅。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屋主自己翻新房屋。但单个屋主仍需通过申请方式解除对自己房屋的租金管制,这要求他在管制解除后的 6 个月内提交是否翻修的决定,并在1年内提交改造规划,3年内开始对房屋的修缮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个翻新工作。如果不能完成的,政府将对房屋实行强制性的征收。 至1994年牛车水地区店屋的用途由过去的以居住为主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多数为一楼为零售业或饮食等服务业,而二楼为办公业。由于屋主们都希望利用此机会赶走租户,对旧城的更新保护进度相当快。整个牛车水地区很快面貌一新。 至2002,牛车水32个改造项目相继完成,牛车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建筑形式并存、贴近城市CBD的重要商业和生活中心,并成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m 4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 版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

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2018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排名前10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20-25%读大学,40-45%读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20%;中国初

赴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的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的考察 报告 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职能主要由环境和水资源部下属的国家环境局履行,该局设环境公共卫生署、环境保护署、气象服务署、政策规划署、3p伙伴服务署、新加坡环境学院等,承担审批标书、签发废物收集商牌照、公布废物收集商作业规范、监管废物收集商的表现等职能。目前国家环境局共有6000多人,包括环境监察人员及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人员。另外,新加坡于1998年成立了市镇理事会,属半官方半民营性质,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负责管理社区内公共环境的日常清洁、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以及与居民交流等工作。20**年,新加坡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其中98%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处理,5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 一是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建筑工程广泛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理念,优化建筑流程,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施工量,延长建筑设施使用寿命并预留改造空间和接口,以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同时,对建筑垃圾收取每吨77新元的堆填处置费,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二是实行建筑垃圾分类利用。承包商为减少建筑垃圾处理费用,一般在工地内就将自身可利用的废金属、废砖石分离,自行出售或用于回填和平整地面,其余则付费委托给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所内,对建筑垃圾实施二次分类:已拆卸的建筑施工防护网、废纸等将被回收打包,用于再生利用;木材用于制作简易家具或肥料;混凝土块被粉碎后加工用于制作沟渠构件,粉碎的砂石出售用于工程施工。未进入综合利用厂的其他建筑垃圾被用于铺设道路或运送至实马高岛堆填区填埋。 三是通过政府管制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新加坡有5家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垃圾处置公司,专责承担全国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建筑垃圾处置公司须遵守有关环境法规。未达到服务标准的,国家环境局可处以罚金,严重的吊销牌照。如非法丢弃建筑垃圾的,最高将被罚款50000新元或监禁不超过 12个月或两者兼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也将充公。 四是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如设立循环工业园,采用低租金、长租期策略对园内企业进行扶持,如sarimbun循环工业园每年租金低至每平方米新元。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为主营业务的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即位于该园区,公司设施总投资额约300万新元,占地约15000平方米,每年清运、处理约20万吨建筑垃圾,其中50%实现回收利用,另外50%

新加坡商业考察报告

新加坡考察之行总结 1.引言 introduction 新加坡从一个土地资源匮乏、城市问题繁杂的城市蜕变成为现如 今的“花园城市”,其在城市规划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的当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验能否对我们产生更多的借鉴意义,是我们可以追寻的一个课 题。 2014年8月22日至8月26日,我院组织员工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开展了一次细 致的考察。我们考察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观了圣淘沙度假区,走访了新加坡城市规划 展览馆,浏览了河川生态公园、滨海公园和小印度特色街区等许多地区。 作为设计考察的重要成果,也作为我院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参考,我们编制了这份 考察报告。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以下校名简写为 ntu)是新加坡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 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南洋理工大 学。学校现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 自主机构。 ntu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是占地 200公顷、坐落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园校区。 另一新设的校区——南大纬壹校区,设立在纬壹科 技城——新加坡的研发新区。我们的考察队伍到访 的是云南园校区,刚刚抵达正门口,满目便被郁郁 葱葱的植物覆盖了。 学校与自然保护区毗邻,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宁静。校园内地形以平缓的山地为主,西高 东低,在东面的部分地形较为平坦。在校园中部沿南北方向,可以大致将校园分为两大功能 区,西面为教学、行政区;东面为生活配套区。 教学、行政区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山地上,以教学楼、行政管理楼、科研楼和辅助用房为 主,建筑结合地势沿山坡地形展开。教学楼以组团形式组织,既有几个学院楼组合的组团, 也有一个大的学院本身教学楼组成的组团。每个教学组团配套有餐厅、咖啡厅、书店、商店 和一些学生活动场地,这些配套功能结合不同的场地灵活布置。教学楼外围或建筑下面的架 空层设有停车场。展示墙和立柱将可供学生休憩的活动空间与停车场地分隔开来。自行车的 停放提供了立体停放的支架,大限度的节约了停放空间。生活配套部分位于校园东面较为平 坦的区域。由数幢宿舍楼结合餐厅组成一个个生活单元——hall , 若干个 hall 呈新月形环绕着位于校园西面的教学、 行政区。这样布局的好处是几乎所有师生穿梭于教学和生活区之间都十分便利。 校园内主要交通以环路和十字型交叉干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条环路与东西向、南北 向干道将校园大致划分为教学和生活的各个区域,同时也将环路上的各个区便捷的联系起来。 学校师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和搭乘巴士。由于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水较多,学校建设了 大量的风雨廊联系校园内各处。这些风雨廊方便了步行出行并提供了导向性。 艺术、设计和媒体楼( art,design&media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196-88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因为要赶路,省住建厅在金湖召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还没结束,我们就匆匆出发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一路用足政策,加速前进,到南通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首当其冲的是要填饱肚皮。也许是在新区的缘故,我们在大街小巷跑了几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小吃店,依旧三菜一汤,与昨天在高速服务区一样的价格,四十块钱,但口味却要好多了,我和吉师傅两人很快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到指定集合地点市行政中心西北大门正好三点五十,杨治也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接下我们的行李放到去上海的大巴上。我们直奔市政府1402会议室参加开班典礼,进门一看大家全都到齐了,西装领带一大圈人。市委组织部和市外事办的领导也都到了。

于是赶忙签好字,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这次同行的共25个人,大都是来自市级机关和县区城建口的负责同志,也有市委党校的一名老师和几个乡镇的一把手镇长。城管这条线除了我,还有市局的邵助理和如东城管局的徐局长。带队团长是我们的老乡——如皋市政府万副市长。就是我们这25个人将要在新加坡共同学习、生活8天时间。大家在自我介绍时都感到很欣慰、很有缘分。 市委组织部范处长、朱副处长和市外事办徐副主任介绍说,这次是市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首次境外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城市综合治理等课题。时间安排得非常紧,每天上午听讲座,下午拜访新加坡的有关政府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有时晚上还要安排活动,而留给我们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半天时间。 我想,这也好。早就听说新加坡城市管理世界一流,是最干净的城市国家,能把新加坡的管理理念、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5006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A survey report on education in Singapore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03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

学、四德女子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排名前10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20-25%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748-69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 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 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 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 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 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 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 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 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 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 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

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

赴新加坡医院考察分析报告(模板)

赴新加坡医院考察报告 2008年11月4日至8日,来自广东省23家医疗机构34名护理人员随广东省护理学会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新加坡两所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亚历山大医院)的建设和护理状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共人次, 2077 400 754 二、医院建设和服务特色 1、“以人为本”的医院设施 两所医院的建筑都溶入社区,无围墙、大门,每栋楼、每层楼之间以长廊相连,具有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医院采用“广泛、灵活的社会化服务”,把多家信誉良好的饮食公司引入医院,这既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又方便了工作人员。医院的病号饮食花样繁多,物美价廉。他们还把连锁超市、书店、美容院、自助银行、邮局、药店、水果鲜花店、礼品店、快餐

店、售租医疗用品的公司、警察局等办进医院。病房大楼的一层不是病房,而是餐馆、超市等后勤保障部门,以及医务部、护理部这样的职能机关。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舒适、方便的就诊和休养环境。 每家医院都努力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医院不仅是治愈患者的场所,更是一座的绿色花园。院内处处有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斑斓的彩蝶飞舞在绿树丛中,为医院平添了许多盎然生机,为病人的康复创造 帐号和密码后查询病人相关资料和检查结果,资料录入主要有病房的文书完成。住院处摆放电脑屏幕,入院病人实时观看各病房环境、设施和住院情况。中央医院在各个病房走廊安装了检验标本传输系统,随时将各病房采集的标本通过传送系统送到检验科,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惟患是图”的护理服务 病人是新加坡医院最重要的人物,医院员工所做的一切都要把他们的健康利益和方便舒适放在第一位。“患者总是应该被优先考虑的”,在这一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考察报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以下校名简写为NTU)是新加坡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其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 NTU在新加坡设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是占地200公顷、坐落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园校区。另一新设的校区——南大纬壹校区,设立在纬壹科技城——新加坡的研发新区。 我们的考察队伍到访的是云南园校区,刚刚抵达正门口,满目便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了。

学校与自然保护区毗邻,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宁静。校园内地形以平缓的山地为主,西高东低,在东面的部分地形较为平坦。在校园中部沿南北方向,可以大致将校园分为两大功能区,西面为教学、行政区;东面为生活配套区。 教学、行政区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山地上,以教学楼、行政管理楼、科研楼和辅助用房为主,建筑结合地势沿山坡地形展开。教学楼以组团形式组织,既有几个学院楼组合的组团,也有一个大的学院本身教学楼组成的组团。每个教学组团配套有餐厅、咖啡厅、书店、商店和一些学生活动场地,这些配套功能结合不同的场地灵活布置。教学楼外围或建筑下面的架空层设有停车场。展示墙和立柱将可供学生休憩的活动空间与停车场地分隔开来。自行车的 停放提供了立体停放的支架,大限度的节约了停放空间。 生活配套部分位于校园东面较为平坦的区域。由数幢宿舍楼结合餐厅组成一个个生活单元——Hall,若干个Hall呈新月形环绕着位于校园西面的教学、行政区。这样布局的好处是几乎所有师生穿梭于教学和生活区之间都十分便利。 校园内主要交通以环路和十字型交叉干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条环路与东西向、南北向干道将校园大致划分为教学和生活的各个区域,同时也将环路上的各个区便捷的联系起来。学校师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和搭乘巴士。由于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水较多,学校建设了大量的风雨廊联系校园内各处。这些风雨廊方便了步行出行并提供了导向性。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1763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因为要赶路,省住建厅在金湖召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还没结束,我们就匆匆出发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一路用足政策,加速前进,到南通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首当其冲的是要填饱肚皮。也许是在新区的缘故,我们在大街小巷跑了几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小吃店,依旧三菜一汤,与昨天在高速服务区一样的价格,四十块钱,但口味却要好多了,我和吉师傅两人很快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到指定集合地点市行政中心西北大门正好三点五十,杨治也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接下我们的行

李放到去上海的大巴上。我们直奔市政府1402会议室参加开班典礼,进门一看大家全都到齐了,西装领带一大圈人。市委组织部和市外事办的领导也都到了。于是赶忙签好字,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这次同行的共25个人,大都是来自市级机关和县区城建口的负责同志,也有市委党校的一名老师和几个乡镇的一把手镇长。城管这条线除了我,还有市局的邵助理和如东城管局的徐局长。带队团长是我们的老乡——如皋市政府万副市长。就是我们这25个人将要在新加坡共同学习、生活8天时间。大家在自我介绍时都感到很欣慰、很有缘分。 市委组织部范处长、朱副处长和市外事办徐副主任介绍说,这次是市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首次境外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规划与管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3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通用范本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贾桂兰分解

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之五 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教育篇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一中贾桂兰 我们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二班学员一行33人,赴新加坡进行教育考察研修为时三个月。其间我们参观了Marsiling Secondary School(马西岭初级中学)和Bukit Panjang High School (武吉政府中学)两所中学,参观了两所工艺教育学院,还参观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未来课室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在校方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孔丽娟、刘叔铭、夏红引、戚美春、Carol和Areil等几位专家学者有关新加坡教育的专题讲座。此次新加坡访学,我们见到的学生并不多。原来以为可以进入新加坡的课堂,观摩一下他们的教学情况。但组织方告诉我们,新加坡的学校,只有与其结成姊妹校,才能相互进入课堂听课。我们去的时候,正巧是学生考试的时间,所以我们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我们的提问和校方的解释了解到的。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是早晨7:30到下午2:00。小学生上11节课,初中生上9节课。学生只在中间休息一次,约为10:30-11:00,学生可以活动也可以吃饭。不想吃的就要等到下午1:30-2:00再吃。午餐由学生自己买吃。下午2︰00以后,是课外社团活动时间,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区服务社团。他们的课节有长有短,中间没有休息时间,一个老师出去,另一个老师进来。我们在NIE研修期间,整个早上只是一个老师,

而有些老师是没有课间休息的。 小学和中学是有围墙的学校,未经申请批准不能随便进入。工艺学院和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在工艺学院,我们看到了大飞机停在院子里,供学生实习用。学校的一楼是一个很繁华的生活区,有商场,有银行,也有快餐店,外面的人可以随便进出,学生也可以在这里逛街购物。南洋理工学院里还有一个学生开的商场,里边专门出售学生的作品,卖得的钱全部用做慈善捐款。 一、统一而又灵活的课程体系 (一)新加坡小学课程设置情况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6 新加坡城市考察报告 ――XX市政府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考察学习组 4月16日到21日,XX市政府考察学习组对新加坡开展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期间,我们聆听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云华博士关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讲座、周卫国教授关于城市发展经验研究的讲座、万华博士关于国情与政府架构的讲座、崔东红博士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讲座,实地参观了新加坡建设局、重建局、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以及组屋区建设,亲身感受了精英治国、廉政立国、人才兴国、高效强国的治国理念,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虽然新加坡与我们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基本情况不同,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很难全盘复制,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基本情况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是梵语“狮城”的谐音,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是由本岛和63 个岛屿组成的狭小岛国,总面积7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8万,人口密度高达7255人/ 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处处花团锦簇,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其中华人占74.1%,马- 1 -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 3.3%。 1 965 年独立后,历经劳动密集型、经济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5 个转型阶段,经过20多年的治理建设,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2011 年,新加坡人均GDP 4.9 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 4.8 万美元,人均外汇储备 5.9 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生产国,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集装箱码头,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乙烯生产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第五生命科技制造中心,第六大游戏动漫产业

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济源建设成全省最富最美的城市和按照新加坡模式打造新济源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1月22日至27日,在市委书记段喜中的带领下,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白玉成,副市长郭茹、孔祥智以及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和城市组团相关镇的负责同志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新加坡,我市考察团成员考察了新加坡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功能设置状况,参观了新加坡国家规划展览中心,就新加坡的旅游、教育、人文、地理情况,分别和新加坡国家旅游局局长助理梁雨强、国际司副司长郭美兰以及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署长萧家彬、执行规划师黄琪芸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新加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做法给考察团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马来西亚,我市考察团成员参观了吉隆坡太子城、双子塔等著名建筑,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行政议员、地方事务部部长刘天球,行政议员、投资发展部部长郭素沁,马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吴国强就有关投资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洽谈,与马中友好协会建立了初步联系。在新、马期间,我市考察团成员还专门拜访了新加坡惠盟集团、马来西亚隆基马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重要企业和重点客商。

通过几天深入细致的考察,我们深刻感悟了“新加坡模式”成功的内涵,体察了东盟国家发展的惊人步履,感受了世界变化的澎湃潮流,更加增强了进一步加快济源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两地的简况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8万,华族约占75%,其余为马来族、印度族。新加坡共和国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身的国度,曾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国家。几十年来,新加坡坚持把政治管制与经济自由相结合,把共同理想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把一党独大与争取民众相结合,迈开了奋进的步伐,奏响了和谐的乐章,创造了经济腾飞、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新加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注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模式成为我国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中城市的楷模。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马来西亚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其中马来族占62%,华族约占31%,其余为印度族裔,首都吉隆坡。上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