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证融通材料

课证融通材料

课证融通材料
课证融通材料

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材料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部分实施。而如何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核心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难题。

“双证融通”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是指通过高职学历证书与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是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也就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但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双证融通”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模式、课程教学手段与课程评价体系。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1 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

1.1 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证书标准

通过到一汽轿车、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解放、一汽丰月、一汽四环、一汽物流、海拉模具、青岛海尔、北京比亚迪、大连中远造船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有限公司、大连中方亿鹏设备制造、富维江森自控电子等企业进行调研,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分析,制订

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包括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这也符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即操作加工方向和维护维修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如下中、高级证书:

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证书:CAD 绘图员等。

一般中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而高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数控技能大赛。

1.2 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的现代制造行业,可从事以下工作:

1 )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

2 )数控机床操作;

3 )数控加工编程;

4 )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5 )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

6 )数控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7 )数控设备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

8 )车间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

1.3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按照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方向的实际,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3 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 2 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以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体现“双证融通”的课程特色;选修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陶冶学生情操所需具备的知识。2 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依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 3 门核心课程为:数控编程与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均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培养学生常见数控系统的手工编程能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操作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传动轴、轴套、三角螺纹轴、轴套配合件、盖板、凹模板、端盖和壳体等 8 个项目。传动轴、轴套、三角螺纹轴 3 个项目符合数控车工的中级工标准,轴套配合件符合数控车工的高级工标准,盖板、凹模板、端盖3 个项目符合数控铣工的中级工标准,壳体项目符合加工中心操作工的中级工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课程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刀具、夹具及量具选择与使用能力,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拟定能力。包括连接轴、轴套零件、轴套配合件、平面凸轮、壳体、泵盖和

叶轮轴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7 个教学项目。符合数控工艺员和数控程序员的国家标准要求。目前,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完成了资料

上传到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动画、课件、习题库、教案、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料。另外 2 门核心课程完成了部分教学资料的上传工作。

3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探索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过程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理论笔试、技能考核及行业打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 8个学习项目,以学生日常项目教学和技能考核为重点,实现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考核 3项成绩,体现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与评价。

3.1 实操加工

实操加工时学生按设备数量进行分组,每个项目每组制订 1 套加工方案。每组 1 台机床,按零件质量评定每组成绩。

3.2 仿真加工

仿真加工时每名学生 1 台电脑,按仿真结果评定每人成绩。

3.3 教学实施

每个项目教学实施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6 个步骤进行。

3.4 项目成绩

仿真加工占 60% (学生自评占 30%,老师评价占 70% ),实操加工占 40% (小组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 30%,老师评价占 40% )。

3.5 期末总成绩

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项目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项目成绩占 6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建立了机电工程系专业督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对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专业技能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打分,并通过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与要求。通过对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有力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内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 即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 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 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考核 的方式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

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提高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 。 3.主要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由此可见,构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要点就是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 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本次试点选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三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6年秋季。 2.试点目标 ● 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院财 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双证融通”相关课程后,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或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三级 )(资格证书。 ● 阶段目标: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摘要:以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为例,对高职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合教学及职业技能证 书的考试需求的规划、实施、质量保障等环节进行分析,以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的无缝对接和课证融通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13-02 DOI:10.16657/https://www.sodocs.net/doc/425203253.html,ki.issn1673-9132.2018.10.006 《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近年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调整较大,所以为适应课证融通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特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进行课证融通改革试点,因此笔者拟介绍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的职业证书教学的思 路和实施保障措施。 一、课证融通的主要环节设计考虑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实现“双证”融通,需要抓好以下环节:兴趣引导,明确意义;优化计划,整合课程;考试引导,改革教法;编写资料,强化训练。同时,它还必须有组织保证,以课题为纽带形成研究团队,培养一支素质过

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实施课证融通改革的背景 虽然“双证”毕业在高职场院校早已成为通行做法,但近年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较大,比如2016年国家层面取消了《助理营销师》的职业资格,从而增加了本专业课证融通教育改革工作的难度。一方面,“双证”融通的理念在本专业的具体课程中实施应用对于教研室的很多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虽然成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中心,但是却与专业的课程教?W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并且鉴定的专业工种如果没有与专业进行无缝对接,最后肯定无法覆盖主要专业,导致“各拉各的调”。根据我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对考证的关注度非常高,大一新生往往迫切地想要了解营销专业相关证书考试的要求,大部分的营销专业在校生希望报考与所学课程关系最紧密的职业资格考试。 三、《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目标 学生是专业课程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中,才能从中受益。那么,《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才有意义。所以,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改革中的学期初课程认知、专业知

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的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结构探讨

2010年第1期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的中职数控专业 实训课程结构探讨 李和元 (湖南省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湖南岳阳414500) 摘要:中职数控专业培养在制造业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及相关工作 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努力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地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从工作过 程与双证融通的要求出发,提出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的模块化结构,分析各实训模块的内容、教学要求与基本 教学时间安排。 关键词:工作过程;双证融通;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模块课程 中图分类号:C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0)01-0074-02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内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等,学生通过多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可以掌握工作的技能和完整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双证融通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和沟通。其实质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教育。中职数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传授知识,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数控专业教学与相关数控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数控相关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职业标准推动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的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对每个工种的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数控实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初中级工技能水平,使个别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围绕这一总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将数控实训课程划分为三个结构模块:基础实训模块、模拟(仿真)实训模块、专项(实际)操作实训模块。 一、基础实训模块 (一)机械制图与测绘实训模块该模块的教学 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基 础知识、识读机械图样与绘图技术(含C AD),学会查阅机械零件手册中有关的国家标准,熟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中的标注,能按图样要求利用常用量具完成零部件的测量,并能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各零件图形和部件装配图 收稿日期:2009-11-09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制造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的课程结构研究”(项目编号: F J B080590);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 J Z B2009033) 作者简介:李和元(1975-),男,湖南平江人,湖南省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教师,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践。 74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https://www.sodocs.net/doc/425203253.html, 教务处,湖南长沙410200)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由此所引发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广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进行融通,使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决定着生产、服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竞争的关键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根据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目前企业严重缺乏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和技术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技能,这些人才的培养只靠注重学历教育的学科体系是培养不出来的。因此,建立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性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积极稳妥推行双证融通,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双证融通的实施,就是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对高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改革与整合,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双证融通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个目标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体现,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一种选择和要求。 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策略 “双证融通”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沟通和互认,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高职院校而言,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融通”,即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要经过重新组织;二是“融通”的过程,即学校要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入手,精心实施双证融通的过程。以下是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策略: 1.做好职业能力分析,精心制订涵盖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标准是由行业专家依据职业分析所得出的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或完成工作任务时的能力要求,能够完成某一等级全部技能要求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就具备了这一等级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学历证书的融通,就要使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涵盖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这些能力要求。因此,紧扣职业标准中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工作单元)、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也就成为我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策略。 2.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深入细致地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坚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职业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25203253.html,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许洪龙殷淑英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为背景,结 合建设实践,明确了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实践“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岗)和职业技能标准(证)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构建“实境化历练”教学条件,供同行业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洪龙,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教科研科科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建设、应用电子技术;殷淑英,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职业教育等。(山东德州 253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岗 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5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5-0087-03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产教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和“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台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课岗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通,开展实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学校各专业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逻辑主线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分析形成的工作项目来设置课程,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按照“群”的建设理念和“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基本要求,采用“逆向分析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3平台+3模块” 课程体系。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编制实践教学体系和岗位实践按阶段性实践要求分别编制“岗位实践指导书”与评价标准。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而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特别是“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模式在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契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保证。 标签: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998~2008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10年,短短10年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快成为占据我国教育领域的主力军。迈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无疑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成功转向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阶段 国际上典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在北欧流行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类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类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TAFE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较好地沟通企业与学校是这三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谓之学习型经济时代,各种教育思想空前繁盛。因而,指导高职教育的理念除了原有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出现了包括现代现象学教育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思想和后现代学习理论等新的理念。同时,远程教育、虚拟教育、网络教育正在引领学习方式新的革命,逐渐渗透、影响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一种“年轻”的教育类型。大体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由于它没有太多传统学术形态的束缚,受到的制约也比较少,其自身充满了活力,并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在不断研究和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我国高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二、“工学结合、双证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问题 1.“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过程,由教育单位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教育计划。生产工作在教育计划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参与相应的具体工作项目。 “双证融通”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设计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从学生层面而言,普职之间的资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论、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固式,而且普职师生之间的交流、流动,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从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的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去体验、感受职业环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从而培养出

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 “普职融通”模式,非中国首创,它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也有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借鉴;它的诞生和存在,既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1.历史积淀 我国大教育家行知先生,敢为人先,直面他所处的“死教育”时代,向其宣战,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举措大抵都源于此。美国198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所有 6 周岁适龄儿童,自上小学时就要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些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单凭某一学校独自为之,肯定难以完成。英国在1986 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书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书。英国的这一“壮举”开辟了普职互认的先河。 2.理论支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教育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一个方面的长处。“普职融通”的实施,让学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考核评价研究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考核评价研究 职业教育更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二者融通,这是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摒弃了原有的学历高于一切的思想,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才的价值,让整个社会能够人尽其才。文章在此背景下研究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考核,力求通过考核能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双证融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能力,为我国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指导我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 标签:双证融通;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教学改革 一、引言 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实现融通,这是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一大改革和进步,体现了我国人才培养能力与学历并重的理念,为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这一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能够有效促进人才发展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才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从社会发展层面上来说,人才质量的提升体现出我国人才培养学历层次与个人能力并重的局面,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基础[2]。 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考核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简称为双证融通。也就是说,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历证书,以及参加职业培训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二者是相互融通和认证的关系,可以实现文化学历和职业能力并重的教育模式[3]。 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学历是对一个人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一种认证,而社会的发展在需要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技术和能力做支撑。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理念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传统知识的学习、文化的提升,还要融入实践和个人技能提升理念,让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融入实践当中,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从而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的个人价值。总之,双证融通是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人才发展的趋势[4]。 2.课程考核实施形式 双证融通在人才教育实施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中学历认证超越其他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和社会价值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教育模式,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参与其中,获得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自身的经验和学识,这对人才培养来说,是一种知识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使其更快更好地適应社会发展,创造社会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车电子电路基础》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目前在校生910人,专业教师19人,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区,总建筑面积达1300余平米,设备总数约310余套件,价值300多万元,共设有11个实训室,其中包括中德诺浩专业实训室4个,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3个,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2个,汽车电器实训室2个,主要用于白天的实训日、实习周教学和晚自习实训等。电子电路基础模块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充足,其中教师自主研发电路实训设备6套,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二、所学课程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检查与修理 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三、实施方案 总课时=72学时 1.[理论学时]:24学时;前6周对30个项目集中讲解和示范;4学时*6周=24学时。 2.[实训学时]:40学时;10单元,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60分钟,分2大组实训,共进行10轮,每轮4学时;4学时*10轮=40学时。 3.[补救学时]:8学时;第1轮训练进行过程中利用后20分钟开始项目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利用8学时进行补救教学考核,恢复清

理设备和场地。 (一)学员与师资: 1.学生分2大组,每组大15人,每小组5组=3人,教师二位,助理教师2位,每大组3名组长,共6名。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管理设备工具。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2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5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10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3.每个项目的设备和工具至少备用一套,用于强化补救教学考核用。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本文通过市场调研,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开展对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形成“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介绍“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主要内涵、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Abstract] Through market research,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vestigates outcomes,carries out innovative research on advances nursing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reat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s,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ing,and dual-certificate integration of which the main content,innov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principally introduced.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and specifications,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raining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talents. [Key words] Cooperation among colleges;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ing;Dual-certificate integr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 高级护理人才目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型人才之一[1],根据原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将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民政部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体系,实现养老护理员达600万的目标。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一体化的推进及长沙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人口增多、慢性病人数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专科护理、家庭护理、慢性病护理的需求,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十年内本区域对高级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了为本院2014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的拓展和新专业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院在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形成“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其实质是学校和企业将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主要做到五个方面的结合:学校与企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计划方案(工业技术)

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 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书两类证书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即 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 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职 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探 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单 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 考核的方式方法,把职业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书。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使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不断上升,预期目标如下: 注:平均合格率近年来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四级)一次合格率。 3.主要依据 ●按照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市中等职业教育“双证 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沪教委职[2012]13号)文件精神为依 据,将试点目标和任务等转化为学校具体的实践活动。 ●根据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数控车(铣)床操作工(四级)要求,参照市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 求,把“双证融通”试点与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 设精品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工作有机结 合。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教育部示性(专业点)、市重点专业;学校数 控专业师资队伍强(其中,高级技师5名),实训设备设施优良,具有 丰富的实施试点工作的教学资源;学校每年招生规模稳定(120人以上),并且入学成绩优异;学校的校企合作基础扎实,能把握行业、企业的人 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进行试点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本次试点选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四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2年秋季。

课证融通材料

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材料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部分实施。而如何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核心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难题。 “双证融通”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是指通过高职学历证书与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是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也就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但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双证融通”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模式、课程教学手段与课程评价体系。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1 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 1.1 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证书标准 通过到一汽轿车、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解放、一汽丰月、一汽四环、一汽物流、海拉模具、青岛海尔、北京比亚迪、大连中远造船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有限公司、大连中方亿鹏设备制造、富维江森自控电子等企业进行调研,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分析,制订

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包括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这也符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即操作加工方向和维护维修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如下中、高级证书: 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证书:CAD 绘图员等。 一般中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而高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数控技能大赛。 1.2 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的现代制造行业,可从事以下工作: 1 )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 2 )数控机床操作; 3 )数控加工编程; 4 )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5 )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 6 )数控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7 )数控设备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 8 )车间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 1.3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 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一、概述 (一)基本情况 本专业已有19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3人,中高级职称4 人,45岁以下教师37人,拥有工程师、技师、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比例达到92%。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筑面积达 1400平方米,拥有1200台计算机,12个公共机房,一个“锐捷”网络搭建实验室,一个“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实训室),并配置了千G服务器5台,华为H3路由器一台,防火墙一台,D-Link10/100交换机43台。实习、实训场所均能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生产现场工作流程进行实习实训。先后与西元网络、高路动画、锐捷网络、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等IT企业的合作,并与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是国家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鉴定考点单位。 主要建设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与教 学内容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画、影视创作与编辑、网络搭建与管理、 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实施技能 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技能训练,让毕业生一到 企业就能在动漫企业从事二、三维动画角色、场景的创作与开发, 在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的搭建、网络布线、网站建设以及网络设备的 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企业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学生通过在校学习 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训练,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 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 资格证书。 (二)人才需求论证 1.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青岛市打造国内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 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中高端企业落户胶州。据调查,“十二五”期间,胶州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急 需大量的熟悉信息化技术人才、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宏观管理人才、 既懂信息技术应用,又熟悉具体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具体承担 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的专业人才。 青岛地区IT及相关行业主要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表 序号企业名称未来三年人才需求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

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所谓“课岗对接”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三、“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规章制度建设是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课证融合的各项制度、课赛融通的规范流程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有力保障。建立“课程―证书”认证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课程―竞赛”融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各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设,让教学督导、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明确什么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怎样实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普职融通项目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市推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和高中段学校课程改革,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20号)文件精神,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普职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互通,实现两类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改成果等方面的借鉴与融合,开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交流通道,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愿,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成长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符合区域社会特性的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普通教育深化课改和社会对高质量教育诉求强烈的现实背景,我们以稳妥、有效为项目基本原则,先展开试点摸索,再逐步向全县推开。本项目先期以**职高、**高级中学为项目试点学校,选定**职高工艺美术为试点专业。2020年在**职高招收“普职融通”(下简称融通班)2个班80名学生。 2、合作共进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的起点是建立职教、普教学生交流通道,最终目标是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合

作学校以融通班为纽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职业技能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合作互动。 3、多元发展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本项目以“自主选报、考试选拔、定向发展”为策略,实现组班学生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特色等方面的多元发展。 三、项目实施办法 1、招生与学籍管理 (1)招生计划。**高级中学与**职高合作共组工艺美术专业普职融通班80名学生。 (2)报名录取。中考后学生可填报**职高普职融通班志愿,**高级中学与**职高严格按**市教育局招生办有关高中段招生录取办法录取。 (3)学籍注册。考生录取后学籍在**职高注册。通过选拔到普高就读的学生,学籍转入**高级中学。 (4)收费标准:按**市普高学生收费标准收取。 2、教学与教育管理 (1)教学内容。普职融通班第一学期在**职高学习,按**高级中学课程同步组织教学,双方互派师资。第二学期,按照选拔办法转入**高级中学的学生学习普高课程,其余学生学习职高课程。融通班教学计划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和职成教处备案。

基于“双证融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双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内涵的调整和充实。学历证书是学徒作为学校学生提升学历与能力的根本凭证,职业资格证书是学徒作为企业员工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双证融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内涵的必然需求。实现以证代考,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过程和考核评价等都要基于学徒的工作岗位。因此在这种新的人才模式实施中企业要基于工作岗位任务而制订岗位任职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根据专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岗位专业课程、制订专业课程标准,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双证融通。 二、基于“双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直到为了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他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时间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景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 也是评价和监督部门, 二者合作的程度以及质量越高, 人才培养质量越好; 教师和师傅是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 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道德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起到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高职管理类专业“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qiyekejiyufazhan 【摘要】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实践着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施“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通过企业调研,解析管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人才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课赛融合”课程,实施“理实融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专业人才综合管理素质评价体系,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管理素质。【关键词】“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158-02 高职管理类专业的课程都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即使增加了管理案例教学,也大多是教师讲案例、学生听案例,缺乏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即使采用了情境模拟教学,但课堂内的情境远没有企业来得真实,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即使利用了仿真模拟,枯燥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数据的填写和堆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上述原因,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也是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于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根据企业用人的能力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尝试了“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在项目结束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可以进行项目活动过程的评价。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然而,由于高职管理类专业许多课程的教学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场所或场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虽然会利用各种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管理案例、寓言故事、虚拟情境等,但仍旧缺乏实际性。因此,“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就是将技能竞赛作为项目,选择真实企业为项目背景或基础素材,以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真实的经济管理现象为项目研究对象,按项目管理程序和步骤完成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让管理情境真实化,通过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完成过程,提高 学生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实施 步骤 2.1开展企业调研,解析管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综合管理素质体系 根据历年“麦可思”的调查数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进一步进行企业调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解析企业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形成综合管理素质体系,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职业素养、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3个维度,其能力内容描述按企业重视程度的先后顺序排列(见表1)。 2.2根据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课赛融合”课程 “课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岗位能力—专业技能 高职管理类专业“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 项目化教学探索 ——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曾宪达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6jg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曾宪达,女,重庆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 体系维度能力内容 职业素养 思想道德品行、工作态度、责任心、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 通用能力 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语言和书面 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 专业能力 企业行政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生产与服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表1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 1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