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浮力教案公开课

浮力教案公开课

浮力教案公开课
浮力教案公开课

第九章

1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

(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

[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了解浮力的应用。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由于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促进了学生对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探究活动的持续深入与发展活动,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为鼓励学生亲手操作,教材中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但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时,最好让其亲自参与实验比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从直观现象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也利于后边对“浮沉条件的应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知道如何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3)得出用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潜水艇和气球和飞艇的基本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逐步推理法和相关知识的整合。 (2)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建构要自主、科学探究要合作、意志要体验,探究要持久深入的教育理念。

浮力教学设计公开课

浮力 朱意 一、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的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悬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三、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NaCl溶液。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NaCl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 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入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睡觉时都只是露出面部,并且躺的姿势也都一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可能与老王所躺的水的密度有关,可能与老王的体重有关,也可能与老王身体的体积有关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既然浮力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么是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其中几个因素有关或是和它们都有关系呢?怎样来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方案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但我们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怎样进行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如图: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的石块和 铁块受到的重力,即G石、G块。 ②把石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石、F铁。

(优质课)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辛庄初中张长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体验浮力,死海不死,鸭子和轮船浮在河面上,氢气球、飞艇漂在空中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后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 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课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指出,不仅仅是液体,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托力) 三、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求浮力第一法) 1.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sodocs.net/doc/4364107.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浮力的应用讲课教案

浮力的应用 编稿:辛灵审稿:郭金娟责编:李井军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利用。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 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学习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的漂浮原理。 学习难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当时,合力方向向上上浮 当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时,合力方向向下下沉 2.对于实心的物体,由,,浸没时,所以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当,物体下沉。 3.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特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不动,不同点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漂浮时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悬浮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4.物体浮沉各种状态比较表 浮沉状况物理现象运动状态条件物液密度关系与的关系 浮 上浮在液体中向上运动向上运动 漂浮浮在液面上静止在液面上 悬悬浮 停留在液体中 任何深度的地方 静止在液体中

下沉在液体中向下运动向下运动 沉 沉底停留在容器底部静止在容器底部 1、为探究物体的浮沉和有关因素的关系,小刚将一个鲜鸡蛋先放入一个装有大半杯清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然后向杯中逐渐加盐,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鸡蛋所受重力变大 C.杯底所受的压强不变 D.鸡蛋可能会慢慢上浮 解析:在向杯中加盐的过程中,杯中液体的密度不断变大,由浮力公式知,鸡蛋所受的浮力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就会慢慢上浮,由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知,杯底所受的压强 也会不断变大,鸡蛋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故重力不变。 答案:D 知识点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轮船是采用“空心”法来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它浮于水面的,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验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4.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 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 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相同,根据 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则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 中的体积越小,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大;反之待测液体密度越小,则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小,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规律方法指导 1.基本概念: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

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浮力》 一、教材分析 材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也给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他要积极参与到里面。所以学生对这种课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浮力概念比较抽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区探讨,得出结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者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a)、(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知: 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 学生个别回答。(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 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活动:9.8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 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当铁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有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活动:9.9 浮力的大小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塑料袋等。

浮力的应用教学案教案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从而达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 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气球与飞

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 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力的作用。 点拨1: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教案

浮 力 地点:句容市第三中学 执教:孙云平 时间:2008、4、1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 2、称重法求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 具:弹簧测力计 水 烧杯 石块 细线 盛水的塑料袋 水槽 矿泉水瓶 学生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 师:大家期盼已久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姚明是大家喜爱的著名篮球运动员,大家都希望姚明能在08年奥运赛场上能为国争光,但是在2月25号,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被查出脚部有伤,需要手术治疗。为了能尽快康复,参加北京奥运会,近期,姚明在脚部尚未完全恢复,脚踝部位还不能长时间负重的情况下,在美国家中的泳池中进行了水中训练,姚明为什么要在水中训练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从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涉及到浮力的知识,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浮力的知识 板书:9.4浮力 二、新课教学 演示:1、手托住篮球 2、将篮球放入水中 师:手托住物体,给篮球一个向上的托力,使篮球静止,那么,篮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生:篮球受到了向上的托力 师:篮球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活动:将篮球压入水中 师: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篮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展示图片:气球 师:篮球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对篮球有向上的托力, 为什么气球也能浮在空中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计算浮力的方法: 称重法: F浮=G-F′(弹簧测力计)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才可以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求ρ液、v排已知。 二力平衡法: F浮=G (漂浮、悬浮 ) 条件限制:只适用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的浮力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多注意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析 三、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与视重G视(F′) 2.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而的体积v露。 四、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 1.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 2.密度的概念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浮力的概念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 五、解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 2.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3.根据状态列出方程式方程组。 4.进行数学运算。 六、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七、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 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如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这三个力平衡。 即G物=F浮+F′,F浮=G物-F′ 3.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 4.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七、作业布置: 物理学生用书P59 章末练习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导读:本文是关于浮力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帮助到您!(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

浮力优秀教案

浮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引入 展示教学视频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提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而用铁制作的庞大的航空母舰却能在海上自由航行? 展示图片: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组织学生实验: 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 活动3【讲授】新课讲授二:浮力的实质 演示实验: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你将学什么: (1)知道独木舟和木船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的工作原理; (3)理解排水量的定义; (4)知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5)了解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6)德育目标:通过独木舟到轮船的发明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准备: 1、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 2、阿基米德原理及推导式:F浮= = ; 3、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浮G物(ρ液ρ物)时,上浮; F浮G物(ρ液ρ物)时,悬浮; F浮G物(ρ液ρ物)时,下沉; 你怎样学习: 一、由独木舟到木船 读一读想一想:阅读课本P59“由独木舟到木船”部分,完成问题并准备回答(实现目标1)为了承载更多人和物,独木舟(或木船)是采用什么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二、轮船的发明 1、读一读做一做议一议:阅读课本P60观察与实验和下面1段文字,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完成以下问题,交流并准备回答(实现目标2)

⑴、同一铝箔卷成一团和做成小船受到的重力如何变化? ⑵、两种情况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为什么? ⑶、尝试总结轮船的工作原理。 2、读一读做一做议一议:阅读课本P60“轮船的发明”的第二、三段,小组内交流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实现目标3) ⑴、什么是排水量? ⑵、船在水面漂浮,分析轮船排开水的重力(或质量)与船和载物的总重(或总质量)的关系? 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在“曹冲称象”故事中,为什么船上石头重即为大象重? ⑷、做一做:如果将同一小船放在水与盐水中,排水体积如何变化?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潜水艇的浮沉 读一读记一记:阅读课本P60“潜水艇的浮沉”部分,完成以下问题,准备回答(实现目标4)潜水艇靠改变什么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 四、气球和飞艇的应用 读一读记一记:阅读课本P61“气球和飞艇的应用”部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准备回答(实现目标5)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原创】《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水槽、每组一个泡沫塑料块,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水槽、细线、一个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木块、泡沫塑料块、空玻璃瓶、白萝卜等许多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 我们用手往下压泡沫板,手有什么感觉?每组一个水槽,每组一块泡沫塑料块。设计意图:学生在平时的经验中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例如:救生圈。调动已有的经验,在直接感受水的浮力。 谁能说说你的感觉?点名汇报 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浮力向上。 板书课题:浮力 泡沫块受到了哪些力,看水槽中的实物。 引导回答,并板书。 ↑ ↓ 浮力 重力

板书:泡沫板静止在水面时,浮力↑=重力↓,(方向相反)。 二、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它的浮力有什么变化吗?是多大?(边说边示范)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并给与想象的空间。 板书: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的浮力。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大小吗?做好装置,演示,现在泡沫块受到哪几个力?根据汇报板书 浮力拉力重力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拉力是向上还是向下?设计意图:首先弄清各力的方向,才能理解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的浮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浮力↑ = 拉力↓ + 重力↓ 去掉拉力后:浮力 > 重力泡沫块↑ 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观察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水量的关系。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从上面的试验数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三、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谁的大?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他们所受的浮力相同吗?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根据以上数据,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