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 爱神简论

3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4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5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6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7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8 简述托马斯哈代和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9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 lace Stevens’ Poems

10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1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2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3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15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 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16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17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18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

19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

20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21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

22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23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

24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5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26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2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28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29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

30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31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32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33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

34 希拉里退选演讲积极话语分析

3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36 Sister Carrie—A Woman Lost in the Material World

37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38 金融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39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40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4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42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43 On the Principle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s

44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45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46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47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

48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49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50 认知语境在语言交际理解中的作用

51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52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53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54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55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56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57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58 简爱性格研究

59

60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61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62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63 中式菜肴名称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

64 《紫颜色》对女性主义概念的延伸及新阐述

65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66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67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68 从《灰姑娘》到《神谕女士》—浅谈反面母亲形象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69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70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71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72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73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74 在仙境中成长——《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题研究

75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76

77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78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

79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80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

81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

82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开题报告+论)

83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84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85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86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

87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88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89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

90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91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的人物分析

92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93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94 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

95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96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97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

98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

99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100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101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02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

103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

104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

105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

106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

107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

108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109 解读《皆大欢喜》中的浪漫主义

110

111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12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13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

114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

11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16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117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118 关于攀枝花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调查与分析

119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

120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

121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122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

123 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

124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

125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26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127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

12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29 Double Consciousness of Fitzgerald: Nick and Gatsby

130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131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32 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

133 浅谈公示语英译

134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135 The Analysis of the Gothic Features of Wuthering Heights

136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

137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138

13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40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141 《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的成长

14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 Culture of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143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144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45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146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47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148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49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150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51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52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153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

154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155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56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

157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158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59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6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161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62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163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

164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65 中西见面礼节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66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7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68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

169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170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Mouse:A Study 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171 从好莱坞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看人性冲突

172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

17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174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75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76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

177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

178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79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180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181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

182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183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18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85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186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187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188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18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190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9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192 浅析英语委婉语

19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

194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19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

196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品牌翻译

197 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98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199 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200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高一读后感:《珍妮姑娘》读后感1000字

《珍妮姑娘》读后感1000字 《珍妮姑娘》读后感1000字 《珍妮姑娘》的作者是 美 西奥多.德莱塞。作者是出生于1871年8月27日的一个天主教家庭。 《珍妮姑娘》以一名美丽、单纯、善良、出生低贱的女子珍妮为主人公,讲述了她跟52岁的参议员白朗特和车辆巨头之子瑞福特之间的情感纠葛。18岁得珍妮在白朗特得追求下,为了改善家庭景况而跟他在一起,谁知还没等结婚,参议员就一命呜呼了,珍妮被敢出家门,产下私生女。她20岁在主人家做女仆时,又遇见豪门甘家得二少爷瑞斯特,狂热得追求使得珍妮又与之同居。二人感情和谐,但瑞斯特迫于家庭得压力,与其是巨额遗产得要挟,不得不与珍妮分离,和他人结婚。小说以多年以后,珍妮面对瑞斯特死时得痛苦为最后一个场景,以舒缓而深情得笔触结束了全文。 读完此书,深刻体会到了珍妮一家得贫穷,他们一家几乎都靠着赊帐来过日子,正如书中所述:玉米粉做羹,是聊胜于无的吃法,再加上点牛奶,就差不多就当筵席看待了。而恰巧珍妮是美丽而天性善良,具有吸引巨富、豪门公子得秉赋。就如书中所

言,她得身上有着一种质朴单纯和妩媚娇俏得结合,…….倒不是那种风月场上滚爬过得女子得欲擒故纵和花样叠出,而是出于某种珍妮自己也无法把握得天性。这两个不可改变得客观,注定了珍妮悲惨可怜得命运。52岁的参议员白朗特,应该是爱珍妮的,打算和珍妮结婚,为珍妮撑起一片无忧的天空。只是珍妮没有那个福气。就在珍妮为了举步维艰得家庭奉献出自己得贞洁后不久,传来白朗特得死讯。留下的只有一个可怜得遗腹子。在那样得年代产下私生女是绝对不被人们认可得,就连珍妮的父亲也不原谅她。珍妮第二次与甘家得二少爷瑞斯特的感情应该是互相得爱恋,恋得火热而和谐。而他们所生活得社会与环境却不允许他们得结合。书上是这么描述的,在生物界有一种纯乎自然得界定,每种生物都按照自己种类得规律在指定得范围内生存。正如鱼不能离开水,鸟就要在天上飞一样,倘使有生物试图脱离其基本的环境,那结果是可想而知得的。与其在男女问题上,如若跃出界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个人是再也不能自在的生活了。最终珍妮只能远远离开,离开得平静而毫无怨言。 《珍妮姑娘》强有力地鞭策了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真实动人地描写了处于美国社会地层的普通人民的悲惨生活情况,撕去了资产阶级的伪善面纱。同时,也表述了在那个金钱社会,珍妮仍能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她用宽容的心包容了一切,微笑着面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5页word资料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0 引言 “007”身边的女性在60年代只是作为摆设出现在银幕上,给主人公提供为她们排忧解难的机会。随时间的流逝,她们的作用也一一发生了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变化的,就是“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女郎”一定是性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在“007”系列电影中的形象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容回避的是,某些传统影响仍然根深蒂固,甚至还有许多日久弥新的发展,性感女性形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在电影中为何如此的“经久不衰”,这就是本文试图利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来解答的问题。 1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简介 七十年代以来,受女性主义理论启发而产生的影片分析,借助“凝视”等观看理论、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符号学等,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是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作品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来分析电影作品。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围绕“女性在电影中是什么”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得出了四点思考性的结论:女性是被“典型化”了的;女性是“符号”;女性是“缺乏”;女性是“社会建构”的。 2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认为在男权主义话语下传统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只有两种类型:天使型和妖女型。形象批评模式分析一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包括不同的角色、典范、刻板印象的建构证据,即“女性形象是什

么样”。通过对好莱坞“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发现,“007”系列电影塑造的女性确实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妖女型,以玛丽?璧克馥塑造的形象为代表;一种是天使型,以塞塔?巴拉塑造的形象为代表。妖女型的女性原形是夏娃。她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她自身容易受到撒旦的蛊惑,容易走上邪恶之路;二是她对男性富有影响力,能够使得无辜的男人走入歧途。这一个女性形象表达了男性把对人性某些破坏性力量的恐惧和将这些力量归罪于女性的思路。这一种恐惧心理和归罪思路源远流长,形成了男性文本中的“妖女形象”。她们破坏男性社会中固有的秩序,令人望而生畏,最后往往都不得善终。以厌憎、恐惧的态度设置这类女性形象,表现的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命力、女性自主精神的压抑。圣母玛丽亚则是与夏娃相反相承的另一类天使女性形象。她贞洁温驯、恬静安宁、富有母性,对男权世界非但不构成挑战,而是一种庇护。圣母是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合。她的美貌与男性世界认可的贞洁美德、母性美德相结合,是一种没有危险性的美。男性以赞美的态度塑造出这类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男性文本中的“天使形象”便是男性对女性的贞洁、美貌、母性情怀的渴望的产物。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女的形象设置,都意味着一种通过对于女性的剥夺而达到的对于男性自身的拯救,表现了一种“阉割的忧虑”。 3 性感的“邦女郎”解读 事实上,“007”系列电影屏幕上性感女性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雨巷》优秀教案设计

《雨巷》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条《雨巷》(板书) 三:新课讲解 ,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朗读 (1)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学生齐读(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黑板那画出来。) ,课文分析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定(完整)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析21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 女性形象塑造 姓名xxxxxxx 学号01234567890 专业班级新闻学08(本) 所在学院新闻系 指导教师(职称)朱春风(教授) 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

浅析21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塑 造 摘要 踏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这种文化改变时,生产力也随之改变。电视开始成为生活必需品,电视剧也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而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逐渐走向饱满化和多样化,女性意识不断壮大。其改变源于复杂的原因:女权运动的传入造就了先驱者,而21世纪生产力中男女比例大幅度攀升也是其因。只是由此伴随而来的又是另一种社会观。 关键词:女性形象;影视作品;女权主义;审美象征

Analysis of the 21 century China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of female images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found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21 century China has changed its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embark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When the culture shifted, production capability modification shifted with it. Televisions become a requirement of life. TV play are becoming a part of our everyday life. Female iamge in TV gradually also plump and diversification. Female consciousness growing. The change from complex reasons:The feminist movement was created pioneer,In 21 century, the proportion of men to women in a sharp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Only thus is accompanied and come is another kind of view of society. Key words: Female image;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Feminism; Aesthetic Symbol

珍妮姑娘读后感10篇

珍妮姑娘读后感10篇 【篇一:珍妮姑娘读后感】 其实,半个月前,就已经读完了《珍妮姑娘》这本书,只是这段日子琐事过多,没有空闲梳理自己的思绪,书是一本接一本地读,留在记忆中的片段却零零碎碎,今夜,偷得浮生一刻闲,想一想,那可怜又可爱的珍妮的命运吧。 《珍妮姑娘》是西奥多继《嘉丽妹妹》之后,于1911年十月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我说珍妮可怜,是因为她命运多舛,她的一生不断地付出,而晚年却那么地孤苦凄凉;我说珍妮可爱,是因为作者将她描述成了一个人间尤物,漂亮、纯洁如果是她的外表的话,那么勤劳、为别人着想则是她内涵的光芒。对于贫困的家庭,她出卖自己去换得生计的维系,可她却得不到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相反,产下小女后,被周围的人冷落嘲笑,饱受精神压力,可她依然有勇气直面生活,这份生活的信心实在可歌可泣。 她用真心去爱那花花老男人,用青春作代价践行她那纯真的爱情,一个未婚妈妈独自抚养孤女——味兰米娜,其中的不易与艰辛岂是眼泪可以洗净? 珍妮,甚至于对那遗弃了她的负心汉——雷斯脱,她也是“忠心耿耿”地依从、顺服,她从来都毫无主见,对男人的依赖形成了致命的惯性,这也是她人生悲剧的一大因素。

当然,作者的本意是对整个社会的鞭鞑,控诉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生活,从珍妮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善良的影子,从珍妮的故事中可以窥视社会的猥琐和达官贵人们的冷酷与骄奢。 珍妮,掉到了美国社会的大染缸里,注定要被污染,生在社会的底层家庭,注定要受欺凌,没有觉醒,不会自食其力又让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于是,珍妮丢掉了道德,于是,幸福也遗弃了她! 【篇二:《珍妮姑娘》读后感】 读德莱塞的小说,无论是《“天才”》还是《珍妮姑娘》,总想一口气读完,如饥似渴。 珍妮家很穷,穷得揭不开锅,不言而喻,她的父亲没有能耐不会赚钱,她的母亲只能做些帮佣的活,他们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没有尽头。 珍妮有一个哥哥才参加工作,还有四个弟妹要吃要穿要上学。父亲虽辛勤工作,但薪水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生活的重担随即压在珍妮和她母亲的身上,她们在一家豪华的宾馆打扫卫生时邂逅了参议员布兰德。 十八岁的珍妮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她的姿色深深地吸引了富裕而优雅的布兰德。布兰德时不时救济这个贫困的家庭,珍妮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好感。年过半百的布兰德在帮珍妮哥哥免去牢狱之灾并垫付赎金的夜里,将珍妮囊入怀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期的日本电影却步入了低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衰退期。一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电影显露出全面复苏的状态,伴随着“日本新电影运动”,日本电影开始在亚洲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将自己的影响扩散到了全球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岩井俊二凭借其清新却黯淡、阳光却忧伤的影像风格与细腻、耐人寻味、富有深意的诗意表达成为了“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佼佼者,并以自己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的思考,逐渐成为日本影坛的中流砥柱。在岩井俊二的《情书》《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优秀电影作品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他的主人公通常为女性,并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赋予其富有深意的隐喻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探索。本文将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物角色与艺术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岩井俊二电影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岩井俊二;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25-02

在影片中,导演岩井俊二将他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以及生命的探索与思索融入到了电影的女性角色中。《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栖川彻子与荒井花、《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情书》中的渡边博子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久野与青猫等女性角色并不是传统男性电影中的花瓶式角色,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拥有各自人生的年轻女性。在岩井俊二的电影故事中,她们以强烈的主体性试图在纷扰繁复的社会与生活中找到友情与人生的意义,这种单纯的青春时光中蕴含的清新与黯淡、阳光与忧伤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观众。 一、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概述 (一)岩井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涵 当我们揭开岩井俊二的电影面纱,去仔细体会其电影世界中的女性角色时,便能够感受到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内在所蕴涵的强大力量。在他的电影中,女性角色既非传统男性电影中那种花瓶式的角色,只提供审美上的愉悦感,而失去了叙事的推动作用,成为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无关紧要的角色,也非那种超脱了女性身份的角色。无论是《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栖川彻子与荒井花、《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还是《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她们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女性身份,成为一种性别模糊化的角色,从而在故事中同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进行博弈甚至搏斗。在岩井俊二的描绘

教师读书心得 《珍妮姑娘》读后感

教师读书心得《珍妮姑娘》读后感 假期打扫卫生时,在书柜的一个偏僻角落发现了这本书——德莱塞的小说《珍妮姑娘》,这是一本曾让我读了又读的书,直到现在还能回忆起当年读这本书的心情。 《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主要作品。讲述十八岁的珍妮家境贫寒,她的姿色深深地吸引了富裕而优雅的议员布兰德。布兰德时不时救济这个贫困的家庭,珍妮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好感。年过半百的布兰德在帮珍妮哥哥免去牢狱之灾并垫付赎金的夜里,将珍妮囊入怀中。布兰德承诺要娶珍妮为妻,他一诺千金,但天不与寿,因为一场伤寒,他一命呜呼。 布兰德不是珍妮的真命天子,失去贞操的珍妮闻此消息如五雷轰顶,她深知自己已有身孕,这些现实不可逆转,一时流言四起,珍妮一家的日子过得暗无天日。灾难深重的日子里,是母亲的坚强和庇护,让珍妮得以重生,生下了女儿维思塔。 珍妮的真命天子出现了,一个汽车经销商的儿子,风流倜傥的莱斯特一眼看中女佣珍妮,他以虎狼之心占据了珍妮。莱斯特是个攻击型的男人,目的性很强。只要珍妮与他同居,他许诺她的家庭丰衣足食,这于珍妮是个诱惑,她和她的家庭都需要金钱度过难关,更糟糕的是布莱特的容貌和气质也

是珍妮所热爱的。他们同居了,郎有情妾有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珍妮从此脱离苦海,告别穷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莱斯特的家庭不能接受贫贱的带着拖油瓶的珍妮。在六年同居的生活里,莱斯特艰苦卓绝地与他的家庭打着持续战,并不惜与家庭绝裂。他们相亲相爱。 生活总是风云突变,莱斯特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父亲在遗嘱中申明:莱斯特与珍妮同居,他将每年得到一万美金,期限三年;莱斯特与珍妮结婚,每年可得一万美金,终身制;莱斯特离开珍妮,他将获得父亲公司的股份,价值约150万美金。 莱斯特的父亲给了他们足够的生活费,一万年薪,在当年富裕家庭的生活标准,可以拥有马车,也可以去欧洲旅行。 死后的莱斯特父亲给儿子留下一个难题,珍妮姑娘去留问题——是离开是同居是结婚?离开得价值150万美金的股份,结婚每年得1万美金,同居得每年1万美金,为期三年。莱斯特不得不在三年之内作出决定,珍妮又该何去何从?三年,莱斯特努力地想凭自己的才干闯出一翻事业,放弃父亲公司的股份。悲哀的是他失败了。 更加悲哀的是此时莱斯特身边出现了才貌性情可以与珍妮匹敌的莱蒂,他再也不甘心与珍妮结婚拿年薪一万美元,虽然他深知一万美金过得也是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一直过奢侈的生活,他需要舞会需要被追捧需要挥金如土。

《珍妮姑娘》读后感

读《珍妮姑娘》 一开始选这本《珍妮姑娘》读,我原意是想再认识一个像简·爱这样伟大的独立女性,但是看完这本有点沉重氛围的《珍妮姑娘》,不知对于主人公珍妮该怀着同情的感情还是对她所处的社会报以消极愤怒的情绪。 将这本书的情节人物之前,我们还是最好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以便我们了解出书背景,更好的剖析人物特色和作者的感情。作者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作家,出生在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幼时曾光脚在铁路两旁捡过煤渣,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热爱他终生勤劳、农家出身的母亲,他怜悯他永远惶恐不安的父亲和因贫困而被迫沦为娼妓的姐姐。德莱赛永远不能忘记他童年时代尝过的贫苦滋味。这些成为他后来接近贫者和同情弱者的思想基础。 所以在《珍妮姑娘》中,很多情节跟作者本身的经历都非常相似。德莱赛笔酣墨饱的描写了工人的女儿珍妮的一生坎坷的命运。女主人公珍妮在生活的威迫下,先是充当参议员布兰德的情妇,后又成为富商纨绔子弟莱斯特的情妇,这一切注定了她必然要受到含垢忍辱和苦难深重的命运。随着故事情节的骤变,人们会得出结论:产生珍妮这一悲剧的世界,是不公正和惨无人道的世界。德莱赛的现实主义在小说中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此。 在书的最开始,描述珍妮跟随母亲去找工作时:那女孩听见这话,脸上现出无可奈何的神色,羞怯却又无奈,不好意思的转着身,并不是她讨厌做活,而是不想被人家看破她们的窘境。这一段细腻精致的描写,把尚未经历人生大事的珍妮的那种单纯,羞涩的不谙世事描写的灵活灵现。而当我们慢慢的品读这本书,直到最后,“珍妮神情恍惚,四周的雨声嘈杂,她一点也没有听到。在她面前,她只凝视着一个漫长孤独岁月的前景。往后如何呢?她的年纪有还不是很老。她还有两个孤儿要抚养。他们将来也要结婚,也有离开她的那一日,那么又怎么样呢?无非朝朝暮暮,秋去春来,循环往复,那时候——”这时显然把珍妮描述的很悲情化,不仅现在她失去了那些她爱的而且爱她的人,想着将来一天连亲骨肉也要离她而去,她心里的多么的冰凉呢,这一生,她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她只是在苦苦追求她的幸福,她的挚爱,可是最后呢,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终于将她摧毁了。还不算老的她,好似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苦难,岁月的沧桑和对人生的失望早已占据这个瘦小的身体。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牵动人的心,情不自禁关注着珍妮姑娘的命运,总觉着她那温良隐忍的性格以及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无奈的悲切的感情世界让人由衷的慨叹与深深地忧伤。但我们中又有很多人说珍妮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珍妮出生在贫穷人家的女儿,却生就一付天生的美貌与善良的心肠,对父母及弟弟妹妹无私的爱与奉献,使她象一只蜜蜂终日辛勤劳作,却从不怨天尤人,默默忍受着充满悲苦的煎熬生活。可是这算是幸运的吗?这只能说珍妮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还是保持着最美的人性。也许就是因为珍妮的好,让上帝怜悯她,给她带来了生活中最爱她的两个男人。但是上帝是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了人一生应该所处的状态呢?就算珍妮再怎么努力,最终雷斯脱还是因为一笔丰厚的财产继承权抛弃珍妮。这一段故事,是最感人的,也是最让人伤心的,更是让人感触多多的。 面对着这一悲剧,我们该埋怨谁,该指责谁呢?珍妮她自己,还是雷斯托?还是他们的亲眷,抑或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也许我们会更多的把矛头指向社会,是社会这个残酷的环境让他们相隔两地,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我们在埋怨这个社会的时候,难道不是在埋怨我们自己吗?这个社会是由谁组成的?不就是我们这些“说着别人

建国后电影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君子兰·康乃馨·梅花 ——试论建国后电影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文学院200104班亢烨指导老师:杨矗 摘要伴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深入,女性电影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在电影中塑造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让女性在电影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成为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好莱坞电影中塑造出的女性都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人,将女性作为男性捕捉的对象——男人性欲的猎物,压倒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本性。新中国的影片则改变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是被正面描绘的,她们有自我存在的价值,有母亲般包容的品质,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好比君子兰、康乃馨、梅花这三种不同特质的花。“君子兰”式的女性是政治化的女性,她们像男人一样勇敢、无畏,甚至比男人还男人;“康乃馨”式的女性是母亲化的女性,她们温柔、博爱,但有时包容的失去了自我;“梅花”式的女性则是我们现在需要树立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独立、自主、爱他但不丧失自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 关键词中国电影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马克思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在这个意义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就成为了衡量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和文明进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随着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妇女问题、女性主义问题再一次引起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从当代女性主义的观点来探讨和考察妇女在一种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电影中究竟是如何被表现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从电影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从妇女作为重要的观影群体这个事实出发,也必然提出妇女形象在电影中如何被表现的问题。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角度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电影分析会提供方法上、观念上的启示,而如何运用女性主义分析电影中的女性也就成为电影接受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女性电影在西方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与女权运动紧密相联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电影区别于一般的关于妇女题材的影片,不仅描写妇女和妇女问题,其关键还在于塑造什么样的妇女形象,让妇女在电影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好莱坞经典影片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影片中所描绘的妇女形象,基本上都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人。她们一直以男性的附属物身份而存在,没有独立的存在价值。由于影片将妇女形象作为男人眼睛捕捉的对象——男人性欲的猎物,压倒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本性,因而大量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是男性目光注视下的女性,并总是采取暴露的方法,把女性作为男性的欣赏物。女性电影则是对这种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否定。在这类影片中,创作者十分强调女性的独立性,让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女性形象是被正面描绘的。即使有些影片所表现的女性的沦落,也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被迫走上此路的。创作者选择的角度,目的正是在于暴露女性在以往社会所受的压抑与屈辱。如果与此相比,中国影片中表现妇女命运、妇女题材的电影,都可以称之为西方电影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从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神女》、《女性的呐喊》、到五六十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八十年代的《小街》、《人到中年》、《谁是第三者》以及进入新世纪后的《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等,都可以看到与那种意义上的西方女性电影的相同处。这是因为文化上的原因如“道德化”、“不善于言性”和“新的意识形态”

浅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 观 姓名:宁敏君 指导教师:王峰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2010级 类别:专升本 学习中心: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完成时间:2003年05 月09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提纲 论文方向:张艺谋的电影作品 论文题目: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观 论文提纲: 一、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一——善良 1、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2、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3、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二、三个女人的共同点之二——独立 1、代表人物之一——九儿 2、代表人物之二——颂莲 3、代表人物之三——秋菊 从三个女性形象看张艺谋电影的女性价值观 [摘要]在现当代影视作品中,我们都会发现其中的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特别的女性形象,《红高粱》里的九儿,直率淳朴敢作敢当;《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由善良变得自私,由天真变得残忍;《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自强不息,个性独立,等等,这些不同性格的女性,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观点。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女性形象 女性,自古以来在社会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里到今天的影视作品,我们都能找到她们的身影。而今天的那些许许多多的电影电视中,尤其是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许多不同女性的描述,在他电影中的每个女性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张艺谋生于1951年11月14日,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原名张诒谋。张艺谋是中国影坛最重要的第五代导演。主要作品有,《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张艺谋的电影的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导演把大部分的镜头放在九儿这个人物的身上,细致地刻画出九儿天真善良,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大宅院里的四个女人的性格特点在镜头下充分的展现出来,与其他三房太太的对比,显现出四太太颂莲由最初的天真善良,独立坚强到后来的自私残忍的这一明显变化。

珍妮姑娘读后感

《珍妮姑娘》读后感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一位年轻女性沉浮不定的命运。珍妮出生在一个贫穷但家教严格的德国移民家庭,她单纯美丽,温柔善良。参议员白兰德对珍妮一家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尤其当珍妮哥哥因偷煤入狱后,他尽力相助,为惊慌失措的珍妮分担了忧愁。白兰德赢得了姑娘的信任甚至是好感,并对珍妮产生了爱慕之情,还应允一定会赴娶珍妮。可是,他的猝死却打破了珍妮的希望,更不幸的是,他还让珍妮屈辱地生下了一个遗腹私生女。后来,珍妮又与富家子弟雷斯脱相识。尽管雷斯脱也对珍妮倾心不已,但他对婚姻的承诺最终迫于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压力而成为镜花水月。不断勇敢追求幸福的珍妮,在当时的很多人眼里,是离经叛道的,环境不能接纳她,她最终也没有得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满人生。不过,来自家人和孩子的亲情与雷斯脱临终前的忏悔,却真正地抚慰了珍妮的心灵,让她从懵懂无知,走向了情感的成熟,在感伤中理解和思索着人生与爱情。 《珍妮姑娘》读后感 德莱塞的小说《珍妮姑娘》这是一本几度让人落泪的小说,总想一口气读完,如饥似渴。 珍妮家很穷,穷得揭不开锅,不言而喻,她的父亲没有能耐不会赚钱,她的母亲只能做些帮佣的活,他们饱一顿饥

一顿的日子没有尽头。 珍妮有一个哥哥才参加工作,还有四个弟妹要吃要穿要上学。父亲虽辛勤工作,但薪水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生活的重担随即压在珍妮和她母亲的身上,她们在一家豪华的宾馆打扫卫生时邂逅了参议员布兰德。 十八岁的珍妮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她的姿色深深地吸引了富裕而优雅的布兰德。布兰德时不时救济这个贫困的家庭,珍妮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好感。年过半百的布兰德在帮珍妮哥哥免去牢狱之灾并垫付赎金的夜里,将珍妮囊入怀中。布兰德承诺要娶珍妮为妻,他一诺千金,但天不与寿,因为一场伤寒,他一命呜呼。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能在一个荒无人烟,环境如此恶历的情况下,仅用几支枪和一些数的清的大米,小麦,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的情况下,生存了二十八年,可想而知,这连常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鲁滨逊却办到了。 布兰德不是珍妮的真命天子,失去贞操的珍妮闻此消息如五雷轰顶,她深知自己已有身孕,这些现实不可逆转,一时流言四起,珍妮一家的日子过得暗无天日。灾难深重的日子里,是母亲的坚强和庇护,让珍妮得以重生,生下了维思塔。 珍妮的真命天子出现了,一个汽车经销商的儿子,风流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 爱神简论 3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4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5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6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7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8 简述托马斯哈代和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9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 lace Stevens’ Poems 10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1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2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3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15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 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16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17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18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 19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 20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21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 22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23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 24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5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26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2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28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29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 30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31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32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33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 34 希拉里退选演讲积极话语分析 3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36 Sister Carrie—A Woman Lost in the Material World 37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38 金融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39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40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4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42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珍妮姑娘读后感8篇

《珍妮姑娘读后感》 珍妮姑娘读后感(1): 《珍妮姑娘》读后感 德莱塞的小说《珍妮姑娘》这是一本几度让人落泪的小说,总想一口气读完,如饥似渴。 珍妮家很穷,穷得揭不开锅,不言而喻,她的父亲没有能耐不会赚钱,她的母亲只能做些帮佣的活,他们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没有尽头。 珍妮有一个哥哥才参加工作,还有四个弟妹要吃要穿要上学。父亲虽辛勤工作,但薪水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生活的重担随即压在珍妮和她母亲的身上,她们在一家豪华的宾馆打扫卫生时邂逅了参议员布兰德。 十八岁的珍妮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她的姿色深深地吸引了富裕而优雅的布兰德。布兰德时不时救济这个贫困的家庭,珍妮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好感。年过半百的布兰德在帮珍妮哥哥免去牢狱之灾并垫付赎金的夜里,将珍妮囊入怀中。布兰德承诺要娶珍妮为妻,他一诺千金,但天不与寿,正因一场伤寒,他一命呜呼。 布兰德不是珍妮的真命天子,失去贞操的珍妮闻此消息如五雷轰顶,她深知自己已有身孕,这些现实不可逆转,一时流言四起,珍妮一家的日子过得暗无天日。灾难深重的日子里,是母亲的坚强和庇护,让珍妮得以重生,生下了维思塔。 珍妮的真命天子出现了,一个汽车经销商的儿子,风流倜傥的莱斯特一眼看中女佣珍妮,他以虎狼之心占据了珍妮。莱斯特是个攻击型的男生,目的性很强。只要珍妮与他同居,他许诺她的家庭丰衣足食,这于珍妮是个诱惑,她和她的家庭都需要金钱度过难关,更糟糕的是布莱特的容貌和气质也是珍妮所热爱的。他们同居了,郎有情妾有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珍妮从此脱离苦海,告别穷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莱斯特的家庭不能理解贫贱的带着拖油瓶的珍妮。在六年同居的生活里,莱斯特艰苦卓绝地与他的家庭打着持续战,并不惜与家庭绝裂。他们相亲相爱。 生活总是风云突变,莱斯特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父亲在遗嘱中申明:莱斯特与珍妮同居,他将每年得到一万美金,期限三年;莱斯特与珍妮结婚,每年可得一万美金,终身制;莱斯特 离开珍妮,他将获得父亲公司的股份,价值约150万美金。 莱斯特的父亲给了他们足够的生活费,一万年薪,在当年富裕家庭的生活标准,能够拥有马车,也能够去欧洲旅行。 死后的莱斯特父亲给儿子留下一个难题,珍妮姑娘去留问题是离开是同居是结婚?离开得 价值150万美金的股份,结婚每年得1万美金,同居得每年1万美金,为期三年。莱斯特不 得不在三年之内作出决定,珍妮又该何去何从?三年,莱斯特发奋地想凭自己的才干闯出一翻 事业,放下父亲公司的股份。悲哀的是他失败了。 更加悲哀的是此时莱斯特身边出现了才貌性情能够与珍妮匹敌的莱蒂,他再也不甘心与珍妮结婚拿年薪一万美元,虽然他深知一万美金过得也是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一向过奢侈的生活,他需要舞会需要被追捧需要挥金如土。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发表时间:2008-12-17T14:15:44.79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刘亚敏 [导读] 摘要:“007”系列电影自上世纪60年代公映以来,已经成为备受影迷欢迎的系列电影。而其中的“邦德女郎”更是备受大家瞩目,本文打算利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来解读这一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关键词:007 电影女性解读 摘要:“007”系列电影自上世纪60年代公映以来,已经成为备受影迷欢迎的系列电影。而其中的“邦德女郎”更是备受大家瞩目,本文打算利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来解读这一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007 电影女性解读 0 引言 “007”身边的女性在60年代只是作为摆设出现在银幕上,给主人公提供为她们排忧解难的机会。随时间的流逝,她们的作用也一一发生了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变化的,就是“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女郎”一定是性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在“007”系列电影中的形象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容回避的是,某些传统影响仍然根深蒂固,甚至还有许多日久弥新的发展,性感女性形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在电影中为何如此的“经久不衰”,这就是本文试图利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来解答的问题。 1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简介 七十年代以来,受女性主义理论启发而产生的影片分析,借助“凝视”等观看理论、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符号学等,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是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作品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来分析电影作品。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围绕“女性在电影中是什么”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得出了四点思考性的结论:女性是被“典型化”了的;女性是“符号”;女性是“缺乏”;女性是“社会建构”的。 2 “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认为在男权主义话语下传统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只有两种类型:天使型和妖女型。形象批评模式分析一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包括不同的角色、典范、刻板印象的建构证据,即“女性形象是什么样”。通过对好莱坞“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发现,“007”系列电影塑造的女性确实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妖女型,以玛丽·璧克馥塑造的形象为代表;一种是天使型,以塞塔·巴拉塑造的形象为代表。妖女型的女性原形是夏娃。她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她自身容易受到撒旦的蛊惑,容易走上邪恶之路;二是她对男性富有影响力,能够使得无辜的男人走入歧途。这一个女性形象表达了男性把对人性某些破坏性力量的恐惧和将这些力量归罪于女性的思路。这一种恐惧心理和归罪思路源远流长,形成了男性文本中的“妖女形象”。她们破坏男性社会中固有的秩序,令人望而生畏,最后往往都不得善终。以厌憎、恐惧的态度设置这类女性形象,表现的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命力、女性自主精神的压抑。圣母玛丽亚则是与夏娃相反相承的另一类天使女性形象。她贞洁温驯、恬静安宁、富有母性,对男权世界非但不构成挑战,而是一种庇护。圣母是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合。她的美貌与男性世界认可的贞洁美德、母性美德相结合,是一种没有危险性的美。男性以赞美的态度塑造出这类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男性文本中的“天使形象”便是男性对女性的贞洁、美貌、母性情怀的渴望的产物。然而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女的形象设置,都意味着一种通过对于女性的剥夺而达到的对于男性自身的拯救,表现了一种“阉割的忧虑”。 3 性感的“邦女郎”解读 事实上,“007”系列电影屏幕上性感女性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正如人类学家雪莱·奥特娜所言,文化来自于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又来自于文化。文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而电影则成了反映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对女性的看法在美国文化中,女性就代表了性本身,同时她也是性的煽动者。作为美国文化重要渊源的基督教创造了夏娃,作为女性的前辈,成功地引诱男人去做他们禁止做的事。她们的策略也大致就是使用女性固有的魅力。既然文化中已有过先例。电影也就理直气壮地跟着使用性感女性的形象来吸引观众,这基本上是由男性对女性的观点所决定的。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男子气概的符号是星占学中的♂。它象征着马尔斯,即希腊文化中的战神。碰巧西方文化中男性气概的精髓是勇士精神:勇敢、独立、坚强、战则必胜。这是男人的首要任务。这一勇士精神要求男子摒弃那些不利于对作战的品格,如追求享乐、儿女情长等。因为“性”代表了肉欲和享乐,它自然而然地被当成是勇士精神的敌人而不允许在男子身上存有。如果“性”不存在男性身上.那它就得在女性身上存有。因而男性的这种勇士精神把“性”划给了女性。从而女性也就等同于“性”了。这种把女性等同于“性”的观点与男子如何看待性伴侣有关。 同时,在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引入美国。它重塑了人们对性的观念。它大声地告诉人们:性不仅是生活的一个自然部分,它还使人精力充沛、富有想象力。而且,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拥有本能的性冲动的说法也很快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她们开始以新的形象出现:超短裙、短发、抽烟喝酒、毫无顾忌地谈论性。电影屏幕所塑造的性感女性的形象反过来又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具有挑逗性的行为模式。 还有一个决定了电影屏幕上性感女性形象的因素是男性的视角。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物,供人欣赏的“花瓶”。电影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乐趣,其中包括为人们提供窥看上的愉悦,即把她人当成是引起性刺激的对象,通过窥看得到愉悦。根据著名电影理论家劳拉·莫尔维的观点,在一个以男女性别不平等为特征的社会里,这种窥看上的娱悦明显的区分开男性和女性:男性是旁观者、鉴赏者、评论者,他是主动时而女性则处于被观看的地位.被男人欣赏和评论。男性和女性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暗含普主动与被动,强势与弱势的关系:女性的魅力只有通过男性来赋予。男性把对女性的各种幻想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被当作是性对象,被男人观看以迎合男人的欲望。男性是父权社会的主宰者,是主体而女性则是客体。大众传媒业也是从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形象的。因而女性越性感,男性就越愉悦。这种社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性感女性形象的长盛不衰。 总之,“007”詹姆士·邦德之所以魅力永存,离不开漂亮迷人的邦德女郎。一方面,美国文化把女性等同为性,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使得人们对性的观念愈来愈开放宽容。电影作为反映美国文化和社会的工具,自然会反映出其中的男女关系和地位。本文从特定的角度对电影屏幕上的性感女性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在跟随时代进步的同时,仍保留粉刻画女性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改变这种方式.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张艺谋早、中、后三个不同创作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得出她们的共性,并阐述她们之所以如此让人难忘的原因。从张艺谋三个时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的女性形象是不断淡化的,从早期以女性为主角的“女性电影”的创作模式到后期中国历史题材影片的商业制作模式,其女性意识是不断减弱的,这与张艺谋的创作思路变化有关。文章后部分将重点研究张艺谋创作思路的变化。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女性形象;时代精神;创作思路 在近二十年中,张艺谋是站在中国电影最前沿的人物之一。他与陈凯歌、田壮壮等一起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这位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当代世界二十位大导演之一的中国人,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一面旗帜。从《红高粱》《菊豆》到《一个也不能少》《满城尽带黄金甲》,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个女性形象,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蕴涵着一种深厚的民族意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种明显的女性意识。这是张艺谋影片的魅力所在。研究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对研究张艺谋创作思路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一、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从张艺谋1987年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开始,巩俐就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其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五部影片的女演员都是她。可以说,张艺谋早期电影的女主角只有巩俐一个。巩俐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乌黑的头发,明亮的眼睛,绚烂的笑容,健康的肤色,在传统中带点野性的美,令人敬畏又心动。《红高粱》中红轿子里身穿红嫁衣的九儿,美丽又倔强的神情不知俘虏了多少观众的心。1990年,巩俐凭借《菊豆》这部影片扬名海外。那时的巩俐就像是一匹马驹,以她出色的演技和爆发力,表现出了菊豆的愤懑、骚动,以及畸形的反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的上海歌女小金宝,烫着时髦的大波浪,眼神妩媚,风情万种。《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初到陈家时是清纯的,不谙世事的少女,成为四姨太后,她虽穿着华贵,却时时处于忧虑争斗当中,她的反叛和好胜最终酿成悲剧。《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是挺着大肚子,操着浓重乡音的农村妇女,土里土气,执着可爱。巩俐在片中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内在都赋予了角色真实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