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否为直角三角形.

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

【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

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

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

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

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

12AC ·BE ,得BE =60

13海里.由CE 2+BE 2=122,

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

169≈0.85(小

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

分.

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

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

三、板书设计

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

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

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

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

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

AB=13cm,BC=5cm,∴AC=AB2-BC2=

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

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

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

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

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

可.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

中的应用

在△ABC中,AB=15,AC=13,

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

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

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

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

152-122=9.在Rt△ACD中,CD=

AC2-AD2=132-122=5,∴BC=5

+9

=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

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

152-122=9.在Rt△ACD中,CD=

AC2-AD2=132-122=5,∴BC=9-5

=4,∴△ABC的周长为15+13+4=32.∴

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

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

ABC

的周长为32.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

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

否符合题意.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证明

探索与研究:

方法1:如图:

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所

以∠BAE=90°,且四边形ACFD是一个正

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的面积相等,

而四边形ABFE的面积等于Rt△BAE和

Rt△BFE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

股定理的过程;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问题情境1: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有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求解模型: 【例题】 【分析】由于∠B 是直角,因此连接AC 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加以解决;求出AC 的长,再在三角形ACD 中用逆定理判定其为直角三角形,再求面积。 【答案】 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13,AD=3,且AB ⊥B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求四边形的面积 D A B C A D C B

【答案】 连接AC ,在Rt △ABC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C= 4 5 ,在 △ACD 中由AD 、CD 的长结合AC 的长,运用逆定理判定它为直角三角形,求出两直角三角形面积再求和,得四边形的面积为 4 9。 【答案】 3.在△ABC 中,AB =15,AC =13,D 是BC 边上一点,AD =12,BD =9,则△ABC 的面积 为 . 【答案】84 4.如图,已知CD =6m ,AD =8m ,∠ADC =90°,BC =24m ,AB =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答案】96cm 2 问题情境2: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四边形的角度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一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角度 求解模型: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 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用特殊角求角度 A C B D (第4题)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课前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据说,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一根绳子上连续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钉子将第1个与第13个结钉在一起,拉紧绳子,再在第4个和第8个结处各钉上一个钉子,如图。这样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所对的角就是直角。知道为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的。 2、动手操作 用圆规、直尺作△ABC,使AB=5cm,AC=4cm,BC=3cm,如图,量一量∠C,它是90°吗?

例1:根据下列三角形的三边的值,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指出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3、抛出问题 为什么用上面的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1、小组合作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下面的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讨论和证明可以得到如下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进一步检验 例2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①5,12,13; ②7,24,25; ③8,15,17. 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你能猜测最大的角的度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入门测试 1.如图,湖的两端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的点C测得CA=130 m,CB =120 m,则AB为( ) A.30 m B.40 m C.50 m D.60 m 2.一个圆柱形的油桶高120 cm,底面直径为50 cm,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的木棒长为( ) A.5 cm B.100 cm C.120 cm D.130 cm 3.国庆假期中,小华与同学去玩探宝游戏,按照如图所示的探宝图,他们从门口A处出发先往东走8 km,又往北走2 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 km,再向北走到6 km处往东拐,仅走了1 km,就找到了宝藏,则门口A到藏宝点B的直线距离是( ) A.20 km B.14 km C.11 km D.10 km 4.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高m,宽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__m长. 5.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法采用了下列图形,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边AE、EB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 ) A.S△EDA=S△CEB B.S△EDA+S△CEB=S△CDE C.S四边形CDAE=S四边形CDEB D.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精美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关键:辅助线的添法探索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用“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环节与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埃及人制作直角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 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 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 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 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 角便是直角。 教师将准备好的绳结给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操作感受 通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提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就能确定直角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普度求是 ?探究活动1: 1.小试牛刀: (1)动手画一画:以3,4,5为边作 △ABC 。(回忆用“SSS ”作三角形的方法) 5 4 3 (2)大胆猜一猜:得到的△ABC 是个 什么三角形?怎样验证你的猜 想? 2. 合作探究: (1)画一画:分别以①2.5,6,6.5; ②4,5,6;③6,8,10为三角形的三边 长,作三角形。 ① 以2.5,6,6.5为边作△ABC 。 学生实际动手画图,量角,验证 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对其实践活动予以指 学生在三组线段为边画出三角形,猜测验证出其形状 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1)这 让学生如实再现情境,在自己充分操作、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猜想与归纳,体验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同时回忆作图方法为后面的多组验证做好铺垫。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图18.2-2 通海中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73 — 75 , 完成课前预习) 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与以3 cm 、4 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6cm 、8cm 、10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ABC 是直角三 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课堂展示 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3)25,24,7===c b a ; (4)5.2,2,5.1===c b a ; 三.随堂练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教案

图18.2-2 [活动2] 建立模型 1.你能证明以2.5cm 、6cm 、6.5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2.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活动3]理论释意 任意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只要满足222c b a =+,一定可以得到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教材75页练习第1题. 学生结合活动1的体验,独立思考问题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问题2.在此基础上,说出问题2的证明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2的证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此基础上,类比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介绍逆命题(定理)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 在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能否联想到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一问题获解的关键; (2)学生在问题2中,所表现出来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 (3)是否真正地理解了AB =A /B / (如图18.2-2);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活动3中 (1)利用几何画板,从理论上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度量∠BAC 是否为直角.从实践上去检验命题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勾股逆定理的理解; 变“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 利用几何画板去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让理论上释意形象生动,可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深刻. [活动4] 拓展应用 1.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小试牛刀 1.教材76页习题18.2第1题(1)、(3). 2. 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 =5,b =12,c =13 B .25,5===c b a C.a =9,b =40,c =41 D .15,12,11===c b a 在活动4中 学生说出问题(1)的判断思路,部分学生演板问题2,剩下的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板书问题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概念. 在活动4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范; (2)是不是用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与较大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 (3)活动4中的练习可视课堂情形而定,如果时间不允许,可处理部分.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 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1 逆命题与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 2)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3)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边对等角; (3)如果ab=0,那么a=0且b=0;(4)如果a2=b2,那么a=b; (5)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点3 勾股数 1)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 注:这两组勾股数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在考察勾股数时,若出现不熟悉数组,可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a2+b2=c2。 二、典型题型 题型1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某住在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已知AB=3m,BC=4m,CD=12m,DA=13m,且AB⊥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4√5,CD=8. (1)求∠ADC的度数;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延吉市第十三中学 金香丹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金香丹,延吉市第十三来自中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还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八年级正是学生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会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关键:动手验证,体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分层导学法。 让学生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否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体会观察,作出合理的推测。同时通过引入,让学生了解古代都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1、动手实践,检测猜测。引导学生分别以 3cm,4cm,5cm , 2.5cm ,6cm ,6.5cm 和 4cm, 7.5 cm, 8.5 cm , 2cm, 5cm, 6cm 为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观察猜测三角形的形状。再引导启发学生从这两个活动中归纳思考: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 足 ,那么此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整个过程的活动中,尽量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探索归纳,证明猜测。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不同于以往的几何图形的证明,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222c b a =+

勾股定理逆定理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2)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请说出它的内容及用途;并说明它与勾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 、借助三角板画出如下方位角所确定的射 .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 “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 号每小 12 30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 , ABCD 学生通过思考举 手回答及总结得 出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 独立思考,得出 答案后相互交流 ⑴了解方位角, 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 形; ⑶依题意可得 PR=12×1.5=18, PQ=16×1.5=24, QR=30; ⑷因为 242+182=302, PQ2+PR2=QR2,根 据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知∠ QPR=90°; ⑸∠PRS=∠QPR- ∠QPS=45°。 (2)教师提出你 能根据题意画出 相关图形吗? 读题是学生理 解题意的重要 环节,只有正 确接收有关信 息,才能为下 一步利用这些 信息进行分析 打好基础。 画图对学生来 说,会有一定 的难度 学生能准确的 画出也可利用 学生画的图进 行进一步的分 析(画图也是 本节课的难 点) 让学生明确, 仅仅基于测量 结果得到的结 论未必可靠, 需要进一步通 过说理等方式 使学生确信结

解:∵ AB=3,BC=4,∠B=90°, ∴ AC=5.又∵ CD=12,AD=13, ∴ AC2+CD2=52+122=169. 又∵ AD2=132=169, 即 AC2+CD2=AD2, ∴ △ACD 是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问题2 通过例1及例2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像18,24,30;3,4,5;5,12,13这样的勾股数,大家有没有发现18,24,30;3,4,5 这两组勾股数有什 么关系? 追问1 类似这样的关系6,8,10;9,12,15是否也是勾股数?如何验证? 追问 2 通过对以上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结论:若a ,b ,c 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 ,bk ,ck (k 为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 【活动三】巩固拓展 练习1: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域,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已知A 、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测得离C 艇的距离是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 分析:为减小思考问题的“跨度”,可将原问题分解成下述“子问题”: (1)△ABC 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走私艇C 进入我领海的最近距离是多 (在学生都尝试画了之后,教师再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中画出示意图) 11 34512362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及简单应用;原命题、逆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内容解析 把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交换,可以得到它的逆命题.本节内容证明了这个逆命题是个真命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作判断.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拓展学生思维,体会利用计算证明几何结论的数学方法有很大的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经历“实验测量-猜想-论证”的定理探究过程后,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目标(2)能根据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并了解原命题为真命题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命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是先作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再证明有已知条件的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这种证法学生不容易想到,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吗?并指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忆勾股定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其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指出勾股定理是从形的特殊性得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问1:你能把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新的命题, 教师指出其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追问2:“如果三角形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否把它作为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自然合理地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问题2 实验观察:用一根打上13个等距离结的细绳子,让学生操作,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900).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并介绍这是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 追问:你能计算出三边长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 【设计意图】介绍前人经验,启发思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实验操作:(1)画一画,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分别以这些数为边长(单位:cm)画三角形: ①2.5,6,6.5;②4,7.5,8.5. (2)量一量: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想一想:判断这些三角形的形状,提出猜想.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三角形,并计算三边的数量关系:,.接着度量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发现最大角为900,并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把勾股定理记着命题1,猜想的结论作为命题2.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测量、计算、归纳和猜想的过程,了解几何知识的探索过程.问题3 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勾股定理逆定理导学案

单元程序导学案 编号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主备教师徐斌学科组长 一.学习目标 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 二.重难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三.课时安排(预习+展示)2课时 四.预习笔记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提出要求,学科组长检查签字) 从课本入手,由浅入深,自己写出每一题的过程. 导学案 一、自学(自学课本P73-P75上,完成下列练习) 1、以下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5,6,7 B.10,8,4 C.7,25,24 D.9,17,15 2、以下各组正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2a,a+1 B.a-1,a+1 C.a-1a+1 D.a-1a,a+1 3、什么是命题?什么是逆命题? 4、根据下列命题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正误 原命题:猫有四只脚. 逆命题: 原命题: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逆命题: 5.△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该与直角 边是 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课本图18.2-2),再将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是否能够重合?试一试!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长,能构成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 ①3,4,5 ②1,3,4 ③4,4,6 ④6,8,10 ⑤5,7,2 ⑥13,5,12 ⑦7,25, 24 二、自展:(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零件各边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例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338=10a+24b+26c,试判定△ABC 的形状. 例3: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 中线AD=12cm.求证:AB=AC.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教案修订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教案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还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八年级正是学生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别思想,会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关键:动手验证,体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分层导学法。 让学生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否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体会观察,作出合理的推测。同时通过引入,让学生了解古代都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命题的形成过程,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1、动手实践,检测猜测。引导学生分别以 3cm,4cm,5cm , 2.5cm ,6cm , 6.5cm 和 4cm, 7.5 cm, 8.5 cm , 2cm, 5cm, 6cm 为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观察猜测三角形的形状。再引导启发学生从这两个活动中归纳思考: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222c b a =+

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要点归纳 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首先弄清那条边是斜边。 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时要注意:最大边的平方等于较小两边的平方和。 疑难分析 例1 将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EDB=90°,∠A=45°,∠E=30°,AB=DE=6.求重叠部分四边形的面积。 例2 如图,P是四边形内一点,过点P作AB、BC、CD、D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H,已知AH=3,HD=4,DG=1,CG=5,CF=6,FB=4,且BE-AE=1,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 A B

基础训练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36、64,则以斜边为边长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 2. 在△ABC中,∠C=90°,若AB=5,则AB2+AC2+BC2=____; 3. 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则旗杆折断之前有 ____米; 4.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8米,那么17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米; 5.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和5,求以第三边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 6. 在△ABC中,AB=15,AC=13,边BC上的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____; 7. 已知在Rt△ABC中,∠C=90°,若a+b=14,c=10,则Rt△ABC的面积是(). A.24 B.36 C.48 D.60 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6,周长为36,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56 B.48 C.40 D.32 9. 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1 B.120 C.90 D.不能确定 10. 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红用15分钟到家,小颖20分钟到家,则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11. 观察下列几组数据:①m2+n2、2mn、m2-n2(m﹥n﹥0)②三边之比为1:2:3;③△ABC 的三边长为a、b、c,满足a2-b2=c2。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有(). A.1组 B.2组 C.3组 D.0组 12. 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千米,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B于点B,已知DA=15千米,CB=10千米,现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 (1)若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处? (2)若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和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 13. 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EF的 长是多少? D' A E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Yqzx Bmm 【内容和教材分析】 内容教材第31-33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只是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关系.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运用.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2.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及辨别其真假性. 【教学突破】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实际上是给出了三条边的条件,其形式和勾股定理的结论形式一致.证明在此条件下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从特例推向一般,设置两个动手操作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做判断. 3.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通常困难不大.但对那些不是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它们的逆命题有时就会有困难,可以尝试首先把命题变为“如果……那么……”.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先画出图形,根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学案流程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复习旧知: 1.叙述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来源:Z,xx,https://www.sodocs.net/doc/461995518.html,] 2.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 求b. (2)已知a=40, b=9, 求c. 3.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a=3, b=5, c=6; (2)a=3/5, b=4/5, c=1; (3)a=3, b=2√2, c=√17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教材P75例2,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三、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画出示意图,建立数学模型? (2)“海天”号轮船的航行方向会有几种可能?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四、反馈提升1.教材P76练习第3题。 2.如下图所示:三个村庄A、B、C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AB=5km,BC=12km,AC=13km,要从B修一条公路BD直达AC, 已知公路的造价2600万元/km,求修这条公路的最低造价 是多少? 方法指导 [来源:Z&xx&https://www.sodocs.net/doc/461995518.html,] 温馨提示: (用时分钟)

五、达标运用1、《基础训练》P52课堂训练1--5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4,BC=3,AD=13, 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461995518.html,]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限时分钟 总结与反思【知识梳理】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收获与反思】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说课设计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说 课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和证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常见题型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常见题型 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 1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C = 90° D为AC边的中点,过D点作DE丄DF, 交AB于E,交BC于F,若AE = 4, FC = 3,求EF的长. (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设点D落在D'处,BC交AD'于点E,AB = 6 cm, BC = 8 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 在△ ABC中,D为BC的中点,AB = 5, AD = 6, AC = 13,判断△ ABD的形状.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路径问题 4. (中考青岛)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 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 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

距离为 _________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5如图,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A , B 两军舰同时离开港口 0,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 行,A 舰每小时航行32 n mile, B 舰每小时航行24 n mile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小时后,相距40 nmile , 几种常见的热门考点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1 .直角二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 A . 3 B . 4 C . 5 D . 10 2.如图,长方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处,BC'交AD 于点 E ,AD = 8, AB = 4,贝U DE 的长为 _________ . 3.如图,已知/ C = 90° BC = 3 cm ,BD = 12 cm ,AD = 13 cm.A ABC 的面积是 6 cm 2 求: (1)AB 的长度; ⑵△ ABD 的面积. (第3题) 勾股定理的验证 已知A 舰沿东北方向航行,则 B 舰沿哪个方向航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