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

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并创立了心

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

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列昂节夫

15、在教育心理学中,()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1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姆

D、詹姆士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管理过程

E、互动过程

2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评价

C、如何学

D、如何管理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25、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而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年龄差异

B、群体差异

C、智力水平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26、教学环境包括()。

A、课堂自然条件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课堂纪律

2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28、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使得()等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程序教学

B、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

C、教学心理

D、教学测量

E、生理卫生

29、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

B、录像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A、积极性研究

B、主动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反馈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3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有()。

A、教学大纲

B、教材

C、课程

D、教学风格

E、专业知识

3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主要包括()。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和动画

33、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迁移

D、心理健康

E、教师心理

34、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其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E、整合性研究

35、B 36、C 37、ABCDE 38、A 39、ABCD 40、ABC 41、ABCDE 42、A 43、A 44、D 45、BCE 46、B 47、B 48、D 49、ACE 50、ABCDE 51、A 52、D

35、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E、鲁宾斯坦

36、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E、鲁宾斯坦

3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下列能够影响学与教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38、中学生和小学生具有不同思维水平,其学与教的过程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

E、学习方式差异

3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属于教师所涉及的方面的是()。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智力水平

4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下列属于物质环境的是()。

A、课堂自然条件

B、教学设施

C、空间布置

D、课堂纪律

E、课堂气氛

41、学生与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形成

C、态度和品德的养成

D、学习的基本理论

E、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出版的。

A、桑代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鲁纳

43、俄国教育家()于1867~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鲁纳

44、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出版的。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鲁纳

45、在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中,贡献较大的有()。

A、乌申斯基

B、鲁宾斯坦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E、布隆斯基

4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伟

E、潘菽

47、1913-1914年,桑代克的()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因此确立。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大纲》

C、《人是教育的对象》

D、《教育心理学概述》

4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E、斯金纳

49、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A、年龄

B、学习方式

C、性别

D、智力水平

E、社会文化

50、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它包括()。

A、学习的实质

B、学习的动机

C、学习的过程

D、学习的条件

E、学习资源的利用

5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学习

D、教学

5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

53、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以()的原理阐述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

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54、瑞士教学家()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A、裴斯泰洛奇

B、卡普杰列夫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55、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56、()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57、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简便易行

B、控制严格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58、教育心里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实际初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9、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科学

B、普通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理论心理学

60、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61、在教育心理学家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

容。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63、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的是()。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64、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65、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66、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是在其()。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67、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关注()。

A、发展与教育

B、学习与教学

C、认知与个性

D、一致与差异

E、教育与教学

68、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D、合作性研究时成熟期的成果

E、反思性研究时完善期的成果

69、ABCDE 70、CE 71、BCDE 72、ABCD

69、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教育经验总结法

C、产品分析法

D、实验法

E、访谈法

70、常用的调查法有()。

A、观察法

B、产品分析法

C、问卷法

D、个案法

E、访谈法

7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A、独立时期

B、初创时期

C、发展时期

D、成熟时期

E、完善时期

7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理论联系实际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E、主观性原则

三、判断题

1、错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2、错误。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3、错误。教育心理学既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又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4、正确。

5、正确。

6、错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7、错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8、错误。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9、正确。

10、错误。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学中的应

用,教育心理学拥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认为产生于18世纪。(×)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正确)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洛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8、维果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10、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错误)

[11、正确。

12、错误。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

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独立的成分。

13、错误。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五个要素组成,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14、错误。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5、错误。教育心理学不研究具体的学科内容。

16、正确。教育心理学只提供原则,教师可将这些原则转变成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17、错误。成熟时期三个学派的分歧是日趋缩小。

18、正确。

19、正确。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只要代表人物,其关于意识的过程、作用与功能的解

释对促进心理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另一个贡献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20、错误。《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1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2、教学媒体是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

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14、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仅仅是围绕教师教的过程而展开的。(×)

15、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如何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具体的学科内容。(×)

16、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地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

方。(正确)

17、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的特征是行为、认知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分歧日趋增大。(错误)

18、调查法是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19、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理论不仅直接导致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而且他还致力于将心理学引入教育

领域。(√)

2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下列属于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选择性

2、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不可逆,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为()。

A、3~6、7岁

B、6、7岁~11、12岁

C、11、12岁~14、15岁

D、14、15岁~25岁

E、25~65岁

5、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6、7~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6、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抽象记忆

D、理解记忆

7、中学生最主要的识记方法是()。

A、形象记忆

B、有意记忆

C、无意记忆

D、理解记忆

8、下列属于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的是()。

A、目的性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E、记忆性提高

9、一般来讲,脑和神经系统的完全成人化,要在()以后才能完成。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E、成年期

10、一般来讲,脑和神经系统的完全成人化要在()岁以后才能完成。

A、3~6岁

B、6~12岁

C、12~15岁

D、15~20岁

E、20~25岁

11、脑的生长到()岁时基本完成,此时,其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

A、6

B、12

C、20

D、15

E、25

12、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A、自相矛盾的情感

B、个性化的情感

C、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D、浪漫主义的情感

E、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确

1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性更明确

B、抗干扰性增强

C、精确性提高

D、持久性明显发展

E、概括性更强

14、一个初中生有时能自觉帮助老弱幼残,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又会蛮不讲理地欺负人,表现了初中生的()情感。

A、自我意识

B、自相矛盾

C、热情

D、冲动

E、社会性

14、B15、A 16、C 17、A 18、A 19、ABCDE 20、B 21、ABCD 22、A 23、B 24、C 25、D 26、B

15、建构主义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帕斯克

16、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

A、物理知识

B、数理知识

C、逻辑数理知识

D、以上都不对

1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8、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加德纳

19、皮亚杰提出的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

A、成熟

B、练习

C、经验

D、社会性经验

E、自我调节

20、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斯滕伯格

D、埃里克森

E、加德纳

2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主要包括的阶段有()。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下列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中手抓和嘴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

主要手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下列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阶段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万物有灵论”,同时表现为不为

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4、()阶段是形成个性、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世界观相联系的情感。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研究生

25、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精神病发病的高峰阶段是()。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26、()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

A、小学阶段

B、中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幼儿园阶段

27、A 28、C 29、D 30、A 31、B 32、C 33、D 34、A 35、ABCDE 36、ABCDE 37、ABCD

27、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是()。

A、青年初期

B、少年期

C、青年中期

D、中年期

28、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

相互作用的影响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加德纳

29、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的阶段即20~24岁时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表现为友爱亲密对孤

僻疏离。

A、学习信任

B、发展主动性

C、变得勤奋

D、承担社会义务

E、达到完善

3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时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31、建立个人同一性的年龄阶段是()。

A、20~24岁

B、12~20岁

C、4~6岁

D、6~12岁

32、中学生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语言能力

B、行为能力

C、思维能力

D、反应能力

33、()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

A、比纳

B、斯滕伯格

C、皮亚杰

D、推孟

34、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吉尔福德

B、瑟斯顿

C、斯滕伯格

D、加德纳

E、威特金

35、瑟斯顿提出的主要智力因素包括()。

A、空间知觉

B、言语理解

C、语词流畅

D、记忆

E、数字能力

36、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应包括()。

A、言语智力

B、数理智力

C、空间智力

D、音乐智力

E、体能智力

37、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各方面的能力,它包括()。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表达能力

38、ABC 39、B E 40、BCD 41、B 42、A 43、D 44、ABC 45、B 46、ABCDE 47、C 48、D 49、A

38、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包括()。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记忆成分

E、归纳成分

39、()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滕伯格

C、瑟斯顿

D、吉尔福德

E、加德纳

40、传统智力因素包括()。

A、音乐智力

B、空间智力

C、数理智力

D、言语智力

E、体能智力

4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42、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3、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44、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45、按照一定的社会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教育

D、自身教育

46、学校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

A、分校

B、分班

C、班内分组

D、跳级

E、留级

47、下列属于场独立性者认知方式的特点的是()。

A、偏爱人文、社会科学

B、学习欠主动

C、喜欢抽象思维

D、善于察言观色

4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9、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为指导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50、ABCD 51、AB 52、A 53、E 54、D 55、ACE 56、C 57、ADE 58、ACD 59、C 60、C 61、D

50、下列属于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的是()。

A、专一型

B、等级秩序型

C、多头并进型

D、随意无拘型

E、独立型

51、按照心理调控的水平可以将心理自我调控分为()。

A、整体抽象型

B、局部具体型

C、任务导向型

D、导向型

E、自由开放型

52、研究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种认知方式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3、对学生怎样学习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的英国心理学家是()。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4、提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的是()。

A、赫尔曼·威特金

B、维果斯基

C、埃里克森

D、斯滕伯格

E、戈登·帕斯克

55、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反思型和冲动型

D、安静型和兴奋型

E、整体性与系列性

56、反思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最早是由()提出的。

A、哈伯特·赛伦

B、赫尔曼·威特金

C、杰罗姆·卡根

D、戈登·帕斯卡

57、心理自我调控按功能可以分为()。

A、主动独立型

B、专一型

C、随意无拘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价型

58、下列职业中,属于主动独立型风格的人是()。

A、作家

B、律师

C、科学家

D、艺术家

E、警察

59、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

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61、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2、A 63、D 64、C 65、ABC 66、A 67、C 68、A 69、D 70、C 71、D 72、D 73、D 74、B

62、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3、整体性和序列性认知方式最早是由()提出的。

A、哈伯特·赛伦

B、赫尔曼·威特金

C、杰罗姆·卡根

D、戈登·帕斯克

E、斯滕伯格

64、()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65、自我中心的语言有哪几种表达形式()。

A、重复

B、独白

C、集体独白

D、重复独白

E、强调

66、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67、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68、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69、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70、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是()。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家庭自我

71、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7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7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时期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75、C 76、B 77、B 78、D 79、ABD 80、D 81、C 82、B 83、D 84、B 85、ABCE

7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7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7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7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79、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生理要素

B、心理要素

C、遗传要素

D、社会性要素

E、教师要素

80、小明在智力测验中的得分是95分,而与小明同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80,那么小明的离差智商是()。

A、85

B、95

C、105

D、115

E、125

81、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25岁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2、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叫做()。

A、思维方式

B、认知风格

C、思维风格

D、性格特征

83、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8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A、建立守恒概念

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86、C 87、C 88、D 89、D 90、D 91、B 92、D 93、B 94、B 95、B 96、C

86、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87、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25岁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8、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这项能力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

89、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90、()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思维逻辑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9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2、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直觉的关键期是()岁。

A、1

B、2

C、3

D、4

93、()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94、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概念由()首先提出的。

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95、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96、小学儿童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97、D 98、B 99、BCD 100、C

97、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出现可逆性

B、出现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9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 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内量表

99、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100、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二、判断题

1、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2、错误。这种“教育者首先只关心教育的目的而不关心教育的技术,只关心培养出来完人,而不关心儿童及其发展规律”的

现象,其原因人们把儿童看成一个“小大人”,其次在教学过程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纯使用成人语言,对于儿童的活动或语言也时常用成人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从儿童角度考虑,克服这弊端唯一方法是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3、正确。

4、错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

合理地解决每一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5、正确。

6、正确。

7、正确。

8、错误。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9、正确。

10、正确。

11、错误。同辈群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2、正确。

13、错误。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1、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2、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加大学习内容,将许多儿童根本不可能理解的东西灌输给他

们,让他们阅读大量的超出理解范围的课外书籍,认为只要这样就可以发展其智力。(×)

3、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正

确)

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5、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6、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7、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

阶段。(√)

8、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错误)

9、少年期对于生理发展速率而言,心理发展相对平稳。(正确)

10、青年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正确)

11、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2、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和先后顺序。(√)

13、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错误)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E、桑代克

2、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E、同化律

4、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E、布鲁纳

5、加涅按不同的学习水平,把智慧技能一次分为()。

A、符号学习

B、辨别

C、概念

D、规则

E、高级规则

6、()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E、奥苏贝尔

7、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8、延续式强化有以下几种种类?()

A、即时强化

B、定时距式

C、变时距式

D、定比率式

E、变比率式

9、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E、分类

1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E、条件刺激

11、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E、分化

1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E、知识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E、获得

1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C、计划性和组织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试卷综合总结复习课程

选择题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认知学派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 2、学生为了获得师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胜任的内驱力 3、个人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 ] A.社会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镜中自我 4、在心理学里,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 A.道德B.品德C.性格D.人格 5、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自己人”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 6、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 A.服从B.模仿C.感染D.从众 7、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形式,自信、自强分别属于[ ] A.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B.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C.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D.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 8、老师对学生取得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9、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抽象B.变式C.概括D.比较 10、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 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想象直观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师的教学心理学规律B.教师的教育心理学规律C.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规律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心理学规律2.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3.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4.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规范 B.凝聚性 C.群体气氛 D.舆论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6.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定势作用 B.迁移 C.变式 D.功能固着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想象直观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教育心理学试卷专题一至六

《教育心理学》试卷专题一认知心理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关于小学生视觉发展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B.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C.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要快于绝对感受性 的发展。D.男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女生。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A.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B.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C.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序有关D.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3.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提出具体要求,对所布置的作业提出时间要求,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重点是训练小学生哪一项思维品质?( ) A.深刻性B.独创性C.批判性D.敏捷性 4.一般来说,以下哪一年级的学生的口头言语是以对话为主导地位的?() A.学前阶段B.一年级C.三、四年级D.五、六年级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特点?() A.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B.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义识记C.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D.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6.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运用词的形式把它揭示出来。这指的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7.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是发生在() A.幼儿阶段B.小学一、二年级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六年级 8.下列哪项不属于培养小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方法?() A.建立民主的教学环境B.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鼓励学生多模仿D.提倡新颖性 9.复述是以下哪一种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 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0.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以下哪个时间标尺掌握的最差?() A.小时B.日C.周D.月 11.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一题多变、设置隐含条件、模型转换、多题归一等问题情景,重点是训练小学生哪一项思维品质?() A.深刻性B.灵活性C.批判性D.敏捷性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特点?() A.有意性得到充分发展B.内容逐渐符合客观现实C.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D.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13.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利于识记的进行?() A.有目的的识记B.先识记后理解C.识记与操作相结合D.保持良好的情绪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纲要求: (1)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纲要求: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最新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分数:2.00) A.学习心理 B.学生心理 C.教学心理 D.学生心理健康√ 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故选D。 2.有研究者将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状态学生,一类是消极状态学生。研究发现,对积极状态的学生使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教学效果好,对于消极状态学生使用电影教学的方法教学效果好。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 A.学与教相互作用√ B.以学定教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就是指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使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达到最优配置,使教学效果最佳。考生可结合心理统计学中“交互作用”这一属于理解“相互作用”的含义。因此本题选A。 3.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分数:2.00) 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B.图式改变 C.形成条件反射 D.视觉适应√ 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故本题选D。 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结构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分数:2.00)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解析: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故本题选D。 5.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某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属于 (分数:2.00)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教育心理学试卷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 色混乱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4.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 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 的心理素质问题 5.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 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6.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7.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8.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C ) A.马斯洛 B.韦纳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9.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一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 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C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0.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D )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11.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 制在( A ) A.较高水平 B.较低水平 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 12.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 D )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13.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 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其主要作用?( A ) A.相似性 B.概括因素 C.学习策略 D.心向 14.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B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15 .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 C ) A.同感 B.以病人为中心 C.移情 D.自我

最新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名解: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人格】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简答: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习俗道德水平(0—9岁)―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这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第二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 (2)习俗道德水平(9—15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 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观。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或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第四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3)后习俗道德水平(15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第六阶段:全面的道德原则。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通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二)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时间是 (分数:2.00) A.1897年 B.1903年√ C.1910年 D.1913年 解析:解析:一般将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作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肇始时间,同时将桑代克视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3.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 (分数:2.00) A.同化√ B.组织 C.顺应 D.运算 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机能。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组织则将通过同化和顺应发展起来的图式联系起来。题中涉及婴儿使用同一图式解决不同问题,属于同化过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 (分数:2.00) A.教学适应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此形成对比的观点是教学促进发展,维果茨基持有此种观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5.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 (分数:2.00) A.三个阶段 B.三个水平√ C.四个水平 D.八个阶段 解析: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分数:2.00)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内控型与外控型√ 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历年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0年试卷 (闭卷部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请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5分) 1、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 2、记忆过程是通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实现的。() 3、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叫迁移。()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5、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 6、醒悟是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 7、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和保持,这表明学生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8、自我校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期待。() 9、学习动机与学习是间接关系。() 10、适宜的过度学习是150%的学习。() 11、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目的。() 12、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因素() 13、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原则是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的() 14、崇高的威信与真诚的师爱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推动力量()

15、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是学习期待的两个基本成分()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分) 1、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有个人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常称之为() A 真创造 B 类创造 C 思维的独特性 D 思维的通变 2、人们在看完电影后在头脑中所保留的对电影场面的记忆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语义记忆D情景记忆 3、有的学生读课文,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似的,读过后仍记不住,这主要是()因素的影响的表现。 A识记的目的性主动性B对材料的理解度C材料的性质D材料的数量 4、()认为,迁移不是自动的。 A概括化理论B形式训练说C关系转化说D共同因素说 5、某些大学生为回报中学老师的帮助而刻苦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 A直接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主要的理论 观点? 2、学习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影响比较大的学习迁移理 论? 3、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何特点?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02

[模拟]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0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后,随机抽取男生35名,标准差为6,女生32名,标准差为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次考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 ( ) A.X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参考答案:B 题目中进行的是两个独立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的原理是考查两个总体方差的比值,如果比值在1附近波动那么就说明两个方差已知,如果比值过大或过小意味着两个总体方差不等。两个方差的比值服从F分布。因此本题选B。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技能的是 ( ) A.跳绳 B.系鞋带 C.眨眼 D.使用纸笔计算 参考答案:D 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认知技能是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操作的技能,动作技能是对骨骼和肌肉进行操作的技能。但需注意的是,动作技能一定通过肌肉和骨骼的操作表现出来,有肌肉和骨骼反应的技能未必是动作技能。使用纸笔计算虽有手指运动,但属于认知技能。因此本题选D。 第3题: 2014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央视通过央视网了解观众对2014央视春晚节目的喜爱程度。央视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参考答案:A

央视采用的方式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报纸等多种途径实现。因此本题选A。 第4题: 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 (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个体兴趣 D.情境兴趣 参考答案:C 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个体兴趣。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因此本题选C。 第5题: 数据11、11、11、11、14、14、14、17、17的中位数是 ( ) A.14.0 B.12.5 C.13.66 D.13.83 参考答案:C 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中值,符号为Md或Mdn。中位数就是按顺序排列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一组数据有无重复数据以及数据个数的奇偶影响中位数的求法。一组数据如无重复数据或重复数据出现在非中间的位置时,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显而易见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数,也就是中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中间。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和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例如,在本题中,14位于中间,而14有三个,此时要将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13.5~13.83(就是13.66);13.83~14.16(就是13.99);14.16~13.49(就是14.32)。本题中,中位数是第一个14,因此,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13.66。 第6题: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前测验的平均分有一定差距),若要以这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 A.方差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