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

自然科学、自然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P2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P2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特点(4-5):自然辨证法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6)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6-7)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7-10):5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的辨证性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P10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价值和伦理问题、)(15-18)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关于自然万物的本原、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数学、生物学和医学)P23-27

二、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天文学与历法、医药学方面、数学方面、农学方面、其他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P27-29

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笼统性的特点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作用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总体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P31-32

二、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P32-36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P36-37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P37-42

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机械的决定论)P38-39

唯物的不彻底性P40-41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P41-42

第三节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P42-45 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点P46-4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实验分析、系统辩证的特点:3点P47-4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P48

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

第一节人类对物质运动认识的发展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含义(50):广义、狭义

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P51

列宁的物质定义全面地阐述了哲学意义上的物质范畴(3点)P51-52

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

三、现代科技对物质运动形式认识的发展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

第二节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宇宙模型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

第三节星系和恒星的起源与发展

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

第四节地球的起源与发展

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

第五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

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

第一节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一、系统的含义(74)

系统与结构的辩证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3点P77

环境对系统有重要的作用P78

三、系统的基本类型

类型(79-80):5种分法

第二节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

●整体性(80-83):加和性非加和性、相干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

●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

1.层次结构的等级性和多元性85

2.层次结构的构成性和相干性86

3.层次结构的间断性和连续性87

4.层次结构的上下因果链88

●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

第三节对自然系统层次划分的哲学思考

一、人们对自然界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

二、物质系统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

三、层次划分是否无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第一章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

一、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

●可逆与不可逆

●时间箭头

●不可逆性的作用

二、系统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

●有序和无序

●熵

三、系统演化是对称和对称破缺的辩证统一(104-105)

●对称

●对称破缺

四、系统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105-108)

第二节系统进化的根据和条件

1、系统进化相关:

一、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基本前提(108-110)系统的演化就是熵增和熵减两个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

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

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依据(110-111)相干性、非均匀性

三、涨落是系统演化的诱因(111-112)

第三节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的可能道路

定义(113)

一、混沌的基本特征(114-118):3个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分形

二、系统演化到混沌的可能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

系统的衰亡(120)

第四节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

一、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普遍性121-122

二、自然界循环发展形式的多样性122-123

三、循环的不可逆性和无限性

第五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

第一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126-128):3点

二、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

1. 主客体关系(128-130):主要3点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

2. 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130-131):(主体的客体化、客体的主体化)

3.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关系(131-134):两个方面+1总结

三、人工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自然的不同划分(135):据认识水平,据实践水平

人工自然的划分(135):影响的自然、人工自然物

作用(136):?

人工自然的发展(136-137)

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实践活动是影响自然系统的重要因素(138-142):2个方面+1总结

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产生,反思,4大问题

三、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145-14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45-147)

现代生态自然观(147-148)

第三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48-149)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149)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149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149-150):5条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途径

怎样实现(150-151):前提、途径、社会条件

三、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51-154):3点

第二篇科技方法论

第六章科学认识和科技方法

第一节科学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二、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科学实践的三个要素:158

三、科学抽象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科学抽象160

科抽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4点160

第二节科学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1,方法和科学方法的含义(162):分狭义和广义

2,科学方法的特点(163-165):4个特点

二、科学技术方法的总体结构

科学技术方法的总体结构(165-166):3层

三、科学技术方法的作用

科学技术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68-171):3个

第三节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科学活动,技术活动与技术创新活动(171-173):

●各自的程序

●彼此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区别、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二、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173-175):1个统一,3个区别

第七章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第一节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的含义

含义和特点(176-177)

问题的类型(178-184):5种

●科学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待解问题的合

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第二节科学问题的作用

一、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184-186

二、问题引导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186-187

三、问题骑着评价理论的作用187-188

●科学发现始于问题

第三节科研选题及其选题原则

一、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88-189):2个归根结底(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践)+3个其他

二、科研课题与选题

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91-196):4个(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第八章科学事实及其获取途径第一节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一、科学事实的含义及特征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有密切联系199

二、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作用(200-201):3条

第二节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两种途径(查阅科技文献、通过科学实践)201

一、科学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的定义(201)

科学观察的特点(201-202):2个

观察的基本原则(202):4个

科学观察的作用及局限性(直接观察、间接观察)203

仪器引入的两面性(203-204):2优点和局限性

观察方法的使用情况(204):2种

二、科学实验方法

科学实验的定义(205)

科学实验的作用(特点)(205-207):3个

三、模拟实验方法

模拟实验的定义和特点207

模拟实验类型(208):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第三节第三节观察实验中的若干哲学问题

一、观察渗透理论

观点(209)

理论对观察的影响(211):2个

二、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212-213):2+1结论

观察的主客观关系(213)

三、科学发现的机遇

机遇的定义(213)

机遇的特点(214):2个(偶然性和意外性)

机遇的类型(214-215):2个

第九章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

第一节科学假说的形成

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科学假说的特点(216-217):科学性,假定性

科学假说的主要作用(217-218):4点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

形成(220):高度创造性,无固定模式

启发性的方法论原则(220-222):4点

三、科学假说的类型

科学假说的三种主要类型(222-223):3种

第二节科学假说的检验和评价

一、科学假说检验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检验的定义(223)

二、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

检验的方法(224-225):实践和逻辑证明

三、证实和证伪(225-230)

四、科学假说的评价(231):4点

第三节科学理论相关

一、科学理论的逻辑建构

科学理论组成(232):3部分

公理化方法的目的234

公理化方法原则(234):3部分

构造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235-236):2个

二、科学理论的修改和淘汰

修改(237)及类型(237-238):2个

淘汰(238)及类型(238):2个

第十章创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

第一节科学抽象

一、科学抽象及其相关因素

科学抽象的含义及相关要素(239-240)

二、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241-244):具体—抽象—具体(感性上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最基本的抽象规定245

第四节科学认识的非逻辑方法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定义(263)

形象思维特点(264):3个(形象性、整体性、富有情绪色彩的想象)

形象思维作用(264-265):3个

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定义(265)

直觉思维特点和哲学思考(266-269):4-5个

第十一章技术实践和技术方法

第一节技术方法概述

一、技术方法的特点与分类

技术方法的定义(270)

特点(271):自然和社会广泛和多样

分类(271-272):具体和一般

二、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272-274

课题规划、方案构思、方案设计、试制或研制

第二节技术实践的选题阶段

一、需求与技术目标的确立

技术目标与社会需求关系(274-275)

技术课题确定方法(275):2个(直接调研、文献调研)

二、技术预测及其方法

技术预测定义(276)

技术预测方法(276-277):3个

三、技术评估及其方法

技术评估分类(278)

技术评估程序(278-279):4阶段

第三节技术实践的构思阶段

一、技术构思与发明创造

构思分类(281):2个(模仿式构思、发明构思)

二、发明的含义(282)

发明的分类(282):广义、狭义

成为发明的条件(283):3个(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三、构思发明方案的创新思维方法

构思发明方法(283-287):5大类方法

第四节技术实践的设计与验证阶段

一、设计的含义及其作用

设计的含义(287)

方案设计的作用(287-288):4个

二、设计的基本程序(288-289):5个(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原则(290):6大原则

三、设计的方法(290-291):三大流派

四、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的异同点(292)

技术试验过程(292-293):3个阶段

技术试验的分类(293)

第三篇科学技术观

第十二章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属性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的定义(297)

科学的特征(297-298):3个

科学分界的不同观点(298-300):4个+1哲学思考

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技术的定义(300)

技术的特征(300-304):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三、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302-304

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04-308):3大特征

第二节科技发展模式相关(309-313):3大模式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和社会规范

科学家队伍(313-314)

科学组织形式(314-318):科学共同体、科研所、科协、学派

科技社会规范(318-321):4条

科学精神(321-322)

第一节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一、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和动力(323-324):3个方面

二、科学认识对科学实践有能动反作用(324-325):3个方面

三、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在技术活动中的表现(325-328):2个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规范与技术实践的矛盾

第二节不同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一、不同科学观点、不同学派产生的原因(328-329):3个方面

二、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329-331):悖论和佯谬

三、各种观点争论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331-333):3点

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科技事业(333-334)

第三节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334-335

二、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发展335-336

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34-338)

第四节科学技术的分化和综合

一、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具体形式

分化定义(338)

分化形式(339):两种

综合定义(339)

综合形式(339-340):两点+还有

二、学科分化与综合推动科技发展

分化与综合的辨证关系(341)

第五节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不平衡性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342

二、科学和技术发展在时间上不平衡性(342-344):3点+1总结

三、科学技术发展在区域上不平衡性(344-345):

第一节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生产的需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346-348)

二、社会生产的供给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本保证(348-349)

总结(349)

第二节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制约

一、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349-351):3个方面

二、不同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影响的分析(351-353):总述+3社会形态+总结

第三节社会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哲学、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353-358):3个方面意识形态

第四节社会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

一、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及其形成

科技能力含义(358)

科技能力分类(359):宏观和微观

科技能力形成(359-360)

二、社会科技能力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能力作用:(360-366):两个方面

●要素的作用:6点

●推动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科技体制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科技体制含义(366-367):两个方面

科技体制类型(367-368):两种

科技体制属性(369-370):自然和社会

四、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在科技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能力和体制两者关系(370-372):辨证关系

第十五章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一、创新概念和理论的提出

熊比特创新理论(374-376):4点+说明+后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的含义(376):商业化

特点(377):3点

三、技术创新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378-380):广义:3类(新方式:两类5+4种)

四、技术创新的三种基本模式(381-382):3种

五、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分阶段(382-384):3个阶段

第二节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和意义(385-386):4点

二、自主创新的类型(386-387):3种1关系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387-390):6点

国家创新体系功能(391)

我国的创新体系(392-393):4个方面

四、企业是创新主体(393-394):3方面原因

第三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范畴(395):3个方面

特点属性特征(395):4个方面

要素(395-397):3大要素

技术创新与经济全球化(397-400)

第十六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评价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推动物质文明发展(401-408):3大点

推动精神文明发展(408-413):2大点

推动制度和政局变革(413-414):综述

第二节科学技术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

西方科技价值观(415-418):两大主义和辩证关系

马克思科技价值观(418-421):综述+4阐述+1方法论总结

生态伦理(421-422)

科学发展观(422-423):提出+3特点+1总之

第三节两种文化和新的联盟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类(423-424)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424-425)

两种文化的争论(425-427):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两种文化/科学的新联盟(427-428)

2019高中排行榜

2019高中排行榜 篇一:201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 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 说明:1、排名仅供参考 2、排名相差不大时,靠后的可能比靠前的学校更好 篇二:上海市重点中学排名2019 上海市重点高中排名:括号内为一本上线率 第一档(4大名校):上海中学(99)、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第二档8所一流一等市重点:建平中学(89)、上师大附中(87)、南洋模范(83)、延安中学(85)、控江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83)、上外附中、复兴中学、七宝中学(84)、大同中学、格致中学 第三档8所一流二等市重点: 松江二中、市西中学、曹杨二中、市北中学、进才中学位育中学、 第四档8所一流三等市重点:向明中学、市二中学、市三女中、华师大一附中、育才中学、杨浦高级中学、晋元中学 第五档8所二流一等市重点:行知中学、闵行中学、嘉定一中、敬业中学、洋泾中学、大境中学、北郊中学、吴淞中学、 第六档9所二流二等市重点:新中中学、青浦中学、奉贤中学、南汇中学、金山中学、崇明中学、卢湾中学、徐汇中学 第七档9所二流三等市重点:回民中学、上大附中、光明中学、

南洋中学、宜川中学、同济一附中 委属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上师大附中、市实验学校、上外附中; 以下是各个区比较好的高中:黄浦区:格致中学、大同中学、大境中学、光明中学、敬业中学、市八中学;卢湾区:向明中学、卢湾中学、李惠利中学; 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市二中学、位育中学、南洋中学; 长宁区:延安中学、市三女中、天山中学、复旦中学、建青实验学校; 静安区:市西中学、育才中学、民立中学、市一中学; 普陀区:曹杨二中、晋元中学、宜川中学; 闸北区:市北中学、新中高级中学、风华中学、六十中学、彭浦中学; 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复兴高级中学、澄衷中学、北虹中学、虹口中学、继光中学、北郊中学; 杨浦区:控江中学、杨浦高级中学、同济中学、建设中学、中原中学、同济大学一附中、延吉中学、市东中学; 闵行区:七宝中学、闵行中学; 嘉定区:嘉定一中、嘉定二中; 宝山区:行知中学、吴淞中学、罗店中学; 浦东新区:进才中学、建平中学、洋泾中学、东昌中学、上南中学、三林中学、川沙中学、高桥中学;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 系的专业性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车辆工程领域是研究车辆、车用动力装置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宽口径、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技术特征是以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方式,来解决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检测、环保、管理、维修与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车辆工程领域涉及机械、交通、动力、电子、材料、化工和管理等学科,所依托的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其上下游产业链长且拉动作用大、新技术集成度高、产品更新快。 车辆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轻量化、电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汽车轻量化技术快速发展。从材料方面来看,轻质材料的比重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碳纤维、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从结构设计方面来看,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CAX)(包括CAD/CAE/CAM等)和结构分析等技术快速发展;从生产与制造工艺来看,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形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 汽车电动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的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从各种节能环保汽车的

同济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学》硕士考试大纲_同济大学考研大纲

同济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学》硕士考试大纲 一、基本原则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交通工程学》科目入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将其定位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的基础平台科目,并与国际《交通工程学》体系接轨,重点测试考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出本复习大纲的目的是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交通工程学》,引导考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二、基本概念 1、关于交通与运输和城市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深入理解:包括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基本概念,交通与城市的基本关系等。 2、关于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技术和应用领域等; 3、关于交通系统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人/物、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规则、环境、信息等的基本构成;交通系统结构(出行方式比例)、交通设施结构比例等; 4、关于交通需求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需求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出行者行为等)及其分析方法、传统的四阶段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局限性等;静态交通(停车等)在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5、关于交通服务(通行)能力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设施服务(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国内外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6、关于交通系统问题的基本认识:交通系统的基本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污染、交通不便性等)及其基本关系、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等; 7、关于交通现象的基本认识与概念:交通流及其饱和度的基本概念(注意交通量与速度的非线性关系),设计交通量、设计车速、服务水平等基本概念; 8、关于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了解交通能耗、交通工况、环境污染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影响因素,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基本措施等; 9、关于交通安全:了解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基本概念,事故致因分析,设施安全评价,交通安全改善的基本措施,交通参与者行为分析。 10、理解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及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密切关系:从相关专业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入手,说明相关专业的有机关系,如关于交通运行与运输营运关系的理解等。 11、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与枢纽及多式联合运输:综合交通与综合运输之理解;枢纽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及其与TOD和多方式运输之关系。 三、基本理论 1、交通调查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数据调查与分析基本理论(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方法;了解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内容与基本方法;能对应于常规交通现象分析的需要,设计交通调查方案,并进行其数据处理与基本统计分析等; 2、交通流分析理论与方法:交通流的流密速关系分析基本理论、交通流(随机)到达与离散规律分析理论、交通流穿越概率分析理论、交通流排队现象分析理论(包括波动理论基础、M/M/1等); 3、交通优化理论:优化模型(目标函数、边界条件)的构筑方法、常规求解方法(极值法和简单的线性规划方法等); 4、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交通与运输规划流程与基本方法、交通平衡分配原理(Wardrtop原理)、交通选择行为基本理论、交通预测四步骤模型等; 5、交通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以及交通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交通设计与交通规划及交通设施建设及管理的关系等;掌握交叉口及综合枢纽交通设计基本内容;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V带传动第三题讲解学习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V 带传动第三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由电动机驱动鼓风机的V带传动 学院:XXXXX 专业:XXXXX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日期:201X年X月XX日 同济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1.题目: (1) 2.己知条件 (1) 3.V带传动设计内容 (1) 二、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1) 三、V带传动设计 (2) 1.确定计算功率Pca (2) 2.选择V带的带型 (2) 3.确定V带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2) 4.确定V带的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2) 5.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3) 6.计算带的根数 (3) 7.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 (3) 8.计算压轴力 (3) 9.主要设计结论 (3) 四、V带轮结构设计 (3) 1.V带轮的材料 (3) 2.V带轮的结构形式 (3) 3.V带轮的槽型 (4) 4.V带轮的尺寸 (4) 5.其他相关技术要求 (5) 五、小带轮装配图 (5) 六、设计小结 (5) 七、参考文献 (5)

一、设计任务书 1.题目: 设计驱动离心鼓风机的V 带传动。如图所示,主动带轮1装在电动机轴上,从动轮2 装在鼓风机轴上,两带轮中心的水平距离a 等于大带轮直径d2的2倍。 2.己知条件 作业题号电动机型号鼓风机转速一天工作时间 3 Y132S- 4 700 16 3.V带传动设计内容 确定带的型号、长度、根数,带轮直径,带传动中心距,作用在轴上的压力等。选择带轮的材料、结构形式,计算基本结构尺寸。 二、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查阅JB/T 10391-2008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 ,得到Y132S-4型电机的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5.5kW 满载转速:1440r/min

上海市同济中学高二3月阶段考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

同济中学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测试 英语试卷(2017.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I. Listening: 20%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The woman likes playing football in winter. B. The man likes swimming in summer. C. The man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in summer. D. The man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in winter. 2. A. Two fathers. B. Two movies. C. Two pictures. D. Two Oscar prizes. 3. A. Long. B. Moving. C. Interesting. D. Boring. 4. A. India. B. Thailand. C. Japan. D. South Korea. 5. A. See a film. B. Buy a jacket. C. Climb mountains. D. Visit an actor. 6. A. At the train station. B. On the train. C. At the airport. D. At the office. 7. A. Make plans on the computer. B. Playing games on the computer. C. Practice using a program on the computer. D. Learn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8. A. 120 yuan. B. 160 yuan. C. 200 yuan. D. 220 yuan. 9. A. It is going to be cloudy. B. It is going to rain. C. It is raining now. D. The woman lost her umbrella. 10.A. Sports. B. Movies. C. Music. D. Action

同济大学 自然辩证法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来源:丁景辰Jason的日志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②所有选择题答案无权威性,仅供参考。 PAPER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上海杨浦区高中排名情况

上海杨浦区高中排名情况 上海市民星中学 学校地址:民星二村6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同济中学 学校地址:政立路25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中原中学 学校地址:杨浦区中原路开鲁六村5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东光明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东光明中学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市东中学 学校地址:荆州路42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浩路100号学校类型:省级示范校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安波路151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学校地址:杨浦区四平路999号学校类型:公办省级示范校省一级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422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383号学校类型:省级示范校公办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实验班特殊招生:特长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 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杨浦实验学校 学校地址:上海省上海市杨浦区区上海市民办杨浦实验学校学校类型:普通民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五十六中学 学校地址:延吉六村16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240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建设中学 学校地址:杭州路734号学校类型:公办省一级重点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政修路215号学校类型:公办入学途径:统招班级类型:普通班特殊招生:-- 上海市民办昌华高级中学

2016年同济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参考书及考试大纲

2016年同济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参考书及考试大纲 辉煌同济,百年外语。自190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德文科初创,1946年设立外国语文学系,至1998年外国语学院成立,同济外语教学不畏时艰,独树一帜,前贤后学,矢志不渝。翻译家冯至、哲学家陈铨、诗人殷夫、日耳曼学者张威廉、德语学者廖馥君等巨擘名流先后在此传道授业,成就卓然,越考考研海内所仰。承求实创新之风,秉鼎新革故之旨,新世纪迎来外国语学院跨越式发展契机。外引内促,实力弥进,全球招聘,贤才毕至。2008年马秋武教授司职院长,首倡内涵建设,党政齐心、全院协力,认真谋划,积极进取,抓学科、建梯队,缔造同济外语崭新篇章;定政策、强意识,开创教学科研良好局面;创体制,立规章,探索公外改革正确轨道。严要求、保一流,全院各项工作焕然一新。 回顾历史,1982年获德语硕士授予权,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已逾30载。当前,德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一应俱全。2006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现在,博士生导师已达17人,硕士生导师46人,学科建设层层推进,健全完备的外语学科学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德语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朱建华教授2010年当选国际日耳曼学会主席要职,在国内外学界享誉遐迩。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以

马秋武教授为首,已形成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兼备、基础实力雄厚、特色方向突出的整体学科布局;越考考研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人才集聚,发展空间日益广阔。 全院上下已形成全新的办院理念。以人为本,学科为先,教学为重,质量至上;健全体制,创新机制,致力于培养通外语、晓文史、懂科技,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强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外语专业人才。在2009年院教代会上,学院明确了今后五年“三步走”的学科发展目标,并为此确立了学院的总体学科发展布局,即: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主线,以“德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为两翼,形成学院整体学科的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在全国外语界的学科地位和影响。 长河百年,舟退千山。展望未来,更铸辉煌。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试题合集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1.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1.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1.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1.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1.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1.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1.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1.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 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 1.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 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1.1 2.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③)

2020届上海市同济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上海市同济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2018年4月8日(农历廿三)天气晴朗,则上海市民黎明时可见的月相及其方位是 A.凸月西边天空B.下弦月西边天空 C.凸月东边天空D.下弦月东边天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 据题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农历廿三,农历廿三出现的是下弦月,下弦月在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故D正确。 【点睛】 朔,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三。 2.逆行演替是由于气候变迁、人为干扰等原因,导致某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结构平衡被打破,直至退化为裸沙地的过程。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山区植被群落受干扰后,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山地植被群落逆行演替的过程是 A.白桦林一红松阔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草地一灌木林 B.阔叶杂木林→红松阔叶林→白桦林→草地→灌木林 C.白桦林→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地 D.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地 2.该山地植被群落逆行演替的不同阶段相比,影响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B.水分的日变化 C.地势的变化D.坡向的变化 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地区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变化是 A.整体增加B.整体减小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结构工程样本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 一、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 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早在19 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 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 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 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 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 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

单独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同济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单独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总则 考试主要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中对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具体要求为根据,测试考生在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及翻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与形式 整份试卷包括试卷一(选择题)和试卷二(非选择题)。 试卷一含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共20题,考试时间为15分钟。本部分全部是多项选择题。跟词语用法相关的题目主要测试考生运用英语词语及短语的能力,考试范围为大学英语四级标准所含的词汇和短语。跟语法结构相关的题目主要测试考生掌握英语语法结构的程度,考试范围包括大学英语四级标准所含的语法内容。答题时,考生需在答题纸上按照要求填涂相应字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0题,考试时间为65分钟。要求考生阅读4篇英语文章,总阅读量为1500词左右。每篇文章后有若干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选题的原则是: 1、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能为普通大学生理解。 2、文章的语言难度相当于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相应考题,但篇幅略长。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考生应掌握的词汇范围,用汉语注明词义。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上述能力: A. 掌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B. 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C. 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Part III Cloze) 共20题,考试时间为35分钟。完形填空所用的文章长度为300词左右,难度略低于阅读理解的篇章。文中共有20处空白,每个空白有四个选项。考生需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一个词或词组进行填空。完形填空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试卷二含以下两个部分(在整份试卷中为第四和第五部分):

2015铺面复习材料(同济大学版孙立军主编)

铺面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铺面,铺面定义? 铺面是铺筑在地表的土木结构物,用以满足载运工具的地面行驶要求或堆载的地面堆放或停放要求。 是改善地基结构抗力和表面行驶特性的措施的总称,是一种地基的浅表层加固措施,是铺筑在路基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物,具有承受荷载、抵抗磨耗、避免扬尘、泥泞和保持路面平整抗滑的作用,包括道路路面、机场道面、堆场铺面等,通常也称为路面结构或路面。 2、典型路面横断面组成 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垫层、路基或路床 路肩:路面结构的外侧部分,起到对中间路面结构侧向支撑和保护的作用,供车辆临时停留。排水系统:路面排水,结构内部排水 3、路面结构(各结构层作用和常用材料) 一般是指车辆轮胎以下、路基顶部1.5m厚度及以上的结构物;混凝土桥/钢桥桥面板以上的结构物。一般是一种多层结构。 4、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和外界环境作用,并为车辆提供舒适、安全的行驶表面。不仅起到了功能层的作用,而且一般具有扩散荷载的作用。 常用的面层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碎石、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块体路面、砂石路面、土路面、复合路面 沥青面层:上面层:磨耗层,应具有优良的表面特性(平整抗滑低噪声)以及抵抗变形和开裂的能力(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能力、抗滑能力和表面构造深度),对集料有严格要求;中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抗车辙能力和防水能力),一般密室不透水;下面层:应具有优良的抗弯拉疲劳开裂的能力,有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 交通量不大时,沥青表面处置:层铺式表处、拌合式表处;沥青贯入式材料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普通混凝土面层、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钢筋混凝土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预应力混凝土面层。强度高,能承受较重的车辆荷载,使用寿命长。 块体面层:平整度难以满足高速行车的要求,但结构承载力较高。当块体形状整齐、平面尺寸精度较高且尺寸较小时可形成连锁块铺面,否则为一般块体路面。 砂石路面:适用于轻交通 土路面: 5、基层 承接面层扩散下来的竖向力,并将其进一步扩散、传递到下面的结构层。 (1)进一步扩散来自面层的荷载、减小土基和垫层所承受的竖向应力应变 (2)减小面层与垫层或者路基之间的模量比,以减小面层底面弯拉应力和弯拉应变,延长面层疲劳寿命 (3)减缓土基不均匀变形或不均匀冻胀对面层的影响 (4)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的行驶面和工作面,保证面层施工的平整度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稳定性、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稳定性和耐冲刷等。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稳定碎石、石灰土等;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沥青稳定类材料: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碎石; 无结合料粒料类材料:级配碎石、嵌锁式碎石; 碎石混合料,天然砂砾、片石块石圆石等。 基层模量过小容易造成面层底面弯拉疲劳开裂,过大会路面结构顶面的剪切疲劳损坏。 6、垫层: (改善基层、土基之间的模量过渡,承接并进一步扩散荷载,减小土基水温状况对面层、基层的不良作用,起到隔断的作用 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保证土基的强度和变形稳定性,并进一步扩散基层传递下来的荷载,以减小荷载引起的土基变形。所以,通常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和土基水文状况不良时设置。 垫层材料:透水性隔温性较好的材料:粗砾、砂砾、煤渣、矿渣

上海市同济中学高三月月考英语试题 含答案

2015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阶段测试(2015. 12) 英语试卷 时间; 120 分钟 第I卷(共103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She went to the center with her friend B. She wrote her friend a letter C. She told her friend to call her later D. She asked her friend to come 2. A. He had some ice cream B. He had a piece of cake C. He had a piece of gum D. He had something to drink 3. A. She thinks the man needs a vacation B. She thinks the man should be preparing for his tests C. She thinks the man doesn’t need to worry about his exams D. She’s not interested in surfing 4. A. Use a different phone B. Ask Tom to call the secretary C. Wait until his secretary gets home D. Leave before the phone rings 5. A. He liked Canada in the winter B. He liked Canada in spring, summer and fall C. He liked Canada all year around D. He did not like Canada 6. A. Both the man and the woman took the computer course last year B. The man took the computer course but the woman didn’t C. The woman took the computer course but the man didn’t D. Neither the man nor the woman took the computer course. 7. A. He is nervous B. He is disappointed C. He is surprised D. He is anxious 8. A. He has seen the announcement B. He isn’t sure what the announcement means C. He is uncertain where the hall is D. He doesn’t know what she’s talking about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1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和快题考试大纲

【消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和快题考试大纲2010年09月16日20:31:4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是为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 二、评价目标 考查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3小时 3. 考试内容的比例 基本概念:约30% 基本原理:约50% 实际问题:约20%

4.题型构成 ①名词解释:约10% ②选择题或填空题:约20% ③问答题;约40% ④论述题及分析题:约30% 四、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1 《城市规划哲学》,孙施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 99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城市及城市发展

1. 城市、城市化的概念 2.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 3.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 2. 主要理论与实践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2)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 (3)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4)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 of MachuPicchu) (5)有机疏散思想 (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7)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8)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分析 (9)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上海市同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同济中学 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测试 英语试卷( 2016.4 ) (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I. Listening: 24% Part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i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 professor C. A secretary 2. A. The woman ' s weekend plan. C. A new place to live in. 3. A. He will wait here for a few minutes. C. His car is much faster than a bus. B. A researcher D. A teaching assistant B. Spending time at the beach. D. Running away to the beach. B. He can give the woman a lift. D. He can take a bus with the B. To look for the pen. D. To paint the bookshelf. B. At a tourist information D. At a hotel. woman. 4. A. To write a letter. C. To help her. 5. A. In a department store. center. C. At a bank.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 自然科学、自然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P2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P2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特点(4-5):自然辨证法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6)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6-7)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7-10):5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的辨证性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P10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价值和伦理问题、)(15-18)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关于自然万物的本原、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数学、生物学和医学)P23-27 二、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天文学与历法、医药学方面、数学方面、农学方面、其他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P27-29 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笼统性的特点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作用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总体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P31-32 二、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P32-36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P36-37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P37-42 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机械的决定论)P38-39 唯物的不彻底性P40-41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P41-42 第三节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P42-45 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点P46-4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实验分析、系统辩证的特点:3点P47-4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P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