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关系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特点(4-5):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社会条件(5-6)

创立过程(6-7)

基本思想(7-10):5点

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对科技的作用

综述(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技哲学(15-18)

学习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

1、人类认识的发展

含义(50):广义、狭义

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

2、自然界的发展

宇宙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

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

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

发展特点(73):4个特点

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

1、系统相关

含义(74)

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

●整体性(80-83):非加和性

●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

●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

●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

2、系统的哲学思考

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

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层次的界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1、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

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

●可逆与不可逆

●时间箭头

●不可逆性的作用

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

●概念

●熵

对称和对称破缺的统一(104-105)

进化与退化的统一(105-108)

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121-125):3个特点,普遍性,多样性,不可逆性和无限性

2、系统进化相关:

开放系统是基本前提(108-110)

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依据(110-111)

涨落是诱因(111-112)

3、混沌相关:

定义(113)

特征(114-118):3个

混沌的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

系统的衰亡(120)

第五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

1、人类的发展

劳动产生人(126-128):3点

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主客体关系(128-130):主要3点关系

实践的纽带(130-131):

能动与受动的关系(131-134):两个方面+1总结

3、人工自然相关

自然的不同划分(135):据认识水平,据实践水平

人工自然的划分(135):影响的自然、人工自然物

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体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主客体关系(表现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

实践是对象性关系的纽带(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作用(136):?

人工自然的发展(136-137)

4、生态自然观相关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138-142):2个方面+1总结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产生,反思,4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45-147)

现代生态自然观(147-148)

5、可持续发展相关

含义(148)

核心思想(149)

基本内容(149-150):5条

怎样实现(150-151):前提、途径、社会条件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51-154):3点

科技方法论部分

第六章科学认识和科技方法

2、科学技术方法相关:

含义(162):分狭义和广义

特点(163-165):4个特点

总体结构(165-166):3层

作用:(168-171):3个

3、科学技术活动相关:

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技术创新(171-173):

●各自的程序

●彼此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

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173-175):1个统一,3个区别

第七章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科学问题相关:

含义和特点(176-177)

类型(178-184):5种

●科学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

待解问题的合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作用(184-188):3个

●科学发现始于问题

2、科研选题相关:

来源(188-189):2个归根结底+3个其他

选题原则(191-196):4个

第八章科学事实及其获取途径

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作用(200-201):3条

2、科学观察相关:

定义(201)

特点(201-202):2个

基本原则(202):4个

仪器引入的两面性(203-204):2优点和局限性

使用情况(204):2种

3、科学实验相关:

定义(205)

作用(205-207):3个

模拟实验特点(207)

模拟实验类型(208):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4、观察渗透理论相关:

观点(209)

理论对观察的影响(211):2个

观察的主观性(212-213):2+1结论

观察的主客观关系(213)

5、科学发现的机遇相关

定义(213)

特点(214):2个

类型(214-215):2个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概况 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 系的专业性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车辆工程领域是研究车辆、车用动力装置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宽口径、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技术特征是以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方式,来解决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检测、环保、管理、维修与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车辆工程领域涉及机械、交通、动力、电子、材料、化工和管理等学科,所依托的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其上下游产业链长且拉动作用大、新技术集成度高、产品更新快。 车辆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轻量化、电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汽车轻量化技术快速发展。从材料方面来看,轻质材料的比重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碳纤维、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从结构设计方面来看,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CAX)(包括CAD/CAE/CAM等)和结构分析等技术快速发展;从生产与制造工艺来看,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形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 汽车电动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的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从各种节能环保汽车的

同济大学 自然辩证法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来源:丁景辰Jason的日志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②所有选择题答案无权威性,仅供参考。 PAPER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试题合集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合集 说明:①本合集涵盖笔者所搜集之5套2001-2003年全真试题与部分佚名试题; I(200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 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1.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 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 1.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 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 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 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 1.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 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 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 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 1.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 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 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

1.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 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 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 1.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 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 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 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 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 1.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1.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 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 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 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1.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 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 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 1.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 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1.1 2.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③)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结构工程样本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 一、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 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早在19 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 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 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 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 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 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1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 自然科学、自然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P2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P2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特点(4-5):自然辨证法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6)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6-7)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7-10):5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的辨证性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P10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价值和伦理问题、)(15-18)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关于自然万物的本原、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数学、生物学和医学)P23-27 二、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天文学与历法、医药学方面、数学方面、农学方面、其他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P27-29 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笼统性的特点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作用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总体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P31-32 二、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P32-36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P36-37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P37-42 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机械的决定论)P38-39 唯物的不彻底性P40-41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P41-42 第三节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P42-45 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点P46-4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实验分析、系统辩证的特点:3点P47-4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P48

《自然辩证法》提纲及论述创新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章自然观 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第二章科技观 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2、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 3、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方法论 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2、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3、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5、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6、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第四章社会论 1、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 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 4、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 第五章创新型国家 1、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2、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一般过程是什么? 3、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9-2010期末 辨析题 1.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所以科研机构是它的主体。 2.技术设计主要考虑经济实惠与合理美观,工程安全环保等问题在于施工监管。 3.系统从外部获得物质能量就能导致进化。 4.人工自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人工化程度越高,人与自然的关系越趋合理。 5.科学侧重的是真理性探讨,因此有正误之分:而技术是为人类造福的,因此有优劣之别。 6.观察渗透理论就是说“你想看什么决定着你能看到什么”。 7.理想实验因为是一种逻辑推理,所以不能作为科学检验的依据。 8.科技的发展难以预期,所以科学家不应当对科技的应用负责。 论述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内容给予评析。 今年10月下旬,有一则小道消息出现在互联网上,迅速在理论物理学家中间流传,说是法国有一对孪生兄弟,发表了至少4篇狗屁不通的“理论物理学”论文;还在同一天,在电视摄影机前,获得法国名牌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 这对孪生兄弟姓波格丹诺夫(Igor&GrichkaBogdanov),今年53岁。年轻时在大学读应用数学,之后从事电视科普工作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的科普、科幻节目,成为电视明星,被法国公众视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1991年他们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上帝与科学》。据说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来了灵感,对宇宙创生过程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大学进一步深造。但按某些人的猜测,由于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中称兄弟俩获得了博士学位,波氏兄弟害怕被人揭穿,才急着去拿一个博士学位。 不管怎样,兄弟俩在1990年代初先去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两年书后,转学去了法国名校布尔戈尼大学一个研究理论物理的著名研究小组。1999年,弟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哥哥则未能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决定,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去年和今年,波氏兄弟在理论物理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今年7月,哥哥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兄弟俩本来也没打算在学术界混下去,仍去干他们的老本行——拍电视。他们的论文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上,本来也会像绝大多数科学论文一样无人注意。但在10月下旬,美国匹兹堡大学一位物理学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同事透露了波氏兄弟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幕,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这个“内幕”有一些不实之处,所以该物理学家后来向波氏兄弟公开道歉。 许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这些论文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属于量子引力论、超弦理论的领域。据专家评论,它们其实是用一些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几年前轰动一时的索卡尔事件。在1996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索卡尔向后现代派文化研究著名杂志《社会文本》投了一篇用量子引力论研究社会文化的论文。论文发表后,索卡尔在另一杂志上宣布那是一个恶作剧,论文是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目的是为了让这份对科学一窍不通却喜欢抨击科学的后现代派代表刊物出出丑。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不能不担心,波氏兄弟事件会不会也是个恶作剧,是人文学界人士对索卡尔事件的报复,目的是要出理论物理学的丑?10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理论物理学教授贝伊兹即以《物理学被逆向索卡尔恶作剧骗了?》为题,在互联网物理研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至今已有近200个跟帖,包括波氏兄弟、索卡尔以及索卡尔的主要论敌之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个认为科学知识只是文化建构而非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学流派)的头面人物柯林斯都参与了讨论,波氏兄弟并多次答复了对其论文的质疑。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自然》杂志等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 争论的焦点是,波氏兄弟是恶作剧还是真诚地在做科研?他们的论文是毫无价值的垃圾,还是虽然有不少错误但毕竟也算是正经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怎么会通过审稿发表?他们怎么能靠这样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等等。媒体更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经论文?

自然辨证法题目

老师说一共五道题,选三道作答,课上透露了4道,分别如下:一、关于生态自然观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本题首先要回答一下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然后回答一下生态自然观的具体内容 最后再回答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二、科学假说的构成与特点及作用 构成与特点:1)科学性2)假定性3)易变性 作用:1) 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2)假说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 3)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三、关于科学假说的检验 1)逻辑分析 2)实践检验 3)证实与伪证 4)判决性试验 5)验证科学假说的注意事项 四、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要实现科学扩展知识的终极目标,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 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四条原则: 第一,普遍主义。 第二,公有主义。

第三,无私利性。 第四,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默顿吧四条规范原则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揭示这一社会亚文化群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这四条规范从不同的侧面规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方式,塑造了科学家的整体形象,构成了科学的独特精神气质。注:以上作答都是老师ppt的提纲,大家需根据提纲加入充分的论述内容,使答案更加饱满,方可考试通过。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意指社会人群中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或共同职业、共同兴趣、共同语言并遵循某种共同规范的群体、社团。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是科学家的组织和团体。像其他社会共同体一样,科学共同体也必须:第一,有共同语言或研究共同课题,用库恩(T. Kuhn)的术语来说,信奉共同的范式(paradigm);第二,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受一定规范的约束。 科学共同体的概念最早是在1940年代,由物理化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M. Polanyi)提出的。1942年,他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写道:“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一个化学家成为研究化学的专门职业的一个成员;一个动物学家、一个数学家或者一个心理学家,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当然不是说,直到1940年代科学共同体才出现。从某种角度看,不妨说1662年创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是科学史上第一个科学共同体。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兴起,使16—17世纪的意大利、英国等地,出现了一批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而然地开展口头或书面交流,形成松散的“西芒托学院”(Accademia del Cimento,意大利,亦译奇门托学院)、“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英国)等。1662年,经英王查理二世特许,英国皇家学会正式成立。学会有“章程”,有专职秘书,还有一定经费。不久,又出版了专门刊物《哲学学报》,相当像样了。而后,法、德、俄等国纷纷仿效,相继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柏林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院等机构。这段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应能表明,科学共同体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一旦社会出现了以科学为职业的人群,就会有特殊的利益,并同其他社会人群发生各种关系,需要“抱团”,结为一定的共同体。从外部来看,它可以代表和维护科学工作者的利益。从内部来看,它提供了一种组织和形式,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成果的评价。 从科学哲学的层面看,库恩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功不可没。这主要是因为他把科学共同体与范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 范式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核心概念。库恩认为,一门学科在形成公认的范式前,还不成熟,尚未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只有形成范式,得到共同体的接受和承认,并据此去解难题,科学才进入常规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在常规时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常”,而且有的反常顽固拒绝纳入现有范式,导致“危机”,也就是新旧范式竞争,共同体分化重组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2016整理版

09 《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观部分 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7、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有哪些表现?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 8、如何理解熵的概念? 9、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 10、什么是涨落?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 11、什么是混沌及其基本特征。 12、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4、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 1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1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科技方法论部分 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 义? 5、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7、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8、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9、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 关系。 10、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 1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12、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点。 13、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灵感与机遇有什么关系。 14、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

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30分,15×2) 1.下述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DE ) A.它是纯粹的哲学。B它是纯粹的科学C它是最科学的哲学D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E 它是交叉科学。 2. .下述关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理解正确的是:( C ) A.它没有科学依据 B它对自然界的看法全是唯心论的C它依据的是牛顿经典力学D它依据的康德的星云说E 它依据的是相对论。 3. 下述哪些科学成果是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 BD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欧几里得的几何学D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E量子力学。 4.下述关于自然系统性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DE ) A它的内部只有加和性关系B它终处于稳定态C它内部的结合能大小与其尺度成正比D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E它的演化是超循环的。 5.下述关于科研选题理解正确的是:( DE ) A 应该选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B只能选有社会需求性的课题C只能选有科学需要的课题D应该考虑创新性E应该考虑可行性。 6下述关于科学事实理解正确的是:( ACDE )A.它来源于科学观察或实验 B它是经验事实的直接转化C它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D它是建立科学假说的依据E它是科学检验的依据。 7. 下述关于科学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BC ) A 它是真理完全相反的科学见解B它是通往科学理论的中间环节C它是科学检验的对象D它不可能成为科学理论E地心说不是科学假说。 8. 下述关于“科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E ) A它是确证性的知识 B它是重复性活动的产物C它是直接的生产力D它是国家的意识形态E它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 9下述关于技术发明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 A它就是专利 B它具有新颖性C它没有实用性D它必然导致技术创新E它是科学知识的物化。 10. 下述关于思想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A 它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形式B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C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D它是模拟实验的一种形式E它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 11. 下述哪些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CD ) A政治军事需求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C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D科学继承与创新的矛盾E社会意识形态。 12. 下述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理解正确的是:( CDE ) A它总是造福于人类 B它是人类不和谐的根源C它是人类进步的杠杆D它本身无所谓善恶E它的应用具有“双刃剑”的特征。 13. 下述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BD )A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者B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赖C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D自然资源可以循环利用E人与自然不可能实现和谐。 14. 下述关于科研活动的规范认识正确的是:( E ) A 科学研究是自由的,不应该有规范约束B科学家都是人,无私利不可能。C科学研究成果是属于个人的,公有性是理想主义D学派的存在证明了普遍主义是错误的E学术腐败需要规范的约束。 15. 下述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BCE ) A 科学是实证可靠的,哲学是虚无缥缈的B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是科学的抽象D哲学思想对科学起积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关系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特点(4-5):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社会条件(5-6) 创立过程(6-7) 基本思想(7-10):5点 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对科技的作用 综述(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技哲学(15-18) 学习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 1、人类认识的发展 含义(50):广义、狭义 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 2、自然界的发展 宇宙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 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 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 发展特点(73):4个特点

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 1、系统相关 含义(74) 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 ●整体性(80-83):非加和性 ●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 ●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 ●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 2、系统的哲学思考 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 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层次的界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1、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 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 ●可逆与不可逆 ●时间箭头 ●不可逆性的作用 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 ●概念 ●熵 对称和对称破缺的统一(104-105) 进化与退化的统一(105-108) 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121-125):3个特点,普遍性,多样性,不可逆性和无限性 2、系统进化相关: 开放系统是基本前提(108-110) 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依据(110-111) 涨落是诱因(111-112) 3、混沌相关: 定义(113) 特征(114-118):3个 混沌的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 系统的衰亡(120)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上海自然辨证法学术团体

上海自然辨证法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主要刊物 一、学术团体、研究机构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民国25年(1936年),在艾思奇、廖庶谦等人的发起下成立于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社会主义研究会是其主要组织者。组织活动的形式有读书会、座谈会和研究会。它是国内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参加该会的有孙克定、钱保功、于光远、陈珪如、沈志远等10余人。民国23年下半年至民国25年,上海自然辩证法在进步刊物上的宣传形成了高潮。这些刊物主要有:《太阳》半月刊、《读书生活》半月刊和《生活知识》半月刊。主要传播者有艾思奇(笔名李崇基)、廖庶谦、周建人(笔名克士)、高士其、孙克定、曹伯韩、张汉辅(笔名何封)、陈珪如(笔名陈晓时)、胡曲园(笔名胡天放)等。 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58年于光远在上海建议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活动,得到著名科学家谈家桢、严东生、邹承鲁等赞同,会后开始筹备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60年5月,正式成立。首任会长舒文,副会长边伯明、卢于道、杜大公、冯契,有会员20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78年恢复活动,选出新一届理事会,会长舒文。1981年该会成立人工智能促进会。1982年成立中学自然辩证法教学组。1983年成立高校自然辩证法协作组、医学

辩证法研究会、普及工作委员会。1993~1999年,张瑞琨任理事长。中共上海市委自然辩证法研究组1965年成立。市委书记杨西光任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永直、市科委主任舒文任副组长。组员9人,后扩大到10多人。该组承担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的任务,其中编内部刊物30期,摘译国外著名科学家的政治和哲学观点,供中央、市委有关领导及专业工作者参考;并根据毛泽东关于坂田昌一文章谈话的精神,组织力量准备参写全国项目《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一书,组织撰写自然辩证法重大题材的理论文章和实践文章(以“丁效润”等笔名)。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研究室1960年成立,1978年底恢复。历届室主任纪树立、沈铭贤。1993年,该室与逻辑研究室合并,改为科学哲学研究室。1998年,该室与复旦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教研室联合成立科技哲学博士点,导师沈铭贤、周昌忠。 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1958年,哲学系建立自然辩证法教学组。1973年9月哲学系恢复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招收“工农兵学员”。1978年9月以后历届室主任陈珪如、李继宗、戚进勤、陈其荣。1990年改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1978年起,该系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起,招收本科生。1998年起,招收科技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其荣。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笔记

Ch1.1自然观的演变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古希腊vs中国)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 古希腊 关于世界本原:以唯物主义为主,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关于数学成就:几何 关于物质的运动和时空 关于天文学的宇宙模型 关于生物学和医学 总体(4点):总体评价: 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力 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标志着人类摆脱愚昧,走 向科学的第一步。 (2)朴素的辩证法。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方面来看 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 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 (3)整体性、系统性。由于科学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古希腊人 总是从整体上观察和说明自然的变化过程。 (4)直观性、猜测性。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得到直观的结果 这表现了人类的幼稚性。 中国 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 关于天文学和历法 关于医药学 关于数学 关于其他技术方面 成就:四大独特体系: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关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 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不注重理论提炼,很多发现都滞留在经验阶段中国的科 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唯理论 3.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片面、静止、孤立 「机械论 “决定论 1还原论 进步:科学 局限:僵化,强调必然性忽略偶然性 4.19 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五大科学基础:天文:康德——星云假说地址:赖尔—

—地质渐变论生物:细胞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理化学:元素周期律 特点:演化、联系、(运动、发展) 5.古代vs.近代vs.辨证 Ch1.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人——制造/使用工具——进化进化之中必然包含退化“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人=自然价值关系:人不等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 vs. “生物自然主义” vs. “自然中心主义” 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1、基础是实践首先,实践使人从自然分化出来其次,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 作用于自然、自然也作用于人,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客体化” (即自然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实践进入人的意识,从而实现了自然对人的改造)、“客体主体化”(即人有目的的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产生了人工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实践问题 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创造性 2、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 “实践关系”(最基本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 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人有目的的改造客体,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对象 化,同时把客体的属性、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一方面,主客体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另一方面,主体随着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可以改造日益增多 和复杂化的客体;反过来,客体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化也能促进主体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认识关系”—是指在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的 意识从客体中获得客观内容,客体则在主体意识中获得主观形式 “价值关系”—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 3、自然是人的对象,人是自然的非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具有受动 性,人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即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支配和制约着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人具有能动性,人对自然有能动作用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的,人的动能性不仅体现在能动地认识客观规律,而且体现在能够改造自然,创造出原来自然中所没有的物 质形态 最蹩脚的建筑师VS.蜜蜂 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人不能滥用自己的意志和能动作用,而要尊重客观规律 受动性以能动性为主导,人通过自己的能动活动能够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按实践水平分: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 天然自然作为自在之物,自然规律自发的起作用,它的演化是缓慢的、不显著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 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 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 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 水污染控制过程 2. 有机毒物控制及资源化 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 4. 大气污染防治 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6. 生态修复工程 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七名,博导六名,副教授七名,高工两名。 科研水平 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 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科技活动覆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环境材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介绍_同济大学考研网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介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于2008年11月,这是同济大学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推进建设综合性大学发展战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同济大学文科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15年就有过法政科毕业生。至1948年,同济大学成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人文社科学者。1949年8月,文、法两院合并为文法学院,后被并入复旦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同时,学校针对以工科为主的实际情况,设立社会科学基础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负责大学生公共外语教学工作。 1978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86年,学校成立社会科学系,此后又逐步分出法律、文化艺术、经贸等系。1993年1月,正式恢复文法学院建制,下辖社会科学、法律、文化艺术、外语、德语等系以及德国问题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理论教学工作,由社会科学系具体负责。此后,随着文科系所的逐渐增多,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相继独立出去。1998年夏,文法学院正式以院为实体办学。2003年4月,文法学院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调整,通过整合学校相关机构,撤销社会科学系,改组建立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律学、中文和理论经济学等5个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分解到不同系承担。2005年,文法学院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外国哲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完成了文科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飞跃。2006年6月,文法学院分立重组为人文学院和法政学院。 为适应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硕士点建设,以及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法政学院于2006年9月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理论课教学工作,负责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在此基础上,2008年11月,同济大学在法政学院内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4月法政学院正式分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独立为二级学院。当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以后,根据学科引领、突出重点、教研一体的原则,对机构进行了整合,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国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近现代中国国情教研部、市场经济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心和综合办公室等。 1.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2.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承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下)学科建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 3.国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承担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