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管理体制(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温饱是当时食品安全的最大目标”。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食品卫生。这期间,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采取内部管控方式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较少使用经济奖惩、司法审判、信息披露与技术标准等现代化的食品监管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行政管理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一)卫生防疫体系的形成

建国初期,受苏联卫生防疫体制的影响,食品卫生管理自然落到了卫生部门的管理职权范围之内。1949年,原长春铁路管理局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站。从1950年开始,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了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对食品进行卫生管理,同时陆续制定了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管理办法。1953年1月,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与管理。1954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1956年底,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9年,大部分的人民公社也建立了相应的卫生防疫机构,从而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卫生防疫体系。

1964年,卫生部颁发实施了《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首次明确了卫生防疫站作为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在内的卫生监督体系的主体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内容。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专业防治机构822个,人员77179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但由于卫生防疫机构兼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的双重职能,工作重心在卫生防疫,而卫生监督又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诸多内容,所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在卫生防疫系统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

(二)主管部门承担管理职责的体系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模仿苏联建立了一套专业化分工色彩浓厚的工商业部门管理体制。轻工部、粮食部、农业部、化学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供销合作社等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卫生和质量监管,并建立了本部门独立的卫生检验和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食品卫生管理职责。(表)

(三)指令性管理体制的特征

1、寓企业于行政管理之中。1965年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门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明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加工、采购、贮存、运输、销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纳入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并且制定适当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本系统、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卫生部门应当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和技术指导”;“卫生部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应当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即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之中的体制。

2、管理工具以软性管控为主。《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应当经常性对所属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职工进行重视卫生的思想教育,自觉地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同时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列为成绩考核和组织竞赛、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规定了群众性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由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实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大部分管理工作均属于思想教

育、质量竞赛、发动群众等组织内部的软性管控手段,而经济奖惩、司法审判等现代化的监管政策工具运用较少。

3、司法机制很少介入。《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提出“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对认真执行本条例,经常坚持做好卫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对违犯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者限期改进,或者责令停业改进;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的有关人员,应当予以行政处分,必要时建议法院处理”。由此可见,对企业违规行为,仅限于批评或者限期改进以及行政处分,而司法机制介入极少。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混合管理体制(1979-1992)

这一时期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仍然侧重于食品卫生,但管理体制是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政企合一与政企分离、传统管理与现代监管之间的过渡或者混合模式。

(一)多元所有制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开,与食品相关的产业部门迅速发展,食品工业总产值在1979-1984年间年均增长9.3%,到1987年时总产值达到1134亿元,是1978年的四倍。以乳业为例,1949年全国各类乳制品工厂不到10家,1980年增长到700多家。按照当时经济改革中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要求和“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食品工业推行了国营、集体、个体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与前店后厂相结合的改革举措,多年来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变。多元并存所有制格局的形成,使得原有的主管部门为主,卫生部门为辅的指令性行政管控体制已不能适应要求,大量的集体和私营生产企业游离于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之外,而卫生部门又没有相应足够的资源进行管理,从而使政府对食品卫生质量的管理变得力不从心。

(二)混合型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1、卫生行政部门是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198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卫生法(试行)》明确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县以上卫生防疫站或者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并规定食品卫生许可证是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申请工商执照的前提条件,同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权赋予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作为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地位得到了正式确认。

2、多部门共同管理食品卫生的格局继续保留。《食品卫生法(试行)》仍然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食品卫生工作,并对执行本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因此,卫生部门虽然名义上取得了食品卫生监督的主导权,但由于食品生产经营中政企合一的体制并未彻底瓦解,食品生产经营各个领域中主管部门的部分管理权限仍然得到保留,卫生部门的监管权陷于分割化的尴尬境地。

3、食品卫生管理呈现分散化态势。《食品卫生法(试行)》将一些特殊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管权赋予了非卫生部门。如城乡集市的食品卫生管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禽畜兽医卫生检验由农牧渔业部门负责,出口食品的监督检验由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负责,同时铁道、交通、厂矿的食品卫生由其各自的卫生防疫机构主管;粮油、副食品、土特产、饮食服务等方面的生产经营与卫生由商业部负责;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由原在国家标准局、计量局基础上组建的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因此,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工商,标准计量、环保、环卫、畜牧兽医、食品卫生监督等六个部门都涉及食品质量监督的职能。

(三)混合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

1、食品安全开始出现市场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客体在数量上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在生产规模、所有制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也日益复杂。新出现的集体和私营企业以追求商业利益为重要目标,旧的国营企业也因经济模式的改革产生了独立

的商业利益诉求,食品企业逃避、扭曲食品卫生管理政策的动机明显增强,食品企业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日益明显,食品安全开始出现了因市场竞争而引发的人为安全风险因素。

2、管理主体在经济发展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之间产生冲突。大量出现的集体和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直接构成了竞争关系,在国有企业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所辖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些主管部门放松了对食品卫生的管理要求,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和食品卫生法律的实施效力。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与利润导向的经济体制的矛盾直接导致和放大了管理主体在经济发展与食品卫生监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立法与经济手段的管理工具极度缺乏。行政命令、思想教育、群众运动等软性管控措施的管理效果已经明显下降,为了适应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政府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立法、行政执法、经济奖惩和司法审判等方式来丰富食品卫生监管的政策工具。但在短时间内,当时的环境下还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管理工具。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型体制(1993年至今)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逐步形成了基于市场经济的“监管型体制”。

(一)卫生部门主导的监管体制

十四大之后,食品工业领域中也开始实施政企分开改革。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7个部委,分别改组为轻工业总会、纺织工业总会等行业协会。存在了44年之久的轻工业部门退出历史舞台,食品企业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生产经营的主体。这标志着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正式转变为外部型、第三方的监管型体制。

1995年10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正是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立了卫生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上的主导体位,同时废除了政企合一下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职权,由此形成了相对集中与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高了食品卫生监管的水平与效果。

(二)多部门分段式的监管体制

1992年以后,食品全程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与之相对应的,多环节综合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逐步被政府接受。1998年,国务院明确由新成立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承担原来由卫生部承担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的审批、发布职能,以及由原国家粮食局承担的粮油质量标准、粮油检测制度和办法制订等职能,工商行政部门则取代原来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而农业部门则依然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这种调整为后来的分段监管体制奠定了基础。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赋予了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

致使189名婴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进一步催生了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的确立。200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可以说,该决定正式从政策面确立了分段监管体制的地位,食品监管体制正式从卫生部门主导转变为“五龙治水”的多部门分段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国食品产业迅猛发展之后,仅限于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从农田到餐

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要求多个部门的全程介入。

(三)综合协调下的部门分段监管体制(2009年至今)

2007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未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问题,2008年,国务院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划归卫生部管理,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和保健品、化妆品质量监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2009年2月,十一届人大常会会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国务院设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国务院批准将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牵头组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调查、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等三项职责划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食品安全法》并未从本质上改变分段监管体制,只是在内容上对2004年国务院确立的多部门分段监管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并决定在国家层面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以通过引入超越部门利益至上的机制来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规定“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管管理体制作出调整”,为下一步政府进一步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至此,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协调机构、多部门分工合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以正式确立。

四、比较与总结

(一)从管理主体来看,不论是卫生部门主导还是分段监管,作为监管者的各个行政部门在体制上与作为监管对象的食品企业完全分离,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已经被外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所取代。

(二)从管理对象来看,由仅限于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管理逐步转向贯穿事前、事中、事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监管。

(三)从管理工具来看,传统的行政命令、思想教育、群众运动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国家立法、行政执法、经济奖惩和司法审判等经济、法律监管工具的运用继续得以强化,同时行业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体系、信息披露、风险评估与监测等与风险监管相关的监管工具逐步得以使用并扩展,有效丰富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工具箱,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具有外部型、第三方监管特征,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多种监管工具的“监管型”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表)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最新要求之八个精心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最新要求之八个精心 1、要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包括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要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2、要精心开发课程资源。认真研究国家课程要求,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具有并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能够开设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熟悉学段或各年级之间教材的衔接,熟悉相关学科之间教材的联系与整合要求,熟悉整册或整个模块教材的完整结构。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能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3、要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和思维障碍的教学环节和“引桥性”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认真撰写教案,教案要因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异,突出个性化教案的设计。 4、要精心上课。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情的不同,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简洁、高效,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得“满堂灌”。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注部分优秀学生,借助“小先生制”和教师个别指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双基”教学力争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单元清”。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整合建模教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合理有效,不搞形式主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把握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防止机械照搬教案。既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又重视学生对课本内容和练习的学习。重视课内书本学习与课外实践学习的衔接。 5、要精心进行作业教学。作业教学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实施矫正教学等环节。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教材和国家提供的练习册上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补充性作业。不得利用教辅资料布置作业。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

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要求规范》(鲁教基发〔2015〕6号)文件全资料

《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 (鲁教基发〔2015〕6号)文件 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特制订本规。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四条本规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高中学校扩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章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

收稿日期:20060212 作者简介:黄进(1971)),女,博士,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6年7月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a l of Nanji ng Nor m 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 ,2006 No .4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 黄 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玩具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是由它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双向构成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存 在合一的状态或者分离的状态,它们构成了游戏共同体。传统玩具是传统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同时也将儿童从一个自然人纳入到传统文化之中;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和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玩具的制作者成为儿童游戏强有力的控制者,技术因素与商业因素的结盟催生了现代玩具。从传统到现代,游戏共同体的瓦解导致了传统玩具价值的衰落。 关键词:玩具;游戏共同体; 传统玩具;现代玩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6)04009506 一、传统玩具的价值 玩具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工具的历史同样古老,或者说,它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工具。工具是人类肢体和器官的延伸,有了工具,人类开始拓展生存的空间,占有丰富的资源,征服和改变这个世界。人类创造和利用它是为了去达到一个合目的的结果,而且追求一种经济性和有效性,它的意义附着于活动外部结果。而玩具之特殊则在于:它作为物,并非是达到外部结果的手段,它的意义充满了整个活动过程。有些时候甚至离开了它,活动本身都会丧失意义。 由此可见,玩具和工具虽是物,却不仅仅是物。同样是动作的对象,它们规定了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关系,蕴涵着人不同的态度和意义感。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游戏的揭示和研究,到文化人类学对人类游戏原始形态的探索和描述,可以证明,态度和意义上的/玩具0产生应该比专门的玩具产生得更早,树枝、泥土、石块以及自己的身体成为玩具比专门的玩具制作要产生得更早。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玩具与工具的产生并无孰先孰后,第一把石刀、第一只石锤,它们在追求行动有效的同时,也追求着感官的效果,例如线条的流畅、材质的光滑)))这种最为原始的/美的尺度0,也就意味着一种态度 上的/玩味0。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专门的玩具就是为儿童而产生的。1958年,考古发现的陕西省西安市郊半坡村墓葬文化遗址,墓葬区内有许多儿童的遗骨,这是死去的原始先民的子女。在这些小尸骨的周围有许多陶球和石球,被认为是当时的儿童玩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类似的玩具在其他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如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四川清水滩遗址、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等。这些陶球从形式到功能,很大程度上能被确认是儿童玩具。再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湖北天门石家河等出土的各种陶质小动物,其神情姿态生动可爱,洋溢着愉悦的情感和稚拙的趣味。至于历史沿袭下来的民间传统玩具,布老虎、泥娃娃、七巧板、弹弓,,则更是多不胜数。如果对玩具史做一个详尽的考察,我们会发现,玩具是物,是态度和关系,更是一种文化。玩具文化与其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处于同一种文化生态之中,形态上互生共生,价值上相互印证。 传统玩具这一概念与现代玩具对应,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精确,传统和现代是一对非常模糊的概念,依照什么来划分这二者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在哲学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更何况,哲学概念和日常生活概念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总的说来,传统和现代主要是依据生产力发 ) 95)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最新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基础,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人类自身道德素养等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去年的三鹿奶粉所引发的三聚氰胺以及种种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心越来越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重新建立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如成立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退出“食品放心工程”,等等,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也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制 ABSTRACT Food is the foundation to the mankind for existence,activity and development,just as the saying “Food is god to the people”. However, som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unctions, such as the inflation of population, extensively apply of Gene technical and some non cultivated manners of mankind and so on, result in the present non-optimism condition of food. Especially the came out of Melamine and many kinds of food additive last year, let the food safety issues highlighted by all of a sudden, made a tremendous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the commo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low confident in food security, that the food security of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system should reform imminent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our government obviously take severe measures to manage the food safety, for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food and drugs management bureau, rele asing “food trust engineering”,etc ,but our food security still had very many loopholes, the government also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in food safe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aspect responsibility. Keywords:food safety; 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标准 (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 2008年5月 条 1。编译说明.................................................................................................................. . (5) 2。山东省普通高中办学基本条件标准(试行)................................................................................................................. .............................................................................1993.山东省小学办学基本条件标准(试行) (48) 4。《山东省小学办学基本条件标准(试行) (80) 《山东省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标准(试行)》

编制制度规定,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为推进学校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将《标准》制定中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1。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省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全面的教育监督、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示范县(市、区)”的建立、”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课桌椅更新”、”共同实践”项目和”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有相当多的薄弱学校。许多学校都有过时的教学仪器、书籍、音响和体育器材,计算机数量不足,学生住宿条件差,学校功能室不足,班级规模大,教室拥挤,无法与 - 2- 相比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有相当数量的破旧建筑。与此同时,一些地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收集整理的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1 本周我认真学习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本规范包括九章五十条,涵盖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方面。 第一章中明确提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二章课程管理方面提出了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规范中重点强调,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学校重视音体美,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全方面的

建设人才。 第三章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高中作业布置每天总量不超过2小时。 第四章规定了备课、上课的规范要点。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上课。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 第五、六章规定了课外指导与教学评价。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教学评价要采取科学方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

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名: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662-0 定价94.00元 作者简介: 石云涛,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文学 和中西交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 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有时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都城的迁移,丝绸之路的东端会改变为其他地方,比如东汉时洛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书探讨了丝绸之路经历的创辟和开拓两个阶段,始终把中外交通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与 “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上编讲述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创辟,下编讲述汉代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 一、总则 第一条为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常规。 第二条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制订的通常实行的教学工作规范。它是全省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要求。 第四条本常规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五条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一)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常规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山东省中小学教案基本规范》 (鲁教基发〔〕号)文件 山东省中小学教案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案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案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号),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教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案。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案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案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案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案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案活动。 第四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案管理、教案实施、课外指导、教案评价、教案研究、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案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案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高中学校扩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章教案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案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案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案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案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案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案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案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案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案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案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案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案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案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案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案动态,加强教案指导。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管理体制(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温饱是当时食品安全的最大目标”。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食品卫生。这期间,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采取内部管控方式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较少使用经济奖惩、司法审判、信息披露与技术标准等现代化的食品监管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行政管理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一)卫生防疫体系的形成 建国初期,受苏联卫生防疫体制的影响,食品卫生管理自然落到了卫生部门的管理职权范围之内。1949年,原长春铁路管理局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站。从1950年开始,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了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对食品进行卫生管理,同时陆续制定了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管理办法。1953年1月,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与管理。1954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1956年底,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9年,大部分的人民公社也建立了相应的卫生防疫机构,从而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卫生防疫体系。 1964年,卫生部颁发实施了《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首次明确了卫生防疫站作为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在内的卫生监督体系的主体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内容。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专业防治机构822个,人员77179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但由于卫生防疫机构兼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的双重职能,工作重心在卫生防疫,而卫生监督又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诸多内容,所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在卫生防疫系统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 (二)主管部门承担管理职责的体系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模仿苏联建立了一套专业化分工色彩浓厚的工商业部门管理体制。轻工部、粮食部、农业部、化学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供销合作社等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卫生和质量监管,并建立了本部门独立的卫生检验和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食品卫生管理职责。(表) (三)指令性管理体制的特征 1、寓企业于行政管理之中。1965年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门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明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加工、采购、贮存、运输、销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纳入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并且制定适当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本系统、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卫生部门应当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和技术指导”;“卫生部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应当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即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之中的体制。 2、管理工具以软性管控为主。《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应当经常性对所属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职工进行重视卫生的思想教育,自觉地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同时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列为成绩考核和组织竞赛、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规定了群众性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由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实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大部分管理工作均属于思想教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这就可以展现出丝绸之路的诸国 经济繁盛的大概了。 丝绸之路的没落: 海运的兴起,曾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代以后逐渐没落。由于西域的风沙化,导致当地的特产不再丰富,饥荒也变得逐渐的频繁起来,再加上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丝绸之路从此不复存在。 本文资料节选自知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丝绸之路图片 玄 奘西行图:东 京国立 博 物 馆 藏 大唐西域记 玄奘著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 二○○八年五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2.山东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12) 3.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48) 4.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80)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编制说明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就制定《标准》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相继实施了教育综合督导、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

“规范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普实”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甚大,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薄弱学校。不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陈旧、配备数量不足,微机配备较少,学生食宿条件较差,学校功能用房不足,班额过大、教室拥挤不堪。一部分农村学校甚至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危房。同时,有些地方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之机,花费重金建设超大规模、超豪华学校,降低了公共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剧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不平衡。这些差距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开展。 多年来,由于缺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我省中小学的规划建设与设备配置一直沿用“两基”的规定,设置水平低,学校分类管理,标准不一。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要求缩小并逐步消除学校之间差距,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器材、师资配备等提出的新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制订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对学校设置与规划、用地与校舍、设施与设备、师资与经费

若态玩具的发展历程

若态玩具的发展历程 若态一路走来: 2004-10 诺亚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 2005-03 交付清华大学精仪系月球车车体系统开发项目(全地形不倒变形车) 2005-09 成功申请五项机器人领域的国家专利 2006-08 交付863项目—家用保安机器人的总成单元电机驱动控制部分 2006-11 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2007-07 成为世界三大知名玩具公司的研发提供商 2007-10 获得首轮风险投资,成立苏州若态,打造玩具类目自主品牌 2008-02 玩具新品酷龙系列成德国纽伦堡玩具展上最大亮点 2008-10 参加上海国际玩具展,酷龙捧回中国玩协会主办的“创星大赛”教育益智类玩具最高奖项金奖 2008-11 与美国Outrageous/瑞士Joker AG成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9-10 参加苏州数码嘉年华展览,成为展会上最大亮点 2010-02 进驻玩具反斗城ToysRus(德国、美国、中国等),山姆会员店Sumclub,日本代理商(IWAYA),BJ,JVC电视购物以及国内外各大商超卖场 2010-04 扩大生产经营,搬迁新厂区,全面进驻国内市场 2010-08 公司针对国内电子商务,开始全方位进驻天猫、京东、亚马逊、易迅、当当、一号店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开启了Robotime E-business Plan。 2011-01 获得凯风创投第二轮风险投资,从此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且Robotime Tank玩具荣获2011年美国玩具协会年度拼图玩具大奖。 2011-05 登陆北京卡酷卫视,北方玩具市场刮起了一场“若态木艺风” 2012-02 若态进驻“江苏优漫”,“上海炫动”,强势辐射了整个华东玩具市场。同月在湖南金鹰卡通等各大电视媒体上亮相展播,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瞩目。2013-01 若态首次参加大型图书展会,引起儿童图书出版界一致好评 2013-04 产品线迅速拓宽,国内外市场全面开花 2013-10 首次参加礼品类展会,成为礼品展上独树一帜的品牌标签 2013-11 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签订合作项目,标志着若态得到国内最具权威性出版社的肯定与支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法律反思与构建

法学187 名孓口 艮日日安全监管体制的法律反思与构建 马淑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提要: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国家安危、社会发展的重要的问题。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再次证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重大缺陷。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法律体系不完善,食品质量标准冲突,缺乏权威的检测技术,执法不严,监管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混乱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失灵和缺乏有效监管的必然结果。针对上述问题,对如何建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机制进行了法律思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律反思;法律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9)06—0187—0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苏丹红辣酱”、“红心鸭蛋”、“瘦肉精”、“敌敌畏金华火腿”等一系列事件的接连发生,已严重地危害了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8年发生的国家驰名品牌、免检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爆的中国奶品行业食品危机风暴更是让世人震惊。广大民众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出了质疑,屡屡发生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属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是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还是背后隐含的监管缺失?食品安全问题也前所未有地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中国食品声誉和国家形象,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而且关系到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诚信,更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中国逐渐迈进法治经济的道路上,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一、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理性反思 (一)缺乏规范、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早在我国法制建设尚处于刚刚重新起步的1982年11月19日,我国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其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的状况,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约21部,国务院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政法规约40部,各部委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颁规章约150部,应当讲,我国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由一系列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但是,为何仍然编织不出一个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法网呢?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不够严密,且分散、重复甚至出现冲突,同时又有很多安全法规的空白地带,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体系缺乏统一性、系统性,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国家整体指导和精心规划。因此,长期以来,不同位阶和部门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内容交叉重复,不协调,甚至存在着矛盾。不能体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管理,以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为例,养殖业不属于《食品卫生法》调整,自然无法对其规制,《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对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又没有明文规定,未能将养殖源头污染问题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旧。虽然,新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作了许多创新性的规定,并且废止了《食品卫生法》,但《食品安全法》对于许多制度建设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各种配套规章的清理、修改与协调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习惯于崇尚细则、虚置法律的实务部门依然感到无所适从,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的形成,任重而道远。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职责不清,监管效率低下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任何一家监管部门都难以单独承担安全监管的重责大任。在“一个部门管不了”的情况下,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被迫选择了多家部门分段监管的思路。其中,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分段监管体制虽然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