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情绪智力综述

情绪智力综述

情绪智力综述
情绪智力综述

广州大学2011-2012学年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期末作业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2111103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2111103035 骆思钊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1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

论文中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昂(R.Bar—On)也对情绪智力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以上的两个定义,可认为是对情绪智力较为经典与公认的定义。[1]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国心理学家也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提出的各自的观点。如卢家楣(2005)则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要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学者张瑞良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给出情绪智力的定义:“所谓情绪智力,是指人具有一种善于调适五觉感受、平衡六欲取值、控制七情抒发及保持八方和合的理智和能力”。

[2]

然而,到现今为止对众学者对情绪定义仍未取得统一结论,这主要由于他们对情绪智力的归类与理论的差异造成的。我认为,要短期之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取得共识,在目前的环境来看难以取得。这就要求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情绪智力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最终达到殊途同归,减少其差异。

1.2 情绪智力的理论

总体来看,依据对情绪智力进行定义的不同方式可以将情绪智力研究分为两种模型。一种是能力模型(Ability Model),代表人物是Salovey和Mayer。能力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中的情绪进行界定,认为情绪智力是由情绪和智力结合而形成的心理能力,属于智力的一种。另一种是混合模型(Mixed Model),代表人物有Goleman,Boyatzis,Bar-On和Cooper等。混合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对情绪智力进行界定,指出情绪智力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是个性、特质和能力的结合,是与智力相对的一个概念。本文将对Salovey和Mayer、Bar-On、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进行简介。[2]

1.2.1 Salovey和Mayer的理论

Salovey和Mayer概括出了情绪智力所包括的四级能力,它们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之分。一级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四级

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这四方面能力的具体内容为:(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3)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4)对情绪的成熟调控。

情绪智力

因素情绪评估和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运用能力

变量自我他人自我他人计划

灵活

性创

改变

注意

方案

动机

行程

言语非言

语非言

语知

情感

移入

表1 Salovey和Mayer情绪智力理论简介

1.2.2 Bar-On的理论

Bar-On也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模型,该模型由五大维度组成:(1)个体内部成分;(2)人际成分;(3)适应性成分;(4)压力管理成分;(5)一般心境成分。

这些成分又由15种子成分构成,而它们都是相关的能力和技能。个体内部成分包含五个相关能力:1.情绪自我觉察;2.自信;3.自我尊重;4.自我实现;5.独立性。人际成分包含三个相关的能力:1.共情;2.社会责任感;

3.人际关系。适应性成分包含三个相关的能力:1.现实检验;2.问题解决;

3.灵活性。压力管理能力成分包括两个相关的能力:1.压力承受;2.冲动控制。一般心境成分包括两个相关结构:1.幸福感;2.乐观主义。

Bar-On根据10余年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认为前述15种子成分是个人应对生活的能力和个人总的情绪幸福的决定因素,因而是情绪智力最有效、最稳定的成分。已有的研究也支持把情绪智力看成是对个体取得成功的总体能力

和倾向的综合观点。

1.2.3 Goleman的理论

1995年,Goleman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及情绪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Goleman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他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

自我个体能力

外界社会能力

鉴别力自我意识社会意识

情绪自我意识-移情

-准确的自我评

-服务取向

-自信-组织意识

调节自我管理关系管理

-自我控制-帮助他人

-可信赖-影响力

-尽责-沟通的能力

-适应性-解决冲突的能

-成就动机-领导的能力

-主动性-改革的能力

-建立关系

-团队合作

表2 Goleman情绪智力理论简介

1.3 情绪智力的测量

为验证情绪智力理论,研究者编制了与自己理论相应的测验。Mayer和Salovey编制了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Goleman等人编制了情绪能力调查表(ECI);Bar—On编制了巴昂情商量表(EQ—i),目前已被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人格、学习能力等领域,被公认为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智力量表。除了这些著名的测验之外,研究者还开发了如Mayer—Salovey —Caryso的情绪智力量表(MSCEIT)和Wolf等人的工作能力量表一Ei版(WpQei)等。[3]以下将对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和巴昂情商量表(EQ—i)进行简介。[4]

1.3.1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由Mayer等人于1998年编制的。该量表是能力测验而非自陈测验。它要求做测验者完成一系列任务,以测量被试觉察情绪、鉴别情绪、理解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个量表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都很高。但没有预测效度的报告。后来编制者对该量表做了修订,于1999年在智力杂志上发表了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的修订版。

1.3.2 巴昂情商量表(EQ—i)

EQ—i由133个题目组成,内容结构与前述巴昂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相一致,五大维度为五个成分量表,十五个因素为十五个分量表,此外还包括四个效度指标:积极印象成分、消极印象成分、遗漏等级成分和非一致性指标。量表采用自陈法,以五点记分。最后可得出四个效度量表分数、一个总EQ分数、五个成分量表分数和十五个分量表分数。EQ—i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其EQ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与IQ分数相类似)。

EQ—i 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此外,该量表还具有较高的因数效度该量表具有较高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2 研究简介

2.1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

2.1.1情绪智力与领导工作绩效

吴维库等人(2011)通过对8家样本企业的中层经理及其直接下属进行问

卷调查,较为完整地收集了下属和上司的情绪智力水平、下属的绩效水平和下属的态度等数据。再对筛选得到的230个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领导情绪智力水平对员工组织承诺和员工份外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员工份内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他们认为,通过提升领导情绪智力水平,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和份外工作绩效。[5]

2.1.2 情绪智力与员工绩效

张兰等人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与探讨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认为几乎所有有关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都得出结论: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有正面效应,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会有较高的工作绩效。

此外,他们还指出了情绪智力高的员工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秀表现:1.情绪智力高的员工,完成任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强。2.情绪智力高有利于实现客户满意这一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3 .情绪智力高有利于员工适应组织变革。

综合2.1.1与2.1.2的研究结论,在组织中,无论担当何种职位,良好的情绪智力都可以对其工作绩效的提高产生良好的积极效用。

2.1.3 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

王益明等通过文献考查发现了了无论是个体水平的情绪智力还是群体水平的情绪智力都会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

Brigette& Rapisarda ( 2002) 通过ECI考察团队成员的情绪胜任力, 研究了团队成员的情绪智力与团队的绩效等级和凝聚力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上级和下属的移情作用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 下属的成就导向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 通过对团队成员情况的理解(移情), 上级和下属可以很好地安排和协调工作任务, 并能够给予团队成员实现最佳绩效(成就导向) 的机会。

Peter J Jordan 与 NealM Ashkanasy ( 2002) 以ECI测得的团队成员情绪智力的平均水平作为团队的情绪智力水平, 研究了团队的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整个研究时期高情绪智力团队表现出高绩

效水平, 而低情绪智力团队开始时绩效水平低, 但到研究末期其绩效与高情绪智力团队相抗衡。两团队间绩效差异的减少可以归因于低绩效团队在整个研究期间情绪智力取得的重要进步, 这表明情绪智力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提高。[7]

此外,史烽等人的综述中也能发现有另外一些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

例如,Bngeae和Papisarda发现,上级和下属的移情作用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下属的成就导向与团队的绩效等级正相关。[3]

2.2 情绪智力的培养

众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情绪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并且通过培养后对人的影响将会是长久持续的。因此他们也各自提出了培养情绪智力的方法。

童放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情绪智力:1.重视情绪智力;

2.提高自我认识, 学习管理自己的情感;

3.活在当下;

4.积累一些应对情绪的技巧;

5.参加情绪智力培训。[7]

张红波点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选拔、培训以及绩效考核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通过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1.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把好招聘和选拔关。在人员筛选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情绪智力因素,对情绪劳动成分多的岗位,如餐饮业、销售业等岗位,要特别加强情绪智力的考查。2.要通过专门的情绪智力培训来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企业应该通过情境类培训( 比如现场游戏) 去推动员工理解和洞察自身、他人的情绪原因,并且增加员工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的能力。3.在员工绩效考核中要认可及奖励情绪劳动。管理者要确定具体岗位上情绪劳动以及情绪智力要占的比重,把员工付出的情绪劳动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激励员工积极地去开发和增强自身情绪智力,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和工作热忱,这既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又可以提高组织绩效。[8]

张洁在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身的培养情绪智力的方法:1.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所接触的人群和社交场合"尽量降低负面情绪的产生。2.当影响情绪的事件不可避免时,员工应主动应对而

不是消极接受。3.积极的面对周围的事物,对于任何工作中的变动!都应该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4.通过反映关注情绪调节的方法(强化、弱化、延长或缩短)来改变工作环境对其情绪激励的影响。[9]

总之,培养情绪智力,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事业成功。

2.3 情绪智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情绪智力与某些因素还能起到中介作用或者调节作用,以下将介绍几项有关的研究。

秦虎等以203 名在职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情绪劳动(情绪表达规则感知,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在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间具有调节作用。[10]

张辉华等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来源于75 项研究的87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N=12882)。元分析结果发现, 整体上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28);结果表明, 情绪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强度受不同因素影响会发生小幅变化。[11]

刘咏梅根据基于网络的286份调查问卷, 分析了情绪智力、冲突管理风格与感知凝聚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高情绪智力的个人倾向于较多地采取协调的方式处理冲突, 而较少地采用退让的方式处理冲突, 因而拥有更高的感知凝聚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协调型冲突管理风格在情绪智力和感知凝聚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12]

刘丽等对256名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员工情绪智力、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情绪智力及各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公司认同、利他行为、主动性维度相关性显著;情绪智力中的情绪利用维度能最有效地预测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王璐等基于情绪智力理论和动机理论, 提出情绪智力可以通过内外部动机, 影响情绪劳动策略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情绪智力通过内部动机影响员工深层行动, 通过外部动机影响员工表层行动;2. 情绪智力对深

层行动的正效应大于对表层行动的正效应, 说明情绪智力在促进深层行动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13]

3.研究不足

情绪智力在提出了仅仅二十来年间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多学者围绕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其研究过程的确让人欣喜。然而,如同大多数初生的事物都会有未尽如人意之处,情绪智力从其定义、理论到测量都存在着一些漏洞和混乱。以下列举出若干情绪智力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

3.1 情绪智力的概念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情绪智力概念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种以沙洛维和梅耶为代表,认为情绪智力是被包含在智力的范畴当中的。这种意见被成为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另一种则是以巴昂、高尔曼为代表,认为情绪智力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是个性、特质和能力的结合,是与智力相对的一个概念。这种取向被成为情绪智力的混合模型。[2]

沙洛维和梅耶提出情绪智力概念的初衷在于认识到传统智力概念的局限性,他们提出情绪智力概念是“相对于标准智力而言的,情绪智力可以被看作是标准智力的一个单元,既与之相关,又独立于它。

王晓钧认为,两种争论中,高尔曼的观点并不可行,原因在于一是名义上借用别人的概念,实质上自行对概念范围进行无根据扩展的做法不可取;二是在没有实证研究支持的情况下,随意将人格、动机因素纳入情绪智力概念所导致的概念不清、内涵模糊,于界定科学概念无益。[14]

在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上,国内有学者认为,许多的情绪智力概念只是从外延上加以界定,而且随意扩大或缩小情绪智力概念的外延,并没有真正揭示情绪智力的内涵。如巴昂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入情绪智力范畴,则有扩大情绪智力概念外延的倾向。[15]

在情绪智力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许多通俗读物甚至是学术刊物与著作上,还在大量使用“情商”(EQ)这一表述。[当前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1997年,一位名叫唐映红的作者在自

己主编的《EQ一格尔曼的人生处方》一书的第17页中这样写道:“EQ理论的创始人Mayer和沙洛维在定义EQ时,把EQ归为五个部分。”2000年,罗好裕、周作云撰文与人商榷情绪智力时也写道:“认识他人情绪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确是沙洛维目情绪智力中固有的,不是Goleman加上的”。[16]

3.2 情绪智力理论构建的问题

情绪智力的经典研究者们对情绪智力理论模型的建构基本上是建立在他们对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这些模型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类:情绪智力的混合模型和心理能力模型。混合模型涉及人格、社会维度,其部分维度与人格的部分维度有重合,如巴昂、戈尔曼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心理能力模型则明确提出,情绪智力独立于人格概念,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智力的智力成分,如沙洛维和梅耶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

这两种模型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混合模型扩大了情绪智力的涵盖范围,与能力模型相比,对行为的预测力更强,但该模型内容过于宽泛,缺乏独立性;能力模型虽然对行为预测力相对较弱,但却更为科学。[17] 国内学者对某些情绪智力的理论提出了猛烈的抨击,如王晓君就指出,高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存在着以下缺点:1.因素内涵混乱,因素边界模糊,多数因素都是人格、社会技能和情绪的混合物。2.从内容效度上看,其内容堆积杂乱无章,无效度可言。3.尽管Goleman承认情绪智力是能力,但他的理论结构并没有区分出情绪智力的能力架构,在每一个因素中,他都罗列出了一系列特点,并假定这些特点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种情绪智力因素,但是有很多特点明显难于纳入能力范畴。4.分析Goleman的理论结构,尽管存在合理成分,但部分合理并不代表全部理论科学而合理。[16]

3.3 情绪智力测量的问题

心理测量之父桑代克曾经说过:“凡是客观存在就有数量,凡有数量就可以被测量。”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情绪智力这一心理学因素是确实存在的话,他们就可以设法准确地对它进行测量。因此,心理学家们开发出大量情绪智力测量的量表。

然而,这些量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如人意之处:如早期用状态量表和特质量表来测量情绪智力,但是这些量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有的只能测

出有无情绪智力,而不能对其水平进行量化;有的虽能对情绪智力的水平进行量化,但内容只能反映情绪智力结构中的某些方面。另外,梅耶和沙洛维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虽然基本反映了当前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结构的认识,但国内曹蓉、王晓钧的研究发现MEIS 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偏低,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很低,总量表的结构效度明显不足。

而且,当前的情绪智力的测量方式仅限于传统的纸笔测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更容易受到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国外适用的情绪智力测验工具在国内就不一定适用。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人提出相应的情绪智力测验工具,但真正有普遍影响力的却不多,主要还是依靠引进国外的测验量表来进行研究。[17]

当然,在此列举出情绪智力研究中的种种不足并非意在否定情绪智力的成果,更不是反对情绪智力研究的开展。只是希望心理学工作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前人理论成果的分析与整合,为下一步工作的有意义性打好坚实的基础。

4 研究计划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通过2中的研究可发现,心理学者们已从个人、群体角度对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过专项研究。然而,似乎还缺少以大学生角度切入的情绪智力的研究,而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最关心的应是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因此,笔者打算从情绪智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此一角度进行研究。

就业质量包括就业机会、岗位与专业兴趣匹配度、单位质量三个维度。就业机会指毕业生面试和签约的机会; 岗位与专业兴趣匹配度指工作与求职者所学专业与兴趣的吻合程度; 单位质量则从地点、规模、薪酬、福利政策等方面综合考察签约单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如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相关的政策方针、行业发展情况等,也有个体的因素,如个人能力、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本文主要从个人特质角度,分析个人的情绪智力对

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不论是信息的收集,还是面试过程,或者是面试成功后的签约,都需要求职者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智力。高情绪智力者,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较好的感知和预见能力,并能较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在各种考验中,能较好地表现自己的优势,遇到求职挫折时,及时调整心态,这将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表现自我特征,以得更多和更好的就业机会,顺利地开始职业生涯。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其就业质量正相关。

具有较高的情绪认知能力,能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表达方式以适应他人的情绪状态,使沟通顺畅; 具有较高的情绪表达能力则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招聘单位更准确地了解其想法和价值; 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则能及时准确地根据现场情境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现出较好的个性特征。因此,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这三种能力的高低,将影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决定他们能否根据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 大学生认知、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与其就业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者,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准确定位,积极应对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面试的过程中,能够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以此得到招聘者的青睐和肯定,得到更多和更好的签约机会,不仅可提高被用人单位接受的可能性,而且获得高质量的工作单位。

故有假设如下:

假设3: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其就业机会、单位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4.2 研究方法

问卷与样本

本文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情绪智力测量表,采用王晓娟开发的情绪智力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共47 个项目,将情绪智力分为认知情绪、调控情绪、体验情绪、预见情绪、表达情绪五个因素; 第二部分为就业质量问卷,主要依据李颖关于就业质量的量表。问卷包括15 个项目,三个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岗位与专业兴趣匹配度、单位质量。问卷分数越高,代表其认同度越高。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广州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由毕业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打分。

最后再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49

[2]张妍.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6)

[3]史烽,曾明伟.情绪智力及其在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研究.经济论坛.2010(12)

[4]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

[5]吴维库,关鑫,胡伟科.领导情绪智力水平与领导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吴维库,关鑫,胡伟科.第32卷第08期

[6]王益明, 孙晓龙.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华东经济管理.2010.08.034

[7]童放.情绪智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10,No.26.

[8]张红波.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培养员工情绪智力.大众商务.No.4,2010

[9]张洁.企业员工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提高.沿海企业与科技.No6,2005,186-187

[10]秦虎,陈斌喆,孟慧.情绪劳动、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研究.2011,4(1):49-54

[11]张辉华,王辉.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关系的元分析.心理学报.2011, Vol. 43, No.2, 188?202

[12]刘咏梅, 卫旭华, 陈晓红.情绪智力、冲突管理与感知凝聚力关系研究.科研管理.Vo.l 32, No. 2,February, 2011,88-96

[13]王璐, 汤超颖,,弓少云.服务业员工情绪智力、动机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经济管理.Jan,2009,vol31,No1,86-90

[14]刘衔华,蒋湘祁.情绪智力研究述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No.5VoI.25Oct.2004,114-117

[15]张维迎,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6]王晓钧.情绪智力:理论及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une,2002,vol.20.No 2,59-84

[17]查建祥,李志专.当前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7 2011.32-41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doc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多数都是情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整体上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显著的正相关 1.问题的提出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一种能力[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交往方式产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问卷45份,有效问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2.3 施测过程测量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指导语的要求填写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郑州大学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觉情绪、调控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和人际交往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方面差异不显著。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情绪智力综述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 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35 骆思钊

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昂—On)也对情绪智力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以上的两个定义,可认为是对情绪智力较为经典与公认的定义。[1]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国心理学家也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提出的各自的观

智力研究综述

关于智力的研究综述 学虎 2015114785 摘要:本文是对多种智力研究的概括。包括了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情绪智力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综述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及测量,提出了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社会智力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智力的定义和社会智力的测量。 关键词: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 情绪智力研究: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2]。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3]。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4]。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5]。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6]。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情志力的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7]。徐小燕、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8]。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给情绪智力一个恰倒好处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 以Mayer和Salovey 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

初中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文发表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年第5期 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秦希根453003 摘要:通过对300名初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目前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属于中等偏上程度,初中男、女生情绪智力情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男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情绪智力较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以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智力;英语成绩 一、引言 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没有听说的大环境,加上英语和汉语文字的巨大差异,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这样的英语初级学者,英语学习更是“如临深渊”。由此引起的学生厌学、弃学英语现象很是普遍。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20)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由此可见,新课标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不仅要将课讲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句话的另一种含义是,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智商),更需要的是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信心,还有合作学习能力。根据Goleman (1995),学生的学习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我激励都不属于一般的认知智力范畴,而属于情绪智力。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还需要情绪智力。而情绪智力在学习英语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为了解初中生的情绪智力状况,也为了探讨情绪智力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做了“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期望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定义 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 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 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 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从这

情绪智力综述

广州大学2011-2012学年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期末作业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2111103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2111103035 骆思钊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1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

【文献综述】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1884年,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William James写了一篇题目为“什么是情绪”的文章,打开了情绪的研究大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心理学家们继续在研究这个问题,情绪的研究也经历了发生、发展到比较繁荣的过程。尤其是进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均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在教师情绪的复杂性、教师情绪的功能、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阶段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开始寻求什么形式的学校可以有效利用这种作用。在这个阶段,核心的论题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必然是情感性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对教师情绪本质属性的认识局限在把情绪作为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即把情绪概念化为:“情绪是由个体心理过程(比如知觉、推理、归因或者身体变化等)所导致的,并且情绪也同时对这些过程产生影响。” 针对情绪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萨尔茨格-维滕保等人指出,更好地理解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因素的属性,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朝向更有效果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尼尔斯在研究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的作用时,也强调了教与学之间的情绪性互动。 第二阶段,研究者侧重从社会关系层面看待教师情绪,探究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教师生活的心理后效。利特尔在研究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的联系时指出: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并且还证明了在学校改革中有多个动力机制影响教师的情绪反应。杰弗瑞和伍德兹探讨了在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巡查时期教师情绪的社会建构过程,结果发现:由于管理者的压力造成的职业不确定性,使教师体验到焦虑、迷惑,并怀疑他们的职业能力,在这个体验中最严重的消极情绪体验是自我迷失,具体表现为感到羞辱、非人性化、亲密感丧失。同时这项研究还表明,教师为避免这种创伤性体验,倾向于把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从“职业者”转变为“技术操作者”。以哈格里夫斯为代表的“教学情绪与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对教学的情绪目标、教师与学生的情绪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定向、教师对教学改革内容的反应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承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提供能量,包括他们如何教、如何做教学计划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喜欢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 第三阶段,以扎莫拉斯为代表的研究者运用后结构主义思想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扎莫拉斯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e11137876.html,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作者:王羽潇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1期 摘要: 情绪智力是指与情绪活动相关的一组技能,涉及个体能够精准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以及调节和促进情绪发展的能力。情绪智力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巨大,且这种影响将持续人的一生。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此,许多学者以小学生为对象,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其他变量(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研究以及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干预等问题。 关键词:情绪智力小学生 1.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 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范慧玲(2014)以1-6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分析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明显好于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他人情绪管理能力及情绪利用能力,且自我情绪管理的水平隨着年级的增加而提升[1]。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先有后,由低到高,依次从较基础的心理过 程向较综合的心理过程发展。 此外,范慧玲(2014)还总结出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的情绪智力特点: 1-2年级:学生不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知觉水平,即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悲伤、害怕等情绪;对情绪的认知和情绪的调节大多是生理层面需要的满足;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语言和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3-4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提升,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提升,但对情绪的利用还不明显; 5-6年级:学生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对自己能力的态度反馈与评价比较在乎,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重要他人的认可;情绪表现为易冲动、不稳定,最需要情绪调节与管理方面的帮助与引导,青春前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年段。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第28卷第5期2 015年10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8 No.5 O ct.2015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丁越兰(1965-) ,女,山东莱西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阿依努尔·许库尔(1986-),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热依拉·依里木(1981-),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丁越兰, 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情绪智力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研究领域也是从一开始的心理学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学等若干个学科。文章对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了情绪智力对管理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智力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学;情绪智力;团队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5-0095-05 一、前 言 情绪智力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首次提出。后续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对探究个体行为的产生及行为的结果具 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1] ,因此这一研究结果促使情绪智力的研究快速地从心理学、社会学领域跨越到管理学领域,并且成为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社会学与管理学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范式与关注点是不同的。心理学重点研究情绪智力的理论内涵及测量评价方法,关注的是“什么”,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社会学重点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智力形成的影响以及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作用,关注的是“为什么”。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运行如何支持组织高绩效形成的科学。研究表 明,情绪智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因此其关注点在组织高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员工的情绪智力是如何对员工的高绩效行为起到预测和影响作用,关注的是“如何做,效果是什么”。这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最大差别,也使得管理学视 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以管理环境为背景的情绪智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缺少对此环境中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归纳与总结。这对于系统运用现有的研究结果,深入开展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阻碍。因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总结现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与 应用 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研究主要围绕着从管理决策到管理执行,从个体工作动机到创新行为,从个体情绪智力到团队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展开的,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决策是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的核心职能,决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直觉决策,即管理者根据感觉或情绪 制定决策[ 3] 。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Georg e(2000)认为领导者识别5 9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2. 墨顿. 亨特著,李斯译. 心理学的故事·上卷.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3. 邵郊. 生理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4.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5. 叶奕乾等.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7.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8.王甦,朱滢等. 当代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彭聃龄,张必隐. 认知心理学. 台北市:东华书局, 1997 10. 王甦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11. Dennis Coon. 心理学导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2.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3.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4.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叶奕乾主编.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6.曹日昌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17.车文博. 心理学原理.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18.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9.黄坚厚. 人格心理学. 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20.简. 斯特里劳著,阎军译. 气质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1. 高觉敷.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22.高觉敷. 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3. 秦金亮,郭秀艳. 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J]心理科学, 2003,(1). 24. 张雷. 进化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与历史.心理学报,2007,(3) 25. 陈昭燃,张蔚婷,韩济生. 经颅磁刺激:生理、心理、脑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生理科学进展, 2004,(2). 26. 单志艳,孟庆茂. 心理学中定量研究的几个问题. 心理科学, 2002,(4). 27. 林志成. 眼睛注视:独特的还是不独特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 28. 吴健辉, 罗跃嘉. 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 29. 刘强, 陈安涛,王琪等. 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8,(1)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 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幼儿 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幼 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总结关于幼儿情绪智力的理论、情绪智力量表、以及情 绪智力的应用研究,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研究及其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智力研究趋势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否的反映。 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 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情绪和情感作 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 现实生活和精神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强调人脑的认识功能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 化的心理世界,智力水平的高低也与个体未来的成功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提出 了情感智商和情商的概念, 认为情感智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职 业成功、生活成功, 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 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 , 甚至有人提出了成就的测量方程 式:20%的IQ( 智商) + 80%的EQ( 情商)= 100% 的成功。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内涵及理论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概念的最佳界定, 当推沙洛维 ( Peter Salovey) 教授和梅耶( D. Mayer) 教授的研究。最初他们认为情 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 包括审视自我和他人情绪和情绪的能力; 辨 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1997 年, 他们又对这一概 念进行了修正——“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接近或产生促 进思维的情绪的能力; 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 调节情绪和智力发展 的能力”。可见, 情绪和智力都是多元化的, 那种把情绪和智力绝对分离 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1]。情绪智力强调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 理解,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 其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部分——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 力, 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2]。 (一) 国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理论 国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智力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 Salovey 和Mayer(1990)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含3 个因素: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这三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十个变量:自己言语、自己非言语、他人非言语知觉、他人移情、调节自己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计划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改变注意方向、形成动机。1997 年两位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情绪智力觉知、表达和评估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调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情绪促进思维这四种能力的综合。情绪智力结构模型有4 个因素:反思性情绪调控,即疏导情绪、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促使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情绪理解,即分析情绪、判断它们大概的发展趋向,并理解其结果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即调动和转换情绪,并通过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认知和表达情绪,即感知和识别面部表情、图案设计及故

情绪与情绪智力的综述

情绪与情绪智力的综述 摘要:情绪是人类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智力研究是针对传统智力研究不足提出的。本文对情绪进行具体阐述,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1970、1980年代阐释人类学兴起后,开始产生越来越多具有深度描写式的民族志,探讨非西方文化中情感、情绪的意涵,在理论及文化诠释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同时,与此前“文化与人格”学派相区别,阐释主义之后的人类学不再将文化作为整体赋予个体无差别人格特征,而是关注心理情绪层面的认知与表达,使得情感、情绪研究进入人类学的视野。在新的情感、情绪与文化研究趋势下,研究者开始反省过去西方学术界二元化思考的缺陷,在多维文化研究方面思有所突破。在民族志中,对他者研究的普同性被差异性代替,追求定义式的同质化结论被个人差异多样性的开放式结构所取代。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情绪都含有以下三个部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假如要给情绪下一个大致的定义,其含义一定会涉及到人的主观情感。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从心理学角度给情绪下的定义是:“情绪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很明显,当我们对情绪进行研究时,总会涉及到个人的、主观的情感。通常,我们把这种情感描述为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温和的或是强烈的、短暂的或是持续的等等。同时,针对于具体的某种情绪,人们总是将之放置于一个情境之内,外界的情境对情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当然,情绪产生也会连带到人们生理的一些变化以及要投射为行为的发生。考虑到情绪的多种特征,美国心理学家K·T·斯托曼对情绪下了一个定义,“情绪是情感(feeling),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所以情绪是一种在互动情景下的产物,也是个人在与他人的日常生活互动中所展演的自我的一部分,具有清楚的文化意涵。个人的情绪表达,包括口语述说及肢体展演所传递的训息,是在不同的情境脉络下被赋予了情绪范畴的文化意义,并以特定的语言及论述方式来界定与形塑情绪与社会、文化意义之关系。因此,情绪的建构是关于社会生活,而不是个人内在状态的一种呈现或反射。 而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

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本文在阐述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主张应深入纵向研究,结合横向研究,加强理论模式的整合研究。 标签: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述评 Atkinson在上世纪50年代时就曾明确指出:人类情绪具有动机的功能,情绪体验的差异致使人们所采取的应对行为的不同。目前,随着情绪智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加工处理情绪以及情绪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在人们的思维、行动以及自我调控方面,情绪智力均影响着其特点和水平[1]。不同的情绪智力的个体在行为策略的使用、应对压力的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2]。而自我妨碍是个体在应对如考试等评价情境所带来的压力时而采取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行为策略,事实上也是个体处理自己消极情绪,并使其合理化的一种方法或体现。因此,为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水平以及减少自我妨碍行为的产生,就应该理清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的定义 1、情绪智力的定义 Mayer &Salovey指出情绪智力包含如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情绪的知觉与识别,主要指情绪系统中的认知和输入信息;其次,情绪对思维具有促进作用,主要指使用情绪对认知加工的促进作用;再次,有关情绪的理解与推理,主要指情绪认知的加工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情绪信息的加工;最后:情绪的管理,主要指情绪的自我管理和他人情绪的管理[3]。 2、自我妨碍的定义 Berglas和Jones(1978)认为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任何成就情境中的任何能够增加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以避免或减弱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行为和选择[4]。 二、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 1、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作用 杨丽的研究结果指出: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而自我妨碍的行为则越少[5]。Ciarrochi和Deane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面对压力和负面的生活事件时,个体在情绪智力维度中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越高,其自杀的想法也就越少;个体的情绪知觉能力越强,其情绪敏感度也随着增强,其无助感、抑郁感以及自杀的倾向性也就更加明显[6]。

自我效能感 文献综述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文献综述 一、前言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影响、形成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深入对该理论的探索运用,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界定、影响及其形成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涛、戚立夫)”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即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方向,并且对于同一活动,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对活动的坚持能力不同。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容易把困难估计的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担忧与畏惧,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相反。 (3)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对新行为的获得类型、获得速度有所不同以及对于习得行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活动时情绪较高,表现的较为轻松,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相反。 3.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 (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断的成功会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同时,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经验。即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持久。 (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因而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

心理专家解读情绪智力

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由于情绪、情感、感情、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8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积累了大量与情绪智力密切相关的研究资料。那么什么是情绪智力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理解情绪智力呢?情绪智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正确解读情绪智力(EI) 拥有高EI并不仅仅意味着“做个好人”,在关键的战略时刻,个体有时还得扮演“黑脸”的角色。拥有高EI并不意味着个体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相反要对情绪进行管理,使之能适宜、有效地表达,使人们能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顺畅地工作。 在EI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在EI上并不比男性更聪明,反之亦然。研究发现:女性一般能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更富有同情心,更擅长人际交往;男性则更自信,更乐观,更能适应环境以及能更好地应付各种激变。客观地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EI上均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一些人虽富有同情心,但却缺乏处理自己苦恼的能力;而另一些人虽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细微变化,但对别人的情绪反应却“呆若木鸡”。 EI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与IQ不同的是(IQ在十几岁以后就不太变化),EI的水平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以不断地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对人的EI水平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随着个体越来越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更善于激励自己以及共情能力的增强和社交技巧的不断丰富,人们在EI上的能力表现也不断地得到提高。用一个老套的字眼来形容这种变化就是“成熟“。 由于EI可经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而不断提高,因此拥有高EI并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不但应该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应不断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EI。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及开展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EI。情绪智力的本质 来自个性情感特质的智力,它的本质是:在情境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动起此刻真正有利于把握事态的情绪。这个尺度把人的非知识智力分成了层次。有一种通俗、实用但不太科学的理论把它叫做情商。其实这种“智力”的一个来源是基因特质,其次就是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所谓环境就是“自我”人格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交相作用。个人经历就是《当和尚遇到钻石》作者所说的“铭印”(我的《衡量人生的三杆大秤》的第三杆)。 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命运,自做的与天生的。那些提升情商的技巧基本都是虚妄的假设,因为“铭印”是绕不过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对人生承担责任的一种铁定方式。 情绪的正常反应模式既然是这些因素决定的,因此它就不是正常理性容易控制的。理性对情绪的控制总是在情绪发生之后,只能是后事之师,是一种弥补。 但我的发现,这个“弥补”还是可以前移。这个前移并没有改变情绪发生的本质,但在输出表现方面还是提升了情绪智力。这就是智慧见地的积累!(这可能类似佛教所说的几种“识”)这个理性前移的原理是:智慧见地对诱发情绪的情境做出了宽、深、远的“解释”。当这些见地存在的时候,情景与情绪中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短路了目光短浅的焦虑、怨恨、怀疑和报复的动机。 就像实力和自信可以提升人的情绪忍受力一样,智慧也可以让人变得沉着冷静。当有一点,这绝不是技巧!提升这个东西快不了。 看一个人的智慧,不必听他说什么大道理,只须看他的情绪模式。那些小脸子的人,即使再聪明也成不了气候;那些情绪来去自如的人,可包藏大奸;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见不到底的仁者。 北京婚纱摄影工作室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北京婚纱摄影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