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摘要:当前苏州古城的保护面临着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如何对苏州古城进行保护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古城的特点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苏州古城。本文根据具体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保护;发展;苏州古城

苏州是我国著名古城之一,延续着伟大祖国的文化历史。提起苏州,人们脑中就会浮现水城的模样,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苏州作为名城保护示范区,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为了保持苏州古城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就需要坚持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1当前面临挑战

苏州古城坚持实施保护和发展古城的措施,古城风貌保护得到改善,但是在重视发展古城的过程中疏忽了健全保护的有效方法,对古城投入和规划不完整,使古城保护和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1.1古城功能弱化

随着新城的建成,古城的居民因为城市化的原因大多选择去新城生活,这样促使着新城的不断开展而忽视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人口外迁的同时造成为人们服务的公共设施也外键,开发商们会选择在人口多的地段建设施,为人们提供方便并收取利益,以致减弱了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古城功能弱化,居民选择外迁是实现古城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

1.2居住人口素质下降

古城居住条件较差,居民选择去发展优越的新城,导致古城发展受到限制。外来的迁入人口大多以租住形式进行居住,外来人口的教育、收入程度较低,拉低了居住人口的素质。如何提高居住人口的素质,定要留住一定的原住居民,通过何种方式留住居民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改善措施让人们发现古城的美及生活在古城的意义是现今面临的重要挑战。

1.3生态环境退化

现如今老城的生态环境一直处在退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交通出行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工业生产产生的破坏,现代的交通工具发展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的退化,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居民居住环境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挑战之一。

1.4古老建筑的衰败

古老建筑的维护是维持古城文化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难免会造成建筑受损。建筑的脏乱图画、年久坍塌都严重影响着古城的保护。人们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在措施实行的同时也不能确保每个人对维护古城的观念提高,所以如何将加强古城建设意识深入人心保证有效措施的紧密实施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一些修复工作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主要挑战。

2对策建议

2.1深化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

深化古城建筑文化的规划,将古城保护发展纳入苏州社会发展格局中,坚持保护城市发展观念,改善旧的实施方案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使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魅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 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12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 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京都

日本列島のほぼ中央に位置する京都府は、4,613.21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の面積を有している。これは、国土の1.2%で、47都道府県中31番目の大きさである。 南北に細長い形の京都府は、そのほぼ中央に位置する丹波山地を境にして、気候が日本海型と内陸型に分かれる。丹後?中丹地域の海岸線は、変化に富むリアス式海岸で、豊富な景勝地や天然の良港に恵まれている。 京都市は、京都府南部に位置する市で、同府最大の都市であり、府庁所在地である。 また、京阪神大都市圏は京都、大阪、神戸からなっている。 京都市の歴史 794年に日本の首都となった平安京を基礎とする都市で、明治天皇が東京に行幸する(1869年)までの約1080年に渡って「千年の都」との雅称で呼ばれる。 平安時代から江戸時代の幕末期までにおいても、日本の政治の中心のひとつとして大きな役割を果たし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が終わってから、京都の工業は発達す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た。 京都は、日本でも指折りの工業都市なのだ。京都で最大の産業は製造業(工業)である。西陣織、友禅染、京焼に代表されるような伝統的な工業、そして現代的なハイテク工業が京都の屋台骨を支えている。 ものづくりの都市」としての京都の特色は、古く平安時代にまでさかのぼります。天皇や貴族の生活で使われるさまざまな製品が、宮廷直属の工房において創り出されました。鎌倉時代や室町時代にはいると、さまざまな専門的な職人が京都につどい、他では見られない高い水準の製品を生産しました。江戸時代にあっても、消費都市江戸、商業都市大坂に対して、京都は全国最大の工業都市であり続けました。京都の持つ高い文化が、ここで生み出される製品をしっかり支える役目を果たしていたのです。 伝統的な京都の工業の代表は、なんと言っても西陣織でしょう。西陣の町に立ち、そこで耳を澄ませてみましょう。バッタンバッタンと、どこからともなく織機の音が聞こえてくるはずです。日常生活が営まれている町家の中で、あのつややかな西陣織が今も生産されているのです。伝統的な京都の工業の特色は、一軒一軒の家がそのまま小さな工場になっていることなのです。 京都古城建筑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平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京都分为东京、西京两部分,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 近畿圏各地からは出発地によってJR?私鉄各線を使い分けるが、京都駅周辺はJR?近鉄、四条河原町周辺は阪急?京阪のターミナルと、为に二箇所に分散している。また京都市内を発着地とする中長距離バス路線は、多くが京都駅をターミナルとしている。 不像日本的其它城市,京都有着矩形的街道系统,京都中心的每条街道都被指定了名称。从东到西的为干道按照递增的顺序从北到南命名,每条街道直接相隔大约500米,之间有小道相间。举个例子,四条代表“第四大道”,二条代表“第二大道”。京都的市中心是餐饮、购物和休闲娱乐的集中地,在第四大街和河原町大街的交汇处。JR京都站位于市中心南面八条通(第八大道)的顶端。最显著的南

我国古城保护现状

目录 我国古城保护现状 (4) 关于中国古城古镇保护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4) 从旧城改造到古城保护——走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困境 (4) 公共性视野下的古城保护 (5) 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6) 古城保护新启示 (7) 对城镇化过程中古城保护工作的思考 (7) 古城保护发展启示录 (7) 古城保护新挑战 (8) 我国古城保护经典样本 (9)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管理 (9)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9) 苏州:古城保护经验 (10) 扬州:整体保护模式 (11) 西安: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典范 (11) 乌镇:古镇突围的样本——文化旅游地产的应变之道 (12) 大同:古城保护做法经验 (12) 临海:古城保护注重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13) 国外古城保护经验借鉴 (14) 巴黎的城市文化 (14) 英国:保护古城就是守护历史 (14) 在德国体验“老城” (14) 意大利维罗纳:减少工业符号 (15) 韩国庆州:历史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15)

免责声明: 浙江“两会”专题信息产品由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编辑。信息内容采自公开的报纸、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各大主流网站,每份专题我们都准确标明来源和出处,摘选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单位负责。 本期专题由绍兴图书馆编辑,如您需要更为详细的内容及跟踪报道,请与该馆联络。

古城保护 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课题。自1982年我国建立古城保护体制以来,国务院已批准了11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在古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日益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大提升。然而,古城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也需要发展。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百姓的意愿。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文化产业大繁荣过程中,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热点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古京都历史古迹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古京都历史古迹的资料 古京都遗址位于前首都平安京区域,建造于公元794年(平安时 代开始),从那时起到江户时代(1600—1868),一直作为首都,同时在这里也造就、培养和保留了日本许多杰出的文化。与这一地区的 其它历史建筑一起,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并被确认为重 要的历史和文化宝藏、作为日本典型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保护。许多 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历史建筑和特别保护的花园,被列入了文化保护 法范畴。另外,优美的周围环境也得到特殊的保护。 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 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 整齐,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内历史古迹众多,建筑古朴典雅,庭园清新俊秀。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 文物的建筑物199处。由于持续不断的大火,烧毁了首都的全部地区,今日依稀可见的京都地区的一些残亘建筑可以追溯到较远的17 世纪。 日本古京都历史建筑与园林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都是在公元794年仿照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建造的,不过规模要小很多。此后直到19世纪中期一直是日本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京 都城内的民居和寺庙,以及独特别致的园林最具特色。 京都为日本故都,位于本州岛中部偏西,京都盆地北部。京都市又名西京,古称平安京。公元794年,日本首都从今京都府西南的 长冈京迁至地势险要的京都盆地内。仿照7世纪中国唐代长安和洛 阳城的建筑式样,在此建立新都,并命名为平安京,意为和平与安宁。1467年毁于战争,后经安土桃时代重建,人口增至20万。京

北京古城保护若干思考

北京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徐辉高级城市规划师 1、积极推进古城保护的立法工作,强调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管理和城市设计审查机制 我国虽有《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但尚未建立起针对古城整体保护的法律框架。既有的两部法律法规在古城保护方面存在着保护责任主体不明晰,更新改造细则不具体,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保护奖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政府行政违法行为、各种寻租行为缺乏问责与处罚机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所有的重大资源,如同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一样属于国家所有资源,因此其管理职责应直为国家层面,管理机构级别也应高于一般城市政府。如国家应将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地方行政绩效考核指标,由上级政府实施考核,并具有一票否决权。 巴黎的“保护区”法律制度 巴黎早在1677年制定了第一部《最大高度限制法》就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控制要求。巴黎的“保护区”制度形成于1962年的《马尔罗法》。保护区管理直接隶属于国家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司,其行使职权的“保护区国家委员会”管理级别高于一般城市地区。在1977的《土地利用分区规划》(POS)第十条“建筑高度”和第十一条“外观”条款中规定了建筑的外轮廓控制和纺锤形的视廊控制。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复兴大背景下,巴黎建起了第一栋超高成的现代化建筑蒙帕斯大厦,但建成后引起各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其后巴黎政府也一直未敢再突破“保护区”规定建设高层建筑。

巴黎老城区1949-2013年影像对比 巴黎老城区内唯一的超标建筑蒙帕斯大厦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年)在北京古城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二十条指出,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有以下行为:1)违反保护规划进行拆除或者建设;2)改变保护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3)突破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违反建筑体量、色彩等要求;4)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内保护规划确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5)其他不符合保护规划的行为。这些规定较为笼统,缺乏法律化、可度量的指标,容易造成违法主体钻空子,也难以用其衡量违法处罚行为。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建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依法处理;未按照规划批准的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该条指出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但实际上北京古城的改造项目都是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那么根据第三十五条规定,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违反了第三十五条规定内容,应有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实际上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及检察机关很难去追究北京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违法拆除、改建、扩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 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 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 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诗中写道:“古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有人考证,这首诗当作于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 年。由此算来,明月湾建村距今至少已有1250年了。 宝历二年(825),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年秋天,他来到明月湾。诗人一下子就被明月湾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这是明月湾古村在这位苏州太守心目中的地位。 陆龟蒙、皮日休两位诗人是在咸通十一年(870)来到明月湾的。陆龟蒙将洞庭明月湾村和南京道教建筑明月观相比较以后,认为“洞庭看最奇”。诗人突出

日本建筑观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33688206.html, 日本建筑观感 作者:李德金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04期 在日本参观访问,有两个明显感觉:一个是山多树多,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人们讲文明讲礼貌;另一个则是日本建在山间盆地和海边的房屋,除东京之外,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一种颜色,即青灰瓷瓦盖顶、青灰色材料当外墙,在农村,这种模式这种颜色不但突出,而且所有房屋均四面挂披。有人说,这种建筑模式起源于中国的“唐瓦”建筑风格,使人看了有一种古色古香之感。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因此在建筑上讲究防震抗震是头等重要大事。为了抵御地震,在农村建筑房屋一般以平房和两层楼房为主,在城市则以矮层建筑为主,如果所建房屋超过三层以上,除了讲究防震抗震外,在窗户玻璃贴上一个红色三角标志,如果发生地震,专业救护人员一拿钥匙就可以打开窗户施行救助。除此之外,在宾馆饭店,别看屋里的洗手间非常狭小,它却是地震发生时客人求救的第二道生命保障掩体,因为它是由一种塑钢材料铸成的整体洗手间,人躲在里面,就是一个安全岛,救援人员来了就可以把它整体吊装出去。 针对地震频发的事实,日本在建筑上不仅注重以人为本,还讲究保护与继承。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要在京都投资设店,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麦当劳带有红色建筑标志,与京都古城风貌不一致,被认为“具有破坏性”。后来经过几年反复谈判,才达成妥协方案:把分店外表建成咖啡色,既不红又不黑,与京都整体青灰色基本一致。这说明日本欢迎外来投资,但决不以牺牲古城风貌为代价。 日本重视古城保护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惜工本的,同时也带有前瞻性,注意注入新活力。在奈良参观唐招提寺和在东京皇宫周边游览给记者留下的这种感觉更加突出。唐招提寺是日本根据中国四分律的南山宗戒律为中心而修建的第一座修业的律寺,现在被奉为日本的律宗总本山。这座寺庙的创设者是中国的鉴真和尚。他原是中国唐朝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在日本天平胜宝年间,他应圣武皇帝的邀请,前后共花12年时间,遇到5次航海失败,最后才东渡日本成功。在奈良东大寺,他还修建了戒坛,先后为圣武和孝谦天皇授过戒。现在,唐招提寺正处在大修之中,从足有8层楼高的铝合金外罩看,这座寺庙的主体建筑是非常宏伟壮观的。为保护古建筑,日本对全国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投入很大。像唐招提寺这个豪华漂亮的维修外罩,如果算经济账,在中国至少要值千万元人民币,可是在日本,为了有效保护文物古迹,似乎就不在意这些了。此外,笔者在游览东京皇宫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挺然傲立种类不同的青松翠柏。据说这些树木都是重新修建皇宫时全国各地捐赠栽培的,现在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摘要:当前苏州古城的保护面临着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如何对苏州古城进行保护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古城的特点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苏州古城。本文根据具体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保护;发展;苏州古城 苏州是我国著名古城之一,延续着伟大祖国的文化历史。提起苏州,人们脑中就会浮现水城的模样,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苏州作为名城保护示范区,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为了保持苏州古城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就需要坚持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1当前面临挑战 苏州古城坚持实施保护和发展古城的措施,古城风貌保护得到改善,但是在重视发展古城的过程中疏忽了健全保护的有效方法,对古城投入和规划不完整,使古城保护和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1.1古城功能弱化 随着新城的建成,古城的居民因为城市化的原因大多选择去新城生活,这样促使着新城的不断开展而忽视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人口外迁的同时造成为人们服务的公共设施也外键,开发商们会选择在人口多的地段建设施,为人们提供方便并收取利益,以致减弱了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古城功能弱化,居民选择外迁是实现古城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 1.2居住人口素质下降 古城居住条件较差,居民选择去发展优越的新城,导致古城发展受到限制。外来的迁入人口大多以租住形式进行居住,外来人口的教育、收入程度较低,拉低了居住人口的素质。如何提高居住人口的素质,定要留住一定的原住居民,通过何种方式留住居民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改善措施让人们发现古城的美及生活在古城的意义是现今面临的重要挑战。 1.3生态环境退化 现如今老城的生态环境一直处在退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交通出行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工业生产产生的破坏,现代的交通工具发展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的退化,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居民居住环境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挑战之一。 1.4古老建筑的衰败 古老建筑的维护是维持古城文化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难免会造成建筑受损。建筑的脏乱图画、年久坍塌都严重影响着古城的保护。人们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在措施实行的同时也不能确保每个人对维护古城的观念提高,所以如何将加强古城建设意识深入人心保证有效措施的紧密实施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一些修复工作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主要挑战。 2对策建议 2.1深化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 深化古城建筑文化的规划,将古城保护发展纳入苏州社会发展格局中,坚持保护城市发展观念,改善旧的实施方案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使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第17卷第1期铁 道 师 院 学 报Vol.17No.1 2000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Feb.2000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王颖洁,许京怀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苏州215009) 摘 要:笔者就古城苏州的历史价值、基本空间变化及文化发展进行探讨。以表达对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 关键词:古城保护;城市格局;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5201(2000)0120027205 今年4月上旬,我国和欧洲24座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在苏州市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4日我市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又一件大事。在苏州国际会议上诞生了一部历史性文件———《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它标志着就“加强历史城市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问题,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作为会议东道主的城市公民,看到以家乡命名的一部世界性文件,不仅深感自豪和鼓舞,而且也唤起笔者对苏州古城的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1 古城文化遗产要珍惜 1.1 古典园林:世界级文物 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十分悠远,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在史书上记载就有数百处之多,“象天女撒下仙花,分在苏州大街小巷”。(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由于历史沧桑,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至今大多已经湮没,唯有苏州保存得最多、最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童 两位教授为《苏州古典园林》作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理事国表决确认,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世界上,园林遗产多以单体为申报项目,象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仍保存在古城内外,以反映宋、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群体而申报成功的,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 世界公认的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光辉的历史文化价值,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 收稿日期:1999209204 作者简介:王颖洁,本校1997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现工作于苏大园区附中。该文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论文苏州赛区获唯一一等奖。

基于区域视野的日本京都旅游开发

基于区域视野的日本京都旅游开发 姓名:朱希珺学号:00905134 得分:____ 1.日本京都旅游开发的地理背景 1.1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 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京都的地形为盆地。 1.3 气候 京都气候十分温和,春季约为摄氏13度,夏季约在26度,四季分明,不过由于盆地地形,京都夏天较闷热,冬天则寒风刺骨,春秋两季则相当舒服,春季赏樱,秋日观枫,是观光客最喜欢去的季节。 1.4 经济 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工业体系完整,工业结构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京都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与日本四大工业之一的大阪、神户工业区连接成片的城市。京都以纺织工业闻名,是日本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京都还拥有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新兴化工行业等工业部门,并生产京漆器、京扇、京佛、艺术陶器等手工艺产品。可以说,京都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而且是相当现代化的城市。 1.5 历史文化 京都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人,是有名的历史之城。京都曾作为日本的国都历时1000余年,享有“千年古都”之称。京都由于历史悠久,享有天皇登基特殊政治地位,加上是全国的佛教中心和神道教的圣地,因而拥有各种历史遗址和古代建筑,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市区迄今尚存有1877个寺院和神社,平均每一个街区就有一座佛寺。 京都古城建筑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平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京都分为东京、西京两部分,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城北中央为皇室所在的宫城,宫城之外是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呈长方形,街道纵横,对称相交,形如棋盘,因而日本人总喜爱称京都为“洛阳”、“洛城”。 2.研究日本京都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2.1主要客源地 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区构成相对稳定。各大洲在历年所占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份额大致稳定,其变化幅度都比较微小。其中,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基本维持在63%左右),北美洲所占比例次之(基本维持在17%左右),欧洲所占比例位列第三(基本维持在15%),而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其他大洲所占比例的总和则为5%左右,这一总体情况在十年时间里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1997 年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

大同古城保护实践之路

大同古城保护实践之路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之称。在历史长河中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如今,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塞上古都,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尊敬和景仰,追寻曾经逝去的历史记忆,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的复兴之路。 古都悠久的历史 大同这片热土,从远古以来,就生息和繁衍着汉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祖,因而这里也是神州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00年,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在雁门关以北的广大地区,设立了云中、雁门、代郡三个新郡,大同遂成为赵国的边陲重地。 西汉时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单于冒顿在平城(今大同)东的马铺山打了一仗,历史上称为“白登之战”。此役,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与各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和亲”政策。 魏晋之际,鲜卑族拓跋部自漠北兴起。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内蒙古盛乐建立了北魏。公元398年七月,又迁都于平城(今大同)。在此历经六帝七世,共97年,后于494年迁于洛阳。在定都平城期间北魏实行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并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通过这样的历史契机,边陲平城作为北魏的帝都走到了时代最前列,在将近一个世纪中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华夏向往和仰慕的圣地。北魏王朝的崛起,结束了中国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人得云州(今大同)如获至宝,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交通要道。鉴于云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公元1044年,辽兴宗将云州升为西京府,成为辽国京师的陪都,在云州建筑了规模宏大、祖佛一体的华严寺。陪都和祖庙,这都是特殊设置,可见大同地位的重要性。后来,兴起的金朝向辽夺取这座重镇后,也把云州作为陪都,也在华严寺安奉了自己的祖宗。可见云州既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又是令人神往的吉祥宝地。具有帝都气质的大同,历史上作为京都、陪都的时间长达410年。 进入明代,朱元璋在夺取大同后,对其地位非常重视,便很快将其列为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又派大将军徐达督率军民,在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把大同扩建成险峻坚固、巍峨壮观的砖城,使大同城具有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后来朱元璋就派他的第十三个儿子驻守大同,设置代王府。 古都大同悠久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据统计,大同市境内现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境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有“天下巨观”之称的悬空寺、有辽金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华严寺、善化寺、居全国龙壁之冠的明代九龙壁以及古韵彰显的大同古城壁等景观。可见大同文物景点数量之多,品位之高,是国内同类城市中少有的。 上述情况充分证明,古都大同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因而对整个华夏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于这样一个深厚的历史渊源,1982年大同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孙平 谢军 摘要: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古城保护保护难度大。本研究基于对原有保护规划的分析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编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并对保护区划的调整提出具体方案。本文还对古城功能的疏散与调整、古城墙修复、步行体系建立、古城建筑风格控制及环古城景观带建设等重要命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今后大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理古城 保护 发展 规划 1、大理古城基本情况 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该城原为大理县城所在地,1983年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为大理市,市府设在下关,大理古城设行政办事处,后改设为镇。县改镇以后,随着原县级和部分市级机关迁出,古城的发展基本得到控制,古城的格局与环境也得以保护。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年)。据 记载,历史上古城“方圆十二里 ,护城池宽四丈、 深八丈,有四道城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系 用泥土夯筑而成,外砖内石,四城门上建楼,各 高二丈二尺、宽四丈八尺,东门曰通海,南门曰 承恩,西门曰苍山,北门曰安远,四隅有角楼”。 大理古城的建筑布局呈方形方格网式,南北城门 对称,东西城门相错,南北三条街,东西六条街, 把古城分割成若干街坊。 现状 古城的规 模、街巷格局及尺度仍保持不变。城廓基本完整,城墙只有部分 土夯墙被保留下来。南、北两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 依托古城墙修筑的人工水库。四道城门及门楼、西南角城墙于上 世纪八十年代始恢复重建,古城中四隅角楼已不复存在。 大理是国际知名的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是滇西北黄金旅游 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大香格里拉国家级重点旅游线上的门户。 昆(明)-大(理)-丽(江)旅游线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旅游 产品之一,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2007年大理市全年接待国内 外游客55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 亿元,人均消费约580元。古城作为大理的核心旅游资源,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理态势图(清·康熙) 1988年版保护区划图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xx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a.合适b.比较宽敞c.过窄d.不确定 8、你认为苏州古城的城墙与建筑需要怎么发展。 a、大规模重修复古,还原历史的面貌 b、小规模修补,不要使其破坏即可 c、不需要改变,任由其发展 d、大规模拆迁城墙和改变为现代建筑 二、简答题 谈谈你对苏州古城管理与保护的大体看法(100字左右) 第二篇: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重庆市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

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

看日本如何保护古建筑

趣味知识 看日本如何保护古建筑Array 唐招提寺(资料图片) 过度的商业化,不仅减弱了历史氛围,而且增加了火灾隐患,堪称古建最大杀手。 在日本各地,存在着大批号称“小京都”或“小江户”的古城。置身其中,仿佛时 空错乱,让人多了一份思古的幽情。例如,秋田县角馆号称“陆奥(指日本东北地区)小京 都”,广岛县竹原号称“安艺(广岛县古称)小京都”,角馆原汁原味展示了旧时武士的住 宅,周围没有大批的商店销售土特产,一片静寂。竹原的古建仍有很多居民居住,但并未 改造成酒吧一条街。 在以保存大量盛唐风格建筑而著称的古都奈良,从著名的唐招提寺沿着一条小路往南 步行没多远,就到达了另一座古刹药师寺。这条称为“历史之道”的小径,两旁是低矮的 版筑墙、翠绿的竹林、木制的传统住宅,似乎让人仿佛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这 条“历史之道”连接两座古刹,无疑是搞商业的黄金路线,但是两旁看不到商店,也没有 摊贩,古风犹存。 为了维护古都的景观,奈良市内没有高大的建筑,天际线非常平整。正是在如此的精 心呵护之下,古老的奈良直到今天仍让游客感受到1300年前唐风建筑的魅力,使中国游客 也能从中窥见一些大唐的风采,而这也正是奈良吸引大批游客的魅力所在。 根据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传统建筑群和文化景观都属于文 化遗产。1966年1月,日本还制定了《古都历史性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简称《古都保存 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性景观,它确定了如何指定“历史性风土地区”、限制 地区内的开发补偿等。 61

趣味知识 该法制定的契机是古都镰仓开展的居住环境保护运动,目的是为将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镰仓市等市町村的历史性景观留传给下一代,以期增加对国土的热爱,并有助于文化 的发展。在“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新建建筑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开垦土地、 采伐树木、采集土石都需要向府县知事或者市长提出申请。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中的核心地 区被划为“历史性风土特别保存地区”,建筑物改变颜色、打室外广告等,都要提交申请。 此外,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还通过了各种保护历史性景观的特别条例。相关法律的严密规定可以避免文化景观的过度商业化,保留历史气息,自然也大幅减少了火灾隐患。千年古 都京都市还将保护文化遗产列入市民宪章,将继承文化遗产作为重要使命。 文化遗产在日本被称为“文化财”,日本是将文化遗产作为财富看待的。但是,这并非是将文化遗产作为摇钱树,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其更重视的是保护遗产的文化内涵,从 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日本各地采访,当地的居民介绍起本地的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充满 自豪感。可以说,正是这种热爱乡土的感情,极大地增进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本刊编辑:薛婧 选自:新华网)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任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1964年和洛奇一起 开办事务所。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 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 院顾问。 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