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管理学原理(仅供参考)

现代管理学原理(仅供参考)

现代管理学原理(仅供参考)
现代管理学原理(仅供参考)

现代管理学原理(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

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

答: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简述管理者的素质要求。P31

答:管理者的素质包括:

1、政治素质。

2、品德素质。

3、知识素质。

4、业务素质。

论述题

1、试述管理机构的设计与建立应坚持的原则。P41

答:第一、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

目标是组织机构的核心。一个管理单位应建立什么样的管理机构,主要取决于这个单位确立什么样的管理目标以及准备怎么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

管理机构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划分。每个管理者和其所在的管理部门总要被赋予一定职务和权力。

第三、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

所谓管理幅度,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指层次机构中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第四、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

管理人员是管理机构组成的主要要素。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管理效率的高低。

第五、精简效能的原则

精简就是机构尽量少,人员尽量精;效能就是要尽量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每个人机构和人员的办事效率。

第二单元

简答题

1、制定管理目标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55

答:1、科学预测的原则。2、民主参与的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P74

答: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二、要坚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要保证一定的可靠性。四、要允许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五、要注意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六、要讲究经济性。

论述题

1、试述制定管理目标的依据。P54

答:制定管理目标,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同管理目标的制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依据。

第一、管理所应解决的问题。

这是制定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目标是管理所应解决问题的正面表述,只有问题明确并分析透彻,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才能明确。

第二、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则。管理目标的制定只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规律。

第三、管理的内部条件提供的可能性。

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管理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第四、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管理系统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而且还要考虑管

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1、什么是管理的系统观念?P100

答: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2、简述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P90

答:一、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三、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四、“人和第一”的观念。

论述题

1、试述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P95

答:第一、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用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为。

第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任何管理都应运用激励机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

第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的管理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邓小平同志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提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

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人才是有的。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成熟的主要标之一。

第四单元

简答题

1、简述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115

答:择优指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尽可能充分地比较研究,在诸多方案中选取一种比较满意方案的过程。

2、选择战略重点应考虑哪些原则?141

答:一、必须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部门、地区或环节。

二、必须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为薄弱而又影响全局均衡发展的部门、地区或环节。

三、必须是具有特殊发展优势,应予以优先发展,并有能力带动全局发展的部门、地区或环节。

四、必须是对国民经济全局或某一区域能发挥“启动”作用。

论述题

1、试述管理的择优观念的内容。119-124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广泛的内容,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

(1)质量第一的观念。

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使用的价值或者说是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用途,广义的质量有丰富的内涵的外延。全面质量管理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全方位的管理。二是对全部过程和环节的管理。三是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2)时间第一的观念。

时间第一的观念,也就是讲求效率的观念。所谓效率,是指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或管理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量,也可指完成单位工作量或劳动量所需要的时间。效率的核心就是追求时间的节约。

(3)效益第一的观念。

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有益的结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4)人才第一的观念。

行为科学虽然重视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并非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提高。在当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人们不但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越来越认识到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越来越追求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满足。

1、什么是决策?147

答:狭义的决策是指行动方案的确定或决定。广义的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2、简述计划的涵义与性质。171

答:涵义:

狭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

性质:①目的性、②未来性、③普遍性、④效率性、⑤控制性。

论述题

1、试述决策的程序。162

答:决策是一个过程,主要是指决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决策程序包括决策每项工作所应进行的顺序和步骤,也包括在每个步骤上所应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要求。

(一)摆明问题

摆明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摆明问题,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序以及它的价值等,不能停留在一般化的主观直觉上,要分析问题的各种有关因素。

(二)确定目标

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决策后的方案实施。决策确定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既不含糊不清,也不能抽象空洞,否则方案的拟定和选择就会无所适从。

(三)拟订方案

决策的目标确定以后,即拟订方案。拟定方案时应拟定多个方案,拟定方案本身可说是提出假设,这种假设必须是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的。拟订方案的具体工作部署应根据方案的复杂程度有所区别。(四)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是对所拟订的各种备选方案,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其加以评比,从而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利弊的结论。具体评估时,一方面进行效益和效应分析;另一方面要进行防范性分析。

(五)方案选优

方案选优是在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较优的方案。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

(六)跟踪决策

跟踪决策是指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

论论题

1、谈谈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150

答:现代科学决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程序性

程序性指的是决策不是简单的拍板,不是随意的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拍板定安前的一系列程序步骤和研究过程,也包括拍板定案后,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2)创造性

科学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管理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决策的创造性越来越明显。

(3)择优性

择优性是说决策必须是在多个方案中寻求能获得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择优是决策的核心。

(4)指导性

在管理活动中决策一经做出就必须付诸实施,对整个管理活动,对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有约束作用,指导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向,这就是决策的指导性。

1、简述激励的原则。208

答:(1)理解人、尊重人的原则。

(2)目标明确原则。

(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组织成员的参与原则。

2、简述监督的涵义与功能。214

答:涵义:现代管理中的监督,使指管理主体为获得较好的效益,对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功能:(1)制约功能。(2)参与功能。(3)预防功能。(4)反馈功能。

论述题

1、试述影响环境激励的主要因素。205

答:(1)公平因素。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时,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公平因素告诉我们:影响激励效果的报酬不仅有量的大小,而且涉及到相对值。即公平性。

(2)工作及环境因素。人们经过研究发现,有两因素,即环境及工作因素与激励有密切关系。

(3)强化因素。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

(4)归因因素。归因,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和确定原因的过程。

2、试述监督的原则。218

答:监督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监督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以取得较好的监督效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监督,最根本的任务要保证管理目的的实现,为此,规划和实施监督活动,首先就要考虑到它是否和管理的目的相一致,这就是监督的目的性原则,也是监督的首要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监督是一种反馈,而且是一种及时的反馈,有效反馈的本质则是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及时。这决定了监督活动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三、导体监督原则

遵循导体监督原则,是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要处理好以下权力关系问题:一是必须权力对权力,即对监督主体授予一定的权力。二是必须大权力对小权力,这才能保证监督的高效性。三是运用大权力监督小权力,必须特别注意监督的公正性。

四、超前监督的原则

监督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预防,为充分发挥该项功能的作用,就要遵循超前监督的原则。实行超前监督,也是监督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五、经济性原则

规划和实施监督活动,还应从经济合理的角度进行考虑,即监督所支出的费用应小于监督活动所能带来的利益。否则,就是不合算、不成功的监督活动。这就是监督的经济性原则。

第七单元

简答题

1、管理中运用经济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236

答:一、要注意其应用的范围和限度。

二、要注意各种经济手段调节的方法性。

三、要注意经济方法调节作用的时滞性。

四、要注重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

2、什么是管理艺术?它具有哪些特点?262、263-264

答:管理艺术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特点:

1、原则基础上的灵活性。

2、常规办事中的创造性。

3、非常情况下的应变性。

4、美感基础上的号召性。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中行政方法的运用。241

答:在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二、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

三、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综合运用,才能相互配套,取

长补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大一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doc

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 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4.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最重要)、人际技能(对各种层次管理 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最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泰罗。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泰罗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5.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的。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代表作是1925年出版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6.法约尔认为要改善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7.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8.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威廉.大内的Z理论。 第六章、决策 1.决策的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最重要)、战术决策(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行性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2.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3.决策的过程(程序):(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与评估4.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6.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重点)(2)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重点)(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现代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题资料讲解

现代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4、“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5、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A、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B、专家目标设定法 C、员工目标设定法 6、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7、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8、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人为宜。 A、5~10 B、10~50 C、50~100 9、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因才施教 10、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1、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12、在管理思想史中,()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一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概述 1.管理的发端 人类社会需要管理者,这是人类社会的自身的要求。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人以群体为单位共同战胜自然灾害和抵御野兽的袭击以达到生存的目的。这个时期的人类经历了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并逐渐出现简单的管理现象和氏族首领,即如今的管理者角色。 (2)军事民主制时期 军事民主制时期以掠夺邻人的财富和供其使用的奴隶为目的发动战争,部落间组成联盟,选举首领,成立联盟议事会,负责处理联盟重大事情。选拔军事酋长指挥战争。 (3)封建社会 “天下为公”转为“天下为私”,国家由此诞生,并伴随有了君主、军队、行政司法机构、法律、官僚机构和官职,管理变得复杂和重要。不过,这时的管理由人们生存的需要变成对社会成员的强制。 (4)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对管理的需要日益迫切,客观上推动了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对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组织活动,科学管理逐渐产生。 2.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管理的主体是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2)管理的客体是管理所指向的对象,即在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当中发生的大量的组织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教育现象。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体现,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目标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的统一。 (4)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既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也包括组织内部系统等内部环境和条件。 (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 (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7)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性质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发展生产力、指挥生产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管理所维护的政治和社会阶级不同。 ③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不仅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即监督和指挥生产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维护生产关系运行,即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社会属性,这便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现场管理)现代管理学原理作业一

《现代管理学原理》作业一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影响组织管理的()有: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2、管理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3、管理学的性质有()和()。 4、随着市场流通的活跃,西周已有金属货币流通,并随之产生()。 5、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主张按照()进行管理的思想。 6、()是贯穿商鞅整个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7、沈括的货币管理思想是其管理思想中最富光彩的议论。他提出用()的办法来解决钱币不足的问题,是一个卓越的观点。 8、龚自珍从()的角度,提出了以改善君臣上下级关系为重点的行政管理改革建议。 9、()是最早主张在中国建立近代新式机器工业的人。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对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法约尔 B、泰罗 C、梅西 D、韦伯 2、西周把国家政务分为六个方面:()。 A、治教礼政刑事 B、天地春夏秋冬 C、吏户礼兵刑工 D、甲乙丙丁戊己 3、《管子》中提到的商贸管理方案主要是()。 A、经济调节 B、政治调节 C、行政调节 D、组织调节 4、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主张按照()进行管理的思想。 A、道德原则 B、仁义原则 C、伦理原则 D、法制原则 5、()规劝统治者倡行“仁政”,为统治者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方法。并且这种思想是其整个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很大。 A、管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6、把贤人比作千里马,把出色的管理者比作伯乐的是()。 A、沈括 B、龚自珍 C、魏源 D、韩愈 7、墨子主张的()就是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 A、尚贤 B、尚银 C、尚武 D、尚同 8、龚自珍针对官僚体制的腐朽、废弛,提出了吏治改革主张,反映了他的()。 A、行政管理思想 B、经济管理思想 C、科技管理思想 D、人才管理思想 9、我国系统工程思想的萌芽是沈括通过()总结出来的。 A、秦修建长城 B、宋朝丁谓在废墟上重建被毁宫殿的事例 C、修建敦皇莫高窟 D、开辟丝绸之路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电大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导学-判断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从本教材给“管理”所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第二章复习题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它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阻止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同。(×)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理想等。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第三章复习题 现实中,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 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利润。(×) 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 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无论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建立数字模型。(×)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现代管理学原理部分知识 第一章绪论 1 管理定义注意:主体,客体,载体等(名词解释)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主体: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客体:指管理所指向的对象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目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实质是协调载体:组织资源(也可称为是保障)基本要素是人、目标、分工、协作 2 管理职能的有关论述例:法约尔、戴维斯、孔茨等 最早提出 1916年法约尔 --- 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0世纪 30年代戴维斯---- 三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50 年代孔茨--- 五职能说: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70 年代概括为---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者的定义 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实施的人员 4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对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观察力、决策力、应变力、组织力、前瞻力、谋划力、规划力、分析力等)对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最重要,概念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在次之 5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中各种角色的识别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履行组织与外界交往领导者:与下属沟通和建立关系,激励和培训员工联络者:保持同外界的接触和联系网络 (2)信息传递角色:监察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角色(或企业家角色)麻烦处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注意: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要扮演这么多角色是由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 1 泰勒的称号、著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评价 称号:“科学管理之父”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内容: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等都应该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精神革命(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例外原则 评价:贡献( 1)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2)泰勒和他的同事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弊端(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

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笔记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电大现代管理学原理 大题

1.东方电力公司的计划工作 王力是东方电力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一家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大型企业。长期以来,王总经理一直认为,编制一份可行的公司计划,将有助于企业的成功。他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想方设法促使公司的计划方案编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没有取得成效。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指派了三位副总经理负责编制计划,虽然每位副总经理似乎都努力工作,他也注意到,个别部门经理继续自行其是,部门经理的独立决策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主管电力调度的负责人总是提请上级电力部门允许提高电费,却没有进展。公共关系的领导不断地向公众呼吁,要理解电力部门的难处。用户却认为,电业的利润够高了。公司应该通过内部解决问题,而不是提高电费。负责电力供应的副总经理受到社区的压力,要他把所有输电线路埋入地下,避免出现不雅观的电线杆和线路,同时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觉得顾客是第一位的,费用则是第二位的。 应王力总经理要求,一位咨询顾问来公司检查情况。他发现,公司并没有真正把计划做好。副总经理负责编制计划,而他的职员正在努力地进行研究和做预测,并把研究和预测情况提交给总经理。由于所有部门经理都把这些工作看作是对公司发展没有多少意义的文书工作,因此,他们对此兴趣不大。 问题: 1.计划工作的步骤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使该公司有效地制定计划?(8分) 3.如果你是顾问,有关计划的类型方面,你会给公司哪种建议?(8分) 1、2答: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任何计划工作都要有步骤地进行。完整的计划工作应包括:机会分析、确定计划、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计划分解、编制预算。 3、答:有关计划的类型方面,可以建议公司按照计划的广度分类,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有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总体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并通过确定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现代管理学原理考试资料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A )的重要性。 A 计划 B 预测C 预防 D 组织 2. 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 B )。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 《科学管理理论》 C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 《管理的要素》 3?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 “战后” 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 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B )。 A 先进的社会制度 B 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C 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 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4?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 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是 (C )。 A 更长 B 适中 C 更短 D 不确定 5. 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D )。 A 决策 B 组织C 计划 D 预测 6. 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C )。 A 竞争战略 B 组织目标 C 公司层战略 D 组织内部资源 7. 决策的第一步是(C )。 A 拟定备选方案 B 确定决策原则 C 识别问题 D 确定决策目标 8. 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 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 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 则,用折中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 )。设:最大值系数为 ) 甲和丙 9. 小批量生产和全自动生产需要宽松、灵活的组织结构,如( A 复杂式结构 B 简单式结构C 机械式结构 10. 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 采用外援渠道。 11. 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 )。 13.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 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 力可发挥到(C )。 A20%-30% B50%-60% C80%-90% D95% 以上 14. 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D )。 A 自然消退 B 惩罚 C 正强化 D 消极强化 15. 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A )。 A 一般专业人员 B 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D 一般操作人员 有机式结构 (A )的选聘多 A 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 基层管理者 D 普通管理者 A 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 C 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 12. 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 这种调 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B A 不为法 B 转移法 C 换位法 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品德、学历、能力、情感 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D 糊涂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