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1.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

2.有可靠指征提示存在不可逆死亡;救护者因疲惫,周围的环境危险,持续复可造成其他人员危险而不得不终止。

3.向救护者提供有效终止CPR的遗嘱。

终止与延长CPR

1.在医院:取决于经治医师。

2.科学研究表明,在经过高级生命支持30分钟,病情仍无好转,可以终止CPR;对于新生儿,抢救十五分钟无效即可终止。

3.适当延长CPR:年龄较小;药物过量;严重低体温(如溺水);毒素和电解质异常等;这些是能改变预测结果的因素。病人死亡的宣布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规定在现场不能开具死亡证明书。

欧洲,有随急救车的医生,可以宣布死亡。

我国随车医生一般不宣布死亡和决定停止所有复抢救,否则违背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伦理。

撤消生命支持

对于家属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感情化的非常复杂的决定,如下情况可以撤消生命支持:

1.医生及家属认为治疗目的不能实现或者继续治疗又无任何益处,其决定是合适的。

2.研究表明,昏迷者不能重新清醒,在第3天无瞳孔对光反应,缺乏对疼痛的自主反应或第1周末没有双侧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者,可以撤销生命支持。

3.不可治愈的疾病晚期,不管能否清醒或者及时严格地治疗,其心搏停止是其必然结果。

三.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是CPR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容,在最新国际指南中,对此作了一些修改。

(一)早期启动EMSS:

*“快打” 或者“先打”

*BLS的顺序:评估、呼救EMS、CPR

的ABC和电复律/除颤AED。

*“成人” 定义为大于8岁的任何人。

(1)多数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病人为VF:

发病到除颤/复律的时间对复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6)多数婴幼儿(〈 1岁)和儿童(1~8岁)的呼吸心搏骤停原因多与气道或通气有关,非突发性心脏事件,急救时人工呼吸是重要的。

首先进行急救,以1分钟的CPR后再呼叫EMSS。

(2)BLS在处理中风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救护人员对不清醒的成人应“先打”,救护人员尽快救护转送,提前通知接受医院,以增加其快速静脉溶栓。

(3)对于溺水、创伤、药物过敏等病人,应先提供CPR,再“快打”。

(4)清醒的成年人气道异物梗阻

在向EMSS求救前,第一救护者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呼救EMSS,CPR与其他急救措施并用。

直到EMSS人员到达, 转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5)根据情况处理气道异物梗阻:

对‘第一救护者’不要求处理不清醒成人的气道异物的抢救程序;

如怀疑或证实可能有气道异物者,可试行先CPR,后解除气道异物;

在行人工呼吸时,注意检查异物;

专业救护人员对不清醒病人应做解除气道异物的抢救。

(6)二个救护者在现场

第一个开始CPR;

第二个呼救EMSS,如果情况允许,应找出AED进行电击复律。

(二)BLS顺序与变更

1.人工呼吸:

口、面罩、气囊通气量、时间变更

无氧:潮气量700-1000毫升,2秒钟;

有供氧:400-600毫升,1-2秒钟。

检查脉搏

不要求第一救护者掌握。

循环体征:正常呼吸、咳嗽、运动消失,开始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要求检查,同时评估循环体征。

2.胸外心脏挤压:

成人为100次/分钟;

单人/双人CPR,按压/通气:指南2000 为15/2,2005为30:2;

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语音节拍器的运用,提高CPR的执行力度。

(三)BLS的“黄金时刻”

(1)在死亡边缘的患者,BLS的初期4~10分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最关键的“黄金时刻”,决定着抢救程序是否继续进行。

(2)“黄金时刻” 抢救患者生命的中最关键的措施是BLS。

1.BLS的容:

迅速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和中风,以防止呼吸心搏骤停;

呼吸骤停时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心搏骤停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对发生心室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者,用AED进行电除颤/复律;

识别并解除气道异物。

2.何谓生命链?

所谓“生命链”,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x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10月在〈美国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杂志〉上正式用描述启用。现代急救,尤其是现场救护,挽救生命的程序通常以此来叙述。

3.生命链的关键一环--早期电复律

国际标准:接到急救呼叫院歪5分钟以给予电击复律,医院要求3分钟电击复律;

支持建立公众使用除颤/复律方案;

BLS的救护人员(***、消防员、保安员、教练、高危员、公共场所人员)进行训练(未定级);

社区:通过培训,可以使急救呼叫、电击时间间隔〈5分钟使用AED;

“成人” 定义为大于8岁的任何人,不推荐8岁以下的人应用AED 。(1)早期电复律原则:

心搏骤停初始以节律性心室纤颤(85~92%)最多见,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措施为电击除颤。

成功的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见图示),心室纤颤在几分钟有转变为心室停顿的倾向。

即使晚至心搏骤停后6-10分钟进行电复律,亦可复成功,其存活者可无神经损害,尤其在给予CPR情况下。

在等待AED的时候,实施CPR似乎能够延长室颤的抢救时间,有利于保护心脑功能。

如没有AED的基础,CPR并不能使室颤转变为正常节律。

每延误1分钟,室颤性心搏骤停的存活率便降低7%~10%,除颤愈早预后愈好。

若有‘第一救护者’,心搏骤停的存活率可显著提高。

使用指征:

确认是否有心搏骤停;

心律如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均为电复律指征。

4个基本步骤:

打开电源;

粘贴电击片(汗、胸部多毛-检查电击片);

分析心律(5-15秒钟,距离);

离开病人和按“电击”按钮。

电复律+按压+通气相结合

3次电击后无复律,重新进行CPR1分钟,并检查循环体征。

无循环体征,继续进行心脏按压。

有循环体征,无呼吸则人工通气;

若室颤复发,则再次电击复律。

强调CPR与AED应用相结合。

(4)公众使用AED

AED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都可掌握。

公共场所(1台/10000人)均可放置。

社区成为“最终的心脏监护病房”。

据报道存活率高达49%,为过去最有效EMS体系的2倍。

(四)BLS指征

1.呼吸骤停:

原因:溺水、脑卒中、FBAO、烟雾吸入、药物过量、触电、窒息、外伤等。

呼吸骤停发生时,心脏和肺对血液的氧合作用能持续几分钟,继续对脑及其他生命器官的供氧。

病人可能具备循环体征。

迅速畅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可挽救生命。

持续供氧可防止心搏骤停。

2.心搏骤停:

循环终止,使生命器官缺氧。

无效的“喘息样”呼吸(濒死样呼吸)多发生在心搏骤停的前期,不应与有效呼吸混淆。

伴发以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搏电活动、或者心电静止(一条直线)。

(五)BLS的实施

BLS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操作技术组成的,包括评估技术、支持或干预技术。

(1)评估容:

包括:

现场的安全、引起的原因、受伤人数等?

救护者自身、伤病者及旁观者是否身处险境?

伤病者是否仍有生命危险存在?

判断现场可以应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何种救护行动等。

(2)保障安全: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如对触电者急救,必须断绝电源,然后才能采取救护等措施以保障安全。

要清楚明了自己救护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潜在危险因素时,应尽量确保伤病者与自身的距离,安全救护。

在现场要保持镇定,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判断,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3)个人防护设备:

第一救护者在现场救护中,个人应采用防护设备,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

口腔隔离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设备,戴上医用手套、眼罩、工作服、口罩等。

(5)评估患者神志:

患者神志是否清醒: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表明病者有意识。如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已陷入危重状态。病者突然倒地,然后呼之不应,情况均多为严重。

2.向EMSS呼救

发现危重伤病患者,立即救护的应及时向专业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或附近担负

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EMSS应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有效的EMSS,对保障危重病人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美国模式:消防系统---911

警署系统

医疗救护系统

社区志愿者

***模式:医疗救助系统

消防队

社区志愿者

中国现状:急救中心(站)---120

红十字救助系统--999

交警/交通事故-110/122

社区志愿者(1)救护者的体位:

救护者在实施心肺复技术时,根据现场患者的周围处境,选择病者一侧(常选右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贴于(或立于)病者的肩、腰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2)被救护病人的体位:

仰卧体位---平坦、坚实的表面--心肺复体位。

复ABC、CAB的顺序:

美国ABC;

挪威CAB;

没有直接的比较,但都有效。

A.开放气道:

常用方法:仰头提颏法;双下颌上提法 (推举下颌法);仰头抬颈法。

作用机制:病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的舌肌也松弛下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注意事项:用3-5秒钟的时间,先将病者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者口鼻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通道畅通,然后再将气道打开。

正常人吸入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0.94%,二氧化碳为0.04%。

肺脏也只能吸收氧含量的20%,其余的80%气体原样呼出。因此,在呼出的气体中,氧含量下降为16%,二氧化碳升高为4%。少量的二氧化碳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实施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病者的“吸气”是救护者的“呼气”,所获得的气体中的氧浓度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然而,在病人心搏呼吸停止后,肺处于半萎陷状态,能在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吹入肺气体能使肺组织扩,气体有足够氧气供病者需要。(2)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2秒钟以上/次;

10-12次/分钟;

保证每次胸部抬起;

700-1000毫升/次;

人工呼吸时,使食管压力增高,胃膨胀的因素有:

短的吹气时间;大量的潮气量和高的气道压。

初始通气不成功,重新开放气道;

仍无效,应进行FBAO解除。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气管造瘘口呼吸

口对屏障实施呼吸

面膜、面罩、气囊面罩

环状软骨加压呼吸

防止胃膨胀及减少反流

C.循环:

(1)评估:‘新标准’不检查脉搏:研究的结论:检查脉搏作为心搏骤停的诊断在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上有严重的局限性。

救护者,长时间来判断(超过24秒);

1/10不能识别,4/10的机会失误,仅15%的人在10秒种正确地确认;

特异性90%(无脉判断为心搏骤停),10%错误。

敏感性55%(正确识别有脉无心搏骤停),4/10有误;

全部准确率65%,错误率35%。

(2)对循环体征的评估:

对无知觉、无呼吸病人提供初始人工呼吸。

检查循环体征:

一看、二听、三感觉(正常的呼吸或咳嗽);

快速查观察病人的任何的运动体征。

若无,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颈动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颈中部(甲状软骨)中线,手指从颈中线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侧,肘和肩之间,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注意: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得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搏骤停。

(3)胸外心脏按压

连续的有节律的压力按压胸骨下部1/3,可通过增加胸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流。

血液循环到肺,伴人工通气,把氧气

输送大脑和其他生命器官,直到完成除

颤/复律。

CPR中,按压频率应为每分钟100次,

可得最满意的前向血流。

不管单人或双人复,按压:呼吸之比均为30:2。

心搏骤停时:

冠状动脉灌注压随着连续的胸外挤压而增加;

30次比15次冠状动脉灌注压高;

通气停顿后,必经几次按压才能使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恢复原来的水平。

定时音响节律器有助达到100次/分钟。

CPR过程中,有效的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应协调进行,复方能奏效。

CPR过程中,血流产生于胸压力的变化(胸泵机制)或直接的心脏挤压(心泵机制)。

CPR的持续时间影响着CPR的机制:在短时间的CPR中,血流的产生多依赖心泵机制,复速时间延长,心脏的顺应性变差,胸泵起作用。但此时靠胸部压力产生的心输出量会显著减少。

心脏泵机制学说:

在对胸腔挤压时,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的心脏被挤压,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而当胸腔挤压解除时,心室恢复舒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液回流,充盈心脏。

胸腔泵机制学说:

在对胸腔按压时,心脏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挤压胸腔增加了胸腔静脉、动脉以及胸腔外动脉的压力,但胸腔外静脉的压力依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动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流从动脉前面流入静脉。胸腔按压松解后,胸腔压力下降至零,静脉血回流入右心和肺。血流也从胸腔动脉反流回主动脉,但胸腔动脉床容量较小,并且主动脉瓣关闭,反流的血量有限。

正确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常见仪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仪表常见故障检查及分析处理 一、磁翻板液位计: 1、故障现象:a、中控远传液位和现场液位对不上或者进液排液时液位无变化;b、现场液位计和中控远传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中控和现场液位对不上; 2、故障分析:a、在确定远传液位准确的情况下,一般怀疑为液位计液相堵塞造成磁浮子卡住,b、现场液位变送器不是线性; 3、处理办法:a、关闭气相和液相一次阀,打开排液阀把内部液体和气体全部排干净,然后再慢慢打开液相一次阀和气相一次阀,如果液位还是对不上,就进行多次重复的冲洗,直到液位恢复正常为止;b、对液位计变送器进行线性校验。 二、3051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1)3051压力变送器输出信号不稳 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A.压力源本身是一个不稳定的压力B.仪表或压力传感器抗干扰能力不强C.传感器接线不牢D.传感器本身振动很厉害E.传感器故障 2)加压变送器输出不变化,再加压变送器输出突然变化,泄压变送器零位回不去,检查传感器器密封圈,一般是因为密封圈规格原因(太软或太厚),传感器拧紧时,密封圈被压缩到传感器引压口里面堵塞传感器,加压时压力介质进不去,但是压力很大时突然冲开密封圈,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而变化,而压力再次降低时,密封圈又回位堵住引压口,残存的压力释放不出,因此传感器零位又下不来。排除此原

因方法是将传感器卸下看零位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更换密封圈再试。 3)3051压力变送器接电无输出 a)接错线(仪表和传感器都要检查) b)导线本身的断路或短路 c)电源无输出或电源不匹配 d)仪表损坏或仪表不匹配 e)传感器损坏 总体来说对3051压力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分析和处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a)替换法:准备一块正常使用的3051压力变送器直接替换怀疑有故障的这样可以简单快捷的判定是3051压力变送器本身的故障还是管路或其他设备的故障。 b)断路法:将怀疑有故障的部分与其它部分分开来,查看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确定故障所在,否则可进行下一步查找,如:智能差压变送器不能正常Hart远程通讯,可将电源从仪表本体上断开,用现场另加电源的方法为变送器通电进行通讯,以查看是否电缆是否叠加约2kHz的电磁信号而干扰通讯。 c)短路检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相关部分回路直接短接,如:差变送器输出值偏小,可将导压管断开,从一次取压阀外直接将差压信号直接引到差压变送器双侧,观察变送器输出,以判断导压管路的堵、漏的连通性 三、雷达液位计: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 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 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 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 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 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视频监控系统常见十六种故障的解决方法

视频监控系统常见十六种故障的解决方法 在一个监控系统完工以后需要进入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以后才能交付使用,有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现象,例如常见的:不能正常运行、系统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整体性能和质量不理想,特别是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监控工程项目来说,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就需要我们去做相应的处理来解决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1、电源不正确引发的设备故障。 电源不正确大致有如下几种可能:供电线路或供电电压不正确、功率不够(或某一路供电线路的线径不够,降压过大等)、供电系统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断路、瞬间过压等。特别是因供电错误或瞬间过压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系统调试中,供电之前,一定要认真严格地进行核对与检查,绝不应掉以轻心。 2、由于某些设备的连结有很多条,若处理不好: 特别是与设备相接的线路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断路、短路、线间绝缘不良、误接线等导致设备的损坏、性能下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故障现象冷静地进行分析,判断在若干条线路上是由于哪些线路的连接有问题才产生那种故障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的设备与各种线路的连接应符合长时间运转的要求。 3、设备或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各种设备和部件都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纯属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多发生在解码器、电动云台、传输部件等设备上。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设备从整体上讲质量上可能没有出现不能使用的问题,但从某些技术指标上却达不到产品说明书上给出的指标。因此必须对所选的产品进行必要的抽样检测。如确属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更换该产品,而不应自行拆卸修理。 4、设备(或部件)与设备(或部件)之间的连接不正确产生的问题大致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阻抗不匹配。 ⑵通信接口或通信方式不对应。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有通信控制关系的设备之间,也就是说,选用的控制主机与解码器或控制键盘等不是一个厂家的产品所造成的。所以,对于主机、解码器、控制键盘等应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⑶驱动能力不够或超出规定的设备连接数量。比如,某些画面分割器带有报警输入接口在其产品说明书上给出了与报警探头、长延时录像机等连接的系统主

中控考勤机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机器开机正常,为什么验证指纹的时候会死机? 答:首先,到系统信息里查看纪录数是否已存满;其次到高级设置里恢复出厂化设置;如果故障依然存在,请清空所有用户/指纹/考勤记录。清空后还是死机请返回维修。 问:RS232/485和TCP/IP不能通讯的问题解决方法? 答:A:用232线连接好软件后, (1)点击连接按钮后,看等待时间,1秒钟就显示连接失败,那就是线和机器,线和电脑之间没有接好,接触不良,或是线本身问题。一般正常连接的判定时间是3秒左右。 (2)如果排除连接线路问题后还是连接失败,则恢复机器出厂设置再进行连接。(降低波特率至38400或更低) (3)换电脑测试,可能是电脑串口坏了。 (4)如果仍不通,可能机器硬件坏了,返厂维修。 B:RS485的判断方法基本相似,但还要判断485的两根接线+,-极是否接反。 C:TCP/IP不通讯的问题:先看TCP/IP连接端口的指示灯是否亮(并非所有机器都有指示灯)主要是看是否ping得通,接交换机的情况可用多个口测试一台机器和用同一口同一根线测试多台机器,看是否能ping得通。如果还是拼不通检查机器网络设置,看是否在同一网段内等(修改通讯设置后要重启机器)。如果还是不行,则可能是网络芯片问题,请返回维修。ping的通但连不通的情况下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机器内以太网选项设置成了否。二,网内已经有了一个同样IP。三,电脑或交换机屏蔽了4370端口,请关闭防火墙再连接。 问:我的机器可不可以连接到广域网?

要求指纹机拥有直接的外网IP地址,不需要拨号,直接连接到互联网。 2、端口映射技术(虚拟服务器技术) 具体讲就是,通过开放特定的端口,将外部网络的访问指向到网络中特定的计算机端口的上。如:CCProxy遥志代理服务器,其端口映射功能就可以做到。 3、IP对映技术 也叫IP映射技术,是指将外部网络对本局域网对外的公网IP的访问转换为对局域网内部指定计算机的访问。这样外部网络就可以可以连接内部特定的计算机。 4、VPN(虚拟局域网)技术 这时目前指纹考勤机推荐使用的网络技术。 问:用于电脑和考勤机连接的交叉线的连线顺序是怎样的? 答:国际标准的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国际标准的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问:机器使用485方式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连接方面,要使用屏蔽双绞线,当距离较远时使用有源转换器更稳定;485连接线的正负要接正确,不同的机器接线不同,有以下两种情况:机器串口4〈——〉转接头4(485A),机器串口7〈——〉转接头5(485B);机器串口6〈——〉转接头4(4 85A),机器串口9〈——〉转接头5(485B)。设置方面,在通讯设置里485要选为是,波特率选项低一点,最好不用115200 。 问:将机器接入广域网中,在总部可以控制各台机器,怎样实现? 答:使用代理服务器的端口映射功能,在总部设置权限后将权限上传至各地机器即可。 问:什么是休眠?怎样设置和取消休眠设置? 答:休眠是机器的显示屏和指纹采集灯都不亮只有电源指灯在闪的一种节电状态,只要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汇总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 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在这一时机率先开发出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第六代(BLS)系列最新标准技能训练与考核模拟人与ACLS系列技能训练教学系统。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心肺复苏急救介绍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 ①首先检查病人是否还存在着知觉。如病人已失去知觉,又是呈俯卧位,则应小心地将其翻转过来。 ②必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使病人头向后仰,防止因舌根后坠堵塞喉部影响呼吸。 ③若病人确已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之口,将气收入。注意在吹气时要先捏住病人的鼻子,不让吹入的气从鼻孔跑出,而使之进入肺内。吹气时若看到病人的胸、腹随之起伏,证明肺部已经通气。应该连吹下去,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如果病人在恢复呼吸后出现呕吐,必须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 ④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额头上,使其维持头部后仰的位置;另一手的指尖要轻摸位于气管或喉两例的颈动脉血管,细心感觉有无脉搏跳动,如有则说明心跳恢复,抢救成功。 ⑤如果没有摸到颈动脉的跳动,说明心跳尚未恢复,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病人仰卧,救护者右手掌置于病人胸前的胸骨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肘伸直,有节律地垂直用力下压病人的胸骨。由于胸受力而下陷2—4厘米,正好压在心脏上,而且一压一松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心跳恢复,一般要求每分钟按压心脏100次。 ⑥救护者跪于病人胸部左侧施压,这点很重要,因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呼吸要交替进行。最好两人同时参与急救。 ⑦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或二个人,在抢救过程中,每按压心脏15次,口对口吹气2次,每隔一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有无跳动。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1.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

2005年度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导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度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不推荐使用心肺复苏2005国际指南主要内容 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60年代时,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成为心肺复苏术 1992 – AHA CPR指南 2000 –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正式发表 2005 –修订CPR及ECC指南。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即为心源性 冠心病:80%,尤其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P)、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为多见,二者又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占20% (二)非心脏原因引起: 1、急性物理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损伤,如中毒、溺水、自溢、触电等。

SCADA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手册

目录 第一章:1.5MW SCADA监控 1.1塔底屏 1.1.1塔底屏重启后不能自动登陆系统 1.1.2Client.exe软件启动时报错 1.1.3塔底屏软件启动不正常 1.1.4塔底无数据,中控室显示正常 1.1.5无法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到塔底屏 1.1.6更换塔底屏后,塔底屏监控软件配置完成后软件无法启动1.2数据库及监控软件 1.2.1风机监控数据压缩包正常生成但关系数据库存储异常(利用率)1.2.2监控软件上查询显示正常,数据中心压缩数据包也正常但使用 数据分析工具查询数据异常,表现为变量数据整体偏移 1.2.3发电量汇总及日报中发电量统计为0 1.2.4在查询发电量及生成日报时如果风机发电量为0则查询缓慢1.2.5中控室前台监控机风机监控显示正常但后台工控机没有显示1.2.6塔底通讯正常但中控室显示异常 1.2.7发现某台风机报出的故障信息与实际故障不符 1.2.8配置服务器启动lampp失败

1.2.9启动监控程序显示无法连接数据库 1.2.10储存多条报警信息或多条操作员日志 1.2.11发电量与功率不符 1.2.12现场发电量修复 1.3通讯相关 1.3.1整条通讯线路通讯中断 1.3.2某台风机监控通讯中断 1.3.3风机通讯闪断 1.4SCADA硬件及其它网络设备 1.4.1防火墙VPN远程连接无法第二阶段协商成功 1.4.2控创服务器无法开机解决办法。 1.4.3服务器数据溢出 1.4.4忘记MOXA交换机IP地址,如何重新配置交换机 1.4.5Cisco路由器及交换机掉电后配置被清空 1.5与第三方通讯 1.5.1第三方与我方监控机opc无法连接 1.5.2第三方与我方监控机ModBus通讯不正常或无法建立数据连接 第二章:2、3、6MW SCADA监控 2.1打开监控界面显示无法浏览网页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sodocs.net/doc/5715333755.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中控操作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中控操作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当发生中控操作系统故障时,运行当班人员应冷静处理,及时上报,加强现场巡检,防止设备事故、生产事故的发生。 厂区失电 现象:控制室照明熄灭,电脑全部失电。 处理: 1.立即通知总值班人员、电气负责人员 2.停电后巡检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检查,确认是否有设备因突然失电导致损坏; 3.恢复供电后:中控人员逐步恢复生产设备,同时巡检人员到达现场确认运行设备状态 1)启动膜系统空压机,恢复气动阀门工作压力至0.6MPA 2)启动1/2/3级回流泵;启动厌氧池缺氧池搅拌器;启动磁悬浮风机 3)启动除臭系统,紫外消毒系统;检查进出水在线监测设备是否恢复供电(如存在问题及时联系维保部门,说明情况)4)启动膜系统进行产水,膜池水位恢复正常后启动粗格栅、提升泵、曝气沉砂池、细格栅。 4.全面检查工艺系统,确认各工艺段设备稳定运行后恢复正常生产流程。 5.全厂生产正常。

中控系统故障 现象:1.生化控制系统故障(除膜系统以外磐恒负责部分)2.膜控制系统故障(膜系统凯米负责部分) 处理: 1.生化控制系统故障 1)立即通知总值班人员、检修人员,及时联系磐恒值班人员 2)巡检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检查,检查提升泵、细格栅、回流泵、搅拌器、磁悬浮风机、消毒灯管的运行状态;必要时将提升、细格栅、反冲洗泵切到就地,保持连续运行 3)故障未处理完成,长时间停水时,需就地停用消毒系统 4)恢复正常后,将切换至就地的设备切回远程自动 5)全面检查工艺系统,确认各工艺段设备稳定运行后恢复正常生产流程 2.膜系统故障 1)立即通知总值班人员、检修人员,及时联系凯米值班人员 2)巡检人员立即前往现场,停用提升泵,观察一级回流泵的运行状态,就地观察回流井液位,就地关闭紫外灯 3)若短时间未能处理故障,且液位较高时,开启一期事故池,二期事故池作为备用 4)故障恢复后,检查膜系统参数是否正常,若正常,开启磁悬浮风机,待DO至1以上时,开启提升泵,启用膜系统,开始正常产水;若膜系统参数有异常,加强故障追踪与记录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 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 3 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 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 自发呼吸停止 3 躯干反射消失 4 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 按时间分类:2h、4h、24h 2 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 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 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 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 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III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IV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中控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启拓专业手拉手会议,矩阵切换厂商-全球抗干扰专家 中控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接通电源,指示灯不亮,中控不工作怎么办? 答:1、中控电源插头未插上或向中控供电线路故障:检查供电线路。 2、连接中控输出电源的多用电源插座上供电超过5A/220V或短路,使电源跳闸。 二、AV信号输出时好时坏,在没有信号输出时,AV信号线插拔或拨动一下就能正常输出? 答:AV线太差。低劣的AV线,除了线径太小外,更关键的是插头的插针直径小(≤3.0mm),插针短(≤12mm),外金属层直径太大,造成接触不良,请换用优质AV线。 三、电动银幕不能升降? 答:检查银幕接线是否正确,银幕控制一般输出采用三脚国标插座,其中中间的脚连接银幕的公共输入,另两脚为控制升或降;中控国标插座内接触片不正,使银幕插头与插座簧片接触不良。 应急处理: A:在中控完全断电的情况下,用小的一字起子将插座内簧片拨正; B:将银幕插头稍向外扳。 四、为什么RS232写码后,投影机仍无法控制? 答:1、核对所提供的是不是该品牌、型号投影机的RS232控制码,还要核对其写码的波特率、校验位(一般为无校验),其中一个错误,就会导致投影机不能控制。

2、检查随机提供的RS232写码线(为正线,即5-5,3-3,2-2)将中控与电脑的连接是否正确,特别是电脑上连接的是COM1还是COM2,要与运行写码软件时选项中相一致。 五、启动电脑后,电脑屏幕无信号输出? 答:1、检查电脑到中控的视频信号线是否松动,如果信号线松动,电脑屏幕上就会无信号输出。 2、重新启动中控系统,中控系统中的视频功能模块的死机也会造成电脑无信号输出。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无呼吸 判断方法:不再推荐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二)呼叫急救系统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判定发生心脏骤停,立即高声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

多媒体中央控制器常见问题排除

接通电源,指示灯不亮,中控不工作怎么办? 1、中控电源插头未插上或向中控供电线路故障:检查供电线路。 2、连接中控输出电源的多用电源插座上供电超过5A/220V或短路,使电源跳闸。AV信号输出时好时坏,在没有信号输出时,AV信号线插拔或拨动一下就能正常输出? AV线太差:低劣的AV线,除了线径太小外,更关键的是插头的插针直径小(≤3.0mm),插针短(≤12mm),外金属层直径太大,造成接触不良,请换用优质AV线。 电动银幕不能升降? 1.检查银幕接线是否正确,银幕控制一般输出采用三脚国标插座,其中中间的脚连接银幕的公共输入,另两脚为控制升或降 2.中控国标插座内接触片不正,使银幕插头与插座簧片接触不良,应急处理:A:在中控完全断电的情况下,用小的一字起子将插座内簧片拨正;B:将银幕插头稍向外扳。 为什么RS232写码后,投影机仍无法控制? 1、首先核对所提供的是不是该品牌、型号投影机的RS232控制码,还要核对其写码的波特率、校验位(一般为无校验),其中一个错误,就会导致投影机不能控制。 2、检查随机提供的RS232写码线(为正线,即5-5,3-3,2-2)将中控与电脑的连接是否正确,特别是电脑上连接的是COM1还是COM2,要与运行写码软件时选项中相一致。 启动电脑后,电脑屏幕无信号输出? 1、检查电脑到中控的视频信号线是否松动,如果信号线松动,电脑屏幕上就会无信号输出。 2、重新启动中控系统,中控系统中的视频功能模块的死机也会造成电脑无信号输出。 通过面板“系统开”无法开机 1:没有给控制系统供电,确认总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2:面板和主机的网络连线没有接好,请检查面板和主机连线是否接好、连对;3:主机的电源管理死机,请关闭系统电源几秒后,重新开机。 面板控制不灵 1:若出现设备选择、投影机控制、环境控制等整个区域控制不灵,可能是面板设置不对,请重新设置或联系经销商; 2:若出现红外遥控或设备选择等某个功能失灵,可能是主机某个功能模块死机,请按控制主机前面的复位按钮。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 开放气 道 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 上) 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 次) 检查循 环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 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 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 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 率 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 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期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AED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心肺复苏指南2005

2005国际CPR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要点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或称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突发心跳骤停(SCA)、心脏停搏、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FBAO)的表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 AHA用4个链接(生存链)证明时间对SCA病人VF的重要性,四个生存链具体如下: ①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或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 ②早期由旁观者进行CPR。 ③早期进行电击除颤。 ④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 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评估和行动,这在BLS程序图(附后)中已有说明。图表的目的是让这些步骤能直观、简单、易学、易记、易操作。以下的框数是指图中的方框序数。 检查反应(框1) 当救助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查受害者的反应。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如果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马上去拨打120。尽快返回,重新检查受害者的情况。 启动EMS系统(框2) 如果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刻启动EMS系统,取得一台AED(如果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处进行CPR和除颤。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活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他人去启动EMS 系统和取得AED。如果现场有医疗反应机构或人员,应立即通知现场的医疗机构人员,而不是去呼叫EMS。 医务人员应根据最可能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最大可能,灵活使用救治顺序。如果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看见病人突然倒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源性的,施救者应呼叫120,去取AED,并返回作CPR,进行除颤。如果仅有一个医务人员,面对淹溺或其他窒息(主要是呼吸)引起的心脏骤停任何年龄病人,施救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动EMS。 开放气道与检查呼吸(框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