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

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

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的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

“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

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

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

《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

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

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文本内容”,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原有程度与目标要求做恰当的取舍整合。

四、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评价应具体化,一些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真肯动脑筋”、“说的真精彩”、“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的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会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亲切期待的目光、轻轻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体验参与学习到来的愉悦。

曾经听课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尤深,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圆舞曲《小拜年》,课中,学生虽然比平时的表现的好,但还是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坐不住,在角落里偷偷讲话,最后声音竟然越来越大了,大家纷纷侧目,这时,只见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的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说:“看来这位同学很想好好的表现一下,展示一下自己,那么我们即兴出一个节目,我请你和我共同跳一支舞如何?”这位学生站起来,脸通红,手不安的搓着衣角,嗫嗫地说,我不会跳,老师说:“没关系,我跳的也不好,我带着你,根据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变换步子,同学们,鼓鼓掌,给他的勇气好不好?”“好”,同学们如雷的掌声响起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翩翩起舞,一瞬间课堂里只剩下美妙的旋律,一曲终了,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之前还讲话的同学脸更红了,但却又能看到他眼中的激动与兴奋。上位之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讲过废话,而是无比专注的听着老师的讲课。从这个突发的事例来看,恰当地评价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能让其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

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

素。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

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有些歌曲,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往往会被歌曲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而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有些民歌,

是典型的探戈节奏与我国的民族化的旋律相结合的乐曲。

在教学时,可以先播放影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优美动听的旋律

感染而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

视唱。教师便可以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曲子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很快就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

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

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

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

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

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

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教学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浙江人民出版社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910238819.html,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作者:陆绍建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注重个性化的发展,鼓励音乐创造。艺术作品也有优劣之分,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在通俗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很多传统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作品学生根本不听。作者论述了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听”“唱、记”“想”“说”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初中音乐欣赏 一、前言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能力。在课堂中,从传统的模式走出来,要把全部学生调动起来,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这些年,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在方法和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二、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首先,欣赏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其次,内容安排上由小到大,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以题材、形式和“曲式、体裁”为主题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主题设计课型。如以“歌颂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红旗颂》《兴国山歌》《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相同题材内容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在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六要素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六要素 发表时间:2019-06-24T14:50:18.30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4期作者:肖莉莎 [导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浙江温州 325806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感触;教学方式 一、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兴趣 创设课堂氛围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甚至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育,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产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方法来传授音乐知识 例如,我采用绕口令进行节奏教学。见例:“老爷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块破布往上补。只见过破布补破裤,哪见过破布补破鼓。”几遍下来,不光绕口令学会了,节奏的难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二)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将学生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 “机关枪”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哒哒”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 三、开展多种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六、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拥有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能力。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师生互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拥有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特点,其教学形式不能只通过教师口述进行讲授,需要由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互动教?W理念概述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普通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师生互动更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与教师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是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向学生进行灌输式的强制性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学习

效率低下。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仍存在许多问 题与不足,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更多情况下是因为教师对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下面,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将热闹误认为是互动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误将热闹视为师生互动,经常要求学生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身体的舞动,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沉稳的心态与自控能力,常常会在热闹的音乐下不由自主地开始打闹喧哗,导致整个课堂秩序乱成一团。教师没有抓住师生互动教学的重点,对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缺少深入的认识。 (二)互动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 在通过游戏环节进行师生互动时,通常积极参与游戏的学生占少数,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无法融入师生互动的氛围中。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在没有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的情况下被动地参与游戏,无法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过于简单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同样也是师生互动教学中的一种方式,但部分教师在问答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周,我在7、2班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歌曲《青春舞曲》(第一课时)。就在学唱乐谱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从而也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青春舞曲》的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想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音乐,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

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将会唱的歌曲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来,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整天穿着比较脏的衣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感受到同学们在嘲笑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吹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插点有气氛的话题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同学,我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在等待“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吹得口哨很优美别具一

简论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简论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其次,巧妙的衔接尤为重要。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最后,精彩的结尾必不可少,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教师要充分利用高潮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中结尾。这样,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下好功夫,在实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落在实处。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实现优化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展示出来、便可以化难为易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音乐《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紫色的天王、绿色的魔鬼、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这些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而且他们对这些京剧本来就不感兴趣。这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说唱脸谱》中的每个角色及他们的动作,京剧行当脸谱一一再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致,他们个个模仿,也摆出不同的架势,模仿着。这样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学得积极主动、无拘无束,歌曲中的重点、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容易了。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合唱作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多声部的音乐感觉,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增强学生个人自信心,令学生的演唱以及表演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合唱作为一门需要群体合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合唱,并使其形成一定的合唱意识,培养学生一定的合唱能力。但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本文做了一些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老套,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的合唱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以往并没有什么改变。在针对合唱训练中对于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以及多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因循守旧,沿袭以往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无限重复循环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让学生掌握合唱的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烦闷,产生厌学心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 合唱课堂与其他音乐课堂相比,对于学生而言更加难以掌握。因为合唱不仅对每一个音节的音准、节奏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各个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统一。只有每个环节都完整准确才能够合唱出一首完美的歌曲。对于缺乏音乐基础的初中生而言,本就相对困难,而单调的重复练习就更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3.音乐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较为困难复杂的部分,因此对于学生以及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要求都比较高,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在初中任教的音乐老师自身能力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加之部分初中学校中的音乐老师往往由非专业的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训练。从而出现了一些初中音乐教师不愿意教授合唱歌曲的情况,即便是课堂教授,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提高合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激发学生对合唱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与热情,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一些优秀精彩的合唱作品,并加以点评与解释分析。以简单浅显、旋律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佳。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将自己学校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以下论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的为大家起个好带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

生。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目前教育界大力推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全新改革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在于课堂中“教”与“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配合默契度,怎样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还值得我们继续总结、研究。

初中: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析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 析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ase of "Hope to Walk with You"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4、介绍使学生了解童声合唱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 教学流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中学的第一节课就

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 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4、介绍简单的五线谱相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教授歌曲《我们一起来》 1、初步感受歌曲 2、跟琴学唱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4、配合简单舞蹈动作,进行律动练习。 (歌曲在我国最初是以“跳舞毯”的音乐流传开来,加上充满朝气的歌词,学生非常喜爱。引导他们用恰当的体态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歌名是《我们一起来》,从同学中发现较合适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大伙儿的积极性高涨。) 四、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纯真的童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舞蹈藏族舞风格协调性 音乐被称作是舞蹈的灵魂,而舞蹈也可以是表现音乐的一个载体。如果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的教学呢,我认为在音乐和舞蹈结合的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和思考。 一、选好音乐是最重要的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然后将音乐的作者,音乐的风格、音乐的节奏都告诉学生,在这其中一定要将音乐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要有一个详细的交待,让学生知道这段音乐的来由,这样对下一步舞蹈的表现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对音乐的选择上面,如果参照教材的话,就用教材中的音乐,如果是自己找音乐资料的话,尽量找一些个当代或者现代的,因为中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有一定的障碍。尤其对国外的一些管弦乐和交响乐的认知度,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些个学生喜闻乐见和多少知道一些其中故事或者作者资料的音乐。比如说是《梁祝》。因为《梁祝》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选择这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音乐是很重要的。 二、注意音乐风格对学生的印象。 在音乐的风格上,我们也应该选择一些个节奏比较缓慢和明朗的音乐,比如说是四四拍、四二拍或者四三拍的音乐节奏,对有些个夹杂的前八后十六或者切分音的音乐,一定要慎重一些,因为前面的音乐比较好掌握,稍微有乐感的学生就可以听出来,而后者即便是可是听出来,如果运用在舞蹈肢体表演上的话,那么这些个节奏一定不好把握的。比如有些音乐前八后十六的音乐和切分音的音乐,在舞蹈的表达上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这些音乐对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说没有什么的,可是对学生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三、音乐对舞种的影响 对于音乐对舞种的限制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比如前面提到的梁祝,在化蝶的那一段上,刚开头我们可以用深情而舒缓的舞蹈动作,在其中的高潮部分,我们应该用一些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力度。对于这些方面的要求,一定好给学生说清楚了,虽然说音乐对舞蹈动作有时候限制并不是很强烈的,但是在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有一个启发和循序善诱的过程。这就要同第一点结合起来,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另外将结构交待清楚了,这样学生在对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和认知上,会有一个较高的标准。 四、舞蹈选材上的问题 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而系统训练的学生来说,在舞蹈音乐的选材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初次接触舞蹈的学生来说,选择藏族的舞蹈音乐,尤其是“踢踏”的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这类型的音乐风格明朗,节奏明快。“踢踏”也是针对人的下肢的节奏和松弛度的练习。对上肢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只要你肢体放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某中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并列项目中,表示喜欢音乐的得票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3.69%。而在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中却只有42.05%的学生表示喜欢现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最喜欢港台、欧美流行音乐并盼望当歌星。而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的分别只占10%左右。以上调查虽不能说完全精确,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喜欢我们中学目前的音乐教育呢?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的音乐作品。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2、家庭、社会对少儿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 目前家庭、社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喜爱音乐但从事音乐工作的梦想未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一厢情愿地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缺少自我意识,因此对家长的选择被动顺应。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反权威意识很强,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而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另一种是不太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手段,无法像其它文理科课程考试一样,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音乐课放在心上了。 3、对音乐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慧敏能力、感受力和永恒心的培养,特别对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音乐课就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的观点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学生和家长。在他们看来,音乐课上通过经典作品学习音乐文化与人文知识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与小题大做。所以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甚至相距甚远 在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教材中政治说教的目的太明显,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而在社会上,学生们所接触和接受的绝大多数是大陆、港台与欧美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包装制作华丽耀眼,导致学生深深迷恋流行音乐,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5、在升学考试课程缝隙中艰难生存的音乐教育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完善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 完善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目前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阐释了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音乐教学的改善方案及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音乐师生互动完善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的某些不可抗拒的特性,诸如:易分心、厌学,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扮演学习主体的角色,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相比其它学科的教学,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和涉猎,教师高效的互动交流以及正确的循序渐进引导有助于实现较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一、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一直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低沉,学生负担很大的恶性循环。但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如果继续使用“一言堂”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课堂,现实课堂中教师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单一 教师往往为了降低教学难度采用最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公布合理的答案。但音乐教师忽略了一点,音乐课不同与数学等学科的严谨的逻辑性和固定的解题模式,音乐教育完全可应用多情景教学模式,音乐中每个音符在特定的场景下才有其特定的唯美含义,教师可以将音符加入不同的音乐背景中,在不同的文化风俗背景下讲解音乐。同时也无形中为学生创造出了多样的音乐魅力,使其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会被单一的模式所压制。值得强调的是,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上述模式只是其中一种,其它的互动模式也应被教师充分发掘并利用。 (二)情感互动没有达到预期 音乐教学是一门突出情感介入的学科,就是人们所说带有感情的歌唱,将自己融入音乐所属的时代背景下,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是最能激起人们情感浪潮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传播获得听者的共鸣,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没有将情感因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只是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互动受课本教材的限制 我国目前对于音乐教学实践已引入互动的教学激发模式,遗憾的是教学活动中受课本教材的限制比较大,学生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纵观中学音乐课教法,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口传心授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后,以是筋疲力尽,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又上得这么认真、严肃。我通过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音乐优质课等,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归纳如下。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早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好感。例如在给新生上课时,可以巧妙地用音乐的形式做自我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形式,能很快让学生消除陌生感,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铺垫,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总是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语言诙谐幽默,不要把太专业的内容带进课堂。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播放柔和、优美的曲子,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学生因无意而破坏了课堂纪律时,也要以宽容、理解、对话的态度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故意行为也绝不手软,对话与批评相结合,但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相信这样的努力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取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用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的氛围到教师的范唱、范奏,从对学生演唱的指导,到每首歌曲的艺术处理,挖掘出音乐的情感美,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其感情升华。把乐曲中最闪光的部分,用最生动诱人的导语,用最美妙的音响,用最有感情的手势及形态,来诱使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2、强化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这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巧妙地将这些方法安排在教学过程之中,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生初学五线谱时,开始学生记不清每一条线和每个间的名称,在学习时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五线谱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我是这样做的:我说每个人的一只手,就可以当作五线谱来看,我抬起左手,手心朝外,拇指在下,小手指在上,边指边念这样的顺口溜:拇指E食指G,三指四指B和D;五指F记心里,下加一线是中央C;指间便是F、A、C加上E,三间开始高音区、牢记音名CDEF 一GA氏然后把“指”换成“线”,即成一线E,二线G等等。这样每个同学可以随时熟悉五线谱上的音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识谱歌》,木家很快便记住了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位置,所以学习五线谱也就不觉得难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是兴致勃勃地自觉学习。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摘要】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与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育往往被学校和老师忽略,原因就是它不是中考学科。但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教育无比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一、要重视课堂上组织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初中生大多是十四、十五岁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

到预期的效果。 在一堂课的组织教学中,特别要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1)开头要新颖。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2)衔接要巧妙。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3)结尾要精彩。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流行音乐PK中学音乐教育 文山初中陈淋琳 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的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者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犹如掩耳盗铃。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一度视为“洪水猛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流行歌曲。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违心的、不客观的。流行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其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领域。 比如八年级音乐中,有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沁园春·雪》、《蝶恋花》、《重整河山待后生》、《过雪山草地》等曲艺音乐,学生在上课时明显表现出没有兴趣甚至不耐烦,,又得针织提出要求唱流行歌曲,虽然我很生气,但无奈之下值得让步。当同学们喜爱的留心响起,大家都自觉的跟着音乐哼唱起来,顷刻间便沉醉在这又没动听的音乐声中。 以上案例中所表现的,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行潮”现象。不难看出,不是孩子们不爱音乐了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

爱,是我们的老师强制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们。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是当代的学生,并且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时下正红的一些选秀节目,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正因为时间上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7-10-25T14:19:53.493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作者:巴哈尔古丽.吐尔地[导读] 在素质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初中生的音乐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巴哈尔古丽.吐尔地 摘要:初中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初中生的音乐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的音乐教学一直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逐渐在教学环节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说明。 1 教学理念淡薄,教学结构模糊。很多音乐教师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不能正确对待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由此导致教学结构和目标模糊,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极其不利。 2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面狭窄。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也使得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由于课程不受重视和课时较少,要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创新,仅凭教育者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与此同时,音乐无用论等思想又误导了学生,导致其轻视音乐课程,对教师的教学热情产生反作用。综合以上因素,初中音乐教师更加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于是导致学生的音乐视野狭 窄,知识面单薄。 3教学方法单一,模式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授,疏忽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局限于教师传统的“自导自演”方法,拘泥于提问、回答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4音乐课程过于形式化、课时少。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要么课时安排少,要么干脆不开,认为音乐课属于副课,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难以完成,这就使得音乐课形同虚设。如很多学校虽然有开设音乐课程,但经常被其他科目的教师以多种理由霸占,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这门课程。 5教学质量低下,设备陈旧落后。音乐课程的资源消耗较大,应该具有语音室等先进的设备,但多数学校因资金不足或者不予重视等原因难以配置,即使拥有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处于长期锁闭的状态,于是导致音乐教学与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脱节。 二、方法与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树立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教师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像以前一样单纯教授学生唱歌,要优化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美育教育。首先,教学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构建教学步骤,并且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其次,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变成充满创造力的课程,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美感能力的发展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地展开,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价和比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快课程改革,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初中的音乐教师要清理音乐无用论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要从改革课程和素质教育出发,正确引导师生端正音乐课程的态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开设课程,杜绝偷工减料等形同虚设的现象存在;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端正音乐课程,将学生从音乐即流行音乐、音乐是消遣等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不仅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一,而且也是人类审美的需要。 3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拓展,要求教师改变“一言堂”的课堂局面,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加入有趣的练声方法,把复杂的练声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唱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在欣赏课上,采用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教学方式,通过表演让学生领会作品的涵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经常吸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4拓展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教学活动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授知识,而是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教材是知识点的浓缩,是规范的标准,是凝练抽象的中心思想。因此需要教师查找课外的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通过可感的具体形式让学生理解和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深化音乐的内涵,从文化上把握音乐的主题思想。如在讲解一首歌曲时,应当在音乐播放的同时,展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中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精神和思想,由此生出吟唱的欲望。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教材,同时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更新多媒体设备,并落到实处。学校等有关教育部门应当平衡资金的投入,建设音乐课程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设备成为摆设,应当充分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袁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1,14

相关主题